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验派表演体系

体验派表演体系

体验派表演体系
体验派表演体系

我对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表演体系的认识

原本我对戏剧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更谈不上什么喜爱和了解。但是上了胡老师的《中西戏剧艺术欣赏》之后,我对于戏剧的看法完全改观了。通过老师专业的介绍和讲解,我逐渐对戏剧有了一定的认识。上课欣赏戏剧时,我也不再抱着一种看看玩玩的心理去观看,而是尝试着用老师所教予的方法来进行赏析。无论是戏剧创作特征,还是剧作的戏剧结构,亦或是剧作的主题立意,我都试着将这些知识和技巧运用在课堂播放的戏剧的赏析之中;课后我也会找一些类似于《海鸥》、《仲夏夜之梦》这样的经典剧目来自己欣赏。

记得老师曾在上课时,曾经谈及过现代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虽不曾展开,我个人却十分感兴趣,自己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定的了解。当代的世界的三大表演体系主要指的是程式化表演体系,体验派表演体系和表现派表演体系。而在讨论这些体系理论时,“布莱希特”和“表现派表演体系”总是免不了被提及。正如牛顿的三大定理影响了物理界一样,布莱希特提出的、以“陌生化”为核心的表现派表演体系影响了现代戏剧的发展进程,而我也对以布莱希特对代表的表现派表演体系很感兴趣。

相对于体验派的表演理念——演员就是角色,表现派的表演理念是演员和角色必须是分离的。表现派表演体系的源头来自于布莱希特提出了“陌生化”的理论。这种陌生化在于“简单的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的东西往往由于熟知而没有被真正理解。”布莱希特在戏剧中将这些“理所当然的”“ 众所周知的”“ 显而易见的”成分从事件和人物身上剥离,为的是建立了一种间隔从而提供一种认识。这种认识的内容用布莱希特的后来进行解释,即:“不仅能表现在人类关系的具体历史的条件下——行动就发生在这种条件下——所允许的感受,见解和冲动,而且还运用和制造在变革这种条件时发生作用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一过程是一个“累积不可理解的东西,直到理解出现的过程。”

从形式上看,布莱希特的体现派表演体系有助于观众们分析解释剧中人与人的联系,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作用于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研究中的理性的科学精神。为制造这种“陌生化”,布莱希特还认为有必要消除观众与剧中事件人物的共鸣。诗中有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种共鸣使观众将自己与剧中人物联系起来,陷入出神入迷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对剧中事件与人物的批判能力。布莱希特努力使这种能力重新回到观众中去,保持与剧中人物的距离,从而恢复观众进行批判的自由,有可能理解所表演的东西的真正含义。对共鸣消除的第一步就是演员必须游离于他所表演的剧情之外。演员应以一个表演者而不是剧中人物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必须使观众感受到演员在表演时的思维,用清醒的思维把观众引导到他们的现实世界中来。其次,剧本中的音乐舞蹈和舞台设计都应与戏剧本身有所隔离,从戏剧身上收回他们各自的独立性。这些戏剧艺术的姊妹艺术是为了共同的事业

把各自的艺术联合在一起,他们在这里的任务“不是为了创造一部…综合性艺术的?,从而全都放弃和失掉本身的特点,相反,它们应该同戏剧艺术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共同的任务。最后,戏剧的结构也必须加以改造——剧情的完整性必须被恰当的打破。戏剧结构需要用不时的合唱,歌曲等元素进行突然过渡,使各场之间本来就松弛的连接中断或形成形式上的巨大差异,甚至让人物亲自出现,直接向观众发表议论,以提醒观众这是在演出的事实,使观众与舞台上的人物事件隔离开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共鸣”。

虽然,表现派表演体系的种种方法都是为了截断观众与舞台在情感上的联系,但消除“共鸣”却不是布莱希特戏剧改造的全部目的。布莱希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理性的判断力重新回到观众中去,消除共鸣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手段,也是并不高明的手段。他在《表演艺术的新技巧》中明确提出:“表演艺术不必完全拒绝采用共鸣,然而它必须能使观众产生批判的态度,这样做不会使他丢掉自己的艺术特性。这种批判的态度并不是背离艺术,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它既是趣味盎然的,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当然,布莱希特的理性戏剧观念并不是要消除戏剧中的感情因素,相反,他认为在保持戏剧的间隔感,使观众们保持对剧中人物事件的批判能力的同时,这种感情的加入越多越好,因为他提出“陌生化”理论的唯一目的,只是使理性重新回到剧场中的“科学时代的孩子们”身边,使他们享受到有着时代特征的真正娱乐。

表现派的另一个理论代表是法国戏剧理论家狄德罗认为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演”给大家看的,不必较真。因此表现派的艺术形术主要体现在一些喜剧表演当中。如咱们中国现在流行的喜剧小品,就是表现派的表演。表现派的表演时时刻刻都是理性的,常常不忘现场气氛的调度,那意思:我要表演了,大家注意欣赏喽!赵本山在上舞台时,常常歪戴着帽子,挤眉弄眼,围着舞台转上两圈。为的什么?就是为一个现场气氛的调动。表现派在其表演中,哭也非真哭,笑也非几分真切。只是让人们知道,现在角色不高兴了,或高兴了。这就够了。当然各大表演拍戏也是各有各的优点,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认为除了表现派,其他两大派系别无所长。

最后还是要谢谢胡老师一个学期的精彩讲授,这一学期的课程不仅授予了我欣赏戏剧所必须的知识,也给我灌输了对于美——特别是戏剧之美的认知能力,激发了我对于戏剧的爱好。我想这门课对于我来说是受益终身的,我想我以后还会保持观看戏剧的爱好的。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百科名片 三大表演体系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中国)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体系 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布莱希特体系 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梅兰芳表演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1894-1961)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斯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一概是“体验派”。斯氏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每次演出都应该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贝·布莱希特出生于1898年。20岁时,布莱希特辍学,到战地传染病医院当救护员,写下了《死兵的传说》等诗歌,并开始写剧本。1922年,《夜半鼓声》获得了克莱斯特奖金,次年,布莱希特被聘任为慕尼黑小剧院的导演,后来又移居柏林,成为德国话剧院的艺术顾问。真正使布莱希特走向辉煌的戏剧是《三分钱歌剧》,它是作家“叙事体戏剧”理论的生动表现,打破了传统的“三一律”形式,依靠中心人物和分散的场景取得了一种“间离效果”,即不再让观众陷入恐惧与

方法派演技

方法派演技 方法派演技(method acting),又称"方法演技"或"方法派表演",是一种影视戏剧表演技巧,脱胎自前苏联戏剧家康士坦丁史丹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写 实主义表演体系的演技训练,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它要求演员在镜前幕后都要保持同角色一样的精神状态。 后辗转传入美国,经过另一番诠释,改称"方法演技"。"体系表演"分为两在部分,即演员自我修养和演员创造角色,方法演技是令演员完全融入角色中的表 演方式,除了演员本人的性格之外,也要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务求写 实地演绎角色。 方法演技由俄国戏剧大师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倡,他十分关注 演员的表演方法,并认为演员必须精于观察事实,揣摩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亦 应对心理学有基础认识,想像出演绎角色的心理状况,演活角色。 大家熟知的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达斯廷·霍夫曼、杰克·尼科尔森、玛丽莲·梦露、简·方达、梅丽尔·斯特 里普…,便擅于透过方法演技演绎角色。 编辑本段 方法派的几个重要的名字:1.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他认为:"演员不要用传统舞台习惯来表演,而要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说话、姿态的方式来表演。"作为表演理论的大师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导演,斯坦尼著作等身,他赋予"lifeonthestage"一词新的涵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花了 多年时间探索及实验新的方法,试图找到让没有艺术天赋的人迸发出创作灵感 的秘密,以达到一种真实的表演境界。 当年率领莫斯科艺术剧院造访美国的时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两个下属 玛利亚·奥斯彭斯卡娅(MariaOuspenskaya)及理查德·博尔拉夫斯基(RichardBoleslawsky)"犯了错误",他们留在美国,并开始在美国实验剧场教 授表演。从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和方法进入美国戏剧界和电影界,后

三大项目管理体系区别

PRINCE2/PMP/IPMP三大国际主流项目管理体系 区别PRINCE2?受控环境下的项目IPMP国际项目管理资质认证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员颁证机构英国政府商务部(OGC)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项目管理协会(PMI) 官方标准英国、澳大利亚和联合国标准欧洲美国 推广组织APMG、ATO IPMA、认证考点PMI和REP 推广范围150多个国家,2008年进入中国36个国家,2001年进入中国130多个国家,1999年进入中国引进机构APMG青岛办事处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内总授权机构APMG青岛办事处西安华鼎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PMI(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协助组织考 试) 考试语言10种各国使用本土语言9种认证人数50万40万 认证体系两级认证体系(报考不受资历与水平 限制) 基础资格(Foundation) 从业资格(Practitioner) 四级认证体系(有资历和水平等级区别) A级国际特级项目经理 B级国际高级项目经理 C级国际项目经理 D级国际助理项目经理 单一证书制:一个级别(没有资历和水平 区别) PMP项目管理专家 考核方式均为笔试(题型:选择题)报告/案例+笔试+面试机考(题型:选择题)认证标准PRINCE2 ICB PMBok

证书有效期基础资格终身有效,从业资格5年有 效,必须逐级申请 A、B、C级5年有效,D级终身有效, 可依据个人资历申请对应的级别 3年有效,3年内60个PDU专业学习 产品特点操作方法,关注怎么做能力评估,关注岗位胜任能力知识层面,关注做那些事适用范围组织级和项目级组织级和项目级项目级 体系结构(一) 七大原则: 持续的商业论证、参考以前的经验、 定义角色和责任、分阶段管理、例外 管理、重点关注产品、根据项目环境 裁减 (二) 七大主题: 商业论证、组织、控制、风险、质量、 变更、进展 (三) 七大过程: 项目准备、项目启动、项目指导、阶 段控制、阶段边界管理、产品交付管 理、项目收尾 (四) 根据项目剪裁PRINCE2 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一)项目和项目管理 (二)项目开发的四个阶段 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 阶段 (三)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 二、ICB3.0能力基准 (一) 项目及生命周期 项目定义 项目管理定义 项目生命周期定义 (二) 五大过程组 启动、规划、监控、执行、收尾 (三) 九大知识领域 整合、范围、成本、进度、质量、人力 资源、沟通、风险、采购 (四) 四十二个子过程 (五) 项目经理职业道德

梅兰芳体系

"梅兰芳体系"是其名,"昆曲体系"是其实 作者:jyl 讨论中国戏曲当然是指本体,其他某些偏离本体的戏剧形式及内容是局部的,不影响整体、主流的,因为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不能把少数不符合昆曲规律的戏剧形式,一股脑归在梅兰芳名下,梅兰芳自己也不会同意。布氏、斯氏体系中也不是非常纯正的。 中国戏曲自成体系,无庸置疑。体系的存在是固有的,是千百年演化形成的,由不得西方某些权威人士及国内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信口否定。大家看过《刮痧》否?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的是事实!至今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死不承认中国的中医以及中药等相关学科,他们强硬地认为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传统医疗技术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野蛮的。我国国内每年销售大量的美国药,可至今没有一个中国药品种在美国合法销售!他们根本不承认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就像指责我们的戏曲一样,说我们根本没有理论,我们能将他们的话奉为神明吗?中国戏曲在长期发展中的确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昆曲以外的戏曲声腔剧种上,而昆曲则历来重视唱、念、表、美、文、律、评等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并为后人留下大量戏曲论著,供后起之各剧种共享。昆曲之所以称为百戏之祖,并不是从声腔角度上的传承关系,而正是指包括戏曲理论在内的这个体系,否则无法理解清代文献上描述的"四方歌者皆宗吴门"。京剧继承了这个体系,因此称昆曲为其"forefather"。 后来的戏曲剧种反而不如昆曲重视理论,这不奇怪。我国近代在其他科学领域也是走下坡路,大幅度地落后于西方国家,以至于被人家瞧不起。而在此之前,我国的音律、记谱方法(包括板眼节拍)、戏曲表演均先于并先进于西方,这些成就也都与昆曲密切有关。昆曲的衰落与整体国力的衰退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内在相关性。我们目前要继承发扬光荣传统,潜心研究我们自己的戏曲理论,用我们的一套体系学说令世人心悦诚服。 当然,西方国家不承认我们,除了宣传不够以外,恐怕也与我们内部纷争有关。举例,长久以来,西方对中国的气功并不推崇,而是言必称"瑜珈"。莫非印度的气功明显高于中国,显然不是,原因何在?请数一下号称中国气功正宗的门派吧,不下数百种,各种新创功法千余种不止!山头太众,大师多如繁星,无从追随。而印度就推出"瑜珈"一种。戏曲也是,剧种并非多多益善,只能适可而止。在这方面,我们的确在大跃进等时期做过头了。 体系的由来 一般认为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简称:斯氏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简称:布氏体系)和中国的梅兰芳体系。将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两位国外戏剧大师相提并论,最早是由黄佐临先生在1962年提出的。“文革”后的1981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黄先生题为《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的文章,之后“三大戏剧表演体系”逐渐被人们认可。 浅谈“梅兰芳表演体系”

体验派与方法派的区别

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

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苏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那么,具体训练方法的区别在哪儿?我从方法派的角度来说: 1.对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训练的突出和强调。放松和集中注意力是表演的前提,不放松没法做动作,不集中注意力就无法感受情境,做不了动作、感受不到情境和对手,就没法表演,斯坦尼把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作为每次排练和演出的开端,而他使演员放松并集中注意力有一套训练方法,这套方法据他的多位弟子反映其实借鉴了瑜伽的训练方法(不过斯坦尼自己不承认),简而言之,这套方法是由形体训练、呼吸训练对演员内在进行调整。再来看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斯特拉斯堡特别强调了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比斯坦尼更加重视这两点,至少从效果看是英明的:方法派输出演员的主要方向是大银幕而非剧场,而在摄影机前紧张、注意力分散简直不可容忍。拔高这两点的重要性的同时,斯特拉斯堡的训练方法和斯坦尼也有区别,他很明显地更加注重直接切入内部技巧训练,有一个练习是:学员坐在椅子上,坐舒服,然后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大腿或手背)且仅有这个部位被剧烈的阳光暴晒,演员通过这个训练将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在某个具体方向上,而这个训练几乎不动用形体动作,由此可以发现斯特拉斯伯格和斯坦尼在训练方法上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完善课程体系,增加技能训练比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教材建设为基点,更新课程内容,满足课程改革需求。建立了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改革上,推行“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顶岗实训”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具体岗位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学习、体验、反思、再学习、再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运用讲授、谈话、讨论、示范、练习、情境、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拟教学、图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不拘一格,各具特色。针对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体验性学习。归纳并应用了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和方法,如头脑风暴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演练法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实现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的互动,将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进行院内模拟试讲和实训基地实战演练,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电教设施和多媒体设施以及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不断丰富网上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

大纲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实现资源共享,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常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积极的、实际的作用。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张教师依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对个别教学、集体教学、分组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因课而异、因人而异,确保高效。 课程建设与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与考核紧密结合。在学生中开展职业技能考证工作,学生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已纳入教学计划中,学生毕业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之外,还必须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中级操作员证书和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育婴师等级证书。获得大连市人事局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北京儿童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师资格证书;获得北京儿童教育研究院感觉统合教师资格证书;获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学会奥尔夫教师资格证书等。 学生获得育婴师职业资格、感觉统合教师资格、蒙特梭梭利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8%。 积极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考试模式,考核方式新、改革力度大、效果好。进行了《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程考核改

三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简介参考文本

三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简介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三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简介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基本概念 “一体化管理体系”(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又被称为“综合管理体系”、“整合型管理体 系”等)就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整 合在一起,两个或三个体系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的模 式。通常具体是指组织将ISO9000标准、ISO14000标 准、OHSAS18000标准三位合一。 “一体化审核”则是指认证机构在同一时间,用同一 审核组,按同一审核计划,对同一组织已整合运行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一体化审核适用于多种情 况,有许多种组合的方式,比如:ISO9001与HACCP的 整合、ISO9001 与ISO14001/ OHSMS18001整合、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 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 565 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 540 分,荀慧生获 530 分,尚小云获 505 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 1894 年- 1961 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 11

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 1918 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 1926 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1 - 1958.3.9 ),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 1932 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 1年)9月2 1日的《华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今晚决不出演云。”

科普:表演派别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 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2014年12月19日 22:04 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

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围之。 那么,具体训练方法的区别在哪儿?我从方法派的角度来说: 1.对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训练的突出和强调。放松和集中注意力是表演的前提,不放松没法做动作,不集中注意力就无法感受情境,做不了动作、感受不到情境和对手,就没法表演,斯坦尼把放松和集中注意力作为每次排练和演出的开端,而他使演员放松并集中注意力有一套训练方法,这套方法据他的多位弟子反映其实借鉴了瑜伽的训练方法(不过斯坦尼自己不承认),简而言之,这套方法是由形体训练、呼吸训练对演员在进行调整。再来看斯特拉斯堡的方法派,斯特拉斯堡特别强调了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比斯坦尼更加重视这两点,至少从效果看是英明的:方法派输出演员的主要方向是大银幕而非剧场,而在摄影机前紧、注意力分散简直不可容忍。拔高这两点的重要性的同时,斯特拉斯堡的训练方法和斯坦尼也有区别,他很明显地更加注重直接切入部技巧训练,有一个练习是:学员坐在椅子上,坐舒服,然后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大腿或手背)且仅有这个部位被剧烈的暴晒,演员通过这个训练将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在某个具体方向上,而这个训练几乎不动用形体动作,由此可以发现斯特拉斯伯格和斯坦尼在训练方法上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2.忽视形体训练。斯特拉斯伯格令人费解地忽视甚至漠视形体训练,在他在演员工作室当艺术指导的那些年,形体训练是受到排斥的,究其原因大概与20年代斯坦尼带着莫艺来美国访问时期的斯坦尼体系有关,20年代的斯坦尼也有轻视(并非排斥)形体“表现”的倾向,而正是在那次莫艺在美国的访问交流中,斯特拉斯伯格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表演并且是美国的体验派表演,不过此后斯特拉斯堡再未与斯坦尼谋面(这里有一段故事)也就错过了斯坦尼体系在30年

世界四大教学体系

世界四大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上的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世界上较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学校、幼儿园,呈现了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 达尔克洛兹(1865-1950)是瑞士音乐教育家。他创建了著名的“体态律动学”。体态律动学音乐教学法主要特点是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即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性,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就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产生强烈反应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也应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去引导和训练幼儿,让孩子从一开始接触音乐就习惯于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感受音乐,做到不仅心理上对音乐有所感受,而且生理上整个肌体也能感受音乐节奏、音乐的呼吸和情绪起伏的律动,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精髓,所以身体的动作本身就是音乐的化身,身体的动作产生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身体动作中。这样的身体动作才是真正充满生命力的。 达尔克络兹全部教学法包括三个部分,除体态律动学外还有视唱—节奏性视唱、即兴两部分。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左尔坦(1882-1967)倡导和建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他认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只有歌唱,才能属于每一个人。所以,该体系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教材大多取材于匈牙利民歌或以本民族风格创作的多声部合唱,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柱,采用首调唱名法及柯尔文手势等教法,有高度严谨的结构系统性。 他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所以无论从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都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比如,在节奏方面,从适合儿童自身活动的节奏特点(行走合乎四分音符,跑步合乎八分音符)入手,在曲调方面,从幼儿发声最早、最自然的音调下行小三度(Sol-mi )起步。幼儿的启蒙教育虽然是初步的,简单的,但它应是正规的入门,需要素质较高的音乐教师。

第五讲体验派表现派写意派

第五讲:体验派、表现派与写意派 (因原PPT太大,发送困难,故只保留文字,数字是原PPT顺序号)1、体验派代表人物: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世界著名导演、演员、戏剧教育家、理论家。 1897年与丹钦科进行18小时长谈,决定成立与有别于旧剧场的、趣味高尚、面向人民的戏剧场—1898成立的莫斯科艺术剧院。 2、1905年在芬兰海滨,思考表演艺术问题,分析演戏的自我感觉,挖掘心理因素,思想初成体系,决心边试验边着手理论著述。1910年前后,发表一些演剧论文,已可看到“体系”比较完整的雏形。1928年纪念剧院30周年演出《三姊妹》犯心脏病,从此边修养边写作,进行“体系”的完善化和定型化。 3、苏联戏剧家阿.波波夫:体系的准确定义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 ——体验是基础,体现是目的,体现的内容是剧作所塑造的形象,因而这是第二度塑造,名之为“再体现”。 ?4、什么是体验? ?斯氏提出:演员要摆脱“第一自我”,深感“我就是”,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剧作家为角色安排了规定情境,

演员就得设身处地、确信无疑的生活期间,这就是所谓 “体验”。 ?体系也可称为体验艺术的体系。 5、在体验派看来,优秀演员应该具备将自己完全“化身于”角色的本领,他应该完全成为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像角色一样去观察、去思考、去行为,一句话,他就是那个角色。——体验派演员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观众将演员和角色视为一体。 ?6、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别强调: ?——演员必须深入地体验角色,不断调整演员的自我,使之从心理到形体都和角色一致。 ?体验派追求在舞台上制造出与现实一样逼真的感觉,他们在布景、道具的处理上坚持绝对真实的原则。 ?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彻底消除表演意识,要有一种“当众孤独”的本领。即演员虽是在表演,但必须忘掉自己演 员的身份,而以角色的身份自然活动。 ?7、在体验派戏剧观看来: ?表演和观众之间不应存在交流,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与舞台上的情感氛围保持一致。角色高兴,观众也为之 欣喜;角色落泪,观众也为之伤心。表演应该尽可能地 贴近现实生活,应该尽可能地消除舞台演出与现实生活 的距离。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包括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包括 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包括哪些呢? 首先是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文;其次是教育基本法,在我国来说,教育的基本法有且只有一部,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其次是单行法,什么叫单行法呢?就是调整某一类教育或者教育某一方面工作的教育法规,比如我国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再次是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比如《教师资格条例》等;然后是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最后是教育行政规章。教育行政规章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所谓部门教育规章其实是指教育部颁布的一些关于教育的规定性文件,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定性文件。这就是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需要大家一定要熟记。 这部分在考试中如何来考察呢?一方面它会考察这个纵向结构体系中各部分效力的大小,这个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出来,效力最高的肯定是宪法,其次是基本法,然后单行法,再下去依次就是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因此做这种题只需要把这个顺序记住就行了,比较简单。但是有时候它会考察的灵活点,怎么来考察呢?它会给你一部教育法律,来问你它属于纵向结构中的

那一层次?这个怎么做呢?今天就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那就是看它的制定主体。在这个纵向结构中,宪法和基本法都是全国人大制定的,而单行法律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而教育行政规章刚才也说过,部门规章是教育部制定的,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这样根据制定主体来做这种题,是比较好用和可靠的方法。 好了,这是教育法律法理部分的一些内容,我们今天就先学习这么多,下次我们接着进行学习。 牛刀小试: 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法规纵向结构中的( ) A.基本法 B.单行法 C.部门教育规章 D.教育行政法规 答案:D 解析:由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教育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三大培训体系简介

三大培训体系简介

KAB培训系统简介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是KAB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力图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科学指导,培养她们的创业意识,帮助她们正确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自我雇用,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她们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该课程以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英文教材为蓝本,经国际劳工组织授权,作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改编。教学内容分为8个模块,依次为:什么是企业(模块1)、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模块2)、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模块3)、如何成为创业者(模块4)、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模块5)、如何组建一家企业(模块6)、如何经营一家企业(模块7)、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模块8)。教学时间约需36个学时。学生选修该课程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 该课程的教学用书包含讲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商业游戏。讲师用书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两部分内容。学生用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具体包括自我测试、课堂演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嘉宾访谈、商业游戏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实践效果。第二部分为阅读材料。此部分紧密结合练习内容,为每个模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以知识背景、实践经验分析、操作指南为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指

示并引导她们更深入地学习。 该课程实行小班授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更多的参与特点,主要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亲身体验为主,在编写体例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创新之处,是一门有创意、实用性强的创业基础教育课程,适合高等院校的各学科学生学习。《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大纲: 模块一什么是企业? 主题 1 企业(Enterprise)的含义 主题 2 企业的类型 主题 3 人们在企业中的作用 主题 4 小企业 模块二为什么要发扬创业精神? 主题 1 创业精神的定义 主题 2 创业的动机 主题 3 创业在社会中的作用 主题 4 自主创业 模块三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 主题 1 评估创业者潜力 主题 2 识别创业者特征 主题 3 领导力 主题 4 决策力 主题 5 风险承担

戏曲鉴赏考试

1 靴子在古代是哪种人物能够穿戴的()A、 农民 B、 渔民 C、 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 D、 年纪比较大的人 我的答案:C 2 包公的性格被刻画成什么样的性格 A、 三面性 B、 多样性 C、 单一性 D、 两面性 我的答案:B 3 新编古代戏的古代戏剧是指什么样的戏剧A、

经典剧目 B、 所有穿古代衣服的戏剧 C、 喜剧戏剧 D、 悲剧戏剧 我的答案:B 4 豫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声腔不包括下列哪个A、 豫西调 B、 豫东调 C、 高调 D、 预中调 我的答案:D 5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个体系A、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 布莱希特体系 C、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D、 英国哈姆雷特体系 我的答案:C 6 三小戏不包括哪个选项 A、 小净 B、 小生 C、 小旦 D、 小丑 我的答案:A 7 《朝阳沟》是描写我国哪个时期的生活A、 大跃进 B、 土地改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A

8 传奇的第一出叫什么 A、 家门 B、 前门 C、 后门 D、 楔子 我的答案:A 9 文学作品中可以不包含下列哪个反面A、 理 B、 事 C、 情 D、 实 我的答案:D 10 《朝阳沟》属于哪种地方戏() A、

B、 京剧 C、 昆曲 D、 豫剧 我的答案:D 11 鲁迅先生提出文学语言的高标准是什么A、 洁语 B、 文言 C、 炼话 D、 白话 我的答案:C 12 《桃花扇》表现了哪个时代的生活 A、 清代 B、 明代 C、

D、 宋代 我的答案:C 13 《马克波罗游记》描绘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盛况A、 唐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我的答案:B 14 传奇的衰落是在什么时候 A、 明初 B、 明中期 C、 清初 D、 清中期 我的答案:C

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派和体验派-2019年文档

美术创作中的表现派和体验派 表现派和体验派是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两种创作方法,表现派首先被提及是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他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认为表演重要的是找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部形式,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而不是演员自己感动。体验派则正好相反,他们认为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下意识的创作”,主张演员应主动地感受角色的情绪,把自己的情感化成艺术的一部分。体验派和表现派对表演艺术各自有其正确的观点和精辟见解,也各自有其偏执、趋于极端的一面。不过,在争论的基本点上,体验派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演员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心灵和感情去创作,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 在美术的创作活动中,由于画家的不同,作品的面目也千差万别,美术创作也有表现和体验的区分。不过不同于戏剧表演,美术中的表现派和体验派没有高下之分,两种风格都有让后人难以企及的巅峰之作,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视觉冲击,让人在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到画家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大体上划分表现派和体验派的美术创作,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创作理论,创作风格和画家的个人特点来划分,首先,表现派的绘画有着不容质疑的现实依据,库尔贝就曾经说,我只画我所

看见的东西,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石工》还是《筛麦妇女》,都是画家眼见甚至亲身体会的生活场景,然后据此进行创作。印象主义则更为极端,由于光线的差别,面对同一景物,他们在早晨和中午所画的不是同一张画。他们的作品无论什么题材,使用什么技法,都是在努力恢复已经存在的场景,即使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也会在一定限度内或者是在画面叙事完善的基础上升华,这就是表现派美术创作的核心要求,也是美术这一艺术手段的原始属性。表现派的创作方法不同与历史上的表现主义美术,恰恰相反,按照本文的观点,表现主义美术正属于那些有着强烈风格或者表达画家爱憎等情感的体验派,梵高动感的笔触,蒙克扭曲的呐喊,徐渭酣畅淋漓的墨葡萄,无不是画家把对象再加工创造出的饱含情感的产物。达利曾经说过,绘画是“具体的非理性的想象世界”。在体验派的眼里,绘画只是创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或狂躁或冷静,都是固化在画布上的作者的感情,他们不再严格按照客观实物去描绘,甚至很多作品没有具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画家不顾欣赏者的存在,他们的作品不会一目了然,有的甚至让人很难接受,这说明美术作品已经逐渐摆脱了写实的硬性要求,上升到体验人类内心情感的阶段,当我们理解了体验派的创作意图,就很难以像或者不像这类词来描述这样的作品。 在美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无论是洞窟壁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三杰,一直到塞尚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之前,绘画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王焕定1,2 邱志贤1曾森2 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系;2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各高学校都有一套教学评价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本文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督导经验和征求部分教师的意见,借助课堂评价递阶层结构模型,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实例,得到较满意的、更能反映客观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起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督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递阶层次模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一、引言 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核心内容,如何客观、科学地对各门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可以定量,而有些则只能定性。如何根据教师的教学表现,通过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给出其所任课程的教学质量,指出其应该如何进一步改进,这是各校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用什么样的评价模型来评判,然后还要探讨一种能对课程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方法。为此,在学习国内外有关评价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已有的评价做法,提出本文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供有关领导和部门参考。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我校目前所用的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件”等需填写的内容。 此表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反复推敲、讨论确定的,无疑能一定程度上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但是,从上面的表格内容可见:这个评价体系都只有一级指标;从表1权重值可看出专家们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可分为相同重要性的三组,第一组为2、3、4、5,第二组为7、9,第三组为1、6、8、10,以第一组最重要、第三组最不重要。如果按此重要性考虑,可根据文献[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如下所示

三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简介

三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简介 1、基本概念 “一体化管理体系”(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又被称为“综合管理体系”、“整合型管理体系”等)就是指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两个或三个体系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的模式。通常具体是指组织将ISO9000标准、ISO14000标准、OHSAS18000标准三位合一。 “一体化审核”则是指认证机构在同一时间,用同一审核组,按同一审核计划,对同一组织已整合运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一体化审核适用于多种情况,有许多种组合的方式,比如:ISO9001与HACCP的整合、ISO9001与ISO14001/OHSMS18001整合、TL9000与ISO14001的整合等等。 一般认为,无论被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是整合的一体化体系,还是分立的几个体系,凡是由同一审核主体将被审核方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并同时依据相关的审核准则(包括各认证标准)进行的一次性审核,都属于一体化审核的范畴。按照这种界定原则,由同一审核组在一次审核中通过其内部的分组分别承担不同标准的审核,不能称之为一体化审核,只是属于一种"联合审核"。 2、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背景 自1996年以来,综合管理体系(IMS)一词在各种管理类文章中被越来越多的引用,如TranmerJ的《解决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和Wilkinson《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几个关键问题的考查》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管理、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如果企业因为社会潮流和客户要求,一次次地建立独立的不同体系,会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贯标的实际效果可能被忽视,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国内,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1年10月31日,国内已颁发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48187张;在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秘书处备案的认证证书为836张;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06张。其中,获ISO14001、OHSAS18001认证证书的组织大都已经或同时获得了ISO9000认证证书。因此,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着两个或更多管理体系整合的问题。同时,这也给认证机构提出了对综合管理体系实施一体化审核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QMS、EMS、OHSMS的深入实施,产业界和认证机构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反应非常热烈。美国朗讯公司、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运输部、日本夏普公司的复印机制造厂、AkzoNobel化工集团、巴西BahiaSulCeluloseS.A.(BSC)公司等都已经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国境内的很多企业如沈阳松下蓄电池

认识美国方法派

认识美国方法派 表演是一种对想象刺激的反应能力——认识美国方法派 2010-01-09 07:22:52 来自: XinYuan(闭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莫斯科艺术剧院、鲍利斯拉夫斯基、奥斯潘斯卡娅、实验剧院、李·斯特拉斯伯格、同仁剧院、演员工作室、马兰·白兰度、梅丽尔·斯特里普、达斯汀·霍夫曼、罗伯特·德尼罗、瓦赫坦戈夫…… 以上所有名词皆与“方法派”有关。然而“方法派”这个舶来品是当年(1994)一个赴美进修,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戏剧和舞蹈系攻读硕士学位的中戏导演系毕业生,空运回国的。从此,在中国这一片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为导表演教学主体的戏剧土地上,一株新的表演观念开始占地萌芽。而这个园丁的名字叫姜若瑜。 一切新的创造是基于人类对现状的不满足,基于不满足斯氏“表演体系”中对舞台“表现力”训练和应用及演员的创造力的重视与关注,李·斯特拉斯伯格“方法派”的诞生就成了一件自然不过的事了。可惜这种创造在还没有被仔细认识时就被认指为是一种表现主义的提倡方法、不适合应用在话剧演员身上,只合适不需要体验的影视演员、一种背离体验的外在游戏等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如没有一种万能的药能够治好世上所有的病,“方法派”的出现不是要成为戏剧王国里人人唯一遵守的宝典,而是补前人所不足,添前人所没有的方法之一。巩守一家门派而排斥其他门派,不懂得汲取别人精华为己用,只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固步自封者。 让我们来简单看看“方法派”都有些什么内容: 斯氏提出“演员应该在舞台上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李氏则认为“重要的是演员在台上真正地去想,而不是努力地让自己的思想与角色一致”。一个演员在台上思考问题的时候,观众能够看见他脑子里思考的东西吗?我们只是知道他现在在“思考”,再加上我们之前对剧情的了解,然后我们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他的确是在思考面临的困境和如何做选择。姜老师经常举一个例子:一个没有学过理科的演员在演居里夫人这样的科学家的时候,演员的脑子里真的能够一模一样地思考居里夫人脑子里装载的X-射线、铀、镭、测量仪器等物理知识吗?如果答案是“能够”的话,恭喜这名演员,因为她已经是个跟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了。可惜,我们不得不接受“不能够”这个答案,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演员连“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什么都不知道。于是,李氏就提出了“代替”方法,比如说,在演接听一通厄讯电话的时候,刚刚遗失房间钥匙的演员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 捡到我钥匙的人可能现在已经进入我的房间把我新买的3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