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语北上教案两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语北上教案两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语北上教案两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七语北上教案两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带缺口的馒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曹德权及其创作,积累掌握文章出现的生字生词,赏析生动的情

节和人物描写,准确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寄托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生词;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合作探究本

文撼人心魄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描写,进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寄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抗战中军民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动人情景;

学习他们为国家为民族顾全大局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从而珍惜我们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合作赏析文中生动多样的人物描写,在赏析描写中探究“大胡子”和小女孩的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体会分析那一枚“带缺口的馒头”在小说情节中的作用以及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位国民党军队的起义将军在临终前,将一个保存了34年的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拿了出来,说:“把这个馒头永远传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这是为什么呢?这究竟是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预习时让大家去搜集作者的资料,现在你对作者曹德权了解多少呢?

曹德权,笔名耕夫,四川荣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理事、自贡市作协常务副主席。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集《大山留下一个谜》《梅机关一号指令》;长篇报告文学《天下第一难》《红岩大揭秘》(三卷)、《重庆棒棒军传奇》《盐都百年人物》(上下部)等10余部300万字,其《童神掌》《勋章上的微雕》《残缺的馒头》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学教材,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国作协作品年选,其中《童神掌》《血婴》《逃兵》分获

三、四、五届中国小小说学会年度评选一等奖。

2、你能读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吗?

气喘吁.吁(xū)抽搐.(chù)惊骇.(hài)泥泞.(nìng)

颤.栗(zhàn)嫌.弃(xián)一坨.坨(tuó)

3、你知道下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吗?

血色黄昏:是指黄昏像被血染色了一样,一般形容壮阔的悲景。

危在旦夕: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弹尽粮绝:作战中弹药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手无寸铁: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说说看到题目时产生的疑问。(这个馒头为什么带缺口呢?这个缺口是谁留下的?围绕这个馒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带着上面的疑问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读的过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馒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想借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少校晓之以利害,最终饥民归还馒头的故事。小说歌颂了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的战斗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以大局为重的美德。)

4、询问,看到题目时产生的疑问,现在解决了吗?学生首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思考,然后相互交流。老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

(这个馒头是因为被一个叫尤小翠的饥饿的女孩咬了一口留下的。故事见上题。)

5、按照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可分为几部分?你能写出每个层次的大意吗?

(小说共25个自然段,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

第二部分(6-13):车陷途中,饥民抢吃馒头,少校下跪诉说缘由。

第三部分(14-20):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第四部分(21-25):尤小翠饿死,少校和师长跪拜坟前。

四、深入阅读,合作探究。

1、这篇小说注意描写了几个人物?你觉得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理由是什么?

(主要描写“大胡子”和小女孩(尤小翠)两个人物。

观点一:我觉得小说的主任给是“大胡子”。因为小说中对“大胡子”的描写最多,且“大胡子”作为一位军人英勇智慧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抗战胜利的希望。

观点二:我觉得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小女孩。小说中对小女孩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在小女孩的身上体现了民族大义和军民团结,这也正是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并且小女孩的遭遇也正照应了题目“带缺口的馒头”。)

2、这个故事中小女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的句子,来体会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1)“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这是对小女孩是外貌描写,生动刻画出小女孩的饥饿、可怜。

(2)“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这是对小女孩动作和语言的刻画,从中可以看出小女孩虽小,但恨日本鬼子、有一颗抗战的心。

(3)“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这是对小女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让人觉得小女孩因为饥饿已经极其虚弱。

(4)“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这是对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出小女孩的董事、深明大义。)

3、在小女孩的带动下,所有的饥民都将抓到手里的馒头默默地放回车上。一个小小的馒头,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里,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但是课文中的小女孩和其他饥饿的人们却把手中的馒头送回了军车,这是怎样的一种选择呢?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面对一个馒头造成的生死抉择,饥民们依然选择了放回馒头,这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选择死亡。这让人感觉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我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敌人的精神和决心,这是中国人民战无不胜的原动力,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认呢?)

4、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再一次来到陷车的地方,他们来兑现自己对小翠许下的承诺,结果怎样呢?

(结果小女孩在三天前就饿死了。)

5、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跪在尤小翠的坟前,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说中那句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大胡子”的这一跪一嚎清晰地喊出了他的心声:一定要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小翠报仇,为千千万万被日本侵略者害死的中国人报仇,中国人一定会打败小日本的。)

6、文章结尾将军临死时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请结合将军话中深意,谈谈你的认识。

(“馒头的故事”体现了为维护民族大义而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高度的民族团结精神。把故事讲下去,不仅要我们明白这种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且要我们能够把这种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

五、技法探究,深入理解。

1、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如此开篇好不好?

(文章开头惊心动魄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如此开篇,扣人心弦,吸引读者读下去。)

2、请赏析小说第7段“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官长,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这段话进行了两个方面是描写,一是对汽车动作的描写,实际上是对驾车军人心理的描写,一是对“大胡子”神态和心理的描写。“疯狂”“弹跳”“冲”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了军情之紧急。“大胡子”手提机枪两眼血红,生动刻画出作为军粮押运官的“大胡子”高度紧张和内心的焦急,同样从侧面衬托出军情的紧急,这一切都为下文饥民抢馒头渲染了一个特别紧张的环境。)

3、小说是如何刻画小女孩的?请简要分析?

文中通过“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双眼惊恐而哀怜”“有气无力”等一系列的肖像描写,表明小女孩十分饥饿、极其衰弱、贫困无助;而带头交还馒头的行为描写,明白事理的语言描写,“稚气的笑”的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女孩聪明懂事、朴实善良、深明大义的品质。

4文章第13段、第21段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两次“跪”,请说说“大胡子”少校两次“跪”时的心情有何不同。

(第一次“跪”,不仅表现了少校对于饥民的理解同情,而且表现了少校祈盼饥民理解前线无粮的极度困境的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情;第二次“跪”,深深地表现了少校对小女孩满怀敬意而又歉疚痛心的心情。)

5、这个带有缺口的馒头,留下的仅仅是个缺口吗?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它留下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国难当头,牺牲自己、围结起来、一致抗日的精神)

6、趁势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也永远记住这个故事,把它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好吗?让这个有缺口的馒头永远闪烁光芒!

六、作业布置

1、读了这篇小说,你一定深有感触,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

2、请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自己的朋友听听。

【板书设计】

带缺口的馒头

大胡子:送馒头————护馒头

(军人)同仇敌忾

小女孩:抢馒头————还馒头军民团结

(饥民)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指导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做得比较到位。

孔孟语录三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相关是文学常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大意,并

能准确把握每则语录的思想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了解孔子和孟子;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借助注释探究每则语

录的思想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导体会学习孔子和孟子提出的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观点,引导

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读懂句子,理解每则语录的思想观点。

2、指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感受学习每则语录倡导的思想观点,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文化思想的高度繁荣。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对现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仰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对稳定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则孔子、孟子的语录,来看看孔子、孟子是如何指导人们“修身”的。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你了解孔子和孟子吗?你理解他们的思想和影响吗?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本”的哲学思想。他的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记录。

2、你能读准下面的字音吗?

(1)曲肱.而枕之(ɡōnɡ)(2)富贵不能淫(yín)

三、反复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意,合作探究每则语录的思想主张。

(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你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1)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2)疏食:粗粮。(3)曲肱:即弯着胳膊。(4)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饮水即喝冷水。(5)于:对,对于。

2、理解了以上词语的意思,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参考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从这则论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4、这种观点与当今大力发展经济的社会现实是不是相违背,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相违背,恰恰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今社会虽然大力提倡发展经济,但并不是说可以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恰恰相反,这时候更需要人们在遵纪守法的同时还要坚守道德的防线,不能被富贵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正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更会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二)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你能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三军:军队的通称。(2)帅:军队的主帅,领导者。(3)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普通人。(4)夺:夺去、丧失,也可理解为改变。(5)志:(某人的)志气。2、那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3、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孔子的观点的?

(孔子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这句话现多用来强调一个人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4、孔子的这种观点对你有什么影响?对于当今社会有没有价值?

(孔子的这种观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不忽视的价值,这句话让我懂得:一个人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树立自己的志向,坚守自己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而努力。这种观点给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着正能量,让每一个人积极进取,为社会的发展尽责尽力。)

(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章》)

1、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吗?

(1)淫:惑乱,扰乱。(2)屈:屈服。(3)移:改变。(4)大丈夫:原指身高一丈男子,那时人们身高较高,一丈大约1.85米左右,今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你能正确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富贵不能扰乱我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我的节操,威武不能挫折我的志向,这种坚持仁义之道,保持独立自主人格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3、这句话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

(在这句话中,孟子提出了一个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观点: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决不会转移。或许正是这句话铸就了五千年来中华儿女们挺直的脊梁。)

4、从孟子的这一观点中,你想到了什么?这一观点对当今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

(这是两千年来始终激励人心、传颂不绝的伟词名句。它似乎是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并不是宗教性的精神,而是具有审美性灼灼光华的感性现实品格;它不是上帝的忠诚的仆人,而是道德意志的独立自足的主体。

这一观点对于当今社会无论是为官者、经商者,还是普通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句话时刻会扶正你人生的航向。试看当今为官者,不知有多少人因贪污腐败锒铛入狱、声名扫地;再看当今经商者,亦不知有多少因为富不仁而撒手财富、臭名远播。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机遇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我们的“道义之锚”“处世之本”。)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三则语录,并能够熟练默写、运用。

2、亲爱的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则语录,谈谈你的看法或感想,然后写成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孔孟语录三则

不义富贵如浮云————安贫乐道

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坚定方为君子、大丈夫

不淫,不移,不屈————立场坚定(人格)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三则语录的内容,准确把握每则语录的思想观点,这两点做的都比较到位,特别是对每则语录当今价值的探究较为深刻透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