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报告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报告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报告
陶艺制作与欣赏结课报告

中国陶艺欣赏

陶瓷,是中国的国粹,历经千年窑火,燃烧至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观,传统与保守不再是形容当下陶瓷文化的关键词,浅显与类同亦不再是人们对当下陶瓷创作的评价。在这其中,中国当代的陶瓷雕塑创作同样经历了艺术演进的过程。陶瓷作为中国的国粹,以产区陶瓷艺术家为代表的以继承传统艺术风格为己任的传统一派,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仍占有相当比重,他们似乎独立于当代艺术运动之外,他们依旧在物质文化高度文明的当下环境中模仿传统,“快速”而低质的生产着传统的宗教题材和神话题材的陶瓷雕塑。中国雕塑艺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了对于现代新形势的探索,其间经历了解放前对于欧洲写实艺术的移植,解放后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模仿以及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演练和当下以学院派为主的探索实践。以当代学院派为代表的从事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无限放大和凸显了创作者手的痕迹,强化泥土的语言,在艺术表现形式和雕塑语言上是对传统陶瓷雕塑的颠覆。打破了中国传统陶瓷雕塑的创作理念,以一种开放性的、多元化的陶瓷创作和审美标准被慢慢确立。他们的无所顾忌,使陶瓷材料在表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真正的发挥出来了,古老的陶瓷艺术第一次真正和当代艺术融为一体。并逐渐成为一种独具这个时代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中国陶瓷发展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集瓷器之大成。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

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福建省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佛像相当有名。

清代中期,外销陶瓷发展出来的广彩,艳丽照人。

我国生产陶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北陶瓷各有特色,黑陶、紫砂陶及仿古陶瓷都颇具特色。总之,艺术性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风格别具、生产数量少的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二:釉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釉料也随之变得多样。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对釉料的认识区别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变更,使得陶瓷艺人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这是当代陶瓷艺术工作者们敢于尝试采用不同釉色来烧制陶瓷作品的一个政治基础,当代的陶瓷雕塑创作的釉色采用上只要是服务于创作对象的需要,就能大胆的采用,体现出“毫无顾忌”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传统。中国传统制瓷思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瓷器追求“玉”的质感,以玉类人,崇尚一种高尚的品格,这在中国历代的制瓷艺人和民众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以玉类君子,讲求的是一种德,而这一种德必定是纯洁而完美的,从而滋演出的对瓷器釉水净、润、澈、满等要求和特点。这一点在古文献记载中亦可窥知一二:陆羽《茶经》○11中有这样的记载“……,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茶经》又云:“越州青磁比红玉”。又若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些都是中国古人追求瓷器类玉的很好证明。而在这点上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又加之中国近代的历史造成中国文化的断层、割裂现象十分严重,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以玉比君子”的人,早已鲜有。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物质文明下,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个性彰显的需求,显示为对陶瓷釉色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的制瓷思想依循着对“玉质”、“玉德”的无限追求,研发出了丰富多彩的类玉的釉色,从而造就了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陶瓷艺术。然而也正是这种对陶瓷釉色类玉的追求,导致了对瓷器审美判断标准的唯一性。这种唯一性无形中又给自己树立了意识判断的藩篱,体现在陶瓷生产中对釉色的采用上显得较为单一。由于青瓷色泽莹润类玉,故在中国传统瓷器的釉色上反映为以青为主的取向。这一点在清代唐秉钧○12《文房肆考图说》中有明确的记载“陶器以青为贵,五彩次之…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瓷虽具诸色,而汝窑宋烧者淡青色,官窑以粉青为上,哥窑,龙泉窑,其色皆青”等等。这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将不难看出:它突出了“青”

美的同时,也必定会遏止了其它釉色美的发现和认可。即全民审美标准趋于唯一性,从而导致了其它“美”被发现和认可的可能性。这与当今这个包容性及强的社会所需要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审美需求满足是及不相符合的。一种在传统制瓷标准中被认为是瑕疵的、坏的、不被允许的,如缩釉、跳釉、釉面吸烟等等状况,在当代的陶瓷雕塑创作者们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甚至是赞美的,他们的无所顾忌,使陶瓷釉料在表现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真正的发挥出来了,原先釉色上的瑕疵可以成为今天代表一件作品的独立装饰语言而被无限放大,这么一种态度同样体现这个时代对于艺术创作的开放与宽容。因此,当代陶瓷雕塑的釉色表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

三:陶瓷烧制的演变

高科技的发展使陶瓷材料和烧成设备上的技术进步为陶瓷行业新釉料的发明和应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新的陶瓷釉料发明和使用提供了条件。其中能成为一种主流的主要发明有乐烧釉、盐烧釉和新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通过陶艺家个人创作研究和试验出的新釉料,它们从颜色特点、施釉方法、烧成技巧以及符合器物实用性能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与传统。

乐烧釉是随着乐烧技法的完善而产生。乐烧这种烧成方式起源于16世纪后期的日本,20世纪中期传到美国,随着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乐烧技法作为一种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被引进到了中国。它是一种低温陶质釉,基本釉药材料为唐土、白玉、白绘土与日冈等。其中「唐土」为盐基性碳酸铅,即铅白,「白玉」为一种熔块,「白绘土」为一种日本白土,「日冈」为硅酸盐类,其成分相当于硅石。熔融温度大约在700-1200℃之间。乐烧的烧成时间极短,最终的烧成温度也在1000°C左右,这种烧成方式和粗陶的胎质就决定了乐烧釉较为古朴、粗旷的特点。由于乐烧作品釉色的完成需分窑内高温氧化和窑外烟熏以及再次局部氧化等过程,使得乐烧釉色充满着金属光泽变幻莫测,神秘飘渺,乐烧釉的烧成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多种介质的相互作用,会使得釉料、火痕、烟气、土色、肌理等相互融合,产生出令人惊异、变幻无穷的自然的艺术效果。

盐烧技术则起源较早,所普及的国家面也很广,随着八十年代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盐烧技术在近些年传入中国。盐烧以氯化钠为主要的构成元素,同时它的烧制过程非常特殊但又非常的方便。在作品的坯体表面预先粗略的喷上一般的底釉或者是泥浆,然后主要的效果在于作品在窑内烧制到1200-1300℃高温时,在窑炉特定的位置投入以氯化钠为主要元素的食盐、苏打等,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窑位分别投入数次。氯化钠在高温下产生释晶变化,并与坯体底釉结合,从而产生油滴状釉面,釉面形态难以控制,常常带给创作者意想不到的惊喜。高温烤灸、剧烈的气流运动使得釉面肌理斑驳,它或光洁或粗拙。它的一次性烧成工艺使得作品具有类乎天成的自然之感。从而丰富了中国陶瓷雕塑作品创作样式和烧成方式。盐烧技法因为盐釉在高温时容易挥发从而损害窑壁,所以并非是一般的气化窑和电窑可以烧制的。作品要得到盐烧的效果则必须制造相应的窑炉设备,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好的盐釉效果的,也正是因为这点使得目前国内从事盐烧创作的陶艺家很少,而把盐烧创作作为个人作品语言特色的更为鲜有。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好的陶瓷作品的烧成方式,盐烧具有其不可拒绝的魅力,这也是中国当代手工陶瓷器皿创作者们不愿意放弃的,一旦条件成熟则将势不可挡。

新彩是一种陶瓷艺术中的新的釉上彩绘技术,它发明于德国,传入中国和

使用的时间不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中国人称之为“洋彩”,之后由于国人对“洋彩”原料及技法的运用上作了中国式的改进,较之中国传统的“古彩”、“粉彩”的装饰技法而取名为“新彩”。新彩又称之为釉上彩。这是因为新彩装饰的基础是在陶瓷成瓷坯体釉面之上进行的。另外,新彩的“新”体现在它的调色原料上,他们以氧化铜、铁、铬、锰等各种原料组成,经过高温熔烧然后形成不同色彩熔块并碾成粉末状,调和乳香油与樟脑油而进行釉上彩绘,最后通过七八百度的低温焙烤而完成装饰创作。新彩有别于传统装饰技法的“古彩”与“粉彩”,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绘制完成时新彩颜色基本与烧制完成时的色彩一致。这一点使得创作者便于看到烧成后的预期效果,使得创作者能更好的把握画面效果。另外它的色彩原料除极个别不能相互调和外,其余的皆可相互自由调配而色彩不会有偏差。这些方面,使得传统的古彩与粉彩望尘莫及,因为它们对创作者对于陶瓷工艺的掌握上要求非常严格,它们的色彩在烧制前后截然不同,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新彩体现出强大的魅力。传统的粉彩在艺术表现上已达到了较完美的境界,凡是绘画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粉彩艺术几乎都能达到。但新彩后来者居上因其特性的优势,使它在粉彩、古彩之后成为一颗闪耀之星,把中国陶瓷的彩绘艺术又一次推上了陶瓷艺术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当代手工陶瓷的绘画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多种新装饰手发的产生,在釉料的使用上有所突破,陶艺家按照他们的艺术思维模式全新的去配制和使用原有的釉料来实现和满足他们所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他们多方面的改变着传统制釉和施釉的标准,打破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从而使得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釉色表现上显得较之古代更加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们为了达到丰富的釉彩效果,采用不同烧成温度之间的串烧和几种不同釉料的相互重叠使用所产生的玄妙的变化而满足当代审美的需求。

当一件作品最终从窑中现身时,人们通常会对结果感到惊奇。有时它会比预想的好很多,而有时则可能与人们曾想象过的任何结果大相径庭,只呈现出它本身的生命力。这是未知的自然因素介入现实的瞬间。

四:陶瓷彩绘

陶瓷彩绘作为一种新的装饰手法在当代陶艺中被很多艺术家采用。当代艺术家的介入改变了传统陶瓷工匠型的陶瓷绘画模式,它从加工走向创作、从被动开始转向主动、从实用转向表现。

当代陶艺家成为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主体,并带有一定得文人性质。当代陶艺家介入陶瓷绘画对于千百年来的陶瓷绘画与装饰体现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文人的大规模参与在中国陶瓷制造历史上是不曾有的,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陶瓷史意义。第一,它改变了绘画作为装饰陶瓷胎体的附属关系,绘画开始与胎体造型发生关系,他们突破了传统工匠们思想枷锁的禁锢,在绘画的创作功用上,绘画不再纯依附胎体而仅作为一种装饰存在,而具有完成一件作品的参与性特征。共同成就一件陶艺作品的品格。绘画原始目的在改变,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绘画动机改变了传统制瓷工匠们为绘画而绘画,为胎体装饰而绘画,以及来样绘画临摹的绘画观。而转变为创作者们自由、任意的发挥绘画视觉直观传达性特点,视其为表达自我艺术观念的一种媒介,一种手段。它具有依势创作的特点。它和一件陶瓷胎体的制作成型手段、造型设计与最终的烧成方式等共同构成了一

件具有精、气、神各方面格调的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第二,创作的题材变得更为广泛。传统的吉祥题材不再是绘画的重点,如牡丹、莲花、菊花、梅花、卷草、飞凤、鱼水、游鸭、婴戏图等,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代表艺术家个人内心精神追求的东西。它们不趋时、不媚时,纯粹是个人自我认识的表达。在目前看来它们也许未必好看,也未必具有很好的市场,但它们却是为艺术家个人而画,他们有别与传统的为帝王而画、为来样加工而画、为生活而画,这在陶瓷雕塑绘画的历史上具有创造的价值,这样的一种创作观念的转换并不是对传统美的否定,而是美的发展在新时代里在继续,这是具有贡献的。第三,不同于平常的绘画模式,及不重复传统即是在当下的贡献。其中新彩的发明和使用在陶瓷绘画的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嫁接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彩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绘艺术。由于新彩的颜色在低温烧制前后,色彩上基本没有变化,这使得艺术家烧制前就可以看到最终效果,可以较轻松地把握效果。此外,彩绘颜料除了少数种类不能相互调和,其余颜色皆可自由调配而不会出现色彩变化的现象。这两大优势使得传统陶瓷技艺对创作者而言不再变得难以掌握,相反一些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由于新彩颜色的丰富性和可控制性、直观性的特征从而加入其创作行列,他们未经传统陶瓷绘画规范的教导,反而显示出一种轻松上阵的难得心态,他们的作品颠覆了传统的陈式。无论本身是专业的陶艺家还是非专业的,熟悉的还是不熟悉陶瓷彩绘原料的,他们都在现有的手工陶瓷胎体上,或是按自我需要设计制作的陶瓷胎体上,按照自我谙熟的艺术模式,天马行空不拘陈式的任意挥洒着不同的陶瓷釉料,不同釉料的泼、洒重叠,刮、划、点、滴,不同烧成温度之间的相互串烧等等。最终致使釉面颜色丰富多彩、不可琢磨、表面肌理的凹凸起伏任意变幻,增添一种天趣和生机。它们拓宽了陶瓷雕塑绘画的表现空间,丰富了意的想象。

陶艺家刘正○13的陶塑创作,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传统,而且在装饰上也不同以往,他在陶塑上进行的彩绘,不再是“平匀中正”,而是用一种当代的笔法去勾勒表现,绘画对象的要求不再像传统那般要求线条和图案严格丝毫不差,线条的描绘和釉色的采用上不拘一格,打破了传统釉色在一件作品中单一的或少量几种釉色“规范使用”的条框,在陶艺家刘正眼里,各种釉料和新彩更像是国画绘画中的颜料,他把不同的料反复的叠加,笔触放松而不失雅致。在烧成之后形成多种的肌理效果,有釉面开裂的、缩釉的、起皮的,有不同釉料间相互重叠所形成的流釉变化,如果以传统陶瓷评判标准来看,这肯定被认为是瑕疵的特征,但是现在却是刘正为了追求丰富的画面效果,达到其创作表现目的所有意而为之的。画面中所布满的锐利直行刻划的线条,使得画面形体间相互穿插,又使得两度平面与三度空间交错撞击而产生一种张力,让观者怦然心动,而自发的产生某种心灵的激荡。这与欣赏传统陶瓷绘画所带来的装饰美感享受是截然不同的。此外刘正在对陶瓷绘画的本身关注上是有别与传统的。在传统陶瓷绘画中,绘画以独立的形式存在于陶瓷造型之中,而成为一种搭配式的装饰;而在刘正的陶瓷雕塑绘画作品中,绘画如何依据具体的雕塑而构图,使得绘画与雕塑成为一体,共同来成就一件作品的品质,这是刘正最为关心的。正是基于这么一种全面统一的作品创作观,使得绘画的构图、内容、釉色的采用上依循器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也使得刘正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通景式的视觉绵延。

在陶艺家戴雨享○14的陶艺创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陶瓷彩绘作品,戴雨享的彩绘创作不同于传统的在器皿上绘画,而是采用不规则的凸显泥性的雕塑,保留泥块撕裂和切割的痕迹,在上面进行彩绘,他的绘画主题多为人物,生

动流畅、古典雅致,其绘画手法取之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在陶瓷彩绘中表现创作者的文人精神。

五:陶瓷的影响

陶瓷在当代有着巨大的潜在生命力,在大工业环境中,陶瓷创作的独一性和个性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毫无疑问这在陶瓷美术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没有哪个时代陶瓷自身语言能够表现的这么充分的,也没有哪个时代的陶瓷创作者的主体性地位能有这么的突显。当代的陶瓷创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这并不是说作品本身超越了古人,而是这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体现出了一种“新”,体现在陶瓷在当下发展中的创造力上,而这种创造力本身又暗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之路,历史上每一时期的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精神的最完整而又最忠实的表现,人类的精神在艺术中比在其他任何活动中都更充分更富有特征的获得表现。

中国当代陶瓷创作审美根植于中国传统陶瓷审美中,与传统陶瓷审美一脉相承,传统陶瓷审美在当代陶瓷审美的发展中有着深刻的烙印,传统陶瓷审美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内涵。中国当代陶瓷的审美是对传统陶瓷审美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拓展。中国传统陶瓷审美中对意蕴之美的追求,对自然天成的美的崇尚及对有意味的形式美的创造是中国当代陶瓷得以发展并逐步在世界当代陶瓷领域里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当代陶瓷审美特点的道路的根本所在,与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所追求的媒介性表现,个性化,及多元化特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综合性。在中国当代陶瓷雕塑中,陶艺家的创作创作表现而言,籍着各种新观念的产生与新材质的应用,也增添了未来中国当代陶瓷艺术表现的无限可能。

六:小结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

造。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地广袤,各地因地理位置或其它因素的不同而陶瓷用品也有很大差别,从质地来看,我国东南海沿海一带的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硬陶和原始陶器,而其它地区则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次之。在日用陶器中,主要是泥制灰陶。灰陶的陶土含有一定的砂粒,烧成温度高,陶质坚硬,多呈灰色或黑灰色。与此同时,在长江下游的地区和珠江流域的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使用着印纹硬陶。但由于印纹硬陶质地粗糙,不宜作饮食器皿,故极大多数是容器。“六王毕,四海一“。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画面铺天盖地,色彩富丽绚烂。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是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发展史,它虽然是以衰退而告终,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这份珍贵而又丰富的遗产,将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陶艺制作

很幸运,在学校几千人中可以选上<<中国陶艺制作与欣赏>>这一门课,也很感谢老师这么认真地给我们上课;无论在理论课还是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我都很认真的去听去学,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兴趣,想去通过陶艺了解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在上理论课的过程中,虽然不能很快理解和吸收古代陶瓷制品带给我们的历史价值,但是我们早已经被那些美轮美奂的手工艺品所深深的吸引.看着一件件作品,老师讲着一段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我们不仅仅是被眼前所看到的陶瓷所陶醉,更是被陶瓷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历史所折服!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有些是似曾相识,但大多数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带着这种新奇感,跟着老师行走在个个朝代,仿佛置身于陶瓷的故乡.当遇到老师特别强调说具有重要地位的陶瓷自己却不知道时,又有一种小小的失落感,因为这代表着我们只是的匮乏.第一课上老师说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英文中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看来在西方人眼中也是这样认为的.

理论课不多,也不能完整的讲述陶瓷的历史,这是很遗憾的.我想这交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更加艰难的任务,那就是课下必须要博览群书,这样才能弥补我们知识的缺漏,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历史,更深刻的认识历史!

看着老师展示给我们的图片,我们一个个早已经手痒痒了,都希望开始第一节制作课!可是老师跟我们说制作课可不是象理论课这么简单了,不是说听一听记一记就可以的,制作课是要靠实际的动手能力!对于自认为动手能力还不错的我怎家了更多的信心!

终于到我们上制作课了!星期天的下午,我早早的来到陶艺制作工作室,眼前的场景让我想到了电影里面的画面!真想快点开始动手操作!不过老师没能让我们如愿,先是把所有上课的人召集起来讲一些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我们就开始捏泥巴!第一次课是徒手制作!手工捏出来感觉就像小时候的好朋友捏泥巴比赛一样!千奇百怪!什么形状的都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时候看着看着,自己都笑了!这时老师有事路过,会说还可以啊,等等一些鼓励的话语,然后我们才能更加坚强的完成以后的作品!

第二次上课老师就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好像在机器上操作那么的简单!不一会一个有模有样的碗就神奇的出现在老师的手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遍,有

人正准备说给他留着的时候,只见老师手一松“啪”,掉在废泥桶了,当时就发出一阵阵惋惜的声音!老师是希望我们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终于可以上机器操作了,和泥完成,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表示很有压力!老师又发话了: “由内及外,自下而上,逆向发力……”着12字口诀是老师反复强调了的!我们深深地记在了心中!揣摩着老师的意图,更据自己的印象,渐渐的可以开始“上路”了!前面的好几个都失败了,本来一开始还好好的,但是想让它更好,没想到却断送了它.两节拉坯课结束了,我做了9个不知名的物体,还算是多的了,自己不禁心中窃喜!

拉坯课结束紧接着两节修坯课开始了!这个环节是最容易毁掉作品的,老师一直这样提醒着.拿着刀子以及其他的工具,小心翼翼的刻画着,上手还是很容易的,看着大家认真的忙活着,老师也乐呵呵的看着杰作的诞生!不一会突然听到有人一声尖叫, “啊”,就知道是有作品遭难了!可怜的作品啊!这也很是为其他的人敲响了警钟.我算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了,有条不紊的进行的,眼看着别人差不多都弄好了,而且时间也快不够了,就渐渐地加快了速度!但是加快速度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就这样三件作品葬送在我手里.还好出的作品多还剩6件,加上手工的2件,总共8件!不过最后还是要舍弃2件不能烧制.

最后一堂课就是上釉和彩绘了,分两种情况:1.直接把作品上釉;2.现在陶上上彩绘,然后再上釉,这就是釉下彩.凭借着我的美术功底,我在上面画了一些花草山石,旁边同学看了都称赞不已.还好最后一节课没有出现意外,上釉过程中没有损坏我的作品,成活率100%.

看着摆好上架的一件件作品,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满足感.但是老师提醒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作品但是不代表是最终的成品.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状况后果自负.真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件件成活,不过不管怎样,我都会很高兴,因为自己付出了,也收获了,不管收获的多少,一样是幸福的!

上完这一门课,给我的感觉是这不仅仅是一堂选修课,也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课!

1.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仔细,哪怕只是小小的疏忽都会酿成不可弥补

的后果;

2.做事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3.保持乐观的心态,在难做的事都是有突破口的,循序渐进,总是会

有收获的;

4.不能被一时的表面所迷惑,你要看到隐藏的危机;

5.失败也好,成功也好,这证明我们都付出过,只是得到的不一样罢

了,换一种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此次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仅同学们很辛苦,身边的老师也很辛苦,很尽责。因为是我们自己动手做,从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身边的老师会不辞辛劳的为我们指点,为我们示范。能有这样机会跟老师学习交流是我们的荣幸,虽然时间不算很长,我们还是很感激老师的,“谢谢老师”!

对陶艺课的意见和建议

1.尽量延长一点课时

2.老师讲课多放一些关于制陶的视频

3.增加一些与学生的互动(奖励机制)

4.上课需要不定时点名

5.制作课可以适当限制用泥量,避免大量浪费

中国的陶艺历史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始了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尽管因时代、地区或民族的差异,由于其他条件的种种影响,陶器的形式、风格发生过多样变化,也各自产生了很多特点,但却都表达着自己的时代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新石器时代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器形与纹饰和质地的感觉上。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制陶业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彩陶艺术,各个地区文化彼此影响、相互交流、或继承发展,再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又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美来自于生活,制陶者正是从表现生活的角度,有寓意地,间接表现了人的思想和感情,或直接描绘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和风貌。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之后,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

中国地质大学 课程名称陶艺欣赏与制作 教师姓名沈毅 学生姓名00 学生学号0000

说起陶瓷,外国人就会想到中国。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一.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 1、风格大的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好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风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二.发展历史 1、距今8000—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出现 2、夏商周时期,釉陶出现(“釉”的出现,第一次飞跃) 3、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春早,越窑青瓷

4、隋唐五代,南青北白和天马行空 5、宋五大名窑——瓷(第二次飞跃) 6、元明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 7、明、清古镇宜兴,紫砂 8、清,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第三次飞跃 1.彩陶的出现 从古到今,尽管世界各民族对美的鉴赏千差万别,但是,却都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对美的享受。 远在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在从事渔猎、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不但开始可最原始的建筑活动,并且随着火的发明和使用,在改造大自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伴随着无数次时间与成功的体验,开始制造和使用成为中国古文化之一的艺术创造物-陶器,并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新石器时代”。 以彩陶为文化的仰韶文化,常用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表示人面或动物纹风格从写实逐渐发展为抽象。 马家窑文化,图案常有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漩涡,风格流畅,繁而有序,物体刻画简单但形象。 大汶口文化,描绘精细,构图严谨,色彩对比强烈。 以山东为中心的龙山文化的另一类文化遗存方式出现。这个时期制陶业的突出成就就是黑陶艺术。龙山文化灰陶器面,不求无益的崇饰。全凭器体自身的黑色取胜,它以“通体漆黑”闪闪发亮为最佳境界,器体有时略加点缀凹凸璇纹或镂孔与塑造烧制结合,体现出一种单纯的质朴美。 进入商代,模仿同时期青铜器纹样与器型的白陶出现了,在当时它是比青铜器更为豪华的工艺,器形几乎全是礼器。尤其富有特点的是波状雷纹、勾连雷纹和一种怪异人形云雷纹。是人类文化上罕见的工艺美术品。 商周时期的制陶工艺没有显著的进步,艺术性也没有多少发展,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空心砖的生产是战国陶工的一项重要创造。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

附录1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 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 学时:144课时 学分:8学分 一、课程性质 《陶艺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面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二、设计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大,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众多的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而傣族慢轮制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提供了积极的实践。陶艺设计与制作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介绍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陶艺欣赏等陶艺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傣族慢轮制陶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课程中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立足本地旅游经济,开发特色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贯彻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民族村寨慢轮制陶体验教学,陶艺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陶艺的概念、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等知识,能熟练掌握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具备开发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了解陶艺的发展概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的基本情况;了解陶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规律、方法、步骤。 3.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3Ds MAX、Photoshop设计软件进行陶艺产品设计。 4.掌握陶艺制作的成型方法,运用泥条盘筑、拉坯、泥板成型、慢轮制陶传统工艺等成型方法制作陶艺产品。 5.掌握陶艺装饰的基本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对陶艺产品进行装饰,掌握利用传统纹样对现代陶艺产品进行装饰的方法与理念。 6.掌握燃气窑、傣族平地堆烧两种陶艺烧制方法。 7.通过陶艺欣赏了解现代陶艺发展状况,了解云南民间陶艺面貌。 8.掌握并贯彻民族元素在陶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陶艺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篇一:陶艺制作心得体会 陶艺 制作心得体会 盘条———个性绽放 陶艺制作的第一节 课就是盘条,其实说实话,我根本没准备用那些细条条去盘出个什么茶壶碟子来,带着只是 玩玩的态度,我开始了制作课,第一堂课,老师没按我们自己揉泥,貌似是嫌我们太嫩,还 是怕我们劳累呢,既来之,则安之,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着一团泥就是雕啊,刻的,, 构思是,桃心的杯底,杯身是由底部开始渐变到口径小一点,到达中部时在向外扩展口径变 大,杯柄也采用桃心形状的。不过后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都碎了,杯子是没碎,不 过在大约三分之二是向右边坍塌,没办法,我取出几条,改成一个烟灰缸,尽管还有一点歪 斜,不过俗话说“残缺美嘛”也就不介意了,其实还蛮啊q精神的。不过事实证明我还是太 乐观了,后来我的这个作品在摆放架的外侧不知道什么

原因被人压成了碎条条,由此可见老 师的上课前的注意事项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了一下旁边的同 学,原来是我的盘条粗细不得当造成的,下面应该粗一些,上面越来越细才好,而且收口也 应该越来越小才好。于是觉得还是中规中矩的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件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圆 口杯子,不过这件作品也没保存下来,杯身和杯底分离,又犯了一大 忌讳。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此时眼看看就要下课了于是取了一个块状泥,做了一个 小脚丫的形状,因为和我的名字谐音所以意义不同,题了字,自我感觉良好。 拉坯——旋转的舞 蹈 第二次制作课我就 学乖了,先不从心理上藐视那些泥巴。后来我发现我是很对的,因为我根本无法藐视它。当 它们在老师的手里时,温顺的像只小绵羊,而到我手里,它们就变成了我的主人,而我只是 那身不由己的奴隶。被这些泥巴给藐视了,这应该算是我最大的悲哀了吧。好不容易把那些

陶艺品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

《陶艺品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训指导手册 所在院系艺术设计系 所学专业家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 号学级班 名姓学生 师指导教 日年六一二零四月二十 《陶艺品创意设计与制作》实训指导书 陶瓷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艺术门类,在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陶瓷的点缀, 目前针对陶艺品创意设计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家居以及装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将陶艺品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了必修课程进行学习。其中,课程体系设置中,将陶艺品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按工序分为了陶艺品设计与制作常识与基础、装饰方法与技巧、修坯工艺与技巧、上釉技法、烧制常识与工艺五个方面,要求掌握陶艺品设计与制作的技法,要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完成陶艺品的制作,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实训须知 计划应积极参加教学行实训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1、实训室是进项制格遵守实训室的各教师的指导,严从规定的各项实训,服实训指导和乱丢洁,不准吸烟,不准高声谈话度和操作规程,室内保持肃静、整物。屑杂纸 定穿戴工作衣帽,着装整应按规训室,学生进入时,2、有特殊要求的实、大方。洁 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预习,明确实训容进行认真3、实训前对实训内察内容。观骤及 果。示范,详细记录实训结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训4、实训时应按要求备、工具、文件仪无关的其它器、设、实训中不得随意动用与规定实训5的其设备及材料,不得随意做规定以外与材料,不得使用其它组的仪器。它实训 告,交按要求完成果及内容,按时实训报6、实训后,要认真分析实训结告。实训报批阅,不得无故不写或不交指导教师 室物品乱拿、实验器设备和其它财产,不得将自7、觉爱护室内的一切仪出室外。带乱用、乱拆、乱装或私自 电源、火源,并向节约水、电、材料,遇到事故立即切断8、要注意安全,急措施。紧师报导教告,采取指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陶艺制作与欣赏

陶艺欣赏与制作 20071002884 尹露1129 欣赏篇——现代陶艺之我见 在后工业时代的当下,过渡、短暂、偶然似乎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烙印。皆因时间也从未停留在某一时刻,“现代主义”代表着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特征的一种“文明的形式”,就如同封建制度是中世纪的特征一样。 然而,正像封建制度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期间并非在全世界都出现一样,现代主义在当代也不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见到。同封建制度一样,现代主义也因地区情况、特定文化的历史以及被引入的时期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即使有这些条件的限制,也还是有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存在着,无论在整个国家或是某一层组织的表面或形式上,都能很容易地把它们辨认出来。这种综合性特征即表明了现代主义,即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状态。并以现代人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显现出来。 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同时她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无法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现代陶艺应是从属于现代陶瓷艺术文明的一支,但她更多的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古典主义由于内在主体性的缺乏而最终解体,在大工业革命肆虐的当下,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为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的回归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存在主义、未来主义在此得到了升华与凝固,现代陶艺的兴起与发展,应证了上述变化,而这一切又是现代主义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个体审美及人文观念并借助于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她更多的则是在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这使其充满了象征与浪漫的特征。陶瓷与生俱来的古典气质与独特的命运造就了其1万多年的真实历史。她凝聚了泥土之深沉,水之灵气,气之飘逸,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入了火的激情。 从现代陶艺诞生之时就与古典陶瓷艺术划清界限,但她继承了古典陶瓷艺术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当然最为壮观的则是融合了火的激情与洗礼,铸就永恒亦或死亡就在这熊熊烈火的洗礼之中。现代陶艺最终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对古典主义审美僵化及各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麻木,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

现代陶艺的设计与制作

现代陶艺的设计与制作 现代陶艺的概念 陶艺是时代的产物。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 延续。从本质上讲,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它把陶艺从“器”的概念中,从古老的、已经定犁的工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陶瓷本质内涵,并加以 挖掘和发展,开拓成富有现代精神的纯粹个性化的艺术形式。 现代陶艺设计与制作 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当代观念及审美并借助于现代技术的陶瓷艺术,但它更多的则是在 精神领域的开拓与描绘。首先它凝聚着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最为壮观的则 是融合了火的激情。想要认识和理解现代陶艺,我们应当从它的物质属性---陶瓷,进行 一些深入的了解。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 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同时它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不可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 需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是古代中国闻名于世的代表性文化形态,在21世纪的中国,中 国历代的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光辉早已载入史册!由于众多的客观和主观因素,还有许多 人的审美需求还停留在传统陶瓷艺术审美的框架之内,这应当是一种历史的尾声。 新生代的人群正在不断的成长与扩大,追问当代审美需求的现代性、多元性、自由性 的仪式与呼声也是日益高涨。中国现代陶艺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正以发展的趋势 延伸到众多领域。 作为闻名中国的北方瓷都唐山,有着较为悠久的陶瓷文化和历史,骨质瓷是其闻名于 世的代表之一,使用精美的日用骨质瓷可以说是一种高级享受,然而透过各种工业化、机 械化产品大量泛滥的现状,我们可以感受到最珍贵的人情味也在逐渐的流失。这就是一方 面我们享受着工业化文明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在远离自然,虽然这也是事物两面性的 凸现。并更加说明了科学上的规范化,替代不了艺术的多元化,复制品替代不了原作,机 械也永远代替不了手艺。 现代陶艺并不否定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更不会摒弃世代传袭下来的鬼斧神 工般的精湛技艺,一方面我们既要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世界强 权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挤压,如何走出传统阴影和当代精神的困惑;如何去借鉴和吸收 西方现代陶艺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优秀陶瓷文化的精华;如何在传统光辉的重 压下重建中国现代陶艺的话语体系,使其成为具有新的活力和独特艺术价值的媒介。 对此沛霖育华搜集了现代陶艺所体现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正如波德莱尔所言:“现代 性就是过渡、短暂和偶然。”二是对传统陶瓷审美僵化及各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麻木 运用众多当代性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三是在社会发展的框架内继

中国地质大学陶艺制作与欣赏选修课100分

第一部分(课上学到的知识) 中国陶瓷是一项微点的发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的中国先民们点土成金,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陶艺艺术举世闻名,其中陶艺的出现和发展先于陶器。大约从唐代开始逐渐取代陶器制作,此后的陶器艺术爱是走向下坡路。然而无论如何,陶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艺的巨大成就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同样内容的彩陶盆,半坡遗址中曾出土几件。 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

陶艺制作营销策略

第四章 陶艺制作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简称 4P's) 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现代市场营销策略还要加上 政治权利、公共关系策略 简称6P's),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产品策略 1.1产品包装 1)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DIY 设计外表图案,当然我们会提供专门供顾客选择的图案集,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进行选择。 2)本店还为顾客提供环保涂鸦涂料,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文案。 3)外包装有环保包装袋,绿色环保包装纸,复古包装盒等,符合不同的消费人群的需求。 1.2产品设计 顾客可以根据自身的DIY 设计,设计出自己想要做的产品,本店还为设计新颖者提供优惠政策的奖励。 2、价格策略 营 销 策 略 产品策略 价格策略 渠道策略 促销策略

2.1目标市场 目前来说,合肥市的陶艺店还比较少市场定位较为准确 初期:以合肥为市场,争取以合肥为基础做大做强。 中期:马鞍山、芜湖等省内沿江城市,引导有意向者加盟 加盟者条件: 第一种,与我们共同投资,利益分成。 第二种,我公司向他们一次性出售材料、工具、设备、品牌等,但是他们一定要按我们定下来的经营方式来经营。 后期: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标准化模板工厂,制作出更加精细美观、成本更加精细的陶艺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创造更加乐观的收益。 2.2营销方式 2.2.1套餐 (1)情侣套餐:120元情侣合作制作陶器,不仅仅是简单的制作,其中,更蕴含着两人的默契,可以培养两人的感情,制作出来的成品更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2)学生套餐:60元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陶艺制作进入课堂。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套餐对于美术生,这是很好的艺术材料。, (3)儿童套餐: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开发智力; (4)个人类:单独算钱爱她送她用自己汗水建筑、用自己双手完成的独一无二的礼物。个人想要制作某种类型的陶艺,送给他人或自己珍藏,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制作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 玉器心得体会(分析报告) 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专业:机 , 班级10机制3 姓名:邵加松学号:10321317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同时也以陶瓷而闻名于天下,我经过一学期对陶艺的学习,了解到了在古代我国陶艺技术超越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宜兴紫砂陶,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紫砂陶的起始,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如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也给予了紫泥以诗意的颂赞。明万历年前的供春,是紫砂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创始篇〉记载金沙寺僧是第一个制作紫砂器的人,但并非专业陶工,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供春活动的期间自十六世纪初期至中期,与此同一时期稍后也起始了一些紫砂名家,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促进了宜兴紫砂壶

的兴起发展,陶艺也日臻完善,董翰始造菱花壶式,以自然植 物花卉图案,配合筋纹线条,用写意手法而成。赵梁则匠心于 提梁式茶壶,起始了气势大方的造型风格。此后又有时大彬、 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蒋伯荂等名家出现。时大彬制作从 大壶到小壶各种不同风格造型茶壶。李仲芳擅于书法,徐友 泉、欧正春与同期的陈仲美同以仿古铜器见长,仿各种古玩器,如花杯、酒壿、祭器等。从供春开始到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不仅是生活日用器皿,而开始实用与艺术并蒂的发展,百花壶风,百家争鸣。 到了明末清初,宜兴紫砂进一步发展,技艺也更加提高,如陈用卿、惠孟臣、陈子畦,他们的作品不限于壶,也以各种风格的技艺制作了其它文房摆件、花瓶及盆类,并开始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外销。从康熙中期开始到干隆晚期,紫砂艺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度的繁荣。此间名家有陈鸣远、史继长、陈汉文、王南林等,尤以陈鸣远为代表,其作品从壶类、文房类到自然果类,都赋诸了一定的艺术心脉,从而推进了紫砂艺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陈汉文作品侧重于仿古而见长,如杯型器、商周祭器,其工艺表现着重于条线的起伏结构,表现出了沈稳而厚重的气势。咸丰年间,砂壶开始商品化,参加一些国际博览会,如程寿珍的掇球和仿古壶。此期间自俞国良之后到三?年代相继名家有:冯桂林、程寿珍、任淦庭、蒋燕亭、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邵全章等,他们使历代紫砂艺术进一步的推进发展至今。 紫砂陶艺的造型千变万化,体现了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才能,我们今天听见的各种艺壶的巧思之作,按其不同形态特征,可分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

陶艺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附录一 《陶艺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名称: 陶艺设计与制作 二、开课对象 全日制大专学生或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重要手段与技术,通过《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传统陶艺制作工艺,黏土处理,陶艺设计、陶艺制作及装饰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最终达到创新性设计制作出旅游工艺品的目的。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①掌握陶艺简史及西双版纳傣族制陶概况; ②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方法; ③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技能; ④掌握一般陶艺成型方法及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⑤掌握陶艺装饰及傣陶装饰技艺; ⑥掌握陶艺烧制及傣陶烧制技艺; 其中,陶艺造型设计、陶艺制作与装饰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五、课时分配及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中有大量实训需教师进行示范,建议大部分课程在

陶艺生产场地进行教学;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少量教学在教室内教学,陶艺欣赏的部分在多媒体画室完成,学校应提供条件完备的实训场地,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大量练习,以达到教学目的。 课程总学时144,开课1学期,每周8课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训124学时。如下: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掌握一定的素描造型能力,学习工艺设计基础,人体工程学,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课程,熟悉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部分 第一章陶艺概述 【教学重点】陶的起源、发展及陶艺的概念; 【教学难点】站在陶艺发展的源头认识陶艺的发展,对传统的手工技艺有直观的认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深刻认识。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陶器的历史(1学时) 一、陶器的起源 二、陶器的历史 第二节陶艺的概念(1学时) 一、陶艺 二、现代陶艺的概念+ 三、陶艺的分类 1、生活陶艺 2、环境陶艺 3、观念陶艺 第三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2学时) 一、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概述 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2、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制陶的用途; 二、今天的西双版纳制陶业; 三、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高校职业教育的结合。

中国陶艺欣赏与制作心得

中国设计艺术赏析 玉器心得体会(分析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制动化 班级10机制3Z 姓名:邵加松学号:10321317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灿烂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出土的文物数不胜数,同时也以陶瓷而闻名于天下,我经过一学期对陶艺的学习,了解到了在古代我国陶艺技术超越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远近闻名的宜兴紫砂陶,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紫砂陶的起始,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如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也给予了紫泥以诗意的颂赞。明万历年前的供春,是紫砂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名字的大师,据明末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创始篇〉记载金沙寺僧是第一个制作紫砂器的人,但并非专业陶工,供春于金沙寺僧学得制陶术而渐起制陶。供春活动的期间自十六世纪初期至中期,与此同一时期稍后也起始了一些紫砂名家,如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等人,促进了宜兴紫砂壶 的兴起发展,陶艺也日臻完善,董翰始造菱花壶式,以自然植物花卉图案,配合筋纹线条,用写意手法而成。赵梁则匠心于提梁式茶壶,起始了气势大方的造型风格。此后又有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蒋伯荂等名家出现。时大彬制作从大壶到小壶各种不同风格造型茶壶。李仲芳擅于书法,徐友泉、欧正春与同期的陈仲美同以仿古铜器见长,仿各种古玩器,如花杯、酒壿、祭器等。从供春开始到此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已不仅是生活日用器皿,而开始实用与艺术并蒂的发展,百花壶风,百家争鸣。 到了明末清初,宜兴紫砂进一步发展,技艺也更加提高,如陈用卿、惠孟臣、陈子畦,他们的作品不限于壶,也以各种风格的技艺制作了其它文房摆件、花瓶及盆类,并开始了我国陶瓷史上的外销。从康熙中期开始到干隆晚期,紫砂艺术的发展得到了一度的繁荣。此间名家有陈鸣远、史继长、陈汉文、王南林等,尤以陈鸣远为代表,其作品从壶类、文房类到自然果类,都赋诸了一定的艺术心脉,从而推进了紫砂艺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陈汉文作品侧重于仿古而见长,如杯型器、商周祭器,其工艺表现着重于条线的起伏结构,表现出了沈稳而厚重的气势。咸丰年间,砂壶开始商品化,参加一些国际博览会,如程寿珍的掇球和仿古壶。此期间自俞国良之后到三○年代相继名家有︰冯桂林、程寿珍、任淦庭、蒋燕亭、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邵全章等,他们使历代紫砂艺术进一步的推进发展至今。 紫砂陶艺的造型千变万化,体现了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才能,我们今天听见的各种艺壶的巧思之作,按其不同形态特征,可分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圆器: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学时:144课时(理论:22;实训实践:122) 学分:8学分 一、课程性质 《陶艺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面向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二、设计思路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大,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众多的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而傣族慢轮制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提供了积极的实践。陶艺设计与制作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介绍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陶艺欣赏等陶艺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傣族慢轮制陶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课程中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立足本地旅游经济,开发特色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贯彻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民族村寨慢轮制陶体验教学,陶艺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陶艺的概念、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等知识,能熟练掌握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具备开发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了解陶艺的发展概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的基本情况;了解陶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规律和、方法、步骤。 (3)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3ds MAX、Photoshop设计软件进行陶艺产品设计。 (4)掌握陶艺制作的成型方法,运用泥条盘筑、拉坯、泥板成型、慢轮制陶传统工艺等成型方法制作陶艺产品。 (5)掌握陶艺装饰的基本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对陶艺产品进行装饰,掌握利用传统纹样对现代陶艺产品进行装饰的方法与理念。 (6)掌握燃气窑,傣族平地堆烧两种陶艺烧制方法。 (7)通过陶艺欣赏了解现代陶艺发展状况,了解云南民间陶艺面貌。 (8)掌握并贯彻民族元素在陶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一)先(已)修课程和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需要先修造型基础等基础类课程。 (二)相关职业资格:应该获得,鼓励获得的资格证书及等级 不需要具备职业资格证书。 (三)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要求与实施

陶艺欣赏

一、中国古代陶瓷史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它既是物质的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现代的艺术。它的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先启后,其文化内涵不断地扩充。从原始彩陶到清代的粉古彩,不仅反映了陶瓷发展的过程,更凝结了华夏子孙的审美历程。(图1-仰韶文化人面纹盆, 图2-马家窑文化束 腰罐)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华 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他们 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 燥后,用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烧成坚硬 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时 代的开始。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各地区制 陶原料的不同,陶器工艺的发展方向也 不同。于是便有了以素陶、彩陶与黑陶 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 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这 些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陶器艺术 的辉煌成就。古代陶瓷的造型之美、装 饰之妙至今令人叹服。

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陶瓷的蒙昧时期(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13世纪)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至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现了陶器。虽然远古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偏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的发明,大大地改进了原始先人的生活质量。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

陶艺创作教案

陶艺创作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陶艺创作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目标 应知: (1)识陶艺是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2)解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成就和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应会: (1)初步了解陶艺作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泥条成型法等的基本造型方法。 (2)运用陶艺的基本方法,创作一件陶艺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了解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遗产重要位置,使学生了解陶艺创作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并认识到陶艺创作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的陶瓷艺术,学会基本的泥条盘筑方法,激发学生运用泥土造型,创造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借以表达个性与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最基本的泥条成型方法,根据自己的构思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教具准备: 电子课件、陶泥、辅助材料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文字内容,对我国古代陶瓷的地位、成就,陶艺的功能以及制作方法等,作了一个概述。 二、教学过程与环节:(流程图) 一、 教师引入课本内容: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陶瓷的发明与创造对人类生活方式起着促进作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陶瓷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被世界人民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一点也是让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陶瓷的艺术殿堂,领略她的艺术风采。 二、欣赏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陶艺欣赏与制作结业论文 一、理论欣赏篇 总结性的来说我们的理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中华陶瓷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1、在80000-9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彩陶浮出水面。那时的陶瓷都是在8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用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作画料,这些画料耐高温,且在高温下易显色,如铁红(氧化铁)。 2、在夏、商、周出现了釉陶,这是“釉”的第一次出现,是陶瓷艺术史的一次飞跃,而在这时的陶瓷上的釉都只有几十微米厚,但却因为有釉的加入而变得很好看;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越窑便出现了青瓷,这种青瓷是在釉陶的基础之上转变而来的,青瓷的釉变厚; 4、隋唐五代,南青北瓷和天马行空的造型设计成为了陶瓷艺术是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其广阔的想象力为以后的器型设计奠定了基础,产生了无法超越的巅峰; 5、宋代五大名窑的出现导致了瓷器的出现,这是第二次飞跃,使得瓷器到达顶峰状态; 6、元明,一枝独店景德镇,清墨再染青花;在明代清幽古镇宜兴(中国陶都)出现了紫砂、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 7、在清代的景德镇,半透明釉发展为半透明胎,这是陶瓷艺术的第三次飞跃。 二、中国陶瓷的艺术特点:

1、风格大多写意,含蓄隽永; 2、审美情趣往往反映上层建筑的喜欢; 3、有欣赏者、收藏者却没有作者的艺术; 4、与时代政治经济面貌和社会风尚联系紧密,历新朝而层出不穷; 5、因技而得道,因艺而得传,技艺融合,相得益彰。 三、各个时代的陶瓷简介 1.陶的起源 人类在制造工具和定居之后,开始需要储存食物和饮用水,容器的概念和容器的发明就同时产生了。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或仰韶文化时期有一个相当长的使用葫芦容器的时期,然后将葫芦容器作为陶器的天然模型,从而制成陶容器。陶器的烧制和使用,被认为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 2.新石器时代彩陶。 (1)仰韶文化大地湾类型彩陶 彩陶的发现和制作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 绘饰内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几何形纹,如∽形,十字形,网形,水波形,涡纹形和勾叶形等;也有造型生动的动物(如鱼、蛙、龟、鹿)和植物(如花果,谷叶,树枝等),以及人物纹样。这些花纹多装饰在细泥红陶钵、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仰韶文化代表:彩陶人面鱼纹盆、鱼纹彩陶钵、彩陶黑彩三角纹

陶艺作品展的实践活动总结

陶艺作品展的实践活动总结通过学生进行陶艺作品展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针对着这学期的计划来看,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下面就对这学期的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如下: 一、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中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懂得艺术。参加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课堂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对陶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说不是这样,所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的浓厚。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学习不但讲授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陶艺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而且理解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的方法。针对他们的兴趣,我不仅让他们动手操作,更添加了陶艺欣赏的内容。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回走得更好。这是如此,我结合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从网上搜集各种图片,结合原始时期到近现代的不同特点,让他们自己对陶瓷世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每次制作完成后,他们的作品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孩子们的信心在不断的增强。而他们更大的收获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了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陶艺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