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因素

影响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因素

影响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因素
影响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的因素

酸碱中和滴定反应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一、问题提出

酸碱中和滴定学习中,在课本的活动与探究中,用酚酞指示NaOH滴定HCl,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写着是无色变为红色。而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江苏高考题中给的答案是无色变为粉红或浅红色。由此将问题迁移到甲基橙,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变化是黄色变为橙色还是黄色变为红色?

二、教材及页码

1、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书本P76,活动与探究4

2、2007年江苏省化学高考17题(1)④

三、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过程

强酸强碱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滴定时的反应为:H++OH-=H2O,现以0.1000mol·L-1NaOH滴定20.00mL0.1000mol·L-1HCl为例(常温),讨论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前:溶液的酸度等于盐酸的原始浓度,即C(H+)=0.1000mol·L-1,pH=1.00。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的pH取决于剩余HCl的浓度。例如,当滴入NaOH溶液18.00mL,此时C(H+)=0.1000mol·L-1×(20.00mL-18.00mL)÷(20.00mL+18.00mL)=5.26×10-3 mol·L-1,pH=2.28;当滴入NaOH溶液19.95mL,此时C(H+)=0.1000mol·L-1×(20.00mL-19.95mL)÷(20.00mL+19.95mL)=1.25×10-4mol·L-1,pH=3.90。

(3)化学计量点:滴入NaOH溶液20.00mL,此时溶液恰好呈中性,pH=7.00。(4)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的碱度取决于过量NaOH的浓度。例如,滴入NaOH 溶液20.05mL,此时C(OH-)=0.1000mol·L-1×(20.05mL-20.00mL)÷(20.05mL+20.00mL)=1.25×10-4mol·L-1,此时C(H+)=8×10-11,pH=10.1。如此逐一计算,将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1-1

*突跃范围**计量点

如果以NaOH溶液的加入体积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绘图,可得到如下图所示酸碱中和滴定曲线。

由上面表格中数据和图1中可以看出,从滴定开始到加入19.95mLNaOH溶液,溶液的pH只改变了2.9个单位,再滴入0.05mL(即一滴)NaOH溶液,正好是化学计量点,此时pH迅速增至7.0,再滴入0.05mLNaOH溶液,pH为10.10。此后过量NaOH溶液所引起的pH的变化又越来越小。

由此可见,在化学计量点前后,从剩余0.05mL盐酸到过量0.05mLNaOH溶液,pH从3.90增大到10.10,变化近6.2个单位。pH的这种急剧的变化称为滴定突跃,把对应化学计量点前后的pH变化范围称为突跃范围。突跃范围是选择酸碱指示剂的基本依据。显然,最理想的酸碱指示剂应该是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但是在突跃范围以内变色的指示剂,都可保证其滴定终点误差小于±0.1%。因此,从数据分析中可知酚酞(pH8.2~ pH10.00)(滴定终点颜色变化应为无色变浅红色)、甲基橙(pH3.1~ pH4.4)(滴定终点颜色变化应为红色变橙色)等,均可用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

滴定突跃的大小与强酸或强碱溶液的浓度是有关的。上图2为通过计算得到的不同浓度NaOH溶液与盐酸的滴定曲线。可见,当酸碱浓度均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部分的pH变化范围增加约2个单位。假设用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1.000mol·L-1盐酸,其pH突跃范围为2.9~11.1。此时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应为红色变黄色;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无色变红色。假如用0.01 mol·L-1NaOH滴定0.01mol·L-1HCl,则pH突跃范围为4.9~9.1,此时甲基橙不能作为指示剂,而应选择酚酞或甲基红,此时酚酞颜色变化应为无色变浅红色。

强酸滴定强碱的情况与强碱滴定强酸的相似,只是pH的变化与此相反,下面的讨论中亦是如此,因此不再赘述。

四、结论

滴定终点pH变化范围与标准液的浓度有密切关系,浓度越大,滴定终点pH

的突变范围就越大。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pH范围却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不能硬性规定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对于酚酞而言,无色与红或浅红相互转化其实都是有可能的,对于甲基橙而言,红色与橙色或黄色相互转化都是有可能的,比较常见的现象是红色与黄色的相互转化(甲基橙)、无色与红色的相互转化(酚酞)。

影响塑料制品褪色的四个因素

影响塑料制品褪色的四个因素 塑料着色制品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发生褪色。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与颜料、染料的耐光性、抗氧性、耐热性、耐酸碱性以及所用树脂的特性有关。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在生产母料时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 1、耐光性着色剂的耐光性直接影响制品的褪色,受强光照射的室外制品,所用着色剂的耐光(耐晒)等级要求是一个重要指标,耐光等级差,制品在使用中会很快褪色。耐候制品选用的耐光等级应不低于六级,最好选用七、八级,室内制品可选四、五级。载体树脂的耐光性能对颜色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紫外线引发的树脂照射后其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褪色。在母料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等光稳定剂,可提高着色剂和着色塑料制品的耐光性能。 2、耐热颜料的热稳定性是指在加工温度下颜料热失重、变色、褪色的程度。无机颜料的成份为金属氧化物、盐类,热稳定性好,耐热性能高。而有机化合物的颜料则在一定温度下会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和少量分解。特别是PP、PA、PET制品,加工温度在280℃以上,在选着色剂时一方面要注重颜料的耐热度,一方面要考虑颜料的耐热时间,通常要求耐热时间为4—10m。

3、抗氧化性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耐酸碱性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有关。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一、一般选择原则 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 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 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 被观察 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因此一般:①强酸 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 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 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后两点 选择原因下面另议。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 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 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 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 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 橙色,为终点。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 溶液中 [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 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 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 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 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应选酚酞。 3.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H3.H2O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因为产物为水解呈酸性的NH4Cl ,其[OH-]=(C×K ω/Kb)0.5=

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塑料配色知识详解 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着色剂 分颜料和染料两种。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发生迁移。 常见的颜料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也很大。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根据色相不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电脑配色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

塑料制品与环境保护

塑料制品与环境保护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重庆科技学院 塑料制品与环境保护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2014-01 学生姓名:石玉翠 学号:21 2017年 6 月 18 日

摘要 想必大家都知道目前塑料制品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使用,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或是每天都会接触,而且塑料制品富有装饰性,可以制成透明的制品,也可制成各种颜色的制品,色泽美观、耐久。可是塑料制品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污染和损害。因而,本文主要讲述了塑料制品最根本的危害以及分析现今难以抑制的原因和最终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塑料制品污染危害环境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关于塑料制品的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学生不想去食堂吃饭,觉得去食堂太麻烦、太遥远而买外卖或者请同学打包带回寝室;有的同学则是买零食带回寝室;甚至有的同学是直接在相关APP上买食物。而他们所买的的一切所用的包装都是塑料制品。如:饭盒、零食包装袋、购物袋。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也得以提升,在家也可以在网上买到自己需要的一些用品、食品等,而收到的包裹大多都是用塑料袋包装。在学校经常可以看见垃圾箱都是满满的塑料快递袋。而回到家乡,家乡的路上随处可见有已久的塑料袋也有刚扔的,若去河边走走更是白白一片在河面上。 塑料制品提高了人类现代日子的质量,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前进。与大家日子休戚相关的吃、穿、住、行、通讯和文娱等都和塑料制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塑料已经成为大家平时日子不行短少的一部分。是环保疑问让大家对塑料袋发生了讨厌情绪。而污染环境疑问的不在塑料自身,更要害的是要对运用后的塑料袋做到及时的、科学的收回、利用、无污染的处理,变废为宝!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一、塑料制品的危害 塑料的危害塑料垃圾中,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饭盒占的比例较大。塑料垃圾增长最明显的是热闹市区和消费水平较高的生活区。其危害有:(1)塑料填埋破坏土壤结构。将塑料和其他垃圾一起埋入土壤,是人类处理垃圾的常见方式。但塑料是不可降解的,哪怕深埋入土,塑料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它对土壤结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农用塑料薄膜老化后,残留在田间的碎片不会分解腐烂,影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塑料容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酿成灾害。(2)焚烧塑料污染空气。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除了填埋,人们还会对塑料和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塑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有毒烟尘,不仅破坏臭氧层,很大一部分还会被人吸入体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3)塑料乱扔污染视觉环

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塑料制品的不良原因与对策

目录 1,白点 2,顶白 3,接合纹4,烧焦暗纹5,飞边 6,玻纤纹7,放射纹8,气泡 9,热气泡10,水迹纹 11,充填不足12,错位痕迹13,表面光泽不均14,冷料头 15,缩水 16,排气不良17,颜色不均

1,白点 表面现象 浇口附近有未溶化的颗粒。对薄壁制品来说是不可能获得光滑的表面。物理原因 由于薄壁制品生产成型周期短,因此通常都以很高的螺杆转速进行塑化造成熔料在螺杆料筒内残留时间缩短。 在碰到薄壁制品生产的时候,通常包括PE 和PP ,模具工会试着降低熔料温度以缩短冷却时间,因此,未完全溶化的颗粒也会被注射进模具内。增加料筒温度降低螺杆转速增加螺杆背压延长循环时间 料熔温度太低 螺杆转速太高(停留时间短)螺杆背压太低 循环时间短,即熔料在料筒内停留时间太短 对策与工艺参数有关的愿因

选用适当几何形状设计的螺杆增加螺杆长径比,如23:1到26:1使用较大的料筒以缩短行程不合理的螺杆几何形状(进料,压缩,混合,剪切区等)螺杆长径比L :D 太小要求的工作容积太高 (一次注射重量与机器最大注射重量的比例太高) 对策 与设计有关的愿因 1,白点 左图: 用PP 料制成的脸盆在料头附近有未熔化的颗粒,这是因为料筒温度太低及螺杆背压太低

1,白点 下图: PE做成的容器在整个底部显现出许多未熔化的颗粒:计量距离,即 螺杆行程的利用率,对相对较短的循环周期来说太长,导致材料在料筒内的残留时间太短,来不及融化。

2,顶白 表面现象 在制品面对喷嘴一侧,具体在顶出杆位于模具顶出一侧的地方发现应力泛白和应力升高的现象。 物理原因 如果必须的脱模力太高或顶出杆的截面积相对较小,此处的表面压力会很高,在顶出时发生变形,最终造成顶出部位泛白。 降低保压压力缩短保压时间将保压切换提前延长冷却时间降低顶出速度 保压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保压切换太迟冷却时间太短顶出速度过快 对策 与工艺参数有关的愿因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二) 【学习要求】 1.理解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确定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条件 【复习回顾】 1、什么是酸碱滴定曲线?什么是滴定突跃? 2、强碱滴定强酸一般选用什么酸碱指示剂? 3、弱酸、弱碱、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缓冲溶液的pH的计算公式 【预习内容】有人说“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等于7”你认为对吗?试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 一、弱酸或弱碱的滴定 以0.1000mol/L 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AC溶液为例 1、滴定前 溶液的pH取决于pH=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溶液的pH取决于,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99.9%,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3、化学计量点时 此阶段溶液的pH处于突变状态,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4、化学计量点后 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100.1%时,此时消耗mLNaOH,此时溶液的溶质主要为,溶液的pH=

5、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1)绘制滴定曲线,描述变化特点 (2)根据突跃范围选择指示剂 (3)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时,溶液越稀,滴定突跃范围。弱碱的Kb值(弱酸Ka值)越小,即酸越弱,突跃范围越 6、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为。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若Ka1或Kb1满足上述滴定分析条件,则可以直接滴定;;若相邻两级电离常数之比,还可以分步滴定。 【例题1】 试判断c=1.0mol/L的甲酸、氨水,氢氰酸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例题2】用0.1000mol/LHCl滴定20mL氨水溶液,滴定突跃是多少?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哪种指示剂? 【课后练习】 1、在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 ) A. 大于7 B. 小于7 C.等于7 D.都有可能 2、在用盐酸测定硼砂时,化学计量点时pH=5.1,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D甲基黄(2.9—4.0) 3、0.1000mol/L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COOH溶液的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塑料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以我所在的平面设计专业为例,我们专业经常会使用塑料制品进行设计制作,此文则是对塑料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说明。 一、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这里所指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指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成型加工过程。 1.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时的环境问题 在原材料方面,由于用来制造高分子化合物的某些单体是有毒的,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如氯乙烯、丙烯酸酯类等单体。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单体的泄漏,减少高分子化合物中残留单体浓度。 在采用有毒原料的生产方法方面,方法不当也会造成环境问题。如采用界面缩聚方法生产聚碳酸酯(PC),原料之一的光气是剧毒的有机化合物,即使吸人微量也很危险。又如,以氰化法生产有机玻璃的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采用剧毒的氢氰酸作原料,吸入微量也足以致人死亡。 在高分子生产时,产生的废液、废弃物也会引起环境问题。如溶液聚合法生产各种工程塑料时会使用大量有机溶剂,PVC悬浮聚合和ABS乳液聚合等过程则会使用大量水,为除去、洗涤、回收、处理这些废液,不仅需要高额的设备投资和昂贵的操作费用,而且还会带来环境的污染。树脂制备和加工时形成的废弃物,如黏釜物、过渡料、落地料、齐聚物等也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类。 2.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包括:使用重金属添加剂,如PVC塑料中用作稳定剂的镉系,铅系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毒性以及粉尘污染问题;使用氟氯烃做发泡剂引起的问题,氟氯烃是破坏地球高空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但氟氯烃常被用作制冷剂和制备PU泡沫塑料等的发泡剂,我国已在有关国际公约上签字,承诺在2010年停止使用氟氯烃;使用增塑剂,如用于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及某些涂料中,加工时受热的增塑剂会以微粒形式飞溅到空气中,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增塑剂也会通过挥发、渗出等析出,使环境变坏,危及人类,影响作物生长。据报道,已经在大气、土壤、木材、食品和人体中检出增塑剂。专家分析认为,人体中增塑剂是通过饮用水、进食、呼吸和皮肤接触(如化妆晶、驱蚊油)等途径进入的。某些增塑剂虽属微毒和无毒,但由于难以生物降解,易于生物富集,经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作用。 塑料包装物滥用随处丢弃造成白色污染 现在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两侧,树枝上飘满塑料袋和塑料薄膜,铁路沿线的路坡上、商业街、车站、码头、农贸市场周围各种废弃的塑料袋、快餐盒、饮料瓶随处可见。有关资料介绍,我国1995年塑料制品总产量已接近700万吨,其中用于包装的占25%(170万吨),其中有50万吨包装物将作为废弃物抛弃。据对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抽样调查,塑料包装袋18~25亿个,人均每日1个;每年一次性快餐盒1.5~2.2亿个,每天约50~60万个;农用薄膜每年约675万平方米及几亿个饮料瓶。虽然这些品种总重量全年在5~6万吨,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垃圾)总重量的7%~10%,但由于量大、面广、质轻、回收价值低,大部分进入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另一部分是日常公众乱扔未能随垃圾处理系统处理的塑料包装物构成塑料垃圾,影响市容景观,构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根源。由于其塑料垃圾的不可降解性,因此随意丢弃给环境景观、公共卫生、城市设施、生态平衡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塑料包装物随意丢弃或堆放管理不善给环境景观带来影响 由于此类物质质轻,因而随便丢弃会给城市及作者单位:天津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300204)旅游景点带来脏乱。在繁华街道、旅游圣地大量散落、随风飘扬的塑料包装物不是飘落在路旁绿地就是高挂到树枝上,给环卫工人造成麻烦并使得美丽的城市大煞风景,与文明整洁城市极不相称,因而治理白色污染是保持卫生城市及树立干净整洁世界大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废弃塑料包装物是蚊蝇和细菌的孳生地 由于废弃塑料包装物上的残留物质,如快餐盒的食物残渣、饮料瓶中的糖份等都会给蚊蝇和细菌提供生存和繁殖的温床,尤其是春夏季,一些常见微生物如芽胞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球菌属、旧球菌属等都可

中合滴定中滴定终点的确定和指示剂的选择

在中和滴定中,待测液和标准液通常为稀溶液,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pH表示。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中溶液的pH先缓慢变化,在接近恰好中和至稍过量(大约1滴) 时,pH变化幅度很大,若继续滴定,pH变化又趋缓慢。 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0.1000mol/L盐酸为例分析: 滴定前,锥形瓶中溶液的pH为1 当在盛有20.00ml盐酸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19.98mol0.1000mol/L(相当于少滴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4.30 当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7.00 当滴入20.02mol氢氧化钠溶液(相当于过量半滴)时,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pH=9.70 滴定过程中pH值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由于最后一滴NaOH溶液(以0.04ml计)的加入使溶液的pH值发生“突跃”,由4.3突跃到9.7,溶液的性质由酸性立即变为碱性,如果某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围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就能准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此时与恰好中和时比较,其误差是极小的。因此,凡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内或部分范围内的均可选用。如上述强碱滴定强酸的突跃范围是4.3~9.7,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值为3.1~4.4)或酚酞(变色范围pH值为8.2~10.0)都可以,因为它们的变色范围都刚好落在上述的突跃范围内。 不同酸碱溶液之间的中和滴定,突跃范围有差异,指示剂的选择要合适。在中学,要求掌握:强酸强碱之间的滴定,既可以用甲基橙,也可以用酚酞,但不能用石蕊。另外,最好知道,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一般选甲基橙;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一般选酚酞。如用标准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产物为碳酸氢钠;用甲基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图文稿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塑料制品的翘曲变形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一、前言 翘曲变形是指注塑制品的形状偏离了模具型腔的形状,它是塑料制品常见的缺陷之一。出现翘曲变形的原因很多,单靠工艺参数解决往往力不从心。结合相关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下面对影响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因素作简要分析。 二、模具的结构对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 在模具方面,影响塑件变形的因素主要有浇注系统、冷却系统与顶出系统等。 1.浇注系统 注塑模具浇口的位置、形式和浇口的数量将影响塑料在模具型腔内的填充状态,从而导致塑件产生变形。 流动距离越长,由冻结层与中心流动层之间流动和补缩引起的内应力越大;反之,流动距离越短,从浇口到制件流动末端的流动时间越短,充模时冻结层厚度减薄,内应力降低,翘曲变形也会因此大为减少。一些平板形塑件,如果只使用一个中心浇口,因直径方向上的收缩率大于圆周方向上的收缩率,成型后的塑件会产生扭曲变形;若改用多个点浇口或薄膜型浇口,则可有效地防止翘曲变形。 当采用点浇口进行成型时,同样由于塑料收缩的异向性,浇口的位置、数量都对塑件的变形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多浇口的使用还能使塑料的流动比(L/t)缩短,从而使模腔内熔体密度更趋均匀,收缩更均匀。同时,整个塑件能在较小的注塑压力

下充满。而较小的注射压力可减少塑料的分子取向倾向,降低其内应力,因而可减少塑件的变形。 2. 冷却系统 在注射过程中,塑件冷却速度的不均匀也将形成塑件收缩的不均匀,这种收缩差别导致弯曲力矩的产生而使塑件发生翘曲。 如果在注射成型平板形塑件(如手机电池壳)时所用的模具型腔、型芯的温度相差过大,由于贴近冷模腔面的熔体很快冷却下来,而贴近热模腔面的料层则会继续收缩,收缩的不均匀将使塑件翘曲。因此,注塑模的冷却应当注意型腔、型芯的温度趋于平衡,两者的温差不能太大(此时可考虑使用两个模温机)。 除了考虑塑件内外表的温度趋于平衡外,还应考虑塑件各侧的温度一致,即模具冷却时要尽量保持型腔、型芯各处温度均匀一致,使塑件各处的冷却速度均衡,从而使各处的收缩更趋均匀,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因此,模具上冷却水孔的布置至关重要。在管壁至型腔表面距离确定后,应尽可能使冷却水孔之间的距离小,才能保证型腔壁的温度均匀一致。同时,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随冷却水道长度的增加而上升,使模具的型腔、型芯沿水道产生温差。因此,要求每个冷却回路的水道长度小于2米。在大型模具中应设置数条冷却回路,一条回路的进口位于另一条回路的出口附近。对于长条形塑件,应采用直通型水道。(而我们的模具大多是采用S型回路----既不利于循环,又延长周期。) 3. 顶出系统

塑料异型材表面变色原因分析

塑料异型材表面变色原因分析在PVC-U异型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遇到 型材表面变色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分析判定其原因并加以解决,往往会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PVC-U异型材加工和配方工艺的体会,综合分析PVC-U 异型材表面变色的原因。 在表面质量正常的情况下,PVC-U异型材一般为白色,表面光滑平整。按GB8814-88要求,型材“不应有影响使用的伤痕、凸凹、裂纹、杂质等缺陷”,“型材色泽应均匀一致”。如果采用白度计测量,正常生产的PVC-U异型材的白度为80左右。 型材白度分析 表1和表2是我们在一家PVC-U异型材生产企业进行两组试验生产的型材的白度比较。 表1 型材白度与配方, 设备模具工艺对比 表2 型材白度与配方, PVC生产对比 从两组试验可以看出,型材的白度受原辅材料、配方、设备、模具、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於PVC生产厂家不同,生产的型材白度也不同(相差1.0);由於稳定体系不一样,采用SR-“1+ 2”为稳定体系生产的型材,比采用铅系为稳定体系生产的型材要白一些,白度提高1.0-1.5;运用不同设备、模具、工艺,加工不同型材时,型材表面白度也有差别(白度相差0.4-0.9)。所以,要生产白度完全相同的型材比较困难。只能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小型材表面白度的差别,做到用肉眼判断“无明显色差”。 高质量的型材生产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 型材表面变色的原因分析 由於多方面原因,型材表面有色差实属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型材表面变色,就属於不正常的情况了。 ug刀路在机床上走动的时候为什么不顺?为什么会UG撞刀和过切???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zyzs/395.html 自学室内设计好学吗?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zyzs/392.html 钢结构预算怎么做?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cadjc/884.html 广告设计要素?学广告设计好找工作么?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pmsj/271.html 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 郑州模具培训学校 型材表面变色的原因是什麽呢?简而言之,型材表面变色的原因是由於主要组分PVC树脂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发生了热降解和光降解,造成型材表面变色。型材表面变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新配方试验时型材表面变色或正常生产时型材偶尔变色;二是正常生产时型材不变色,而在使用中发生表面变色。型材表面变色的情况不同,原因也不一样。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 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 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 ≠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 2 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影响塑料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32810002.html, 影响塑料制品内应力的因素分析 作者:蔡涛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塑料制品内应力生成的原理,并且介绍了对它产生影响的高聚物的 结构和其成型条件,并提出了如何将工业技术优化来对塑料品的内应力大幅度降低。 关键词:注塑;制品;内应力;因素;原理 中图分类号:TQ320 文献标识码:A 当今时代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对于塑料制品进行着大肆应用,比如说电器、汽车,又或者是食品行业,但是因为很多的注射类塑料品都不同程度的有着一些残余内应力,导致了注射类塑料品在使用和保存的时候产生了异变,比如说收缩变形、断裂扭曲等等,这极大的缩短了塑料制品使用寿命。故塑料制品的内应力成了大家想去了解和解决的新话题,我这里主要归纳总结这部分一些研究成果。 注射类塑料制品中的残余内应力分为三类:非均匀收缩应力、分子取向冻结应力、构型体积应变应力。注射制品中内应力大小受到两方面影响:高聚物分子的结构和加工注射成型的工艺水平。其中第一类和第三类的消除方式用热处理的退火方式,这个比较容易,第二类的消除方式则是提高注射工艺水平,因为这是注射过程中形成的,原理是减少高分子取向,降低脆性从而降低内应力,最终得到塑料制品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1 内应力生成的原理 1.1 影响制品内应力的高聚物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对注塑件内应力的大小与分布有影响。会影响塑料的残余应力有分子链的硬度、相互关系,取代基在分子链上的大小、极端性。在高弹形变的外力受力过程中,由于分子链刚性大,流动性差、溶度高和高聚物分子活性差,会导致高聚物的熵减少,改变之后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会随着外力减小直到消失恢复原状,变成分子活性较差不能快速复原的带有残余内应力的制品。增加分子之间的作用关系可以让分子结合的更好并增强分子链刚性,分子链中有羰基、酯基、以及苯撑基、腈基更容易结合。表1展现了高聚物分子链刚性品的内应力状况。 1.2 非均匀收缩应力 非均匀收缩应力产生是高温熔体进入低于熔体温度的型腔,与其接触的表面降温迅速,内部降温缓慢,芯收缩率就低,内外收缩程度的不同最后从而产生了不同温度层次,所以表面受拉应力,外部受压应力。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开始阶段一般内部芯温度高于外部不容易产生非均匀收缩,但是随着温度不断的改变,内部就会紧缩,外部表层就会阻碍内部收缩,从而达到

微专题 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微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新洲一中张新平 [知识点] 1.石蕊的变色范围是5~8,变色范围较宽(氢离子浓度跨度高达1000倍),比起甲基橙、酚酞就显得非常不灵敏。且在溶液处在一个不断稀释的过程,从紫色到蓝色的色差人眼识别困难,也就难以依据颜色突变判断滴定终点了,所以不能做中和滴定时的指示剂。 2. 常用滴定指示剂是甲基橙和酚酞——其变色范围窄,突变颜色明显易识别。 [典型范例] [2016·全国I.T12]298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在经历多年高考的全国卷中后,偶然出现了“关于强酸滴定弱碱的指示剂的选择”问题的选项A、以及“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的计算”问题选项D,这都是高于教材的。也正因为该题的出现,所以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就添加了“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A.依据指示剂选择的一般规律,其指示的(即发生颜色突变)点是恰好完全中和、或前后的点(即等当点)。氨水中滴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生成的氯化铵溶液因水解而显酸性,因此,应该选择在酸性范围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 B. 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而此时pH<7。 C. M点处的溶液为中性溶液,有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大小关系是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c(OH-)=0.10 mol·L-1×1.32%=1.32×10-3mol·L-1,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时间:2013-12-22 来源:科印传媒合作媒体:印刷英才网 作者:吕理哲 影响印刷色彩的30种因素 1,人类发现可以在不同分辨率的材料上复制一个小点的灰阶,就能复制整张图片;如果在同一个小点内把CMYK四色的灰阶安排好,甚至可以复制整张彩色的图片。印刷术从手工到自动,从胶印到数码,都没有背离这个原理;工艺不断改进,从粗糙到精美,确是许多有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有人从正面改善印刷设备,来提升效益和质量,有人则从质量管理这端回过头来提升印刷的质量。 2.1968年,瑞士苏黎世州温特尔图城的布鲁纳先生(Brunner)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印刷质量测控条,一长条胶片上排列着一个一个实地色块横跨每一个墨区,让印刷厂晒版时贴在大版胶片上,印刷时和印件内容一起印出来。色块和印件内容都是利用相同的环境印刷出来的,所以品质管理以测控条上的色块为标的,比把印刷品上的风景或人物的照片当作标的要更简单、更有效率,这是胶印最早的测控条。1969年,布鲁纳尔改善测控条,加上有阶调的色块,用来检测网点扩大,后来为不同纸张特性定义了色块的规格。几十年来,印刷学院的课本里面都会提到布鲁纳尔测控条。 3.1975年布鲁纳尔先生准备了数千张不同印刷品,提供给瑞士上千名印刷专业人士打分数,希望从印刷专家的眼光中找出印刷质量的基本因素,从大部分被认为是“好”的数百张印刷品中,布鲁纳先生发现了这些印刷品都有个共同的因素,就是“灰平衡”很平衡。 这是印刷业第一个发现灰平衡对印刷质量的影响,今天印刷业界越来越重视灰平衡,主要是因为后来1996年成立的GRACol,一再表明自己的任务是要经由沟通和教育帮助印刷产业应用新技术提升印刷质量,其中有一项技术就是“灰平衡”的控制。 4.1991年布鲁纳尔推出Instrument Flight在线墨控系统,在印刷进行中读取印张上色块的色彩信息,以灰平衡作为墨控的主要标准,及时反馈到控墨系统,修正偏差的墨量,这是印刷业最早的机上监督印刷质量的技术。1998年,布鲁纳尔开始和精密机械控制专业的QuadTech合作,开启了印刷机“在机墨控系统”的新纪元,一边印刷一边在纸路上实时读取印张上色块的色彩信息,经过分析后将墨键修正信息传递回控墨台。后来,QuadTech为许多轮转机装上控墨系统,部分轮转机为了更短时间内调整好墨量,将QuadTech读到的色彩信息,以Instrument Flight最有效益的分析技术,在6~7秒的短时间内,就能修正油墨量,为高速轮转机控制稳定的印刷质量。采用Instrument Flight高斯轮转机的用户认为,布鲁纳的分析可以让一个轮转机作业从头到尾的印刷颜色不会跑偏。 布鲁纳尔如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每一墨区颜色的分析,求得墨键合理的修正刻度? 其实,影响胶印相对标的色彩的质量有多种变量(因素),不仅是实地、不同阶调、叠印的密度和Lab值。在中间调、灰阶、肤色和网点影像中,三色色调只要印刷中有一点点的改变,马上就会被眼睛感觉到。想想四色的任何一色只要多加一点墨,就会出现色偏,这是每一个印刷师傅每天都会面对的变化。只测量满版色块调整计算出来的密度差异,还是无法满足色彩稳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测量CMYK不同阶调单独或叠印的Lab值。 一般的闭环墨控只是比较实地色块的密度,太高就降一刻度,太低则升一刻度,这样已经不足以反映胶印机墨量变化的效率,何况是动辄1小时近2万印的轮转机?

淀粉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1、淀粉指示剂在直接碘法和碘量法中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前面那个是滴下去,滴定终点后,溶液变蓝色、后面那个是本来蓝色,终点时,I2被反应完,淀粉的蓝色效应消失。 碘量法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 -的还原性测定物质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所用指示剂为淀粉指示剂。该法又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碘量法,也称为碘滴定法,终点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另一种叫间接碘量法也称为硫代硫酸钠滴定,终点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变蓝后震摇不会再变为无色,用回滴液一至两滴滴入,溶液变为无色,是为终点。 2、为什么直接碘量法滴定时要先加淀粉指示剂,而间接碘量法要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再加入淀粉指示剂?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 3、用碘量法滴定硫代硫酸钠时,淀粉指示剂为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过早加入有何影响? 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与其他大部分指示剂不同,它不能过早加入试样中,这与淀粉特殊的结构以及淀粉变色反应的机理有关系。 可溶性淀粉呈螺旋状结构,可以弱键结合游离碘,开始出现变色反应,随结合量的增加,颜色由红紫色变为蓝色,这就是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间接碘量法在接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剂使少量未反应碘和淀粉结合显色有利于终点的观察和滴定精度的提高。提前加淀粉指示剂的话,部分碘已经提前参与反应,淀粉变色将会提前,影响到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会产生误差。 4、在用间接碘量法时,为什么在加入碘化钾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会是消耗了0毫升的标液啊? 消耗0毫升标液??我实在不愿相信这是真的。首先, 请加入淀粉指示剂;其次,请确认滴加了过量的碘化钾;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读取消耗的标液体积即可。 5、碘量法滴定: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时加淀粉指示剂多少毫升? 如果是用1%的淀粉溶液只用1mL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浓度,也基本在这个量上,因为它做指示剂,用量不用太多的!

影响塑料制品收缩率的因素

影响塑料制品收缩率的因素: 1.成型工艺对塑料制品收缩率的影响 (1)成型温度不变,注射压力增大,收缩率减小; (2)保持压力增大,收缩率减小; (3)熔体温度提高,收缩率有所降低; (4)模具温度高,收缩率增大; (5)保压时间长,收缩率减小,但浇口封闭后不影响收缩率; (6)模内冷却时间长,收缩率减小; (7)注射速度高,收缩率略有增大倾向,影响较小; (8)成型收缩大,后收缩小。后收缩在开始两天大,一周左右稳定。柱塞式注射机成型收缩率大。 2、塑料结构对制品收缩率的影响 (1)厚壁塑件比薄壁塑件收缩率大(但大多数塑料1mm薄壁制件反而比2mm收缩率大,这是由于熔体在模腔内阻力增大的缘故); (2)塑件上带嵌件比不带嵌件的收缩率小; (3)塑件形状复杂的比形状简单的收缩率要小; (4)塑件高度方向一般比水平方向的收缩率小; (5)细长塑件在长度方向上的收缩率小; (6)塑件长度方向的尺寸比厚度方向尺寸的收缩率小; (7)内孔收缩率大,外形收缩率小。 3、模具结构对塑料制品收缩率的影响 (1)浇口尺寸大,收缩率减小; (2)垂直的浇口方向收缩率减小,平行的浇口方向收缩率增大; (3)远离浇口比近浇口的收缩率小; (4)有模具限制的塑件部分的收缩率小,无限制的塑件部分的收缩率大。 4、塑料性质对制品收缩率的影响 (1)结晶型塑料收缩率大于无定形塑料; (2)流动性好的塑料,成型收缩率小; (3)塑料中加入填充料,成型收缩率明显下降; (4)不同批量的相同塑料,成型收缩率也不相同。 流动取向是塑料在模塑过程中由于流动而产生的分子链取向。 拉伸取向是塑料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被强制拉伸产生的取向。 淬火是塑料成型过程中为了减小结晶度而进行的快速冷却。 异相成核,是结晶过程中结晶在相界面,或者杂质表面发生。 膨胀比:塑料在挤出过程中,挤出后材料径向膨胀,膨胀比就是挤出后材料的直径和出口孔径的比。 离模膨胀又叫出口膨胀,在挤出过程中,挤出物离开模后,其横截面尺寸因弹性回复而大于口模尺寸的现象。

注塑配色常识

塑料如何配色 塑料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另外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配色是根据塑料性能、成型工艺、色粉特性、拼色原则、产品要求等综合考虑,对各种色粉进行拼色,然后达到所需的颜色要求。 调色中,掌握调深浅、调色相、调色差是最基本的技术。 调色的原则是先调深浅后调色相,因为深浅一变,色相肯定就变了。 01调深浅 根据目标样品,观察分析透程度、色相深浅,确定成分中黑、白色所占的比例,彩色颜色确定彩色色粉浓度或含有荧光色粉比例。对色粉的着色力可用各种色粉在同一种塑料基材上打板确认,同时要掌握每一种彩色颜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钛白粉,其色相变化及浓度变化情况。调色过程中,往深的方向,要凭色光分清楚是色相的深浓还是黑浓,色相的深浓只能再加入色粉,黑浓可以加入黑色,当然可以加入少量黑来加深色相的深浓。 往浅的方向,要根据实色程度先确定好钛白粉用量,如果不够实色,需要再加钛白粉,同时其它色粉也要按比例加入,然后根据色相的深浅与各种彩色着色剂的着色力,估算彩色着色剂的比例含量。 02调色相 理论上,用红、黄、蓝三原色就可以配出大部分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各种着色剂的颜色都不是单纯色,而是介于单纯色之间,带有相临近颜色的色光,比如,红色色粉有黄光红与蓝光红,蓝色色粉有红光蓝与绿光蓝,黄色色粉有绿光黄与红光黄。 在调色过程中,要注意色光的互补性,如调鲜艳绿色时,可以直接用酞青绿,如调比较深的绿色就要选绿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而不能用互补的红光蓝与绿光黄来拼色。 03调色差 深浅与色相估算后,基本配方可以确定,打板后与标准样对色,然后进行色差修正。色差与深浅、鲜艳度、明亮度、色相的偏向有关。 首先要确定色差在哪个方面,深浅用黑、白色粉来调,明亮鲜艳度用增减色粉用量或加入荧光色粉、增白剂来调整。色相的偏向可以增加或减少该项色粉的用量或利用补色关系来调整。但是要注意:慎用补色,会使颜色发暗。 04确定调色配方 首先确定钛白粉的含量,这是技术关键之所在。因为,钛白粉含量一变,颜色就会变化很大,其他色粉用量就随之改变; 分析配色试样的色调范围是由哪几种色组成,哪种是主色,哪种是副色,各占比是多。(尽量选择与样品颜色色光相近的颜料,如调红色系颜色,试样偏黄就选用大红色,偏鲜艳就选用艳红或荧光红色做主色); 最后观察试样的鲜艳度,考虑是否加入荧光色粉或加入增白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