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大自然的语言》

(一)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

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

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

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

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 __①__句,这段文字是按概括到具体(逻辑)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 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文中运用了 ___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 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

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

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 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 荣枯去来 ]

(4)用“ || ”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 据以安排农事。 ||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 这样看来 ] (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

横线上。 [ 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

的画“√”,错的画“×”。

A. 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

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

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内容是: [ 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

关系? [ ①杏花开了②桃花开了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 (8 )本

段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 .清醒 B.苏醒; C.醒悟; D .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

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

风中(A .纷纷; B.刷刷; 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

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 .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B A C]

2 .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翩然 [ 动作轻快的样子。 ]

3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

A .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 .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时间顺序 ]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举例子 ] 。

5 .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 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

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 [ 描写 ] ,这样写好在哪里?

[ 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

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

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

垫。 ]

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 8.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

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 次第,一个接一个。 ]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

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 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二、《苏州园林》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

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

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

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名绍钧,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列数字 )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举例子、打比方 )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 “败笔”:原指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章中写得

不好的词句。文中指影响园林整体美观的设计上的缺憾。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 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 效果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

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不能。因为这四“讲究”是总写,后面的3、4、5、6 四个自然段就是按这四句话的顺序来安排的,在内容是前后一一对应。]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图画]。

8.“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

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

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去。“似乎”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修建的,设计

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作者没法直接听他们说,只能是推测。用“似乎” ,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在这里“务必”对游览者的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作者在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

点时,连用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通过联系语境仔细体味,我们发现这不仅不

矛盾,而且使表意更为准确。 ]

(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

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

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

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

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 ,其中又以 [ 池沼 ]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

仅是技术。 ]

5、池沼的相同点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

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

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

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

宽敞。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

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

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

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

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

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

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

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回廊láng○2镂空lòu

..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 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作比较,打比方。]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举例子。]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

情形吗?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

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 、“可绝不”可否删去?

[ 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用词准确。使用这些表意肯定的词语时,建立在对所说明的情况了解掌握得非常全面、非常准确的基础上。 ]

(四)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

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

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D)

..

A.着力B.着重C.下手D.考虑

(2)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 .单调

B .冷清C.孤独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A .曲折B.缠绕C.突兀D.蔓延

2 .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A)( C )

C.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 .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 .记叙和描写

B .描写和议论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5 .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B、 D 、E )。

A .下定义B.打比方C.分类别 D .举例子E.作比较F.列数字

6 .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作用是:说明苏州园林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从概括到具体)。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

明方法是: [ 举例子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

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三、《中国石拱桥》

(一)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

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

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

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

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拦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

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

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

计施工的精巧和形式优美)

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B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

更符合实际情况,符合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的特点。 ]

4、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赞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

妙绝伦。

5、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使用科学测量得来的数

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给人以具体明晰的印象 ]

6、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

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

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 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7、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赵州桥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力量。 ]

(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 个石拱联成一..

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

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卢沟桥 ]

2、划线的三个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列数据、下定义、作比较]

3、把这段文字分为四层,简述各层意思

[ 年间 // 桥长联拱石桥 // 永定河坚固 // 桥面①建桥时间②结构特点③结构坚固④形式优美。 ]

4、文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作者引用“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

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 不能去掉,“几乎”是表程度,去掉后就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了,与实际不符,不准确。 ]

四、《故宫博物院》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

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

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 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

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 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 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 10 次之多?

[ 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 ,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 4.

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 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 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 。

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朱漆方台]。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八年级课外说明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PM2.5,你关注了吗? ①伴随着今年入秋以来全国大范围的灰霾天气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这一原本陌生的名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②PM 是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的英文缩写,又称尘,指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据专家解释,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分主要可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20。 ③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 M2.5),不易被阻挡,当人体吸入之后,PM2.5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出相对清洁城市的15%至20%。据统计,在欧洲,PM 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④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机动车一般排放2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粒,也包括PM2.5。其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细颗粒物PM2.5毒性最大。据了解,厦门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和道路扬尘。其中,机动车尾气的“贡献率”最高,超过40%。而且走走停停,低速行驶的车辆污染更严重。近几年来,厦门的机动车激增,导致城市道路拥堵,车辆走不动,又加剧了尾气排放污染。 ⑤对于室内空气而言,烟草烟雾则是PM2.5最主要来源之一。科学研究证明,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或在室内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都不能有效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国外研究表明,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2.5微米以下颗粒物室内总量的90%左右。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15平方米的室内房间,测得PM2.5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而在吸了一支烟后约半小时,检测仪的显示屏示数随着烟雾的增加而越来越高。经过检测,室内PM2.5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 二十四、(泰州市二〇〇六B)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一位名叫诺尔玛?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4.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20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三篇

习作: 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让我们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吧!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习作的内容: 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你可以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不论些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思。 【范文】 父母的爱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 有一天深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妈妈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哎呀!发烧了。”她说完穿好衣服,背起我向医院跑去。由于天气十分寒冷,我连打几个喷嚏,妈妈听见了,连忙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披在我的身上。“终于到了医院。”妈妈边说边擦掉留在额头上的汗珠。可是,门诊里没有医生只有护士,住院部却有医生而无护士,所以诊断得到住院部,打针得到门诊部。两处相距甚远,妈妈不得不背着我两边跑。一会儿挂号,一会儿交医药费。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心想:我的好妈妈,可把你累坏了。等病好了之后,我一定听你的话。终于挨到凌晨,妈妈仍然守护着我。一夜的操劳,妈妈脸色变黄了,眼睛深陷下去,布满了血丝。她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我知道我的烧已退了。 母亲很温和,而父亲却很严厉。 上次,我正和“QQ女狭”在聊天。爸爸看见后,说:“马上就期末考试了,怎么还聊天?”“明天还可以复习嘛!”我反驳道。爸爸的脸立刻变青了“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快点复习。”接着,爸爸看着我,又说了一句:“考完后,我来看你的分数。”我腾地跳下电脑椅,迅速拿起语文书复习去了。 我的爸爸、妈妈以不同的方式呵护我,关心我。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典型例题】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间顺序 B. 工艺流程顺序 C. 由主到次的顺序 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 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技巧点拨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 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 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说明的顺序; 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 6、开放性试题。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较明显,难点在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___的____.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两句话,哪个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观点不是特点。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诠释具体、通俗、准确、有侧重地说明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八节洞参考答案: 16.①用拟人修辞手法,将“山花”和翠绿、金黄的“乔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山花”的姹紫嫣红与“乔木”的翠绿金黄融为一体,相映成趣。(言之成理即可) ②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灿烂的“峭壁断崖”比喻为“朝露”,彤红的“峭壁断崖”比喻为“焰火”,(1分)形象逼真地突出了丹霞地貌的“峭壁断崖”特有的光泽和色彩的艳丽。(1分)(言之成理即可) 17.①跌宕有致(或高下错落);②颇具韵律;③不拘形迹(或飞姿各异);④洒脱飘逸(或逍遥自在);⑤晶莹剔透(或色泽斑斓)。(答出一点给1分,概括合理即可) 18.示例:大自然奥秘无穷,有很多神奇的山、水,迷人的花、草、树、木等却鲜为人知;然而,只要精诚所至,就可以找到它们并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分,答到“精诚”方面的内容得1分,其他内容得1分)正如千姿百态的八节洞瀑布,翠绿、金黄的接骨丹、润楠、三角枫等高大乔木和色彩缤纷的山花,蟒童河两岸丹霞地貌灿若朝露、红似焰火的峭壁断崖一样,(2分)这些僻处的天籁,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且敬畏自然的心,哪怕千里迢迢也能寻找到它们,且感受到它们的美。(2分,答到“虔诚”“敬畏”的内容各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泥土洗澡(2) 1.(2分)分离掉啥子和碎石清洗提炼出污染物 2.(2分)具体、准确、直观(1分)地说明了调查次数之多和工程量之大(1分)3.(3分)大量是很多的意思,表明数量之多(1分),在这里说明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之重(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3分,对一个给1分,对两个给3分)BC(B项错在好;C项错在科技手段的发达,应该是真正的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3) 1.2分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2.3分①比喻③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或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任何方法也不能保证消失所有无脊椎动物。 3.3分B 4.3分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动物的眼睛(4) 1.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③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都是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的。 3.由于猫主要活动在黑暗的夜晚,这种开放得很圆的瞳孔可以帮助它们很远就能看清黑暗中的老鼠。 4.①眼腈的构造(复眼的工作原理)。②看世界的特点(方式)。③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 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2段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一)有趣的彗星世界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 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前途似锦的光纤通信 ①唐代诗人王之涣由长安回并州(今太原)路经蒲州时,曾写了一首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光学方面的重要现象:第一,太阳光是白色的;第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无法对这两个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两个现象也就容易理解了。 ③太阳光为何是白色的?原来光是波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色光对应有不同的波长,太阳光大约含有300纳米到900纳米的波,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按紫、蓝、青、绿、黄、橙、红的次序排列,各种颜色的光混到一起,所以阳光呈白色。 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是所能看到的距离。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就越远。 ⑤人们在揭示了白色的奥秘之后又不断地对单色光进行研究,终于在1960年制成激光器而产生了激光。激光是一种频带很窄的单色光,是用特殊物质受激光辐射产生的。激光比白光的能量容易集中,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进行激光通信。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用小天线便可产生窄波束,光的方向集中,比探照灯要强许多倍,如同一个神枪手可瞄准5公里之外苍蝇的眼睛,激光通信的另一优点是通信容量大,一个激光通信线路,可同时供一万多对用户打电话。直接利用激光通信的方式称为大气激光通信。大气激光通信也有其缺点,主要是激光传播易受雾、雨、雪等气候影响。近年来又在大气激光通信的基础上发展了光纤通信。 ⑥光纤通信就是用纯净的高透明度玻璃做成光学纤维输线,它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粗细,让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以传输信息进行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有线的光通信,但比现在的有线电通信容量却大几万倍;况且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代替了铜、铝等金属制成的导线,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原材料比比皆是。光纤通信的另一优点是不受电磁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轻便。光纤通信目前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制造出透明纯净、传输损耗小、柔软可曲的光学纤维及其它配套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将会日益普及。可以说它是一种前程似锦的通信方式。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说明文写作也讲求详略。激光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写,激光的重要用途、激光的优点是属于___________写。详略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 5. 文中第⑥段可分几层?怎么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 光纤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第⑥段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三)智能材料

(完整)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主要考点: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的中心或主要内容(问题)。 3.词句和内容理解、要点概括。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结合文章并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或者谈认识感受。 ★技巧链接:说明文阅读高分秘诀 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说明文阅读三步曲:①阅读材料,明确对象及特点,理清脉络。②审明题干,确定范围,找准信息点出处。③准确摘取,综合分析,准确全面分点作答。 一、寻找并准确表述说明对象 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即说明对象。 相当多的具体事物说明文,以及少部分抽象事理说明文,其名词性标题本身有不少就表示说明对象的,答题时直接指出这一事物或事理即可。但更多的事理说明文不能简单地把标题或标题中的某个成分看作说明对象,否则就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像那些用动词性(如07沈阳《手机确定你的位置》)的或疑问性(如03徐州《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的短语或句子做标题的事理说明文,其说明对象往往是“××事物的发展/演变/操作过程等”,或“××事理的××成因/来源/方法等”,其说明对象就得在文中寻找或概括。文中有首括句、尾结句或中心句中的,直接摘录即可;否则就需筛选提取、概括整合,并用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中心/内容)来概括,如《食物从何处来》对象是“食物的来源”(而非标题或“食物”)。 一般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尾结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反之,如果需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1分) 植物“气象员” 张晓天 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如果叶片自然

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精编版)-精选

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的文体。它主要是介绍客观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解释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过程等。 因为说明文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所以它以客观介绍为主,一般不表示作者的主张和思想感情的倾向。同时说明文的语言必须简洁、准确、明白,让人易懂易解。 它主要包含几个要素: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一、抓住事物特征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我们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某一事物的全面特征,以便抓住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则主要抓住其手工操作和制作过程中的繁复、精细的特点进行介绍。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使文章详略不当,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二、选择说明顺序。

要解释说明一种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才会显得条理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这说明顺序大致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具体讲解如下: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一件事物。如我要说明电视机的演变过程。先介绍80年代的黑白电视机,再到90年代的彩色电视机,再到现在的液晶电视机。 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方向位置安排材料,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里,或从局部到整体等来加以介绍。 采用这种顺序一般用在介绍建筑物或者一件具体的事物,或者某一个景点。如,我要介绍一个建筑物,先从整体来介绍它的情况,再进到里面具体来写每一部分。 逻辑顺序 所谓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如分析说明一种事物形成的因果关系,或分析一种现象,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等介绍说明。 例如我要分析手机的功能,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种功能?它是遵从什么原理?等等。

(完整版)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_初中_中考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术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选文有改动)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文章第②段介绍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3、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词“这样”指的是什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样本

12月月假八年级语文训练题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 ( 一)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共12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 除了经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 肌肉自身也会自觉 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 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 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 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 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 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 都没 有任何进展。可是, 如果你能从头开始, 再弹一遍曲子, 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 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 所有人都能够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 但在实际操作中,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因此成为”超级丹”, 不是因为她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 而是因为她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 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当外界刺激出现时, 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 需要的时间较长, 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 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 你也千万不要以为她会对你手下留情, 因为身体的 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 当她后悔时, 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 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 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 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 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 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

课外说明文阅读选择题及标准答案

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科学技术类: (一)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A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D ) A.作比较列数字B.作诠释列数字 C.作诠释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 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试题 班级姓名 一、技巧点拨 一般情况下,试卷中用来做阅读材料的说明文,多为一千余字的单篇文章,或者是长文中千字左右的节选,篇幅较短,阅读量不大;内容浅显,较易把握。但在阅读答题时一定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心中须有文体特点。应该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筛选信息,解答试题。如注重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的分析和认定,并随手做好记号,以备答题时参考或直接采用。 二是条分缕析思路结构。考试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从文章结构特点这个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力求从材料的阅读中,找到文章结构、层次线索等方面的特点,获得某方面的重点突破。如一篇事物说明文,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或者是以逻辑为序,思路顺序理清了,信息的筛选也就容易了。 三是准确理解关键词句。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语有:这、那、其、此、等代词;略微、大概、大约等副词;以及“只有……才”“只要……就”“而”等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答题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上下文的意思,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认真的辨识和推断。对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理清其结构,剖析其含义,从而准确地筛选出有效信息。 二、考点提炼及答题方法指导 根据对各省市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考题的提炼,大致有以下考点: 1、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2、说明的顺序; 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对语段说明内容的概括; 6、开放性试题。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较明显,难点在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___的____.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两句话,哪个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观点不是特点。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诠释具体、通俗、准确、有侧重地说明了……的……(性质、特点、功用、原因)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 (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这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但与生动形象并不矛盾。遇到考查说明文语言的题,我们先要判断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呢,还是生动。然后再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