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教师招聘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中学化学教师招聘教材教法与教案

命题热点聚焦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学习新理论、把握新课标、运用新教法、处理新教材的水平及能力。着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的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情况等。试题中,简单题约占30%,中难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第一讲化学教学的目标与原则

一、化学教学的目标

1.了解化学知识与技能,并学习这些知识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化学教学的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结论和学习过程同样重要。保证学生有效自主的学习活动,其要点是要保证化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让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统一起来,改变由教师一味主宰课堂教学的情况。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主,即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学习材料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议论、尝试、总结、验证等等。一句话,不要让学生完全被动地去接受,而是要主动地去寻求,不要让学生完全地被告知,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理解、去把握。

(二)探究性原则

教学过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在学习的阶段,知识的把握是有限的,而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过去,一般认为能力包括记忆、理解、运用等,而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和发散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能力等等。所以探究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四)实践性原则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注重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材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并补充有“阅读材料”“生活中小实验”等;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有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食物、保健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实验。如,在金属铝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铝制品,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来熟悉铝的性质和用途。而对废弃铝制品的回收和处理,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开展讨论,提出积极建议,让废气铝制品能加以重新利用,对环保作出有益的推动。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内容举不胜举,可以说,每一段内容都是联系实际的好教材,关键看教师是否有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化学于生活中的真面目。实践性原则注重的是实践,在实践中化学知识得以有效的应用,而同时也可增加各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的机会,是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得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锻炼。

(五)层次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素质都得到提高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由于心理、生理、家庭、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层次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

教学方法和途径,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育。

第二讲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自学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列出自学提纲,提出目标要求,经过学生力所能及的探索(阅读教材、分析、总结、概括等)自主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结合,共同投入的心理操作过程。

二、讨论评议,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传输

讨论评议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讨论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要精心地安排讨论的全过程,巧妙设疑,提出论点。即从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出发,找到讨论的契机。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争论:教师提出论点,由学生思考,反驳,教师与学生一起不断地改进、引申、深化,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展、深入。也可让学生之间产生争论: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设想结论或解法,在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讨论自然地展开了。教师再在各种观点间进行沟通、比较,择优汰劣,去伪存真。这种讨论的过程能使师生、学生之间的思维不断地趋于同步,但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的关系,每个论点的提出都尽可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切不可信口开河,不假思索,思考与讨论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设境质疑,变“正确无误"为顺乎自然

化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探索性的。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发明、创造。要把公理化编写的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化学创造思维活动,因此不必追求思维的一次成功。有些教师备课认真,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往往是最佳的思维途径,最简捷的思维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告诉学生的只是成功的思维。如果我们向学生介绍成功的路是怎样走来的,将会破除学生对化学思维的神秘感,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若要如此,就要允许出现思维的歧误,有时甚至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探索,对各种可能的思路进行研究、辨析,对正、反两方面相互比较,从而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允许犯错误也是对学生求异思维的保护和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符合思维规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设疑一起疑一思疑一释疑的过程,而从思疑到释疑不是一帆风顺的。

实际上,对失败思路的分析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舍弃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失败原因的探讨、失败思维过程的反思,提高了思维的监控能力。长期坚持,对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学会合理地调整思维方向都是很有作用的。当然,借助歧路分析还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优化心理素质,这也应引起重视。

四、尝试发现,变灌输结论为暴露过程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是发现者运用本人的智慧或物质材料获得知识的学习,即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操作、组织和转化,以得到新信息时所发生的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生参与探索、参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对激发热情、激活思维,强化创造力有显著的作用,要进行发现学习,就需要创设发现的情境,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化学问题的提出和发现的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并不是机械重复当年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而是选择最符合认识规律、适应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现过程)后展示给学生,使其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体验研究成功的喜悦,我们常可用下列方法设计发现过程:

第一,设计猜想过程,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对特例的观察促使对一般情形下的结论的猜测,进而获得

发现。如对每个主族元素性质或每类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采用让学生由个别物质进行研

究从其性质去猜想该类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学习碱金属一族的性质,是先抓住了对钠的仔细研究;学习卤素的性质,是先抓住对氯的研究;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等这类物质的共性时,分别是从甲烷、乙烯、乙炔着手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从而引导学生猜想结构的特点与这类物质个性、共性的关系。

第二,设计实验过程,从感性到理性。以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为感性材料,通过理性、逻辑的再认识,激发起科学的猜想。

第三,设计逻辑推理过程,从旧知到新知。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发现过程,使新旧知识得到顺利的同化。

第四,设计类比情境,从熟悉到陌生。所谓类比是由研究对象A联想到与它有某种类似或相关的对象B的思维过程。类比情境的设置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其创造性的发现。

第五,设计运动过程,从静态到动态。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运动、变化中抓住暂时的、静止的瞬间,去发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探求规律,在变化中实现联系、转化。

第六,设计矛盾冲突,化疑惑为顿悟。物质世界的矛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矛盾的不断产生才致科学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学也是如此,新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产的。如参加化学反应的是分子、原子、离子等一些微粒,单个的分子、原子、离子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平称不出,但是我们研究化学反应时,所取用的物质常常是多少克或多少毫升。物质的克数和毫升数数量庞大的微粒集体。怎样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系起来呢?于是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就应运而生,让学生又掌握了一种新的物理量。

五、归类总结,变零星积累为“整体集装”

平时教学总是以单个知识点逐步进行的,因而学生也就以零星积累的方式接受和存贮知识,致遗忘率高、教学效率低。教学实践证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板块结构,从而以“整集装”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之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用类比的方法,由一例到一类,再由一类到多类,进而将多类加以统一,并尽可能地扩大类的外延,使有内在关系的内容归类于统一的模式之中。又如,对系列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提取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用方法和思想加以统摄,使学生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掌握。也可用图表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网络,或运用变式教学形成知识的链式结构,等等。

附:经典教案

试管知识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2.能熟练掌握中学有关试管的实验题型及解答技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有关试管实验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对试管的使用操作熟练掌握。更要掌握涉及试管的综合实验题的分析与作答技巧。

【复习指导】

一、试管的规格

试管的大小一般是用管外径与管长的乘积来规定,常用的主要有10mm×100mm、12mm×100;15mm ×150mm、18mm×180mm、20mm×200 mm以及32mm×200mm等。因此,试管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练习1】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 )。

A.约1mL B.约3mL C.无法判断

【答案】C。因为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mL,应选择的烧杯是( )。

A.400mL烧杯 B.250mL烧杯 C.100mL烧杯 D.50mL烧杯

【答案】C。因为加热时,选用烧杯的容积应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二、试管的主要用途有

1.可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可振荡促溶);

2.可组装成除杂用的洗气瓶(图1);

3.做少量物质的反应器(图2左、图3左、及图4);

4.收集少量气体(图2右、图3右);

5.与长颈漏斗组装成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图5)。

三、使用试管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但加热前要保持外壁干燥。且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试管炸裂。

2.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另外两指握成拳)。三指应捏持在距离试管口大约1/3处。振荡试管时,要用腕力甩动试管,使得试管底部振动。但手臂不得摇动。

3.给试管里的固体或者液体加热时,均应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外焰部分)固定在盛有固体的部位加热。这样能够使固体药品充分受热,以利于反应的顺利进行。而对于液体,则要小心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防止暴沸(也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4.凡加热试管的实验,为避免试管里液体沸腾喷出伤人,试管口切不可朝向自己或他人。

5.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并夹持在离管口约1/3处(或中上部),这样在加热时可防止烧坏试管夹。手握试管夹长柄,短柄在上,大拇指不要捏短柄,防止不小心拇指按动短柄,打开试管夹,致使试管脱落而打破。在整个加热过程中,不要使试管跟灯芯接触,以免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仍要从试管底部取出试管夹。

6.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试管应与实验桌面成4°角,以使试管受热面积增大。但加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7.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图3),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这样做可以防止试管口处的冷凝水回流至加热的试管底部而使其炸裂。

8.在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气体收集完毕后,一定要先撤导气管,然后再撤酒精灯。否则,会使冷水沿着导气管进入到热的试管内,引起试管炸裂。

9.实验完毕后,应及时地将试管刷洗干净,并放在试管架或者其他指定的地方。

10.向试管内加入液体时,可以用滴取法或倾倒法。

(1)滴取法: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要用到胶头滴管。胶头滴管有常用滴管(图6)和胖肚滴管(图7,这种滴管为滴瓶专用,滴瓶如图8)两种。

使用常用滴管吸取试液时,应先捏瘪橡胶帽,挤出其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使用胖肚滴管吸取试液时,要先将滴管提出液面,挤出胶头中的空气,再把滴管伸入试液中吸取。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均应垂直悬空地放在试管口上方(图9),胶头滴管的管口绝对不能伸入试管内,防止滴管碰到试管内壁,沾上其他试剂而被污染。常用滴管使用后要及时用水洗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洗。

(2)倾倒法:①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的时候,要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然后一手拿起瓶子,标签向着手心。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图10)。

②试管略倾斜,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把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③试管内加入固体时,可以用药匙或镊子。

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应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或将试管水平放置,把固体

粉末放在折叠成槽状的纸条上,然后送入试管管底,将试管直立起来后,取出纸条。

b.往试管里装入块状固体药品(如大理石、锌粒等)时,需先用镊子取出。把这些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然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强调: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规定的用量,如果实验里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用最少量:液体通常用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练习2】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A

【练习3】下列关于试管的使用及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给试管里的固体或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的水都必须擦干

B.为方便起见,最好手拿试管放在灯焰上对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地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

D.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发生倒吸时,立即松开试管口处的橡胶塞

【答案】B

【练习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AD

【练习5】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将胶头滴管伸人到试剂瓶中,然后用手指捏紧胶头滴管的橡胶帽,赶走滴管中的空气

B.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的正上方,将试剂滴下

C.取液后的滴管要保持橡胶帽在上,不可以平放或倒置

D.除滴瓶上的滴管外,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案】A

【练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 )。

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

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管口;

⑤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④⑤ B.②⑤ C.①②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练习7】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AC

【练习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

【答案】C

【练习9】下列实验操作与事故处理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余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加热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人端,缓慢旋进孔中

【答案】C

经典真题回顾

一、名词解释

化学教学方法

【答案】

化学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二、简答题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哪些要点?

【答案】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要学生主动进行认识和训练活动,并要求这种活动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运用要点有:(1)使学生具有最佳学习心理,即孔子所说的“愤悱”,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教师要选用最佳教学方式,即孔子说的“启发”,也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即孔子的“举一反三”,也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高分同步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

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有的考生容易错选为实验法,因此要特别注意区分二者的含义。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进行当堂示范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

A.观察能力 B.动手实验能力

C.抽象识记能力 D.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

【答案】ABD

【解析】抽象识记能力不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的能力,实验有利于提高形象识记能力。因此C项不正确。

三、论述题

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教法?

【答案】教法的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科的不同领域、专题或单元、章节的难易、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内容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应注重体现下列思路: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点,变“指挥者”为“引导者”。从学生的角度,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作如下设计:1.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2.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

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操作等自主活动,独立搜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知识、信息等,进而得到科学结论。3.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4.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2)要重视学生的层次性差异。如何使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是保障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学好的关键。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设计分层次的问题练习和作业,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问题、练习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

(3)要注重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以教材知识为线索,加强更直观的实验教学,联系社会各方面实际内容,特别是以学生身边的实际材料或学生熟知的或感兴趣的材料来引导、启发学生,不仅有利于解决、理解书面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例如:讲解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从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入手,如以探究“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中是否含有Fe 2+为明线,Fe 2+ 、Fe 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暗线。着力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大胆推测、自主设计、相互探讨、动手体验、合作分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四) 一、填空题 1. 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一些具体的形式。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教学活动的()。 3. 自主型教学方法,至少应注意()、()、()等几个问题。 4. 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的过程。 5. 数学教学活动的(),也是教学活动的()。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占着中心的地位。 6. 学生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 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 8.(),指通过教师编制一整套的、系统的、层层递进式的问题(问题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发现,直至问题的解决。 9. 教学方法,那就是“( )”。 10.无形的环境包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还有课堂上的气氛等等 二、多项选择题(此题中每个小题的答案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记为零分)

1.研究表明,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程度和方式影响最大的在于三个因素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B.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C.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要求与评价。 D.学生的起居与饮食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A.前期组织准备 B.任务提出 C.理解数学 D.学习评价 三、名词解释 1.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2.课堂学习过程中基本组织形式 四、简答题 1.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诸要素有哪些? 2 在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时,至少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3.提示型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主要的一些具体形式有哪些? 五、问答题 怎样理解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基本交互形式?

教师招考面试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试讲模板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6 套、水槽 6 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60 平方分米,高 15 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每格1 分,共20 分 二、)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 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三、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 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选择题(1-5 为单选,6-10 为多选,每题2 分,共20 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①

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 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 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案例分析:(30 分) 《找规律》片断描述: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 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 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 ○○□□□○○□□□,我是按2 个圆形3 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考点习题整理

简答题 1、理想的课堂应当具备的参照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参与度、二是亲和度、三是自由度、四是练习度、五是延展度。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学中关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括的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 4、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有什么差异? 答: 5、探究教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一、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二、探究教学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三、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四、重视合作学习五、探究教学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6、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7、怎样理解“自我反思”? 答、“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反思时反省、思考、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的形式。 8、新课程的教学观? 答:①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 ②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③“四因素”过程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因素不断进行着对话和交流,学生不再是知识的仓库。 ④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⑤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⑥学习是学生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对过程。 ⑦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知识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9、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三个超越是什么? 答: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10、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观主要是什么? 答: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试讲模板制作封面和封底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习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 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 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 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 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学习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 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讲解法、实验学习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1、情景设计师:PPT 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生:…… 2、导入新课三大要素:文字、 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 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 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 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习封面背景制作。(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 予评价。(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 叠放次序)(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习课后简单习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1、构思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 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3、制作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七、课程总结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 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7-04-20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2017小学语文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不宜刻意追求。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2、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每点1.5分) 2、“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3分)举例略(3分) 3、(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各3分)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3、“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

2020年-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二、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二)新课程改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 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趋势 1、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的趋势 4、加强课程综合化与实践性的趋势 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6、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3、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五、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六、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4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汇 总 一填空 (1)评价主体多样化是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形成多方评价。 (2)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中学数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数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3)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部分。 (4)数学学习背景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5)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表现在教学设计的技能,语言表达的技能,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技能,实践操作的技能。 二、谈谈你对数学教学的看法 答: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在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三、你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应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中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技能有着教学语言的共性和数学语言自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 (2)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教育性 (3)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4)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5)教师必须掌握多种口语技巧,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6)教师必须具有合理使用身体语言的技能。 四、简答题 (1)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2)简述"说课"的内涵及特点。 答:(1)要点:1)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2)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关注学科内各领域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学科与其它科学的联系。3)教学内容适应公民的现实需要。数学学习的内容是非常现实的,是公民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4)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与猜想的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2)答:说课,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自我认识数学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面对其它数学教师(主要是同一年级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与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

教师招考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试讲模板 课题:勾股定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结论获得成就感,培养探索热情和钻研精神;同时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欢几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 ppt,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放映图片欣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 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美丽的勾股树,2002 年国际数学大会会标等。通过图形欣赏,感受数学之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1、 2、多媒体课件演示 FLASH 小动画片: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

解到每层楼高 3 米,消防队员取来 6.5 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 2.5 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学习了今天的这节课后,同学们就会有办法解决了 (二) 学习新课 问题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形(通过多媒体给出图形),判断外围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何关系?相传 2500 年前,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里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 通过前面对两个问题的验证,可以得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通过这个观察和验算这个直角三角形外围的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三) 巩固练习 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6 厘米和 8 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和()。 2.语文课程评价要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 3.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语文课程评价是指以()为依据,以()为手段,以()为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因素如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方案及语文成果等诸多方面作出客观描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5.语文课程评价的范围比语文教学评价要广,它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即认知领域,还要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6、语文课程评价的原则是根据()和()来确定的,并从根本上规范和引导着语文课程评价的运行方向。其中最能反映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规律、对评价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有()、()、()、()、()、()。 7.语文课程评价可以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发现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优缺点,发现语文教师教学上的长处与不足,发现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所在等,从而改进语文课程。指的是语文课程评价的()功能。 8.《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的语文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由单一转向多元。三个维度即:(),(),()。五个方面即:()、()、()、()、()。 9.识字评价重在考察学生()、()、()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10.(),()是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目标。 11.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区分不同文体,并考察其对内容的理解。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12.评语法是指()。语文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的是(),用以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13.形成性评价是指()。定性评价是指()。 二、判断题: 1.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对语法、修辞知识的掌握。()

2016年教师招聘教育综合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16年教育综合考试试题及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的是() A.家长批评孩子 B.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 C.新生儿吸吮母乳 D.参加画展 2.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娜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专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儿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科学家获奖理由是成功的从中草药中提取了()并广泛应用于疟疾治疗 A.青篙素 B.青霉素 C.青蒿素 D.红蒿素 3.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金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已较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4.创造性思维特点不包括()

A.流畅性 B .适应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5.1951年。我国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正式确立班主任制。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道德行为。生活管理,课外活动等,并取代之前的()。A.级任导师 B.级任教师 C.班任导师 D.班任教师 6.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 A.道德信念的形成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D.价值内化 7.下列关于封建社会教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官学与私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类型。 B.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欧洲以七艺,骑士七技为主。 C.鲜明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征。 D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已经从分离走相结合 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教师招聘考试写作范文模板

从“一滴水”到“常流水” 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 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所拥有的那"一桶水"必须不断地更新,否则就将变成一桶死水,那么教师的工作仅仅是在机械的重复。

2018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作者:文亮教师招聘来源:时间:2012-04-20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 2012小学语文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电教媒体。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关注现实,应引导学生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5、《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 2、分解式目标2、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每点1.5分) 2、“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3分)举例略(3分) 3、(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各3分) 2、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3、“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试题及答案1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真题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 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9、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2、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3、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14、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15、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 A、确定目的 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17、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18、“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 )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案模板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学设计及教案模板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战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点击进入)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常见篇目的教学设计及教案模板,大家可以认真揣摩这些教案的撰写方式和撰写技巧,然后多加练习。如果需要其他备考资料,也可以直接点击:福建教师考试备考进入查看。现就常见篇目说明如下: 篇目一:《影子的游戏》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有你就有我你来我就来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2020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0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 (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性 与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 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 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 语)” 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

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 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②富贵不能 淫,,威武不能屈。(《孟子》)③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④感时花溅泪,。(杜甫)⑤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⑥千磨万击还坚劲,。(郑板桥)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必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试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必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试题(一)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 )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 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 )篇。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左右会写。 1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0、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 思考)、( 表现)、(评价)的能力。 23、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2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25、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6、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