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答案)

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答案)

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答案)
201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一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性在心里健康标准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作为心理健康的两大基本标准,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2、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传媒和社区环境产生的。

3、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而言,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三方协同努力才能做到。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教育两大基本任务。

5、自我表露技巧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战功能。

6、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核心要素:同感、尊重、真诚。

7、心理辅导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种阻抗是沉默。

8、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

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2、心理辅导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3、宣泄技巧

宣泄技巧是指受导学生将淤积已久的烦恼、苦闷和压抑情绪等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4、同感

同感是指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情感体验。

5、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觉察到的内在经验,它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动物性的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没有分化的心理能量。

三、简答题

1、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具备那些素质和技能

答:1、辅导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暴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受到学生的融合。

技能:贯注技巧、倾听技巧、沉默技巧、宣泄技巧、探讨技巧、面质技巧、自我暴露技巧、行为矫正技巧。

2、简答小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二者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各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

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能保证和促进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某些生理上

的缺陷可以引起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正常。例如斜视的学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常会受同学们的讥笑,由此会产生自卑感。小学生的情绪与他们的状态有一定关系,一贯情绪正常的学生常常是挺着胸、抬着头,坐、立、行的姿势正确,精神振奋,

动作敏捷,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相反,情绪长期低落的学生,往往外表也是病态的,弯腰,驼背,行动迟缓,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的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遭受虐待、歧视,影响了正

常的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致身材矮小、骨龄落后、性发育迟缓,成为社会心理性侏儒。这可能是由于不良心理环境对中枢神

经系统长期恶性刺激所导致的结果。

四、论述题

结合你对小学生的了解及自己的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答: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

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重要联系之一。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营养,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才能保证其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从而获得正常而充分的发育;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客观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环境污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有些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些通过中间环节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生态体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是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2、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3、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含义相当宽泛的概念,泛指个体一切不适应行为与心理状态,即对自己、他人或环境中事物不利的心理与行为,在一定情况下不被视为期望的、有价值的行为。与此相关的概念有问题行为、不端行为、错误行为、偏差行为、功能失调行为、心理异常、品行障碍、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这些概念有时虽然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内容有重叠交叉,但也有一定区别。例如,“不端行为”隐含故意犯规、捣蛋之道德评价意义;“功能失调行为”与“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些精神障碍诊断用语,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似乎都不如“心理行为问题”更有包容性。

二、简答题

1、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答:因为个体许多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源于消极的早期经验与成人错误的指导,因此面对儿童的早期实施预防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2、游戏机和网络痴迷行为的原因

答:(1)学习和社交都不成功的孩子,可以在电子游戏或网络中逃避现实,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别人的白眼和讥笑。玩游戏的人只有一次一次成功的愉快,虽然也有失败,但只有游戏机知道,没有任何压力。

(2)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的也可能有孤立感,有应付人际关系的经验不足以及家庭社会期望值过高而引起的苦闷。就是品学兼优的孩子,有的也有心理负担或抑郁,他们在游戏机或电脑中寻求逃避现实。

(3)可以改变被动地位。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老师面前是学生,谁的话都得听,都必须服从。上网玩游戏就成了老大,可以支配一切,而且不对任何错误负责。没有义务,没有责任,也不受气。

(4)受了气,伤了自尊心,内心苦闷,可以尽情地发泄。一个孩子说:“我心里闷,感到压抑,我就去玩枪战。枪战让我感觉痛快,每当我见到那么多敌人倒在我的枪口下,我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我的枪口下大概死了有成千上万的劫匪了吧。这是一种彻底的发泄,我特别喜欢。”

(5)游戏厅、网吧里有各式各样新奇、刺激的游戏,孩子抵抗不了万花筒般的网络、游戏的诱惑力,追求新奇而又缺乏自控能力。网络世界对于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和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力和自控能力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诱惑力。电子游戏对于成瘾的孩子,成了他们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的唯一手段。

(6)电子游戏、上网成瘾的孩子,都具有显示个人优势的性格,在这里能得到满足。有的孩子把精通游戏当成炫耀的资本和新的平衡点,以弥补他们因为学习或其他方面成绩平平而造成的自卑感。游戏技术最好的孩子,不论他的学习成绩多糟,也能受到其他玩家的崇拜。

(7)游戏厅的老板为了利润,总是千方百计地留住孩子。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金钱。老板的生意经就是让孩子一直玩下去。网络世界最关注眼球经济。吸引的眼球越多,眼球停留的时间越长,该网站的价值就越高。因此,网站的设置总是以千方百计吸引眼球为出发点。

三、论述题

结合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及成因,阐述矫正的方法和对策

答: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但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范围。根据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攻击性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型获得的。

2、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不同的科学家对攻击性行为的划分是多样的。如劳伦茨和雷斯把攻击分为感情性攻击与工具性的攻击。兰格斯伯兹和比约昆斯特根据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把攻击分为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道奇和考依把攻击性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另外,还有人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他人驱动的攻击和无原因的攻击。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大致有以下类型:工具性攻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无原因攻击、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小学生言语攻击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攻击,间接攻击的发生率最低。小学生三类攻击行为的比例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小学生各年级之间既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也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二、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根据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有其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说进行身体攻击的多为男生,而进行言语攻击的多为女生。身体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被攻击者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如打人、踢人和损坏他人物品等。言语攻击是指攻击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直接对被攻击者进行羞辱、嘲弄等。从年级特点来说,低年级学生采用的攻击表现为直接身体攻击,而高年级采用的攻击表现为间接攻击。间接攻击并不是直接的面对面攻击,而是一方借助另一方间接队被攻击者施加攻击,常表现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这种攻击具有隐蔽性,有时候攻击者不易被发现。教师应该对这种间接攻击加以重视,对这种不当的行为加以教育、引导。攻击性行为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人格和品质都有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攻击通常与当时和未来的学业问题相关联,攻击儿童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另外,攻击性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

三、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占50%,其他占50%。

1、生物因素

(1)、遗传和气质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遗传特征和不同的气质,在出生后就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安静温顺,吃、睡都较有规律;有的孩子则爱哭闹,哭起来手脚乱动、脸红耳赤,吃、睡、大小便没有规律。后一种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出现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和易冲动的特点,可能发展成为较强的攻击性。

(2)、生物机制的影响。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缺乏对惩罚性刺激做出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等。一般来说,多动症的孩子较有可能具有攻击性行为。

2、家庭因素

在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其余的50%中又有一部分是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作用所致。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在儿童攻击倾向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家长专断的管理方法,或溺爱纵容的方式,都容易培养出高攻击性儿童。

3、同伴因素

一般来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是直接指向同伴而不是成人,而遭受攻击的那个幼儿的反应却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方也“以牙还牙”,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后就不太敢再侵犯对方;反之,如果对方哭了,退缩了,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胜利者”自居,以后对这个孩子可再度侵犯或欺侮。

4、教师因素

当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对攻击儿童的态度对攻击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缄默型和孤立型的教师都会强化攻击性,并会感染其他学生,使这种攻击性行为得到蔓延。反之,教师若及时阻止并批评这种攻击行为及攻击者的话,就会弱化攻击性。5、环境因素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很可能诱发并助长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如电视暴力、电子游戏、武打图书等,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研究者通过短期的控制实验和长期的跟踪实验,证实了这种观点。在控制实验中,让两组实验者观看了暴力节目和非暴力节目片段,然后提供他们所谓的电击别人的机会。结果发现观看暴力节目的被试比观看非暴力节目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在长期跟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被试童年时观看的暴力节目的数量讷讷感很好的预测他们成人后的攻击行为,即在统计时控制了儿童最初的攻击性水平,这种相关也依然显著。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三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至少800字)

答: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

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

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

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

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

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

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

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

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

2-5岁时,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

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

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

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

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2. 什么是“师源性心理伤害”?举例加以分析

答: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而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阶段,对教师形成健康人格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许多老师自己就没有意识到本身有心理健康保护的必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全市的几十所中小学,对400多名学生就“我喜欢的/不喜欢的老师的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十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知识面广、有过硬的基本功、上课负责、处理问题公平、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沟通等被列为学生喜欢的行为,而打人、骂人、说脏话、扔粉笔头、对学生不礼貌;知识面窄、讲课死板、上课枯燥无味;对工作不负责;太严肃、厉害、脾气大;偏心、不讲道理等等被列为学生不喜欢的行为。正是这些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即师源性心理伤害。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然而,由于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因此变得复杂。

教师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源于工作和生活中遭受挫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尊重需要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远远得不到满足。虽然教师的地位在现在已经是大为改善,但在许多地区,教师仍然被认为是“不产生社会效益”的群体,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社会地位,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尊重。

二是成就需要受挫。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较重,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受限制,而且教师劳动成果显示的周期较长,就某一地区的实例来看,并不想理论家所分析的那样显而易见。有些人对教师的劳动缺乏认同感甚至采取排斥态度,而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也没有成就感,并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荣。

三是公平需要受挫。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随着各行业收入差距的加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工资待遇差距的加大,教师繁重的工作与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冲突,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城市,教师工资拖欠现象有时十分突出等现实让教师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标准面前压抑、困惑。

四是人际交往受挫。教师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社交能力与社交活动需要不相适应,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社会上许多人觉得教师不识人间烟火,幼稚可笑,而且教师一般没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对许多人来说“可利用价值”不大。这就造成教师成为相对受人“冷落”的社会群体。

五是生存需要受挫,有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比较严重,维持生计的报酬难以得到保证。

从工作特性来看,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中。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他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理节律等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久而久之,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此外,过重的工作压力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信息时代,“大教育”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校园内学生伤害教师的事件增多现象,这固然存在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结果,但是现有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过于周到的照顾,社会角色错位,教师成了校园暴力新的受害者,不得不面临道义上的育人和法律上的平等的两难抉择。此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不少教师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对教师健康问题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会得到改变。总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心理咨询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2、阿肯巴克儿童行为测量表

阿肯巴克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nch's Child Behavior Cheeklist,简称CBCL),是儿童行为诊断量表中应用较广、包涵内容较丰富全面的一种。这一量表引进我国后,经徐韬园等在普通中校学生中调查测试,证明基本上可以在我国推广应用。仁娥等通过调查制定出中国常模,修订成中国标准化版的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是一个综合性的儿童行为问卷,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社会适应方面的行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程度。CBCL由三部分组成,即一般项目、社会适应情况和行为问题。社会适应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能力三部分,用以评定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为问题共113条,被归纳为以下因子:内向、外向、分裂样、抑郁、不合群、强迫、躯体主诉、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行为量表用以检出儿童各方面的行为问题。

二、简答题

1、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何意义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和学习、学会思考与创造、学会关心及自我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相应情境中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引进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2、简答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

答: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特别是活动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以生为本等特征,不但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非常符合,而且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给予特别重视。同时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维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情况出发,就要求心理教师必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既要即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白本节活动课的目的、要求,活动的项目与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它与本单元的知识联系如何,对活动有难度的项目如何进行处理等,又要了解所教学生处于的年龄段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心理水平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此阶段的孩子最重视的问题是什么,以便更好的进行课堂的预设;其次要向学生讲明活动要求和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丁作,如沟通与交流一课中的准备纸张,要动员和组织学生提前作准备;第三是活动小组的安排,即对各小组的协作能力,发言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像实力相差较大的小组如何调整等,这些都要在活动课前做好大量的细致工作;第四是电教材料的准备,如视频的试放、投影仪的安装、幻灯片的制作都需要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三、案例分析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以区别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10月19日,央视《新闻1+1》播出《这个“绿色”不环保!》,主持人白岩松特意佩戴绿领带声援绿领巾小学生。此外,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就绿领巾事件表示歉意。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答:坚决反对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这种做法片面强调了教育的惩戒性,本质上是对孩子们的侮辱和歧视,是基础教育舞台上的软暴力,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只会让差生在被歧视中扼杀个性,最终厌恶

学校生活,抵触被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而学校仅仅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学习欠佳,就给他们戴绿领巾,是歧视行为,也是侵权行为,与素质教育宗旨和法律精神背道而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老师多么“苦心”,也是对“差生”的歧视,教育者失掉了师德与责任。

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作为教育者本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用温暖、真情去感染孩子,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对“差生”如此另眼相看,人为给他们贴标签,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会激怒家长,更会刺痛孩子的自尊心,让幼小孩子产生逆反、孤僻心理,甚至给孩子终生留下可怕的心理阴影。

绿领巾事件的出现,提醒我们:第一,某些地方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素质教育还只是形式,很多学校还没有把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当做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责任。第二,绿领巾事件,凸显出某些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业务能力低下,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是教育惰性的充分体现。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绿领巾事件,启示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才能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B)。

A.发展

B.形成

C.辅导

D.促进

E.教育

2.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 ABDE)的过程。A.输入 B.储存 C.输出 D.编码 E.提取

3.在下列情感体验中,与人的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ABD)。

A.喜悦

B.愉快

C.美感

D.恐惧

E.理智感

1.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经验性标准具有较大的(ABD)。不同的观察者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同,理解不同,参照的标准不同,

所作出的判断也不同。A.主观性 B.局限性 C.客观性 D.差异性 E.相似性

2.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ABCDE)等。A.物质需要B精神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E尊重信任的需要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ABCDE)等。A.讲授法 B.认识指导法 C.活动体验法 D.行为改变法 E.自我调控法

4.坚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C)。A.预防和调治 B.发展和调治C预防和发展 D参与和发展 E.参与与调治

1.在下列情感体验形式中,(BCE)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A.喜悦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恐惧感 E.理智感

2.为使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科学地设计辅导程序,即对(ABCDE)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地安排。

A.主题分析

B.辅导项目

C.课前准备

D.目的要求

E.操作过程

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ABCDE)等。A.灵活性 B.独立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E.敏捷性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ABCDE)等。A.讲授法 B.认识指导法 C.活动体验法 D.行为改变法 E.自我调控法

1.在下列情感体验形式中,(BCE)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A.喜悦感 B.道德感 C.美感 D.恐惧感 E.理智感

2.个性心理是一个独特的(ABDE)开放性的结构系统。A.多系统 B.多侧面 C.多角度 D.多层次 E.理智感

3.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家庭环境因素

B.遗传因素

C.营养因素

D.社会环境因素

E.学校教育因素

二、判断题

1、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方面。(√)

2、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主要就是个体的个性逐步形成的过程,即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

3、健康的本质就在于不生病。(×)

4、智能活动的内因就是学生智能发展的内部矛盾,即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需要和原有智能结构之间的矛盾。(√)

1.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是参与性、活动性和心理发展的主体性。(√)

2.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个方面。(√)

3.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基本形式可分为集中辅导和分散辅导(×)

4.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1.由于心理健康的经验性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局限性和差异性,因而此经验性标准不具有推广意义。(×)

2.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3.小学生的心理结构式不成熟的、稚嫩的,因而其学习态度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

4.心理咨询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

1.记忆的良好品质表现在记忆的灵活性、持久性、快捷性、精确性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也是鉴别一个人记忆好坏的指标。(×)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原则是由小学生群体和个性心理的差异性、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亦即心理行为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

4.人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和变化的。(√)

三、填空题:

1、人的发展性在心里健康标准上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生存标准和发展标准作为心理健康的两大基本标准,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2、社区对生活在其中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传媒和社区环境产生的。

3、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而言,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三方协同努力才能做到。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教育两大基本任务。

5、自我表露技巧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是模仿功能,一是挑战功能。

6、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核心要素:同感、尊重、真诚。

7、心理辅导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种阻抗是沉默。

8、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2.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学习态度有端正和不端正之分,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相反不求进取、及格就行,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

1.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

足人的需要或者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是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1.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2.创造力: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能力。

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去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心理

动力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构成的完整的动力系统。

4.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气质: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2.意志: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客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

3.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察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思维的知觉。

4.智能: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即它们都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某种任务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1.观察力:观察力即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为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其运作程序的统称。

3.健康: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

4.行为疗法:对不健康行为实施矫正的疗法称为行为疗法。

2、心理辅导: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3、宣泄技巧:是指受导学生将淤积已久的烦恼、苦闷和压抑情绪等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

4、同感:是指一个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情感体验。

5、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觉察到的内在经验,它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动物性的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它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没有分化的心理能量。

1、记忆障碍:是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2、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

3、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是一个含义相当宽泛的概念,泛指个体一切不适应行为与心理状态,即对自己、他人或环境中事物不利的心理与行为,在一定情况下不被视为期望的、有价值的行为。与此相关的概念有问题行为、不端行为、错误行为、偏差行为、功能失调行为、心理异常、品行障碍、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这些概念有时虽然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内容有重叠交叉,但也有一定区别。例如,“不端行为”隐含故意犯规、捣蛋之道德评价意义;“功能失调行为”与“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这些精神障碍诊断用语,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持续性,似乎都不如“心理行为问题”更有包容性。

1、心理咨询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心理咨询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2、阿肯巴克儿童行为测量表(Achenbanch's Child Behavior Cheeklist,简称CBCL),是儿童行为诊断量表中应用较广、包涵内容较丰富全面的一种。这一量表引进我国后,经徐韬园等在普通中校学生中调查测试,证明基本上可以在我国推广应用。仁娥等通过调查制定出中国常模,修订成中国标准化版的Achenban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是一个综合性的儿童行为问卷,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社会适应方面的行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儿童产生影响的程度。 CBCL由三部分组成,即一般项目、社会适应情况和行为问题。社会适应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和学校能力三部分,用以评定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为问题共113条,被归纳为以下因子:内向、外向、分裂样、抑郁、不合群、强迫、躯体主诉、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行为量表用以检出儿童各方面的行为问题。

四、简答题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2、学生主体性原则;3、参与性原则;4、民主性原则;5、差异性原则;6、多样性原则;7、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2.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1.小学生意志发展有什么特点?:1、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2、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3、意志品质

发展的特点。

2.智能辅导的意义何在?:1、智能辅导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能的发展,将小学生的潜在智能,即智能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2、智能辅导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3、智能辅导有利于因材施教。

1.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一)内部因素(1)学习动机(2)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3)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二)外部因素(1)学习策略训练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主要外部因素(2)教师日常的教学方法。(3)学习氛围。

2.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小学生兴趣发展有何特点?: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1、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应具备那些素质和技能

答:1、辅导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学生成长过程

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暴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受到学生的融合。

技能:贯注技巧、倾听技巧、沉默技巧、宣泄技巧、探讨技巧、面质技巧、自我暴露技巧、行为矫正技巧。

2、简答小学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答: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二者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各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能保证和促进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可以引起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正常。例如斜视的学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常会受同学们的讥笑,由此会产生自卑感。小学生的情绪与他们的状态有一定关系,一贯情绪正常的学生常常是挺着胸、抬着头,坐、立、行的姿势正确,精神振奋,动作敏捷,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相反,情绪长期低落的学生,往往外表也是病态的,弯腰,驼背,行动迟缓,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的子女和非婚生子女遭受虐待、歧视,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致身材矮小、骨龄落后、性发育迟缓,成为社会心理性侏儒。这可能是由于不良心理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恶性刺激所导致的结果。

1、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答:因为个体许多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源于消极的早期经验与成人错误的指导,因此面对儿童的早期实施预防与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2、游戏机和网络痴迷行为的原因答:(1)学习和社交都不成功的孩子,可以在电子游戏或网络中逃避现实,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别人的白眼和讥笑。玩游戏的人只有一次一次成功的愉快,虽然也有失败,但只有游戏机知道,没有任何压力。(2)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的也可能有孤立感,有应付人际关系的经验不足以及家庭社会期望值过高而引起的苦闷。就是品学兼优的孩子,有的也有心理负担或抑郁,他们在游戏机或电脑中寻求逃避现实。(3)可以改变被动地位。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老师面前是学生,谁的话都得听,都必须服从。上网玩游戏就成了老大,可以支配一切,而且不对任何错误负责。没有义务,没有责任,也不受气。(4)受了气,伤了自尊心,内心苦闷,可以尽情地发泄。一个孩子说:“我心里闷,感到压抑,我就去玩枪战。枪战让我感觉痛快,每当我见到那么多敌人倒在我的枪口下,我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我的枪口下大概死了有成千上万的劫匪了吧。这是一种彻底的发泄,我特别喜欢。”(5)游戏厅、网吧里有各式各样新奇、刺激的游戏,孩子抵抗不了万花筒般的网络、游戏的诱惑力,追求新奇而又缺乏自控能力。网络世界对于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新奇和刺激而又缺乏分辨力和自控能力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诱惑力。电子游戏对于成瘾的孩子,成了他们应付失败、挫折、精神痛苦的唯一手段。(6)电子游戏、上网成瘾的孩子,都具有显示个人优势的性格,在这里能得到满足。有的孩子把精通游戏当成炫耀的资本和新的平衡点,以弥补他们因为学习或其他方面成绩平平而造成的自卑感。游戏技术最好的孩子,不论他的学习成绩多糟,也能受到其他玩家的崇拜。(7)游戏厅的老板为了利润,总是千方百计地留住孩子。留住了孩子,就留住了金钱。老板的生意经就是让孩子一直玩下去。网络世界最关注眼球经济。吸引的眼球越多,眼球停留的时间越长,该网站的价值就越高。因此,网站的设置总是以千方百计吸引眼球为出发点。

1、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有何意义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和学习、学会思考与创造、学会关心及自我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使自身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相应情境中产生条件性反应,表现出与之匹配的行为,进而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引进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2、简答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

答: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建设中扮演核心角色,特别是活动课程的活动性、体验性、开放性、以生为本等特征,不但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非常符合,而且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给予特别重视。同时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维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情况出发,就要求心理教师必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既要即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白本节活动课的目的、要求,活动的项目与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它与本单元的知识联系如何,对活动有难度的项目如何进行处理等,又要了解所教学生处于的年龄段具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心理水平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此阶段的孩子最重视的问题是什么,以便更好的进行课堂的预设;其次要向学生讲明活动要求和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丁作,如沟通与交流一课中的准备纸张,要动员和组织学生提前作准备;第三是活动小组的安排,即对各小组的协作能力,发言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像实力相差较大的小组如何调整等,这些都要在活动课前做好大量的细致工作;第

四是电教材料的准备,如视频的试放、投影仪的安装、幻灯片的制作都需要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1.简述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答: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着的。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会引起心理功能降低或紊乱,反之亦然,心境不良也会导致生理病变。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出现抑郁、悲观、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消极心态,严重者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伴发性精神障碍。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因而在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中,既要重视生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总之,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

2、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是什么?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从孕育生命的一个卵细胞开始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2、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二)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进人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

3、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序及规律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却依照程序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在生长发育的两次高峰期,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不同。第一次高峰期先长头颅,后长四肢,特别是下肢后期增长较快,这就是头尾发展规律。第二次高峰期头颅增长不明显,而是下肢发育迅速从7岁开始,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向心律发展。其各部分发育的程序是:足—小腿—下肢—手—上肢,即自下而上,由四肢的远端向躯干,所以称“向心律”。

4、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是统一的,二者密不可分,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相辅相成。各系统的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也能保证和促进小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某些生理上的缺陷可以引起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正常。

五、论述题

1、试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重要联系之一。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营养,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才能保证其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从而获得正常而充分的发育;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客观环境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环境污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有些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些通过中间环节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生态体系。

2、小学生意志发展有何特点?请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意志辅导的答:1、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2、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3、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案例一

辅导项目:小计划

主题分析:自觉性是意志的重要品质,在意志培养方面,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关键。我们知道自觉性和计划性往往紧密相关,在行为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地行动,一旦遇到挫折或困难就会退却,所以制定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提高我们行动的自觉性。

目的要求: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意志力。

课前准备:选例、录音。

辅导方法:讲解法、训练法。

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放录音)

小刚和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聪明又淘气。期末考试快到了,老师要求大家认真复习各门功课。

小刚觉得自己很聪明,考试一定没问题,每天回到家,一会儿翻翻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就出去玩了。小明回到家,根据自己的各科情况,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学习,考试得了个双百,而同样聪明的小刚两科成绩却都只有七十几分。小刚向小明请教取得好成绩的秘密,小明说:“我并没什么秘密,只是我什么事都先列个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去做。”说着,他拿出许多小计划来,有一日学习计划、读书计划,还有看电视的计划呢。小刚恍然大悟,心想:“我以后也要定计划,并自觉地按照计划去做。“

2.课堂讨论。

(1)小明为什么考试得了双百?小刚为什么考试只有七十几分?

(2)小刚决定以后怎样做?

(3)仔细想一下,定了计划,不去自觉地执行,会怎样?

3.课堂操作。

(1)分小组活动。每人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在小组读一读,看谁的计划好。

2)每组选出两份较好的计划在全班读,看看谁的更好。

(3)讨论制定了计划后,最重要的是什么?

总结和建议:工作、学习都要有计划,并且一定要按照计划去做,才会有好的成绩。

课外作业:1、课后要回顾这堂课学习、讨论的问题,深刻理解制定活动计划或学习计划的重要意义。2.每人制定一份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坚持去做,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3、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小学生能力辅导的措施。答:1、激发兴趣;2、与其他个性品质的良好配合;3、小学生能力辅导举例。

4、试分析现在的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的自我中心现象,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答:分析:自我中心是现在的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方法: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极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5、结合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及成因,阐述矫正的方法和对策。答:(1)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身体与精神,但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范围。根据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攻击性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型获得的。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大致有以下类型:工具性攻击、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无原因攻击、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小学生言语攻击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攻击,间接攻击的发生率最低。小学生三类攻击行为的比例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小学生各年级之间既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也有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根据性别及年级的差异有其显著的特点。一般来说进行身体攻击的多为男生,而进行言语攻击的多为女生。身体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被攻击者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如打人、踢人和损坏他人物品等。言语攻击是指攻击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直接对被攻击者进行羞辱、嘲弄等。从年级特点来说,低年级学生采用的攻击表现为直接身体攻击,而高年级采用的攻击表现为间接攻击。间接攻击并不是直接的面对面攻击,而是一方借助另一方间接队被攻击者施加攻击,常表现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这种攻击具有隐蔽性,有时候攻击者不易被发现。教师应该对这种间接攻击加以重视,对这种不当的行为加以教育、引导。攻击性行为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人格和品质都有消极影响。研究表明:儿童期的攻击通常与当时和未来的学业问题相关联,攻击儿童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另外,攻击性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不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3)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占50%,其他占50%1、生物因素(1)、遗传和气质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遗传特征和不同的气质,在出生后就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孩子安静温顺,吃、睡都较有规律;有的孩子则爱哭闹,哭起来手脚乱动、脸红耳赤,吃、睡、大小便没有规律。后一种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出现精力旺盛、活动量大和易冲动的特点,可能发展成为较强的攻击性。(2)、生物机制的影响。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缺乏对惩罚性刺激做出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等。一般来说,多动症的孩子较有可能具有攻击性行为。2、家庭因素在儿童攻击性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其余的50%中又有一部分是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作用所致。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在儿童攻击倾向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家长专断的管理方法,或溺爱纵容的方式,都容易培养出高攻击性儿童。3、同伴因素一般来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是直接指向同伴而不是成人,而遭受攻击的那个幼儿的反应却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方也“以牙还牙”,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后就不太敢再侵犯对方;反之,如果对方哭了,退缩了,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胜利者”自居,以后对这个孩子可再度侵犯或欺侮。4、教师因素当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对攻击儿童的态度对攻击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缄默型和孤立型的教师都会强化攻击性,并会感染其他学生,使这种攻击性行为得到蔓延。反之,教师若及时阻止并批评这种攻击行为及攻击者的话,就会弱化攻击性。

5、环境因素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很可能诱发并助长儿童和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如电视暴力、电子游戏、武打图书等,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研究者通过短期的控制实验和长期的跟踪实验,证实了这种观点。在控制实验中,让两组实验者观看了暴力节目和非暴力节目片段,然后提供他们所谓的电击别人的机会。结果发现观看暴力节目的被试比观看非暴力节目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在长期跟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被试童年时观看的暴力节目的数量讷讷感很好的预测他们成人后的攻击行为,即在统计时控制了儿童最初的攻击性水平,这种相关也依然显著。

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答: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内涵。这里主要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用爱心去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怀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其次、家庭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第三、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在正义与邪恶面前孩子迷茫;在个人利益极度膨胀,在物欲横流、贪利成风、功利为上的社会现实面前,孩子贪利自私;孩子言语粗俗,懒惰,放任、不懂礼貌、嫉妒。因此,应打破封闭,实行开放,加强引导、严格要求,大胆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分析解剖其丑恶现象,去认真阅读理解社会这部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引导和培养学生对社会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鉴别力、判断力和批判力、自我教育力,学会自动筛选过滤社会信息,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树立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道德观念。坚守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财不占,取财有道,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信念。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第四、家庭担负着培养孩子多种能力的责任。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生活技能”,不单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还包括一个人的社会心理能力。这是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也是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1、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奋斗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了自己的短处,因而产生骄傲情绪,瞧不起别人。这时,做家长的就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才能培养乐观健全的个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有客观明确的生活目标,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快乐的情绪中循序渐进,健康成长。2、让孩子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一些儿童往往在与人交往时,不注意听他人的讲话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儿童不愿意讲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时候缺乏自然坦诚的态度,妨碍了与人的沟通,有快乐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烦恼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担。这样,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父母要帮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而且尽量避免别人的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培养父(母)子(女)情、师生情,正确对待同学情、朋友情以及朦胧的恋情等,学会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让孩子把握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由于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带来许多额外的烦恼和冲突,而且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爱,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这时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既是交友的必须,更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帮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种付出,但自己却在这种付出中获得了“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快乐心情、健康行为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既然生活在社会的人群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问题,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孩子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这样就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和焦虑之中。因此,应该

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应对的技巧,帮助他们认识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骤,与孩子多讨论,多协商,多探讨,多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学会主动地适应环境,尽快地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在解决矛盾和问题中成长。 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孩子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不为自己利益受损而迁怒别人,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多想自己的不是。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第五、父母应关心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孩子在1-3岁前,父母关爱有加,这阶段可任其发展。宝宝如偏爱某些玩具,可让其在玩中学。对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适时放手,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逐渐训练他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慢慢学会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等行为。2-5岁时,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发展。这阶段应引导、限制发展,从小严格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早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书。从小爱书的孩子会更专注,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教育孩子爱书,就等于交给了孩子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多样化小人书,订阅一些涉及范围广的婴幼儿报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先让孩子自己看一看,能翻多少翻多少,能看多少看多少,不必强求。这阶段应引导孩子怎样看,看哪些。并且诱导孩子讲小故事、唱儿歌,动手填图、手工制作,小测验、背浅显的诗歌,不一定非要知道全部意义,重在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在婴幼儿时期,父母要从小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经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解答;开阔孩子视野:常常带孩子到外面去接受新事物,增长见识;锻炼孩子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让孩子组织语言,进行复述,随时随地讲,而且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发音清晰。激发鼓励孩子的学习情绪:要求孩子答简单的问题,并且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培养提高观察能力:有时父母可以故意做一些违反常理的小事,让孩子来纠正。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教他语言规范,比如不要把小猫说成“小猫猫”等等。重视孩子的小学阶段。此时重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健时期。一个孩子知识学习的最重要阶段在小学。如果失去了孩子小学阶段应学的知识,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来。饭是一口口吃的,孩子是一步步成长的,功课也是慢慢落下来的。一二年级,差距不明显,即使期末考试差了几分,一般家长也只认为是孩子马虎了,并不是没学好。他们想:那么简单的题还能不会吗?几加几的问题怎么不会呢?忘了进位,只是马虎了而已。但是,马虎的不仅是孩子,还包括父母本身。因为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是父母马虎而失察造成的。小学的三四年级,又是整个小学时期最关键的阶段。这时候,数学多了四则运算和正负数知识、,语文多了作文和阅读,而且难度加大了,如果马虎的毛病没克服,旧病未除,新病又加,孩子的功课便容易越落越多,新课旧课交错在一起,补起来出现了困难,往往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习惯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恐怕要花费非常的力气。关心孩子的中学阶段。初中阶段重在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孩子学习方法的关健时期;高中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培养能力的关健期。可是这时父母已经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了,那么这时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坚持督促他们的学习,这是当父母的能做到的。好成绩和好心态哪个重要?并且要取得好成绩必须以有好的心态做保证。书读得再多还不如有个健康的心理,所以当父母的在这时不要有片面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这一阶段,多数孩子已离开家庭,过着独立的学习生活。这时家长重视情感培养,多关爱交流,在交流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让孩子大胆、有个性、有主见、有正义感,对于学习,孩子认为只要自己努力过,不拿第一也不要紧。“学习是一辈子的过程,可慢慢来。”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苦事、难事做起,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经历挫折、忍受磨难的毅力,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俗话说:“父母有爱心,孩子才有孝心。”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们的爱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8、什么是“师源性心理伤害”?举例加以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迫在眉睫。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而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阶段,对教师形成健康人格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许多老师自己就没有意识到本身有心理健康保护的必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全市的几十所中小学,对400多名学生就“我喜欢的/不喜欢的老师的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十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知识面

广、有过硬的基本功、上课负责、处理问题公平、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沟通等被列为学生喜欢的行为,而打人、骂人、说脏话、扔粉笔头、对学生不礼貌;知识面窄、讲课死板、上课枯燥无味;对工作不负责;太严肃、厉害、脾气大;偏心、不讲道理等等被列为学生不喜欢的行为。正是这些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即师源性心理伤害。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然而,由于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因此变得复杂。教师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源于工作和生活中遭受挫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尊重需要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远远得不到满足。虽然教师的地位在现在已经是大为改善,但在许多地区,教师仍然被认为是“不产生社会效益”的群体,没有经济地位、没有社会地位,当然更谈不上什么尊重。二是成就需要受挫。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负荷较重,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受限制,而且教师劳动成果显示的周期较长,就某一地区的实例来看,并不想理论家所分析的那样显而易见。有些人对教师的劳动缺乏认同感甚至采取排斥态度,而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也没有成就感,并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荣。三是公平需要受挫。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仍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随着各行业收入差距的加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工资待遇差距的加大,教师繁重的工作与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冲突,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城市,教师工资拖欠现象有时十分突出等现实让教师在“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标准面前压抑、困惑。四是人际交往受挫。教师的社交范围较为狭窄,社交能力与社交活动需要不相适应,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定势。社会上许多人觉得教师不识人间烟火,幼稚可笑,而且教师一般没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对许多人来说“可利用价值”不大。这就造成教师成为相对受人“冷落”的社会群体。五是生存需要受挫,有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比较严重,维持生计的报酬难以得到保证。从工作特性来看,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中。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他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生理节律等无法及时得到疏导,久而久之,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此外,过重的工作压力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信息时代,“大教育”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校园内学生伤害教师的事件增多现象,这固然存在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结果,但是现有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过于周到的照顾,社会角色错位,教师成了校园暴力新的受害者,不得不面临道义上的育人和法律上的平等的两难抉择。此外,教育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不少教师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社会对教师健康问题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会得到改变。总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一种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应

1.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创造力辅导?一、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和尝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开展争论,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走向包括创新意识在内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创造力。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学习,托兰斯等提出了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的诸种方式:(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2)让学生自编故事,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给其锻炼思维的机会;(3)让儿童大胆提问,不仅向教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儿童的互问互答,激发儿童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并且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以达到彼此激发的目的。二、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创造人格。创造性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亨特(Hunt)的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有三大个性特征。(1)活跃。他们活泼乐观,热情坦率,富于探索精神,自信心强,有时甚至过于自信。(2)独立性强。他们善于独立行事,敢于弃旧图新,且对独立有强烈的需要;有时这种独立性也表现为对教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大合群等。(3)情感丰富。他们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磊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和培养他们的首创精神。要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自信心、大胆、灵活、自主、富有责任感,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富于想象、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愿意尝试、不怕困难等创造个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性思维成分中,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成分,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于创造活动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更多地应结合教学来进行,如语文中词的联想、数学中的不同演算方法、自然课中物品的新用途等。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与直觉思维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1)引导小学

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2)鼓励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猜想、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各种怪问题或不合常规的设想等;(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类比和逆向思维等,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观念、新设想、新闪念;(4)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已有定论的知识经验,也应对某些尚未定论的难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为学生作出运用直觉思维的示范。四、教给小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1.检查提问法,检查提问法在诸多的创造技法中堪称“创造发明之母”,它又称检查表法或检查单法。检查提问法就是要求个体遇到问题时,能对相关事物的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组合,以实现设定的目标。检查提问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如以原有东西为基础添加某些因素的添加法,即“加一加”;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扩大法,即“扩一扩”;还有“缩一缩”“减一减”“改一改”“反一反”“代一代”“移一移”“搬一搬”等。例如,“橡皮头铅笔:铅笔+橡皮”“可视电话=电视+电话”等,使用的是“加一加”的技法;而创造多孔电源插座及把一般的望远镜改造成又长又大的天文望远镜等使用的是“扩一扩”的技法。2.类比模拟法就是用创造的客体与某一类事物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有益启发的方法。从丝茅草到锯子,从水开到蒸汽机,从袋鼠到母子雨披,都属此类。3.缺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指通过发现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技法。4.希望点列举法指从人们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构想,产生出实用的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技法。例如,学生使用的铅笔最初是木制的,这种铅笔需要用小刀削,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和家长希望有更方便的铅笔,于是就出现了自动铅笔,同时出现了转笔刀等,满足了小学生和家长的愿望。创造发明的技法还有很多,如逆向发明法、组合发明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设问创造法、多路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移植发明法等。最基本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面对问题要敢想、大胆地想,去设法解决问题。五、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儿童的实践活动对其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非常重要。实践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工艺活动、劳动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等。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教师应为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尽可能地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的潜能,发展创造力。此外,学校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兴趣与爱好,联系课堂教学,成立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和帮助小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8、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细致观察、良好记忆、创造想象、正确思维的重要条件。注意是学习好的前提。有人把注意比作通向知识的“门户”,只有打开它,知识的阳光才能透进心灵,智力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教师的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古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小学生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充分发展,一个兴奋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应器官的活动,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会配合活动,所以注意表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如果听得入神,就会表现出庄重的样子;如果听得高兴,就会露出欣喜的笑脸,甚至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1.写一份小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教案。——我喜欢我自己

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对一名丧失自信的女生如何重新正确对待自己,扬长补短的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建立自我观的初级阶段就客观认识、接受自己,进一步悦纳自己,摆脱内心深处因缺憾而产生的自卑情绪,利用人的补偿心理,扬长补短,以努力争取成功。

学生:学会如何悦纳自己,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或缺点并理智对待,思考自己努力的途径和适宜的目标,让“扬长补短”变为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身体胖的同学都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胖,觉得胖是一件特别让自己苦恼的事。咱们班有个同学的朋友小芳就曾经为胖而很伤心。但现在小芳已经不伤心苦苦恼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请咱们班的这个同学来说说她的朋友小芳吧!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请课前安排好的同学讲小芳的故事。

教师结合[咨询台]的内容给学生们分析,补充介绍小芳转变的过程,大家如何帮助她,她自己又是如何努力的。

教师:你们看,小芳变了解,她不再怕别人笑自己了,是因为她不再认为肥胖的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了,胖人也能改变自己的形象。认真思考你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每个人都能改变自己!

四、实践指导

教师:有时候,别人也许能发现你的长处,更能清楚地找到你的优势所在,或许还能告诉你一些扬长补短的方法,你相信吗?让我们试试!

教师依据实践指导员开展活动,可以把自己也算做班级中的一员,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可激发学生装的兴趣和热情。

六、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我喜欢我自己,我有很多优点,我也能接受自己缺点和不足的现实,这样才是我,这才具有努力的目标和进步的动力。同学们,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今天课上,每个人都听到了别人如何分析自己的,还知道了别人喜欢自己,你的心情怎么样?你的感觉是什么?回家后写下来,好吗?

面对小学生的消极情绪,你觉得应如何帮助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

1.保持愉快的情绪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绪,愉快能使人在紧张中得到松弛,产生满意感和满足感,对外界产生亲切感,使人更容易与人相处。学生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会感到思维活跃,记忆敏捷,学习效率高。那么如何保持愉快的情绪?(1)建立适当的需要。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2)寻找乐趣。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我们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1)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己痛哭一场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心理压力。(2)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要教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3)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老想这件事,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1.简述小学生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一)与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最初是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的,如住在同一街道、同一幢楼房,同桌,父母相互熟悉薄。后来,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交往标准:其一,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二,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如挑选学习成绩比自己好或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小学生的同伴关系还具有一定的性别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最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同性别的小学生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其次,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小学生性别认同的作用。所谓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性别并将自己投身到同性别的活动中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对自身性别的接受,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期望、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最终适应社会生活。此外,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如在课间把女生的文具藏起来,在课桌中间画一条界线等,表明这些男生对女生特有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微妙的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故意的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二)与父母交往的特点虽然小学生与同伴的交往明显增多,但与父母仍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对父母仍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在其发展上仍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父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生施加影响:第一,

教导,即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直接向小学生传授各种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第二,强化,即父母采取奖惩的方式强化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巩固这些行为准则的地位;第三,榜样,即父母往往是小学生最早开始模仿的对象,他们效仿父母,学习父母的行为方式;第四,慰藉,即小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他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三)与教师交往的特点。与幼儿园的教师相比,小学教师更为严格,既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各种科学知识与社会技能,又监督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品行。与中学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更加具体而细致,也更具有权威性。几乎每一个儿童在刚跨进小学校门时都对教师充满了崇拜和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这种绝对服从心理有助于他们很快学习、掌握学校生活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也随之增长起来。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五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对教师作出评价,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喜好。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同学着想的教师。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还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师的反应,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报以消极的反应。例如,同样是批评,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感到内疚、羞愧;如果来自于小学生所不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反感和不满。因此,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有助于其教育思想的有效实施。影响小学生与教师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和行为表现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一般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信息来对学生形成期望的;当教师对小学生有高期望时,就会对学生表现出更和蔼、更愉快,更经常表现友好的行为,如点头、注视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更长,更经常地赞扬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对待方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如认为高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没有好好努力,而低期望学生的失败是因为缺乏能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向小学生表现自己良好的期望,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该满腔热情,更多地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2.何谓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里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通常是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五、案例分析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以区别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10月19日,央视《新闻1+1》播出《这个“绿色”不环保!》,主持人白岩松特意佩戴绿领带声援绿领巾小学生。此外,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就绿领巾事件表示歉意。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答:坚决反对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学生戴“绿领巾”的做法。这种做法片面强调了教育的惩戒性,本质上是对孩子们的侮辱和歧视,是基础教育舞台上的软暴力,不仅不能起到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只会让差生在被歧视中扼杀个性,最终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被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而学校仅仅因为孩子表现不好,学习欠佳,就给他们戴绿领巾,是歧视行为,也是侵权行为,与素质教育宗旨和法律精神背道而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给部分学生戴绿领巾,不论解释多么冠冕堂皇,老师多么“苦心”,也是对“差生”的歧视,教育者失掉了师德与责任。教育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并非无可救药。作为教育者本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用温暖、真情去感染孩子,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对“差生”如此另眼相看,人为给他们贴标签,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这不仅会激怒家长,更会刺痛孩子的自尊心,让幼小孩子产生逆反、孤僻心理,甚至给孩子终生留下可怕的心理阴影。绿领巾事件的出现,提醒我们:第一,某些地方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素质教育还只是形式,很多学校还没有把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挥自我价值,培养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当做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责任。第二,绿领巾事件,凸显出某些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业务能力低下,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是教育惰性的充分体现。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绿领巾事件,启示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才能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打开孩子的心结 基本资料:陈小雅,活泼好动、精明能干,在班里大小也是个班干部。这孩子打一入学,就有点不合群了。从班长、值日小班主任、周边同学的“告状语”里,我感受了她的无处不在:管不住自己的嘴,课上课下喜欢讲话;与同学关系紧张,朋友少;时不时任性妄为、污秽话语常绕于口。特别是这一学期,在我期初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班干部自约条例”下屡屡越轨而行,这难免让我心生疑惑:为何其它班干部都能付之实践,而偏偏她不行呢?我找到了她,她低着头,不言语。但从她天真的眼睛里,我知道她有话要说。于是,我真诚而友好地与她攀谈起来,她渐渐地打开心结,向我坦露心扉。在她的一封信里,我感到非常的惊讶。信内容为: 尊敬的老师: 你好!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用的人,因为我连自己的尊严都保护不了。而且在家里常常被妈妈打,加上这种压力,我的头脑里就产生了一种念头:我真想死。没错,我的确很想死,可是一想到死去的外公外婆就放弃。老师我觉得自己四周都是魔鬼,因为,小裕和小聪他们一直在害我,我不敢去害他,我觉得自己也有错,但是他们更有错,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一个受伤的学生小雅 为了解开心中疑惑,我与她交谈了几次,才探知事情的来龙去脉:话说四年前,小雅可以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手里呵着,心里疼着,听说小时候还就读过南安实验幼儿园呢(这是从她一直炫耀的幼儿园毕业证书中得知)。后来,弟弟降生了,父母把所有的关爱都转移到弟弟的身上。恰巧那年,小雅读了小学一年级,父母对小雅的态度也变了:回家不仅要求她煮饭,还要喂鸡鸭,时不时还要洗洗衣服,照看弟弟。当时的小雅并没有意识到父母对她的态度的改变,而默默地做着事。后来,为了生计而忙碌的父母时不时把埋怨情绪抛之小雅身上,动不动粗言秽语,简单暴力。时间长了,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想:“为何落差怎么这么大呀?”委屈与无助包围着她,脾气越来越妄任而为;同时渴望友情的小雅这时在同学们的眼中已不再是个好伙伴,很多同学远离了她。看着她,心酸与感慨涌上心头,因为这让我想起类似的经历:我出生在一个封建传统思想禁固的家庭里,重男轻女的爷爷,不疼我,家人也不太喜欢我。我懵懵懂懂地长大,无助的我情绪越积越多,甚至还产生过极端想法。幸好无意中的老姑的一声喊叫,让我缩回了那只可能走上不归路的脚,所以才有现在身为教师、略懂点心理学的我。我向孩子道出自己的孩提时的这段经历,她惊奇地望着我,想听听她眼中尊敬的老师是如何走出那段日子的。我首先从她自身谈起,如何适时调控自己的心理:1、学会用心与朋友交流 在与同学交往中遭到拒绝后,学会控制自己,并想想:“我对还是他对?哪里又做得不够好?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 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 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 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 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被过分夸大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他们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因此夸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认为小学 生的心理问题似乎己经到了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奇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生身上确实存在养某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 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社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川。同时,由于人 们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不一,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 统一取样不当,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统 计结果有许多是相互矛盾的,这不利于体现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也

院感知识试题及答案

院感知识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A、36小时B、24小时C、12小时D、48小 时E、2小时2、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3、潜伏病毒的激活感染是 A、麻疹恢复期 B、隐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C、乙型肝 炎病毒携带者D、单纯疱疹反复发作E、慢性活动性肝炎 4、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5、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6、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7、不属于高危物品的是 A、腹腔镜 B、导尿管 C、体温表 D、穿刺针 E、手术器材 8、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 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 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 B、留臵导尿管 C、膀胱冲洗 D、膀胱内注射 E、膀胱镜检查1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戊二醛 B、络合碘 C、新洁尔灭 D、乙醇 E、碘酊1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 B、医院 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 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儿 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 1 是医院感染 12、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 A、门诊、急诊病人 B、探视者 C、医务人员 D、 住院病人E、陪护人员13、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 B、损伤而产生的炎症或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性反应 C、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CMV、弓形虫发生在出生后4 8小时以内者 D、住院中于治疗 措施而激活的感染E、于输注苏打外渗引起的局部炎性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200422213151)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认识自我与悦纳自我 1、我的价值观——价值观探索 3 2、人生水晶球 5 3、欣赏与赞美 9 4、自我暗示的魔力 11 5、消除自卑,增强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 18 6、扬起自信的风帆 23 7、挥洒青春色彩 25 8、心灵健身31 二、性心理教育 1、被“爱”打扰的日子 34 2、青春期性心理发展揭秘 41 3、男生vs女生 51 4、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58 三、学习指导 1、轻松上阵——焦虑辅导 61 2、中学生考试焦虑 63 3、正对高考,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轻松应考——高考前一个月励志辅导 65 4、做时间的主人 69 5、学习归因 72 6、个人声明书 75 7、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管理78

8、管理好“时间”财富 80 9、华山论"学" 85 10、合理归因 87 11、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记忆效率 93 四、协调人际关系 1、让世界充满爱【活动主题】:人际关系中的友爱和互助 96 2、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98 3、紧握我的手 101 4、ELLO!FRIEND! 103 5、另类公式: 1+1>2 105 6、路上有你,真好! 108 7、摆渡 110 8、人际交往艺术探索 112 9、做个受欢迎的人 117 10、沟通 119 五、挫折应付与情绪调节 1、合宜的情绪表达——新生心理辅导活动课专题六,情绪管理 123 2、我的心态我作主 125 3、挫折与成长 128 4、验风险,超越自我--背摔训练 131 5、做一个乐观的人,让每一天都充满欢乐 134 6、坐在快乐的驾驶座上 136 7、雨后彩虹 139 8、一起来幽默 14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0篇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学校、教师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水平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偏执,真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 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 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 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实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 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水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 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

化抽象为形象,协助学生理解。我们还能够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 实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 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 了知识。 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 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 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 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 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 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 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 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能够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 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 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能够让学生搜集相关总理生

院感试卷答案

4月院感知识理论考试(答案)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0 分) 1、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面,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接触传播,与手卫生密切相关。 3、被污染的锐器是指被污染、易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器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 4、卫生部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 5、卫生部要求: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 6、当手部没有明显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二、多选题(每空3分,共15 分) 1、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 )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D 处理清洁物品后

2、手卫生包括( ABC ) 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消毒剂泡手 E 手消毒剂使用 3、手消毒指征( ABCE ) A 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E 无菌操作前 4、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ABDE )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C 从同一病人身体一个部位移动到另一部位时 D 接触不同病人之间 E 摘手套后 5、医务人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必须洗手?(ABCDE ) A 穿脱隔离衣前后 B 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C 进行无菌操作前后 D 当医务人员的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 E 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三、判断题(每空3分,共30 分) 1、洗手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_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资料,欢迎阅读。 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欣赏自己》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学生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咨询台],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咨询台],思考:

1)、你对范军和高晶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 2)、你对范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 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已吧! 二、活动过程: 一)、我的优势在那里 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我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 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班内交流,师问:你同意同学对你的评价吗?愿意说出来吗?并对敢于说出自己缺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齐读) 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各种竞争的压力、社会生活的延伸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行为产生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小学生的健康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1)性格孤僻,不适应集体生活。 当前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面对家长,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交流,或因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不能与孩子很好交流,导致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小孩性格孤僻、不善言谈,不愿与人交往或不善于与人交往,对集体生活出现严重排斥心理。 (2)独立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 现在的孩子一方面由于受到父母过度保护、过分照料,容易形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另一方面学校又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时时处处依赖别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 (3)逆反心理严重。 有的孩子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一切,自傲心理严重,听不进老师及家长的意见,

对老师及家长采取敌意态度。有的孩子不能够正视别人好的成绩或优越的家庭状况,即使是好朋友,他也会想方设法攻击他们,挑拨同学之间的关系。 2.心理健康教途径 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以预防和纠正。预防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有效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达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小学生的人格目的? (1)与家长沟通交流,取得家长支持帮助。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对子女的心理素质的影响,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影响。指引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形成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 (2)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穿于学校教育中。 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除与教材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以借助活动课、班队活动、专题讲座、具有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3)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个别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心里困境。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和研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服务。缺少了心理咨询、心理疏导,也就谈不上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

院感试题及答案

2018年院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5题) 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与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就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就是错误的?(A) 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就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D多重耐药菌 (MRSA) 二、多项选择 (7题)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B 血液与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 (AB)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与擦拭消毒。 B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与消毒频次。 C 仅用清水擦拭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6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共6篇) (一)做家务的能手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 经常做家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表演 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四、小品 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五、幻灯出示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七、竞赛

1.整理书包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 一组:做糖拌柿子; 二组:黄瓜凉菜; 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做家务的能手 主动、经常做家务 (二)不要明日复明日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拖拉作风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你们喜欢故事吗好,下面教师给大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寒号鸟》。 二、教师讲故事(音乐配音) 听完故事,大家想一想,寒号鸟最后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个故事听了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情境表演 1.舞台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室,一半是学生冬冬的家。冬冬坐在中间,左边可够到教室里的课桌,右边可够到家里的书桌。 2.一学生用手举一日历,分别用大挂历形式展示,星期一、……;一学生扮演冬冬的同学,轮流找冬冬去玩,日历从星期一开始展示。 同学们,今天的课外作业是第一课的练习题。 (冬冬从教室的书桌里取出一本练习册,放在家里的书桌上。) 同学甲:冬冬咱们出去打球吧! 冬冬:我的作业还没做呢!(想了一会儿,好吧,放在家里的书桌上)跟同学甲下场,然后回到舞台中间。 日历翻到星期二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得迅猛进展,健康得范畴在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素养得要求,也在不断得提高,不仅要 求领导者有着健康得躯体,更要有良好得心理素养,健康得心理 .而小学生正是心理进展、性格养成得关键时期 ,做好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得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 对实施素养教育 ,培养合格得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 学性、实践性非常强得教育工作,尤其对农村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得学生.他们差不多进入 “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 ,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 ,成熟了 .另外 ,受心理因素得作用,他们得 情绪会躁动不安 ,需要同学、老师、家长得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得教学实践,就农 村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笔者得看法: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得咨询题 随着社会得进展变化,农村小学生生活得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妨碍着他们得生活.家庭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得增多,非常多农村小 孩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得心理产生了较大得 妨碍 ,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得咨询题. 从我校得情况来看,现在农村小学生 在心理方面存在得咨询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 ,玩电子游戏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 ,一方面 ,因为爷爷奶奶对小孩得监管不严, 另一方面 ,祖辈得溺爱,致使一部分小孩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得小孩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 网、玩电子游戏.Wm 这些对小孩都产生了较坏得妨碍.去年 ,我县就有几名小学生在双休日里 在自家平房(一层)顶上玩游戏,他们模仿武侠剧中得情境,有一名小孩讲他是“大侠”,他会飞, 他能从屋顶上飞下去,他纵身一跳,幸亏跳到地上没有造成严峻得事故,这确实是他们沉迷于 电视武侠剧所给他们带来得不良得思维方式酿成得后果. 2.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有老师告诉我,现在得小孩真是太难管了,有得小孩太任性了,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年 ,在本地区就发生了如此一件惨痛得事件:一名小学生因留着 非常长得指甲,老师和家长劝其剪去,但是那个小孩却讲那是他自己得生活方式,不人干涉不 了 ,在受到家长严厉批判后 ,结果离家出走几天 .发生如此得惨剧 ,一方面 ,是家长、老师得教育方式有 咨询题 ,没有非常好得对小孩进行心理疏通 ,另一方面 ,是那个小孩任性、偏执等不健康 得心理所造成得 ,如此得情况发人深省 ,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 育.3.自卑、自闭、交往能力差 有得学生由于家庭得特别情况,或自己得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不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 ,行动上自闭 ,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 爽朗好动得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如此得学生在幼小得心灵上产生了障碍,这就要求教 师在平常得工作中,要多观看、多开导、多鼓舞、多关心这些小孩,让他们与其他小孩一样具 有阳光得心理 ,欢乐得童年 . 农村小学生产生上述心理咨询题得缘故,笔者认为:一方面 ,是社会缘故 ,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村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为小孩制造健康成长得良好得社会环 境;另一方面 ,是学校教育方面得缘故,农村学校教育要把对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 认真做好小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此外 ,还有家庭方面得缘故,农村家长对小孩得教育缺乏科 学得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忽视了小孩得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精神上对父爱、母 爱得需求 .

院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第三季度院感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 1、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2、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3、潜伏病毒的激活感染是() A、麻疹恢复期 B、隐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单纯疱疹反复发作 E、慢性活动性肝炎 4、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5、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6、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7、不属于高危物品的是() A、腹腔镜B、导尿管C、体温表D、穿刺针E、手术器材8、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B、留置导尿管C、膀胱冲洗D、膀胱内注射E、膀胱镜检查 1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戊二醛B、络合碘C、新洁尔灭D、乙醇E、碘酊 1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我是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标: 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授新课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课堂活动 1.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2. 谈一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你喜欢自己的性

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3. 请你选择 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ii. 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 1. 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缺点辨解。 2. 与同学进行心灵交流,坦诚相待。请你将你的选择填在()中。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把你的选择填在括号内。目的是教育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正确对待同学的评价。 目的是了解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四、实践指导 a) 演讲比赛 教师将演讲题目写在黑板上:认识我自己,并向同学宣读演讲要求。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b) 老师教你认识自己 五、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评价自己的重要性,了解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还学会了认识自己的几种方法。 六、课外活动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会感叹:“唉,现在的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句话从某个程度上说,有其合理性。因为现在的不少学生的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心理上的问题比以前的学生都要复杂多了。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学生走上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要能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上困境,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困境是如何形成的。我觉得当代学生的心理困境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第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第三,家长疏于管教子女。很多家长由于本身婚姻的不和谐,或者为了生计,经常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以为有钱给子女用就是疼子

女、爱子女,从没想过,子女需要倾诉、关心、支持,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忙很辛苦了,再加上中国的家长本来就比外国的含蓄,从不轻易透露自己对子女的疼爱,所以,当子女需要家长关心时,总有一种缺失感。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你们教师就必须帮我教好我的儿子(或女儿),我哪有那么多时间看着他(她),我忙都忙死了。家长管教的缺失使得教师的教育更为重要。 第四,现在在校学生有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成了家长的“小太阳”,家长对子女往往有求必应。而且由于家中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所以这些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交流。 正是由于以上各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现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难度加大了很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要地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水平。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这个素质教育就是不完整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做法:1、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老师,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1、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哪一天?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18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2、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什么? 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3、有人说身体健康不算真正的健康,对么? 对。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科学研究已发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心理因素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类疾病被统称为心身疾病。因此,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4、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5、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6、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为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悦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7、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神经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考试,并随着时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6)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

院感知识试题及答案1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50题) 1、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多少时间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36小时 B、24小时 C、12小时 D、48小时 E、2小时 2、下述哪项不属于微生物() A、病毒 B、支原体 C、细菌 D、衣原体 E、钩虫 3、潜伏病毒的激活感染是() A、麻疹恢复期 B、隐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单纯疱疹反复发作 E、慢性活动性肝炎 4、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E、棒状杆菌 5、下述不属于灭菌剂是() A、2%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环氧乙烷 D、甲醛 E、含氯消毒剂 6、妊娠妇女不宜用的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磷霉素 C、林可霉素 D、四环素 E、头孢菌素 7、不属于高危物品的是() A、腹腔镜B、导尿管C、体温表D、穿刺针E、手术器材 8、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B、医院污物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9、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 A、长期卧床B、留置导尿管C、膀胱冲洗D、膀胱内注射E、膀胱镜检查 1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水平消毒剂的有() A、戊二醛B、络合碘C、新洁尔灭D、乙醇E、碘酊 11、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是医院感染B、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C、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是医院感染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