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费用耗用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成本,是指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商品采购成本和采购费用,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垫付的款项。费用,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除成本之外的其他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公司应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应直接计人当期损益;成本应计入所生产产品、出售商晶、提供劳务的成本。

第三条公司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至少应关注涉及成本费用的下列风险;

(一)成本费用支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成本费用支出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面导致损失。

(三)成本费用预测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因成本费用支出超预算或者预算外支出导致公司权益受损。

(四)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

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失真。

第四条公司在建立与实施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强化对下列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的控制:

(一)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科学合理。

(二)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和决策过程应明确规范。

(三)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清晰严密,对成本费用核算、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责任会计及有关成本费用考核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章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五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同一岗位人员应定期作适当调整和更换,避免同一人员长时间负责同一业务。

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成本费用定额、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二)成本费用支出与审批。

(三)成本费用支出与相关会计记录。

第六条公司应配备合格人员办理成本费用的核算业务。办理成本费用核算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公司应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第七条公司应对成本费用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成本费用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八条审批人应根据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成本费用业务。

第三章成本费用预测、决策与预算控制

第九条公司应根据本单位历史成本费用数据、同行业同类型标杆公司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料工费价格变动趋势、人力、物力的资源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运用量本利分析、投人产出分析、变动成本计算和定量、定性分析、价值链成本比较分析等专门方法,对未来公司成本费用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制订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理目标。

第十条开展成本费用预测,应本着费用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明确合理的期限,充分考虑成本费用预测的不确定因素,确定成本费用定额标准。

第十一条成本费用预测应服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考虑各种成本降低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成本费用方案。

第十二条公司对成本费用预测方案进行决策,应对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组织、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等环节,运用价值分析、生产工序、生产批量等方法,寻找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应根据成本费用预测决策形成的成本目标,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制度。通过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将公司的成本费用目标具体化,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程序应符合《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成本费用执行控制

第十四条公司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采购》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材料供应商和采购价格。并运用经济批量法确定材料采购批量。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公司应根据成本费用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落实成本费用责任主体,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

公司应明确制造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采用弹性预算等方法,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制度,根据费用预算和支出标准的性质,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

财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成本费用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复核。

第十六条一公司应指定专人分解成本费用目标,记录有关差异,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第十七条公司应规范成本费用开支项目、标准和支付程序,从严控制费用支出。对未列入预算的成本费用项目,如确需支出,应按照规定程序申请追加预算。

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公司内部相互提供劳务和转移产品零部件等,其成本费用确认方法,应本着有利于转出、转入双方和公司整体利益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

第十九条公司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办理费用支出业务时,应根据经批准的成本费用支出申请,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第五章成本费用核算第二十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以及在产品的移动管理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方法,明确与成本费用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及凭证的传递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第二十一条成本费用的归集、分摊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

(二)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成本费用核算应为公司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成本费用应分期核算。

(五)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配比。

(六)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前后一致。

(七)成本费用归集、分摊、核算应考虑重要性原则。

第二十二条公司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成本费用核算方法一般有品种法、分批法、

分步法等。

第二十三条公司应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费用确认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中的材料、人工、间接费用等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费用。

成本计算方法应在各期保持一致。变更成本计算方法应经过有效审批。

第六章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

第二十四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分析制度。

公司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开展成本费用分析,检查成本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十五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六条公司应建立成本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及各种耗费。

成本费用考核工作主要包括修订成本费用预算、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和分析、评价业绩等。

第二十七条公司在进行成本费用考核时,可以通过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责任中心成本费用预

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保证业绩评价公正、合理。

第二十八条公司应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监督检查。制定制度,明确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

(一)成本费用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二)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成本费用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成本费用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九条公司应通过宣传培训和奖惩措施,增强全体员工自觉地节约成本费用的意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公司,包括公司总部、各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

第三十一条公司及所属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或具体执行办法,实施细则或执行办法不得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实施细则或执行办法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并上报公司备案。

第三十二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三条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