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学科名著阅读报告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一、前言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教授敏锐地观察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服务、尤其是资本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货币主权和财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学越来越难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蒙代尔教授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他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和预言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圈,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不断趋向自由流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为具体的要素自由流动程度的一种状态。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条件,国际贸易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和技术等,推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促成了当代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迅速发展。

罗伯特·蒙代尔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在2×2×2赫—俄模型(H-O模型)的基础上,罗伯特·蒙代尔得出了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结论,比如国际劳务流动,如果一个国家严格控制劳动力跨国流动,这势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如果一个国家启用严格的贸易壁垒,便会诱使境外劳动力的流入或国内劳动力的流出。他进一步推断: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生产要素价格

均等化。在生产满足一定条件下,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并不需要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同时流动,只有商品或生产要素之一完全流动即可。

二、名著的主要内容介绍

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互为替代:没有贸易障碍意味着商品价格均等,即使要素完全不能流动,也存在要素价格均等的趋势。同理,要素完全流动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它也导致商品价格均等,即使商品完全不能流动。

存在两种极端的情况:可能是要素完全流动但没有任何贸易,或者是贸易完全自由但要素完全不能流动,真实世界处于二者之间。一般而言,古典经济学家都是选择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的特殊情形。

该文旨在描述放松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会产生什么效果。我们不仅允许商品流动,而且还允许一定程度的要素流动。特别是该文证明了:增加贸易障碍会刺激要素流动,增加要素流动的限制会刺激商品贸易。另外,该文还要对支持贸易保护的一个古老论点给以更明确的阐述。

三、学习心得

贸易障碍的增加鼓励要素流动

依照某些严格的假设,商品贸易将完全替代要素流动: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模型里,只要以下条件得到满足,则商品价格均等足以保证要素价格均等,要素价格均等足以保证商品价格均等。(1)生产函数为一阶齐次方程(也就是说,相对和绝对边际产品只决定于要素组合的比例)且两个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2)无论要素价格如何,在任何生产函数的所有点上,生产一种商品所需某种要素的比例始终大于生产另一种商品所需的同一种要素的比例;(3)要素票赋排除了专业化。

这些假限设允许我们把决定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形态的某些重要力量孤立起来进行分析。为达到本文的分析目的,我们仍将坚持这些假设。得出的结果是边际产出和价格重新均等,取消关税也不会改变资本流动。关税消灭了贸易,但经过资本流动之后,贸易己经不再需要了。

在实施关税之前,我们假定完全的自由贸易和完全的资本流动。于是,我们有了两个假设,每一个都足以保证商品价格及要素价格的均等。关税的效果仅仅是消除了其中一个假设----完全的自由贸易,另一个假设依然发挥作用。

虽然如此,但是上述结论存在一个限制。如果两国都有贸易障碍〔两国都实施关税或两种商品都存在运输成本),并且假定资本所有者不随资本移动而移动,那么,这些因素就会妨碍对外国资本所有者支付利息,从而阻止要素价格及商品价格的完全均等(如果假设资本所有者投资在哪里,他就在哪里消费掉其投资回报,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然而,如果我们愿意把上述限制看做是资本流动不完全的一个特例,资本流动是商品贸易的完美替代的命题依然成立。

国家相对大小的影响

只要国家的相对大小没有引起完全的专业化,两国的相对大小不会使模型有

任何差别。

本节和前一节的一般结论是:关税将刺激资本流动。当然,哪个要素将流动取决于该要素是否更具有流动性。我们此处所用的假设-------资本完全流动而劳动完全不流动-------是极端情况,若要上述论断更具实用性,就必须放松这个极端假设。但是,对于我们从本质上深人理解问题,极端情况非常有帮助,所以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依然保留极端假设。若只有资本可以流动,那么,劳动富余的国家可以用关税吸引资本,资本富余的国家可以用关税鼓励对外投资。出口税具有同样效果。因为在本文的模型里,出口税的效果与关税的效果相同。

上述分析不限于关税,同样适用于运输成本的变化。运输成本(商品的运输成本)增加将提高稀缺要素的真实收益,从而吸引稀缺要素,同时降低富余要素的真实收益,并鼓励富余要素的出口。任何贸易障碍的效果都是增加稀缺要素的稀缺程度,从而使要素的国际流动更加有利可图。稍后,我们会把这个结论应用到贸易保护理论中,当然,所考虑的情况将比上述极端假设更为现实。

要素流动障碍的增加会刺激贸易

要使世界生产有效率,没有必要让商品和要素都自由流动。只要满足生产条件,商品或要素之一自由流动就足够一。但是,如果要素及商品流动都有一定限制,哪怕是很小的限制,就不会出现要素及商品价格的均等(不包括价格己经均等、贸易已无必要的情形,当然,这种情况不重要)。只有要素及商品流动的限制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上述原理才适用。显然,这个原理不能适用于下列限制措施:对出口商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完全无法流动的要素的运输成本、高于价格均等所需的大量配额。

如前所述,如果没有利息收人的转移支付问题,单个要素的自由流动就足够保证价格均等。当劳动富余的国家征收关税,只要对方国家依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没有任何运输成本,那么价格均等就会出现。但是,如果资本富余国家征收关税,诱使资本出口,即使劳动富余国家保持自由贸易,价格还是不能均等,除非用于利息支付的商品转移享受关税豁免。

支持贸易保护?

贸易障碍的增加刺激要素流动,要素流动障碍的增加刺激贸易。关税能够将资本吸引到资本稀缺的国家,但资本流动仅仅能够部分缓解关税的负面效果,无法彻底消除。对于劳动富余的国家而言,如果进口商品生产存在规模经济,出口商品生产存在规模不经济,那么,关税对该国有利的可能性就增大。反之亦然。要根据上面的推理找到支持贸易保护的理由,就必须证明:资本密集型产业服从外部规模经济,和(或)劳动密集型产业服从外部规模经济,并且这些产业非线性的大小要达到所需的程度。

四、结论与今后学习的方向

增加贸易障碍会刺激要素流动,增加要素流动的限制会刺激商品贸易。

生产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之间存在着替代和互补的关系。所谓替代,是指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商品国际流动可以相互替代,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可以替代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相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可以替代商品的国际流动。按

照要素禀赋理论推断,国际商品流动实际上是对生产要素流动的替代,通过国家间的商品交换,不仅商品的价格,而且生产要素的价格都会趋于均等化。在商品流动的条件下,无须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但实际上,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或垄断因素的存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趋势受到了阻碍,客观上产生了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替代商品国际流动的现象。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除了具有完全替代关系外,还可能存在互补关系,即通过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一国生产的增加大于另一国生产的减少,这时,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经济利益大于国际贸易的利益,存在着互相补充的关系。生产函数较先进的国家向较落后的国家转移生产要素能扩大贸易量。综上所述,资本及其带来的其他要素的直接流动扩大了贸易,生产函数不同的国家生产条件也不相同。生产条件较优的国家把较充裕的资本、较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经营管理知识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能扩大两国的贸易量和增加收益。

从改善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与商品的流动的功能是相同的。它们最终都是有利于实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综述 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研究于经典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展开,主要关注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一国贸易均衡与福利水平的影响、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收益。这些研究在不断接近生产要素流动的现实,但是却依然没有研究要素流动本身,对于要素流动的规律与收益特别是要素流动收益的国际差异缺乏系统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要素流动;收益;述评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研究中有两条路径:第一,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下,第二是探讨跨国公司投资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中的动机和规律。对于后者,已经阐述了关于跨国投资理论的文献。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本质特征已经从以往的商品流动向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转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等理论)并不能对多要素跨国流动并再组合的情况给出满意的解释。本文重点介绍相关研究的第一条路径,主要是在生产要素国际扩张理论框架下,综合生产要素流动中的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和相应的评论。 一、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一)经济学中的要素流动观点 经济学一般认为生产要素完全流动,流动范围仅限于一个经济体,且没有流动障碍的一般假设。正如新的制度经济与信息经济学指出的,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往往导致的因素不能在资源分配中不能有效地在有效分配基础上实现基础,但有些理论还指出,流动性障碍的因素: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劳动经济学在搜索和匹配理论中的全流程也认为,劳动力市场不像传统的劳动力供需经济学假设在信息完整,无摩擦的市场环境下,通过调整工资可以清除劳动力市场,他们指出,就业和工人面临着一定的“搜索成本”,这种成本来自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和交通费用。显然,这些理论认为,甚至在国内一级,生产要素的流动也有障碍。 (二)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基于要素国内流动但跨国不流动的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对跨境非流动性的分析。比较优势理论是一个单一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集团化、金融国际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 第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变化大大决于实物经济的变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因此,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80年代以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则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据

统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占20%。1997年以购并方式实现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58%,价值高达3420亿美元。欧元启动后,欧洲资本大市场的形成将迫使欧洲的企业、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资本追求利润和投资安全的双重属性,在跨国流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外国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投资地的安全和增值可能性进行评估和权衡的过程。从流向上看,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且集中在少数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完善宽松、经济发展较快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1990、1995、l997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高达79.3%、70.6%和68%,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分别为20.6%、28.l%和30.2%,且主要集中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非洲的份额极小。 第四,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功及其持续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便捷而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本地智力和社会综合资源(相对于自然国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是否具备丰富资源而言)来加强其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东道的知识、智慧和信息等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 7.1复习笔记 1.国际要素流动——劳动力转移 (1)单一产品模型 单一产品模型假定世界只由本国和外国组成,各国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土地和劳动;两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产出”表示;该世界中不存在贸易。 各国产出水平决定于可获取的资源数量,土地(T)和劳动(L)是仅有的稀缺资源。这种要素供给与一国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成该国的生产函数,用() Q T L ,表示。图7-1显示的是一国的产出在土地供给一定的条件下是如何随劳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图7-1某一经济的生产函数 从图7-1可以看出,劳动供给越多,产出越大。但是,随着更多的工人被雇佣,劳动的边际产出会下降。 图7-2用不同的描述方法表明了雇佣的劳动数量是如何决定边际劳动产出的,同时也说明支付给单位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出。

图7-2边际劳动产出 如图7-2所示,随着就业的增加,边际劳动产出会相应下降。边际产出曲线下方的面积等于总产出。给定劳动力雇佣水平,其边际产量决定实际工资。因此,对劳动的全部支付(实际工资乘以雇佣人数)由图中的长方形部分表示,其余的产出部分为土地租金。如果两国的工资水平不相同,两国工人就有了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这是下面将要分析的问题。 (2)劳动力流动 ①劳动力流动分析 假设两国的工人能够自由流动,且本国工资低于外国,那么工人将从本国流向外国。这一流动会减少本国的劳动力并导致本国实际工资的提高;相反,外国的劳动力会增多,实际工资相应下降。这一进程将持续下去直到两国边际劳动产出一致为止。图7-3说明了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生产要素流动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生产要素流动分析 ——以发达国家为例 摘要:经典国际经济贸易理论认为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相对或者绝对差异是经济贸易的基础,这是比较静态分析得出的结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技术差距模型的基础之上,用动态分析法得出技术的动态变化也可以作为引发国际贸易的因素。它充分考虑了时间因素,产品周期每个阶段的生产要素流动的变化都在时间要素的作用下 发生改变。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变各国企业的要素比较优势,使得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产生相应的生产效益。这也是国际间贸易往来的原因之一。在信息经济时代,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日益明显,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如何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开展区域国际贸易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比较优势生产要素流动 Product life cycle analysis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flow ——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bstract: We can get a conclusion that dynamic changes in technology used as trigger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obtained by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which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gap model belongs to 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Competitive edges of national enterprises have been altered due to the mobility of production elements, allowing for different enterprises producing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 which is th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t the age of Information Economy,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have been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ly. Therefore, it is very crucial for the majorit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figure out how to apply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to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Key words:product life-cycle theo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element of production is mobile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9.1复习笔记 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形成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过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上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

资本、技术的输入。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纷纷流向国外。当代,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第三节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原因 一、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摆脱了经济衰退,经济开始复苏,保持低的通货膨胀率,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较低;苏联解体,东欧各国面临经济体制的转轨,这种转制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资金短缺异常突出;国际债务危机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后有所减缓,但仍存在隐忧;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收入锐减,贸易出现逆差,资本流入减少、流出增加。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 1、国际资金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1990-1994年间,资本流入量是其同期经常账户赤字的两倍。1996年,泰国资本流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3%。而且,国际资本流量的增长是持续性的,不受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比如,世界出口贸易量曾因世界经济的周期性衰退在1979-1982年及1990-1993这两个阶段中出现下降或徘徊,而国际资本流动却在上述两个时期未受影响,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的势头。另外,一大批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居于突出地位的离岸金融中心都出现在经济和贸易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诸如巴哈马、巴林、开曼群岛、新加坡、阿联酋等。国际资本流动的以上这些特征都说明它已经摆脱了对实物经济的依赖。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 二战后发达国家不仅保持着资本输出主体国家的地位,而且成为最大的受资国,国际直接投资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OECD国家近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占国际直接投资的80%左右,其成员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左右也被其他OECD成员国所吸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达国家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最大资本输出国,又是最大资本输入国,对外大量投资与大规模吸收外资往往结合于一身。而发达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直接投资法律规则的制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但又有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普遍加

关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建议

关于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的建议 一、农民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不高:在农村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年龄在50、60岁人员,而这批人员中多数文化较低,因而在农业生产上缺乏技术。从事农业产业化就谈不上,参与合作社是见水脱鞋,入股投资的事比较谨慎,有钱的事就干,无钱的事就不来,从而表现出从生产、产品、销售等存在以下问题: 1、生产技术落后,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创造的价值 较低,需要通过专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劳动力的价值。 2、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农药的使用、有机食品的 生产等,这些都需要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法来解决。 3、产品的销售问题,要通过政府引导,提高信息或 通过营销专合组织等形式来帮助解决群众卖难得问题。 4、风险问题,特别是自然灾害,要通过财产保险或 建立风险保障基金的形式来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5、加大设施农业扶持力度,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 主要构成部分,离开了设施农业就谈不上现代农业,而设施农业技术比较尖端,投入的成本较高,因而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有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进。因此建议增加对

设施农业投入的补贴,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业主参与现代农业的建设,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新局面。 二、融资难问题:农民在整个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借贷受限制,融资难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如果银行部门在融资政策上作适当放宽,会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目前的农场品主要是直接销售,农民获取的效益较低,有的产品甚至亏本。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解决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安韩园区来集中发展,鼓励农民到企业入股,建议对农产品深加工的规模企业或专合组织实行以奖代补,提高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四、农户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问题。为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推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模式,建议在我镇范围内规划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和林盘整治解决土地指标和用地难得问题。 蔡场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6日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9-10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9.1 复习笔记 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 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进行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国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资本、技术的输入。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 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近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特点 1.1、官方发展融资比重下降,私人资本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 国际资本流动从性质或主体结构看,大致分为政府(官方)和私人两大部门。二次大战后,政府部门的流动(主要是官方发展融资)曾在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战后欧洲的恢复重建和日本经济的崛起过程中更是如此。而近年来,官方发展融资逐年减少。目前,私人资本流动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3/4以上。国际私人资本扩展与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公司盈利能力和水平,为增加资本积聚和积累创造了条件,从而出现大量资本过剩,而世界经济-体化发展则为过剩资本提供了新的跨国投资和盈利机会,特别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以及放松金融管制,对资本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为资本的流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而使私人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进-步加强。 1.2、长短期资本互相快速转换,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益模糊 国际资本流动,通常被划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来考

察,而且,人们往往着重考察其规模、方式和流向。就长期资本流动而言,主要包括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等方式。而短期资本流动则主要包括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等项目。长短期资本流动划分的期限标准通常为一年。显然,这两类资本流动的动机、目的以及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乃至整个世界金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就是对其监管的要求和认知程度也不一样。毋庸讳言,整个国际资本流动中,人们对长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是肯定、支持、欢迎和鼓励的,而对短期资本流动则往往是关注、警惕甚至设法限制。但是,随着近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尤其是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相互转化既方便迅速又极为频繁。如大额定期存单、货币与利率互换、票据贴现与展期以及各种基金运作等,从而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日趋模糊。现实经济生活中,已经很难明确区分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同时,大量短期资本经常混杂在国际贸易或长期资本中一起流动,监管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 1.3、国际直接投资扩张趋缓,国际银行贷款比例不断上升 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国经济发展方面都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因而-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是进入上世纪九十年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要素流动【圣才出品】

第11章国际要素流动 1.如何用跨时期选择的方法分析资本移动现象以及对相关国家均衡调整过程的影响?答:根据经济学原理,国际投资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国际交换,即用现在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下面,用相对价格原理来分析资本流动的发生机制。 (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①基本假设 a.两个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生产一种商品X。 b.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该生产者可以选择今年生产“现在商品”(present goods)也可选择明年生产“将来商品”(future goods)。 c.每个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果他增加这一资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放弃现在商品的生产,而增加未来商品的生产,并减少现在商品的供应。 ②相对价格差的产生 由于甲、乙两者对当期和未来商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即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者所面临的实际利率也不相同。不同的实际利率导致两者在“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上的投入不同,进而导致其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其分析如图11-1所示。 图11-1中,纵轴表示将来商品1C 的数量,横轴表示现在商品0C 的数量,生产可能性线KK '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关系;无差异曲线族i I (1i =,2,…)表示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成的效用水平。如果甲、乙两人之间不存在交换关系的话,他们将分别在A

点和B点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A、B两点处的斜率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或“利率”。 由于A、B两点处的实际利率不同,这便使甲乙两人拥有不同的相对优势。A点处的斜率大于B点处的斜率,这意味着甲在将来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乙则在现在商品上拥有相对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甲可以“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则相反。 图11-1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 (2)储蓄与投资 ①封闭条件下消费与投资的决定 图11-2中的KK'曲线仍旧表示甲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定一有形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 Y,生产将来商品1Y。在没有交换的条件下,通过移动均衡点,可以得出A点将 是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C Y是在由RR'线所表示的实际利息率为r的情况下甲的储 00 蓄和投资。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学科名著阅读报告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 一、前言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席、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他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蒙代尔教授对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是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蒙代尔教授敏锐地观察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服务、尤其是资本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大规模的跨国界流动。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中,一国的货币主权和财政政策效果更多的受到外部世界的制约,宏观调控能力下降。经济学越来越难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蒙代尔教授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他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和预言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圈,其实质就是生产要素不断趋向自由流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表现为具体的要素自由流动程度的一种状态。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创造了条件,国际贸易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提供了内在的动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资本和技术等,推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也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促成了当代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迅速发展。 罗伯特·蒙代尔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在2×2×2赫—俄模型(H-O模型)的基础上,罗伯特·蒙代尔得出了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流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的结论,比如国际劳务流动,如果一个国家严格控制劳动力跨国流动,这势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如果一个国家启用严格的贸易壁垒,便会诱使境外劳动力的流入或国内劳动力的流出。他进一步推断: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都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和生产要素价格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 2.外债 3.流动性理论 4.清偿能力理论 二、单选题 1.再投资是指()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一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C.一国投资者不将其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所投资企业,或在东道国其他企业再进行投资 D.一国投资者通过对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股息或红利,而不能获得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2.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再投资 C.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3.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 A.是否从买卖价差中获利 B.是否获得股息 C.是否获得红利 D.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4.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A.援助他国建设 B.贸易结算需要 C.规避风险 D.获取较高的利润 5.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A.贸易性资本流动 B.投机性资本流动 C.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6.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A.一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

B.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A.墨西哥 B.美国 C.巴西 D.阿根廷 8.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A.清偿能力理论 B.支付能力理论 C.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9.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汇率的波动 10.我国对外债实行的管理机制是() A.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B.分级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C.分级领导,统一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D.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统借统还 1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为() A. 汇率下跌,资本外流 B.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C. 汇率上升,资本内流 D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12. 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是由下列哪一位经济学家提出的() A Minsky B Kindleberger C Fisher D Krugman 13. 第一代金融危机理论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 信息不对称 B. 宏观经济政策和汇率制度的不协调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

贸易值:又称为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是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模的一个指标。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进出口商品结构: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或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依存度:1含义z=(X+M)/GDP(GNP)*100%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NP或GDP多少比重为标志的。Z为对外贸易依存总贸易:是指进出口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称为总进口,后者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对外贸易额。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2、自然条件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4、上层建筑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 世界市场: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绝对优势论的内容:1、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2、贸易分析的基础 绝对优势的衡量的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Q/L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L/Q3.用价格表示,用单位产品的劳动报酬来表示 (三)基本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4.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比较优势:(一)概念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

国际资本流动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 1.国际资本流动 2.外债 3.流动性理论 4.清偿能力理论 二、单选题 1.再投资是指()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一国投资者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以上 C.一国投资者不将其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汇回国内,而是作为保留利润对所投资企业,或在东道国其他企业再进行投资 D.一国投资者通过对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股息或红利,而不能获得外国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2.下列实际发生国际间资本移动的是() A.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东道国)开办新企业 B.再投资 C.以无形要素入股所进行的投资 D.投资者在东道国筹集资金所进行的投资 3.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在于() A.是否从买卖价差中获利

B.是否获得股息 C.是否获得红利 D.是否拥有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 4.资本流动的根本动力是() A.援助他国建设 B.贸易结算需要 C.规避风险 D.获取较高的利润 5.资本流动促进全球经济效益提高,主要是指() A.贸易性资本流动 B.投机性资本流动 C.长期资本流动 D.以上均不对 6.下列属于外债的是() A.一国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债务B.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 C.已签订借款协议而尚未提款的债务 D.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所形成的债务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债务危机是由哪国触发的?() A.墨西哥 B.美国 C.巴西

D.阿根廷 8.认为债务危机是暂性困难的是() A.清偿能力理论 B.支付能力理论 C.流动性理论 D.以上均不对 9.债务危机的根本解决,不取决于() A.有利的国际环境 B.债务国的经济调整与国际债务的良性循环 C.外部资金注入债务国 D.汇率的波动 10.我国对外债实行的管理机制是() A.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B.分级领导,分级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C.分级领导,统一负责,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D.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管理,统借统还 11.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密切相关。若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关系为() A. 汇率下跌,资本外流 B.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C. 汇率上升,资本内流 D .汇率下跌,资本内流

国际经济学第7章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第二部分: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第7章 基本假资本和劳力自由流动 也不考虑交易费用之 CHPte7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劳动跨国流动经济效应 资本跨国流动经济效应 资本跨国流动其他效应 第1节劳动跨国流动经济效应 一、劳动力国际流动概述 指因经济原因产生的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1、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差异;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经济周期变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需要等; 2、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永久移民/中短期国际劳务进出口(工程、服务等工作人员)//留学人员/技术性劳务合作/在外资机构工作的人员等; 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经济分析 (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图形分析 例如:横轴代表劳动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出,有A、B两个国家,A国的劳动量为OA,B国的劳动量为O*A。有图7-4: 图7-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图形说明: 1、封闭经济福利 (1)劳动量:A国OA,B国O*A/资本边际产品价值:A国:OC,B国:O*H (2)总产出:A国FOAG,其中OAGC为劳动的收入,CFG为其他要素收入;B国总产出为为O*JMA,其中O*AMH为劳动收入,HJM为其他要素收入。 2、在自由条件下,劳动从A流向B,在E点实现均衡,流动量为AB,边 际收益率为ON=O*T,总产出净增EGM,其中ERG为流出国A获得,MER 为流入国B获得。

(二)结论: 劳动力流动增加世界总产出和社会福利,对劳动力流出国和流入国都有利。 但导致不同部门利益的再分配,劳动输出国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但资本 边际产出率下降;劳动输入国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但资本边际生产率 上升; (三)政策含义 合理利用人才资源:人才政策 国际劳工侨汇收入:外汇政策 作为学习外国技术:技术政策 第2节资本国际流动经济效应 一、资本国际流动概述 1、资本国际流动的范畴 资本国际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国际流动反映在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帐户中。 2、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不同国家间资本收益率的差异; (2)汇率变动和国际收支变化; (3)风险因素或规避风险要求; (4)贸易保护限制了商品流动; (5) 国际分工引起资本优化配置;等; 3、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1)按资产所在地与所有权分类 A.资本流出:资产 B.资本流入:负债 (2)根据资本流动和实际生产交换关系分类 A.贸易支付/直接投资; B.银行信贷/证券投资/外汇买卖 (3)根据资金使用期限分类 A.长期资本流动 按使用方式不同分为: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信贷 B.短期资本流动 根据流动性质不同分为:结算型资本流动;银行经营型资本流动; 保值(安全)型资本流动;投机型资本流动; 二、借贷资本流动:国际借贷说 假定:世界上只有A、B两个国家;市场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 国际借贷的静态分析见图7-1 1、资本国际流动图形:封闭经济资本的边际产量: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下利用外资分析

、八、, 刖言 世界经济、金融在向着多极化、区域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步走向一体化,同时伴随西方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增强,从经济发展所需资本来看,国际间资本流动量加大,速度加快,覆盖面扩大。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中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且表现出较强的经济增长活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资本流动在近几年表现出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应对当今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变化和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加以研究,以便在今后的引资问题上加强计划性,预防盲目性,防止外资的进入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做到更加积极、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外资,以便加快我国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步伐。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 21世纪以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以惊人的速度冲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市场运作以及产 业结构方式。国际资本的流动在此时进入了全新的全球发展阶段,必然出现很多新的特征。总 的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规模迅速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 2002年以来,在债券和银行贷款的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其中,以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动最为活跃。2002年到2006年期间,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增长了6倍,而此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规模性的增长,储备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资本流动也持续加 速。这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也有了相同的发展势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到2002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2002 年,跨国公司已有6.4万家,其中分支机构87万个,这是20年前的6.7倍和14.5倍;海外分支机构的销售收入也相当于全球总出口的 2.7倍。⑴跨国公司是90年代后期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力量,通过全 球战略布局,跨国公司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将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和销售、售 后等服务环节,这样一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生产投资和贸易,出现了研发、 营销、服务和消费全球化的新趋势。近些年来,投资主体逐渐由官方向私人转变,私人资本流 动当前已占全球资本流动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技术的创新很 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使资本积累速度增加,从而导致了资本大量过剩;其二是世 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那些过剩资本提供了相当大的流动空间,创造了跨境投资和增值的机 会,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私有化的过程中,对金融管制放松, 这激发了对国际资本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国际私人资本流动的核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对 冲基金、中央银行和部分主权财富基金也相继成为了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本结构上的调整,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 当下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现象使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加强。由于近年来全球金融与贸易管制有所放松,金融产品创新又层出不穷,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充斥着全球金融市场,使得国际资本流动中长短期资本的相互转化既迅速又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期限结构变得日趋模糊,也使国际资本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长期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但由于发达国家私人资本的不断增加、各国对资本市场控制不断放松的原因,短期国际资本流量出现了大幅的增加。这里以短期国际资本中的游资为例来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目前国际金融市场里有7万亿美元游资,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每年生产总值的20%,这表明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游资在世界金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 一、名词解释 1.国际间接投资 答: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对外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跨国投资。国际间接投资的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国际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出借给外国企业和政府。 2.国际直接投资 答: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相对于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具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它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第二,它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还包括专门技术、生产设备、管理方法以及销售经验等的国际转移,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②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③同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开设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④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

3.边际产业 答:边际产业是指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而对投资东道国来说,可能正是其具有或即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国边际产业的企业将其生产转移至国外,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4.经济一体化 答: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称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取消歧视,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贸易集团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成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机构。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消除区域内的各成员国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超国家机体。 二、思考题 1.试述促进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及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答:(1)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这是因为: a.不同国家从事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生产并进行贸易,各国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显现出来,形成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潜在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