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东亚季风气候教案

未教赛地理学科——八分钟教案

备课人: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掌握冬、夏季风的特点,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了解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季节分配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冬夏季风特点 2.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读图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展示目标观看视频:不同的降水导致 的地表状况, 生活中大家都感受过冬季风 和夏季风,说说你对他们有 怎么样的认识?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冬季风:寒冷 夏季风:湿热 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 人,引发兴趣 明确任务自主探究问题1:冬夏季风各有怎样的 特点? 明确学习任务进 行小组合作 明确任务后学生学习 的目标性更强大

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任务3: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小组展示 评价归纳 任务一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自述” 任务二展示: 学生分角色表演冬夏季风, 并说出冬夏季风活动对我国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南北方 雨季长短的影响学生说出:我是冬季风,发源 于?方向?特点? 做好对比分析 学生分角色表演季风活动稳定 和不稳定 学生看图找400毫米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探究出降水的时空 分布特点 以自述的 小游戏进 行,有助 于学生的 参与和理 解 指导学生 读图,教 会读图方 法

任务三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 分布图找到400毫米800毫 米等降水量线,再结合 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空间分 布特点 再读降水量状图找出时间分 布特点。 整合知识 回顾目标 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来整 合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思考影响降 水的因素 以问题的形式整合本 节课所学,效果较好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反思一: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俗话说不可能事事都达到完美,但是可以争取让事事都做到更好。我这节课整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当然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入以带学生旅游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用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学生读图自己分析>总结规律破重点、简化难点。如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时,先给出不同纬度海口、北京、漠河三个地方的纬度、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能学会、彻底弄明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自己读出、学会的知识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读图,加以学习、巩固。 如果能将每个教学环节在进行细化,比如时间的分配,对学生的评价,琐碎知识点的处理等将会使课堂更加完美。同时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技能,比如粉笔字、钢笔字及版图版画的能力。 反思三: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备课时因考虑到气候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领和讲授为主,但在个别知识点的处理上还不到位。 一、本节课不足: 1、在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两个知识点的处理上,过于匆忙,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季风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地图,运用图示和相关文字材料,了解我国各地不同气候类型,并概括出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以及它的分布,分析季风气候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好处和不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作用,从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节教学设计,呈现多为互动的课堂教学形态,采用小组合作,人人参与,人人收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分布;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影响 难点:季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 学习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可以通过广州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利雅得比较,说明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比较后,更加了解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 2.问题讨论法 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地理情

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取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实例法 联系实际事例,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两张不同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两张图片能否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存在,问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风气候的影响。 【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 1.知道我国的气候特征;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二)知识点落实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幻灯片展示“中国的气候类型”图。指图(五大气候类型分割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师: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呢? 生:说出五种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原高山气候) 师:我国五种气候类型具体分布是怎样的呢?并且用自己的体会讲讲各种气候的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去描述其特点。如浙江的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降水丰富。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中国的气候类型,我国的气候类型具体分布、特点。 生: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 师归纳小结: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 2.季风气候显著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人说我国气候类型是3:2你能理解吗?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3课时 教案 1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先投影空表,后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limate types in China

中国的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学期总第20 课时本单元第 20 课时授课日期10、24课题第 二节中国的气候类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2、认识我国气候的优越性。 3、通过对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 题的能力。 4、通过对我国气候资源的优越性的认识和利用,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分布以及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难点:气候特征。教具 电脑、投影仪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时间一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 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现在就请大 家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释、回答几个问题:一、出示图表:地点纬度 1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那么由此可见,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特征:结论: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2、7月,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4、我国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有何不同?10 30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三 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二、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气候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一)季风气候显著总结: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并且含有丰富的水汽,因此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这种气候叫季风气候。 (二)气候复杂多样总结: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西北距海远,为非季风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

《亚洲复杂的气候》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 教材分析: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之后,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亚洲的地形有直接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是各要素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培养正确环境观。本课亚洲气候的特点表现,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表呈现,同时,教材也通过一些资料个案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本课涉及的季风的影响易造成水旱灾害等。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有关世界的一些气候知识,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的成因分析,学过了阅读温度的曲线与降水的柱状图。这里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学生在进一步掌握有关气候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亚洲气候的三个特点的内容及对人类的主要影响。 2、会通过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3、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生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亚洲的气候分布与气候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得出气候特点及分析气候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递归设问法、阅读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学习法。 教具: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图引入新课 请同学读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或展示多媒体课件(各种气候名称由鼠标点击而显示出来。),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指图说出最多的气候类型名称。 二、说出亚洲气候特点的结论。 阅读教材,然后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把亚洲的气候特点表达得完整准确而又简练。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三、找出得出结论的依据 1、复杂多样的依据 读世界和亚洲气候分布示意图。 设问(投影):从气候分布图知,世界共有多少种气候?亚洲共有多少种气候?沿300N 从亚洲东部向西有那几种气候? 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世界的十一种气候,亚洲有九种,沿300N从亚洲东部向西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与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六种气候,这些都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2、季风气候显著的依据

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第二章季风气候、气象灾害教案 主备教师:参与教师: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知道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的概念、发生的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点、造成的影响、预防 教学重点: 1.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2.台风、寒潮、梅雨、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发生时的天气特点以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1.锋面雨的形成 2.正确认识各种特殊天气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教具及设备:地球仪 【设问导读】 一、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课本39-42回答问题 1.(1)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怎样?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2、季风的形成 (1)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冬夏季风的转换规律。 (2)提问冬夏季高压与低压分布形成的原因,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加深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3)思考: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请在图中指出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结合示图:想一想,什么是季风区?(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季风气候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结合示图回顾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四个城市的降水分布分析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夏季。 (3)思考: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5、季风气候的影响 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分析,让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总结。 6、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通过原因变现分析,掌握其特征,并通过图片具体感知其景观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非季风区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二、气象灾害 1.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 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 2.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和危害) 3.读图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这些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4.总结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5.“祸不单行”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自学检测】 一、填空题。 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3.青藏高原地区是(高原)气候。 4.我国的“雨极”是(火烧寮)。 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温寒)带。 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季风)气候显著。 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旱涝)灾害。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D) 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明显 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 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C) A.寒潮 B.台风 C.冰雹 D.沙尘暴

气候多样_季风显著_》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大坡外镇初中李红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 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来学习。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案精修订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时教 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着(第1课时) 临沂第十二中学刘秀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1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月0℃等温线的分布与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讨论导入新课] 寒假到了,有些同学要随团旅游,一条旅游路线到哈尔滨,另一条旅游路线到广州。大家为穿着(多和少)争论不休,为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回答不一,老师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进而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指导自学 [指导读图] 读图2.13,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转折过渡] 要了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一一等温线分布图。

[启发引导]根据我们学过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一下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1月0℃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一)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二)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1月0℃等温线为何发生了弯曲) [板书]一、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学生讨论。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除纬度因素外,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读课本2.19图,思考以下问题: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八上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的气候》 课型:新授课 执教人:黔西县长堰中学卢军 授课班级:八(1)班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6日 一、教材分析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本来,气候的知识就比较抽象,所以这部分教材是中国地理的难点所在。而且季风气候又与后面学习的资源、区域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部分教材同时也是中国地理的重点所在。笔者认为,要攻克难点,关键是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利用图片、视频和Flash动画演示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而要讲清重点,则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深入浅出,把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和实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就学习过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到了初二,他们的自尊心强、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强,在一些问题上有着个人独特的看法。因此,笔者设计的“互问互答”和“招募南充旅游文化节义务导游”环节,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在互问互答中善于思考,乐于“发现”,在学以致用中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了解季风的知识(发源地、风向、性质、成因)。 2、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3、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影响。 (二)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对比学习”、“以图忆文”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目标 体会生活当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学问。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季风的知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 2、难点:夏季风进退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学习第一章《中国的疆域》时我们就了解到当黑龙江冰天雪地时,海南省已经春耕大忙了,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大而形成的自然人文景观。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中国的气候》,首先我们学习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探讨我国的温度带。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热带季风气候的描述 1、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1、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2、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3、季风显著 旱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全世界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代表城市为:

新德里(印度)、孟买(印度)、加尔各答(印度)、乞拉朋齐(印度)、达卡(孟加拉国)、拉合尔(巴基斯坦)、科伦坡(斯里兰卡)、仰光(缅甸)、曼谷(泰国)、 万象(老挝)、金边(柬埔寨)、河内(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马尼拉(菲律宾)、海口(中国)、三亚(中国)、景洪(中国)、高雄(中国)、西双版纳(中国)、三沙(中国)、湛江(中国) 2、描述热带季风气候(以曼谷为例)的气候特征! 曼谷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地处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温差不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全年可以明显分为3季:5月中旬—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2月中旬为凉季,2月中旬—5月中旬为热季。曼谷附近年均气温在25~30℃之间,年均降水量约有1550毫米。 泰国位于热带,气候受亚洲西南季风、东北季风的影响,主要分以下三个季节: 1.雨季 8月至9月为降雨高峰期,雨量充沛,雨季会一直延续到10月份。 2.凉季 10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多为东北季风,雨量与西南季风时期相比大为减少,在亚运会将要举行的12月份(12月6日—20日),通常是最干燥的月份。 3.热季 这一季节是东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的阶段,4月份通常为最热的季节。 总的来说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关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八年级地理气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征特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基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对于气温和温度带这两部分知识,教材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并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呈现。教材正文部分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体现了教材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教材正文部分的描述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在活动教材中给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对于温度带的学习,教材是通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第三部分,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教材首先安排“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采用以不同形式呈现的方式来分散难点,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关于季风的成因及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等知识,教材以图像配以正文的形式出现;关于锋面雨的形成及锋面雨带的推移,教材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关于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教材则以活动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前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设计一21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设计一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将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3、季风气候有哪些灾害性的天气? 二、课堂探究:

3、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 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 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称为“梅 雨”。 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迅速南移。 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4、我国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变化?东部地区各地的雨季迟早与夏季风进退有什么关系? 我国降水在季节分配上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但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正常年份,5月中旬夏季风便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这里最早进入雨季。6月以后,夏季风继续北上,华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以后,夏季风势力减弱,开始南撤,雨带迅速南移,我国东部地区由北向南雨季结束。 三、小结: 四、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影响我国的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 C、在夏季风影响下,我国夏季全国各地高温多雨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当学生对1月等温线图阅读的方法较为熟练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7月等温线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说明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答活动题1的问题:夏季最北的气温在20 °C以下,最南的气温在28 °C以上,通过数据说明南北气温有差异,但与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相比,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小。 学习温度带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行政区相对应,特别应该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C等温线的分布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活动题2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此题时,最好可以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录像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此题的理解。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

《气候》教学设计

《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和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和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都有哪些有什么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植被叫做热带季雨林带,植被类型主要有丘陵低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 热带季雨林是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也称季雨林或雨绿林。热带季雨林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呈不连续分布,以东南亚最为发达。中国的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包括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是中国热带季风气候地带的代表性植被类型。 这些地区年降水量800-13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匀,有干湿季节交替,旱季月降水量少于100毫米持续3-5个月,降水量少、温差大,与热带雨林相比季相变化明显。落叶乔木占有一定比例,附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板状根不发达,芽有鳞片保护与树皮增厚等抗旱适应。它的主要树种在旱季落叶,雨季复出新叶,大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继开花。因为开花期比较集中和某些植物具有大型花朵,季雨林的外貌较雨林华丽,群落结构比雨林简单,种类组成亦较贫乏。通常乔木分为2-3层,高度平均在25米左右。 下层常有一些常绿树种,但具有旱生特征。林内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少,尤其缺乏木本附生植物,季雨林的季节变化影响动物的生存,半常绿季雨林中的动物种类与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种类相差不多,落叶季雨林的动物已渐向热带稀树草原过渡。我国的季雨林根据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可分为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三类。全球总计有750万平方千米的季雨林,储存的生物量达132亿吨,仅次于热带雨林。因为它的开发历史较热带雨林更久,破坏已很严重,与热带雨林同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注意这是较特殊一种气候,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在大陆东岸才有季风气候;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南北回归线显的干湿季节。 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地理》 《我国的气候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我国的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气候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 3、培养学生读图看图能力, 4、了解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国的年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是: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教师给予表扬) 过渡: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沿海地区和夏季都多雨吗?(教师举例提问,同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挂图,引导学生找到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并观察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此时学生就会发现撒哈拉地区临海但它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而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沿海地区和夏季都多雨。 教师讲述:那为什么我国沿海地区和夏季多雨呢?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注意听。) 教师讲述:首先让学生看图P,在图中大家看到了有两种不同颜色和不同方向的两种箭头,这两种箭头分别表示了两种不同风向的风,在我国的夏季盛行的是从海洋吹来的东南风即红色的箭头;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陆吹来的西北风即蓝色的箭头。而这种随首季节变换而风向完全相反的风,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季风,冬季吹的风又叫冬季风,夏季吹的风又叫夏季风。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比较附表:

教师提问:(大家思考:夏季风从沿海向内陆移动过程中性质会有什么变化?各区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表意见。 大家归纳:夏季风从沿海内陆推进的时候会慢慢减弱,甚至我国的内陆有些地方影响不到,正所谓“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引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区域;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或影响非常小的区域。同时对比教材P32“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得出它们的界线即是400毫米降水量线。 过渡: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着,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教师要求学生找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教师讲述:正是这种季风决定了我国的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养活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 教师讲述: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南方的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过渡: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季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风吗?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此时同学们一定很困惑,因为风大家都知道,但要用文字来描述,估计比较难。在这里教师给大家讲解:风就是空气的水平流动。而风的形成又与高低气压有关。此时教师需要举例说时。 例教师提问:大家在夏季时光着脚走在河边,有什么感觉?(学生会回答:“好烫”。)那么跳入河中又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好凉快”。)因此说时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