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市情简介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特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2005年被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中国内地最宜开设工厂的榜首城市。2007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人口451.4万人,其中城市中心区人口200万人。下辖4个城区、5个县(市)、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

吉林市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发展撑力强劲。吉林市被誉为世界生物圈天然保护区的“立体资源宝库”。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为1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达4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为北方城市的5.4倍。拥有白山、红石、丰满三个梯级水电站和2个大型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424万千瓦,年发电量129.5亿千瓦时,占东北发电总量的55.5%,是全国少有的水丰电足的城市。

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其中镍、钼、油母页岩等8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10位。森林面积165万顷,东北部山区

素有“林海”之称;以“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为代表的经济动植物和土特产品种类全、产量高、质量好,已成为长白山天然绿色特色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集散中心。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美丽的松花江形若太极蜿蜒穿城而过,形成了“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风光。“吉林雾凇”精妙绝美,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吉林陨石为世界石陨石之王,引无数中外游人争睹天外来客的神秘风采。吉林文庙、哥特式天主教堂、北山古庙群等众多文物古迹,彰显出这座城市从远古走来的神奇魅力。吉林市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从建国初期开始,众多大中型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熟练操作能力强的工人、各类职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是吉林市振兴和发展的重要财富。在全国一些城市陆续面临淡水、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约束,煤、油特别是电力等生产要素困扰的当期,更加凸显了吉林市在这些方面的竞争发展优势,也更加坚实地奠定了中国内地最宜开设工厂城市的国际认知地位。

吉林市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后发实力凸显。作为中国“一五”时期重点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吉林市经过持续投资兴建,逐步具备相当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成为中国综合竞争优势较强的城市之一。吉林市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第一个化工生产基地,也是中国炭素、铁合金主要生产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铁合金、炭素、通钢、化纤等大企业在

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全市已有工业企业3626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750户。已经形成石化、汽车、治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食品制造等支柱产业,医药、经纺、建材、能源等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并蕴含着极大的合作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吉林市农业基础稳固。粮食年产量突破355万吨,其中专用优质粮食占总产量的80%,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畜牧业以及中草药材、食用菌等多种经营和特产业迈向产业化、规模化和外向化轨道,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吉林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是中国东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吉林市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资本扩张筑就了先决条件。

吉林市发展载体优势突出,合作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吉林市提出了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也预示出未来五年的更大发展空间。为了推动载体优势的有效发挥,目前全市上下正在集中力量建设江北、哈达湾、九站、江南四大工业集中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加紧进行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联建共享,努力提高集中区项目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另一方面着力抓产业集群发展。在各个集中区围绕核心产业,快速推进重大产业链项目、深加工项目向集中区深入,有效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拓展出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巨大的发展

潜力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吉化公司上下游配套产品种类繁多,需求量大,利润回报率高;以一汽为依托的零部件板块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化纤下游纺织、制衣发展前景广阔。所有这些,为投资商进入吉林市投资合作、展志兴业,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吉林市地理区位优势突出,物流配送发达。吉林市地处东北地理中心,自古就是三省通衢,明清时期是东北的军事、经济重镇,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水平曾一度居于全国前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城市,借助东北振兴的战略机遇,吉林市将更好地融入东北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吉林市不仅在东北居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交通运输便利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经过多年不懈的建设发展,境内公路、铁路、民航四通八达,可直达多个中心城市,其中公路、铁路密度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吉林市已经成为东北运输方式齐全的五大综合性交通枢纽之一。同时拥有完备的海关,商检和陆路口岸,进出口业务运行方便快捷。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逐步让位于地缘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东北正成为东北亚地缘经济活动的枢纽,吉林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心,借助长吉图开放先导区开发的东风,将逐步形成东北亚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物资集散地,也必将由此得到越来越多投资商的更大关注。

吉林市城市功能优势突出,投资环境优良。市区道路经纬分明、中心成网、周围成环、四面放射、内外顺畅。覆盖全市、服务全国、联接世界、方便快捷的高速宽带传输网络体系健全。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水、电、气、热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供保能力不断增强。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健康发展。沿江修建的“百里清水绿带”,是东北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水源质量保持二类以上水体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功能区标准,是中国北方最宜人居和投资创业的城市之一。市政府以加快发展、造福百姓为第一要务,自觉强化执政能力,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致力打造“平安吉林”,已经成为东北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民共识。对外合作密切,先后同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18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和商贸协作城市,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德国恩卡化纤公司、意大利蒙特纤维公司、荷兰飞利浦有限公司、日本大发株式会社、美国嘉吉公司、新加坡康福德高等一批跨国公司相继进驻我市。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俄交易会”上,吉林市政府与俄罗斯工商界正式签约构建“中俄贸易平台”。国内著名的企业如娃哈哈、建龙、伊利、中生集团、中冶集团、通钢集团、辽宁奥克集团、大连新型集团、上海凯赛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

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加速发展的新浪潮,吉林市将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未来五年里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建设实力吉林为基础,以构建和谐吉林为目标,全面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发展,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市重新梳理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在土地使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规划审批、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顺达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投资成本,让每一位投资者在这里都能倍感人文关怀,尽享热诚服务,挥展创业才智。

盐城市情简介

盐城市情简介 (此简介为市委办2006年9月13日印发的对外统一介绍通稿) 盐城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1983年撤区建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现辖2市5县2区和1个开发区。盐城是历史古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名“盐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县。盐城是工商新城,农副产品加工资源丰富,粮棉油、桑果菜、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这几年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0.6:38.6:30.8调整为22.7:44:33.3,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和4个中国名牌产品,初步形成汽车机械、纺织服装、轻工、化工、能源、食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涌现出悦达、森达、江动、马佐里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贯穿盐宁、盐通、盐淮、盐连四条高速公路,盐城机场开通韩国首尔、北京、广州、温州等国际国内航班,新长铁路盐城站开通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口岸,全市已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盐城是水绿之城,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水乡特色明显,拥有大纵湖、大洋湾、九龙口等一批以水闻名的旅游胜地,市区被誉为“百河之城”;全市林业资源丰富,近年来每年成片造林面积均在60万亩以上,占江苏省当年造林面积的1/3,森林覆盖率年均递增近2个百分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名列江苏之首。盐城是文化名城,历史上文人荟萃,古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范仲淹、陆秀夫、施耐庵,现有被誉为“党内第一笔”的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普教事业发达,高考达线人数一直名列江苏前茅,职业教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拥有盐城技师学院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18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0万人;城乡劳动力资源充裕,供给总量达400万人,现已累计输出劳动力150万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是全国三大杂技之乡之一,淮剧发源地,东台发绣、曹氏木雕、滨海柳编等各有夺人之处,风味小吃中的东台鱼汤面、建湖藕粉圆、阜宁大糕、伍佑醉螺等盛名不衰。盐城是红色之都,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素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新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建军部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是湿地之都,全市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75%,被称为“黄金海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海岸线总长582公里,占江苏省的56%。市域东部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已被列为全省旅游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季有千余只世界珍禽丹顶鹤来此过冬,是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的新时期盐城精神,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四化”联动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GDPl011亿元,财政总收入86.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北前列。全市基本实现实际利用外资两年翻一番,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三年翻一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继续实施新型工业化、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01-张家界市情简介(通用版): 张家界市情简介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5月因旅游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慈利、桑植两县,以及张家界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张家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9533平方公里,总人口172万。 张家界集“六区”于一身。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约占66.43%,白族约占6.45%、苗族约占1.62%,民族文化浓郁独特,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30多项,桑植民歌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是革命老区和贺龙元帅的故乡。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四个区县均为国家一级“苏区”,先后有20多万人参加革命,其中红军2万多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6万多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贺龙元帅的故乡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张家界属武陵山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四个区县均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核心区域。张家界是生态功能区。张家界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98%,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0,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张家界是知名旅游区。全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等级旅游区16家,包括5A级2家),其中武陵源风景区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绝版,被世界地貌组织命名为“张家界地貌”。全市现有各类宾馆酒店客栈1862家(其中星级酒店38家),床位12万张。张家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潜力的地区。张家界享有世界级旅游资源,且位于即将建设的安张衡和正在建设的黔张常、张吉怀高铁十字交汇处,境内枝柳铁路贯穿东西,拥有长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国际航空口岸,资源、生态、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省旅游龙头,张家界正在加快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着力构建航空、高铁、高速、磁浮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搭建更高层次发展平台,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努力在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中发挥龙头作用。特别是通过多年积蓄动能,全市经济社会已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潜力不断显现,内在动力更加强劲,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谋取新发展、创造新业绩的现实条。 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六张烫金的名片”,是

上海市浦江镇基本情况

1.浦江镇基本情况 1.1介绍 关键词:外环以外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一城九镇8号线&卢浦大桥 浦江镇位于闵行区东南部,黄浦江东岸,外环线以外,属上海郊区范畴。它东接“周康航”大型动迁居住社区,西临黄浦江,南面与奉贤区相依,北迄浦浦东三林镇经济适用房基地。 浦江镇在整个空间结构上分为中心镇区、东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以及南部沿江带高级休闲居住区。而上海六大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就位于浦江镇中心城镇,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7.32万人。 浦江镇于2000年由原陈行、杜行、鲁汇三镇合并而成,它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新城镇,8号线与卢浦大桥更进一步拉近了浦江镇与市区的距离。区位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2 区位条件 关键词: 距人民广场直线距离为17.5公里,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镇,2003年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浦江镇与市中心人民广场几乎连成一条直线,仅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另外,浦江镇与浦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38公里、与虹桥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21公里,距徐浦大桥约1.5公里,与昌里路商业街仅8公里。区位上的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原为闵行区最落后的浦江镇,现在飞速城市化和大开发,正在打造出一个位于浦东的新闵行区。 1.3经济发展情况 GDP 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1.4 浦江镇发展规划 浦江镇辖内包括了12.38平方公里中心镇区、8.3平方公里漕河泾浦江高新科技园区、19.58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4.2平方公里别墅居住区、10平方公里黄浦江滨江开发预留地、以及60平方公里浦江世博森林区域。 ①浦江镇中心镇区 浦江镇中心镇区位于浦江镇西北部,北至浦东新区接壤处、南临丰收河、西至滨江路、东抵浦星路,规划总用地约12.3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4万人。其中紧贴浦星路西侧高7米景观绿坡、贯穿中心镇区南北5公里长的景观大道、灯塔高耸的桥梁、带有景观灯的石质河道等,都赋予了浦江镇全新的风貌。它是一个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21世纪新型城市,将建成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现代“威尼斯”风情小镇,由著名的设计公司———意大利格里高蒂国际设计事务所中标设计。 中心城区规划分成三个组团,形成三个主要功能区,北部以高档别墅为主,中部为公共建筑和商业居住建筑相混合的商住综合区,南部为多层居住区,三个功能区通过景观道路和景观河道联成一个整体。由意大利格里高蒂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整体规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是第一次来无锡,但是也许有的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并没有好好的欣赏无锡的美丽风光。不管怎么样,今天大家就定下心来好好的参观。 不知道大家选择无锡这个城市游览的原因为何呢?让我来猜猜。也许大家早有耳闻“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传说故事而来吧。大家想看看那所谓的湖究竟有多美,连这位足智多谋的谋臣甘愿放弃权势而携美女西施隐居在此。而这太湖的确实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所以资源丰富,水域辽阔,号称“三万六千顷之大”。当然无锡并不是唯一一个濒临太湖的城市,然而却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所以无锡就素有“太湖明珠”的美称。而那首传唱《太湖美》的歌曲唱遍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湖的美景和无锡的特色,也许在座的有个别是闻歌至此吧!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无锡。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节点,东距上海128公里,西距南京183公里,倚太湖,揽运河,临长江,地理位置绝佳,被誉为“小上海”之称。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的31.4%,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最高峰黄塔顶611.3米,也是我省的第二高峰,虽不能与泰山比高,华山比险,确是以秀丽端庄闻名遐迩。 无锡市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惠山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区7个区,江阴和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约646万多万。

无锡除了动人的故事传说和好听的歌曲,相信也有人是冲着这座所谓的江南历史名城而来。的确,无锡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百年工商城市;也是一座湖滨休闲文化旅游城市,经济和交通非常发达。 无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实很多人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这个城市要叫无锡这个名呢?无锡不是一向很富有,难道会缺少“锡”吗?其实啊,早在冯梦龙撰写的《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相传周平王东迁的时候,走到无锡惠山,发现惠山的东峰上有锡矿,所以将那座山称为“锡山”。到了春秋战国时候,锡矿作为冶炼青铜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就引来乐各路诸侯纷纷抢夺开采,而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战争也就愈演愈烈了,于是经过400年的开采,无锡的锡矿就被开采完了。到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驻扎在锡山,将士们在埋锅造饭的时候在无锡西郊的锡山脚下挖出一块石碑上刻有文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兵,天下宁。”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太平了。无锡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说到无锡的历史这还要追述到3000余年前“泰伯奔吴”说起。据说:周太王有个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就表现出一幅很圣明的样子。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长兄,他俩为成全父亲想传位给季历的意愿,就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为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但是他们到这儿时,当时的江南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森林覆盖,一片原始荒古的景象。泰伯尊重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带领着当地的居民一起共同劳作,在梅里筑城建国,自号“勾吴”,即后来的吴国。泰伯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传播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宿迁市情简介-江苏

宿迁市情简介 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洋河新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分别列江苏省第4位和第6位,素有“苏北水城、绿色家园、生态氧吧、长寿之乡”的美誉,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金融生态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 宿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境内发现的长臂猿化石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下草湾文化遗址”是目前江苏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公元前113年,古泗水国在此建都,历时132年。秦代设置下相县,唐代改称宿迁县。西楚霸王项羽、南宋抗金名将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人民炮兵奠基人朱瑞等都生长于这片热土。 宿迁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是驰名中外的“名酒之乡”、“杨树之乡”和“花木之乡”。洋河、双沟荣获国家名酒称号,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名酒和四个白酒类“中国驰名商标”的地级市。全市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2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5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8%,素有“绿海之都”的美誉。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年产优质水产品25万吨,螃

蟹产量居全国第一。花卉苗木面积45余万亩,是江苏四大花木主产区之一。 宿迁生态优良、风光秀美,是一座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项王故里古朴庄重,三台山生态时尚,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是全国唯一拥有两大淡水湖的地级市,被世人誉为“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总面积23.5千公顷的洪泽湖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宿迁区位独特、交通便达,位于东陇海产业带、沿海产业带、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京沪、宁宿徐、宿新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盐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05国道、京杭大运河、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穿境而过,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淮安涟水机场近在咫尺;连接京沪高铁的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开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架起了宿迁通向海内外的桥梁。 建市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和新一轮扶持苏北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35.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8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6.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江苏前列。

无锡介绍

[无锡介绍] “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 无锡由江苏省省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滔滔长江在境内流过。 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4 ,年平均日照数202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48MM,全年无霜期平均230天。 无锡总面积4650km2,其中市区面积518km2。无锡市下辖江阴、宜兴两市及崇安、南长、北塘、惠山、滨湖、马山、新区七个行政区。 无锡市总人口432.21万,人口密度930人/km2。无锡市市区人口109.56万,人口密度2116人/km2。 [太湖]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介于江浙两省之间,有“包孕吴越”之称。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三万六千顷湖水弥漫,七十二峰岛屿散立,自然风光秀丽雄浑。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湖,古称震泽、县区、五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古称三万六千顷。太湖湖岸线长393公里,东西宽55.9公里,南北宽68.5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山峰、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湖中盛产银鱼、白鱼、梅鲚鱼和虾、蟹等水产,周围土地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无锡濒临太湖北半圜,占有太湖山水组合最美丽的一角。南屏马迹、北枕龙山,湖中多岛、沿湖多山,山长水阔,以“太湖佳绝处”的美名而 [蠡园] 坐落在蠡湖北岸的青祁村,它因紧傍蠡湖而得名。而湖一名,则来自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 现在的蠡园,有四个游览小区。东部,沿湖有千步长廊(碑刻)、晴红烟绿水榭、凝春塔,以及老蠡园的水池、荷叶亭等,还有新建德柳影亭、绿漪亭、水榭、春秋阁、映月桥;西部有百花山房、濯锦楼、月波平眺亭、南堤春晓、四季亭、渔庄亭;中部有假山群、荷池、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等。 千步长廊289米的长廊,曲岸枕水,移步换景,足可使你领悟到山水照槛水绕廊的意境。廊壁64块刻石,80个图案各异的青瓦花窗,又向你展示了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和蠡园建园史。 渔庄绿水环绕的小岛,涵虚亭翼然其上,亭畔由清末进士谢霈手书的渔庄刻石,是这里建园历史的佐证.

张家港市市情简介

张家港市市情简介 “东渡扬帆福地,创新创业良港”。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原名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而命名。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双山岛旅游度假区,15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5.31万、其中户籍人口92.66万。 张家港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融入“上海半小时城市圈”。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多家,其中沙钢集团连续七年入围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总数位列苏州县市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县市前三甲。张家港市人文历史厚重,距今8000年历史的东山村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古黄泗浦是1200多年唐代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近年来,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文明城市“四连冠”盛名远播,累计荣获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国际卫生港、全国文明城市等200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是全国“全面、协调、综合”发展的先进典型。 张家港市重视人才发展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加快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才政策,自主引进培育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专家14名,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102名,苏州“姑苏计划”人才156名,先后资助领军人才(团队)500多个,不断加大人才投入,积极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扶持创新、鼓励创业”的和谐人才发展环境。 虚怀以待天下客,携手同行创未来。我们真诚地欢迎各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张家港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和我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续写精彩篇章!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初中学校数量,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城区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镇区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初中学校城区在校学生数量等,对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占全国初中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同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占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九江市情简介

九江市情简介 (供宣传参考)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是国家第一批五个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现辖九县二区一市二个开发区和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其中市区建成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65万。 历史文化悠久。九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期,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就有九江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戍守时筑九江城。九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1500多位名人在九江赋诗4000多首,使九江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原创于九江的《浔阳曲》改编而成的;宗教文化神秘深奥,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中国佛教协会三任会长与云居山真如寺相关,庐山“一山藏五教”;红色革命文化催人奋进,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升起,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九江是第一渡,南昌起义策划于九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次谈判在庐山,《抗战宣言》在庐山发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多次来九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遗迹;书院文化名满中外,中国最早的书院义门书院在德安,白鹿洞书院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之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洞规,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九江山明水秀,孕育了陶渊明、黄庭坚、南宋陈氏“五代七进士”、清代“陈门四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李烈钧、许德珩和当今世界名人袁隆平等历代名杰。 区位交通优越。九江位于八百里鄱阳湖、五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处,依长江承东西,托京九接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川、汉、宁、沪的重要联运枢纽。长江岸线达152公里,且深水岸线多,港口吞吐量大,适宜发展大运量、大吞吐量、大耗水量产业。九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是赣、鄂、皖、湘的货物集散地和换装港,外贸码头年吞吐量3000万吨。京九、武九(至武汉)、合九(至合肥)和规划建设中的铜九(至铜陵)、昌九城际铁路等五条铁路在九江交汇;公路有昌九、九景、合九、武九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洲)国道,武吉高速已经开工,杭瑞高速九江到瑞昌段即将开工。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日本协力事业团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在最终报告书上指出: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从旅游资源讲,九江山川秀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拥有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吴城候鸟保护区;拥有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开采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大型矿冶遗址铜岭古矿冶遗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市情简介 据中国赣州网,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俗称赣南。辖2区1市15县,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1个综合保税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人口928.5万,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4和1/5,是江西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设区市;其中农村户籍人口734.2万、占总人口的79.1%;共有283个乡镇、3460个行政村。市树为榕树,市花为金边瑞香。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江西南大门、珠三角直接腹地、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即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正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四省边际区域最大的4C级民用机场,通达北京等国内50多个重要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占全省1/4;铁路营运里程364公里。 二是文明久远灿烂。五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置县,宋定名赣州。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九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等历史名人曾在此留下政功墨迹,唐代马祖道一禅师、风水大师杨筠松分别在此弘扬禅宗文化、堪舆文化,周敦颐、程颢、程颐、王阳明等理学大家使赣州成为宋明理学发祥地,民国时期蒋经国主政赣南(1939年3月至1945年7月)长达6年。赣州是“江南宋城”,为宋代36个大城市之一,被誉为“宋城博物馆”。八境台踞章、贡两江交汇处,“览群山之参差,俯章贡之奔流”;郁孤台以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而声名远播;至今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江西四大名窑—七里镇古窑址,泽惠古今的宋代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被誉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赣州是“客家摇篮”,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摇篮,全市95%以上为客家人,至今保存完好的上千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奇葩;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石城灯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三是革命历史辉煌。赣州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故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奠基,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赣南山区浴血坚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闪光足迹。赣南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省、全国烈士总数的43.8%、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州籍烈士倒下。赣州走出了134位开国将军,其中兴国籍将军56名,兴国被誉为“将军县”。赣南红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深刻阐述了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四是资源禀赋独特。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称。黑钨储量居世界第一;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稀土资源保有储量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一,富含高价值的铽、镝、铕、钇等中重稀土元素。被誉为“世界橙乡”,脐橙种植面积183万亩,为世界最大;年产量居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五是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19.3度、降雨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自然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围绕核心要素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解读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占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同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占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龙岩市情介绍

地理 承接沿海拓展腹地 龙岩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距厦门仅142公里,是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龙岩市与全省、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交通主干线的全面对接。预计2011年年底建成通车的龙厦高铁,将进一步拉近龙岩与厦门、泉州、漳州的空间距离,实现“一小时通勤圈”。 龙岩作为承接沿海、拓展腹地的枢纽城市,对厦泉漳沿海城市的延伸发展作用明显。尤其是连接在京广线上的赣龙厦铁路通车后,通过龙岩的转换,沿海城市可以通过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好地向内陆发展,寻找更多商机。 龙岩作为一个山区地市,土地和资源优势明显,为厦门等沿海城市产业转换,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龙岩也可以依托沿海城市,加强对台交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 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龙岩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赢得良好先机。龙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龙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过去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23%。 龙岩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机械、钢铁、铜等十个产业,重点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个产业,使得龙岩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另外,龙岩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把闽粤赣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对外贸易成果丰硕,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新的形势下,龙岩市将“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岩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龙岩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领军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的三级城市体系。这些都为龙岩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提供了经济保障。

长乐市情简介精编

长乐市情简介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长乐市市情简介 长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68万,现辖16个镇、2个乡,251个村居。 长乐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武德六年建县,是明代着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着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1994年撤县设市。 长乐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暖,四季常青,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南北果蔬品种繁多,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重要果菜生产基地。水蜜栎桃、巨峰葡萄、晚熟龙眼、柑桔、西瓜等久负盛名,着名的青山龙眼曾为贡品。海产品近千种,经济鱼类近七百种。石斑鱼、中华绒毛蟹、金鲟闻名遐迩,漳港海蚌——西施舌更是闻名世界的海味奇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玻璃砂、高岭土、叶腊石等,其中优质花岗石磨光板材大宗出口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玻璃砂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 长乐地理区位优越。距省城福州30公里,临海近台,东濒东海,与台湾岛隔海镶望,镶距140海里,是大陆与台湾基隆港和桃源机场之间的最近通道;北临闽江,与福州马尾经济技

术开发区一江镶连,处于闽江口经济圈的南翼,是福州今后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乐旅游源资得天独厚。境内山、峰、泉、石、滩、礁、海、岛和闽江沿岸线是天赋的自然景观。山丘耸翠,溪泉环绕,山水江天与果树园林掩映成趣。沿海沙滩连绵,水清沙净,林密花香,海中小岛列矗,海滨奇峰异石与滩海岛礁联珠合璧。这里既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下沙海滨度假村,又有融体育、旅游、度假、休闲、康乐和商住为一体的海峡奥林匹克城。是福建省内首屈一指的海滨度假和游乐胜地。 长乐投资环境一流。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大型现代化港口或电厂——华能福州电厂位于境内;大型现代化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位于长乐漳港;松下深水港可建造3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个,松下港区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启动建设,筹东万吨级码头和营前3000吨集装箱码头已建成投运;峡漳、福北、两港线三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福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陆、海、空对外交通枢纽。全市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13万门,邮电通讯居全国领先水平。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投资环境,使长乐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近年来,长乐以城区为轴心,依托“两港”(空港、海港),建设两线(航漳线、龙玉线),开发“三线”(峡漳线、福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山东省正在开发建设的鲁南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现辖12个县市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843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GDP达到2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增长25.7%。 历史文化悠久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文化又具有融南汇北的特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95处,曲阜和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 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煤炭储量27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东有三孔四孟、西有水泊梁山、南有河湖湿地、北有中都佛苑,初步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旅游格局。 区位交通优越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结合部、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京沪高铁在曲阜设有站点,济宁曲阜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航线,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 科技支撑强大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1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7家,授权专利3372项。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济宁国家高新区建设了鲁南科技新城。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又与美国代顿大学合作建立了“先进超轻型汽车材料研发生产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占比较年初提高了0.88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十三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和国家新规划的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建成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华勤集团、如意集团、太阳纸业、山推股份等一批骨干企业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宁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曾经孕育璀璨儒家文化的济宁,是一片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圣地沃土,是您建功立业、创新发展的风水宝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