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谈的特点,这就是半结构访谈。

20、组织传播: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关创新的信息交流过程。

21、农村发展:农村从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历史过程。

22、传播:广泛散布

23、农业创新扩散:是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24、沟通: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种信息的过程。(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农业创新信息交流的过程)

25、社会态度: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26、普及:大面积地传布

27、创新的相对优越性:只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它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8、社会心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9、田间插旗:推广人员在田间发现生产技术问题,未遇到当事人而将解决办法写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旗上,插到农户易于发现的地方,传播技术的方法。

30、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31、意见领袖: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在某一件事或大多数事情上对其他系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32、需要:人对必需而又缺乏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33、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34、方法示范: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5、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36.接近性: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信仰、民族、外貌、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背景、价值观、距离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38.现场指导:推广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农民认识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和正确采用新技术的传播方法。

39.农业推广咨询: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40.目标市场: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所确定的为之服务的最佳细分市场,也就是准备开拓和占领的市场。

41.随机误差:在严格控制非试验条件相对一致后,由于偶然原因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没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误差.

43.巡回指导:推广人员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活动。

44.大众传播: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45.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46.主题访谈法: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

方法

48.集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把条件相近和相似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进行指导和传递信心的交流方式。

49.推广分摊系数:指推广单位在所取得的纯收益中应占的比例。

50.动机: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二、单项选择

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 D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宗;

D、清康熙。

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 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 B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以下哪项不是知识学习的过程( D )。

A、获取知识;

B、保持知识;

C、应用知识;

D、传播知识;

5.动机不具备以下哪个作用( C )。

A、始发;

B、导向;

C、认知;

D、强化

6.在农业创新传播工具中,环境管理属于( C )。

A、身体动作,

B、副语言;

C、非语言;

D、自我表现。

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 A )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B、技物结合;C、项目推广;D、农业开发

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 D )经营传播。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10.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民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D )。

A、环境因素;

B、生理心里因素;

C、世界观;

D、创新的技术原理

1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1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1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 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14.在向农民人际传播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15.农业普及所是( 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1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 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1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1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 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1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 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2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 C )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

B、大豆;

C、马铃薯;

D、玉米

2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D )。

A、无形科技成果;

B、有形科技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AC

2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 B )。

A、知识的改变;

B、态度的改变;

C、技术的改变;

D、经济条件的改变

24、与农民沟通之前先( A )。

A、认同;

B、同化;

C、内化;

D、顺应

25、农业普及所是( C )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2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 B )。

A、标题;

B、主题;

C、内容;

D、摘要

2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 D )。

A、外因;

B、内因;

C、外部强化;

D、AC

2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 )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移情效应

2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 )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

B、成果示范;

C、技术指导;

D、小组讨论

3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3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 D )。

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宗;D、清康熙。

3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 C )。

A、大众媒介;

B、亲朋邻居;

C、乡镇推广站;

D、集市贸易

3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 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34、推广者采用暗示法影响农民心理时,一般影响较大的是( C )。

B、男性;B、女性;

C、文化程度高的人;

D、年龄大的人;

35、农业推广沟通的客体是( C )。

A、推广人员;

B、农民;

C、农业创新;

D、AB

36、“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 D )。

A、中专毕业生;

B、乡村干部和技术推广员;

C、有技术的农民;

D、BC

3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中国

3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 A)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

B、技物结合;

C、项目计划;

D、农业开发

3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 D )服务。

A、产前;

B、产中;

C、产后;

D、AC

40、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拨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的文章一般是( C)。

A、调查报告;

B、论文;

C、广告;

D、科普文章

41、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 C )。

A、跳跃式;

B、辐射式;

C、父传子、师传徒;

D、波浪式

42、椐日本研究,从创新采用过程看落后者农民试行的时间( A )。

A、最短;

B、最长;

C、比先驱者长;

D、比早期多数长

43、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C )。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44、把蔬菜地膜栽培的方法借用到大田作物栽培上的思维方法是( B)。

A、侧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逆向思维;

D、动态思维

45、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 D )。

B、高兴;B、紧张;

C、不愉快;

D、BC

46、农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 C )。

B、自学;B、听广播;

C、相互学习;

D、看电视

4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 D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自助

48、我国水稻、玉米等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的推广属于( B )推广方式。

A、一般;

B、产品专业化;

C、群众性;

D、项目

49、项目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是项目( B )性的表现。

A、需求;

B、适应;

C、先进;

D、成熟

50、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部分组成的文章属于( B )。

A、论文;

B、总结报告;

C、科普宣传;

D、演讲稿

51、传统农业生产利用的动力主要是( A )。

A、人畜力;

B、电力;

C、石油;

D、煤

52、美国学者罗杰斯包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 A )。

A、最后者;

B、顽固者;

C、胆小者;

D、反对者

53、一个作物新品种是( C)。

A、开发性成果;

B、基础性成果;

C、应用性成果;

D、理论性成果

54、“公司+农户”是( C )

A、初级群体;

B、正式群体;

C、联合群体;

D、次级群体

55、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D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社交需要;

D、生理需要

56、向农民发放小册子的沟通方式是( D )

A、语言沟通;

B、正式沟通;

C、单向沟通;

D、AC

57、经验交流会属于( C )。

A、示范教学法;

B、鼓励教学法;

C、集体教学法;

D、现场教学法

58、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 B )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

B、行政;

C、教育;

D、企业

59、我国在二十世纪(C )年代初以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的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A、40;

B、50;

C、60;

D、70

60、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是( C )。

A、标题;

B、关键词;

C、摘要;

D、正文

61、在西汉时代,赵过创造了( C )的成功经验。

A、农师;

B、编制农书;C;试验、示范、培训、推广;D、育种

62、以法案的形式保证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推广体系的国家是( B)。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6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 B )。

A、教育;

B、信息咨询;

C、技术指导;

D、提高农民素质

64、一个地区某农民将一个玉米新品种带给另一个地区该农民的亲戚种植,这种扩散方式属于( C )。

A、传习式;

B、波浪式;

C、跳跃式;

D、接力式

65、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 A )。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D、BC

66、在下面四个行为层次中,改变起来最容易的是( D )。

A、态度;

B、个体行为;

C、群体行为;

D、知识

67、农业推广人员利用书信、小册子等与农民沟通属于( C )。

A、正式沟通;

B、语言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AB

68、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 C )。

A、试验;

B、培训;

C、项目选择;

D、示范。

69、农业推广体系是( D )

A.农业推广机构设置.B.服务方式.C.人员管理制度.D.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

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70、在农业推广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电视录像、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 D )原则的具体应用。

A、理论联系实际;

B、启发性;

C、因人施教;

D、直观

71. ( C )是技术成果适应性的验证、推广价值的评估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过程。

A.示范

B.推广

C.试验

D.培训

72. 农业推广试验的周期(A )。

A.长;

B.中;

C.短;

D.一般

73.试验中将每个处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时,称为(B )。

A、区组;

B、重复;

C、大区;

D、大组

74、禾谷类作物小区收获的计产材料要分(D )脱粒,不要有混杂和损失。

A、品种;

B、重复;

C、区组;

D、小区

7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8个处理,四次重复,误差自由度是( B )。

A、27;

B、21;

C、32;

D、28

76、“百千万”示范是指在村建百亩( B )。

A示范片; B、试验田; C、示范区;D、示范方

77、巡回指导属于( A )指导。

A个别;B、大众媒介;C、集体;D、多级

78、在推广教师的指导下,学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这种教学方法是( B )。

A实验法;B、实习法;C、参与法;D、演示法

79、商品的特殊形态是指( C)。

A、劳务;

B、技术;

C、货币;

D、产品。

80、信息( A)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

A、可以;

B、不可以;

C、不能;

D、不允许

81.农业推广试验研究的对象是( D )

A.环境

B.经济

C.社会

D.农作物

82.( B )的代表性是指试验时的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代表将来推广试验结果的那些地区的条件。

A.试验方法

B.试验条件

C.试验总结

D.试验材料

83、随机排列的作用在于正确估计试验(D )。

A、结果

B、方差

C、效应

D、误差

84、代表数量资料的一般水平与分布的中心位置的数称为( B)。

A、极差

B、平均数

C、变异数

D、标准差

8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5个品种,三次重复,区组自由度是( A )。

A、2

B、15

C、3

D、14

86、科技示范场的土地经营者是( D )。

A、农民;

B、农场工人;

C、村社干部;

D、农业科技人员。

87、在农业推广中,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种田、科技致富,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观念。这是( D)观点。

A.文化规范论;B。社会关系论.C.社会类型论。D.个人差异论

88、缩值系数= 大面积多点调查亩增产量/( D)亩增产量。

A、平均;

B、最高;

C、最低;

D、“控试”

89、生态营销观念是一种把( A) 结合起来的经营观念。

A.企业擅长同消费者需要.

B. 企业擅长同国家需要.C企业擅长同生态需要。D。企业擅长同社会需要

90、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接收者,能够消除或减少其(D )的消息就是信息。

A肯定性;B、确定性;C、真实性;D、不确定性

91. 环境对农业推广试验( A )。

A.影响大

B.影响小

C.不受影响

D.影响不明显

92. 田间试验干扰因素多,试验误差是( A )避免的。

A.不可

B.可以

C.完全可以

D.能够

93、每行播种量(克)=(每行面积(米2)×每平方米要求株数×千粒重(克))/[1000×( A )]

A、发芽率

B、发芽势

C、发芽数

D、不发芽数

94、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7个品种,三次重复,总自由度是( C)。

A、22

B、21

C、20

D、19

95、应用声、像、印刷品等作媒介指导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推广方法称为( B)。

A集体指导;B、大众媒介指导;C、个别指导;D、多级指导

96、谈话法又称( C )法。

A、讨论;

B、讲授;

C、问答;

D、直观

97、农业推广机构要树立以(D )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A政策;B、利润;C、推广;D、市场

98、语言在农业推广中必然是最重要的( C)。

A、宣传工具;

B、传播工具;

C、交际工具;

D、推广工具。

99、先提出观点和主张,然后分开论述,这是议论式演讲结构的( A)法。

A、总分法;

B、时间法;

C、空间法;

D、排列法

100、农业推广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B )。

A、主要内容;

B、中心思想;

C、导言;

D、结构

三、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是农业创新人际传播的方式( ABDE )。

A、访问农户;

B、田间插旗;

C、小组讨论;

D、电话咨询;

E、信函咨询

2.邻里是( AD)

A、初级群体;

B、次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E、集体

3.农业推广组织内部传播的基本作用( ABCDE )。

A、社会化;

B、行为控制;

C、冲突管理;

D、知识更新;

E、服务农民

4.农业创新传播主要利用大众传播的( CE )功能。

A、侦察和反映环境;

B、沟通和协调社会;

C、教育和文化传递;

D、娱乐和休闲消遣;

E、影响舆论和评价.

5.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类型主要有(ABCE )。

A、新技术;

B、新农资;

C、新品种;

D、新知识;

E、新农产品

6.一个县农业局的推广人员到农村办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培训班是(BC )。

A、人际传播;

B、集群传播;

C、组织传播;

D、经营传播;

E、新闻传播

7.农业推广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BCDE )。

A、分析三个效益;

B、分析农户的技术效果;

C、分析评价推广程度与推广方法;

D、分析评价推广组织与管理工作;

E、分析评价农民行为改变情况

8.农业推广的要素有( ABDE )。

A.农业创新;B、传播;C、评价;D、先驱者使用;E、扩散

9.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ACDE )。

A.技术适应性试验;B、技术研究性试验;C、探讨开发性试验;D、中间(生产)试验;E、综合性试验

10.我国农业推广方式主要( ADEC )。

A、项目推广;

B、黑板报;

C、科技下乡;

D、技术承包;

E、企业推广

11、半结构访谈包括( ACDE )。

A、个体访谈;

B、领导访谈;

C、主要知情者访谈;

D、小组访谈;E焦点访谈

12、技术总结一般包括( AB )几个部分。

A、标题;

B、正文;

C、摘要;

D、署名;

E、日期

13、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方法有( ABCE )。

A、调查现状法;

B、分析预测法;

C、评议论证法;

D、政策指导法;

E、优选决策法

14、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 ACE )三大类。

A、技术适应性试验;

B、技术研究性试验;

C、探讨开发性试验;

D、科学研究性试

验;E、综合性试验

15、根据培训内容,农业推广人员在职培训可以分为()三类。

16、农业推广学研究程序中的总结包括( ABD )。

A、资料分析;

B、检验假设;

C、方差分析;

D、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E、小组评价

17、科技简报按其内容可以以下三类( ACE )

A、工作简报;

B、学习简报;

C、专题简报;

D、综合简报;

E、会议简报

18、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依据有( ABCE )。

A、国家需要;

B、市场需要;

C、农民需要;

D、领导需要;

E、专家意见

19、信息加工包括( ABCD )的活动。

A、浓缩;

B、传播;

C、改写;

D、计算分析;

E、编码

20、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 ABE )的总称。

A、机构设置;

B、服务方式;

C、法律制度;

D、经济环境;

E、人员管理制度

21、个人行为的改变要经历( ABC)三个时期.

A.解冻期.

B.变化期.

C.冻结期.E破除期。F.还原期。

22、正确选择提问方式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ACE)。

A、要选词恰当;

B、要选择问句方式;

C、要注意调整问句顺序;

D、多用反问式;

E、多表扬

23、项目验收的方法包括( ADE )。

A、现场验收;

B、电话验收;

C、通信验收;

D、会议验收;

E、检查审定验收

24、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 ABDE )。

A、信息源;

B、传播者;

C、研究者;

D、传播媒介;

E、受传者

25、在农业推广程序中,( BDE )是三个基本程序。

A、项目选择;

B、试验;

C、培训;

D、示范;

E、推广

26、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有 ACD

A.创新传播理论.

B.创新发展理论。

C. 创新采用理论.

D.创新扩散理论.

E.创新政策理论

27、传播的要素包括ABDE

A.信息;

B.传播者;

C.法规。

D.传播媒介;

E.受传者

28、群体行为的改变主要有两种方式( AD ).

A参与性改变;B.主动性改变;C.被动性改变;D.强迫性改变;E.目标性改变。

29、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包括( ACDE )。

A、科研成果;

B、学术著作;

C、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

D、技术改进成果;

E、

引进技术

30、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 ADE )。

A、目的明确;

B、设计科学严密;

C、仪器设备先进;

D、要有代表性;

E、结果要准确可靠。

31、劝导的方式包括( ACD )。

A.流泻式.

B.暴雨式.

C.冲击式.

D.浸润式.

E.喷灌式。

32、信息加工的主要方法有:( ).

A、传播;

B、浓缩;

C、改写;

D、扩散;

E、计算分析

33、以下哪些属于集体指导法:( ABC ).

A、专题讲习班;

B、小组讨论;

C、示范;

D、田间插旗;

E、巡回指导

34、对普通农民的短期技术培训方法主要有:( ABDE ).

A、技校培训;

B、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C、电视培训;

D、服务咨询;

E、现场会

35、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主要有:( 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36. 农业推广试验的代表性包括(BD )的代表性。

A.试验方法;

B. 试验条件;C、试验结果;D、试验材料;E、试验人员

37、成果示范要( ABD )。

A、布点合理;

B、示范地要有代表性;

C、技术要新;

D、示范户确实能够做好示范

工作;E、方法先进

38、集体指导法通常采用以下推广形式:( ABCE )。

A、小组会议;

B、广播大会;

C、培训班;

D、电视讲座;

E、示范

39、农业推广培训是一种非正规的校外教育,它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ABCDE)。

A、普及性;

B、实用性;

C、实践性;

D、时效性;

E、综合性

40、社会营销观念是一种把( ACE)统一起来的市场观念。

A.消费者利益;B、生态利益;C、社会利益;D、环境利益;E、企业利益

41. 农业推广试验具有( ACE )的特点。

A、试验很复杂;

B、条件要求严;

C、环境影响大;

D、重现率高;

E、试验周期长

42、农业推广基本要素是( ABCD ).

A.农业创新.

B.传播.

C.先驱者(先进农民)使用.

D.扩散.

E.培训

43、农业推广学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ABD )。

A.农业创新传播的规律及方法。

B.农业推广政策和法规。

C.农民采用创新的规律和特点。

D.农业创新的扩散规律及其途径。

E.农业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44、农业科技项目的来源包括( ACDE)。

A.科技成果;B、科研论文;C、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D、技术改进成果;E、引进

技术

45、农业推广人员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 ACDE)。

A、简洁精练;

B、科学性强;

C、形象生动;

D、幽默风趣;

E、朴实无华

46、试验误差包括( AD)。

B、系统误差;B、必然误差;

C、相关误差;

D、随机误差;E联锁误差。

47、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包括( ABCE ).

A.突破阶段.

B.紧要阶段.

C.跟随阶段.

D.高峰阶段.

E.从众阶段.

48、社会动机可以分为( ABCD ).

A.交往动机.

B.利他动机.

C.社会赞许动机.

D.成就动机.

E.利益动机

49、农业推广的程序是( ABCDE ).

A.选择创新.

B.试验.

C.示范.

D.普及.

E.总结

50、写作材料选择的原则一般是( ACD)。

A、真实;

B、多;

C、有力;

D、生动;

E、第一手材料

四、判断改错

1.农民对创新处于感兴趣阶段时,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的推广方法。

2.把企业擅长同消费者需要结合起来的经营观念是推销观念。

3.一项农业创新,一经推广人员传播,就能迅速得到推广。

4.农业推广人员是指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

5.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6.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7.落后者农民在认识、试行阶段都比先驱者农民用的时间长。

8.根据农业推广程序,一项农业创新应先试验、后普及、再示范。

9.只有创新因素影响农业创新扩散。

10.动机的产生不需要外界条件

11.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12.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13、落后者农民在认识、试行阶段都比先驱者农民用的时间长。

14、一项农业创新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

15、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

16、动机的产生不需要外界条件。

17.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18.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19、农民对创新处于感兴趣阶段时,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的推广方法。

20、一项农业创新的技术产量越高,越推广价值越大。

21、农业创新的传播者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T

22、沟通是一个单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23.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24.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25、农民在对创新认识时,小组讨论效果最好。

2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农民。

27、关心农民是与农民情感互动的表现。T

28、项目验收的方法包括现场验收和会议验收

29.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30.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31、一项创新出台后,多数人会立即采用。

32、农民对创新处于评价阶段时,应该采取个别访问的推广方法。

33、有形成果比无形成果容易以经营方式推广.T

34、农民行为的改变顺序是:态度—知识--群体—个体.

35.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36.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37、农民在对创新评价时,大众媒介的影响最大。

3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客体是农民。

39、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0、传播使推广人员与农民有情感联系,沟通使推广人员与农民有业务联系。

41.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42.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43.农业推广的代表性是指它的方法代表性和结果代表性。

44.重复的作用在于降低气侯误差和增加土壤误差。

45.对科学技术成果持肯定态度、积极性高的农民来说,成果示范是最有说服力的推广方法。

46. 农业创新受传者就是农业生产者。

47.影响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市场。

48.一般而言,如果把成果的原因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49、重现性是指某项试验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仍然获得相同或?类似的结果。

50.传播信息对个别农民的问题针对性较强,沟通信息对众多农民的问题针对性较强。

51.推广培训的功能主要在于作物产量和品质,发农业生产。

52.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共同点是,随着使用者数量增加,人均占有量减少。

53.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54.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55.这种由于处理因素的影响使观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试验误差。

56.间比法用于精确度要求较高的试验,推广中一般不采用。

57.定时咨询是推广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向农民的咨询,包括乡镇推广员和是媒介传播人员的向农民的定时咨询。

58. 顾客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真正站在市场的角度上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

59.农民采用创新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导向。

60.一般而言,如果把失败的原因归于稳定的因素,将会激发人的积极性。

五、简述题

1.创新的特性?

独创性相对优越性适应性科学性可测性

2.农业推广的作用?

纽带作用(科研-生产)

桥梁作用(科技成果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完善和再创新作用(适应、配套、补充、组装等)

工具作用(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手段)

3.作物品种说明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①品种名称及审定号;②主要农艺性状;③产量与品质;④适宜地区和栽培要点;⑤注意事项;⑥经营单位及联系方法。

4.农业创新扩散的过程?

(1)突破阶段:一个地方第一次有人采用该创新,一般是先驱者农民首先采用.

(2)紧要阶段:关键阶段,决定创新是否能够自动扩散.一般是早期采用者起着关键作用.

(3)跟随阶段:早期多数者接着跟进,自我推动

(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随波逐流,跟着采用.

5.人类需要有哪些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劝说性演讲提供信息的方法?

劝说性演讲提供信息的方法如下:一是提出问题。让农民知道目前采用技术有哪些问题?使他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二是解决措施。三是效果对比。四是采用实例。

7.公益性推广组织的行为方式?

①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

②承担政府资助的推广项目;

③常规技术指导,配套物质服务;

④提供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术;

⑤有偿技术服务

8.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2).主题访谈法。是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3).试验探索法。是打破现有理论和方法,探索新的农业推广理论和方法。

(4).案例研究法。是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5).资料分析法。是根据现有资料,利用科学分析方法寻找变化规律的研究方法。9.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应用吸引法来影响农民心理?

在农业创新传播时,引起农民注意、兴趣等心理反应的方法称为吸引法。

常见的有:新奇吸引,利益吸引,信息吸引,形象吸引。

10.农业创新市场促销推广的方式.

1.会议与展示促销

2.人员推销

3.广告促销

11.农业创新扩散的规律或特点.

创新扩散的方向性、随机性、放大性、阶段性、时效性、替换性。

12.社会动机的类型.

交往动机:表现为个人想与他人结交、合作和产生友谊的欲望、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或群体为取得较好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赞许动机: 如果做了事情得到别人的许可——肯定和称赞,为了得到赞许的动机、利他动机:以他人利益为重,不期望报偿、不怕付出个人代价的动机。

13.组班培训的操作传播法?

又称方法示范,是对某些技术边操作、边讲解的教学传播方法。(1)制订计划(2)操作传播的实施:①介绍;②操作;③概要和结论(3)农民自己操作练习

14.商业性推广组织的行为特点?

行为目的: 主要是利用技术推广服务来获取经济利益,表显出明显的趋利性特征。行为方式: ①技术有偿服务;②技术无偿服务,产品回收销售;③经营配套物资,组织产品销售;④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15、农民自身因素对采用创新的影响。

(1) 农民户主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兼职。

(2) 农民家庭因素:家庭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外出打工、第一收入来源。16、农民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的明确(2)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3)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4)负担重,学习时间有限(5)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17、农业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具备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广;专业知识面宽;组织管理能力强;市场观念和经营能力强;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宣传鼓动能力强;试验、示范、实践能力强

20.劝服公众的原则?

1、要影响人们,你的信息必须进入他们的感观: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刺激度,能引起受传者的注意。

2、信息达到对方感观之后,必须使之被接受,成为他的认知结构:传播的信息能被受传者所接受。

22、怎样与农民情感互动。

(1)以共同话题开头。利用接近性原理,以双方认识的人、相似的经历、同乡同龄等开头,消除戒备心理。(2)以关心对方的话题开头。如小孩读书、老人健康等(3)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即使你不感兴趣,你也要耐心听完,不要打断对方或心不在在焉。(4)心理换位。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表示同情或理解,帮助他们寻求解决办法。(5)信任对方。信任对方回使对方觉得你把他当自己人,也就增加了他对你的信任。

23、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1.普及性

2.实用性

3.实践性

4.时效性

5.综合性

24、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方法。

1.经济方法

2.行政方法

3.思想教育法

4.精神激励法

5.法律方法

25、综合评分法的步骤?

确定评价项目、制定出评价等级和标准、制定评分表、根据指标和等级评出分数、数据处理和评价。

29、农业推广人员怎样认知农民心理?

(1)通过外部特征认知农民心理(2)通过言谈举止认知农民心理(3)通过群体特征

认知农民心理(4)通过环境认知农民心理

30、群体行为规律?

服从、从众、相容、感染与模仿

31、农业推广教育的时效性?

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要选择新知识、新技术,不能选用过期失效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要选择农民当前需要、学了能够及时应用的知识和技术。32、农业创新传播的方法?

大众传播、人际传播、集群传播、组织传播

33、大众传播法的概念与特点?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特点:①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②受传者人数众多、广泛异质;③传播媒介多样化,有不同的特点;④单向传播,互动性差。⑤受制度约束。

36、群体的作用。

37、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传递者、接受者、信息、渠道、反馈、关系、环境。

38、农业推广的教学方法。

1.集体教学法 2、示范教学法 3.鼓励教学法 4.现场参观教学法

39、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热爱本质,服务农民;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勇于探索,勤奋求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41.大众传播的功能?

①侦察和反映环境;②沟通和协调社会;③教育和文化传递; ④娱乐和休闲消遣;

⑤影响舆论和评价.

43、农业推广沟通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编码阶段 3 传递阶段 4 接收阶段5译码阶段 6 接收者反馈阶段

44、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199

1.示范技术要成熟可靠

2.示范目标要同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社会生产目标一致

3.成果示范要考虑配套服务条件

4.成果示范的布局要合理

5.要精心选择示范点和示范户

6.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52.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方法?

增加动力:根据需要,激发动机;宣传刺激,改变态度;目标来吸引,促进采用。减少阻力: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环境。(或者:1.强制改变 2.自愿改变 3.建议改变 4.培训教育 5.创造改变条件)

57.写好总结报告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占有材料

2.正确评估工作

3.总结出规律性东西

59.怎样把话说清楚?

①掌握好词汇(农民语言)②使用特定语言(具体、准确,不歧义)③必要的细节和解释(举例、比喻)④限制专门术语或俚语(方言、土话)⑤说明事件的时间和地点6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要经历哪些阶段?

1准备阶段2编码阶段3 传递阶段4 接收阶段5译码阶段6 接收者反馈阶段

61.选择试验地应注意哪些问题?

选择好试验地应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1)试验地要有代表性;(2)试验地肥力均匀,前作一致;(3)试验地位置恰当

63.改变农民群体的方法?

(1)“二六二”分化改变(2)讨论(3)示范参观

64. 农业推广教学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学用结合原则

3.直观易懂原则

4.启发诱导原则

5.沟通参与原则

6.因人施教原则

7.活灵多样原则

6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1.高质量和熟化的成果

2.政策环境和资金投入能力

3.健全的联结和运行机制

六、论述题

1.怎样做好访问农户工作?

访问农户是推广人员到特定农户家里或田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传播农业创新信息的方法。

(1)访问要有计划和准备(2)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3)选择好访问时间(4) 选择好访问地点(5)注意细节和礼貌(6)注意谈话技巧。访问时以轻松愉快或可能使对方感兴趣的事情开头,增加与农民的接近性和共同感。(7)注意倾听和记录(8)回答问题要具体明确(9)要重视再访(10)总结评价

2.怎样进行农业推广示范?

3.试述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及推广方法?

(1)认识阶段

认识阶段是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创新信息、了解信息,得到该创新的基本知识,是人们知识改变的过程。

推广方法:大众传播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成果示范、组织参观等方法,尽快让更多的农民知道,加深认识和印象。

(2)感兴趣阶段

是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他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感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倾向性。

推广方法: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方法。

推广方法:该阶段以小组讨论效果较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增强信心,促使其采用。

(4)试用阶段

农民小规模采用创新,作进一步评价的过程。

推广方法:鼓励农民做试验以验证原来的试验结果,使该结果更可靠,农民更放心。同时注意使用方法示范,加强对农民试验的指导,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试验误差。

(5)采用阶段

试用成功后,农民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状况,正式决定采用该项创新。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为主要方法。

4.怎样普及农业创新?

1、媒介传播,广而告之

2、集会宣传,大造声势

3、培训教育,配套服务

4、巡回下乡,集市咨询

5、费用补贴,经济刺激

6、产品包销,促进采用

5、农业创新传播的功能作用?

6、农民行为改变的层次性。

A.知识的改变:由不知道向知道的转变;

B.态度的改变:对事物评价倾向的改变;

C.个人行为的改变:个人在行动上发生的变化;

D.群体行为的改变:这是系统(区域)内大多数人的行为改变。

7、县级农业推广人员的职责?

8、怎样进行成果示范?

1、成果示范计划的拟定:(1)明确示范的目的(2)示范户的选择和培训(3)示范点选择和布局(4)调查记录的内容

2、成果示范的实施:(1)示范户和示范点的确定(2)设置对照区,种好示范田(3)与示范户保持经常联系,加强指导(4)进行系统的观察记载(5)召开观摩会,组织农民参加

3、成果示范的总结和宣传

9、农民采用创新的过程。

(1)认识阶段

认识阶段是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创新信息、了解信息,得到该创新的基本知识,是人们知识改变的过程。

(2)感兴趣阶段

是农民在初步认识到某项创新可能会给他带来一定好处的时候,其行为就会发展到感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倾向性。

(4)试用阶段

农民小规模采用创新,作进一步评价的过程。

(5)采用阶段

试用成功后,农民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财力、物力等状况,正式决定采用该项创新。

10、怎样进行农户访问?

1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1)传习式扩散:”世袭式”,家传户习

(2)接力式扩散:”单线式”师傅传徒弟

(3)波浪式扩散:”辐射式”,”以点带面”

(4)跳跃式扩散:从一个地方传到较远的地方.

12、农业创新传播的技巧?

独特性技巧、目的性技巧、考虑未来技巧、系统技巧

13、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程序?

1.熟悉环境:(1)了解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和政策。(2)自然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有害生物。(3)生产因素:耕地面积、生产条件、种植制度与栽培水平。(4)社会经济因素(5)科技传播与扩散(6)作物品种产品的用途与市场需求变化

2.企业自身和经营产品分析:(1)企业自身分析:地理位置、品种选育与开发、种子生产情况、仓储加工条件、种子经营成本、销售条件。(2)经营产品分析:种子企业经营产品是种子还是品种、品种的概念和适应性、品种选择

3.市场分析与定位:(1)市场细分(2)目标市场(3)竞争对手(4)市场定位

4.产品包装与说明:(1)产品包装(2)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方法

5.建立和发展销售渠道:(1)经销(2)代销(3)直销

6.市场促销推广:(1)会议与展示促销(2)人员推销(3)广告促销

14、怎样选择农业创新?

1 调查现状

2 收集技术信息

3 分析筛选

4 效益预测

5 评估决定

15.试验误差来自何处?如何减少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1)试验材料固有的误差;(2)土壤差异;(3)农事操作差异;(4)偶然因素的差异。

减少试验误差的主要措施包括:(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2)农事操作力求一致;(3)控制好试验条件。

16.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

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7.试述农业推广示范的方法。

1、成果示范:(1)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2)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3)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

2、方法示范

18.怎样改变农民的态度?

1、引导参加活动:引导农民参加到采用农业科技的活动中,使其尝到甜头。

2、群体规定:通过村规民约、群体要求等,形成群体压力。

3、逐步要求,“得寸进尺”:将大改变分为若干小改变,在第一个小改变的要求被接受后,逐步提出其他改变的要求。

4、“先漫天要价,后落地还钱”:先提出使对方力所难及的态度改变要求,再提出较低的态度改变要求。

5、说服宣传:利用威信高的媒介或个人,传播真实、符合农民需要、有吸引力的信息。

19.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1、方法示范计划的制定:包括目的、主要内容、操作材料和工具等

2、方法示范的实施:(1)介绍:介绍示范者的姓名和所属单位,并宣布示范题目,说明选择改题目的动机及其重要性。(2)示范:第一,传播者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材料,一个较好的位置。第二,操作要慢,解释和操作密切配合。第三,声音洪亮,速度要慢,语言通俗易懂,都能听懂了解。(3)小结:将示范中的重点提出来,重复并作出结论。

3、操作练习和回答问题:示范结束后,鼓励农民进行操作练习,并给予及时的纠正,直到农民理解并正确地去做、达到技术要求为止。同时,在活动中要鼓励和允许农民提出问题,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20.怎样进行农业创新经营传播?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就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她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与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与目标团体系统,前者就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后者就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与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就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就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就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就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与一般消费者)。三就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与自助型5种)。四就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瞧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与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与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条件; 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全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 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农业推广学习题

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如何才能学好农业推广学? 4.创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5.何为农业创新的采纳?创新采用者共分几种? 6.何为农业创新的扩散?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7.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农业科技成果?它有什么特点?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点是什么? 10.如何挖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潜力和经济潜力? 1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打破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1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重要的? 1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1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的心理产生影响? 15.人的行为特征理论在农业推广上如何应用? 16.需要、动机理论在农业推广中怎样应用? 17.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18.公共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的行为特点有何不同? 19.为什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有极其重要作用? 20.农业推广沟通有哪些沟通要素组成? 21.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 22.农业推广教育有何特点? 23.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24.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与普通农民的培训有何不同? 25.为什么农业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在职培训? 26.研究国外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建设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27.我国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应该如何改革?

28.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应如何培养? 29.做好农业推广工作为什么必须注意外部环境因素? 30.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推广立法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31.为什么说《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是我国农业推广的基本法规?32.如何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为我国的农业推广服务? 33.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34.如何有效控制试验误差? 35.如何做好成果示范? 36.如何做好方法示范? 37.为什么说掌握信息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工作基础? 38.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和传播农业推广信息? 39.你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40.如何选择农业推广项目? 41.如何写好农业推广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42.如何总结农业推广项目? 43.农业推广人员在经营服务中应树立哪些观念? 44.推广营销服务中为什么要有品牌意识? 45.你如何训练自己的营销技能? 46.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47.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48.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49.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50.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51.演讲稿的撰写应掌握哪些要点?请撰写一篇10分钟的演讲稿。 52.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53.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 54.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 全国2009年7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项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基础在试验示范期,速度在() A.交替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2.组织的横向结构为组织的() A.职能结构B.层次结构 C.部门结构D.职权结构 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4.我国农业推广网络的中枢和骨干是() A.部、省级推广机构B.省、市级推广机构 C.市、县级推广机构D.县、乡级推广机构 5.推广组织机构沟通干预活动的目标是() A.推广服务系统B.目标团体系统 C.推广人员D.农民 6.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转化率B.推广度 C.推广率D.推广指数 7.“S”型曲线表示() A.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B.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C.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D.在一定时间内,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人数 8.组织的内部要素不包括 ...() A.战略B.技术 C.人员D.环境 9.一般推广项目计划最佳期限为() A.1年B.2年 C.3年D.4年 10.关于农业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老、中、青组成的合理结构为()

A.顺塔形B.倒塔形 C.蜂腰形D.柱形 11.土壤区划属于() A.物化产品B.技术性产品 C.技能和技巧D.服务性的知识产品 12.农业推广人员的技术职称中,最高一级是() A.农艺师B.助理农艺师 C.推广研究员D.高级农艺师 13.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4.对于一般推广方式,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农业技术和信息主要来源于高层B.其目标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C.推广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D.推广项目一般由地方制定 15.“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属于() A.政策目标B.中间目标 C.实施目标D.教育目标 16.按指导方式分类,以下属于集体指导的是() A.培训B.报纸 C.鉴定会D.田间示范 17.以下属于个别指导法的是() A.小组讨论B.农户访问 C.成果示范D.录音录像 18.在人员构成合理的省级推广机构中,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大体为() A.1∶2∶3 B.1∶3∶5 C.1∶4∶6 D.1∶5∶9 19.农业推广教育方法按传播方式分类,则不包括() A.个别方式B.群体方式 C.大众方式D.书面方式 20.提高成果分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 A.提高技术上限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D.提高经济上限以及有效的推广服务和支农服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浙江4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要提高经济上限,首先要提高() A.技术上限B.经济效益 C.资金周转D.农民素质 2.组织基础理论中,所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组织的特点B.机构的组织结构 C.组织的职能D.组织的运行机制 3.在推广中用于引起变革的手段是() A.行政命令B.法律法规 C.沟通D.新技术 4.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处于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核心部分是() A.推广服务系统B.推广组织形式 C.农业知识信息系统D.目标团体系统 5.要搞好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要求推广人员具备最为重要的能力是() A.推广教学能力B.经营管理能力 C.口头表达能力D.社会工作能力 6.中国“农师制”首创于() A.西汉B.唐朝 C.宋朝D.清朝 7.成果产出以后能否形成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 A.成果扩散系统B.成果采纳系统 C.目标团体系统D.推广服务系统 8.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9.采纳率可用来反映() A.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B.接触推广对象比例 C.创新的扩散情况D.推广的成效 10.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应是() A.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B.改变农民行为的程度 C.推广成效率D.推广对象经济效益 1

农业推广学试题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A.目标团体系统 B.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推广服务系统 D.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A.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A.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A. B. C. D.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及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A.成立农业大学 B.兴办农业学堂 C.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制定农业推广法案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A.年经济效益 B.推广年人均效益 C.推广成效率 D.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A.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A.推广度 B.推广指数 C.推广率 D.平均推广速度 10.对于县级推广组织机构,高、中、初级人员合理的比例是() A.1∶5∶9 B.3∶2∶1 C.1∶2∶3 D.1∶3∶5 11.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是农业推广的() A.因地制宜原则 B.合作推广原则 C.服务配套原则 D.综合效益原则 12.在制定农业推广计划时,其计划对象是() A.推广人员 B.农民 C.推广项目 D.信息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7)

.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2.我国发展农业的政策和策略是()。 A.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B.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C.农业现代化 D.农业推广理论 3.农业推广工作系统包括推广服务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他们的联系方式是()。 A.扩散与接受 B.沟通与互动 C.传播与采纳 D.传播与反馈 4.农业推广系统是()。 A.行政组织体系 B.扩散——接受系统 C.接受系统 D.宣传系统 5.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 A.目的 B.手段 C.信息 D.组织 6.S曲线表示在时间的任意点上,已采用农业创新的成员占()。 A.早期多数成员的百分比 B.创新者的百分比 C.晚期多数的百分比 D.全体成员的百分比 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 ...(),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 B.先进性 C.社会性 D.公正性 8.中国农业推广网络是以()为重点。 A.省、县两级推广机构 B.乡、村两级推广机构 C.县、乡两级推广机构 D.地(市)、县两级推广机构 9.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准备工作的程序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A.可行性分析 B.项目申请 C.立项 D.扩初设计 10.从宏观来讲,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一般分级(层次)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1.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 活水平的目的。 A.具体步骤 B.具体内容 第 1 页

自考农业推广学章节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农业推广简史 (4) 第三章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 (5) 第四章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8) 第五章农业推广组织 (10) 第六章农业推广计划 (12) 第七章农业推广教育 (15) 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7) 第九章农业推广人员 (20) 第十章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22) 第十一章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27) 【使用说明】选择题中加粗部分为参考答案;名词及问答题中有加粗的为近10年考过的题目,要重点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农业推广是()。 A.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技术咨询活动 B.一种发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技术宣传活动 C.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D.一种发展物质、技术推销活动 2.狭义的农业推广,其工作业务范围大都以()。 A.畜牧业为主 B.种植业为主 C.林业为主 D.畜牧业和林业为主 3.广义的农业推广重点强调的是()为主 A.农村社会教育 B.种植业的发展 C.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畜牧业和林业 4.广义农业推广强调()。 A.种植业生产 B.教育过程 C.信息传播 D.采用技术 5.进行“手、脑、身、心”四健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成年农民 B.农村青少年 C.农村妇女 D.农村老年人 6.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侧重于() A.新技术的传授 B.信息传播 C.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D.资源的利用 7.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农民的数量 B.农民的需要 C.农民的素质 D.农业生产水平 8.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 A.国家的需要 B.农民的需要 C.社会的需要 D.农业的需要 9.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功能之一是() A.中介作用 B.科技成果的研究 C.科技成果的评价 D.科技成果的管理 10.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产量 B.增加收入 C.采用新技术 D.发展生产力 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12.农业推广学科是()。 A.经济学科 B.技术学科 C.社会学科 D.行为学科 13.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 A.美国形成 B.前苏联形成 C.英国形成 D.中国形成 14.关于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是行为科学的一种 B.具有边缘性学科特性 C.具有单独的学科归属 D.属于农村社会科学的范畴 15.媒介是()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16.“推广”一词的提出始于()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17.国外使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18.关于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 B.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C.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 D.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9.公共关系指导、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等活动内容属于() A.广义农业推广 B.狭义农业推广 C.非农业推广 D.传统农业推广 20.在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营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的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2.相对经济效果:[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11、案例研究法: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

农业推广学——简答题

简答题(自考班) 1.简述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 2.简述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主要特点。 3.简要回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简述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3) 3.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缺陷有哪些? 4.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简述农业推广的原则(农业推广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农业推广过程一般程序及应用。 4.简述农业推广项目准备工作的程序。(5) 4.农业推广项目的主要来源有哪四个方面?(5) 4.简述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的原则。(5) 5.简述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6) 5.简述有效组织设计特征。(6) 5.简述农业推广组织的职能。(6) 5.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6)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的特点。(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原则。(5) 6.试述制定农业推广计划的方法。(5) 6.农业推广计划的执行和实施中应着重抓好哪几个环节?(5) 6.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验收方式。(5) 7.简要回答农民学习的特点(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2) 7.简述贫困地区农民的心理背景。(2) 7.简述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一般心理过程。(2)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 7.简述农业推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8.简要回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基本模式。(8) 8.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指标体系有哪些?(8) 8.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8) 8.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8) 8.农业开发研究包括哪些方面?(8) 9.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主要有哪些方面?(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地位。(7) 9.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作用。(7)

农业推广学相关复习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1、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2、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织农民经营。 3、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 村社会教育,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 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4.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9)

.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单位在某一时期,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为25%,推广度为25%,那么,其推广指数为() A.25% B.50% C.62.5% D.100% 2.推广项目的选定首先要() A.广泛征求意见B.确定目标 C.收集、采集大量的信息D.吸取领导人的意见 3.与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法相比,大众传播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成本较高B.单向沟通 C.最费时间D.信息真实 4.某乡镇组织农民到某村组现场参观考察玉米套大豆高产示范片,这种推广教育方法属于() A.效果示范法B.大众教学法 C.技术示范法D.现场参观教学法 5.农业推广人员引进一项技术成果,在当地推广以前必须进行() A.试验设计B.制定实施方案 C.系统观察D.试验(示范) 6.我国按项目推广技术的农业推广方式,项目的选择应重点考虑项目() A.对农民的素质有较大提高B.影响面大,地方领导人重视 C.影响面不宜大,增收效果显著D.影响面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7.推广方法对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可以用作() A.衡量农业推广方法本身优劣的尺度 B.衡量农民接受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C.农业推广方法效果评价的尺度 D.评价农业技术效果的尺度 8.在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中,有时需要计算有效推广面积,有效推广面积等于() 第 1 页

A.推广面积×复种指数B.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C.推广面积÷复种指数D.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9.在确定农业推广项目时,要进行项目准备,其核心内容是() A.可行性研究B.项目的评估、论证 C.项目的申报D.扩初设计 10.我国对获得农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农艺师工作两年以上,且能制定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主持重大发展项目,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重大问题者,可任命为() A.推广研究员B.高级农艺师 C.总农艺师D.助理农艺师 11.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新的栽培技术和畜禽饲养技术,这些技术属于() A.非物质形态技术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经营管理技能D.有形技术 12.“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 A.推广框架理论B.创新扩散理论 C.干预理论D.沟通理论 13.创新成果从创新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程叫() A.跟随阶段B.紧要阶段 C.随大流阶段D.突破阶段 14.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从典型示范到大面积应用的阶段称为()A.试验示范期B.发展期 C.成熟期D.衰减期 15.组织基础理论中,成员为实现机构本身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 A.职能结构B.职权结构 C.层次结构D.组织结构 16.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形成一般都是以专业户为基础,表现为生产经营的专业性,这种特性称为()A.互益性B.同类相聚性 C.民间性D.非盈利性 17.短期农业推广计划的时限,一般划定在() A.10年以上B.5—10年 C.3—5年D.3年以内 18.技术上限与经济上限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A.技术上限>经济上限B.技术上限=经济上限 第 2 页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22)

.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20分) 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农民 B.农民行为 C.科技成果 D.推广机构 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 )年成立的。 A.1949 B.1990 C.1993 D.1995 3.沟通与( )是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的联系方式。 A.援助 B.互助 C.互动 D.运动 4.从第一个实践者运用农业创新发展到社区中其他农民运用创新的过程称为( )。 A.农业推广过程 B.创新采用过程 C.创新扩散过程 D.创新的发展过程 5.“进步农民策略”的基本理论是( )。 A.推广框架理论 B.创新扩散理论 C.干预理论 D.沟通理论 6.农业推广中,每项创新在农业中的应用呈明显的周期性,从创新的引进到典型示范,称为( )期。 A.试验示范 B.发展 C.成熟 D.衰减 7.组织的最大功能是( )。 A.部分替代生产力要素 B.成立机构 C.产生新的生产力 D.指挥和控制 8.中国农业推广机构的中枢和骨干分别是( )。 A.国家农业部和县农业局 B.省农牧厅和农业局 C.县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D.地区农业局和乡镇农技推广站 9.下列目标中,(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母体。 A.总体目标体系 B.子目标体系 C.小目标体系 D.分目标体系 10.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已拟定农业推广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拟定方式 11.走访农户是一种( )。 A.单一教学法 B.个别教学法 C.鼓励教学法 D.大众教学法 12.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农民行为 B.农民 C.普通学校学生 D.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 )评价。 A.转化率 B.转化模式 C.转化体系 D.转化途径 14.提高成果分布的基础是( )。 A.提高空白潜力 B.提高经济上限 C.提高技术上限 D.提高推广指数

《农业推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312029) 一、名词简释题 1.农业推广信息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多因素试验 4.创新 5.大众传播法 6.沟通 7.农业推广组织 8.项目验收 9.农业科技成果 10. 绿色证书 12.创新的采用 13.科技实验报告 14.现代农业推广 15.成果示范 16.方法示范 二、单项选择题 1.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史密斯-利弗法》最早通过于【C 】。 A.1866年 B.1924年 C.1914年 D.1851年 2.狭隘的农业推广对“推广”理解为【B 】。 A.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 B.农业技术推广 C.科技成果推广 D.农村家政推广 3.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不包括【D 】。 A.心理学 B.传播学 C.社会学 D.物理学 4.同一群体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D】 A.从众 B.模仿 C.感染 D.相容 5.“需要层次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提出于【A】。 A.1943 B.1953 C.1843 D.1853 6.“大家干我就干”的行为规律属于【C】。 A.服从 B.相容 C.从众 D.感染与模仿

7.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C 】。 A.动机 B.目标价值 C.期望概率 D.激励力量 8.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C 】。 A.单向沟通 B.双向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9.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分别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C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0.一个人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为【B 】。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扩散型沟通 D.全通道型沟通 11.在S—M—C—R沟通模式中,R代表的含义是【C 】。 A.传播者(信息源) B.媒介(传播渠道) C.接受者 D.信息 12.扩散曲线是横坐标为【B 】。 A扩散规模 B.时间 C.采用者的数量 D.百分比率 13.下列选项不属于创新的是【D 】。 A.新的技术 B.新的产品 C.新的设备 D.空想主义 14.创新早期采用者所占的百分率为【B 】。 A.2.5% B.13.5% C.34% D.16% 15.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不包括【C 】。 A.小组讨论 B. 示范 C. 农户访问 D. 实地参观 16.个别指导法的特点不包括【A 】。 A.信息反馈及时 B. 针对性强 C. 沟通的双向性 D. 信息的发送量的有限性 17.用来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文件称为【C】。 A.可行性报告 B. 调查报告 C.项目申请报告 D.科技实验报告 18.科技简报的写作格式,一般为【C 】。 A. 报头、正文、报尾、密级 B. 期号、报头、正文、报尾 C. 报头、正文、报尾 D. 报头、正文、报尾、签名 19.农业推广合同的写作格式一般为【A 】。 A.标题合同当事人合同正文结尾 B. 合同当事人标题合同正文结尾 C. 标题合同正文合同当事人结尾 D. 标题合同正文结尾合同当事人 20.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和农业推广探索性试验一般采用【D 】。 A.大区对比试验 B. 多因素试验 C.综合性试验D小区试验 21.一次正规的试验一般要求的重复数【D 】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31)

. 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农业推广的转化功能是( ) A.转变农民的行为 B.把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转变农民的观念 D.有限资源的转化利用 2.媒介是( )中一个常用的概念。 A.教育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传播学 3.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 )年成立的。 A.1949 B.1990 C.1993 D.1995 4.农业推广干预过程是沟通的( ) A.目的 B.手段 C.信息 D.组织 5.推广服务系统是指( ) A.供应农业推广资料的后勤服务组织 B.供应推广资料和技术的后勤服务组织 C.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 D.参与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的总体 6.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 )两个基本的子系统。 A.推广系统和技术管理系统 B.推广系统和研究系统 C.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 D.知识系统和信息系统 7.推广项目的技术不具备( ),则没有推广价值。 A.计划性 B.先进性 C.社会性 D.公正性 8.推广对象的规模,一般比推广工作者个人所接触到的农民群体( )。 A.小 B.大 C.差不多 D.无法比较 9.依据一定的原则,由农民自己拟定计划,这种方式是( ) A.自上而下的计划拟定方式 B.自下而上的计划拟定方式 C.联合拟定方式 D.上下结合双程式 10.农业推广服务必须有明确的( )和指明努力方向的计划,才能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农村人民总体生活 水平的目的。 A.具体步骤 B.具体内容 C.建议 D.目标 11.农业推广教育是( ),指开发农村的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A.咨询 B.宣传 C.开发 D.传播 12.进行农家记帐、家庭工副业生产管理、粮食保管、防鼠、食物营养、食品卫生、环境美化、子女教育、庭院经济 等为内容的教育称为( ) A.“四健”教育 B.管理教育 C.技术教育 D.家政教育 13.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可用( )评价。 A.转化率 B.转化模式 C.转化体系 D.转化途径 14.经济上限或成果分布的提高都不能超过甚至达到相应的( ) A.转化率 B.推广度 C.推广指数 D.技术上限

农业推广学自考试题 (1)

.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学试题 课程代码:026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中,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就是( ) A .目标团体系统 B .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C .推广服务系统 D .推广人员所处的生存环境 2.农业推广程序的基本步骤是( ) A .项目选择、试验和推广 B .项目选择、示范和推广 C .项目选择、培训和推广 D .试验、示范和推广 3.下列关于农业推广的目标体系“微观三级经验层次”的划分,正确的是( ) A .基本目标、一般目标和工作目标 B .基本目标、总目标和一般目标 C .基本目标、分目标和工作目标 D .基本目标、子目标和教育目标 4.推广指数=( ) A .应推广规模 实际推广规模 B .%100?总的成果项数已推广的科技成果项数 C .推广度推广率? D . 成果使用年限推广度 5.农业推广教育的对象是( ) A .农民行为 B .农民 C .普及学校学生 D .乡村农业推广人员 6.在清朝末年,清政府在农业发展上办的一件实事是( ) A .成立农业大学 B .兴办农业学堂 C .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D .制定农业推广法案 7.推广项目年经济效益除以参加推广的人数是( ) A .年经济效益 B .推广年人均效益 C .推广成效率 D .推广直接效益 8.农业推广人员准确的界定是( ) A .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 B .从事推广工作的专职人员 C .农业推广系统的成员 D .农业服务人员 9.用于评价多项农业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是( ) A .推广度 B .推广指数 C .推广率 D .平均推广速度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共五套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广义农业推广 2.成果示范 3.方法示范 4.农业技术市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 3.影响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农业推广工作从狭义到广义并发展到现代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那些因素所说决定?(20分) 2.目前农村社会中农民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不同的类群?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上有何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0分) 3.试述如何实施农民培训。(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代农业推广 2.创新 3.集体指导 4.大众传播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三论述题 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20分)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20分) 3.试述成果示范的实施程序。(1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农业科技成果 2.行为 3.动机 4.沟通 5.集体教学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 三论述题 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15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10分) 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20分)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双向沟通 2.现场参观教学 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4.传播媒介 5.科普文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 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三论述题 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10分) 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15分) 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