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

太极拳对练教学注意要点主要是攻防方法即攻防要合理、配合要合理、特点鲜明,要做到随曲就伸。演练过程中要沾、连、粘、随、不脱、不丢、不顶(不要硬顶),而且还要做到在适应对方的同时来完成动作。

太极拳技击的特点之一是避实就虚,攻其弱点。太极拳基本技法为掤、捋、挤、按、采(领、带)、挒、肘、靠(挤、压)。进、退、顾、盼、定。滚肘用于化劲。

太极拳对练教学第一段起势暂无,甲乙双方从孙氏单鞭起。甲先进。

1、甲上步进捶

2、乙退步提手

3、甲搬手冲捶

4、乙搂手冲捶

5、甲换步靠

6、乙右伏虎

7、甲顶肘

8、乙推肘

9、甲左撇身捶 10、乙右挤靠 11、甲左伏虎 12、乙右撇身捶 13、甲提手上势 14、乙转身按 15、甲折叠冲捶 16乙搬手冲捶 17、甲搬手横挒 18乙左野马分鬃

1、甲上步进捶——甲左脚外展,上右步冲右拳。

2、乙退步提手——乙撤左步右手上提,拨(挑、拨)开甲的拳。

3、甲搬手冲捶——甲左手从右臂下穿出去,搬开乙的右掌,跟步,再上半步冲打乙的腹部。

4、乙搂手冲捶——乙顺势搂搬开甲的右手,活步,冲拳到甲的腹部。

5、甲换步靠——甲赶紧抽回右脚活步换上左脚,用左手去推乙的右肘。同时重心前移用左肩去挤靠。

6、乙右伏虎——乙用左手握住甲的左手肘关节处,绕步至甲方左腿后方,用右拳贯击甲方脑后部。

7、甲顶肘——甲赶紧摘开乙的左手,蹲身躲开乙的右拳,用肘尖去顶击乙方。(右手上抄,左肘顶)

8、乙推肘——乙顺势含胸收腰,用右手拿托住对方的左手肘关节处,往前推。

9、甲左撇身捶——甲顺势转腰翻臂用拳背撇打乙。

10、乙右挤靠——乙顺势用右手往上托住甲的左肘,并用右肩挤靠甲方的左肩处。

11、甲左伏虎——甲用右手摘开乙的右掌,抽出左拳,绕步贯拳击乙方的头后部。

12、乙右撇身捶——乙用左掌格住甲的右手腕,右臂格挡,并用右拳劈打甲的脸部。

13、甲提手上势——甲顺势重心后移于左腿,用左手按压乙的右拳,同时收回左脚,换步抽右手侧立掌劈乙的右肩。

14、乙转身按——乙顺势向后右转,双手按住甲的右前臂,活步,左脚向后撤,活步向前推按。

15、甲折叠冲捶——甲坐腿转腰,翻压右拳,压住乙的右手,后活步向前冲打,拳心向上。

16乙搬手冲捶——乙左手搂开甲的右手,活步继续前冲拳。

17、甲搬手横挒——甲用左手搬开乙的右拳,右脚绕到乙的右侧身后,右臂内旋,拳眼向下,横挒压乙的颈部。

18乙左野马分鬃——乙顺势绕开甲的右臂,用右手采握甲的右手腕,顺势上步分靠,左腿上到甲的两腿之间。

太极拳对练教学第二段1、甲右伏虎 2、乙转身大捋 3、甲上步左靠 4、乙绕步双按 5、甲十字蹬脚 6、乙指裆捶 7、甲采手横挒 8、乙换步穿梭 9、甲搂手撇捶 10、乙白鹤亮翅 11、甲上步左靠 12、乙撤步撅臂 13、甲翻腰捋按 14、乙双峰贯耳 15、甲换步双按 16、乙化打右捶 17、甲推臂 18、乙撅臂 19、甲推肘 20、乙右撇身捶 21、甲化按 22、乙化打右肘 23、甲采手横挒 24、乙撤步撅臂

1、甲右伏虎——甲左手推开乙的左手,抽右拳,绕步贯拳打头

2、乙转身大捋——乙收左脚往前撇脚绕步,上右脚并扣脚,用右手挒住甲的左上臂,同时退左脚。

3、甲上步左靠——甲乘势上步插裆,用左肩挤靠乙。

4、乙绕步双按——乙收右脚前落,落在甲左脚内侧,左脚再上一步,同时双手按住对方的左前臂。

5、甲十字蹬脚——甲退步坐腿分开乙的双手,抬起右腿,脚跟着力,蹬踹乙的小腹。

6、乙指裆捶——乙顺势搂开甲踢来的右腿,换步,进步,冲拳打甲小腹部。

7、甲采手横列——甲赶紧收腹下采乙的右臂,右脚绕到乙的身后,用右臂压打乙的颈部。

8、乙换步穿梭——乙顺势绕开甲的右臂,同时用右手格挡甲的右手,并同时上左步,左手上架,右手前推甲的肋部。

9、甲搂手撇捶——甲赶紧用左手搂开乙的右手,坐腿抽回右拳,撇打乙的头部。

10、乙白鹤亮翅——乙顺势用左手搂搬开甲的右手,调整重心,右手上挑左手下采,坐腿上抬左脚尖踢击甲的右膝盖处。

11、甲上步左靠——甲两手交缠臂。右手绕过来拨开乙的坐腿(不要丢了乙的左手),然后上左脚落在乙两腿间,缠左手挤靠乙。

12、乙撤步撅臂——乙用左手握住甲的左手腕,同时收回左脚绕到甲的左腿后方,用右手挤、压靠甲的左肘关节。

13、甲翻腰捋按——甲身体下沉,随之向左翻腰,托乙左肘后捋,后向前推按乙左前臂。

14、乙双峰贯耳——乙右手分开(手臂外旋)甲双臂,同时提膝上步落于甲两腿间,并用双拳贯击甲的太阳穴。

15、甲换步双按——甲赶紧撤回左脚落于右脚后,同时两手合臂开手下按乙的两拳。

16、乙化打右捶——乙顺势马步右冲拳,同时左手成掌向外撑。

17、甲推臂——甲赶紧向左转身,让开乙的右拳,同时用左手推按乙的右臂。

18、乙撅臂——乙顺势变马步右臂撅拿甲的右肘,同时左手外推甲的右手腕。

19、甲推肘——甲赶紧用左手推乙的右肘。

20、乙右撇身捶——乙顺势往前用右手劈击甲的面部。

21、甲化按——甲左手上滑托住乙的右拳向右向下按压,化

开乙右手。

22、乙化打右手——乙提肘走中线用肘尖劈打甲的面部和胸。

23、甲采手横挒——甲赶紧左手托手抚住乙的右肘,双手下采绕步横挒乙。

24、乙撤步撅臂——乙顺势收回右脚,右手擒拿住甲的右腕,右弓步,同时左臂压甲右肘(乙左手握拳,拳心向上)。

练太极拳要注意的问题1、学习太极拳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拳谚云:“理明拳法精”。在练习太极拳之前首先要学习了解太极拳的文化背景、起源、特点、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对太极拳的全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前热后冷,虎头蛇尾,自动放弃的结果。

2、掌握太极拳的手型、步型、步法、身法、眼神练习。常言说:“练拳不懂手眼身法步,由如划船行路眼上蒙着布”,举手投足,前进后退不知所云,没有方向。

3、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入门功法、基本套路、攻防含义。拳谚云:“拳无功一场空”。不练习太极拳基本功,直接去练套路,必定是时倍功半,始终不能掌握太极的精髓,永远入不了太极拳之门;如果不懂得太极拳招式的攻防含义,太极拳就失去了其灵魂,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内含、健身价值和乐趣。

4、跟明师学拳(有相当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拳谚云:“理不明延明师,路不清访良友,理明路清而犹未能,再加终日乾乾之功,进而不止,日久自到”。如今练习太极拳者多如牛毛,会练者少如麟角。因此,大家在初练太极拳时一定要找一个名门正派的,具有相当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明师,这样会较快的掌握太极拳

的动作要领和运动规律,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5、要做到心平气和,松静自然,不急不躁。能静则气能通达;能静则能集中精力,全心贯注;能静则能做到放松舒展。练习太极拳不可不和,不可不静。

24式简化太极拳呼吸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胯、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

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单鞭: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云手: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根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高探马: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一般意义上,较之其他太极拳种,陈式太极拳更鲜明的特点有: 一是强调缠丝,浑身上下无处不缠。通过旋腰转脊、旋腕转膀、旋踝转膝实现一动无有不动,达到周身节节贯穿之目的。 二是练习过程讲究刚柔相济、轻沉兼备、快慢相间。 三是练用上保留着腾挪闪战、蹿蹦跳跃之风。 从拳而论,严肃地讲,任何拳都讲缠丝劲,只是侧重有所不同。只要有转关过角或翻掌转腰处,必然依靠螺旋运转,这也是太极“形状”之表现。陈式太极拳强调的缠丝劲,本质就是劲走螺旋,以圆转迸退的方式实现生生不息。 陈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涛涛江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弘,又似游龙戏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故有陈氏太极拳乃“缠”法也之说。 陈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习练套路是束身行为约束身肢与意识修为,通过推手能够检验束身水平与意识修为的正确与否。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通俗的说,练套路如同生产,练推手如同质检,找出问题所在与不足之处,然后再生产,再质检,如此循环往复,一生无有穷尽,不断提高追求,情趣尽在其中,不亦乐乎。 ⑴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 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陈式太极拳把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对于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拳术技巧,是一种创造性的发展。 ⑵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符合力学和经络学说的原则。 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是陈式太极拳的核心与精华所在。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说,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及其顺、逆缠等伸缩旋转运动,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达于四梢,复归丹田。 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1、气要含蓄下沉,势要稳健有神,神不外散,跌叉时应以左脚跟擦地轻稳前伸铲出,脚尖翘起。右腿屈膝下蹲,右膝里扣贴地松胯,臀部下沉挨地。 2、借身体往下松沉之力,再裹裆护臀,转腰沉胯,重心轻轻向前移动,左手拳向前上方提穿,拳心向上。右手拳向后向下松沉,拳心向后向外。左脚踏实,右脚随势虚点。眼随左手,顶劲不丢, 3、跌叉时切勿两脚腾空直接下跌。 4、歌诀:上惊下取须牢记,左足擦地蹬自利,股屈住膝挨地,盘根之中伏下意。 陈式太极拳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收掌 身体重心稍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随之左手向左前伸,腕同肩高;右手向前、向左划弧于右肩前,右腕稍高于肩,掌心向外。接着重心稍移向右腿,上体微右转。随之左臂屈肘,左手内旋向左、向后、向右划弧收于左肩上,指尖向后,掌心向上;右手内旋向前、向左划弧,右臂屈肘,右手继续向后、向右划弧于右肩上,指尖向后,掌心向上。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转。随之右手微内旋向右、向前划弧伸出,腕稍高于肩,掌心向外;左手内旋向右、向下划弧至右胸前,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296、图297。 注意事项:转身收掌时采用吸气。

转身收掌 2.转腰按捋 身体左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两手向下、向左划弧,左手捋按于左腰前,指尖向右下方,掌心斜向下; 右手置于胯右前方,指尖向右下方,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298。 注意事项:以腰带臂按捋,注意不要左右摇晃。 转腰按捋时采用呼气。 当对方用右拳向我面部进攻,我抬右手向前、向上搠接住对方右手腕外侧,顺势握住,向右引采。 转腰按捋 3.收脚摆掌 上体微左转,重心移向左腿。随之两手向左、向前、向上划弧,手同胸高,掌心向下。接着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随之两手平摆向右划弧于体前,手同胸高,两手相距稍宽于肩,手心向下。接着右脚收至左脚内 侧。脚尖点地,两腿屈膝,右膝稍内合。两手继续向右划弧,右手下落同腰高,左手落至右胸前。目视右手。见图299。 注意事项:收脚摆掌时采用吸气。 拭目以待,以蓄待发。 4.独立拍脚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独立,右脚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摆起于胸前时,两手向左、向上依次击拍右脚 面。目视右手。见图300。

36式太极刀动作详解

36式太极刀动作详解 刀谱 预备式 1、虚步抱刀 2、提膝抱刀 3、弓步扎刀 4、右左弓步推刀 5、叉步扎刀 6、回身并步劈刀 7、架刀蹬脚 8、弓步藏刀 9、盖步缠头 10、弓步藏刀 11、盖步裹脑 12、弓步截刀 13、垫步铰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步点刀 16、跳步换扎刀 17、提膝下扎刀 18、马步推刀 19、弹踢反撩 20、提膝截刀 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 26、回身二起脚 27、扑步按刀 28、马步提膝架刀 29、左右挂刀 30、歇步按刀 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反撩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 36、抱刀收势 动作详解 1.虚步抱刀。屈膝撤步,前捧,扣脚转身(此时右手收到腰间,左手持刀上举与肩同高),虚步冲拳(左手持刀收到腰间,立拳,拳眼向上)。

2.提膝抱刀。上步摆掌,提膝抱刀,(重心前移,上右步提左膝,右手后摆,左手前举,亮右掌,右掌在头上,手心斜向上)。 3.弓步扎刀。落步接刀,弓步扎刀。(落步微向左,正东扎)。 4.右左推刀。坐步碾脚带刀(带刀时左手持刀向上再经身体左侧向下划弧),收脚上步,右弓步推刀(方向稍向右斜前方,刀手不要超过头)。屈膝后坐碾脚回劈,,过渡撩,再屈膝后坐碾脚转身,左弓步蹬脚推(正东方向) 5.插步扎刀。回身叠刀(反着抱刀,刀刃向上,左手落在刀柄上),插步扎刀(向斜后插,叠刀与扎刀都是正方向)。 6.并步劈刀。扣脚举刀,此时左手收到左胯旁,并步震脚劈刀(震脚与劈同时进行,方向是东北45度角,左手外撑)。 7.架刀蹬脚。上步的同时刀向回带(上右脚同时右手持刀在身前逆时针画立圆),转身摆脚提膝把刀架起来,蹬脚的同时推掌(正东方向)。 8.弓步藏刀。东南方落步,脚跟着地,不是弓步,重心在右腿做一个腋下藏刀(左手变拳举于头顶,右手在腋下),后坐扣左脚转身(此时两手分开)提右膝裹脑(刀背贴身体转,完后刀扛在左肩上,从左肩抽出来),上右步(微右斜前方,左手变掌合在右胸前),弓步藏刀(微向后拉刀,刀与右大腿是平行的,弓步方向是西北,左手微向左前推,手心向前,高与鼻尖平,西南45度)。 9.盖步缠头。上左步一个缠头,右脚盖步一个缠头。 10.弓步藏刀。左手由拳射出去,刀背对自己的身体,刀刃向外,西南45度弓步,眼看右斜前方,贯拳方向也是右斜前方。 11.盖步裹脑。西北45度上右步先做一个弓步平斩,左手附在右前臂上,左脚盖步同时右手持刀上举裹脑,此时左手向下画弧至左胯旁,手心斜向下,再右前45度上右步。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对策与战略 摘要: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浮动汇率制对固定汇率制的取代。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频繁且大幅度波动。汇率的不稳定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汇兑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外贸企业应相应地采取控制汇率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汇率;外汇风险;防范 Abstract:U.S.dollar-based Bretton Woods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Its collapse cause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o replace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Exchange rate is determined by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At the same time,frequent and wide fluctuations of exchange rate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o-political,economic,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Instability in the exchange rate bring exchange rate risk,operational risk,etc.Therefore,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exchange rate risks accordingly. Keywords:exchange rate;foreign exchange risk;prev ention 国际贸易业务中,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通常用外汇或国际货币来计价,大约70%的国家采用美元,所以外贸企业在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收付大量的外汇或拥有以美元表示的债权和债务,在近年来由于加息潮、降息潮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引起频繁且剧烈的汇率变动,使外贸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持有或运用外汇时,面临着汇率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外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外贸企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外汇风险分析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浮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意味着汇率频繁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将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现实。 外汇风险是由汇率变动引起的,而汇率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经济活动中有许多因素对汇率的变动发挥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率,国际收支,货币供给,财政收支,通货膨胀率,外汇储备等等。特别是现实中我国的经济结构、进出口结构、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再者人民币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这些因素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从国内外经济形式来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将会持续扩大,升值趋势依然明显。一方面,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继续增加。尽管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但受到社会保障、教育以及体制方面的约束,国内需求提升乏力,加大出口是消化国内产能的主要方式,贸易顺差的扩大必然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我国持续施加升值压力。欧美等国为保护本国利益或转嫁国内危机,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我国放宽汇率波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人民币的汇率很难维持小幅微升的走势。因此,未来的汇率风险程度还将有所上升,成为企业外贸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风险。 二、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是典型的涉外经济活动,企业在外贸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收付大量的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和债务,故外贸企业受汇率变动的冲击非常显著和直接,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变化引发汇兑损失 在进出口贸易中,从合同订立到信用证的开立,到审证、改证,再到卖方装船发货,直到受益人向银行议付货款,期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如果汇率变动,直接产生汇兑损失。当外汇汇率上涨,进口商支付既定的外汇需更多本币,进口商受损。当外汇汇率下跌,出口商收入既定的外汇结汇后获得更少的本币,出口商受损。另外,由于资本项目下外汇管理仍实行较严格的核准制度,并根据项目进度而定,不允许提前结汇,对外商投资企业未结汇资金也会产生外汇资本金的汇兑损失。 2.汇率变化导致业务量变动引发经营风险 对出口企业来说,如果本国汇率上升,坚挺的本币使本币不变的外销价骤升。倘若国际市场上此商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出口商的外销量就会锐减,进而导致企业收益减少。反之,如果对进口企业而言,本币的疲软使外币不变的内销价骤升,增加其进口成本,如果国内市场此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进口商内销量减少,相应会导致企业盈利的减少。 3.汇率变化导致企业账面出现损失 每个经济主体都会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来反映其经营状况,同时每个企业的账面资产不仅有本币而且有外汇。这样,在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时,就要将不同功能货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折算为所在国货币来表示,使其具有统一性与可比性。这样,由于这两类货币间汇率的变动,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项目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动。具体表现在,企业拥有的外币负债由于外币汇率上升,而使 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汪琳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242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12月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36式陈氏太极剑

36式陈氏太极剑 预备式:起势:开步,两臂向前平举。 一、金刚捣碓(震脚接剑) 1. 左摆双手随体右转,撇右脚屈膝,双手摆至右胸前. 2.提左脚向前擦步成右弓步,剑向右后推举。 3.体左转,重心前移,右腿向前成虚步,左剑横至胸前,右剑指前撩。 4.提右脚(剑指后绕接剑)震脚接剑。面向南。目视前方。 二、凤凰展翅(马步削剑) 1.展左脚面前云剑(两臂分举,身向东南) 2.收右脚,腹前收剑。 3.撤步推剑(右脚向右后擦步,剑向左前推,方向东南)。 4.马步削剑(合臂后两臂分展削剑,为右偏马步)左指于跨侧。剑向西南。目视剑方向。 三、青龙出水(弓步平刺) 1.重心左移成弓步,向左带剑,剑指搭腕。 2.重心右移,收左脚,剑右后绕抹。 3.左脚垫步、上右脚成右弓步,剑向东平刺,侧指。目视前方。 四、嫦娥舞袖(左右撩剑) 1.提右脚,腹前收剑(左胯旁)剑指搭腕。 2.右转体、上右脚左撩剑,剑指搭腕。 3.上左脚右撩剑(剑绕至右后西南)剑指绕至右肩前。身向东南。目视剑方向。 五、金鸡独立(提膝劈剑) 体左转向北,向东上右脚内扣,剑向前撩至右额前,再左转向西提左膝向前劈剑,剑指搭腕。目视前方。 六、蜻蜓点水(跳步点剑) 1.微左转,撤左脚两手分至两腰旁(右弓步)体向西偏南。 2.体左转腹前合臂(成马步两臂交叉)胸向南,剑尖向东。3马步分(剑、指经西前向前后分举)两侧。4.跳步点剑(左、右剑花,重心稍左移,先提落右脚,后落左脚定式右弓步)。向西。目视前方。 七、追风赶月(马步侧刺) 1.左转分剑(胸转西南,分至两侧)。 2.右脚向左脚后插步,剑侧刺左额前(胸向南,剑向东南)剑指搭腕。 3.撤左脚剑、指经身前向两侧分举(胸向西南,马步)。 4.马步向东南发力反刺。剑指搭腕。目视剑方向。 八、白鹤亮翅(虚步挑剑) 1.展左脚,头前云剑微后仰(剑指分两侧,剑叠于臂,重心在右腿,左脚尖抬起),胸向东南。 2.左后转,向东北上右脚成马步,胸向西偏北,腹前合指。 3.微右转,逆时针剑花,左脚向西南擦步脚跟着地。剑向西南下刺,手心向下。 4.重心移向左腿,成右虚步。剑挑举至西北上方。胸向西南。 九、推山入海(震脚推剑) 左转左带剑至左腰前,再向右抹右胯侧,同时提右脚下震,上左脚成弓步。剑向左前平推,方向西南,剑尖向右,剑指左额前。目视前方。 十、回头望月(歇步反撩) 1.收右脚,收剑至左腰侧。2右转体,.撤右脚,提左脚,右剑内旋翻腕提剑向东北劈。剑指随剑绕摆。 3.上左脚、上右脚成弓步。剑向前撩。 4.左转体,剑向左前下劈,左脚向右脚后插步成歇步。右剑内旋翻腕右上反撩(西北),剑指右胸前。目视剑尖。 十一、劈山探宝(上步劈剑) 起立一剪腕花,左转360度至西北左弓步合指,后坐两臂分举。上右脚、左脚跟步向前劈剑(西北)。目视前方。 十二、金针指南(跟步平刺) 1.后坐上左脚,剑、剑指分至两胯旁。 2.左脚阔步跟右脚,捧剑前刺。(西偏南)。目视前方十三、背身吐信(跟步后刺) 1.提右脚回叠剑。 2.上右脚跟左脚,发力后刺剑。剑指搭腕(胸向西)。目视剑尖。 十四、倒挂金铃(马步截剑)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二)主要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 力点在前 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微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陈式三十六式太极刀

陈式三十六式太极刀 陈式36式太极刀谱 第一段 1、虚步抱刀 1(一)(二)(三)(四)2(一)(1)左手持刀自然站立:图1(一)上、面南背北自然站力,左臂持刀,刀背贴臂垂臂身体左侧,右臂垂臂于身体右侧。 (2)撤步抱刀:图(二)(三)下、两腿屈蹲。上、两臂从腰间前伸,掌心向上,下、左腿后撤,身形左旋胸。 (3)转身垂刀:图(四)面朝东,翻腕掌心向下右手心轻搭于左手腕上。拧右脚,左转身,右手收到左身侧腰间,接后左脚在前,虚步脚尖点地,左臂持刀前送,继而左臂斜持抱刀,右臂右拳直伸打出冲拳,成立拳,拳眼向上,拳心朝左。 2、提膝抱刀 (1)盖步展臂:图2(一)下、右腿过左腿前盖步。上、两臂前后分展。 (2)抬腿抱刀:图(二)上、左臂持刀屈臂回收斜横胸前抱刀,右臂在身体右侧屈臂上提 就而在右头额前侧打亮掌。下、提左膝大腿 面平胯,小腿竖起,脚侧崩。 3、弓步扎刀 (1)平刀扎刺:图3(一)下、身形左转, 向正前位置落左步,落步弓左膝,蹬右脚, 成左弓步,就势将刀从左手交在右手,胸面 正朝北就势右手单臂展臂持刀前刺。左手成 掌弯臂高举,置于头额偏左上方,掌心向外(二)3(一)前,手虎口向右偏下,打亮掌势。 4、右左推刀 (1)右推刀:图4(一)下、上右步落步弓膝成右前弓步。上、右手持刀,左手搭刀背向右前推刀。 (2)左推刀: 第一动作:图(二)(三)(四)(五)(六)下、坐右步。上、挥臂成胸面向南向后甩刀,走势不停上右步向东撩刀。 第二动作:图(七)(八)接而上左步弓左膝右手握刀把,左手左托刀背向左前推刀。

4(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5(一)(二)5、插步扎刀 (1)旋身叠刀:图5(一)上、身体右旋向南叠刀。 (2)歇步扎刀:图(二)下、提右腿过左腿后向后到倒插坐步。上、成胸面朝西,右臂持刀前刺,左臂后展。 6、并步劈刀:图6(一)——(四) (1)缠头过脑:上、右手握持刀上过右肩再过左肩绕头到身前。 (2)齐步下劈:上、身形转朝北,左臂上伸。并步抬震左脚,同时右手举刀劈下。 6(一)(二)(三)(四)7(一)7、架刀蹬脚 (1)左横提刀:图7(一)(二)上、乘前式刀向右前 下扎出后,左旋身形,胸面朝东举刀过头绕刀过左肩、 过背、从右肩侧至身前压刀到腹前。 (2)挑刀踢腿:图(三)上、平刀使刀刃朝上,顺刀 背向前左掌前推,同时蹬踢左腿。 8、弓步藏刀 (1)缠头裹脑:图8(一)落步身形右旋,左臂举右 臂左腋下藏刀。 (二)(三)(2)拉势藏刀:图(二)(三)上、成胸面朝南,做缠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三十六式太极刀

三十六式太极刀 第一段 1、虚步抱刀:撤步前棚——扣脚收拳——虚步冲拳(东) 2、提膝抱刀:上步摆掌——提膝亮掌抱刀(面朝东) 3、弓步扎刀:落步接刀——弓步扎刀(正东) 4、右左弓步推刀:后坐带刀——右弓步推刀(东南)——上步撩刀——左弓步推刀(正东) 5、插步扎刀:扣脚回手叠刀——插步扎刀(左掌心朝下) 6、并步劈刀:回身扣脚提刀——并步劈刀(震脚) 7、架刀蹬脚:上步带刀——架刀蹬脚(正东) 8、弓步藏刀:落步腋下藏刀——转身裹脑——弓步藏刀(东南、面向正南,最后正西)

第二段 9、盖步缠头:上步缠头——盖跳步缠头(西南) 10、弓步藏刀:弓步腋下藏刀(左手握拳,西南) 11、盖跳步裹脑:上步平斩(手扶腕)——盖跳步裹脑(回头朝西北,左手离开) 12、弓步截刀:(西北,左手心向下) 13、垫步绞刀:上步绞刀——震步绞刀(西南) 14、弓步扎刀:(西南,左弓步) 15、丁步点刀:上步腕花——丁步点刀(正西) 16、跳步换扎刀:上步分手——跳步右扎刀(正西)——回身弓步左扎刀(正东,离左手后再扶腕)17、提膝扎刀:回手腕花——收脚收刀(并步,斜向西南)——提膝下扎刀(西南,刀斜下30度)18、马步推刀:并步按刀——扣脚上步带刀(左脚上步,西北扣脚)——马步推刀(东南) 19、弹踢反撩刀:回身推刀(正北)——上步回劈——弹踢反撩刀(正西) 20、提膝截刀:撤步腕花——撤步棚刀——提膝截

刀(正东) 第三段 21、缠头扫刀:上步缠头——撤步扫刀(成左弓步朝正东) 22、仰身推刀:弓步收刀——仰身推刀(正东) 23、弓步平斩:上步合手平斩(左手在右手下棚刀) 24、背花反撩(里腕花左手离开,外腕花、背花左手合于右胸):腕臂背花——转身抡劈——叉步反撩25、并步扎刀:腕花撤步拉刀(撤右脚要回头)——并步扎刀(右脚并左脚) 26、回身二起脚:撤步接刀——回身抡劈扣脚——跳步单拍脚 27、扑步按刀:落步接刀——跳步腕花——扑步按刀(正东) 28、提膝架刀:上步托刀(马步,面正北)——反身按刀(马步,面正南)——云刀撤步——提膝架刀(正西)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前言 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太极拳以它神奇的健身与技击作用,逐渐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历代拳师长期继承、发扬、全身心的投入、倾注的结果。如今百花齐放,门派林立,拳种繁多,对于一个初练武术之人,真是眼花缭乱,无从入手,然而万事万物难非难,乱非乱,只要清楚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认准目标,抓住基础,循序而进,则难即易,乱即平,故喜练太极拳术之人只要明白太极之理,明确大的方向,又能在小的环节上讲方法下功夫,假以时日,必水到渠成。 观天地间之小树,一心向天向地,枝叶繁茂因向天,根基稳固因向地。如有培育之人能适时培其根,剪其旁杈,施以肥,必能长而成有用之材。树即如此,人学拳术亦如此,一个人欲学技艺,内因主要,外因重要,如果他有信心,知苦练,但没有明师去指导他,用正确的方法锻炼他,那么他也不会取得成功。相反,一个不知用心,又没有好的老师培育的人终不能成大事。 树有枝干,术有旁正,然干为一,枝为多,如术正门唯一,旁门甚多。旁枝盛而主干弱,若倾于一侧任其长,久之则树必倾倒。人之学术,误入旁门,任下苦功终无成,何能如此?盖因天地间有雷、雨、风、电及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人世间有欺、诈、利、诱之弊。人非皆圣贤,孰能无惑。如果小错能及时改之,则无大错之祸。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无过错则不知何为正确,一个人接人待物错而不知错,自以为是,旁人无指责,则越错越大,终酿成灾祸。究其竟,何为对?何为错?以小术论之,求运动于身体者,但凡伤身、伤气、伤血、伤神皆为错,能修身养性为对。以家庭论之,一家和睦为对,否为错。以集体论之,团结一心蒸蒸日上为对,以国家论之,一国安定和平为对。一人处世必三思而行,以利身、利家、利集体、利国家之目的而行事。然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皆为错。身体是重要基础,家庭、集体是纽带,国家和平是大事。家和、国和则天下和。相反,天下乱则国乱、家乱、人心乱。以大为重,舍小取义而为对,为大局着眼,既使有小错也为对。诚实为对,但如果诚实反而致病人于忧患而死,则诚实亦错。慌言为错,但善意的谎言能使人一心向上,改过自新,则慌言亦为对。故何为对错?对亦错,错亦对。 所以练习太极拳术是求小技于一身也,其间必有对有错,无足为虑,观名师练拳,形式各有不同,参考而已,但其中必明太极一大道理,各阶段有各阶段的锻炼方式、方法,不能以对定论,也不能以错定论。 学习拳术大致有三个方向:第一消极偏右,自以为是,南辕北辙,此为旁门最多,学者终难问津。第二积极偏左,贪功图名,此亦为旁门,学者伤身而不自知,欲速而不达。第三中庸之道,此正门唯一,练者不急不燥,假以时日,水到而渠成。正门唯一,如两点之间就一直线,世间纷扰,余皆为旁偏,然能左右参半,不离其中,故无大偏,实为正门也。故拳术要求达到刚柔相济、虚实兼到、快慢相间、健顺参半,实为理想也。能以此理想定以坐标,则登山求径,涉水求津,不迷惑也。 概学拳求方法,指路靠师父。师者、生者皆为一理而共进,无高低之分,实先后之别也。故能师者又怎可以五十步笑百步?本亦不足也!故师生皆应慎之!慎之!再慎之! 附拳谱《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亦称大架)是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创。他在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零八势长拳一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编成现在流行的老架一路、二路(亦称炮捶)。一路拳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有柔。两路拳相辅相成,互为其根,直至达到刚柔相济,浑然一圆。 一路拳的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