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练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练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练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练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期末复习练习题

2005 年12 月

一、填空题

1.对一种治疗用药,就其说明书和包装盒上的介绍,除注意其品名和生产厂家

外,还要特别关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国巨大的能源工程西气东输,这里的气是指__________ ,主要成分是

3.人类食物中的主要供给能量的营养成分有脂肪、蛋白质和____________ 。

4.科学上的“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指光________________ 。

5.2003 年我国部分地区延续近半年的SARS 灾难中,使用了一种_________

叫过氧乙酸,这是一种氧化性的____________ 物质。

6.根据生物学家长期研究,认识到生殖的基本类型有有性生殖和___________

两大类。

7.著名文学家苏轼描写赤壁月夜的名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这里写的月亮运动的参照系是________________ ,这里的“牛”指牛郎

星,“斗”指__________ 。

8.现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日益普及,其重要部件是蓄电池,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将

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夏日里雷声隆隆,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多次___________

造成的。

10.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

属于________________ 。

11.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 _____________ 。

12.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 ____________ 的总称。

13 .2005 年1 月29 日实现了祖国大陆到台湾省的直接通航,结束

了两岸56 年断航的局面,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椐报道,本次

飞行需绕道香港,从北京到台北共耗4 小时,而如果直飞则3

小时足矣,香港至台北约1000 Km 需时1 小时,北京与台北的

航空距离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下面是从著名非处方药维生素C 片说明书上摘录的信息:1) 分子式,C6H6O6;2)药理作用,本品参与体内抗体、胶原形成、组

织修补 ;3)适应症,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4)储藏条件,遮光、密封保存;5)有效期,一年半;6)包装盒

上注明的生产日期,2004 年10 月15 日。则此盒维生素C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失效了。

15.21 世纪开头4 年的一连串的重大事件:1) 2001 年的9.11 纽约世贸大厦坍塌、2) 2002 年10 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人质解救、3) 2003 年4 月的伊拉克石油争夺战、4) 2003年延续近半年的SARS灾难、5)2004年12 月26 日印度洋海啸。其中属地震引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6.承德棒槌山是一著名景点,我国有位著名诗人曾就此赋诗:亿万光年以前,棒槌在大地上举起??…?本诗的科学性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光年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17.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代写过一首名诗《石灰吟》,文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涉及生产

________________ 的化学反应Ca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国科学教育通常从“废科举”算起。1905 年(清光绪三十一年)9 月2 日,清政府迫于当时推行新政的形势,发布“立停科举、推广学堂”的上谕,宣布从1906 年起取消科举。至此,从隋炀帝大业三年即607 年正式开创的“分科通过公开考试”举荐官员的科举制,在历经1300 年的沿习后,终被

废止。这里的科学教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两个小学生打架,一个说我的手被你打痛了,另一个说我的手也被你打痛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 相等.

20.根据植物学的长期研究,确认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进行的______________ 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这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产量最大的化学反应。

21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把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

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梦想。这里的太空是指地球以外的空间。

22.人的血液pH 为7.35 --- 7.45 呈弱 _______ 性。营养学的研究表明,食物可分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两大类,是按照营养成分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

的性质确定的,例如含氮、磷元素多的蛋白质。在体内最终成尿酸、磷酸,所以为_____________ 性食品。含无机盐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最终成为钙、

钠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为碱性食品。

23.常用作人的身份鉴定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________________ 。24.近年在科学教育中强调科学探究法的学习,与强调观察、实验等基本科学方法的学习一样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的_____________ 。

25.在一运动着的火车车厢的光滑桌面上,一小孩在注视一个玻璃小球,突然此小球向右滚动,这是由于火车______________ 。

26 .地球表层是有机物和_____ 相互转化的场所,形成了复杂的生物圈,进

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循环。

27.核酸是生命的遗传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_____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

28.上世纪下半期曾有一篇著名的报道的标题是:鸡毛能够绕天飞。作为自然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鸡毛此时受了空气的____________ 。

29.许多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_______ 。

30.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东西方向是以__________ 为参照系规定的。31.当你用力使劲拍桌面时,手会感到疼痛,这是由于___________ 。

32.请完成铁粉与稀硫酸的反应:Fe+H2SO4=FeSO4+ ____________ 。

33.金属元素锂、钠、钾、铷、铯通常称为碱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

族。

34.光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进入另一种媒质继续传播的现象称为

35.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和木头,觉得金属比木头凉,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 不同。

36.近视眼是由于视网膜晶体的焦距太短,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睛更凸一些,应配戴用_______________ 透镜制成的眼镜。

37.生米煮成熟饭,是米和水受热后发生了___________ 变化。

38.太阳的高温来源于氢核_____________ 为氦核的热核反应。

39.描述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________ 。

40.21 世纪开头4 年的一连串的重大事件:1)2001 年的9.11 纽约世贸大厦坍塌、2)2002年10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人质解救、3)2003 年4月

的伊拉克石油争夺战、4) 2003年延续近半年的SARS灾难、5) 2004年

12 月26 日印度洋海啸。其中直接与材料物质的性能有关的是_____ 。

41 .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雨滴,受到重力G与空气阻力f的作用,则这两个力的大小情况是f _______ G 。

42.“清明时节雨纷纷”,是说春天多雨,这是因为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暖气流和冷气流相遇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 形成水滴的缘故。

43.森林火灾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 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 作用,可能引燃树枝,引起火灾。

44.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有_____ ;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小,在同样车速条件下,汽车在紧

急刹车时滑行的距离将比没有水时变______ 。因此,司机驾车要注意:“雨天路滑,小心慢行”。

45.几例自然美景的描写:飘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说的是同样的______________ 分子的物态变化。

46.1690 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设计了著名的洛克实验 (又称“三盆水”实验)。他取来冷水、温水、热水各一盆,把两只手先分别放

入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同时浸入温水中,比较两手前后的感觉。实

验表明,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_____ , 但最后浸入的温水是一

个温度,也就说明需要用______________ 来测定和证明水温。

47.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物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

48.地球上艳丽多姿的生物是和它们生存的环境_______________ 的。

4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内部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通过____________ 作用,制造有机物。

50.生物的不同种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_____________ 的不同,其次也与外界环境有关。

51. 完成炭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C+02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天然水除了向人体提供水这种营养成分外,还提供了人体所必需的 ____ 元素和微量元素。

53.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维生素C 属于

54.质量分数为2%的碘酊常用于皮肤消毒,其中所含的单质碘是一

种 ______ 剂,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杀死细菌。

55.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_________ 和作用点。

56.2003年延续近半年的SARS灾难中,用到一种消毒剂叫过氧乙酸,

是一种酸性物质,其水溶液pH ____ 7 。

57.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

的连接方式是_____ 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_ 。

58.科学上规定光在1 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_________ 。

59.唐诗《枫桥夜泊》中有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

船” ,

这里的钟声是由于寒山寺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__

而发出的。

60.航天飞机在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速度的大小和

方向必须_______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___________ 状态。

61 .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

因(b)控制。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

小马。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 。

62.新陈代谢包括_______ 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

互依赖的过程。

63.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_____________ 。

选择题

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有许多测量、统计具有估计和模糊的性质,这类数

字的最后一位都是估计值,因而是不准确的。某地幼儿园大概有23 人,每人每月大约吃16 个苹果,问总共每月大约吃掉苹果数为()

A.368

B. 370

C. 3.7 X 100

D. 3.7 X 10 2

2.我国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代写过一首名诗《石灰吟》,文曰:“千锤

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A. C + 0 2 f C02

B. Ca0 + C02 f CaC03

C. CaC03 f Ca0 + C02

D. 2Ca + 0 2 f 2Ca0

3.2002 年10 月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发生人质事件,在解救人质时,俄罗

斯特种部队发射一种炮弹,解除恐怖份子的武装,使事件得以平息。这

5. 各种同等重量的燃料所含能量不同,一定重量的下列燃料燃烧时放热量 最多的是

( )

A. 煤

B. 泥煤

C. 焦炭

D. 煤矸石

6. 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A. 误食铜盐立即喝牛奶或蛋清

B. 镁条或金属钠着火用 CO 2 灭火器喷洒

C. 皮肤上溅有浓硫酸后,可用干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 碱液洒在木桌上,立即往碱液上加适量稀硫酸,再用水冲洗。

7. 关于物体的惯性,正确的说法是( )

A. 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在刹车后仍向前滑行。

B. 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汽车驾驶室的前方安装气囊以避免司机在惯性作用下受伤害。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8. 两队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 F i ,乙队拉绳的力为F 2,结果

甲队胜。若忽略绳子的质量,则甲、乙两队拉力大小相比,有(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9. 火箭离开发射器后向太空飞去,是因为( )

A. 火箭依靠惯性飞行

B. 火箭的惯性比阻力大

C. 火箭产生的动力大于阻力

D. 火箭产生的动力等于阻力

10.北京大钟寺内架有明代著名大古钟。每逢重大节日如春节,游人常去撞 钟以取

悦。人们发现敲响大钟并停止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 ,其主

C. 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产生幻觉

11. 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

A. 植物细胞的多能性

B. 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C.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植物细胞的分裂

12.信鸽有惊人的远距离辨认方向的本领,人们对信鸽的高超识途本领提出 了许多猜

想,如:

A. 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

B. 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超声波

C. 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

D. 信鸽体内有某种磁场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认方向 科学家实验把几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翅膀下各挂

一块小磁铁,而另一组各挂一小铜片,然后一起放飞。结果,前者都飞散

种炮弹中含有()

A. 神经麻醉剂

C. 威力强大的炸药

4. 胎儿的性别是由(

A. 母亲的基因

C. 父母的混合基因

B. 神经致死剂 D.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决定的。 B. 父亲的基因 D. 胎儿的生存环境

要原因是( )

A. 钟声的回声

B. 大钟还在振动

了,后者飞回,这说明实验支持猜想()

13.下列电器中,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现象制成的是()

A.电风扇

B. 发电机

C. 电饭锅

D. 电熨斗

14.每年12 月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控制艾滋病在

我国进一步蔓延,我国政府对血液及血液制剂采取了严格的检测措施,这种措施的重点针对的是()

A.保护易感人群

B. 切断传播途径

C. 消灭病原体

D. 控制传染源

15.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

A. 过渡元素的化合物

B. 第二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C. 第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D. 第四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16.药物的使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其疗效须经严格监测。现在科学家

想知道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是否有效。在以下的方法中,您认为哪一种方法最正确?()

A. 给1000 个高血压患者服用这种药,然后观察有多少人血压有所下降。

B.给500 个高血压患者服用这种药,另外500 个高血压病人不服用这种

药,然后观察病人中各有多少人的血压有所下降。

C.给500 个高血压患者服用这种药,另外500 个高血压病人服用无效无

害,外形相同的安慰剂,然后观察两组病人中各有多少人的血压有所下

降。

D.随机给患者试用,自诉有效超过50% 。

17.蜜蜂中的工蜂是()。

A. 雄性

B. 雌性

C. 雌雄同体

D. 无性别

18.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地质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华罗庚

C.侯德榜

D.李四光

19.如下述关于元素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同是一种原子,就必定是同种元素

B.同是一种元素,就必定是同种原子

C.若是不同种原子,就不是同种元素

D.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0.下列广告用语中,符合科学的是()。

A.含氟牙膏有助于预防龋齿

B.饮用“纯超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益

C.含碘食盐可治“非典”

D.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21.有关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B.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

C.速度一定的物体,其动能跟质量成正比

D.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它的质量有差别

22.酶的主要成分是()。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版)知识交流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2018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源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做限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挤不动的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吧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移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注意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各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然生态馆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 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 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 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 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 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 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 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 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 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 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 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 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 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 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 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 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P 13 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 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 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 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 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 P 14 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 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 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 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 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 P 18 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 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 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 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 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 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 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 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 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 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1、试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容、特点及历史作用。 基本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意义应该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 历史作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2、试述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形成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既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又包括 尚未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6]二是人化的自然,即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客观对象的自 然,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与自然界有机统一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容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人化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容。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最后,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

《自然辩证法》 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绪论---P12: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P50 3. 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4. 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待? 5. 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 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第二章P96 1. 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3. 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 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吗? 4. 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5. 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12.如何理解系统的“突现”性质? 第三章P114 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3.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四章P131 1. 如何理解科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吗?何为人文社会科学? 4. 为何科学的哲学研究成为理解科学本性的重要方面? 第五章P150 1. 科学事实与经验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是什么? 4. 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5. 如何正确认识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第六章P180 1. 演绎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 2. 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 3. 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4.科学问题有哪些来源? 5. 科研选题有哪些基本原则? 6. 回溯推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七章P202 1. 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2. 在科学假说的检验中证实、确证与证伪之间的关系怎样? 3. 证伪一个科学理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吗? 5. 如何看待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6. 如何区别科学与伪科学? 第八章P230 1. 技术的基本界定可以从哪几方面加以理解 2. 技术人工客体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对于理解技术设计有什么意义? 4.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核心是什么? 第九章P253

自然辩证法试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研究生课程) 第一章 ?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公认的观点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客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及其它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 ?二、简述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以及学术观点?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的。 (2)、证伪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 (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三、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共分六个部分: 1、自然辩证法的《导言》 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成就,阐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要性;“十九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自然科学与哲学;主要论文《〈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论述了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才能在研究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科学为哲学提供资料和依据; 3、《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重点强调了辩证法是客观的,包括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性与可能性; 4、物质的运动形式;主要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5、各种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主要论文:《运动的度量——功》、《潮汐与摩擦》 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问题。 6、劳动创造人论;主要论文《劳动在从猿向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论述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 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 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⑵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 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⑶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二、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三、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自然辩证法期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简述)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1)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原子论。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3)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这些古代的自然观都摆脱了上帝或神灵创造世界的束缚,开始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东西寻找世界的本源。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论述) 相同点: (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 (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 (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物质不灭论) 不同点: (1)伊氏原子论在承认L-D原子论提出的始原原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原子分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 (2)L-D原子论认为原子有大小、位置、形状、次序等数量上的差异,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伊氏原子论在承认量的差异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原子有性质方面的差异,原子有重量,正是由于重量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差异; (3)L-D原子论认为原子的波动形式是一切事物的动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伊氏提出原子运动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由于重力引起的下降运动外,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陷,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3.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思想。 1、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八种,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由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又将这八种要素分为两个层次,乾、坤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可形成其它事物,矛盾存在其中。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消亡,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2、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证法的思想。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1.本质特性: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用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去解释其他事物和现象的产生与演化,与唯心宗教神学有本质区别。在反映自然界状况时,将事物和现象看成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从自然界本来面目出发进行客观反映,本原与状况实现了统一。例如“八卦”“五行”学说。前者用八种事物后者用五种事物揭示了万物与现象的根源。前者用阴阳交感,后者用相生相克揭示了事物形成、演化与消亡,具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2.直观性: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不懂得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将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一般的概念。 3.猜测性:用假设的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关系,甚至用主观臆想填补事实空白。 4.思辨性:(哲学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根据已有的事实和理论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现实实践的检验,甚至规避实践检验。 5.结合古代科技成果,论述古代方法论的巨大成就。 古代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运用和完善了研究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解析方法等等。在古希腊时代,成就最丰富的还是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doc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谜底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Ch1 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它具有多元性,相关性和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 (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 (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 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Ch2 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 有序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或系统内部组成元素之间有规则的联系。无序指的是客观事物或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组合或运动的无规则性和不确定性。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序、时间序、时空序。在空间、时间、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顺序、规则,具有某种确定性和规律性,就是一种有序。有序与无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有序,也没有绝对的无序。事物的有序与无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或过程都是有序和无序的辩证统一。 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发展。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 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4.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化需要什么条件? (1)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 (2)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3)非线性是系统进化的内在根据 (4)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5.系统的演化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你如何看? 系统演化的总趋势是确定的,即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是由于系统的演化具有混沌性、复杂性、突现性等特点,如混沌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复杂性系统具有内在随机性与复杂性,因此系统的演化是确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最新版).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