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导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学习过程】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细节点拨学习宋明理学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细节点拨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后期的儒学主流,在评价其历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肯定积极作用和指明消极作用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细节点拨认识历史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理解理学的内容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探究一程朱理学

1.问题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问题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

探究二陆王心学

1.问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知识链接】

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相对而言,儒学的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上的严重挑战。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

果,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1.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

①受佛教、道教冲击而失去正统地位②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③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所接受④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

3.下图所示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4.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5.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中“格”的含义是A.研究B.规格C.人格D.格子

6.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1.(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 【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①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②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③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2015?山东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及其基本主张 结合宋明理学主要代表人物 的经历,了解宋明理学家的主 张,指出儒学的发展状况 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认识宋 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 启迪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 以引言部分的内容为素材,告诉学生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可以从杜牧的诗入手,介绍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 1. 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为什么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 2. 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 新课导入●2 同学们知道“程门立雪”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杨时就是无锡东林书院的创立者。杨时拜见程颐是求教什么学问呢?理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宋明理学。 基础达标 1.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B)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解析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因此具有“科学”之含义。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A)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荀子 解析根据材料中先有“理”后有“气”的观点,可以判断出这一主张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宋明理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宋明理学:①“三教合一”的表现;②程朱理学的主张及评价;③陆九渊、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对陆王心学的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 原因: 结果:儒学吸收、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的理论。 (3)唐朝:奉行的政策,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程朱理学 (1)概念 宋明理学亦称“”。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基本流派:和 (3)兴起的背景 ①理学适应了的需要 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迅速,科学文化进步瞩目,引起了理学家对 和的思考 ③理学是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 (4)内容 二程观点朱熹观点 世界观(核心)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之源在于 天理即 道德观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存灭人欲 方法论“”把握“理”“格物致知”明之善 (5)、实质是,是为辩护。 (6)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7)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地位:适应统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 ②有力地维护了统治; ③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需求; ④《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依据的教科书; ⑤影响海外: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乃至 3.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世界观“”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宣扬“”“心外无理”的命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 【课堂达标】 1.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解析:选C。理学强调的“理”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理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故C项错误。 2.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文天详的这种气节与理学中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质相符,可得出理学是当时的思想主流。 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 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 解析:选C。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本题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地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地认识。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 4.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解析:选A。王阳明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的斗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材料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2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1,得出问题中的目的就是材料中的“为……”,把这三个“为……”解释出来即可;第(2)问的解答抓住材料2中的目的词即可。 答案:(1)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 (2)追求: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解析:选C。题中四段历程分别为春秋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思维点拨 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判断正误

(1)北宋时期开展的儒学复兴运动没有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 (2)理学吸收佛道、阴阳五行等思想,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 2.思想主张 思维点拨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3.影响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问题思考 材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思考材料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作用:为人们学习儒学指明了方向,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宋明学案

宋明理学——国学(张忠奎老师讲解部分)■理学建构■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理学建构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精致、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精致、最为完备和理论体系。它是儒、道、佛三大思想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时期的新综合。它是儒、佛三大思想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时期的新综合。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两家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两家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成熟的历史条件。然的,而是有其成熟的历史条件。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自汉末以来,国事纷乱,道德颓丧。即使未读史书《三国志》,熟悉三国故事者对此也会有感同。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但人伦破败,世风日下。单以唐代王室为例,荒淫无耻,乱伦败德,父子兄弟相残,层出不穷。唐宋之际,异族崛起,列国纷争,史称“五代十国”,各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也渗透到汉文化之中。总体上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处于纲常松弛,道德式微的状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对于理学家忧国忧民忧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我们应该充分予以肯定。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理学可分成道学、心学与气学三派。1.周敦颐、邵雍是理学的开创者,对后来的道学、心学、气学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程颢、程颐兄弟是道学的奠基者,朱熹则集其之大成。 3.陆九渊是心学一派的创立者,王阳明则集其之大成。 4.张载既是气学的开创者,又是道学的开创者。经王廷相、吴廷翰、方以智等人的发展,至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而集大成。道学、心学和气学,三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是儒学如何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存在与发展,特别是如何确立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和落实儒家思想价值。对此,三派哲学的解决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其中,道学侧重于从哲学上论证儒家伦理纲常的永恒性和至上性,在实践上强调对于儒家伦理纲常价值的认识和内化;心学侧重于说明道德的内在根据与道德主体性,在实践上强调道德的外化和践履。气学的立场则接近于道学,但在哲学论证的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点。二、三教合一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又有“三教合一”的说法。“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以来,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三教合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三教合流的特点:第一,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 。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牴牾。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三教合流的评价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学术史,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宋学兴起并最终取代汉学,古文运动兴起并最终取代

第3课宋明理学 导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编写:阳冬云审核:童传荣终审:徐成志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精华,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发展为新兴的儒学;陆九渊提出的“心”就是理,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认识这是中国儒学的一大进步。心学的出现既反映了理学的发展,也说明了理学的不足。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正确评价理学与心学的历史地位并批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链接】 唯心主义哲学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它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存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 【自主学习】 一、三教合一 1.西汉:汉武帝以后,○1_______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2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3“”。 4.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4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5。 2.主要思想: (1)程颢、程颐认为○6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心,私欲也,危而不安;道心,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7。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8“”。 3.方法论: (1)“二程”提出○9“”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则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10_________,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11________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着的○12《》,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3课 宋明理学02

《作业推荐》02——宋明理学 一、单选题(共90 分) 1.关公形象早为中国人所熟知,元朝政权逐渐认可对关公的敬奉,关公成为“忠义”的化身,《三国演义》问世后,关羽更是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据材料可知 A.小说的影响力决定了价值观念 B.统治思想与民众认识趋于一致 C.关公崇拜成为了社会思想主流 D.儒家思想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关公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忠义”,这一特征是儒家思想内涵,而儒家思想又是汉以后历代统治思想,因此儒家思想影响关公形象的塑造,选项D正确;选项A颠倒因果,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直接关系到小说的影响力;仅仅从关羽一个人物形象就得出统治者和民众认识一致显然不准确,选项B排除;选项C表述错误,社会思想主流是儒家思想,排除。【点睛】 解题关键在于知道“忠义”是儒家思想内容,统治者认可关羽正是因为儒家思想赋予了其精神内涵,由此思路解答即可。 2.宋代的服饰色彩一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形成了淡雅恬静之风,风格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朝服上仍十分重视旧有传统基础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也更多、更加严格。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影响社会审美 B.商品经济异常活跃 C.科举制度臻于完善 D.等级秩序受到冲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这种观念体现在服饰上就是淡雅恬静之以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更多、更加严格,故A正确;商品经济活跃与宋代服饰的风格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B排除;“科举制度

臻于完善”说法过于绝对,而且科举制与服饰的风格变化无关,故C排除;宋代的等级秩序并未受到冲击,而且材料也无法体现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D排除。 3.五代时因历仕四朝、官位不坠而被人称羡的冯道,北宋时则被斥为“无耻之尤”,受到士大夫阶层的严厉抨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完成了儒家伦理信仰的重建 B.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D.重塑了儒家传统道德秩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五代时历仕四朝的冯道,在北宋时受到士大夫的严厉抨击,可知北宋忠君观念提升,这与当时的儒学复兴运动有关,故D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排除A项;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三纲五常由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排除C项。 4.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峰期,这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开放,国家稳定,而宋代理学兴起,民族战争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体现在文学上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即“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故本题答案选D项。 A、B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唐宋时期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C项表述错误,排除。 5.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提供方便。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提供资金。这反映了当时 A.婚姻自主较普遍 B.理学影响力有限 C.对外贸易较发达

第三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康有为梁启超等的基本主张。19世纪中期以后先进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过程与方法:讨论:学生通过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状况的了解讨论康有为变法思想为何打着孔子旗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先进中国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②,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2.概况 (1)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②主持编写,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魏源:代表作; 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著作。 ②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 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步。 (3)影响:鸦片战争前后兴起的新思想,启发人们冲破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以探求之策。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的口号,逐步形成“”的思想,并因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

第3课 宋明理学学案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设计教师:潇潇夜雨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概括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等理学家的思想主张,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能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理学和心学探究“理”的方法,体会古人的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辨别理学和心学的主要观点以及求“理”方法。 【学习难点】理学概念的理解。 【学法指导】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完成学案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带★的题目有一定难度。 【知识梳理】(阅读课文13~16页,完成以下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形成“三教并立”局面; 背景隋唐时期,“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士大夫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含义:把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创立周敦、邵雍——开辟理学建立的道路; 北宋五子过程张载开创了“气学”一派,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确立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其核心是“仁”。 本体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修养论:(方法论: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理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具有天然干政的权利。 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成为理学经典。 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南宋,心学开创者 陆九渊 主张心即理也;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 明朝,(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物事,心外无理;注重内心反省。 【概念释疑】 1、致良知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 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 2、知行合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的发展。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学习目标:(1)识记: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2)理解: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三、检测反馈知识点1 三教合一 1.汉代以后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开始于 A.两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朝 2.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关于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到了佛道两教的挑战出现危机B.社会动乱是儒学危机出现的社会原因 C.儒学的统治地位完全丧失D.逐渐吸收佛、道两教思想,形成三教合一4.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融合为一个整体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D.三教在不同的区域各自发展,自成一统

5.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知识点2 程朱理学 6.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C.《四书章句集注》D.《四库全书》7.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 A8.“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程颐断然回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对妇女的贞节观源于理学提倡的 A.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9.“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宋明理学D.佛教10.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是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A1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知识点3 陆王心学 12.王阳明主张①“心外无佛,即心是佛”②“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③“宇宙便是吾心” ④“天人合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 A.程颢、程颐B.朱熹C.荀子D.王阳明 14.采取与“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方式相类似的是A.黄老之学B.程朱理学C.阳明心学D.格物之学1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对理的解释和领悟的方式不同B.对儒学的价值和仁的理解不同 C.对三纲五常的解释不同D.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看法不同 A16.“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老庄思想B.程朱理学C.阳明“心”学D.孔孟之道17.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18.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2021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1

2021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word学案1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要紧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的缘故 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进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阻碍。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时期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要紧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进展的各时期的特点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明白得。 【预习导航】 一、三教合一 三教:__、__、__。 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阻碍和融合。 (1)儒学:吸取____、____的精神,出现新的进展。 (2)佛教:吸取儒学精神,逐步中国本土化。 (3)道教:受儒学阻碍,主张“贵儒”“尊道”。 2、隋唐时期:三教的进展和融汇。 (1)隋朝: ①儒学家提出“________”=“三教合一” ②主张以____为主,调和并吸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____”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②佛、道进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③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两宋:程朱理学 1、理学含义: 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__思想来说明儒家的__,从而建立了以“_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1)适应了____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爱护了_____。(2)朱熹编著的《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朱喜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____”学派。(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第三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吧,孙悟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大家肯定会说就一猴子呗,那么在这个猴子身上体现了哪些宗教的思想和精神?在他的身上体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那么怎么体现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就是教他72变得那个,菩提祖师,菩提祖师是一个白胡子老道,他哪教派的形象,道教。体现了道家思想。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取回来佛经,这是一个佛家思想。同时最难理解的,孙悟空身上怎么能看出儒家的思想?在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降妖除怪的浩然正气,唐僧舍生取义的精神,以及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这种等级观念,都是儒家思想的痕迹,从这里面我们在悟空身上我们看到了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三教合一无处不在,时常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先讲讲三教合一。 二、新课讲授: (一)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汉武帝以后,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使得儒学呈现繁荣的景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候儒学地位却受到挑战了,为什么这时候儒学

地位受到挑战呢?因为这时候佛教开始盛行,与此同时道教也开始盛行,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进来,到了东汉才慢慢被关注起来,当时一个东汉皇帝汉明帝做了个怪梦,梦见一个身材高大头顶着白光在皇宫里飞来飞去。于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叫大家来解一下梦,有一位非常博学的大臣傅毅说道:我听说西方有个神,他的名字叫佛,就跟陛下你说的一样。为了圆梦,皇帝拍了18 个人往西方寻佛。在印度遇到两位高僧,并且邀请他们两去中国。两人欣然同意,一伙人以白马驼着一大堆佛经回到中国,这佛经就是四十二章经,就是韦小宝里的四十二章经,到了洛阳。皇帝还特意建立了一个白马寺供着这两位高僧和白马,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传入,与之相比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佛教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为什么佛教在中国那么盛行呢?其一是统治者大力支持,为什么支持呢?只要人们沉醉在宗教里的时候,就没有心思犯上作乱了,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那么支持到什么程度?皇帝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三次舍身入寺院,每次出来都要捐很多钱以表示对佛的虔诚。其二社会矛盾尖锐,那时候社会动荡不按,人们都渴望在宗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新导学案 第3课《宋明理学》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宋明理学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 2.要注意准确把握朱熹、王阳明的思想内涵,重点放在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方面。解释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学”等。比较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综合其本质作用。 【学习过程】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细节点拨学习宋明理学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细节点拨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后期的儒学主流,在评价其历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肯定积极作用和指明消极作用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细节点拨认识历史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观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理解理学的内容及其影响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问题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有哪些? 2.程朱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3.我们如何认识宋明理学所起的作用? 探究一程朱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3、宋明理学 1教学目标评论(0) 1、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2学情分析评论(0) “宋明理学”一课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吃力。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叙述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观点,让学生觉得理学是生动通俗的,理学家是可亲可敬而不是道貌岸然。即以感性的知识为铺垫,以达到理性的思考——通过叙述程门立雪、鹅湖之辩、亭前格竹、龙场悟道、徽州牌坊、南康之会等史实,让学生分析、认识理学的南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深入辩证评价理学的影响。 3重点难点评论(0) 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两大流派的异同对比,宋明理学的深远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服饰图片评论(0) 唐朝的妇女服饰,华丽开放,宽松自由,人性解放,女性的地位很高,服饰中有很多佛教思想的影响,比如对人体的崇美,展露肌肤身体。宋朝则拘谨朴素了许多,有人说是宋明理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唐,迎来了理性质朴的美。(图片对比的模式吸引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情境之中) 活动2【讲授】温故知新评论(0) 温故:儒家发展的历程: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明、明清之际 活动3【活动】析诗赏画评论(0) 唐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 这封给韩愈引来政治之祸的“朝奏”说明什么呢? 反映了中国文化格局怎样的变化? 这一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呢? 再以《三教图》链接三教合一的理念。 活动4【活动】课堂教学评论(0)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1)、时代的挑战——儒学的衰落和佛道两教的兴起 (2)、争鸣与交融——唐宋时期的“三教合一” 知新:北宋理学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补充更多史料加以分析。 合作探究1.理学产生的原因 材料1: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2:(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3: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带答案)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4.探讨宋明理学的主要影响。 预习内容 一、三教合一的趋势 三教:、、。 1.魏晋南北朝:三教相互影响和融合。 (1)儒学:吸收、的精神,呈现新的发展。 (2)佛教:吸收儒学精神,逐渐中国本土化。 (3)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尊道”。 2.隋唐时期:三教的发展和融汇。 (1)隋朝 ①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②主张以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尊道、礼佛、崇儒。 ②佛、道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③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两宋:程朱理学 1.理学含义 北宋时期,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儒家学者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从而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1)二程:①核心思想:“”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②“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提出“”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强调“”:理之源在于,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是人性的;深化“”:①“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②“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而不是。 3.理学影响

(1)适应了的政治需要,南宋以后长期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 (2)朱熹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流传至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日本形成了“”学派。 (4)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宋明: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 (1)生平:南宋儒学家,号“象山先生”。 (2)观点:“”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强调“,”,天地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心学:把理学发展为心学 (1)概况:号阳明先生,继承发展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形成“陆王心学”。 (2)主要观点: 心即理:①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②宣扬“”“”。 致良知:①认为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易被侵蚀。 ②主张加强,去人欲,恢复良知本性。 知行合一:①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用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②无法科学地说明。 合作探究 1.什么叫格物致知?从学习程朱的思想中,你认为他们是为了让人们探究真理吗,为什么? 2.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 3.理学是吸收佛、道而形成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你能根据所学,从理学当中找到佛、道思想的影子吗?

课题:第3课“宋明理学”

新花垣县民族中学高中历史学案(试行) 年级: 高一 科目: 历史 备课人: 邹香梅 上课日期 2014 年 月 日课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知识梳理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 、 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 的社会潮流。 二、宋明理学的兴起发展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 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 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 、 。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A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 B 、“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C 、主张通过“ ”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A 、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 , ” B “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个性备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