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附仿真)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附仿真)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小功率音频放大电路并进行仿真。

二、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电源9±V 或12±V ;输入音频电压峰值为5mV ;8Ω/0.5W 扬声器;集成运算放大器(TL084);三极管(9012、9013);二极管(IN4148);电阻、电容若干

基本性能指标:P o ≥200mW (输出信号基本不失真);负载阻抗R L =8Ω;截

止频率f L =300Hz ,f H =3400Hz

扩展性能指标:P o ≥1W (功率管自选)

三、设计方案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基本组成框图如下:

音频功放组成框图

由于话筒的输出信号一般只有5mV 左右,通过话音放大器不失真地放大声音信号,其输入阻抗应远大于话筒的输出阻抗;滤波器用来滤除语音频带以外的干扰信号;功率放大器在输出信号失真尽可能小的前提下,给负载R L (扬声器)提

供一定的输出功率。

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分配各级电路的增益,功率计算应采用有效值。基于运放TL084构建话音放大器与宽带滤波器,频率要求详见基本性能指标。功率放大器可采用使用最广泛的OTL (Output Transformerless )功率放大电路和OCL (Output Capacitorless )功率放大电路,两者均采用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这种功放电路在具有较高效率的同时,又兼顾交越失真小,输出波形好,在实际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负载来说,OTL 电路和OCL 电路都是射极跟随器,且为双向跟随,它们利用射极跟随器的优点——低输出阻抗,提高了功放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这也正是输出级所必需的。由于射极跟随器的电压增益接近且小于1,所以,在OTL 电路和OCL 电路的输入端必须设有推动级,且为甲类工作状态,要求其能够送出完整的输出电压;又因为射极跟随器的电流增益很大,所以,它的功率增益也很大,这就同时要求推动级能够送出一定的电流。推动级可以采用晶体管共射电路,

可以采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请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在Multisim软件仿真时,用峰值电压为5mV的正弦波信号代替话筒输出的语音信号;用性能相当的三极管替代9012和9013;用8 电阻替代扬声器。由于三极管(9012、9013)最大功率为500mW,要特别注意工作中三极管的功耗,过大会烧毁三极管,最好不超过400mW。如制作实物,因扬声器呈感性,易引起高频自激,在扬声器旁并入一容性网络(几十欧姆电阻串联100nF电容)可使等效负载呈阻性,改善负载为扬声器时的高频特性。

四、电路仿真与分析

黄色为输入信号,蓝色为输出信号。输出信号峰峰值放大,且波形基本不失真。

输出阻抗用8Ω电阻替代,输出功率为236mW>200mW

幅频特性图:频率范围大致在300~3400Hz

电路前一部分为宽带放大电路,将300~3400Hz的信号放大,而范围外的进行减弱;后一部分为集成运放与晶体管组成的功放,电压增益为Av=Vo/Vi。

五、计算

(1)话音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应采用低噪声电路。前置放大器的

另外一要求是要有足够宽的频带,以保证音频信号

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取Rf=19k,R1=1k,则Auf=20

(2)滤波器(音调控制电路)

采用的是高、低音分

别可调的音调控制电路。负反馈式音调控制电路的噪音和失真较小,并且在调节音调时,其转折频率保持固定不变,而特性曲线的斜率却随之改变。

R24是高音调节,R21是低音调节。C8是音频信号输入耦合电容,C5、C6是低音提升、衰减电容,一般C5=C6;C7是高音提升和衰减电容,要求C7<

fl1一般为几十赫兹,且fl2=10*fl1;fh2一般为几十千赫兹,且fh2=10*fh1;

R21=R24=9*R20;R20=R23=R25;C5=C6;

FL=300Hz,FH=3400Hz;

根据设计要求的放大倍数和各点的转折频率大小,确定出音调控制器电路的电阻、电容大小。

取C1=C8=10uF

取R21=R24=470K,则R20=R23=R25=54K;

由于fL1=0.1fL=30Hz,得C5=C6=0.01uF;

fH1=10fH=34000Hz,得R3=15K,C3=300nF;

(3)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采用OTL 功率放大

电路和OCL 功率放大电路组成的甲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这种功放电路

在具有较高效率的同时,又兼顾交

越失真小,输出波形好。

运放构成负反馈放大器,提供电压增益。11

R R A P V -=

R7支路提供合适的静态工作

点,一般1~3mA 。

T1~T4构成两组复合管,T3、T4 选取大功率管,从而可以提供较大的负载电流输出。

电阻R14、R15一般阻值很小。

喇叭有电感性质,会影响输出的阻抗特性,在输出并接一条RC 支路,使输出的频率特性更好。

运放741电源处接有RC 去耦电路,以滤除因功率管工作电流大而造成的电源电压的波动。

电路的下限频率取决于耦合电容,一般取值较大;上限频率频率取决于元件(运放、三极管等)的频率特性,以及外接电阻、电容的大小。

共射极电路的上限频率比较高。

总谐波失真0.002%;负载功率P o=235.788mW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除了元件选取与连线比较麻烦外,最难的还是参数的选取,参考PPT 将电路搭建完成,但对参数还是有很大疑问。通过翻阅书本与上网查资料,大致了解了前两部分的参数设计,由于上学期的模电的知识不够扎实,对功率放大电路部分的参数设计还有疑问。在今后,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强学习。

通过仿真,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要求。

七、仿真原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