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山人画记(清 龙科宝)

八大山人画记(清 龙科宝)

八大山人画记(清 龙科宝)

八大山人画记

清龙科宝

山人初为高僧,尝持八大人圆觉经,遂自号曰八大。既而蓄辫发,往往愤世佯狂,有仙才,隐于书画,皆生纸淡墨。题跋多奇慧,不甚可解。人有贶以鲥鱼者,即画一鲥鱼答之,其他类是。又尝戏涂断枝、落英、瓜、豆、莱菔、水仙、花兜之类,人多不识,竞以魔视之,山人愈快。逢知己十日五日尽其能,又绝无狂态。最佳者松、莲、石三种,有时满大幅止画一石,曾过友人书室见之。又于北兰寺壁间,见其松枝奇劲,莲叶生动,稍觉水中月影过大,且少莲而多石,石固佳也。熊国定先生为我置酒招之,至东湖闲轩,笑谓之日:“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其神者,愿公神似之。”山人跃起,调墨良久,且旋且画,画及半,阁毫审视,复画。画毕,痛饮笑呼,自谓其能事已尽。熊君抵掌称其果神似。旁有客乘其余兴,以笺索之,立挥与斗啄一双鸡,又渐狂矣,遂别去。熊君步雨持赠,观其松顶屈蟠而秃,萧疏数枝,翻垂如拗铁。下有巨石不嵌空而奇怪,与北兰寺所见较胜,莲尤胜,胜不在花,在叶,叶叶生动:有特出侧见如擎盖者,有委折如蕉者,有含风一叶而正见侧出各半者,有反正各全露者,在其用笔深浅皆活处辨之,又有崖畔秀削若天成者,以之掩映西山东湖间,熊君称其果神似也。山人书法尤精,少时能悬腕作米家小楷,其行草深得董华亭意,今不复然,亦熊君云。(清)龙科宝

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八大山人传。八大山人。即朱耷。明朝宗室。 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不几年。手持佛尘被称为高僧。 中文名,八大山人。明朝,宗室。资格,诸生。世代居住,南昌。 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

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 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一日。 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唏嘘泣下。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

北兰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驰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 烛见跋。不倦。澹公语予。山人有诗数卷。藏箧中。秘不令人见。予见山人题画及他题跋。皆古雅。间杂以幽涩语。不尽可解。见与澹公数札。极有致。如晋人语也。山人面微赪丰。下而少髭。初为僧。号雪个。后更号曰人屋。曰驴屋驴。曰书年。曰驴汉。最后号八大山人云。澹公杭人。为灵岩继公高足。亦工书。能诗。喜与文士交。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 译文。住在山中二十年。跟随他学习的曾经有一百多人。 临川县令胡亦堂听说他的名声。请他到官衙。一年多后。他心中空虚恍惚

朱耷《荷石水禽图》赏析

朱耷《荷石水禽图》赏析 一直以来对朱耷就特别感兴趣,觉得他的作品异于常人,总是给人一直遗世独立的感觉,下面就他的《荷石水禽图》作一番赏析,从他的作品中感悟他的人生,他的感情。 这幅《荷石水禽图》描绘的是河塘边上的景色。款署“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在画面的下方,横卧一顽石,在它的上面蹲着两只水鸭,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一只伸长脖子向上望着,一只相向而立,静静地站立着。画中的荷叶数柄,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有浓有淡,形态各异,错落有致。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显示出盎然的生机。整幅画面的构图互相呼应,动感十足。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朱耷的笔墨功力:看似草草描绘,但却达到了笔简意赅、神气完足的境界。朱耷曾说:“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石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其画荷如此,其他物象更是如此,静观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则妙趣自成。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笔下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正如这幅画中的水禽的眼睛,就像在翻白眼似的。八大对水禽赋予了纯粹的意境、丰富的意蕴。那是一个奇崛清凉的世界,可见八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只这一个意象就足以让人反复咀嘱,回味无穷。蕴含在八大的作品中的这种人格和情怀,体现了来自生命内容的极可宝贵的精神价值,可

以说是我们民族最内在的本质在古典画中的一种完美表现。 在构图,八大沿用自己的一贯画风,创造出简约含蓄、取势传情的花鸟画构图,把家国之痛、生活的热情寄予笔墨,取花鸟之势传达悲凉索寞的意境。实现了画里有情、画外有意、画中有势、画外有象,使花鸟画构图不受画面本身边角的约束,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 总的来说,八大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在这幅画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少,也许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不单调,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这是难有人作到的,八大却具备了如上的要求。首先是他在用笔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笔由方硬变圆润,饱和墨汁与运笔的方法相结合,一下笔就给人以浑厚丰富之感。他是第一个充分主动利用生宣纸特性以加强艺术表现力的画家。生宣纸的吸水能力强,容易使墨汁扩散(洇),这本来是缺点,而八大却把它变为优点,不但为水墨写意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而且也创造了人们对水墨写意画的新观念,其功不朽。 在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巧、与意的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在欣赏时,就不会感到单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别讲究少许物象在二维空间中摆放的位置。其诀窍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与此同时,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八大山人

高考冲刺素材整理------(16)班朱哲宇 人物:八大山人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他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名言 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鬼神。——《题奇石诗》 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上醉秋风。于今邈抹浑无似,落草盘桓系社东。——《题画》 盐醋食堪,何堪人不食?是义往复之,粗餐迈同列。——《题画》 南竹不知东西亭,北竹一锭南方金。焉得南方此北竹,鱼兮子瞻肉驴屋。——《题花鸟册》春山颇多处,其雨过安宅,眼见二打捞,不使一笔实。——《题画》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行书杜甫诗》 十纸说有旧拓者不?此贴前少二种纸,苔纸乃其第一说也。——《信札册》 伤易则诞,伤烦则支。——《书法四帧立轴》 蕉阴有茗浮新梦,山静何人读异书。——《题墨花图卷》 素材 一急公好义,至情至性 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二追求独特,创新 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社会历史背景 ?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3、禅宗思想 禅宗的重要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讲的是人不能为知识、理性所俘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经常被重重的阴霾所笼罩。中国人想把这种迷雾去掉,让光明重现,照亮我们的心灵,通过心去领会这个世界。按照禅宗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网中之鱼,人是受束缚的。 ?二、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中所体现的形式美 ?1、简 一些学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手段,笔墨技巧、构图章法,甚至具体到每一笔,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1、题目:任选中国绘画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位山水画画家,阐述如何欣赏其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等因素) 凄寂僧侣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蒲玉洁 14传媒 1481101 开始关注“八大山人”是在去年3月考之前,偶然间看到了八大山人这一名号。当时还想是不是像“扬州八怪”一样八个人。后来百度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叫做朱耷的人。

之所以叫“八大山人”有多方面 的原因: 1、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 “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朱耷大于我也。” 2、也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 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 “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 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 孙耷,现在归宗了。

3、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 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 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 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 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 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有 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 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后人, 有人这样评论他:狂之病之,哭之笑 之,古风古道,枯而不朽。 4、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正是这《八大人觉经》开导了朱耷,让他正式弃僧还俗,蓄发娶妻。 作品:

《孤禽图》 这是八大山人最为出名的书画作品之一,是他成熟时期的作品。 笔法酣畅淋漓,雄健泼辣。构图巧妙。 在这幅画中,仅有一只禽鸟画于下方。这只鸟一足立地,缩着脖子,弓着背。整幅画最亮点的地方应该就是鸟的眼睛——眼珠顶着眼眶,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奇特的表情配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出了此鸟受欺却不屈的情态。 同时也表露出作者孤寂,悲愤,坚强的性格特征。以及愤世嫉俗之情。 《河上花图》

八大山人《临河序》

八大山人《临河序》 八大山人行书临河序横幅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八大山人一生有多件《临河序》书作。这些反复书写的,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风格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2015年第7期《翰墨天下》“经典”版块赏析了八大山人不同形制的《临河序》,以期在对比之中展现八大其人以及他的书法临、创观念。1674年黄安平绘八大山人像(局部) “隐囊”与“善化”——八大山人《临河序》文本与书法问题文/邱才桢八大山人(1626-1705)晚年有多件《临河序》书作。据王方宇统计,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八年内,款署八大山人的《临河序》所见共十九件,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为十二件。这些作品被有些学者称为临《兰亭序》,但无论其文辞内容,还是书法风格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这些反复书写的,与《兰亭序》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而且,八大山人书画中,反复出现的“涉事”题识的作品也出于这一时

期。这对于我们考察八大山人书法临、创观念无疑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八大山人在对《临河序》和《兰亭序》称呼上具有随意性,白谦慎根据八大山人己卯(1699)秋八月所作书画册中后面的题跋,认为八大山人心目中《兰亭序》和《临河序》本一回事,八大山人直接将他所临的《临河序》称为《兰亭序》。事实上,八大山人也曾把赵孟頫收藏过的《兰亭序》称为《临河集序》。在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书作的落款中,有些有“临”《临河序》的字样,有些则没有。以至于有些学者推测王羲之是否真有名为《临河序》的传本,王方宇和邱振中都指出:八大山人所谓的“临”,只是“抄”《世说新语》中刘孝标的注而已。这些临本都没有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痕迹,他只是按自己的风格书写。因此,这些都不能称为临《兰亭序》的作品,应该被称为抄录《临河序》的作品。八大山人行书临河序轴1697年 八大山人在“临”《临河序》时是否真有一件王羲之《兰亭序》或《临河序》在侧,以供临写?一种情况是有,如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后面有跋提及:“世传逸少临河集叙,大为得意之作,凡数十本,此本当是弁山宝物。假子昂北道十三跋此,蔑以加也”;又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提及:“此为王逸少《临河集序》,近世所传《定武》本凡三百廿五字,《临河序》止得百字。更碑室一本,较山人所临字大,子昂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八大山人专题(作文素材)

八大山人专题 (一)身世:皇族、亡国 八大山人原名朱统,乳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八大19岁那年,明朝覆灭了,清廷旋即对朱明宗室展开追捕和杀戮。锦衣玉食的皇孙,瞬间沦为亡命江湖的逃犯。 当显赫的地位与优越的生活完全丧失,八大已经没有了选择,他只得遁入空门。但国破之痛,家亡之恨,自始至终贯穿着八大的一生。长期的痛苦压抑,使八大的身心饱受摧折,绘画成了他惟一的宣泄途径。 朱耷画山水,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甲申三月十九日是明朝灭亡的日子)。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字秋月,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而且还要粗犷豪放。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二)性格:嗜酒、疯癫 人们得到了他的画都争着收藏,把它看得很贵重。他喝酒不能喝完二升,但是喜欢饮酒。贫困的读书人或普通百姓、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邀请他喝酒,他就去;每次去喝酒总是喝醉。喝醉后创作时墨汁淋漓,也不很爱惜(自己的作品)。八大山人多次到城外僧舍去,小和尚争着纠缠他索要画作,甚至于拉扯他的衣袖衣襟,山人也不拒绝。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几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也得不到;有人拿绫绢来,他就径直接受,说:“我把它当作做袜子的材料。”因此,达官贵人求他的书画,竟然反而要从贫困的读书人或和尚僧众、宰杀牲畜的、卖酒的那儿买到。 一天,忽然在他的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哑”字,从此对人不说一句话,然而喜欢笑并且更喜欢喝酒了。有人请他喝酒,他就缩着脖子、拍着手掌"哑哑"地笑。又喜欢游戏猜拳,赌酒胜了就“哑哑”地笑,输得多了就用拳打胜者的后背,更"哑哑"地笑个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叹息抽噎落泪。 (三)书画:至简、怪异 八大由于他的特殊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他的画作不能像其它画家那样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他那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那种怪怪奇奇的变形画来表现。例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八大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他画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画家画那个样子,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他画的树,老干枯枝,仅仅几个杈椰,几片树叶,在森林中几万棵树也挑不出这样一颗树来。他画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凉凉,果真有这么个地方,我想谁也不肯到这里来安家落户。 对晤八大画作,扑面而来的是铜驼之悲、愤世之慨。他画山水,常常残山剩水、天寒地荒;他画树木,往往枝枯干秃,东歪西斜。他画鱼鸟,那些鱼长着人眼,眼珠上翻,一副“白眼向天、冷眼观世”的神情;那些鸟呢,耸肩缩颈,单足蜷曲,一种“受辱不屈、势不两立”的姿态。还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中国画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3)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开盛唐“曲眉丰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范本之一 2、分析任伯年的《女娲炼石图》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无能造成外国列强的肆意横行。任何怀有爱国之心者,无不痛心疾首。 (2)取材于我国民间神话,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位中国女性英雄的形象。 (3)构思巧妙,人物情感热烈、坚定。有意采用棱角方直,笔线爽利,近于表现山石的线条勾勒衣纹,然后略加烘染,表现一种坚硬的石质感觉,与嶙峋的山岩形成对照和呼应。(4)托古喻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4. 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5.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6.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朱耷行书《西园雅集》

朱耷行书《西园雅集》 西园雅集。李款署:“八大山人书。戊辰八月五日。” 款印:“八还”。引首章:“黄竹园”。鉴藏印:“文心审定”、“荆门王氏珍藏”、“觉非审定”等4方。 释文:西园雅集。李伯时效小李将军为着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绝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道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观者为王晋卿。幅巾青衣据方几而凝竚者为丹阳蔡天启。促椅而视者为李端叔。后有女奴,云鬟翠饰,倚立自然,富贵风韵,乃晋卿之家姬也。孤松盘郁,后有凌霄花缠络,红绿相间,下有大石案,陈设古器瑶琴,芭蕉围绕,坐于石盘傍,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执卷而观书者为苏子由。团巾蚕衣,手秉蕉箑而熟视者为黄鲁直。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披巾青服,抚肩而立者为晁无咎。跪而促石观画者为张文潜。道巾素衣,按静而俯视者为郑静老,后有童子执灵寿杖而立。二人坐于盘根古桧下,幅巾青衣袖手侧听者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陈碧虚。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袖手而仰观者为王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研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退而坐蒲团说无生论者为圆通大师,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

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潀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乐不过此。嗟乎!汹涌于名利之场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耶?自东坡而下,凡十有六人,以文章议论、博学辨识、英辞妙墨、好古多闻、雄豪绝俗之姿、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后之揽者,不独图画之可观,亦足仿佛其人耳。 本幅录宋代米芾所撰《西园雅集图记》一文,见米氏《宝晋英光集》。文中记述了苏轼、王诜、米芾、黄庭坚、秦观、刘巨济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共16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西园聚会的情景。与会的著名画家李公麟将此次盛集描绘下来,成《西园雅集图》。米芾则以文字形式将人物姓名、衣冠、坐卧神态及周围清幽旷远的环境一一记录,以备后人追随。此后,“西园雅集”便成为绘画史上常见的题材,米芾此文也成为对其最准确生动的注释。 “戊辰”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八大山人时年63岁,可知此卷为其晚年手迹。点画少顿折,多减省,将绘画的意象变化融入书法中,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意法相协,圆熟灵动,此为八大山人书法面貌独到之处。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并且被誉为一代宗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大山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家,也是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充满悲愤和孤寂,所以他的

书画中包含了他复杂的情感。八大山人朱耷现存世作品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等,书法作品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 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十分受欢迎,他的《竹石鸳鸯》在2010的成交价已达1.187亿。《杨柳浴禽图》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能够从画中看出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的年代让他背负了太多悲痛,在这个末路王朝子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在中国绘画史上,能如此得心应手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意识的画家是在少有。八大山人朱耷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以自身的魅力,在艺术领域留下了他的印记,是在令人敬佩。 八大山人的画多少钱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以山水、花鸟、石等水墨画著称,那么这些画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中又能卖出一个怎样的价格,在对拍卖的视频、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之后,发现八大山人的画的价值如此之高,而且拍卖作品的成交率也非常高,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情况。 近几年来,有超过20件的绘画作品超过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使得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目睹它的真身。他的画虽多处取法与其他画家有相似之处,但是他的画又有别于其他的画家,整幅画形象夸张生动,笔法充满灵性,技艺

八大山人书法作品欣赏

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天性聪颖,八岁能诗。明亡时为诸生(秀才)。他二十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二十三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三十一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至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此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八大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胃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但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颇引人注目,清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笼络他,“遂发狂疾”。他装哑未狂,均因家国之恨使然。其内心之悲怆由此可见。对山人的种种奇行,当时人们都认为“其癫如此”。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题了。他以篆、隶、章草、行、真等六体书之,其功力之深,罕与伦比,可谓集山人书法之大成。八大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书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别出心裁,变化有奇。八大也很注重印章的艺术本体,如:两方“驴屋人驴”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俨然一个铁帐罩在屋上,造成的纵向线条与右侧的横向线条形成对比,右部又多圆形转角,整个印面不板不滞,巧妙自然。后一方设计尤为巧妙,只用驴、屋、人三字,通过上下左右排列,表达出完整的含意。 八大山人部分书帖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金农《隶书七言联》 扬州八怪金农作品赏析 摘要:金农的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初画竹,继画马,画佛像,画梅更能独创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墨梅立轴水墨纸本 扬州八怪金农《墨梅》赏析: 款识:寻梅勿惮行,老年天与健。半树出江楼,一林见山店。对拈冻笔头,未画意先有。枝繁花亦繁。空香欲沾手,拟作万玉图。春风吹满纸。谢却金帛求,笑寄瞽居士。居士尝断炊,噤痒寒耿耿。挂壁三摩,赏我横斜影。稽留山民画诗书。钤印:金吉金印(白文)、金氏寿门(朱文)、生于丁卯(白文)

“元章茂密补之疏,妙笔华光淡欲无。七百年来无继起,画诗书见一癯儒。”这是张大千1956年边跋金农《墨梅图》的诗。前两句论画梅,说到元代王冕(元章)的茂密与宋代杨无咎(补之)的疏淡,后两句则称赞金农是数百年来能够继起此道的画、诗、书皆长的“癯儒”。图中的梅自左下端发干,向上、向右曲折变化而生出花枝、花朵,或疏或密,或正或侧,运笔中缓行缓止,不迫不促,有顿有挫,有节有律,好似不用力而力自在,又似无用意而其意无处不在。中国画谓之写,和书法通,无须事先安排,一笔既落,笔笔生发,一气而成。这古朴而文秀的梅,又何尝不是作者性灵写照!溥心畬题曰:“无剑拔弩张之势而逸韵自高。”这逸韵是文人画的追求,是作者学养、性灵的体现。 冬心先生作画时间仅十六、七年,其传世作品必然有限。在其署款的作品中有三类:一为亲笔,二为代笔,三为伪笔。三类中,亲笔最少。亲笔画,如此画者,其重要特征是,画与字的笔法、笔性的一致。试看图中,梅的枝干和其题诗的漆书,有着相似松灵中的沉着,舒缓而鲜明的节律。这种一致性发自内在的性灵,是摹仿不出的。 此帧《梅花图》,写寒梅怒放,花疏气清,野逸古拙,韵味隽永。画面布局奇特,繁简相宜,黑白对比尤妙。画中题诗,表现了画家“人与梅花一样清”的高尚节操,还透露出他和一位盲友的深情厚谊。金农在诗中提到的“瞽居士”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其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它是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山水画的分类虽亦有依题材差异者,但传统习惯多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以水墨为主的略施淡赭淡青适于表现朝晖夕阳者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并施青绿等敷盖色者称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图绘者称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已在古地图中、在工艺美术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零星出现,虽或为非完整构图的孤立形象,或为人物神异活动的背景,但依稀可见作者的神话迷信思想,并遗留着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痕迹。 独立的山水画正式首创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据文献记载东晋画家顾恺之即画有《雪霁望五老峰图》。南朝的宗炳与王微继之完成了两篇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与《叙画》。尽管至今未见这一时期的作品存留,若干作品中的山水仍是人物的衬景,以致“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趣味。但山水画理论已经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而且

讨论了空间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未脱装饰遗意,但写实能力有极大提高,饶有抒情意味。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所画山水“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中晚唐画家更创造了水墨山水、没骨山水亦出现于敦煌壁画中。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一个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或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荆浩的山水画论《笔法记》,把谢赫“六法”移于山水,以“真”为主,强调以树木体现一定道德观念。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造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山水画又出现了一个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的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创造的山水形象,参照书法开合起伏的法则,用以构置平面化的山水境界,造成了山水画的又一变异。入清以后,一派沿董其昌蹊径变化古法,在笔墨风格气味上谋求新意;另一派面向自然亦发挥笔墨传情的效能,独抒个性。后一派的代表石涛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谱》)是古代山本画论中最优秀的名篇。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变异发展,不但造就了为数极多的名家和作品,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还完成了在中国画论中居于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