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每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每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每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每一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一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着作()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

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

A. 学校出现

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痒、序的出现

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庠序”

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理想国》的作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夸美纽斯

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22.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A.《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学记》

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A.《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 《普通教育学》

D. 《爱弥尔》

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A. 传统教育

B. 实用主义教育

C. 试验主义教育

D.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

A. 赫尔巴特

B. 布鲁姆

C. 杜威

D.赞科夫

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夸美纽斯

D.亚里斯多德

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杜威

C.陶行知

D.卢梭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人类起源论

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文字的出现

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 地方学

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大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 塾

B. 庠

C. 序

D.校

E.舍

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

A. 宫廷学校

B. 职官学校

C. 寺庙学校

D. 文士学校

E. 骑士学校

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

A. 梅伊曼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E. 卢梭

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A. 认知目标

B. 情感目标

C. 动作目标

D. 意志目标

E. 思维目标

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

A.明了

B.引入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

三、改错题

1.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教育科学总称)

2.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单独学科)

3.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

4.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的需要。(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5.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语言的形成。(人类劳动的进行)

6.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7.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8. 学校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9. 发现学习观点的倡导者是夸美纽斯。(布鲁纳)

10.《理想国》的作者是苏格拉底。(柏拉图)

11. 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人类的教育实践)

12.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3.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发展需要。(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4.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5.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杜威。(赫尔巴特)

16.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赫尔巴特。(杜威)

17.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18. 狭义的教育是指个人教育。(学校教育)

19.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理论知识。(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0.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赫尔巴特。(夸美纽斯)

21.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着作《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

2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夸美纽斯)

23.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杜威。(赫尔巴特)

24.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杜威)

四、简答题

1.学校教育是什么,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P9第二段)

2.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阐述教育学的含义。(P15中间)

3.简述教育起源问题的集中有影响的看法,并简析其优缺点(P15下面)

4.简述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P16-17)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特点。(P18)

6.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P20)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3-24)

8. 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

的主要作用。(P26中间)

9. 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

的主要作用。(P28-29)

10.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26-28)

11.简述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P30-31)

12.简述“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P29)

五、论述题

1.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谈谈你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看法(P26-28)

《教育学》第二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A. 决定

B.中介转化

C. 改造

D. 激化

2.教育的出发点是()。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长相

B. 吃穿

C. 遗传

D. 生活习惯

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遗传

B. 个体活动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适应社会发展

C. 民主参与

D. 培养人

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遗传素质

B. 社会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人努力

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

A. 经济

B. 文化

C. 生产力

D. 政治

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A. 文化

B. 社会制度

C. 生产力

D. 政治

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A. 对社会的重视程度

B.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C. 学校教育的地位

D. 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二、多选题

1. 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

B. 人际关系

C. 个体活动

D. 大气污染

E. 社会环境

2.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A. 计划性

B. 组织性

C. 协调性

D. 全面性

E. 选择性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A. 目的性

B. 系统性

C. 选择性

D. 专门性

E. 基础性

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 传承文化

B. 改造文化

C. 创造文化

D. 更新文化

E. 活化文化

5.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 间接性

B. 隐含性

C. 潜在性

D. 迟效性

E. 超前性

三、改错题

1. 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环境的制约性。(人)

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相对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个人努力而言的(自发的社会环境)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

4.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5.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度超越于)

6.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取长补短).

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人的全面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9.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按人的发展顺序进行。(因材施教)

1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上。

11.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文化。(生产力)

12.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政治)

13.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政治。(生产力)

14.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生产力。(政治)

15.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文化。(生产力)

16.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社会环境。(遗传)

17.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

18.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19.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学校教育)

20.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人)

四、简答题

1.简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一致性。

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处于中介转化地位。

3.简述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和两个基本规律。

4.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要解决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必须相继实现的两个转化是什么

6.简述个体的先天性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7.简述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9.简述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0.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11.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在生产的基本手段

12.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1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5.简述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6.简述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

19.简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20.教育为什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2.论述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3.试评述“教育万能论”。

4.试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5.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6.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7.为什么说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8.试述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第三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认识教育规律

B.认识客观事物

C.利用教育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A. 教师

B. 教育思想

C. 教育制度

D.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A. 教育风格

B.教育质量

C.教育方法

D.教育思想

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A. 教育准备艺术

B. 教育组织艺术

C. 言语艺术

D. 教育方法艺术

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

B.社会发展需要

C.个人发展需要

D.教育本身需要

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

B. 唯意志论

C.宿命论

D.唯心主义

7.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A.发现教育规律

B.创造教育规律

C.改造教育规律

D.利用教育规律

8.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C.产生突变

D.出现反转

二、多选题

1.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教育设备

D. 教育中介

E.教育文化

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A. 教育目的

B. 教育者

C. 教育手段

D. 受教育者

E. 教育结果

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A.教育结构规律

B.教育功能规律

C.教育的内容规律

D.教育的外部规律

E.教育发展规律

4.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A.口头言语艺术

B.书面言语艺术

C.体态言语艺术

D.活动言语艺术

E.参与言语艺术

5.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

A.教育规律理论化

B.教育理论目的化

C.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

D.技术化

E.行动化

6.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A.人道性原则

B.创造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E.艺术性原则

7.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A.情感性

B.创造性

C.民主性

D.主体性原则

E.审美性

8.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A.针对性

B.诱导性

C.说理性

D.感染性

E.教育性

9.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A.说理

B.冲淡

C.顺话

D.趣解

E.富有激情

10.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

A.导入

B.讲授

C.提问

D.结语

E.批评语

11.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

A.直观

B.模糊

C.敏感

D.丰富

E.辅助

12.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制造悬念

B.铺垫渲染

C.慎重思考

D.出现反转

E.产生突变

三、改错题

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事物(认识教育规律)

2.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质量。(教育风格)

3.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方法艺术。(言语艺术)

4.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发展水平的矛盾)

5.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唯意志论观点。(宿命论)

6.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改造教育规律。(利用教育规律)

7.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铺垫渲染。(出现反转)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结构规律。

2.简述教育的发展规律。

3.简述教育的功能规律。

4.谈谈广大教育工作者如何完成对已知的教育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对未知的教育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探索两个方面的任务。

5.利用教育规律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6.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7.简述教育原则的含义。

8.简述教育的人道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9.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0.简述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1.简述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2.简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3.什么是教育艺术

14.简述教育艺术的特点。

15.谈谈教育艺术的情感性与其他艺术的情感性的区别。

16.教育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7.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不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8.教育艺术与教育科学的联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9.简述教育口语的特点。

20.简述教师说服语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方式。

21.简述教师激励语的基本要求。

22.简述教师批评语的基本要求。

23.什么是群体教育口语,有什么特点

24.教学中处理偶发事件的具体有哪些

25.常见的处理偶发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26.什么是教育体态言语,有什么特点。

27.教育的体态言语艺术有哪些类型

28.什么是教育的面部言语,有哪些基本要求

29.什么是教育的姿态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0.什么是教育的手势言语,有什么基本要求

31.什么是教育的外部言语艺术,有什么基本要求

32.教育幽默的表达方式一般有哪些形式

33.简述幽默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的功能。

34.教育幽默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规律的类型和体系。

2.在对待教育规律的问题上,如何认识唯意志论和宿命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观点。

3.试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处理好教育重人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启发式教育。

5.试述教育的艺术性与科学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试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偶发事件

7.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家访的策略和技巧。

8.什么是教育幽默在教育活动中有哪些功能是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幽默才能

《教育学》第六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A.行政部门

B. 领导

C.教师

D. 校长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春秋战国时期

D.封建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中提出的。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A. 教师资格制度

B.教师水平的提高

C. 教师社会地位提高

D.教师收入提高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A. 布鲁纳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A. 领导人员

B.专业技术人员

C. 干部

D. 公职人员

11.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

A.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B. 法规保障

C. 政策保障

D. 领导重视

1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 1993年

B. 1994年

C. 1995年年

13.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4.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5.“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

A. 舒尔曼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6.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 专业权力

D. 专业技能

17.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较强研究能力

D. 专业技能

18.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A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 专业知识

C. 专业训练

D. 专业技能

19.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A.专业地位

B.政治地位

C. 经济地位

D. 职业声望

20.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A.教师地位

B. 教师职业理念

C. 教师人格

D. 教师素质

21.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A.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B. 教师地位

C. 教师素质

D.职业理念

22. 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

A. 教师作主

B.

C. 角色协调

D.

23.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A.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扎实的学科知识

D. 教师角色

24.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科学文化知识

C. 角色意识

D.职业道德

25.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C. 科学文化知识

D.职业道德

26.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27.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二.多选题

1. 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要素是()。

A. 中国公民

B. 思想品德条件

C. 学历条件

D. 教育教学能力

E. 认定合格的手续

2. 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是由()组成的。

A. 学科教学法

B. 学科内容

C. 课程知识

D. 教师教养

E.社会认可

3.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包括的领域有()。

A. 内容知识

B. 一般教学法知识

C. 学科教学法

D. 教学目的

E. 课程知识

4.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专业教养包括()。

A. 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

B. 教学情景脉络知识

C. 一般教学法知识

D. 课程知识

E. 教学目的、价值、哲学、历史学基础知识

5.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的内容有()。

A. 专业精神的发展

B. 专业知识的发展

C. 专业技能的发展

D. 专业权力

E. 专业手段

6.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 差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E. 学习性

7.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组成。

A. 专业地位

B. 个人地位

C. 职业声望

D. 政治地位

E. 经济地位

8.不同国家存在的教师经济地位的类型有()。

A. 高于型

B. 持平型

C. 低于型

D. 等于型

9. 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可分为()几个方面。

A. 社会的期望

B. 地位期望

C. 学生的期望

D. 自我期望

E. 家庭期望

10. 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包括()。

A. 专业人员型

B. 道德中心型、

C. 教学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学术中心型

11. 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期望包括()。

A. 专业人员型

B. 学术中心型

C. 道德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雇员取向型

12. 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

A. 教育家的意识

B. 专业精神

C. 师德修养

D. 业务素质

E. 创新精神

13.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A. 知识结构

B. 个性品质

C. 教学能力

D. 教育观念

E. 教育创新

三.改错题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校长。(教师)

2.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行政部门。(教师)

3.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4.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壬寅学制”中提出的。(癸卯学制)

5.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钦定学堂章程》)

6.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教师收入提高。(教师资格制度)

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六三三学制”。(癸卯学制)

8.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美国。(法国)

9.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杜威。(拉萨尔)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11.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1995年。(1994年)

12.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

13.“学科教学法(PCK)”提出者是拉萨尔。(舒尔曼)

14.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

15.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专业知识。(专业精神)

16.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专业技能。(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业务)

17.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政治地位。(经济地位)

18.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教师人格。(教师职业道德)

19.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教师地位。(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20.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扎实的学科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21.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知识)

22.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23.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业务素质)

四.简答题

1.简述专业与职业的区别。

2.什么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其标准是什么

3.简述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意义。

4.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教师资格的内涵。

6.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7.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8.什么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如何培养

9.如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10.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11.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系统性

15.如何解决教师的地位与收入不相符的问题

16.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职业声望的高低有哪些决定因素

17.简述我国教师的享有的权利。

18.简述我国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19.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简述教师角色的内涵。

21.从教师劳动的对象上来看,教师这种特定的社会职业包括哪些内容。

22.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3.教师角色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4.教师角色冲突中,教师个人如何进行角色协调

25.简述我国教师的基本素质。

26.《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出了哪些规定

27.简述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其主要内容。

28.简述教师基本素质几个方面的关系。

世纪的教师除了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哪些前瞻性素质

30.你认为教育家式与教书匠有什么区别

五.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论述教学是一种学习性的职业。

2. 如何看待我国存在的轻视教师专业地位的现象

3.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消除教师的角色冲突。

5.你认为一个比较理想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第七章学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A.教师

B.课程

C.学生

D.教材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

B. 教师

C.学生

D.教材

3.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是( )一书出版。

A.《普通教育学》

B.《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 《课程》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

年 B. 2001年年年

5.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

A.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 设置综合课程

C. 综合实践活动

D. 综合课堂教学

6.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7.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8.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

()提出的。

A.克尔

B. 史密斯

C. 伊藤信隆

D.布鲁纳

9.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A. 法律法规

B. 课程计划

C. 教育政策

D. 课程标准

10.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

A. 培养目标

B. 课程设置

C. 考试考查

D. 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

二.多选题

1.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学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经验课程

E. 校本课程

2. 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地方课程

E. 综合课程

3. 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 必修课程

E. 选修课程

4. 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

A. 地方课程

B. 国家课程

C. 必修课程

D. 选修课程

E. 综合课程

5. 根据课程的基本价值倾向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划分为()。

A. 知识本位课程

B. 必修课程

C. 儿童本位课程

D. 选修课程

E. 社会本位课程

6.基础教育学校调整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 均衡性

B.提高性

C. 选择性

D.建设性

E. 综合性

7. 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几个部分组成。

A. 分析情境

B. 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

C. 确立和表述目标

D. 阐明和实施

E. 制定方案

8. 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

A. 目标模式

B. 探究模式

C. 过程模式

D. 情境模式

E. 批判模式

9.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

A.统合

B.系统

C.反复

D.探究

E.批判

10.史密斯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系统知识准则

B. 历久尚存准则

C. 生活效用准则

D. 兴趣需要准则

E. 社会发展准则

11.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

A. 互补性原则

B. 准备性要求原则

C. 教育转换原则

D. 法规依据原则

E. 价值统一原则

12.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

A. 囊括性原则

B. 连贯性原则

C. 价值统一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E. 互补性原则

13.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 )几个层次。

A. 法律法规

B.教育政策

C. 编写教材

D. 课程计划

E. 课程标准

三.改错题

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师。(课程)

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材。(课程)

3.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综合实践活动。(设置综合活动)

4.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史密斯提出的。(克尔)

5.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史密斯提出的。(伊藤信隆)

6.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伊藤信隆提出的。(史密斯)

7.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法律法规。(课程计划)

8.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培养目标。(√)

9.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经验课程)

10.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国家课程。(综合课程)

1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经验课程。(校本课程)

12.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目标模式、探究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和整合模式。(批判模式)

13.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统合、系统、探究。(反复)

14. 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囊括性原则连贯

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5.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编写教材、课程计划、教育政策三个层次。(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有什么区别P218

2.根据课程分类的不同维度,学校课程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P219

3.实践层面上应该如何落实课程结构调整的均衡性原则P221-222

4.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222

5.当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应打好哪些方面的基础P227

6.简述课程设置必须要把分化与综合结合起来的原因。P228

7.如何理解过程性知识观P230

8.结果性课程观与过程性知识观有什么不同P229-230

9.课程的现代化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231-234答要点即可

10.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在哪些方面P231--232答要点即可

11.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的现代化P232-233

12.如何加强课程评价的现代化P223

13.课程改革应当处理好那些关系P223

14.简述课程编制的含义。P235

15.常见的课程编制有哪几种模式P235

16.如何评价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P236

17.如何评价课程编制过程模式P237

18.如何评价课程编制的课程探究模式P237

19.什么是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238

20.简述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P239

21.简述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P239

22.简述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P240

23.常用的课程编制方法主要有哪些P241

24.什么是课程计划我国制订课程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242--243

25.简述我国制订课程计划的原则。P243

26.我国对课程标准和各种教材的编写有哪些要求。P243-244

27.在课程编制中,应如何处理好加强基础和更新内容之间的关系P244

28.在课程编制中,处理普通中学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244-245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的较严重的缺欠。

2.如何认识个人本位的课程观和社会本位的课程观

3.如何认识“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创新不足;而美国学生基础薄弱,创新素质较高”的结论。

4.试述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编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内容单一,教育方 法比较严厉为特征 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 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 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 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 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 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 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 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 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 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 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 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 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 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 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2 、教育社会化3 、教育产业化4 、教育民主化5 、教育国际化6 、教育现代化7、教育 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课后思考题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⒌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⒍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⒎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 ⒏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 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学说 ⒐.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胡德海知识讲解

教育学原理-西北师大 胡德海

教学模式 美国师范教育家乔伊斯与韦尔《教育模式》一书中提出,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 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育模式、范列教学模式. 集体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模式 也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它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其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情景教育——明日快乐论——前苏联马卡连柯 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模式中提出,以任务驱动实现目标。在改造过程中,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的错误上,而应引导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为完成新任务,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地原始满足发展到最

高的责任感,从而使整个集体积极向上。(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和配合的学科组成的课程。编制相关课程要使各学科教学顺序能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即保持原有学科界限,又要确定学科间的联系点。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是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融合比关联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的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 广域课程和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等。 因此,共同点是: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在于: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赖性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综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教育学期末考试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就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得用自然科学得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得关系得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 1、教育得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C ) A、勒图尔诺 B、沛西·能 C、孟禄 D、康德 2、我国古代最早也就是世界最早得成体系得古代教育学作品就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3、杜威就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 D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得教育家就是:( B )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洛克 三、辨析题(错误得请改正) 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错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得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场所或空间标准进行划分得。 错误。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得标准进行划分得。 5、农业社会得教育就就是农业教育。 错误。农业社会得教育就是指基本得教育形态之一,而农业教育就是指一种专门得教育类型。 四、简答题 1、试分析“教育”与“灌输”、“养育”之间得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教育就是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相耦合得过程,既要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得人,又要把社会得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内化到各不相同得个体身上。而“灌输”则就是片面地强调个体社会化得一面,强调个体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无条件得一致,忽视个性心理特征与个性培养,机械地灌输不就是“教育”。教育强调活动得“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对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起到“促进”、“加速”得作用;而日常家庭生活中得“抚养”、“养育”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得,在个体与社会得关系方面起不到“引导”、“促进”与“加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2017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 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 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

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并影响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将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受教育者学习的状况会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教育者用于影响受教育者的,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同时,教育中介系统亦会根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可见,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是施动者,又是受动者,而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会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3.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哪些异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异同具体分析如下: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