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卷: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卷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卷: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卷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卷: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卷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卷: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卷

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卷

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 2(g)

25V O 450℃

2SO 3(g) ΔH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

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Ⅰ表示的是t 1时刻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Ⅱ表示的是t 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 .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2.T 0 ℃时,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Z(g)(未配平),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如图a 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 1 ℃、T 2 ℃时发生反应,X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T 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v (X)=0.083 mol·L -1·min -1

C .图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37.5%

D .T 1℃时,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50,则T 1<T 0

3.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 气体、B 气体,测得其浓度2 mol·L -1和1 mol·L -1;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

2C(?)+3D(?) ΔH =+a kJ· mol -1,已知“?”代表C 、D 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

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向该体系中充入He 气,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B .此时B 的转化率为20%

C .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D .增加C 的量,A 、B 转化率减小,ΔH 减小

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1的CH 4与CO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CH 4(g)

2CO(g)+2H 2(g),测得CH 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ΔH >0 B .压强p 1>p 2>p 3>p 4

C .1 1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64

D .压强为p 4时,在Y 点:v (正)

5.将E 和F 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 的体积分

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b<f

②915 ℃、2.0 MPa时E的转化率为60%

③该反应的ΔS>0

④K(1 000 ℃)

上述①~④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

C.2个D.1个

6.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改变某一条件如图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从加入反应物开始,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是气体、D为固体或液体7.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 2和2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ΔH<0。

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 L,则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8.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向乙中充入4 mol SO2、2 mol O2。甲、乙的体积都为1 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 L

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和3 mol SO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9.[双选]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 (g) (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v正= 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4∶5

B .达平衡时,容器Ⅱ中

()()

22O NO c c 比容器Ⅰ中的大

C .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 的体积分数小于50%

D .当温度改变为T 2时,若k 正=k 逆,则 T 2> T 1

10. [双选]一定温度下,在3 个体积均为1.0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 2(g)+CO(g) CH 3OH(g)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 ?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 ?1

c (H 2)

c (CO) c (CH 3OH)

c (CH 3OH) Ⅰ 400 0.20 0.10 0 0.080 Ⅱ 400 0.40 0.20 0 Ⅲ

500

0.10

0.025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 (H 2)大于容器Ⅲ中c (H 2)的两倍

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11.一定条件下,CH 4与H 2O(g)发生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设起始

24(H O)(CH )

n n =Z ,在恒压下,平衡

时(CH 4)的体积分数与Z 和T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ΔH >0 B .图中Z 的大小为a >3>b C .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

24(H O)(CH )

n n =3

D .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CH 4)减小

12.羰基硫(COS )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 和H 2S 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 2S(g)

COS(g)+H 2(g)K =0.1

反应前CO 物质的量为10 mol ,平衡后CO 物质的量为8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H 2S 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CO 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H 2S 物质的量为7 mol D .CO 的平衡转化率为80%

13. [双选]在体积均为1.0 L 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炭粉,再分别加入0.1 mol CO 2和0.2 mol CO 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 2(g)+C(s)

2CO(g)达到平衡,

平衡时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c (CO 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 2(g)+C(s)2CO(g)的ΔS>0、ΔH<0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

14.工业上可用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在T℃下,将1 mol CO2和2 mol H2充入5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 2(g)+3H2(g)CH3OH(g)+H2O(g),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中曲线Ⅰ所示。

(1)按曲线Ⅰ计算反应从0到4 min时,v(H2)=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时,若仅改变某一外界条件时,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则改变的外界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按曲线Ⅱ进行,计算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CO2)=______________。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B.3v(H2)正=v(CH3OH)逆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CH3OH和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15.高炉炼铁是冶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 2O3(s)+3CO(g)2Fe(s)+3CO2(g) ΔH=a kJ·mol-1。

(1)已知:①Fe2O3(s)+3C(石墨,s)===2Fe(s)+3CO(g)ΔH1=+489.0 kJ·mol-1

②C(石墨,s)+CO2(g)===2CO(g)ΔH2=+172.5 kJ·mol-1,则a=________。

(2)冶炼铁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温度升高后,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 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Fe2O3CO Fe CO2

甲/mol 1.0 1.0 1.0 1.0

乙/mol 1.0 2.0 1.0 1.0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大于乙容器中的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3

d.增加Fe2O3的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16.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

已知:②C4H10(g)+1

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

2

③H2(g)+ 1

O2(g)= H2O(g) ΔH3=?242kJ·mol?1

2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D

10.【答案】A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C

14.【答案】(1)0.05 mol·L-1·min-1

(2)增大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加CO2的量) 2.4 mol·L-1(3)AC

15.【答案】(1)-28.5

(2)

3

2

3

(CO)

(CO)

c

c

减小

(3)①60%②ac

16.【答案】(1)+123 小于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