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林业政策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ppt.Convertor

第四章林业政策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ppt.Convertor

第四章林业政策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ppt.Convertor
第四章林业政策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ppt.Convertor

第四章林业政策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学习重点

现行政策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政策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

学习方法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

查阅文献;

案例分析。

第一节林业政策的演变

一、林业政策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表现为法规、规章、行政命令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第一节林业政策的演变

一、林业政策的含义

林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林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策略。林业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从社会最普遍的利益出发,通过制定、推行林业政策来向社会宣示鼓励、限制和禁止的行为。

第一节林业政策的演变

一、林业政策的含义

林业政策是处理人们与林业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派指出: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二、林业政策的演替阶段

在世界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总体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毁林开荒发展林业阶段

(二)以森林开发为主的林业政策阶段

(三)以森林保护为主的林业政策阶段

(四)林业可持续发展阶段

第二节中国当前主要林业政策

一、林业分类经营政策

(一)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基础

《森林法》把中国的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发林、特种用途林。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1.资金投入政策不同

2.森林流转政策不同

3.采伐政策不同

4.划分和批准的权限不同

5.林权权利入拥有的林权不同

6.征用、占用两类林地的审批权限不同

7.改变林地用途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1.资金投入政策不同

1998年第二次修改的《森林法》对资金投入政策进行了强化。

主要是在第八条第六款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将国家要对公益林进行补偿的政策法定化了,而商品性林业则主要通过市场取得回报和投入。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2.森林流转政策不同

商品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依法作价人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林地。而公益林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除了国务院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是不能流转的。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3.采伐政策不同

商品林中的用材林按消耗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制定森林年采伐限额。

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很显然,公益林采伐分为禁伐和抚育、更新采伐两类。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4.划分和批准的权限不同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的防护林、用材林、特种用途林以及经济林、薪炭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组织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4.划分和批准的权限不同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5.林权权利人拥有的林权不同

商品林的经营者依法享有经营权、收益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公益林的经营者有获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权利。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6.征用、占用两类林地的审批权限不同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或征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hm2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hm2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70hm2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重点林区的林地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政策区别

7.改变林地用途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

门收回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将商品林改为公益林则没有这样的法律责任。

第二节中国当前主要林业政策

一、林业分类经营政策

由以上规定可看出,不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则林业体制和政策保障制度就无法实施,更谈不上完善和发展,所以说分类经营是林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基础。

第二节中国当前主要林业政策

二、林权制度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

在第三节讲。

第二节中国当前主要林业政策

三、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活动的规范

(一)林地经营管理

(二)沙化土地的预防和治理

(三)植树造林

(四)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

(五)森林采伐限额

(六)木材经营、加工管理

(一)林地经营管理

国家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必须征占用林地的,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森林法》在林地管理上的法律地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是一样的。

在林地经营管理活动中,禁止将林地开垦为耕地,并根据生态建设需要实行退耕还林。(三)植树造林

1.种子、种苗实行许可和检疫

2.义务植树

3.部门、单位造林绿化责任制

(五)森林采伐限额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与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不得超过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

(六)木材经营、加工管理

从林区运出木材,必须持有林业主管部门发给的运输证件。依法取得采伐许可证、按照许可证的规定采伐的木材,从林区运出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发给运输证件。

第二节中国当前主要林业政策

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政策

为了实施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战略,国家全面启动了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此也补充和调整了部分林业政策。这些补充和调整的林业政策集中体现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中。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1998年和1999年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10月正式启动。

正式启动的标志:

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由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入了一个按规划、有步骤实施的新阶段。

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内容包括

(l)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

(2)大力推行个体承包,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

(3)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

(4)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5)对长江上游、黄河上申游地区工程区内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进行补助

其中封山育林每年每公顷补助210元,连续补助5年;飞播造林每公顷补助50元;人工造林长江上游地区每公顷补助3 000元,黄河上中游地区每公顷补助4 500元。(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1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概况

试点示范(1999-2001年)

大规模推动(2002-2003年)

成果巩固(2004-现在)

(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阶段)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图8 99-03年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各年度启动县数

图1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到07年工程涉及

25个省(区、市);

1800多个县;

2900多万农户;

1亿左右农民。

退耕还林是目前投资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

图2 1999-2007年退耕还林国家累计补助情况

国家累积补助资金1341.704亿元

其投资总额占六大林业工程总投资的49%.

图3 退耕还林占重点工程总投资的比重

图3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进程情况

政策措施

(1999,9-2007,8)

国务院于2002年4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

[2002]10号文件),对2000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发[2000]24号文件)在某些方面加以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

政策措施

(1999,9-2007,8)

2002年12月6日,《退耕还林条例》经国务院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3年1月20日正式实施。标志着退耕还林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政策措施

(1999,9-2007,8)

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为2250kg?hm-2,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为1500kg?hm-2。国家给退耕农户适当的现金补助,用于农民日常生活需要,现金补助标准每年300元?hm-2;

政策措施(1999,9-2007,8)

钱粮补助年限,还草的补助2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暂按8年补助,退耕还林应当以营造生态林为主,营造的生态林比例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

2004年起,对农户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土地的粮食补助全部改为发放现金,每公斤粮食按1.40元计算。

政策措施(2007,9-)

2007年8月9日发布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简称国发〔2007〕25号),决定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

政策措施(2007,9-)

(1)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退耕地每年补助的标准,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1)继续对退耕农户直接补助

补助年限,还草的补助2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生态林的暂按8年补助,根据验收结果,兑现补助资金。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补助标准基础上,再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政策措施(2007,9-)

(2)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西部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的中部地区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以及补植补造,并向特殊困难地区倾斜。

政策措施(2007,9-)

(2)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中央财政按照退耕地还林面积核定各省(区、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总量,并从2008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包干到省。专项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与原有国家各项扶持资金统筹使用。

(3) 配套措施

①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

②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③继续推进生态移民。

④继续扶持退耕还林地区。

⑤调整退耕还林规划。

⑥继续安排荒山造林计划。

(3) 配套措施

①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

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具备条件的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0.5亩、西北地区人均不低于2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

中央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给予补助,西南地区每亩补助600元,西北地区每亩补助400元。退耕还林有关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

⑤调整退耕还林规划

为确保“十一五”期间耕地不少于18亿亩,原定“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2000万亩的规模,除2006年已安排400万亩外,其余暂不安排。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制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划。

⑥继续安排荒山造林计划

继续按原渠道安排种苗造林补助资金,并视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在安排荒山造林任务的同时,地方政府要负责安排好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工程管理等工作,并安排相应经费。

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允许农民间种豆类等矮秆农作物,以耕促抚、以耕促管。

第三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权制度度是我国林业体制和政策的核心,而林权制度改革则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林业的相关其他制度都是依据林业产权制度建立的。

第三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产权是最重要的经济权益,它是构成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是规范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相应地,有效的产权制度是各种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产权制度作为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规范,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林业产权制度安排是整个林业发展的基础。

一、林权的概念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产权理论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束,产权是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占有权(狭义的)、使用权、受益权、处分权等。据此,林权应是一种复合性权力。

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通常也称为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一、林权的概念

1.占有权指森林、林木与林地的财产归属的权利。

2.使用权是指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根据森林、林地、林木的性质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权利。如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有可以利用林地种植树木的权利。使用权可以由林权所有者行使,也可以由非林权所有者(如经营者或使用者)行使。

一、林权的概念

3.收益权是指林权所有者或者使周者在对森林、林地、林木的经营过程中获得收益的权利,这种收益我是作为实物形态,如树木、果实、树叶、树皮等,或是作为价值形态,如货币、作价入股、资产评估,在数量上或是全部或是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在所有权与使用权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受益权将在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

一、林权的概念

4.处分权也叫处置权,是指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对森林、林地、林木进行处分的权利。如对林木进行采伐、销售的权利;对林地进行出让、转让的权利等。在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处分权将会有不同的内容。

一、林权的概念

林权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林权则不具有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或依法处分)的权利。一般情况下所说的林权是广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把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依法对授予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的权利称为“经营管理权”。

一、林权的概念

林权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林权不仅包括森林、林木的内容,还包括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二、林权的主体和客体

(一)林权的主体

林权的主体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根据《宪法》、《森林法》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森林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或者集体;林木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集体、个人;林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或者集体。也就是说,在我国,森林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公民个人不享有森林的所有权;林木可以归国家、集体所有,也可以归公民个人所有;林地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公民个人没有林地的所有权,但可以依法享有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主体可以是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

二、林权的主体和客体

(二)林权的客体

林权的客体是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二、林权的主体和客体

(二)林权的客体

林权的客体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

2.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

3.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流转物

三、林业产权制度变迁

林业制度的改革是以林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实现了林地由封建地主所有制向农民私人所有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实行的是农民所有、初级社集体经营的林地制度;

第三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林地产权制度由农民所有、集体经营转变为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

三、林业产权制度变迁

林业制度的改革是以林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变革:

第四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林业“三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山林划分为自留山、责任山和统管山,自留山、责任山在不改变林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统一经营改变为农户家庭经营;

第五次是林权的市场化运作阶段,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迅速发展,集体所有的森林资源通过市场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流转。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全面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在全国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集体林权改革的任务包括: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

主体改革——确权发证

配套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二)集体林权改革现状

(二)集体林权改革现状

经过前三年的六个省试点改革,福建、江西、浙江、辽宁四个省的主体改革已经全面完成。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在河北、云南、安徽、湖北、重庆、河南、贵州、湖南、四川、陕西、吉林、海南等省全面推开主体改革,其他省(区、市)正在开展改革试点。

(二)集体林权改革现状

(二)集体林权改革现状

全国四大重点林业省区之一的云南省2007年集体林改全面铺开,到2009年底,除迪庆州外,全省15个州(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进入收尾阶段,确权面积和发证面积分别达到97%以上。

云南省认真抓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整改工作,全面启动配套改革;制定出台《集体林地林木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建成林权流转服务中心73个,促进了林权的规范有序流转;出台《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林业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贷款余额达23.03亿元;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在19个县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三)集体林权改革本质

正在进行的我国集体林产权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产权制度安排的延续与完善,把当时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加以解决,尤其是解决复归家庭经营不彻底、不到位的问题。

(三)集体林权改革本质

集体林产权改革的核心点不是集体林地和林木自身的产权问题,而是相关配套问题的改革,如减轻林业税费、放开木材市场、规范流转等,这些措施属于产权改革的配套措施。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才有兴趣关注集体林,若不能从集体林的经营管理中获得收益,就不会有人关心集体林的产权,人们获得产权的目的在于获得利益。

五、林权流转

林权流转问题的提出

贵州省纳入林改的林地有876.67万hm2,800多万农户已或将分到这些林地,户均有林地1.096hm2左右,分林到户后林业生产要素组合中将会出现“缺位”现象。

林权主体改革工作完成后,如何实现林权的经济价值,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方向流动,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调动森林经营者和全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林权交易成为必然。

林权交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林农有时迫于村委会的压力出卖或转让林权给企业

将林地转换为其他用途时存在不透明的交易

当地村组织与林业企业窜通,不支持林农,损害林农的权利

市场价格信息不透明与利润信息缺失

在国家层面就急需建立林权交易中心的法规,为了鼓励加强分散林地的所有权,同时避免以牺牲贫困农户为代价来牟取暴利的行为。

文献综述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或者说使林农受益的直接方式是在落实权责利和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实现林权正常、规范和有序的流转,因此,林权流转问题受到关注。目前理论界重点关注:林权流转的涵义;林权流转主体、流转客体界定;林权流转的前提;林权流转的方式;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林权有效流转与配套改革机制建设。

文献综述

但如何结合实际制定真正有利于林农的林权流转的各种配套改革措施,避免政策排斥、政策冲突,为林农带来切实利益的系统研究还较为薄弱,因此深层次研究如何消除林农顾虑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流转方式(如林权交易中心或其他林权交易方式)使林业发展中各利益主体都达到共赢的方式等将成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

为巩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的成果,国家及各地结合主体改革的需要积极开展了配套改革的尝试,尤其是围绕林权林权交易中心在政策制定、运行规则和交易中心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部分地区出台的林改文件名称见表1)。

林权交易机构发展情况

目前,全国有19个省(区、市)成立了426个林权交易机构,427个资产评估机构。2009年11月23日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林权及森林资源市场交易平台,由国家林业局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采用国有控股公司制的组织形式。

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

该交易所由林业要素交易中心、林权交易托管登记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大宗林业商品综合交易中心等部门组成,提供全国范围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林权证抵押融

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并对外公开发布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融资、林木交易市场行情等相关信息。

评述

虽然对林权交易中心的运作开展了有益尝试和创新。但林权的规模流转受到限制,阻碍了林业的集约经营;各地林权流转运行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参差不齐,林权流转的公平性引起质疑,急需相关的规范统一性政策文件给予指导;林农对林权交易中心的认识不足,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不高。林权交易中心发展处于起步或尝试阶段,其系统研究薄弱。因此加强林改县林权及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经验教训评估,对加快林权流转,增加林农收入,优化生产要素,实现林业的规模化经营,发展林业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巩固林改成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案例分析

一、贵州省黔东南州林改县林权及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经验教训评估

贵州省黔东南州林改县林权及土地使用权交易中心经验教训评估

主讲人:支玲(教授)

工作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6月

课题组主要成员:支玲齐新民

刘燕谢彦明张静

第四节案例分析

二、林业生态工程影响评价

二、林业生态工程影响评价

1、支玲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林业科学, 2004.3

2、支玲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原州区和朝阳县为例.林业科学, 2007.11 ; 2008.3

3、支玲等. 云南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4)

4、支玲等.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的西部退耕还林影响评价-以陕西省宜川县为例. 林业经济, 2010,210(1)

5、支玲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影响评价——以甘肃省安定区为例.林业经济,2010,212(3)

6、刘燕支玲等. 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 (2)

案例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影响评价

林业生态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退耕还林和三北工程为例

案例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影响评价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退耕还林影响评价——以宜川县为例

案例分析

林业生态工程影响评价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影响评价——以云南鹤庆县和贵州织金县为例

本章结束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三茅镇中华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三茅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户1184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755人。 一、任务完成情况 全村完成林改面积308.5亩,至11月底,林改任务全面完成,其主要林改方式为发放林权证,涉及户数1184户,人数3755人,林改档案齐全。 二、林改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成立镇林改工作小组 为有效开展全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村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村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部署了改革任务,明确了时间要求,为扎实有效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揭开了序幕。 2、科学制定方案 一是准备工作阶段。村成立了林改工作机构,组织宣传发动,参加了镇林改领导小组组织的林改培训等,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确定林改范围;二是组织实施阶段,精心组织,相互协作,各负其责,认真完成林改工作任务,对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申请上报,建立档案;三是总结经验阶段,对我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总结,上报验收。 3、严格操作程序 在林改的操作程序上,坚持依法规范运作,严格操作,保证方案符

合省、市、镇相关文件规定,保证方案符合政策要求的同时,做到切实可行。二是严格操作程序,认真规范填写林改登记表,召开有关会议,确保林改在公开、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运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过程,林改政策性强,我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做到认识、责任、措施三到位,明确责职责,尊重群众意愿,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细做实,全面保质保量完成林改工作任务。 2010年11月

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_精选精选

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本文简介: 1.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林改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林改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开展“配套改革启动年”活动, 切实加快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逐步消除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 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本文内容: 1. 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 ? 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是林改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林改取得更大成效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开展“配套改革启动年”活动, 切实加快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逐步消除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促进我市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自治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县(市、区)的通知》(**改办发

[20__]13号)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为指导, 围绕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积极探索并及时启动配套改革, 提高林业部门服务和管理水平, 为企业和林农搭建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 拓宽农民进入市场的渠道, 使资源流转规范化, 林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 建立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 最大限度的拓展林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建立林权服务机构 1、工作内容。(1)组建林业产权服务中心。向市政府申请设立? 林业产权服务中心, 并核定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市林业产权服务中心隶属市林业局, 内设综合管理部、林权登记部、林权交易部、资产评估部和经营利用部等五个服务机构。(2)工作目标。通过建立规范林权服务机构, 搭建起全市林业资源交易流转平台、信息交流平台、政策咨询平台, 形成集信息发布、林权交易、中介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与服务机构, 为林权交易、变更登记、行政审批和法规咨询提供规范、高效、便民的林权配套服务, 达到森林资源的合理规范流转和最优化配置。 (二)规范林地林木流转 1、工作内容。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 制定全市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和森林资产评估办法, 加强林权流转的政策宣传和落实, 认真开展抓点示范, 强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整体说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统计表主要是反映改革的进展情况表中所填的数据为进度数据,要求填写每期期末(累计)数和本期新增数。其中期末(累计)数,主要是指标在统计期期末状态,有些指标需要填写林改以来发展到现在的累计数。本期新增数,主要指统计期内数值的变化状况。 1确权面积:是指经过本次林权改革,已经明确产权归属的集体林地面积。 2发证面积:是指已发放林权证的集体林地面积。 3签订承包合同面积:指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的集体林地承包合同面积。 4家庭经营(面积):集体林地中由农户家庭经营的林地面积。包括自留山(指“三定”时或此次林改中,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划定的自留山);家庭承包经营林地(指通过均分到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联户承包经营林地(指多个农户共有一个林权证,共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等。 5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是指纳入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集体林地面积。 6抵押面积:是指用于取得抵押贷款的集体林地面积。 7贷款金额:是指获得的林权抵押贷款金额。 8投保面积:指参加森林保险的集体林面积。 9保险金额:指保险公司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即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实际投保金额。 10保费:指投保人向保险公司交纳的保险费。 11赔付金额:保险公司在出险后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户支出的保险金数额。(注: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有两种方式:赔偿和给付,合称为赔付。) 12林权收储担保:林权收储是指对依法流转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进行非竞争性地收购,并依法出让的林权流转行为。当前,林权收储最主要的作用是担保服务,即林权收储担保,主要做法是:借款人(林主)以林权做抵押向金融机构借款,金融机构发放给借款人贷款,由林权收储机构提供担保,承诺对不能依约归还贷款的抵押林权进行托底收购和依法流转处分,同时,借款人以林权向林权收储机构进行反担保。 13处置面积:若贷款到期,借款人未归还贷款,金融机构有权要求林权收储机构偿还贷款本息,林权收储机构有权根据反担保协议处置借款人名下的林权。 14流转林地面积:是指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集体林地面积。 15流转林地备案面积:指林地流转面积中在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的部分。 16林权流转奖补资金额:指在林权流转制度实施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农户进行林权流转而给予的奖补资金数额。 17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可分为林业专业户、家庭林场、农民林业

《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同志们: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xx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xx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

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xx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xx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黔东南素有“宜林山国”、“杉木之乡”称誉,是全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州内群峰叠嶂,林木葱茏,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翡翠”,是贵州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12月,黔东南州县作为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林权改革,2007年11月,县集体林权主体改革顺利通过验收。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富的经验,为全州林改工作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全面铺开、稳步推进。我们县集体林权改革虽已通过验收,但在现有的改

革上,我们不断发现不足,试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中做出新的尝试,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改善百姓生活问题中切实发挥作用。下面是我们对于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用中的调研报告。一、集体林权改革的内容、目标和重要意义集体林权改革的任务和目标主要有四条:一是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使农民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二是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及时对权属明晰的林木、林地发换全国统一的林权证书,用法律维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三是规范林权流转,完善流转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林权流转制度,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四是实施配套改革,不断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林权改革,就是要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产权归属清

马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马山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送审稿)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是巩固和发展集钵林权制改革成果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自治区林改政策和结合我县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紧紧围绕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代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改革林木采伐管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规范林权流转、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为重点,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构建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加快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推进集体林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发展,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林农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取的实效;坚持统等兼顾,协调各方利益;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三、目标任务

从2011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完善林业管理体制,创新林业运行机制,优化林业政策环境,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逐步建立起林业支持保护有力、林业投融资政策完善、林木采伐管理科学、林权交易规范有序、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以改革领先,促进发展、促进生态。 2010年至2013年,我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配套改革启动阶段(2011年)。确定白山、古寨、乔利、永州等乡镇作启动配套改革试点。 (二) 配套改革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在全县各乡(镇)全面推进配套改革。 (三)配套改革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不断完善政策、建全服务,形成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 2009 ] 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60号)精神,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逐步降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读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解读 2008-07-18 09:19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林业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今日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在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答:《意见》第一部分从四个方面深刻论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理解,《意见》论述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深刻内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和完善。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30年前,中央作出了实行耕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战略决策,把耕地承包到户,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0年后的今天,中央又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把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即: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使农民真正拥有了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及处置权和收益权,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这是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极大地调动亿万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聚集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山区。山区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彻底解放山区的劳动力和林地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山区农民开发多年沉睡的山林,促进林木种植,林下经济,木本粮油,竹藤花卉,森林旅游,生物质能源以及林产品经营加工等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产出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必将对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生态承载力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生态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协调。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不仅可以充分释放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生态承载力,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问:《意见》第二部分,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五大原则。对五大原则应该如何理解? 答:这五大原则,是对30年农村改革的系统总结,是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内涵十分丰富,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XX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2010年对于我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说,既是决战年、又是攻坚年、也是成功年。一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直是各级党政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期盼的焦点、加强农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和林业发展新的起点。这一年里,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领导下,全区上下严格按照“县(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林改工作机制,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热情服务,全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明晰产权及确权发证”的核心基础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区、乡林业工作机构、编制、经费全面落实。 一、我区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集体林地43.32万亩,林改涉及2个乡3个涉农街道、28个村、292个组 200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组织实施了全市林地的稳权发证工作,全区以“均股均利”为产要经营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完成1109宗、9.32万亩林地的登记确权和发证工作,高处纠纷8起,外业勘界率、纠纷调处率、林权发证率平均达到100%。总之,经过2年的努力,我区林改工作取得较好成

绩,对促进我区的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通过确权发证,明晰了产权,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加快了林地的流转速度,加速了造林绿化进程。 全市已有100%的林地核发了林权证,这些地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确权发证调动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表现在造林上,许多农民,特别是个体承包大户在自己拥有林权的山上开展人工造林。二是表现在管理上,群众自觉上山防火、防盗、防虫、去杂、施肥,真正做到了“把山当田种,把树当粮管”。三是表现在林地流转上,稳权发证以来,社会上不少人以租赁、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到林业生产经营中来,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的大合唱。 2、林地流转加大了社会力量对林业的投入。 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和稳权发证后,林地经营权的流转明显提速,今年来,全区集体林地流转比例达到26%。林地流转后,经营主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林业生产。 3、项目建设增加了林农收入,进一步巩固了林改成果,实现了林改目标。 2005年以来,我区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项目的实施给林农带来了极大的收益,进一步调动了林农加大林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4、配套改革的完成,建立了林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区政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的意见 【法规类别】林权 【发文字号】湘发[2007]15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中共湖南省委 【发布日期】2007.06.14 【实施日期】2007.06.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湘发〔2007〕15号 2007年6月14日)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以下简称林业“三定”),实施九大林业重点工程,全省林业得到长足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仍有部分集体山林存在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林权制度,调动社会投资者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林业搞活、林农增收、林区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经营者的经营主体地位,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掘林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物种资源和林产品市场的潜力,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稳定的林业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和有效的林业管理服务体系,全面理顺林业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三)基本原则。增量、增收、增效和保护生态原则。有利于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林农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权益平等原则。集体林地、林木和森林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成员享有平等的权益。林权落实方式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允许多种形式并存,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享有平等权益。 尊重农民意愿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规定办事,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做到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严禁暗箱操作,严禁以权谋私。 尊重历史、维护稳定原则。对历史遗留问题,要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管理,妥善解决。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严禁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防止因林权纠纷处理不当等原因影响林区社会稳定。

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 案

吉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政发〔2012〕28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7日 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吉政发〔2007〕39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吉发〔2009〕32号)精神,按照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表彰大会确定的配套改革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林业大省建设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理权和保障收益权,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以制度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二、总体目标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到2016年年底,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主要任务。经过配套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科学经营,逐步建立起有利于集体林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的原则。 实行政府负责制,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推进改革。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201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建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建议 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政策改革,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只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兴林富民、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还必须继续深化配套改革,创新林业运行机制,完善林业政策措施,真正建立起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是林改的两大目标,舞阳的县情林情决定了林改不可能短期内实现“一改就富、一改就绿”,还必须依靠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和推动来实现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下步相关配套政策建设和完善工作中,我们建议:要强化一个体制建设、提高“三费”补助标准,完善五项配套政策。 强化化一个体制建设。就是要强化林业管理体制,这次改革,不仅是对林地林权的改革,也是对政府管理职能自身的改革。针对改革后产权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森林资源资本化、服务对象分散化的新情况,政府部门应强化政策指导、行政执法、科技支撑、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按照“规范、高效、便利、快捷”的原则,加强县、乡林业部门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林业部门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建议设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权交易中心,为广大林农和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二要科学设置乡镇林业工作站。林改之后,林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相当繁重,并且大量基础工作要靠乡镇林业工作站

来承担。目前,我县乡镇林业管理站人员少、力量弱、装备差,与新的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必须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建议以乡镇林地面积核定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要完善林业保障机制。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的保护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议建立县森林防火专业队,扩充森林公安队伍,坚持依法治林、依法护林、依法兴林,引导林农和各类经营主体自觉承担管林护林责任,坚决制止和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征林地等违法行为,守住不破坏生态的底线;四要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搞好技术推广、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农民经营林业、创业致富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高“三费”补助标准。一是要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国家现行的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补助标准是每亩150-180元。现在我县造林密度为每亩60株,一般使用速生杨苗木,市场价在每棵3元左右,购置苗木需要180元左右,当年的浇水、施肥、中耕、除草、防虫治病及其人力等费用在200以上,仅此费用已经达到380元;如果搞树种多样化栽植,例如使用椿树、楝树、泡桐、榆树、槐树等乡土树种,每亩苗木费用应在500元左右,总计费用在880元左右,如果使用绿化苗木造价会更高;同时如果搞规模造林,就必须进行土地流转,每亩流转金在600元以上,规模经营者当年造林每亩投资在980-1480元之间。与农作物投入相比,除去国家粮食直补外,当年造林每亩投入多出700元,因此我们认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造林补助标准要按照“国家补助一点、集体扶持一点、个人承担一点”的办法,上级补助标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法成效经验材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法成效经验材料 【内容摘要】 xx年底**县被确定为全省九个林改试点县, 一、主要做法,(一)林改组织“四到位”,(二)宣传发动“四个一”,(三)程序操作“六坚持”,(四)调解纠纷“三遵循”,(五)配套改革“五推进”, 二、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效,一是在乡村林场经营体制管理有新发展,二是在实现生态公益林明晰产权思路上有新动作,三是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成为林区经济的新增长点,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维护了农村稳定。 xx年底**县被确定为全省九个林改试点县。xx年2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共有175万亩集体林地纳入了改革范围,涉及全县15个乡镇,189个行政村,1432个村民小组, 4、4万户农户。截止目前,林业主体改革工作已完成林改确权面积17 3、6万亩,占纳入林改面积的9 9、2%;勾绘宗地1 3、4万宗。全县已经和正在发(换)林权证的有153个村,共计宗地数 9、7万宗,面积14

1、7万亩,发证率为80、9%。同时,配套改革也在有序推进,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 一、主要做法(一)林改组织“四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乡、村三级相继成了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抽调专人办公。 二是指导培训到位。全县组成15个县级林改工作指导。组,分别深入乡、村、组指导林改工作,县、乡、村三级政策培训达760场次25346人;县、乡两级技术培训达34次270多人。 三是经费投入到位。林改期间投入工作经费430余万元,其中省、州下拨57万元,拍卖国有林场4000立方米木材采伐收入160万元,县、乡、村三级筹集213万元。 四是督查考核到位。成立由县级领导带队的四个林改督查工作,定期对乡镇林改工作进行督查。实行林改工作“一票否决制”,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的年终考核挂钩,强化乡镇主要领导责任。 (二)宣传发动“四个一”。 一是开好一个动员会。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召开动员会,积极动员和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自上而下抓林改、全民参与搞林改的工作氛围。 二是印发一封公开信。以县长名义起草《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发到每一农户手中,争取群众对林改政策的支持配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 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人的“山还是那座 山”,但其权属、功效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林权证 所具有的申请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抵贷款、融资担保、 领取有关政策性补偿和补助资金等作用,不仅是农民加快 自身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xx镇xx村村民领取林权证。 两年多奋战终有果,xx县8万农民喜领林权证XX年 4月,xx县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10月全 面启动。两年多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踏遍千山万水,吃 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年5月31日将81115本林权证发 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我州率先完成林权证发放的县市。这 也标志着该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已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共有林地面积280.5万亩,其中个人经营管理的林地265.94万亩,占94.8%。林改涉及全县279个村75580户农户,全县应发放林权证81325本,实际发放林权证81115本,证本发证率99.74%。 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据“二清”面积配套林改经费,按每亩1元的标准将270万元林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xx县林改工作中共受案2534起,现场调处2484起,专班调处21起,结案率达98.9%。数据是枯燥的,但为了这组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非参与其中不能体会。该县林业局局长宋春禄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改主体工程,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涉及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涉及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12-18T16:21:06.12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作者:黄彩虹 [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林权产权制度也不断完善。 广西省钦州市钦北区林业局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林权产权制度也不断完善。该文针对农村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有关法律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农村社会生态环境。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历史中,重新界定初始产权是历次集体林权改革都高度关注的核心主题。重点剖析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缺少林权改革的相关具体立法及法律规范,林权纠纷问题多;经营者在林业生产受自然灾害损失时,得不到相应补偿。研究提出要秉持公开、公信、生态效益优先等原则,从林权、林权流转和森林保险等方面构建法律制度以完善林权改革。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引言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中,重新界定初始产权是历次集体林权改革都避不开的核心主题。究竟是“统”还是“分”一直未有定论,如此反复,不仅未能构建符合集体林业内在要求的制度体系,反而阻碍了林业产业发展。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则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延长林业产业链,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林业。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涉及的问题 1.1“均山到户”政策未得到贯彻落实 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均山到户是指每家每户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够分到相应数量的山,农民的任务就是将山有效经营,实现经济效益。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多数农民注重山林的转让,而不是自主经营,最后的结果就是山林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农民只保留了自留山。至此,均山到户政策的效果适得其反,没能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集约经营的规模效应未能充分发挥,这将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1.2配套制度改革进展缓慢 由于重点工作都放在确权发证上,造成工作不平衡,配套改革进展相对缓慢。主要表现为林权管理中心完备步伐缓慢,林权抵押贷款数量较少,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力度不够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为两个方面:首先,缺乏更专业的专门机构。林地的转让价格不合理,没有设置特殊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导致大量的集体无形资产的损失。第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尚未建立,自我保护服务机构依旧是一片空白,导致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 1.3山林管理矛盾重重 这方面的矛盾主要来自农民之间的山林经营管理权之争。农民在进行山林转化时,没有经过正规的手续和程序,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完善的机制管理合同的签订与押金收放,最后往往导致出现山林经营权。管理权方面的法律纠纷,破坏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某些地方的林改工作组没有认真执行政府政策,划界时经常产生界限不明、名实不符的现象,这些都为今后发生法律纠纷埋下了隐患。 1.4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一,各县、旗区林权档案收集整理不完善,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急需补充。第二,林权档案的下步移交保管工作难度大,各地综合档案馆都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经费困难、场所有限等问题。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涉及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认真贯彻执行“均山到户”政策 林业部门及其相关工作组织应当对当地山林进行实地调查,先了解山林的具体位置、数量、资源的寡薄,再结合当地的农户资料,合理分配林业资源,鼓励农民自主经营林业经济,制定相关奖励机制,调动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对于想要转让山林的农民,林改小组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严格实施和规范转让手续,加强法规规章制度的建设,并加以宣传,让农民意识到法律程序的重要性。 2.2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变革,还需要完备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的促进林改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推进全面目标林权制度改革。加大对林业科技的实验和成果示范,拓展多样化的服务,重视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服务内容,提供林业科技综合服务,鼓励利用森林新技术,继续完备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林改后,人们很关心如何砍“树”,这是实施“处置权”的关键。精简审批程序和步骤,为林农提供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 2.3积极探索公益林新型补偿和管理机制 为从根源上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激发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在商品林上提供补偿费,被认为是简单可行的办法。除此之外,在合理范围内,应当重点考虑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在实施林改时,对公益林的补偿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有助于林农对林改的理解与支持,使林改工作的质量得到保证。 2.4加强林业金融保险制度 建设森林保险有助于农民减小林业投资风险的可能,作为一个重要机制来抵御林业风险。第一,开展森林保险有关知识的讲座及其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让森林保险家喻户晓。第二,创设完备的林业保险补偿机制,保证合理的保险费及时到户。第三,林业部门要增加便利的服务和技术支撑力度,简化森林保险的办理和索赔程序,减少森林保险的维护费用。 2.5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制度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山林产权、经营管理权的法律纠纷,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利益分配制度。首先,本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利益原则,在集体林权改革中注重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那些在林改中没有得到实际利益的农民给予适当安抚。在合同到期或者山林转让时,着重考虑分给无山、少山的农民,积极推动农村山林合作股份制的实行,农民以山林入股,分享红利,可以解决产权分散、集约程度不高的问题。利益分配的均衡化,既能够消除农民因利益受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减少农民盗伐、滥伐的行为,又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农

202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2020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各村、镇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现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绿色草庙,不断创新林业经营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林地林木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调动广大群众和各种社会经营主体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发展步伐,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稳定并重,确保积极改革稳妥推进;坚持多种模式并重,确保改革符合当地实际;坚持三大效益并重,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 三、总体目标 计划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政策,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明确、责权划分具体、利益分配合理、流转程序规范、融资渠道通畅、监管服

务到位的集体林权制度,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目标。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1、基本范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和林木。 2、改革重点:将我镇集体林业用地全部改制到位,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集体统一经营的集体林地和林木,通过均股、均利等方式将初始产权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对已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明确经营管护主体的,维持原经营主体不变,完善相关流转手续。 3、利益分配。一是承包金一次性缴纳并使用仍有节余的,70%按股分配到人,30%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承包金为分期支付的,均股落实初始产权,从下一次支付承包款的时间起,集体经济组织每次均要将承包收益70%按股分配到人,30%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二是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收益分成的,在收益分配时,不低于净收益的70%进行股权分配,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三是对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林木、林地的收益可将提取20%公积金后的剩余收益不低于70%进行股权分配,其他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四是对经济条件较好、林地面积较小且农民对林地、林木依赖性不大(由村自行确定)的村,依法通过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由村民会议授权的2/3以上村民代表(或户代表)同意,可以将林木、林地的股权统一交本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全部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益事业。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最新版】

【仅供参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部门: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7 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情 况 全村现有总户数169户,总人口730人。(其中: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数38户。 (二)资源情 况 林业用地总面积600亩。村集体经营600亩,其中: 有林地600亩,灌木林地200亩,宜林地500 亩。其它租赁、流转、拍卖、转让亩,其中:有林地亩,未成林造林地亩。 (三)改革范 围 本次改革的范围主要是集体经营的林业用地。参与林改面积1300亩,人均各类林地1.7亩。不参与林改面积亩。(要注明不参与林改的类型和原因。) 第 2 页共 7 页

二、组织机构 村林改领导小组(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组长:范苗锋 副组长:李剑 成员:范春云范生宏范树文 三、改革遵循的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平等收益权。 2.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 3.坚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4.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根据客观实际确定改革形式。 四、改革形式 1、非集体林地的处理办法 (1)对于合同完善,群众没有异议的,依法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或授权的村林改领导小组确认后直接确权发证。 (2)对于合同不完善,群众意见不大的,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变,可以通过调整承包费缴纳比例的办法对合同进行完善。 (3)对暗箱操作,未经法定程序签订的合同,群众意见较大的,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依法进行纠正。 (4)对承包的宜林地没有按要求完成绿化任务的,一是限期绿化,二是作为合同违约处理,按照程序收回,归村集体所有,列入这次改革范围。 2、集体林地的改革办法 第 3 页共 7 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情况 全村现有总户数169户,总人口730人。(其中: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数38户。 (二)资源情况

林业用地总面积600亩。村集体经营600亩,其中: 有林地600亩,灌木林地200亩,宜林地00亩。其它租赁、流转、拍卖、转让 亩,其中:有林地 亩,未成林造林地 亩。 (三)改革范围 本次改革的范围主要是集体经营的林业用地。参与林改面积1300亩,人均各类林地1.7亩。不参与林改面积亩。(要注明不参与林改的类型和原因。) 二、组织机构 村林改领导小组(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组长:范苗锋副组长:李 剑 成员:范春云

范生宏范树文 三、改革遵循的原则 1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平等收益权。 2?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 3 .坚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 4?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根据客观实际确定改革形式。 四、改革形式 1、非集体林地的处理办法 (1)对于合同完善,群众没有异议的,依法经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或授权的村林改领导小组确认后直接确权发证。 (2)对于合同不完善,群众意见不大的,合同的主要条款不变,可以通过调整承包费缴纳比例的办法对合同进行完善。 (3)对暗箱操作,未经法定程序签订的合同,群众意见较大的,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依法进行纠正。 (4)对承包的宜林地没有按要求完成绿化任务的,一是限期绿化,二是作为合同违约处理,按照程序收回,归村集体所有,列入这次改革范围。 2、集体林地的改革办法 按“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均股利方式落实产权,由大户承包统一经营管理,村民以均股利方式参与收益分配。 3、参加林改人口的确定 不管人在与不在,凡是XX年12月31日前出生,户口在本村的农业人口,包括在校学生、现役军人都是参与改革均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