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GBZ

2.1-2007代替GBZ 2-2002

2007-0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实施

前言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

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

——超限倍数及其应用;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

——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

——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

——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

——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

——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部分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本部分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1.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3.1.3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2 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3.3 工作场所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3.4 工作地点work sit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3.5 化学有害因素 chemical hazards agents

本标准所指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外,还包括生物因素。

3.6 总粉尘 total dust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3.7 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diameter,d ae

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3.8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4 卫生要求

4.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化学文

摘号

(CAS

No.)

OELs(mg/m3)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安妥Antu86-88-4-0.3--

2.

氨Ammonia 7664-41

-7

-2030-

3.2-氨基吡啶2-Aminopyridine 504-29-0-2-皮

4.氨基磺酸铵Ammonium sulfamate7773-06-

-6-

-

5.氨基氰Cyanamide420-04-2-2--

6.奥克托今Octogen2691-41-

0-24

-

7.巴豆醛Crotonaldehyde4170-30-

3

12--

-

8.百草枯Paraquat4685-14-

7

-0.5-

-

9.百菌清Chlorothalonil1897-45-

61--

G2B c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0.钡及其可溶

性化合物(按

Ba计)Barium and soluble compounds,

as Ba

7440-39-

3(Ba)

-0.5 1.5-

11.

倍硫磷Fenthion 55-38-9

- 0.2 0.3

12.苯Benzene71-43-2

-610

皮,G1 13.苯胺Aniline62-53-3-3-皮

14.苯基醚(二

苯醚)Phenyl ether101-84-8

-714

-

15.苯硫磷EPN2104-64-

5-0.5-

16.苯乙烯Styrene100-42-5-50100皮,G2B

17.吡啶Pyridine110-86-1

-4-

-

18.苄基氯Benzyl chloride100-44-7

5--

G2A

19.丙醇Propyl alcohol71-23-8

-200300

-

20.丙酸Propionic acid79-09-4

-30-

-

21.丙酮Acetone67-64-1

-300450

-

22.丙酮氰醇(按

CN计)Acetone cyanohydrin, as CN

75-86-53--皮

23.丙烯醇Allyl alcohol107-18-6

-23皮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24.丙烯腈Acrylonitrile107-13-1

-12皮,G2B

25.丙烯醛Acrolein107-02-8

0.3--皮

26.丙烯酸Acrylic acid79-10-7

-6-皮

27.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96-33-3

-20-皮,敏

28.丙烯酸正丁

酯n-Butyl acrylate141-32-2

-25-敏

29.丙烯酰胺Acrylamide79-06-1

-0.3-皮,G2A

30.草酸Oxalic acid144-62-7

-12-

31.抽余油

(60℃~220

℃)Raffinate

(60℃~220℃)

-300--

32.臭氧Ozone10028-1

5-60.3---

33.

滴滴涕(DDT)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

ane(DDT)50-29-3-0.2-G2B

34.敌百虫Trichlorfon52-68-6

-0.5 1-

35.敌草隆Diuron330-54-1

-10--

36.碲化铋(按

Bi2Te3计)Bismuth telluride, as Bi2Te3

1304-82-

1

-5--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37.碘Iodine7553-56-

21---

38.碘仿Iodoform75-47-8

-10--

39.碘甲烷Methyl iodide74-88-4

-10-皮

40.

叠氮酸蒸气Hydrazoic acid vapor

7782-79-80.2---

41.叠氮化钠Sodium azide26628-22

-80.3---

42.丁醇Butyl alcohol71-36-3

-100--

43.1,3-丁二烯1,3-Butadiene106-99-0

-5-G2A-

44.丁醛Butylaldehyde123-72-8

-510-

45.

丁酮Methyl ethyl ketone

78-93-3-300600-

46.丁烯Butylene25167-67

-3-100--

47.毒死蜱Chlorpyrifos2921-88-

2-0.2-皮

48.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100-21-0

-815-

49.对二氯苯p-Dichlorobenzene106-46-7

-3060G2B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50.对茴香胺p-Anisidine104-94-9

-0.5-皮

51.对硫磷Parathion56-38-2

-0.050.1皮

52.对特丁基甲

苯p-Tert-butyltoluene98-51-1

-6--

53.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100-01-6

-3-皮54.对硝基氯苯p-Nitrochlorobenzene100-00-5-0.6-皮

55.多次甲基多

苯基多异氰

酸酯Polymetyhlene polyphenyl

isocyanate (PMPPI)

57029-46

-6

-0.30.5-

56.二苯胺Diphenylamine122-39-4

-10--

57.二苯基甲烷

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101-68-8-0.050.1-

58.

二丙二醇甲

醚Di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34590-94-8-600900皮

59.2-N-二丁氨

基乙醇2-N-Dibutylaminoethanol102-81-8

-4-皮

60.二噁烷1,4-Dioxane123-91-1

- 70-皮, G2B

61.二氟氯甲烷Chlorodifluoromethane75-45-6

-3500--

62.二甲胺Dimethylamine124-40-3

-510-

63.二甲苯(全

部异构体)Xylene(all isomers)

1330-20-

-50100-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7;

95-47-6;

108-38-3

64.二甲基苯胺Dimethylanilne121-69-7

-510皮

65.1,3-二甲基

丁基乙酸酯

(乙酸仲己

酯)

1,3-Dimethylbutyl

acetate(sec-hexylacetate)

108-84-9-300--

66.二甲基二氯

硅烷Dimethyl dichlorosilane75-78-5

2---

67.二甲基甲酰

胺Dimethylformamide(DMF)68-12-2

-20-皮

68.3,3-二甲基

联苯胺3, 3-Dimethylbenzidine119-93-7

0.02--皮,G2B

69.N,N-二甲基

乙酰胺Dimethyl acetamide127-19-5

-20-皮

70.二聚环戊二

烯Dicyclopentadiene77-73-6

-25--

71.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75-15-0

-510皮

72.1, 1-二氯

-1-硝基乙

1, 1-Dichloro-1-nitroethane594-72-9-12--

73.1, 3-二氯丙

醇1, 3-Dichloropropanol96-23-1

-5-皮

74.1, 2-二氯丙

烷1, 2-Dichloropropane78-87-5

-350500-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75.1, 3-二氯丙

烯1, 3-Dichloropropene542-75-6

-4-皮,G2B

76.二氯二氟甲

烷Dichlorodifluoromethane75-71-8

-5000--

77.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75-09-2

-200-G2B

78.二氯乙炔Dichloroacetylene7572-29-

40.4---

79.1, 2-二氯乙

烷1, 2-Dichloroethane107-06-2

-715G2B

80.1, 2-二氯乙

烯1, 2-Dichloroethylene540-59-0

-800--

81.

二缩水甘油醚Diglycidyl ether

2238-07-

5

-0.5-

-

82.二硝基苯

(全部异构

体)

Dinitrobenzene(all isomers)528-29-0

;

99-65-0;

100-25-4

-1-皮

83.二硝基甲苯Dinitrotoluene25321-14-6-0.2-皮,G2B (2, 4-二硝基甲苯;2, 6-二硝基甲苯)

84.4, 6-二硝基

邻苯甲酚4, 6-Dinitro-o-cresol534-52-1-0.2-皮

85.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25567-67

-3-0.6-皮

86.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10102-44

-0

-510-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87.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7446-09-

5-510-

88.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10049-04

-4-0.30.8-

89.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124-38-9

-9 00018 000-90.二氧化

锡(按Sn 计)Tin dioxide,as Sn

1332-29-

2

-2--

91.2-二乙氨基

乙醇2-Diethylaminoethanol100-37-8

-50-皮

92.二亚乙基三

胺Diethylene triamine111-40-0

-4-皮

93.二乙基甲酮Diethyl ketone96-22-0

-700900-

94.二乙烯基苯Divinyl benzene1321-74-

0-50--

95.二异丁基甲

酮Diisobutyl ketone108-83-8

-145--

96.二异氰酸甲

苯酯(TDI)

Toluene-2, 4 -diisocyanate

(TDI)584-84-9-0.10.2

敏,

G2B

97.二月桂酸二

丁基锡Dibutyltin dilaurate77-58-7

-0.10.2皮

98.钒及其化合

物(按V计)

Vanadium and compounds,as V7440-62-

6(V)

五氧化二

钒烟尘

Vanadium pentoxide fume、dust

-0.05--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钒铁合金尘Ferrovanadium alloy dust

-1--

99.酚Phenol108-95-2

-10-皮

100.呋喃Furan110-00-9

-0.5-G2B

101.氟化氢(按F

计)

Hydrogen fluoride, as F7664-39-3

2---

102.氟化物(不含

氟化氢)(按

F计)

Fluorides(except HF) , as F-2--

103.锆及其化合

物(按Zr计)Zirconium and compounds, as Zr7440-67-7

(Zr

-510-

104.镉及其化合

物(按Cd计)Cadmium and compounds, as Cd

7440-43-

9(Cd)

-0.010.02G1

105.

汞-金属汞(蒸气)Mercury metal(vapor)

7439-97-

6

-0.020.04皮

106.汞-有机汞

化合物(按

Hg计)Mercury organic compounds, as

Hg

-0.010.03皮

107.钴及其氧化

物(按Co计)Cobalt and oxides, as Co 7440-48-

4(Co)

-0.050.1G2B

108.光气Phosgene75-44-5

0.5---

109.癸硼烷Decaborane17702-41

-9-0.250.75皮

110.过氧化苯甲

酰Benzoyl peroxide94-36-0

-5--

111.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7722-84-

1

- 1.5--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12.环己胺Cyclohexylamine108-91-8

-1020-

113.环己醇Cyclohexanol108-93-0-100-皮114.环己酮Cyclohexanone108-94-1-50-皮115.环己烷Cyclohexane110-82-7-250--116.环氧丙烷Propylene Oxide75-56-9

-5-敏,G2B

117.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106-89-8-12皮,G2A 118.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75-21-8

-2-G1

119.黄磷Yellow phosphorus7723-14-

0-0.050.1-

120.己二醇Hexylene glycol107-41-5

100---

121.

1, 6-己二异

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822-06-0-0.03--

122.己内酰胺Caprolactam105-60-2

-5--

123.2-己酮2-Hexanone591-78-6

-2040皮

124.甲拌磷Thimet298-02-2

0.01--皮

125.甲苯Toluene108-88-3

-50100皮

126.N-甲苯胺N-Methyl aniline100-61-8

-2-皮127.甲醇Methanol67-56-1-2550皮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28.

甲酚(全部异构体)Cresol(all isomers)

1319-77-

3;

95-48-7;

108-39-4

;

106-44-5

-10-皮

129.甲基丙烯腈Methylacrylonitrile126-98-7

-3-皮

130.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79-41-4

-70--

131.甲基丙烯酸

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80-62-6

-100-敏

132.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106-91-25---

133.甲基肼Methyl hydrazine60-34-4

0.08--皮

134.甲基内吸磷Methyl demeton8022-00-

2-0.2-皮135.18-甲基炔诺

酮(炔诺孕酮)18-Methyl norgestrel

6533-00-

2

-0.52-

136.甲硫醇Methyl mercaptan74-93-1

-1--

137.甲醛Formaldehyde50-00-0

0.5--敏,G1 138.甲酸Formic acid64 -18-6-1020-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39.甲氧基乙醇2-Methoxyethanol109-86-4

-15-皮

140.甲氧氯Methoxychlor72-43-5

-10--

141.间苯二酚Resorcinol108-46-3

-20--

142.焦炉逸散物

(按苯溶物

计)Coke oven emissions, as benzene

soluble matter-0.1-G1

143.肼Hydrazine302-01-2

-0.060.13皮,G2B

144.久效磷Monocrotophos6923-22-

4-0.1-皮

145.糠醇Furfuryl alcohol98-00-0

-4060皮

146.糠醛Furfural98-01-1

-5-皮

147.考的松Cortisone53-06-5

-1--

148.苦味酸Picric acid88-89-1

-0.1--

149.乐果Rogor60-51-5

-1-皮

150.联苯Biphenyl 92-52-4

- 1.5--151.邻苯二甲酸Dibutyl phthalate84-74-2- 2.5--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二丁酯

152.邻苯二甲酸

酐Phthalic anhydride85-44-9

1--敏

153.邻二氯苯o-Dichlorobenzene95-50-1

-50100

154.邻茴香胺o-Anisidine90-04-0

-0.5-皮,G2B

155.邻氯苯乙烯o-Chlorostyrene2038-87-

47-250400-

156.

邻氯苄叉丙

二腈o-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2698-41-1 0.4--皮

157.邻仲丁基苯

酚o-sec-Butylphenol89-72-5

-30-皮

158.磷胺Phosphamidon13171-21

-6-0.02-皮

159.磷化氢Phosphine7803-51-

20.3---

160.磷酸Phosphoric acid7664-38-

2-13-

161.磷酸二丁基

苯酯Dibutyl phenyl phosphate2528-36-1

- 3.5-皮

162.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7783-06-4

10---

163.硫酸钡(按

Ba计)Barium sulfate, as Ba7727-43-

7-10--

164.硫酸二甲酯Dimethyl sulfate77-78-1-0.5-皮,G2A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65.

硫酸及三氧

化硫Sulfuric acid and sulfur

trioxide7664-93-9-12G1

166.硫酰氟Sulfuryl fluoride2699-79-

8-2040-

167.六氟丙酮Hexafluoroacetone684-16-2

-0.5-皮

168.六氟丙烯Hexafluoropropylene116-15-4

-4--

169.六氟化硫Sulfur hexafluoride2551-62-

4- 6 000--

170.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608-73-1

-0.30.5G2B

171.γ-六六六γ-Hexachlorocyclohexane58-89-9

-0.050.1皮,G2B

172.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ne87-68-3

-0.2-皮

173.六氯环戊二

烯Hexachlorocyclopentadiene77-47-4

-0.1--

174.六氯萘Hexachloronaphthalene1335-87-

1-0.2-皮

175.六氯乙烷Hexachloroethane67-72-1

-10-皮,G2B

176.氯Chlorine7782-50-5

1---177.氯苯Chlorobenzene108-90-7-50--

序号

中文名英文名

摘号

(CAS

No.)

备注

MAC

PC-T

WA

PC-ST

EL

178.氯丙酮Chloroacetone78-95-5

4--皮

179.氯丙烯Allyl chloride107-05-1

-24-

180.β-氯丁二烯Chloroprene126-99-8

-4-皮,G2B

181.氯化铵烟Ammonium chloride fume12125-02

-9-1020-

182.氯化苦Chloropicrin76-06-2

1---

183.

氯化氢及盐

酸Hydrogen chloride and

chlorhydric acid

7647-01-

7.5--

184.氯化氰Cyanogen chloride506-77-4

0.75---

185.氯化锌烟Zinc chloride fume7646-85-

7-12-

186.氯甲甲醚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107-30-20.00

5

--G1

187.氯甲烷Methyl chloride74-87-3

-60120皮

188.氯联苯(54%

氯)Chlorodiphenyl (54%Cl)11097-69

-1-0.5-皮,G2A

189.氯萘Chloronaphthalene90-13-1

-0.5-皮190.氯乙醇Ethylene chlorohydrin 107-07-32--皮

(国内标准)GBZ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前言 本标准除第2章外均为强制性条款。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修订后分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TJ36—79相比变化如下: ——分为两个标准 ——修订了原111项有毒物质和9项粉尘的标准值 ——纳入后颁布的119项国家标准 ——增订119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维皑、吕伯钦、梁友信、孟德山、谷京宇、刚葆琪、傅慰祖、杨磊、于永中、于冬梅、庞应发、程秀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GBZ2-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3.1.2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1.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3.2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3 工作地点(Work 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

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 GBZ 2.1-2007代替GBZ 2-2002 2007-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 实施 前言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 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 ——超限倍数及其应用;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 ——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

——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 ——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 ——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 ——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2-200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代码范围生产性粉尘FC1~FC14 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HX1~HX16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HX17~HX21 刺激性气体HX22~HX30 窒息性气体HX31~HX35 酸、碱HX36~HX40 有机溶剂HX41~HX53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HX54~HX65 酚、醇、醚类化合物HX66~HX7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HX74~HX82 油类、合成树脂HX83~HX93 农药及药物HX94~HX103 其他HX104~HX113 物理性因素WL1~WL9 生物性因素SW1~SW5 表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代码粉尘 FC1 矽尘FC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FC3 石墨尘FC4 炭黑尘 FC5 石棉尘FC6 滑石尘 FC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FC8 云母尘 FC9 陶瓷尘FC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FC11 电焊烟尘FC12 铸造粉尘 FC13 棉尘FC14 其他粉尘 代码化学毒物 HX1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HX2 汞及其化合物 HX3 锰及其化合物HX4 镉及其化合物 HX5 铍及其化合物HX6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HX7 钡及其化合物HX8 钒及其化合物 HX9 铀及其化合物HX10 铬及其化合物 HX11 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HX12 四乙基铅 HX13 羰基镍HX14 氧化锌

HX15 有机锡HX16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 HX17 磷化锌HX18 磷化铝 HX19 氰化钠、氰化钾HX20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HX2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 HX22 甲醛 HX23 氮氧化合物HX24 碳酰氯(光气) HX25 二氧化硫HX26 氨气 HX27 氯气HX28 硫酸二甲酯 HX29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HX30 一甲胺 HX31 硫化氢HX32 磷化氢(膦) HX33 一氧化碳HX34 砷化三氢(胂) HX35 氰化氢HX36 氟化氢 HX37 硫酸HX38 硝酸 HX39 盐酸HX40 氢氧化钠 HX41 苯HX42 甲苯 HX43 二甲苯HX44 正己烷 HX45 汽油HX46 二硫化碳 HX47 二氯乙烷HX48 三氯甲烷(氯仿) HX49 氯乙烯HX50 氯丙烯 HX51 三氯乙烯HX52 氯丁二烯 HX53 四氯化碳HX54 苯胺 HX55 N-甲基苯胺HX56 N-异丙基苯胺 HX57 对硝基苯胺HX58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 HX59 二苯胺HX60 二甲基苯胺 HX61 联苯胺HX62 硝基苯 HX63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HX64 二硝基甲苯 HX65 三硝基甲苯HX66 苯酚 HX67 对苯二酚HX68 多氯酚(含五氯酚) HX69 硫氯酚HX70 甲醇 HX71 乙醇HX72 醚类化合物 HX73 氯甲醚HX74 多氯联苯 HX75 氯化萘HX76 多氯萘 HX77 醌HX78 蒽醌 HX79 吖啶HX80 菲 HX81 荧光素HX82 荧光增白剂 HX83 油彩HX84 柴油 HX85 煤油HX86 蒽油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

AQ/T 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发表时间:2015-04-22 来源:职业卫生网浏览次数:12187 评论:0 顶:0 踩: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报告编写格式等。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用人单位日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物品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9(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3 术语和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occupational hazards monitoring 对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测定、测量和分析计算。 4基本要求 4.1检测工作应遵循国家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的机构应取得计量认证,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4.2评价监测、日常定期检测、监督监测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4.3异常工况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注明检测时工作场所的生产状况。 4.4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测量)时,应使用防爆型采样(测量)设备。

2-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的权益。 二、岗前告知 1、用人单位人事管理部门与新老员工签订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未与在岗员工签订职业病危害劳动告知合同的,应按国家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员工进行补签。 2、用人单位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人事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三、现场告知 1、用人单位在生产车间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

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的结果。各有关部门及时提供需要公布的内容。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四、检查结果告知如实告知员工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发现疑似职业病危害的及时告知本人。员工离开本用人单位时,如索取本人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五、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职业病危害告知事项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六、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定期培训和考核,使每位员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七、因未如实告知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用人单位不得以从业人员拒绝作业而解除或终止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 八、存在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九、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最新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劳动合同补充约定) 甲方: 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补充约定。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如实将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待遇告知乙方,填写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表(见合同附表1)。 2、负责安排乙方上岗前、岗中、离岗以及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时不同时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乙方,检查费用由甲方承担。 3、负责对乙方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指导乙方正确使用相关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4、按照国家规定,使用达标的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并对乙方工作区域进行职业危害防护,且按规定周期进行职业危害年度检测、评价,将结果在危害岗位中告知。 5、不得安排处在孕期、哺乳期的乙方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6、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对因甲方工作环境导致乙方患职业病的,进行救治、补贴。 7、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因乙方工作岗位、内容变更致使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变时,甲方应向乙方告知,并与乙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变更表(见合同附表2)。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自觉遵守甲方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 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

4、定期参加甲方组织的职业健康体检,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拒绝参加。 5、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和事故应及时报告甲方。 6、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甲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避免职业病发生。 7、离岗时,应按照规定参加甲方组织的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三、如果甲方未按照规定如实向乙方告知,乙方有权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乙方订立的劳动合同。四、此约定作为劳动合同附件 特此告知。 欢迎您随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建议。 单位盖章员工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告知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定期委托依法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我中心已与2004年12月取得江苏省卫生厅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资质编号:苏卫职技服〔2004〕第0002号。用人单位委托我中心开展相应检测与评价工作时,应仔细阅读下列内容: 一、请用人单位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告知书”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正反两面打印于一张A4纸,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并加盖单位公章后送至我中心职业病防治组(卫生局一楼西侧,昆山市职业病防治联合工作办公室),我中心将根据受委托时间等具体情况安排现场检测时间,并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二、委托的检测项目及检测点可按照A方式或B方式确定: A方式:检测项目及检测点由我中心按照相关规范确定,用人单位应向我中心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和原辅材料等,必要时我中心需到用人单位生产现场进行识别。 B方式:检测项目及检测点由用人单位确定,我中心只对委托项目进行检测,如因检测项目及检测点的错误而未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或导致职业病相关事件(纠纷),我中心不承担责任。 三、对于我中心无能力检测的委托项目,用人单位可委托其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相应工作,也可委托我中心进行现场采样,样品由我中心委外检验,并由检验机构的出具检测报告书。 四、用人单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检测费用。 五、在开展现场检测采样时,用人单位应给予必要的协助,并确保现场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六、我中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并于现场检测采样工作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出具符合规范的检测报告书。 七、用人单位应将检测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 八、我中心按照上级要求,将检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录入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网络直报系统,并告知昆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联系人:姜荣明、杜成 联系电话:57383181 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〇九年一月

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要求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 要求正式版

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要求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某实验室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含有放射 性物质的材料,这批原材料没有中文说明 书,只有外文说明书,外文说明书也没有 翻译成中文,实验室的职业人员看不懂。 因此,一直无法了解其产品特性、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后 果,也不了解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卫生防 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由于职业人员不了解上述情况,很可 能使人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随着射线作 用剂量的增大,有可能随机地出现某些有 害效应。例如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

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万一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限值的射线作用,还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 一天,某职业人员通过阅读医学杂志,懂得了工作中的上述职业危害隐患,于是他向单位领导提议,将外文说明书翻译成中文,以便大家了解该批材料的特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只有这样,”这位职业人员对领导说:“我们才能知道安全使用这批材料应注意什么、应采用什么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

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 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莆田市中意鞋业有限公司劳动合同附加条款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您所在的部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会接触到粉尘, 如防护不当或不注意防护,可能造成职业病禁忌证: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有时还会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也可能被细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肺病,还可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请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个人劳动防护工作。在您所在的岗位,本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工艺上、设备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但为慎重起见预防危害,对您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请您在日常工作中按要求正确穿戴。 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领导反映,或到医院检查。当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时,请重新与本单位签定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1、自觉遵守公司制定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4、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 5、发现有职业病危害隐患时,及时向领导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消除; 6、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配合用人单位改善、提高、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预防、 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特此告知。 用人单位盖章:本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莆田市中意鞋业有限公司劳动合同附加条款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您所在的部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会产生噪音,如防护不当或不注意防护,可能造成职业病禁忌证: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疾病,请您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做好个人劳动防护工作。在您所在的岗位,本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工艺上、设备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但为慎重起见预防危害,对您发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

附件1 封面: XX单位XX年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第次) 报告编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

封面内页 技术服务机构声明 1. XX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 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 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 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 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 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 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7. 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盖 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封二 XX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项目组成员名单 封三 (本页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彩色影印件)

正文: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二、委托范围和检测时间: 1. 委托范围: 2. 委托时间:年月日 3. 检测时间:年月日 三、主要原、辅材料、畐庐品和产品调查: 样表主要原辅料及产品表 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建议采用方框图) 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 1. 车间平面布置

例表车间平面布置情况一览表 2. 主要设备布置 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调查 例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一览表 七、检测条件 1. 检测时气象条件描述: 2. 检测时生产状态描述: 3. 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例表米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一览表 4. 检测布点: 例表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分享到一键分享 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 第2部分:物理因素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Part 2: Physical agents

GBZ 2.2-2007代替GBZ 2-2002 2007-0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GBZ/T 18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13章、第14章及第15章改为推荐性条款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 要求(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0-96 对使用有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或放射性材料的特殊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某实验室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这批原材料没有中文说明书,只有外文说明书,外文说明书也没有翻译成中文,实验室的职业人员看不懂。因此,一直无法了解其产品特性、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也不了解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由于职业人员不了解上述情况,很可能使人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随着射线作用剂量的增大,有可能随机地出现某些有害效应。例如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病症。万一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限值的射线作用,还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 (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 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 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 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 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 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尘 (十) 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 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 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 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r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七)钡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八)钒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九)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十一)铀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铀中毒 (十二)砷化氢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砷化氢中毒 (十三)氯气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氯气中毒

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 常用名称解释

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 ——常用名称解释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工作场所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工作地点work sit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化学有害因素chemical hazards 本标准所指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外,还包括生物因素。 总粉尘total dust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空气动力学直径aerodynamic diameter,d ae 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化学部分

单选题: 1. 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 。E A、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B、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D、预防、控制和消除 职业危害E、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 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 全职业卫生档案和 档案。A A、劳动者健康监护 B、工资 C、人事 D、医保 E、社保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 全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 。A A、实施方案 B、工资方案 C、人事方案 D、医保 方案 E、社保方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 卫生管理制度和 。A A、操作规程 B、工资制度 C、人事制度 D、医保 制度 E、社保制度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 。A A、评价制度 B、工资制度 C、人事制度 D、医保制度 E、社保制度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 职业病危害事故 。A

A、应急救援预案 B、工资预案 C、人事预案 D、 医保预案 E、社保预案 7.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 关职业病防治的 。E A、规章制度 B、操作规程 C、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食堂 E、以上都是 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 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 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E A、劳动时间 B、劳动报酬 C、职业病防护措施 D、职业病危害 E、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9. 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 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 。A A、要求纠正 B、给予行政处罚 C、责令停产 D、起诉 E、赔偿 10.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 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 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 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 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 面通知建设单位。C A、十五日 B、二十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E、九十日 11.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 。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 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A

2016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修改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同志: 您所在的部门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如防护操作不当,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您的造成危害。 本岗位我公司已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了防护措施,并配置了个人防护用品、、。 同时,为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及伤害事故的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及《劳动合同法》之规定,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遵守本公司制定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和事故应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司调查处理,避免职业病及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您本人未受职业病的侵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和《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离职需进行离职体检(在离职前未进行体检的人员如产生任何问题公司概不负责),如在离职前未进行离职体检,愿意承担因未进行离职体检产生的一切后果,与公司无关。 特此告知 职业危害告知书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45条,《职业病防治法》第30条、及《劳动合同法》第8条,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并为员工职业健康与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指引,切实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特编制了本职业危害告知书。 ?对照《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要求,本职业危害告知书实际包含了职业病危害和安全生产状况两个部分----即可能引起职业病和引发工伤的两类情形,但为了称呼上的方便,在本告知书中统称为“职业危害”。 ?本职业危害告知书的内容应当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前,告知给员工,而作为有意与本公司订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应聘者,也应当认真阅读本职业危害告知书的内容,并在告知书上的员工签字部位签名确认,表示您已经获悉了本公司告知的职业危害方面的情形。 ?有必要提醒应聘者的是,从告知书获得了职业危害方面的信息并不能有效地防止您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受伤害。另,如您从事的岗位为特种作业或特种设备操作,请务必提供真实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件,并自行按期参加年审,如参加资格审验需公司协助时请及时与公司安全部门联系,如因个人原因导致证件失效,公司有权将您调离特种作业岗位。 ?当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时,请重新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书。 用人单位盖章本人签字(确认收到并同意) 年月日年月日 附表: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分布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前言 本标准除第2章外均为强制性条款。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修订后分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前苏联、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TJ36—79相比变化如下: ——分为两个标准 ——修订了原111项有毒物质和9项粉尘的标准值 ——纳入后颁布的119项国家标准 ——增订119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维皑、吕伯钦、梁友信、孟德山、谷京宇、刚葆琪、傅慰祖、杨磊、于永中、于冬梅、庞应发、程秀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原标准GB3869—1983,GB/T4200—1997,GB8773~8780—1988,GB10328~ 10333-1989,GB10434~10439—1989,GB11516~11522—1989,GB11524~11532—1989, GB11719~11726—1989,GB16182~16250—1996,GB3869—1997,GB17052~17055—1997,GB18528~18563—2001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 GBZ2-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号】卫法监发[2002]63号 【颁布日期】2002-03-11 【实施日期】2002-03-11 【标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 2、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 (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 (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 (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 (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 (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 (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 (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 (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 (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 (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 (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 (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 (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 (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 (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 (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 (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