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1.【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

2.【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

3.【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4.【外科手术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

5.【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6.【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

8.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

10.【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11.【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常见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

1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3.【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4.【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

15.【酒窝征】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使其缩短,癌肿表面皮肤凹陷。

16.【橘皮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点状凹陷。

17.【卫星结节】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表面出现多个坚硬小结或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

18.【铠甲胸】卫星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

19.【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外凸。

20.【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21.【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

22.【易复性疝】又称单纯性疝,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时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

23.【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不引起严重症状。

24.【嵌顿性疝】当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

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25.【绞窄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合并严重血运障碍,疝内容物变黑、坏死。

26.【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27.【术后出血】术后短期内从胃管不断引流出新鲜血液,24小时后仍未停止,甚至出现呕血和黑便。

28.【胃排空障碍】又称残胃蠕动无力,常发生在术后7-10天,病人在改为进食半流质或不易消化得食物后发生上腹饱胀、钝痛和呕吐,呕吐物含胆汁。

29.【倾倒综合征】系由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

30.【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发展成为脓肿。

31.【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是其特点。

32.【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线上。

33.【Mirizzi综合症】(由于解剖因素引起)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当囊颈部的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34.【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的右肋部,拇指放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吸气,使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氏征阳性,是胆囊结石特有的体征。

35.【Charcot(夏柯)三联征】当结石阻塞胆道并发生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36.【Reynolds(雷诺)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典型症状是在Charcot 三联征的基础上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成为五联征,剑突下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37.【颅内压增高】由于各种颅脑疾病使颅腔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内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一个条件二种病因三大症状)

38.【Cushing综合症】即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

39.【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内压力骤增,使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一系列的严重的病理改变,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40.【Colles骨折】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具有典型的畸形:侧面观呈“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样”畸形。

41.【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42.【胫腓骨干骨折】发生于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部位的骨折,以青壮年和儿童多见,为长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4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以下为皮肤病P604内容)

44.【斑疹】指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既不凸起也不凹下,直径大于3厘米者称斑片。

45.【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隆起性损害,直径<1cm,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由炎性渗出或炎细胞增生所致,其形状、颜色、大小不一。

46.【斑块】是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

47.【结节】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病变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

48.【水疱】含有液体、高于皮面有间隙的损害,直径0.5cm以内称水疱,0.5cm以上称大疱。

49.【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可由水疱转变而来,周围常有红晕、水肿,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50.【风团】是局限性、暂时性、水肿性隆起的的皮肤损害,其大小不一,形状不定,常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可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51.【囊肿】为含有液体或半液体的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

52.【鳞屑】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大小、厚薄、形态各异,可由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引起。

53.【浸渍】皮肤在较长时间浸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状态下使之表皮发白、起皱,易剥脱形成糜烂。

54.【糜烂】疱皮破溃或浸渍后摩擦引起表皮或黏膜的局限性缺损,病变在基底层以上,愈后不留瘢痕。

55.【溃疡】皮肤或黏膜的局限性缺损,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留有瘢痕。

56.【皲裂】皮肤线状裂口,可深达真皮组织,关节、掌跖、口角处多见,常因皮肤干燥、弹性降低和角质层增厚而形成。

57.【抓痕】搔抓或摩擦导致真皮浅层以上的损害,常为线条状,表面覆有浆液性痂或血痂。

58.【痂】皮损处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

59.【萎缩】皮肤退行性改变,表皮萎缩时,外观菲薄呈淡红色、透明,皮纹消失;真皮萎缩时,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正常。

60.【瘢痕】真皮及皮下组织缺损后,经新生结缔组织填充及新生表皮覆盖形成的组织结构。

61.【苔藓样变】又称苔藓化,皮肤慢性炎症或长期搔抓使皮肤肥厚粗糙,皮嵴增高,皮沟加深,状似皮革。

62.【高渗性缺水】水钠同时缺失,失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升高,细胞外渗透压呈高渗状态,又称原发缺水。

63.【间歇性跛行】病人行走数分钟即出现麻木、酸胀,须立即蹲下、弯腰或休息数分钟,继续行走又出现上述症状,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缺血期和腰椎管狭窄症。

64.【尼氏症阳性】又称棘层细胞松解征;用手指推压水疱,可使其移动;看似正常的皮肤,稍微受到轻微的摩擦,即可出现表皮脱落现象,露出潮红的基地面,似似烫伤样。

65.【急性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呈对称分布的皮疹,有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66.

人卫第六版外科护理学重点整理

第十七章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症护理 (1)呼吸困难,窒息:最危急;血肿,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①.剪开缝线敞开伤口 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情况好转后送手术 (2)喉返神经损伤:手术误伤(多),血肿压迫①单侧:声音嘶哑②双侧:失声或呼吸困难③.暂时性损伤3-6个月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手术损伤①内支(感觉):误吸呛咳;②外支(运动):音调降低;③理疗后恢复 (4)甲状旁腺损伤:手术损伤;①血钙↓手足抽搐;②面部针刺样麻木;③限肉蛋奶类食品(磷高);④发作者,静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ml;⑤必要时补充钙剂 (5)甲状腺危象: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等;①碘剂;氢化可的松; ②肾上腺素能阻滞剂;③镇静;吸氧;强心剂;④降温;予大量葡萄糖 第四十四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 第二节牵引术 1、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复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2、分类:皮牵引、骨牵引、兜带牵引 GAGGAGAGGAFFFFAFAF

3、适应证 ①骨折、关节脱位的复位及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②挛缩畸形的矫正治疗和预防 ③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 ④骨和关节疾病治疗前准备 ⑤防止骨骼病变 4、禁忌证:局部皮肤受损和对胶布或泡沫塑料过敏者禁用皮牵引。 5、【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牵引 ①保持反牵引力 ②保持轴线正确 ③牵引重锤保持悬空,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重量不可随意增减 ④出现松脱、移位情况及时调整 ⑤避免过度牵引,定期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 (2)并发症的护理 1)牵引针眼感染 ①预防:骨牵引针两端套上软木塞或胶盖小瓶;针眼处每日滴75% 酒精2次;及时擦去针眼处分泌物或痂皮;牵引针若向一侧偏移,消毒 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等渗性缺水(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因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 3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失水少于失钠,血清钠低于135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又称慢性或继发性缺水。 4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称原发性缺水。 5水中毒:总入水量超过排出量,水潴留体内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又称水潴留性低钠血症或稀释性低钠 6休克:指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应激反应。 7MSOF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2个或2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

时或序贯发声功能障碍,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病人的主要死因。 麻醉:是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 8全身麻醉:是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 人意识消失、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较局部麻醉更舒适,适用于各类手术。 9吸入性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 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 10静脉麻醉:是将一种或几种麻醉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是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 11全身麻醉:是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人意识消失、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较局部麻醉更舒适,适用于各类手术。 12吸入性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起到全身麻醉的作用。 13静脉麻醉:是将一种或几种麻醉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外科疾病按病因分类大致可分为 A.创伤、感染、肿瘤、休克和畸形B.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烧伤C.创伤、感染、肿瘤、休克和功能障D.创伤、感染、肿瘤、休克和功能障碍E.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 2.下列哪项是高渗性脱水的病因 A.剧烈呕吐B.高热C.肠梗阻D.大面积烧伤E.消化道瘘3.等渗性脱水病人输液,首先输入的溶液是 A.5%葡萄糖液B.5%葡萄糖氯化钠C.平衡盐溶液D.低分子右旋糖苷E.5%碳酸氢钠 4.低钾与高钾血症相同的症状是 A.心动过速B.乏力、软瘫C.舒期停搏D.腹胀、呕吐E.心电图T波低平 5.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呼吸变化是 A.浅而快B.浅而慢C.深而快D.深而慢E.不规则 6.低血钾症时,不会出现下列哪一项症状 A.肌肉软弱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B.腹胀、恶心、呕吐 C.神志淡漠或嗜睡 D.心动过缓 E.心律不齐,血压下降 7.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100次/分,血压13.3/11.3千帕(100/85 mmHg),应考虑 A.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以上都不是 8.休克时中心静脉压和血压均低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快输液 B.应用血管收缩剂 C.纠正酸中毒 D.给强心剂 E.血管扩剂 9.全麻麻醉前给予抗胆碱药的作用是 A.镇静 B.镇痛 C.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D.对抗局麻药毒性 E.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10.蛛网膜下腔麻醉后,为了防止发生头痛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A、去忱平卧6-8小时 B、抬高床头300 C、高半坐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位 11.以下哪一项是手术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共同责任 A.管理器械台的传递器械 B.协助手术人员穿衣 C.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台和清洗器械 D.术前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 E.手术开始和结束前,清点器械、敷料、缝针和缝线 12、女性,52岁,胃切除术后8日,已拆线,突然发现伤口有淡红色液体渗出,不伴有肠曲脱出等,应首先考虑是 A伤口感染B切口缝合技术欠佳C伤口完全裂开D伤口部分裂开E以上都不是 13、王先生,55岁,全麻术后末清醒,突然出现鼾音,这是什么问题 A呼吸道被痰堵塞B舌后坠C喉痉挛D即将醒来E以上都不是 14.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颅脑手术,剃去全部头发及项部毛发 B.颈部手术、自唇下至乳头连线,两侧到斜方肌前缘 C.上腹部手术:自乳头至耻骨联合平面,两侧到腋后线 D.下腹部手术:自脐平线至大腿上1/3前侧及外阴部,两侧到腋后线 E.备皮围包括切口上、下各超过20厘米的整段肢体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 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 定簇,是与TCR BCF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 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387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性肝脓肿:指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 3.栓塞后综合症: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多数病人可出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心悸、白细胞下降等,称栓塞后综合症。 4.继发性肝癌:系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而发生的肿瘤,亦称转移性肝癌。 5.胆胰壶腹亦乏特壶腹:约80-90%得人胆总管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汇合形成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胆胰壶腹,周围有oddi括约肌包绕,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6.胆素三角:肝总管、胆囊管和肝脏下缘之间的三角区域称~,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穿行,是胆道手术易误伤的部位。。 7.Mirizzi综合症:较大的结石长时间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或颈部,尤其是在解剖学变异导致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者,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痿,临床可出现胆囊炎、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称Mirizzi综合症。 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ST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9.急性重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时,在左腰部季肋部皮肤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称~,脐周围皮肤出现蓝色改变称Cullen征。 10.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必须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 11.牵涉病:又称放射痛,指在急腹症发生内脏痛的同时,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出现疼痛感觉。 1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涉及隐静脉和浅静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13.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14.血栓闭富性脉管炎.又称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15.颅内压増高:各种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以上,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病征,称颅内压增高。 16.颅内压: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17.脑疝:颅内病变致各分腔存在压力差,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导致脑组织血管及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受压和移位,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脑疝。 18.颅脑损伤:指颅脑在外力作用下所致的损伤,分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 19.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0.脑震荡: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但无明显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21.逆行性遗忘:脑震荡病人清醒后大多不能回忆受伤前及当时的情况而对远视仍能回忆.近事想不起,称逆行性遗忘。 22.肋骨骨折:是指肋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23.反常呼吸运动:又称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尤其是前侧胸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

护理学常见100条名词解释

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磁砒、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来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及其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一个人具有正常的社会角色功能,具有执行其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它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次水平,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能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磁砒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个案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患者,即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 9.功能制护理:以工作为导向,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啪桫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完成医嘱和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10.小组制护理:以小组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化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方式。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15.医疗保健服务:是医疗保健机构和专业人员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而运用卫生资源和医疗手段,有计划、与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活动过程。

外科护理学重点整理版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 水钠代谢紊乱的临床表现 (1)高渗性缺水 依据缺水程度和临床症状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 除缺水症状和体征外,出现脑 除极度口渴外,出现缺水体征:约是体重的6%以上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躁狂、幻 觉、谵妄,甚至昏迷。重度缺水约是体重的4%—6%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 重增高。常有烦躁现象。 中度缺水约是体重的2%—4%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轻度缺水 缺水量身体状况程度 (2)低渗性缺水 依据缺钠程度可分为三度: 以上表现加重,出现甚至不清,四肢发 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恶心、呕吐、脉搏 130软弱无力、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口轻度缺钠血清钠值0.75—1.25<120凉甚至意识模糊、木僵、惊厥或昏迷; 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 出现阳性病理体征;常伴休克重度缺钠0.5—0.75120—130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差变 小,表浅静脉塌陷,视力模糊,站力性 晕倒;皮肤弹性减退,眼球凹陷;尿量 减少,尿比重仍低,尿中几乎不含钠和 氯(无渗尿) 中度缺钠0.5—135 渴不明显;尿量正常或增多、尿比重低、尿Na +及Cl -含量下降(低渗尿) 缺NaCl (g/kg 体重) (mmol/L )身体状况程度 (3)等渗性缺水 1) 缺水症状 口渴不明显,甚至不口渴;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恶心、乏力、厌食、唇舌干燥、皮肤弹性降低、眼球下陷。 2) 缺钠症状 以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为主。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5%时,就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当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6%—7%时,休克表现明显常伴代谢性酸中毒;若因大量胃液丧失所致的等渗性缺水,可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2. 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 1) 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 2) 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 3) 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 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 嗜睡,抑郁 5) 夜尿多、尿潴留 6) 反常性酸性尿

免疫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第一章抗原 一名词解释 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性物质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基础) 半抗原:本身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抗原物质,当予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时,获得免疫原性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可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无免疫记忆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溶液处理后,丧失毒性作用而保留原有抗原性质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包括改变的自身抗原和隐蔽的自身抗原 功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淋巴细胞识别,启动免疫应答,同时能与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发生免疫反应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不能被淋巴细胞识别,无法触发免疫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共同抗原:存在于两种不同抗原分子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的自身抗原: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自身物质 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不为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在正常细胞上也可微量表达的抗原 超抗原:是一类有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不同于促有丝分裂原的抗原性物质 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某种(些)相同抗体的它种抗血清或含某种(些)相同抗原决定簇的它种抗原结合的反应 白细胞分化抗原(CD):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的抗原性标志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在胚胎期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是胎儿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当发生原发性肝癌是,血清中AFP含量显著增高 免疫佐剂:与抗原一起活先于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弗氏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是有液体石蜡或植物油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混合而成,使用时与水溶性抗原充分混合,使抗原分散在佐剂中形成油包水乳剂。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死的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或卡介苗)就成为弗氏佐剂 二问答 1.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指需要在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引起体液、细胞免疫应答2.产生抗体以IgG为主 3.产生免疫记忆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指无需T细胞辅助,就能直接刺激B细胞增生、分化产生抗体的抗原性物质。1.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2.只刺激B细胞产生IgM 3.无免疫记忆 2.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嗜异性抗原:指某些不同种属(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大肠杆菌O86含人血型B物质,肺炎球菌14型含人血型A物质 3.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自身抗原:机体对正常的自身组织和体液成分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当自身耐受被打破,即可引起自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汇总 1.【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 2.【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 3.【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4.【外科手术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 5.【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6.【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 8.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 10.【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11.【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常见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 1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3.【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4.【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 15.【酒窝征】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使其缩短,癌肿表面皮肤凹陷。 16.【橘皮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点状凹陷。 17.【卫星结节】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表面出现多个坚硬小结或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 18.【铠甲胸】卫星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 19.【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外凸。 20.【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21.【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 22.【易复性疝】又称单纯性疝,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时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 23.【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不引起严重症状。 24.【嵌顿性疝】当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与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 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她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位。 ★★★★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 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就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 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与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人在医 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 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 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与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就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与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与真菌孢子。★★★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 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 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上课讲义

外科护理学重点(名词 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1.【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 2.【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 3.【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 4.【外科手术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 5.【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 6.【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7.【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 8.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9.【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 10.【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 11.【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常见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

12.【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13.【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 14.【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 15.【酒窝征】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使其缩短,癌肿表面皮肤凹陷。 16.【橘皮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点状凹陷。 17.【卫星结节】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表面出现多个坚硬小结或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 18.【铠甲胸】卫星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 19.【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外凸。 20.【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21.【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 22.【易复性疝】又称单纯性疝,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时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自考外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外科护理学(二) 试卷 (课程代码03203)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の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の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の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の,请将其选出。 1.属於休克晚期の临床表现是 A.手足湿冷、表情淡漠 B.脉搏增快、精神紧张

C.尿量开始减少,呼吸过快 D.四肢厥冷、皮肤瘀斑 2.烧伤後接受补液治疗病人体液补足の表现是 A.每小时尿量为20ml B.脉搏140次/分 C.神志由淡漠转为清楚 D.中心静脉压为2cmI-120 3.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後病人可能发生の最危急の并发症是 A.窒息 B.喉返神经损伤 C.手足抽搐 D.甲状腺危象 4.关於乳腺癌术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描述正确の是 A.术後24h後开始活动手指 B.术後第4天开始活动肘部 C.术後第5天活动肩部 D.术後第6天开始全范围关节活动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禁食、胃肠减压の主要目の是 A.便於计算出入量 B.让胃肠道能够自我修复 C.减少胃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 D.便於随时手术 6.女性,42岁,因绞窄性肠梗阻入院,支持此诊断の体征是 A.腹部轻度压痛 B.腹中部条索状团块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修正版电子版本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修正版

基础护理学 1.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 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主动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为被动卧 位。★★★★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 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为被迫卧位。★★★ 4.医源性损伤:指由于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 的损伤。★★★ 5.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6.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讲,任何 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 7.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又称交叉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8.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自身感染,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 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9.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10.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1.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 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 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13.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 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14.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 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15.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16.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 的物品。★★ 17.隔离(isolation):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 18.体温(body temperature):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 神经的温度。★★★ 19.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fever):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 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外科护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实践操作(一)敷料制作及外科无菌技术 一、敷料制作 (一)手术室常用敷料制备: 1.纱布块:可按照需要大小制作,常用的纱布块是将纱布剪成长约25—30cm,宽为20cm,或长宽相等。然后将纱布毛边折向内面,并对折,使成8×10cm的纱布块,做好后可放入贮槽内灭菌后待用。 2.纱布条:纱布条的长度按照病情需要而定,常用宽约 2.5cm,长约12-15cm,做法还是将纱布毛边折向内面,并对折,做好后可放入贮槽内灭菌后待用。 3.棉花球:用脱脂棉花一小块,用右手将棉花四周的花绒撕薄,再将所撕下的花绒填于中部,使成直径3cm的圆饼状。以左手拇、食指弯曲做成圆圈形,将棉饼置于圈上,用右手食指将棉饼中央下压,最后用右手拇、食指将棉饼边缘花绒搓在一起,做好后可放入贮槽内灭菌后待用。 4.棉签:常用棉签长度约10-12cm,竹签一端卷以少量的棉花,不宜太松,并需完全遮盖住竹签尖端,用纸包装。 5.棉花垫:大小需按病情准备,但厚度应一致,做好后可放入贮槽内灭菌后待用。 6.凡士林纱布:将纱布剪成长形或方形,抽去松动的纱线,放入搪瓷盒内,加入凡士林盖好消毒。 7.花生米:又名剥离子,用纱布剪成5cm见方,将四周毛边向内折叠,最后用线缝紧,呈花生米形,使用时用钳夹持,剥离

粘连组织用。 8.引流条:临床常用的有橡皮引流条,攸锁引流条,黄纱条等。 二、外科无菌技术 (一)灭菌: 1、概念:采用物理的方法杀死附着在手术器械、物品上的一切微生物含芽孢在内称之为灭菌。 2、方法: ①、高压蒸汽灭菌法:主要适用于能够耐受高温的器械物品,如金属器械、玻璃类制品、布类、橡胶类、搪瓷等。主要是通过高温杀死菌体蛋白而致其死亡。手术器械、物品需打包后方可进行灭菌,使用时注意:包裹最大不得超过55×33×22cm3;在包的中央防止升华硫磺粉包,以检测灭菌效果;金属类锐利器械禁止使用此法;一般经灭菌后的无菌包在干燥、无菌条件下保存14天,过期需重新灭菌后方可使用。 ②、煮沸法: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制成2%的溶液,既可提高沸点至105℃,又可防锈、去污。使用此法时注意:所有灭菌物品需清理干净后完全没入水中;一般情况灭菌时间应为30分钟,灭菌时间应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途中如许加入器械物品需重新计时;高原地区,海拔每增高300米,灭菌时间应延长20%。 ③、火焰烧灼法:一般仅用于急症手术。 (二)消毒: 1、概念:采用化学的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体。 2、方法: ①2—5%碘酊: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自身稳定的生理反应,如果免疫系统失调,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都将对机体造成损害。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se):免疫防御指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此功能就是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但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强可引起超敏反应,而免疫功能过低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免疫自稳指机体对自身成分的耐受,对自身衰老和损伤细胞的清除,阻止外来异物入侵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4、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免疫监视是指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若此功能失调,体内突变细胞失控,可导致肿瘤发生,若病毒感染不能及时被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性感染状态。 5、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淋巴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6、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7、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 【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 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 【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 (5~10cmH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