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课合唱教学

音乐课合唱教学

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似乎太大了,但是如何在合唱教学这块艺术研究的海洋里,就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谈了很多很值得我们在座老师学习的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新鲜的理念,可以说是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进行合唱教学。相对于付老师所讲的内容,我所选择的主题《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分析》,可能对于老师们来说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旨在希望能够呼吁我们老师多多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合唱教学。

合唱教学的主要步骤

1、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是合唱的基础。唱歌中的呼吸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呼吸是不太相同的。平时说话时人们气息较浅,声音传得也不会太远,但是唱歌时需要较长的气息支持,因此,歌唱时的呼吸是一项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基本功。

(一)、呼与吸的训练要领

姿势:身体站直,自然放松,两肩放平,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双脚稍微分开,重心稍向前倾。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吸气:要感觉两肋涨满,才是吸气到位。吸气时不能耸肩、挺胸,不能把气只吸到胸部,一定要感觉腰部一周都扩张了才对。教师要反复做示范,还要逐个摸一摸学生的腰腹部,帮助他们找到气息的支点。呼气: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先练习缓吸缓呼,然后是急吸缓呼,最后练急吸急呼。

练习:在正确的吸气之后缓缓地呼气,并均匀地数数,先从1数到10为一口气,之后循序渐进加强训练难度,如从1数到20、30等。为检验呼气是否均匀,呼气时发出“斯”的声音,也会使学生很有兴趣。

2、发声训练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必须耐心而细致。为了让学生兴趣盎然的进行发声训练,可以借助笑、打喷嚏、打呵欠、吹纸条等形象夸张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放松喉咙,下沉喉头,打通腔体,加强腰部力量,自然轻松地寻找眉心的亮点。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教师运用示范、动作、形象的语言等感性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作口型不出声

检查喉咙是否打开。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吸一口凉气的感觉。检查嘴巴是否打开。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手指顺着左右耳垂的后面摁住,然后张开嘴,感觉这个地方能动,口腔就打开了。练习口腔打开非常重要。在练习时,要求学生笑肌提起(体会小猫在叫,胡子的两脚往上翘),眼睛亮亮的,眉毛弯弯的,头上要有顶着东西的感觉,整个面部呈微笑状态。

(二)辅助练习

(1)歌唱中的打呵欠:它有别于生活中的打呵欠。是积极的,腰围是膨胀紧张的。嘴巴要充分打开。

(2)短促有力的打呵欠:特点是急促、干脆、有爆发力,声音有震动感。

(3)保持的呵欠:全身的感觉是紧张的,声音不要太明亮,要集中,从高往低唱。可先短后长。

(4)笑声的练习

建立良好歌唱状态后,引导学生笑着动嘴巴。发断音:哈!哈!哈哈!位置要高。发声方法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唱一些练习曲。小学生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

(三)统一歌唱的位置

(1)从说开始

即朗诵歌词时,要求学生用气息把每个字连起来,在高位置上说得字正腔圆,然后再在旋律上唱出来。

(2)想象远处喊人

此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高位置发声的感觉,然后用气息控制,带感情地朗诵歌词,引导学生咬、吐字时想象打呵欠,使口腔如同拱起的山洞,想象鼻子放大从而使形成声音穿到头腔的通道,也是获得高位置、求得真假声结合的捷径。

(3)别的辅助方法

启发学生歌唱时睁眼扬眉,在歌唱中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进入歌唱最佳状态;启发学生用最兴奋的状态歌唱。(画笑脸来直观的表现)

(4)练习

※从弱声开始练起:首先要有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巩固高位置的头声。如:ⅰ7 6 5 4 3 2 1-啊(呜)运用轻柔的下行音阶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同时是克服“白声”的有效方法。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把这种共鸣的感觉固定下来。

※哼鸣唱法:利用哼鸣容易获得比较高的位置;在哼鸣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种母音的发声训练。在练声的过程中教师要切记,旋律和要训练的母音有一个要相对稳定,即:母音变化时,旋律不变,旋律变化时,母音不变。

学校的合唱教学包括班级合唱教学和合唱队的训练。所谓班级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由于以班级为单位,它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它比合唱队的训练的意义要更深远。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一)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

合唱教育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从而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能够坚持每周两次的正常训练

与校级合唱团相比,班级合唱训练可以通过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周两节音乐课进行训练,保证了训练的正常,能够促使合唱学习系统化,学生学习更加科学化。不像校级合唱团,为了演出或比赛,往往是突击式的训练……

(三)便于组织和管理

所有的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这为进行班级合唱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任何学校只要有音乐课、有音乐教师都可以成立班级合唱团,并在班级中选出声部长,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唱学习。

当然,进行班级合唱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在教学中,受学生人数或者声音特点的限制,声部可能不够齐全,童高音相对人数较多,或者相对较少都可能影响班级合唱的效果,但作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合唱团中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合唱学习中成长。

从现行使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不难看出,合唱的聆听与学唱有相当高的比例,从二年级开始出现有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到三年级的合唱欣赏内容的数量的增加,再到四年级少量合唱曲的学唱,直至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合唱歌曲的学唱,可见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加强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

二、班级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然而当新课改日渐深入,许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音乐课的合唱学习中都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上课避“合”而行,特别是公开课难得看到几个老师选择合唱歌曲为教学内容。而学生呢?一听合唱就皱眉,一碰“合唱”就心慌,声部混乱,个个声嘶力竭“抢”唱。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地存在着。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的影响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制约了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发展,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介,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承认的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优秀的合唱作品了,连许多的作曲家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儿童合唱作品的创作也是屈指可数,学生除了在音乐课上能够听到合唱,其余时间很少能享受到合唱的魅力,受音乐“弥漫性”的影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

(二)传统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中国的合唱发展相对于西方合唱艺术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多都是五声、七声调式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横向的单旋律线条,中国的合唱艺术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真正发展,而西方音乐则是在和声、对位等各方面一直均衡发展,自从15世纪开始,欧洲的宗教音乐已经从单旋律向复调音乐

发展,出现了平行四度的二声部,16世纪把和声运用到合唱的创作中……在合唱的发展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己的劣势。受传统音乐审美的影响,学生对单声部歌曲的兴趣远远高于对于合唱歌曲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前,原来的音乐教材上在民族器乐、声乐(独唱)等方面占相当大的比重,对学生合唱的欣赏聆听有一定的制约,新的教材虽然在合唱的欣赏、聆听以及学唱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善,但教师在真正的操作中却并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师生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

新教材虽然在合唱的聆听及学唱方面予以重视,体现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但纵观一线音乐的教学,老师和学生受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或者个人喜好,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齐不齐,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第二声部唱不好而失败。而老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视音乐兴趣”或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加剧了这种负面影响。我们所见的大多数的音乐课堂——尤其是低年级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动动、玩玩,忽视了让学生的静听,忽视了音乐的技能技巧学习,而片面的淡化,很多课堂上学生玩的起劲,但歌曲的学习不敢恭维,很多低年级老师只重视了学生的兴趣而片面的、过多的淡化了合唱技能、技巧的学习,到了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技巧跟不上,再高的音乐兴趣也会丢失。合唱是艺术,而艺术要有学习的途径,只有掌握了合唱艺术的演唱方法以及技术,学生才会自信的演唱,试想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准,单旋律的歌曲都唱不好的班级,怎么可能唱好合唱呢?合唱必须有一定歌唱能力,对于声部的学习和配合,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动动、玩玩,效果可想而知。很多老师课堂上的合唱聆听可以凑合听听,但真正的合唱歌曲的学习,却只学旋律声部,另外的声部反正学生学不好,干脆就不学,就连所有的音乐老师公开课,合唱的课型也很少,以至于造成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甚至误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

本次课改论坛将主题定为“合唱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它已经给我们所有的音乐老师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区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会不断地漂出优美、和谐的童声合唱。

三、针对我们南白象的音乐老师我谈3点希望

本次课改论坛的地点选在了我们南白象,我们这里的学生可以说都是农村的孩子。但是两位老师的两节课却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音乐潜能,她们的课前的付出、课中表现、课后的反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们本着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规范地合唱方法、自身的音乐素养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我相信当中会碰到多方面的困难,但是都尽量去克服,为此次课改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添砖加瓦,我感触很深。大家可能不知道,除了初中的蔡晓静老师是专职的音乐老师外,我们南白象的音乐老师没有一个是专职的,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的,要在兼任语文、数学老师的同时,还依然坚守在音乐教育的阵地上,将重心放在音乐教学上实属不易。针对我们南白象的音乐老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方面谈3点希望。

1、摆正心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准确定位合唱内容的地位,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发声习惯,我们可以少教一首歌,但是一定要唱好一首歌。从低年级开始,逐渐将“喊唱”从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消灭掉,为中、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打下基础。

2、从实际出发。承认平行班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对合唱歌曲进行处理,或降低一下合唱部分学唱的难度,再不行就如蔡晓静老师那样进行二声部创作,将第二声部定位在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他们体验一种成功喜悦,努力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合唱的魅力,歌唱的快乐,这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3、本次课改论坛只是“合唱教学”的一个开始,我希望我们每位音乐老师,不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都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多多结出合唱之果,因为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一)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

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如果过早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对中高段学生采用“u”练声和哼唱练习,进行共鸣腔体的训练。

通常进行合唱训练的老师都有一种困惑:1、声音的音区不同而声音不一致;2、声部的高低不同而声音不统一。即出现声音脱节的现象,怎么办?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可先用“u”下行练习,并逐步降半音下行练习,尽量唱到低音区,始终用唱高位置的感觉找胸声共鸣位置,然后逐步作上行音阶训练,来回反复训练,声音脱节的现象就会自然消除。同时坚持哼唱练习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好方法。

(三)小学课堂练声训练要讲实效。

科学练声不能讲仪式走过场,要扎扎实实落实到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和更换训练曲目,同时还要选用适当的歌曲为练声曲,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练声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练声水平。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好正确的练声方法,还要能分辨学生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满意的练声效果。往往老师每节课都有练声教学环节,但没有追求练声实效,等于白练。

二、合唱教学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们音乐教材是从三、四年级开始出现合唱歌曲,学生由于缺少和声观念和和声技能的训练,突然进行合唱歌曲的学习,虽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唱,但在声部合唱时难以做到声部的稳定和谐和。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降低难度,由简入深。

(一)让和声训练走进音乐课堂

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适当的和声训练,先由一个简单的和弦音开始训练,再逐级进行乐句训练,最后进行合唱歌曲训练。合唱的协调由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结合而成,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听音练耳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在感觉能力,逐步形成合唱的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合唱的艺术水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孩子你把他送到国外生活几年,即使没进学校学英语,他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会有助于一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课堂合唱学习氛围。

(二)和声训练要讲究趣味性

每节音乐课都进行规范的和声训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如果和声训练采用一定的趣味性教学,而且和声训练与歌曲合唱乐句训练相结合,和声训练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当然和声训练可以与练声训练融为一体。采取这种措施既能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又能加强学生的和声观念,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合唱时,合唱的艺术魅力就会促进学生学习合唱的欲望。

三、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必须从兴趣入手,合唱教学只是机械地进行分声部训练,而声部合唱训练,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随着重复训练而消失,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措施如下:

(一)采用游戏法、音响模拟法巧妙地进行合唱训练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合唱歌曲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对合唱歌曲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给学生机械地进行合唱训练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合唱教学可以打破教学常规,合唱教学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和声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审美价值,合唱兴趣也就自然会提高。如一年级音乐教学就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合唱训练。

(二)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知识为歌曲编配二声部

前面我们强调了和声训练的必要性,它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观念,又可以利用和声知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感觉来促进学生合唱的兴趣,如中高段合唱教学,经常将一首齐唱歌曲引导学生改变为合唱歌曲,一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艺术效果,二是调动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如三年级教材歌曲《当我们走过老师窗前》、四年级教材歌曲《山谷静悄悄》、《愉快的梦》,都由师生共同改编成合唱歌曲。在这些改编过程中同时提高了学生合唱技能,他们也能从自己演唱合唱的歌曲中得到艺术享受。我们相信合唱教学不再成为难点。

(三)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

1、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要具备合唱指挥的基本素质,要能够靠自己的艺术激情驾驭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同时还要有独立完成合唱教学的能力。如:钢琴伴奏一个声部,老师演唱一个声部;还可以为歌曲进行和声伴奏,老师随时帮学生稳定声部。

2、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可以挑选音乐感较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他们成为各声部的首干,各声部有了核心力量,会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稳定性和谐和性。

3、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要让学生聆听完整的合唱歌曲,享受其艺术效果,然后分清自己承担的声部角色,让学生明白即使自己承担的声部旋律不优美,但融入合唱之中就会使歌曲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学生仍然会兴致勃勃地投入演唱之中。

4、在合唱歌曲教学时,学生的声部分配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高低声部的技能训练。课堂合唱教学不是合唱比赛,我们不

是单一追求最佳艺术效果,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如果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以学唱歌曲的两个声部,将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音量、音色和音准来达到合唱协调的效果,绝对不允许学生演唱时塞着耳朵、低着脑袋,只顾演唱自己的声部,那样的合唱效果可想而知。

?(一)应先练头声。通过发母音"u "或"lu"来练唱,从小字二组的"d"开始上下移动来练唱头声,因为"u"就象一个嘴套,克服了学生唱高音时拉长脖子喊叫或是唱高音时只见张嘴不闻其声的两种极端。(二)在掌握了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之后,让学生学会轻声唱法,用微弱的音量“p”同时要求学生用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在练唱过程中做到高而不挤(多用头声),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合唱音色的统一,达到声音和谐、均衡的效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从三年级开始在合唱方面已有所要求,这是很必要的。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而学生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往往搞得教师“事倍公办”。经过一些年的实践,我体会到只要遵循科学的,简单易行,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去教学,还是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合唱意识的建立”,“和声音程的训练”,“节奏的掌握”,我就不说了,今天主要简解一下孩子“声音的训练”,这也是我每节音乐课都要进行的一些方法。

一、声音的基本训练

1、首先,有好的姿势才会有好声音。

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例如:坐着唱时弯腰、低头,站着时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从上音乐课的第一天起就不断地养成正确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坐着坐凳子的三分之二,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丄胸畅开,小腹微吸收,而面部表情自然、投入,根据所唱歌曲的意境来表现。

二、对声音的要求

对学生最直白的说法是“松、通”就是指唱出来的声音自然、流畅、圆润,而不是矫揉造作、僵硬、刺耳,听起来不舒服。对我们教师而言:呼吸深而不坠、喉器放而不压、共鸣腔打开而不撑。有一个解放了的清晰,自然的声音。

1、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呼”不是单纯的放气,而是要放一点吸的感觉。我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基本、易懂的方法是这样的:我对学生说,你前面有一朵很香的鲜花,你怎样去闻它?孩

子们都很投入地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吐出。你要示范给他看“深深地吸一口气,而不是哗一下吐出,而是很节省地一点点吐出,这才是闻花”,要把这种感觉运用到歌曲中,一开始吸气“闻花“,然后慢慢地吐出,而不是第一个字就把气放掉,一句唱定,再换气(如遇比赛,统一歌曲气口),如果一开始你就讲气息流畅、气息多一点,生根本不会去操作他的气息。经过长期训练,孩子易懂也容易接受,就能达到呼吸深而不坠的感觉。

2、喉位:歌唱要求一个完整打开的喉咙,歌唱的喉位比平常低,深呼吸的位置不是越低越好,要适度,一般来说,打哈气的初始状态就是唱歌的最佳状态,而是,喉位在歌唱时不能忽上忽下的移动,要保持喉位的稳定。

3、咬字:按节奏念字、念清楚、念准确,还要注意语调、语气,色彩和韵味。例如:歌曲《红河谷》,你就要让学生在念歌词时念出那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委婉的感觉,而不是很直白的念书,他念出了感情,唱时感情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还可以用同一音唱不同母音的练习,长音的效果比较好(例如:我校学生的发声练习)。

4、口咽腔状态:口盖有微弧感,咽腔也要稍微空一点,声音是竖的、圆的,而不是扁的、平的。

我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时,他口腔打不开,就让他用手扶在耳旁,让他张嘴,发现有一个“凹陷“,这就是口腔打开了,没有就没开,唱歌时,

每个字尽量有“凹陷”,训练一段时间,他不用手扶,都习惯有“凹陷”了,还有就是让他口腔有微弧感,唱歌时,尽量嘴唇幅度小些,舌头在口腔里积极运动,这样也是训练声音竖、圆的办法。例如:《水乡歌儿多》,在训练时,让学生求共性,去个性,让学生明白在集体歌唱时,只能听到整体音响,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时刻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冒”出来,这样唱出的声音就比较整齐、统一,还有就是录音,放原唱对比。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合唱”以及平时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声音训练上一点浅薄的方法。小学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一块重要阵地,在座的一些老师在训练合唱上还是很有成效的,我希望通过我们互相交流、探讨学习,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音乐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使学生在唱好歌、唱美歌的同时,去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对我们的校园文化也是一种展现吧!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