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

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

(一)贵州印象

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

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

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

富集的资源

勤劳的人民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

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

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1、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由于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总蕴藏量1874.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8%,全省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开发量的4.4%。横贯全省的乌江是国内著名的水能“富矿”,水能可开发量达836.5万千瓦。

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较为均衡地分布于省内各地,大多距负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开阔,中、下游较狭窄,上游可以兴建“龙头水库”,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

可供开发的水能多处于高山狭谷河段中,兴建电站工程量较小,淹没损失及迁移人口少,工程相对简单。

水能开发利用具有造价低、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2. 储量为江南第1的煤炭资源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既较广又相对集中,而且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全省88个县(市、特区、市辖区)中有74个产煤,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探明的资源储量535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

资源保有储量是江南12个省、区、市的总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积极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把贵州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3. 洁净新能源——煤层气

煤层气俗称瓦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洁净、方便、高效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已将之列为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贵州煤层中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经研究预测,全省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可达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22%,仅少于山西,排名第2位。

丰富的资源与产出集中的良好区位,使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贵州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门类较全,矿种众多,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大省之一。

贵州发现的矿产有9大门类,矿种123种,发现矿床、矿点3700余处。探明了储量的有76种。

贵州有41种排列前10位,其中列全国第1位至第5位的有28种,铝土矿、汞、锑、锰、金和磷、重晶石、水泥原料等最具优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贵州已成为中国10大有色金属省区之一和全国最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

1.量丰质佳的铝土矿

贵州是中国铝土矿的3大产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达4.13亿吨,经多年开采消耗,现仍有3.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7%,仅少于山西,名列第2位。全省铝土矿集中分布于乌江流域中段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尤以清镇、修文两市县最多,占全省总量的74%,贵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氧化铝、电解铝及镓金属生产的重要基地。

2.甲冠九洲的富磷矿

贵州是中国著名的3大磷矿产区之一。累计探明资源储量近27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26.26亿吨左右,略少于云南,排名全国第2位。约占全国富磷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九洲之冠。开阳磷矿富磷矿储量占全国的28%左右,逾3.7亿吨,是国内外著名的富磷矿产区。

3.储量位居中华之首的重晶石

贵州重晶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天柱、黄平、施秉、麻江等县,经多年开采消耗,保有资源储量仍高达1.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居中华之首。天柱县大河边是国内外罕见、资源储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型重晶石产地。既有大量符合油气钻井利用的重晶石,又有较多可供化工、轻工、建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用的重晶石。

4.新兴的黄金资源基地

贵州早在1000多年前就发现有金矿。在黔西南的大片区域和黔东南、黔南等地10多个县市发现有产出。特别是发现与探明了贞丰滥泥沟、兴仁紫木凼、安龙戈塘等大型金矿的资源储量后,改变了贵州黄金资源贫乏的纪录,并一举成为中国新崛起的新兴黄金资源基地。已探明储量超过200吨,金矿资源储量居全国第10位.

5.水泥原料的“王国”

贵州是中国沉积岩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石灰岩和页岩、砂岩等水泥原料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遍及省内各地。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泥用石灰岩,在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产出。现已在41个县市探明了储量,经开采消耗后的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5亿吨,丰富的资源,为大力发展水泥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和贵州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贵州共有汉族、苗族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成分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3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等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因各种原因迁入并散居省内各地的,还有31个民族的成员和一部分尚未认定族称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文化绚丽多姿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

民族饮食风味独特。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

民族工艺特色鲜明

民族体育别具一格

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就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侗族萨玛节;仡佬族灯会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艺术的百花园。

民族歌舞狂放热烈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所唱的歌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低回婉转,优美抒情的“游方歌”,更有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且因词选调,歌与词水乳交融,既有独唱,也有合唱。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民族服饰艳丽多姿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几百种,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

布依族服饰偏重简约、清淡的装束,妇女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

侗族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

民族建筑风格迥异

苗族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在著名的"千户苗寨"─雷山县西江,千百栋吊脚楼顺山势而展延,与花木共掩映,层层叠叠,无论远看近看,都觉气象万千。

水族的吊脚楼也是一种传统的民居建筑,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楼上楼",即在干栏式房屋的基础上,再装点上一间楼房房,颇似上海的"亭子间"。既是盛夏纳凉、摆家常的地方,又是一个很好的贮藏室。

布依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干栏式砖木结构。但居住在镇宁扁担山区的布依族人家,则是建造“石头房”。其主要特点是,除了横檩是用木头外,其余全都是用方块石或者条石垒砌而成,房顶上面全盖的是石板。

从江侗歌之乡——小黄

民族饮食风味独特

贵州少数民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许多地区喜爱糯食和吃“酸”,逢年过节,迎送宾客,便以糯米粑和酸腌肉、酸汤菜招待客人,或全家共餐,以示节日喜庆。

民族习俗气象万千

贵州少数民族讲礼仪,重情感,强调人际关系的和睦与相互尊重,沿袭着许多古朴优良的风俗习惯。

贵州的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婚嫁都有不同的习俗。苗族的“游方”和“跳场”、瑶族的“凿壁谈婚”和“埋蛋择婿”、布依族的“丢花包”等,都各有特点,饶有风趣。

礼俗:贵州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以各种礼节表示对宾客的欢迎。如苗族的敬牛角酒、“转转酒”,侗族的“拦路歌”,布依族、水族的敬酒歌等等。

婚俗:贵州少数民族都是一夫一妻制,男女社交公开,自由恋爱。通过“游方”(苗族)、“踩月亮”(苗族)、“赶表”(布依族)、“行歌坐月”(侗族)、对歌(各少数民族)等形式相互认识并建立爱情。如土家族、水族等。

红飘带上最绚丽的彩结

红军长征在贵州

贵州、中国革命的转折地

贵州、中国革命的福地

贵州、中国革命的圣地

长征文化壮怀激烈

最困难境遇下的英明抉择——进入贵州

最长时间的机动回旋——近半年的时间在贵州

最多历史足迹的地方——67个县留下红军足迹

最初的大胜仗——娄山关战役

最多将帅参加的战斗——青杠坡战斗

最经典的战争范例——四渡赤水出奇兵

最成功的战争计谋——佯攻贵阳、调动滇军

最伟大的历史会议——遵义会议放光芒

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贵州走出毛泽东

自然社会历史千古奇观

红岩天书——永远不能破解的神奇文字

天坠悬石——月亮山中的奇特石景

平塘石开——自然与历史的巧合

占里人口——人类发展的生育奇迹

林场折树——空中怪车突袭贵阳

三、贵州前景——明天更美好

(一)贵州现状——开拓前进的贵州

2007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2700亿元,增长11.7%;财政总收入5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4.9亿元;旅游总人数达6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678.4元和2300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7公里;粮食产量达到1170万吨;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严峻的现实—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解放以来,贵州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比例最高的是1959年的1.63%,1994年以后一直在1.1%以下,2005年和2006年稳定在1.08%。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1979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为20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非均衡战略,我省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步拉大。2006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75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与1979年相比,差距扩大了近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扩大近0.5个百分点。

(二)贵州前景——明天更美好

1、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

国内形势---竞争求发展

区域态势---合作谋发展

西部大开发

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

交通建设—加快发展的关键

“两高”的建设及意义

1、进一步提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完善国家交通路网布局的需要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重新确立我省在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

有利于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有利于加快推进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步伐

有利于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的起飞

有利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3、发展的目标

中国大西南的陆路交通枢纽。

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

原材料工业基地。

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

用好后发优势、树立信心、加快发展

用好“后发优势”,选择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保持经济较高的增长速度。直接采用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节约相应的开发和积累的时间,实现一种压缩了的工业化过程,实现跳跃性发展。

后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资本的后发优势。

二是技术的后发优势。

三是制度的后发优势。

四是精神的后发优势。

五是认识的后发优势。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

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章特殊的地理环境

教学要求:

1、掌握贵州的自然环境特征

2、掌握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

一、自然环境特征

地处川、黔、滇三省交界地区,主要在贵州的北部,流域面积13802平方千米。赤水河发源于云南,干流进入贵州毕节后成为川黔界河,流经金沙、习水、赤水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全长378千米。綦江上游是松砍河,流域面积816平方千米,中下游流经四川南部。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

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

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

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

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

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

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

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

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 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 0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

打狗河等。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

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二、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

贵州的行政区划,包括建省前的行政区划,建省后至解放前的行政区划和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我们重点掌握解放后的行政区划现状。

1、贵阳市

辖6区3县1市

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

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

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

清镇市。

2、安顺市

辖1区2县3自治县

西秀区

普定县、平坝县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辖1市15县

凯里市

雷山县、黎平县、施秉县、麻江县、锦屏县、台江县、剑河县、三穗县、

黄平县、从江县、镇远县、天柱县、榕江县、芩巩县、丹寨县。

第三章悠久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1、了解贵州历史的发展进程。

2、掌握贵州各历史时期的重要概念

和文化特点

3、重点掌握明代建省与屯田的意义、

“三线建设”的影响和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成就。

第一节从古夜郎到贵州

从经制州到羁縻州再到改土归流的演变

一、贵州是古生物的王国,又有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

考古工作者在贵州的遵义、凯里、关岭、兴义等地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群,包括三叶虫、海百合、贵州龙等。地质发现在五六亿年前,现在的贵州高原就是古生物的王国。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对位于黔西县西南30公里处沙井乡的观音洞进行了发掘,出土石制品4000多件,动物化石23种。由于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特点突出,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考证大约24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贵州活动。

后来发掘桐梓岩灰洞,发现古人类牙化石7枚,考证距今约20.6万年,还发现了炭屑和烧过的碎骨化石,这是华南地区古人类最早用火的证据。专家认为“桐梓人”属于晚期直立人或早期智人。此后又发现了“水城人”、“大洞人”和“兴义人”、“穿洞人”等早期古人活动的痕迹。

考古学家认为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和贵州黔西观音洞,分别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

二、从古夜郎到宋元时期的贵州

春秋时期,西南夷地区存在着许多地方割地政权,或称“国”、或称“邑”。后期,牂牁国衰落,现北盘江上游另一支濮人部落兴起,称夜郎国。

后来逐渐扩张,范围包括现在的沿河—印江—石阡—镇远—剑河—榕江一线以西及广西西部、云南东部、四川南部的部分地区。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西汉时期,史料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到夜郎,夜郎侯问“汉孰与我大”,因而留下了“夜郎自大”的典故。

说明夜郎地处偏荒,山隔水阻,不知汉广大,自认为夜郎是一方大国;另一方面,夜郎确实是西南夷地区最大的方国。在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中,已拥有十万精兵,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西汉时期夜郎经济已达到相当程度。黔西出土的汉墓陶器表明,制陶工艺已有一定水平,有舞蹈俑、托案俑、镇墓兽、陶羊、陶猪、陶鸡等。赫章出土的汉墓陶器,已采用轮制工艺,并有全釉和半釉制品。

夜郎的强大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公元前135年,派唐蒙出使夜郎,说“谕以威德,约为置吏,令其子为令。”夜郎侯同意,郡县制逐步在夜郎地区推行,公元前111年设为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

但与内地不同,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公元前28—25年,夜郎地区小国相争,朝廷派兵征讨,灭夜郎国。其他诸小邑纷纷降服,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终确立。

汉朝军队进入牂牁郡,实行屯田,也带来大量人口和技术。把中原及巴蜀文明带进牂牁地区,促进了该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大姓与土著首领结合,形成“牂牁大姓”统治该地。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因时局而变,存在相互割据的状况,行政区划时有变迁,但郡县制度并未废除。

这一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先后进入今贵州地区,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

随唐时期,封建王朝加强了对该地的统治,属于黔中道,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仍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也称正州),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经制州地区比较开放,与中原地区交往较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较快;羁縻州地区比较封闭,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

经制州是朝廷直接派官吏治理,人口、田亩,政治、军事、经济等受朝廷控制。

羁縻州是朝廷指派归附的地方土著首领统治,子孙世袭,自主权大,与朝廷关系松散。

藩国是中央王朝对其统属关系比较松散的地方政权。

宋代,基本沿袭唐代的统治方法,羁縻州大体不变,经制州大为缩减,藩国却大有发展,宋王朝对土著首领多有封赐,入京朝贡者络绎不绝。

974年,彝族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自此见于文献。朝廷封普贵为矩州刺史,当时的“贵州”,相当于现在的贵阳地区。

1119年朝廷为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名称,区域也相应扩大。

元朝为了加强统治,在西南地区开设驿道,遍行土司制度。鉴于贵州民族众多,在设置路、府、州、县的同时,又设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及三百余处蛮夷长官司,形成了“府州县与土司并存”的局面。

第二节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一、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是因为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

二是因为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行省的建立

明代中国统一后,中央集权加强,设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地方行政,都指挥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为了加强对西南边防的统治,1382年朝廷在贵州设都指挥司,这是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统辖8府4州,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的第十三个行省。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至此贵州“三司”具备,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

2、大兴屯田,发展经济

明代在“移民就宽乡”的原则下实行屯田制,使人口从稠密地区向地广人稀地区流动。

屯田分为军屯(给卫所官兵发屯地、种子、耕牛、农具等“且耕且战”,以足军粮);民屯(是政府将稠密地区人口和罪徒大规模移向贵州组织开垦荒地); 商屯(是商人招募流民在缺粮卫所附近屯种)。

明代的屯田,推动了贵州的开发。大批移民进入贵州,开垦了大量土地,也带来了农耕技术,引进了新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同时明代还注重交通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设驿站,使运输有了较大发展。而且在手工业、矿业、城镇建设、贸易和文化方面都得到了很大促进。

这个时期的著名人物奢香夫人:

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洪武初年代夫袭贵州宣慰使职。她识大局,开驿道,靖边乱,有贤名,在位期间,对沟通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彝汉人民的团结、密切西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贡献卓越。

现在奢香夫人墓位于大方县城郊,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二、清朝的改土归流使贵州的疆域

基本定型。

元明时期实行的土司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政权与地方土酋之间的矛盾。但土

司制度毕竟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制度。明代后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土设流,将土官革除改为府、州、县,或将土司置于军民府或军民指挥使司的管辖之下。贵州省的形成和府、州、县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改土设流的过程。

清朝,进一步实行改土归流,所有州县一律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直接进行治理,使贵州进入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

改土归流后,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制作了较大的调整。

一是在全省普遍采取府、厅、州、县的行政建制,官吏由朝廷委派。在基层采取由当地上层人士充任乡、保、甲长的政权制度。

二是对贵州的疆域作了较大调整。将四川统属的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划入贵州,使贵州的土地面积增加了3万多平方千米。将毕节的永宁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置永丰州(后改为贞丰),与广西的荔波、湖南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

改土归流后,加强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时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和布依族的“乾嘉起义”和咸丰、同治年间贵州各族人民的“咸同起义”。虽然起义遭到失败,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迫使统治者作出某些让步,对改土归流以后的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各地先后建立天主教堂,教会和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取得的“传教特权”,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贵州先后爆发了“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三大教案,展开了“反洋教”斗争。

“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对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民国时期的贵州

鸦片战争后,贵州出现了如张百麟、平刚等了一批立志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辛亥革命爆发,在自治学社的领导下,1911年11月4日贵阳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但由于内部矛盾引滇军入黔,1912年2月2日的政变,颠覆了大汉贵州军政府,贵州的辛亥革命失败。

从1912年到1935年,贵州处于长达23年的军阀统治时期。军阀之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经常发生战争。在23年中,军阀混战,连绵不断。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他们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使贵州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共产党成立后,贵州成为工农红军活动频繁的地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建立了一些区、乡苏维埃政权。

从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进入荔波、黎平县境开始,贺龙、关向应、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红军队伍在贵州转战南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区、乡苏维埃政权,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地,召开了黎平会议、遵义会议,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挺进黔北、川南、滇东北,回师黔北,四渡赤水,南下息烽,威逼贵阳,并胜利实现战略大转移,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历时6年之久,先后攻克32座县城,纵横驰骋于全省五分之四的

地方,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播下了革命火种。红军在转战贵州期间,宣传北上抗日、反蒋抗日统一战线等主张,对团结贵州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5年4月,国民党取代军阀统治贵州。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处于低潮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贵州成为大后方之一。随着黔桂、湘黔、川黔、滇黔4条公路与邻省连通,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迁入,使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战时的短暂繁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中心东迁,外省厂商纷纷迁出,贵州经济也随之衰落。

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贵州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携带资财外逃,许多工厂停工停产,不少民族工商企业倒闭,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贵州各族人民再次陷入水火之中。

放战争期间,贵州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农村建立了近万人的游击武装力量打击国民党基层政权。针对国民党溃逃时的破坏活动,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护厂、护校斗争,制止了国民党军队破坏电厂、电台及重要交通设施的企图。人民解放军进入贵阳时,贵阳发电厂正常供电,广播电台播放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

第三节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一、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1、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1949年11月15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宣告解放,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接着11月22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建立了人民政权。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2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贵州刚解放,各种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发动暴乱。人民解放军和贵州人民一起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取得胜利。1951年5月全省79个县和1个市都建立了人民政府,贵州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于1951年7月在贵阳召开,产生了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协商委员会为常设机构。

2、完成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各项任务。

首先完成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为中心的反封建斗争,在政治和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其次开展农村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另外开展其他新民主主义改革,包括废除了工矿企业压迫工人的各种制度;建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开展了禁烟禁毒、禁娼、禁赌、改造城市社会等工作。

3、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一、通过军事接管,没收官僚资本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再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发展地方经济。

第二、禁止使用银元,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从而稳定了市场。

第三、采取减轻农民负担、发放农业贷款、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等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第四、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五、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积极组织城乡物资交流,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和商品经济发展。

二、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通过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由农业生产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来逐步完成。同时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考虑了特需土地和其它需要,因而进展顺利。后期“左”的思想指导下搞“一刀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2、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这是通过组织手工业供销合作组织的形式,逐步将个体手工业者的生产和经营纳入国家计划,走集体化道路,有利于解决手工业产、供、销中的矛盾,促进手工业发展。到1956年5月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占应组织的93%,全省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的办法,逐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以加强其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采取公私合营的形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的。这基本上体现了和平改造和实行赎买相结合,对资本主义企业和资本家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4、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一五”期间,国家对贵州基本没有投入,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农业为重点,同时发展其它行业。实行粮食、油料统购统销和棉布计划供应;重要工业品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分配;劳动指标国家统一下达,制定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划分区类;

在物价、财政方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在管理上以行政手段为主;在计划控制方面,对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下达指令性计划,实行直接计划管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企业实行间接计划管理,把生产经营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1957年贵州提前一年完成国家规定的主要指标,全省计划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曲折发展

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贵州也不切实际地制定了经济发展的高指标和高速度,提出“三年改变落后面貌”的口号,加入了“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运动。同时将还未适应发展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急速转变成高度公有化的人民公社。严重违背了自然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挫折。

2、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国家提出了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961年贵州重点调整农村经济关系,恢复农业生产。1962年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整顿工业企业,精简职工和压缩城市人口。63-65年继续进行调整,使各项比例关系趋于协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63-66年的“四清”运动给贵州带来不利影响。

3、三线建设的开展

1964-1978年贵州在“备战”的背景下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197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达到52.3%,工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建成了铁路网和微波通信系统,使贵阳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从而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铁路沿线形成了六盘山、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城镇,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跟随企业进入贵州,增强了科技实力,加上较为先进的设备,使贵州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三线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和“左”的思想影响,建设过程中出现争时间、抢速度,许多项目仓促上马,不按基本程序办事,造成很大浪费和损失。而且建设重心的偏离使贵州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轻工业发展缓慢,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加上人口增长过快,各项人均指标下降,成了粮食净调入省,文教事业也发展缓慢。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一定恢复。

第四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也开展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讨论,加深了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及时地将工作重点转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落实了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

二、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贵州日报》1978年肯定了关岭县顶云公社“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各地普遍采用。1984年完成了农村政社分开、建设乡政府的工作,人民公社制度不复存在。全面推行了以城市为重点,增强企业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来适应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省还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一是加强与兄弟省、区、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二是与西南地区各省、区、市组成经济协调会,在生产、交通流通、科技、人才培训和交流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协作;三是逐步对港、澳、台及外国建立贸易往来,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四是利用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旅游业。

三、探索符合省情的发展道路。

发展了以卷烟、酿酒为重点的消费品生产;国防科技工业在完成军品生产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开展民品生产;整顿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从教育和科技上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农村探索出人口-粮食-生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的路子;工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四、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以邓小平“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经济发展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水平。”贵州开展了大讨论,加深了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解,为制定“三大战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2、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

一是科教兴黔战略,即遵循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增强全省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省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加速实现贵州振兴。

二是开放带动战略:①抓好南下出海通道和北上入江通道建设,发展与港澳台及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以及加强与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发带的经济联系,实现两翼齐飞。②加快贵阳市现代化内陆开放城市及黔中产业带的建设步伐,发挥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③抓好基础设施、地方法规和配套政策及涉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有序推进。

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根据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贵州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还制定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等,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施了长江和珠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

3、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表现在: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制度创新;二是以市场为导向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三是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五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六是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七是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分房制度等,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伟大成就

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城市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并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铁路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等已建成通车;航空上铜仁、安顺、兴义、黎平机场先后通航;水路建和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供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八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2006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816.8万千瓦。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建设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2006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比2000年增加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5%。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4、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已开工建设王二河水库、玉舍供水工程、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等,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治理和县城防洪工程项目;开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滋黔”一期工程、“烟水配套工程”、水利“三小”工程进展顺利。

5、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到2006年,威宁、赫章、望谟4县(自治县)通过了“两基”攻坚达标验收,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31.0%提高到2006年的100%。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进。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成功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6、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上升4.4和3.4个百分点。全省人民生活普遍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重点、优势行业发展加快,能源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铝、磷等优势工业进一步壮大,烟、酒传统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业增势强劲,把旅游业培育成后续支柱产业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

六、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即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从贵州现阶段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出发,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是对中共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关于发展战略的继承,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环境立省战略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立省战略的继承和提升;创新发展战略是落后地区在较短时间内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立足于充分发挥贵州后发优势,在观念、体制、机制、管理、科技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以创新促进历史性跨越。

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时期的开局之年2006年,贵州生产总值达到2267.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50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最清晰、工作重点最突出,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局面最好,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党的建设成效最突出、工作大局把握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

中共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奋斗”作为主题,提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到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左右,从而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

贵州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经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家乡的热情全面高涨,相信贵州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四章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同学交流、讨论后形成结论,然后分别选派3人上台进行陈述,最后的成绩由大家通过比较确定;

2、本次交流、讨论由08级生物教育2个班全体同学组成,共分成3个小组;

3、本次讨论、交流以后形成的成绩占本学科总成绩的30%。

第一节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

一、当代贵州的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人口的增长,一方面是本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另一方面是外地人口的迁入。

明代贵州大约有65万人,到1949年,人口增长到1416.4万人。

解放后,贵州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全省总人口达到3931.12万人,比解放时增长了2.77倍。人口密度由80人/平方千米,增加到223人/平方千米。

从人口的增长过程来看:

1949—1959年,解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较快,加上全国各地的人口进入贵州、支援建设,使人口从1416.4万人增加到1743.96万人。

1960—1961年,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生活物资急剧短缺,贵州人口发展出现负增长,由1743.96万人减少为1623.53万人。

1962—1975年,经济复苏,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恢复到1714.05万人。

后来,由于没有控制人口出生,又加上“三线”建设人口的大量迁入,到75年增加为2530.95万人,每年平均递增3.28%,成为贵州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

1976—2006年,贵州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又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数量仍然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3955.3万人。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情况来看: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汉族人口是1109.8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是393.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9.45%。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汉族人口是1312.8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是401.1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3.4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汉族人口为2112.9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742.35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为2115.45万,少数民族人口为1123.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4.7%。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为227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4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4%。

总的说来,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二、贵州的人口构成

1、性别构成:

在历次人口普查中,贵州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并呈上升趋势。 1953年男女性别比是102.06∶100,2006年变为107.2∶100。

虽然还不构成比例失调问题,但已应该引起重视。

2、年龄构成:

贵州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中老年人口逐年增加。

1953年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8%,15∽64岁人口占58.53%,65岁以上人口只占3.59%。

2005年0∽14岁人口占28.4%,15∽64岁人口占63.4%,65岁以上人口占了8.2%。

国际上一般将65岁及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人口。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成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贵州人口的发展趋势,很快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由此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应当作好准备。

3、城乡构成:

2006年贵州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的比例占27.46%,乡村人口占72.54%,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44%的平均水平。

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4、民族构成: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有3524.77万人,汉族占全省总人口62.16%,少数民族占37.84%。

有18个民族在很早以前就世世代代居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成为世居民族。

世居民族除汉族外,有17种少数民族,其中四种少数民族人口超过百万。

苗族:人口有476万人,占贵州总人口的12%;

土家族:人口有158万人,占总人口的4.06%;

彝族:有84.36万人,占总人口的2.39%;

仡佬族:有55.9万人,占总人口的1.59%;

水族:有36.97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白族:有18.74万人,占总人口的0.53%;

回族:有17.87万人,占总人口的0.48%;

其他人口更少的世居民族是:

蒙古族:人口只有4.75万人;

畲族:人口只有4.49万人;

瑶族:人口只有4.44万人;

毛南族:人口只有3.12万人;

仫佬族:人口只有2.84万人;

满族:人口只有2.19万人;

羌族:人口只有0.14万人。

第二节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一、民族分布特点

贵州民族分布上具有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少数民族成片聚居的特点。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和百越族系的各个民族,以及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贵州,逐渐形成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汉族分布于全省各地,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地较为集中。

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来看:

苗族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的各县,以及毕节、铜仁地区各县、六盘水市和贵阳市郊区;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各县,以及安顺市、贵阳市郊区和六盘水市;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铜仁地区的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和万山特区;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县、岑巩县,遵义市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彝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各县和六盘水市各县;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遵义市的务川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定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地区的石阡县和毕节地区的黔西县;

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独山县和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县;

白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和六盘水市的盘县;

回族散居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的兴仁县,安顺市的平坝县、普定县和六盘水市的盘县;

壮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黎平县和黔南自治州的独山县和荔波县。

贵州民族的这种交错杂居而又相对成片聚居的特点,使各种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二、民族文化特色

1、在语言文字方面:

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分属不同的语族和语支。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水族、壮族、瑶族、畲族、毛南族和仫佬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彝族、水族、布依族、侗族有用在经文和祭文上的“土俗字”。彝文是一种音缀文字,称为“爨文”或“韪书”。大约有一万多字,是处于表意向表音发展中的一种音节文字。多数是独体字,有少数合体字,没有表示义类的偏旁部首,笔划少则一笔,多则十几笔,一般三、五笔。云贵彝文为直列右行,后来也有直列左行的。彝文造字,采用象形、会意、转位、增点、同音假借、借用汉字等方法。

水文,也称水书,单字大约400个。造字主要是象形、会意、指事和假借四种。主要用于占卜,特别是在丧葬、婚嫁和营造三方面。水书,有的是图画象形,有些是楷书的颠倒、斜置或反写,被称为“反书”。水书实际上只掌握在少数宗教职业者手中,一般群众并不认识,但却影响着水族人民家家户户,流传至今,成为传统文化习俗。

解放后,国家帮助苗族、布依族、侗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民族聚居地区推广运用。

2、在民族宗教方面:

贵州少数民族信奉多种宗教。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侗族、彝族和畲族等有崇拜原始宗教的情况。

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仡佬族和毛南族等又受到汉族道教的影响。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一些苗族、彝族和布依族还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

祭祀活动

3、在民族风情方面:

贵州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一方民族风情。

苗族:在贵州人口最多,占全国苗族人口的6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苗族喜欢以寨为单位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苗寨多依山而建,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腿服装,扎腰带。妇女束发髻,包头巾,戴手镯、耳环和项圈,多穿百褶裙,长短不一,颜色以青、蓝为主,束花带腰。苗族蜡染、刺绣作为苗家人的衣着装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以前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还有“五色衣服”的说法,因为它们是以五彩线和彩蜡制作而成,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工艺。

苗族的节日主要有:苗年、姊妹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等。

布依族:是贵州仅次于苗族的主要民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的村寨。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就是吊脚楼)、平房和石板房。

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它“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特点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布依男子喜欢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长裤或褶子裙,戴银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其蜡染工艺历史悠久,花纹图案多为太阳、波浪、鱼虾、花鸟、牛羊和古字印章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精致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布依族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有些地方还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都喜欢借助节庆和集会时机,通过对歌,寻找终身伴侣。布依族热情好客,多用枫香叶等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加上好酒招待客人。布依族的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

侗族:是贵州的第三大少数民族。侗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房屋用杉木建造,山坡上的与苗族、布依族一样建成吊脚楼。侗族人民大都喜欢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以青、紫、白、蓝色为主。一般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大管裤,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衬胸布,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绑腿,挽发髻或包头帕,戴银饰。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色彩绚丽。侗族以大米为主食,还喜欢吃酸味,有“侗不离酸”的俗语。喝油茶是普遍嗜好,也是待客佳品。侗族文化,常有谚语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是一种杉木结构的塔形建筑物,有三、五层甚至十几层,都为单数,有厅堂式、干栏式、密檐式等多种。一个村寨有多少个房族就有多少座鼓楼,是全族议事、集会、娱乐、休息的场所。

它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形似宝塔,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只在柱子上穿孔打眼,以榫衔接,并饰有各种动物雕塑和绘画,工艺精湛,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花桥:是建在河溪之上的侗寨特有建筑物,与鼓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钉铆衔接。除桥墩外,都是木质结构,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

花桥既是通行的桥梁,又是避风躲雨的地方,所以又称为“风雨桥”,并以其栩栩如生的鱼虫鸟兽彩绘而驰名。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

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以一种“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2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发布人:李昌虹 (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P2) 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P5) 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P2) 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 (P6) 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训练]贵州省情考试题(271题全集含答案)

1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第4题: 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D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第6题: 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第7题: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最多, 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第8题: 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第9题: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第10题: 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第11题: 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 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第12题: 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1 第13题: 正确答案:错误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第14题: 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第15题: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 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第16题: 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 的贵州。 第17题: 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第18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第19题:

贵州省情教案

贵州省情教案 第一章深化省情认识加快贵州发展 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一、贵州形象—可爱的贵州 (一)贵州印象 三句话老话——新的解释 天无三日晴——处处有森林 这是贵州绝对的优势,而不是劣势。 地无三里平——遍地是金银 这是骡马时代的形容,而不是现代大交通的真实写照。 人无三分银——美女多如云 这是整体夸张的描述,而不是绝对的情况。 (二)、悠久的发展历史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的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现已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有80余处。 “观音洞文化”的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桐梓人”、“水城人”、“大洞人”、“兴义人”、“穿洞人”、“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观音洞人”等人类化石。 (三)光荣的革命传统 1854~1874年间的农民起义: 刘仪顺领导的以汉族农民为主体的号军起义。 张秀眉领导的以苗族农民为主体的黔东南起义。 张凌翔领导的以回族农民为主体的黔西南起义。 姜应芳领导的以侗族农民为主体的天柱起义。 潘新简领导的以水族农民为主体的荔波起义等。

二、贵州优势 富集的资源 勤劳的人民 (一)丰富的生物资源 1、丰富的植物资源。 全省森林面积6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1个。有各类草山草坡近500万公顷,全省有野生牧草1410种。 贵州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5种。其中属于国家1级保护的14种, 2级保护的51种。 栽培作物:辣椒、水果、茶叶、烤烟等。 (二)“煤水结合”的能源资源 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在已发现的能源资源中,水能、煤炭和煤层气具有持久开发优势。特别是煤炭与水能资源结合,使贵州成为中国少有的“水火互济”发展电力工业的最佳省份之一。 1、丰富的水能资源 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由于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水能总蕴藏量1874.5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8%,全省水能可开发量1683万千瓦,占全国总开发量的4.4%。横贯全省的乌江是国内著名的水能“富矿”,水能可开发量达836.5万千瓦。 贵州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建设的大、中、小型水电站较为均衡地分布于省内各地,大多距负荷中心近。 河流大多上游开阔,中、下游较狭窄,上游可以兴建“龙头水库”,有利于提高梯级电站的发电效益。 可供开发的水能多处于高山狭谷河段中,兴建电站工程量较小,淹没损失及迁移人口少,工程相对简单。 水能开发利用具有造价低、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 2. 储量为江南第1的煤炭资源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分布既较广又相对集中,而且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贵州含煤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0%以上,全省88个县(市、特区、市辖区)中有74个产煤,资源相对集中于西部的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2400亿吨,探明的资源储量535亿吨,经开采消耗后保有储量529亿吨。 资源保有储量是江南12个省、区、市的总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积极发展火电,实施“西电东送”,把贵州建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22、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21、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2、(咸宁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复习指南答案(同名10293)

2013年7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 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对)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错)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对)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A 、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 、喀斯特地貌发育 C 、高原山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 政治 )、 (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 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面积最大。 喀斯特地貌发育 )的浅内陆山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长江 )和 ( 珠江)两大流域。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 "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 调 整 )( 巩固 )(充实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 2003年 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 自治州、( 2)个地区、和( 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A 、赫章 B 、 玉屏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 B 、玉屏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韭菜坪 C 、威宁 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 、綦江 B 、乌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 是 ) C 、 威宁 D 、 黎平 B ) C 、威宁 D 、黎平 D ) B 、玉屏 D 、黎平水口河 ) C 、 南盘江 D 、清水江 A ) C 、凌冻 D 、冰雹 D ) C 威宁 D 铜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P1 2.(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P11 3.(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P8 4.贵州东与(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P14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P14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P15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P8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P20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P2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39.9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P33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4 )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P27~ P28 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 )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P41 1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P49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P66 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P73 16.贵州省2008年末总人口为(4036.75 )万人,人口密度为(229.1 )人/平方千米。——P74 1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P77 18.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8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P83 19.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P44 20.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P42~43 2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种植业)比例下降,(畜牧业)比例上升,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基础,以(畜牧业)为重点,农林牧渔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P96 22.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P97 23.根据目前贵州的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贵州以(重工业)占绝对优势。——P103 24.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P102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省情试题

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013贵州省情期末复习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期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oC;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 )o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位。若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则居全国(第三位)位。 12、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共设了(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 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6、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详解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 一填空。(50小题共5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5、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7、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10、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11、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

《贵州省情》平时作业册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贵州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亿吨,居全国第()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 截至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分,共分) .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赫章韭菜坪、铜仁梵净山 、威宁草海、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赫章、玉屏、威宁、铜仁 .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红水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万千瓦,居全国()位。 、、、、 .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的期末复习习题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的期末复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P9)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P11)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P3)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P10)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P3)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P4)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P3)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P6)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P1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P15)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P103)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P19)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P23)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P153)

最新2015年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任务一】 (2015年春) 1.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2.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3. 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 6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5. 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6. 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7.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8. 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水系的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9.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0.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x

《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贵州电大文科部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文科教学部负责全省电大文科类学科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除了平时的网上辅导和教学管理外,期末复习也是十分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省开课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比较困难,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核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期末复习的基本要求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学生大专和本科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限选课,在教学计划中属于省开课程。学分是3个学分。对于该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和网上辅导资料为主, 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掌握;并注意结合我国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下面就这些方面的学习作一个介绍。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辅导资料为主。文字教材釆用的是西苑出版社出版、汤会琳教授主编的《贵州省情教程》,网上辅导资料是由贵州电大文科教学部课程责任教师挂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网上的教学辅导资料。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辅导资料,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灵活运用“贵州省情”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基本技能及方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除对客观题进行一定的强记外,主观题切勿死记硬背,在懂得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然后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说明。对涉及现实问题的论述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全面展开分析,要抓住要点、层次清楚、合符逻辑。 二、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 本学期《贵州省情》课程由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可以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问答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在回答上述类型的题目时有以下要求:

贵州省情简答题

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答: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从不利方面看:一是自然生态比较脆弱。二是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不配套。三是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试述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答:1、原生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贵州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小,所以很多景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2、配套设施基本跟进,比如说黄果树有大扶梯,梵净山有索道等等,在大的景区里基本都有观光车,景区的道路还算可以;3、和民族风情景区错杂在一起,便于一起开发。比如说黄果树有天龙屯堡,荔波有瑶族村寨、苗寨。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试述贵州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答: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基本实现了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城市与省会城市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在公路方面,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在铁路方面,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等已建成通车;在航空方面,铜仁、安顺、兴义、黎平机场先后通航;水路建和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供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八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2006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建设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2006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比2000年增加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贵州省情作业

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 7、(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贵州黔西观音洞 D、旧石器文化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 )为重点。 A、工业 B、商业 C、服务业 D、农业 三、多项选择题 1、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意义是(ABC ) A、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B、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C、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D、是行政区划的需要 2、贵州除了(ACD )以外,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黄平 C、雷山 D、榕江 3、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习 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 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 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 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习贵州省情最大 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 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

具有多样性。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 杂的森林植被。常绿落叶阔 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 常绿林。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而安顺、毕节、黔西 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 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贵州省河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 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 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 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煤炭、铝土、汞矿、

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野生 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 500种。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国家重点 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有野生动物1000 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 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 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另外,还有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 学习省情最大收获之三抓住机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发2号文 件的出台,省第十一届一次、二次、三次党代会的净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