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设计装配图零件图图纸技术要求

模具设计装配图零件图图纸技术要求

模具设计装配图零件图图纸技术要求
模具设计装配图零件图图纸技术要求

三维模具毕业设计工作室

A.模架

技术要求:

1.模板外缘倒角均为2X45°;

2.浇口套与定模板采用过度配合H7/m6;

3.定位圈和注射机定模板孔的配合采用H11/b1;

4.导柱、导套对定、动模安装面的垂直度按GB/T1255

5.2

和GB/T12556.2的规定,导柱与导套配合按H7/f7;

5.型芯型腔与动模板间采用过盈配合H7/p6;

6.定模与动模安装平面的平行度按GB/T12555.2和GB/T12556.2的规定;

7.加工尺寸参考零件图和三维编程数据;

8.模具所有活动部分应保证位置准确,动作可靠,弹簧弹力是否足够,

不得有歪斜和卡滞现象,要求固定的零件不得相对窜动;

9.首次试模生产50件,根据产品产生的问题来调整模具的浇注系统,推出定距机构以及复位机构等;

10.每次注射开始前,要在型芯部分涂拖模剂,以利于脱模,并检查排气是否顺畅;

11.水道和型腔配合处用o型密封圈防止冷却水漏水,冷却系统应通畅,不应有泄露现象;

12.模架及其零件的工作表面不允许有碰伤、凹痕、裂纹、毛刺、锈蚀等缺陷;

13.装配前清理模板表面污迹,要求对各模板的边棱进行去除毛刺处理,装配时在配合的表面涂防锈油。

B.模板

技术要求:

1.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2.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3.零件硬度为:29-38HRC;

4.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5.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型腔板

技术要求:

1.模仁框单边公差:+0.03/+0.02,深度:0/-0.03,圆角:+0.1/-0.1;

2.螺丝位置、尺寸公差+0.1/-0.1;

3.导柱、导套直径公差:+0.01/-0.01,位置公差:+0.01/-0.01,

头部避空孔直径公差:+0.1/-0.1;

4.基准面、加工和测量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a1.6um;

5.其它非配合表面粗糙度Ra

6.3-3.2um;

6.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7.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8.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9.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型芯板

技术要求:

1.模仁框单边公差:+0.03/+0.02,深度:0/-0.03,圆角:+0.1/-0.1;

2.螺丝位置、尺寸公差+0.1/-0.1;

3.导柱、导套、复位杆直径公差:+0.01/-0.01,

位置公差:+0.01/-0.01,头部避空孔直径公差:+0.1/-0.1;

4.基准面、加工和测量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a1.6um;

5.其它非配合表面粗糙度Ra

6.3-3.2um;

6.推杆过孔位置公差:+0.1/-0.1,直径公差:+0.1/-0.1,挂台高度公

差:0.00/+0.01,按图做部分顶针的定位槽,定位槽公差:+0.03/+0.01;

7.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8.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9.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10.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C.型腔

技术要求:

1.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2.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3.型腔四面外形公差:0.00/-0.01,底部避空部分外形公差:0.00/-0.05,

底部倒角公差:+0.1/-0.1,高度公差:0.00/-0.01,圆角公差:+0.1/-0.1;

4.螺丝和水路位置、尺寸公差:+0.1/-0.1;

5.浇口套孔直径公差:+0.02/+0.01;

6.所有线割镶件孔外形公差单边:+0.005/0.00,穿丝孔位置和直径公

差:+0.1/-0.1,挂台高度公差:+0.01/0.00;

7.所有线割镶针孔外形公差单边:+0.01/0.00,头部孔公差:+0.1/-0.1,位置公

差: +0.01/-0.01,挂台高度公差:+0.01/0.00;

8.凸出虎口长宽公差:-0.01/-0.02,高度公差:0.00/-0.02;凹状虎口长宽公

差:+0.02/+0.01,深度公差:+0.02/0.00。

D.型芯

技术要求:

1.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2.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3.型芯四面外形公差:0.00/-0.01,底部避空部分外形公差:0.00/-0.05,

底部倒角公差:+0.1/-0.1,高度公差:0.00/-0.01,圆角公差:+0.1/-0.1;

4.螺丝和水路位置、尺寸公差:+0.1/-0.1;

5.所有线割镶件孔外形公差单边:+0.005/0.00,穿丝孔位置和直径公差:+0.1/-0.1 挂台高度公差:+0.01/0.00;

6.所有线割镶针孔外形公差单边:+0.01/0.00,头部孔公差:+0.1/-0.1,位置公差: +0.01/-0.01,挂台高度公差:+0.01/0.00;

7.凸出虎口长宽公差:-0.01/-0.02,高度公差:0.00/-0.02;凹状虎口长宽公差: +0.02/+0.01,深度公差:+0.02/0.00;

8.推杆孔位置公差:+0.01/-0.01,配合部分孔直径公差:+0.01/+0.005,避空部分孔直径公差:+0.1/-0.1;

D.镶针

技术要求

1.镶针配合段直径公差:-0.01/-0.02;

2.挂台高度公差:0/-0.01,尺寸公差:+0.1/-0.1;

3.镶针高度公差:0/-0.01;

4.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5.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6.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7.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E.镶件

技术要求:

1.外形公差单边:-0.005/-0.01;

2.挂台高度公差:0/-0.01,尺寸公差:+0.1/-0.1;

3.高度公差:0/-0.01;

4.图中未注公差请按公差表加工;

5.注意与其它零件配合加工;

6.未注尺寸按三维编程数据数控加工;

7.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F.滑块耐磨板

技术要求:

1.滑块楔紧面和固定配合表面粗糙度Ra0.80um,其余Ra3.20um;

2.刻字内容为零件编号,字高3mm,字深0.2mm,凹字。

3.所有未注明工艺倒角为C0.5mm并去除毛刺。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出处,本文由[三维模具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室]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54678007.html,/mojubysj }

A)水管直径D小于等于8时,螺纹需采用1/8PT螺纹,螺纹底孔直径为D=8;

B)水管直径D大于8小于等于11时,螺纹需采用1/4PT螺纹,螺纹底孔直径为D=11;C)水管直径D大于11小于等于15时,螺纹需采用3/8PT螺纹。螺纹底孔直径为D=15。

平口钳零件及其装配图

平口钳 目录 1, 3-1 PKQ-1固定钳身 2, 3-2 PKQ-2 钳口板 3, 3-3 PKQ-3 固定螺钉 4, 3-4 PKQ-4 活动钳口 5, 3-5 PKQ-5 螺母GB/T 6170 M12 6, 3-6 PKQ-6平垫圈 GB/T 97.1 12 7, 3-7 PKQ-7螺杆 8, 3-8 PKQ-8 方块螺母 9, 3-9 PKQ-9 螺钉 GB68 M5×20 10, 3-10 PKQ 平口钳装配 11, 3-11 GB-A3gct A3格式工程图图框文件12, 3-12 GB-A3zpt A3格式装配图图框文件13, 3-13 PKQ-1gct 固定钳身工程图 14, 3-14 PKQ-2gct 钳口板,螺钉工程图15, 3-15 PKQ-4gct 活动钳口工程图 16, 3-17 PKQ-7gct 螺杆工程图 18, 3-18 PKQ-8gct 方块螺母工程图 19, 3-19 PKQ-zpt平口钳装配图

3-1固定钳身 1,新建文件:PKQ-1,⊙毫米【OK】起始/建模 2,x-z平面草绘截面①,完成草图,拉伸60+60 3,腔体/矩形,选底面放置,选长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48,60,11,0,0,0)【确定】定位:端部至尾18,中线至边60 4,x-y平面草绘截面②,完成草图,拉伸35,求差 截面①截面② 5,凸垫/矩形,选钳头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34,4,0,0)【确定】定位:侧边与钳头平齐,中线距边60 6,凸垫/矩形,选5步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25,27,0,0)【确定】定位:侧边与钳头平齐,中线距边60 7,孔Ф4.1×15,选6步凸垫侧面为放置面,定位:距边12,距顶13.5,孔壁建修饰螺纹 8,凸垫/矩形,选钳身侧面为放置面,选长度方向为水平参考(40,20,40,,0,0)【确定】定位:底面与底平,中线至尾90,4个棱倒R20,顶沿倒R3,建Ф13×20孔,点到点定位 9,以x-z平面镜像7,8,步特征,钳头上沿倒C3 10,尾部创建Ф18×18孔,定位:距底18,距边60,头部创建Ф25×34孔,定位:距底18,距边60 11,曲线移2层,基准移3层,不显示坐标,保存文件 3-2 钳口板 1,新建文件:PKQ-2,⊙毫米【OK】起始/建模 截面①截面② 2,长方体100×27×10 【确定】 3,孔/埋头孔埋头Ф13,角度90,孔Ф6×10,距头12,距边13.5 4,创建+10x-y平面,草绘截面①,1条直线,完成草图 5,在截面①线端建平面草绘截面②,等边三角形,完成草图 6,沿导引线扫掠出实体,创建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与零件图得关系 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1、概括了解 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得名称与绘图比例。从装配体得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得大致用用途。例如:阀,一般就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得;虎钳,一般就是用来夹持工件得;减速器则就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得;各种泵则就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与流量得 装置。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得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得名称与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得位置。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与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得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得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瞧图打下基础。 、详细分析2. 分析装配体得工作原理,分析装配体得装配连接关系,分析装配体得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得结构形状。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得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得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瞧懂。轴套类、轮盘类与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瞧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得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得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得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得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得方向或间隔得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得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就是十分有效得。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瞧图得速度与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得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归纳总结3. 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 ①装配体得功能就是什么?其功能就是怎样实现得?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就是如何协调运动得? ②装配体得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就是怎样得?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 ③装配体得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 ④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⑤装配图中各视图得表达重点意图如何?就是否还有更好得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 上述读装配图得方法与步骤仅就是一个概括得说明。实际读图时几个步骤往往

(完整版)机械制图零件图、装配图题库(有难度)

-------------------------------------密-----------------------封-----------------------线--------------------------------- 班级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徐工技校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机械制图》期终考试试题库(零件图、装配图) 一、填空题(每空1分) 第九章 零件图 1. 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应该能够反映零件的 。(难度:A ) 2. 和 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难度:A ) 3. 尺寸公差带是由 和 两个要素组成。 确定公差带位置, 确定公差带大小。(难度:A ) 4. 配合有 和 两种基准制。配合分成间隙配合 、 和 三类。(难度:A ) 5. 允许尺寸变动的两个 称为极限尺寸。(难度:A ) 6. 极限与配合在零件图上的标注,其中一种形式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第二种形式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注出偏差值,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第三种是在孔或轴的基本尺寸后面,既注出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又同时注出上、下偏差数值,这种形式用于 的零件图上。(难度:B ) 7. 形位公差的框格用 线绘制,分成 格或多格 。(难度:A ) 8. 按作用不同,可将基准分为 基准和 基准。(难度:A ) 9. 基孔制的孔(基准孔)的基本偏差代号用 符号表示,其基本偏差值为 。基轴制的轴(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用 符号表示,其基本偏差值为 。(难度:A ) 10. 基本偏差是决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 。(难度:A ) 11. 外螺纹的规定画法是:大径用 表示;小径用 表示;终止线用 表示。(难度:A ) 12. 当被连接零件之一较厚,不允许被钻成通孔时,可采用 连接。(难度:A ) 13. 剖切平面通过轴和键的轴线或对称面,轴和键均按 形式画出,键的顶面和轮毂键槽的底面有间隙,应画 条线。(难度:A ) 14. Tr40×14(P7)LH-8e-L 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B ) 15. 模数大,齿距 ,齿厚、齿高也随之 ,因而齿轮的承载能力 。(难度:B ) 16. 螺纹的旋向有 和 两种,工程上常用 螺纹。(难度:B ) 17. 单个圆柱齿轮的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齿轮的轴线时,轮齿一律按 绘制,齿根线画成 线。(难度:B ) 18. 普通平键有 、 和 三种结构类型。(难度:B ) 19. 左旋螺纹要注写 。(难度:A ) 20. 普通平键的标记:键 GB/T1096 18×11×100表示b= mm ,h= mm ,L= mm 的A 型普通平键(A 省略不注)。(难度:B ) 第十章 装配图 1. 在装配图中,当剖切平面通过某些标准产品的组合件,或该组合件已由其他图形表达清楚时,可只画出 。(难度:A ) 2. 装配图中的明细栏画在装配图右下角标题栏的 方,栏内分格线为 线,左边外框线为 线。(难度:A ) 3. 两个零件的接触表面,只用 条共有的轮廓线表示;非接触面画 条轮廓线。(难度:A ) 4. 装配图中的 ,用来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特点。(难度:A ) 5. 在装配图中 尺寸表示机器、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难度:A ) 6. 在各视图中,同一零件的剖面线方向与间隔必须 。(难度:A ) 7. 装配图中的指引线应自所指引部分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指引线末端画一 。若所指部分不便于画圆点时,可在指引线末端画 ,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线。(难度:A ) 8. 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 、 和标题栏、零件序号、明细栏。(难度:A ) 9. 装配图中零件序号应自下而上,如标题栏上方位置不够时,可将明细栏顺序画在标题栏的

大众汽车产品设计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

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空调器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写及使用规范。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家用空调的所有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 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 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 其他要求;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金相要求等); 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 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 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 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自动、制动及安全等); 试验条件和方法; 颜色要求。如为外观通用件,为了增强图纸通用性,图纸技术要求中不需要增加颜色的描述,只需在PDM构件名称中进行描述; 其他说明。 注:上述几方面,对于每一个图样代号的零部件图或装配图,上述几个方面并非都是必备的,应根据表达对象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 2.3编制图纸技术要求的注意事项: 条文用语力求简明、规范、或约定俗成,切忌过于口语化。在装配图中,当表述涉及到零部件时,可用其序号或代号(即“图样代号”)代替。 在企业标准等技术文件中已明确了的技术要求不必重复描述; 引用验收方法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时,应给出标准编号(不需标注年份代号)和标准名称; 对于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的具体要求应在技术要求中予以明确。当企业标准或企业其他技术文件对未注公差已有明确规定时,则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可略去不写; 对于图纸中零部件已经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引用企业标准,要求与标准中一致的,则不需在技术要求中列出,要求与标准有出入的,则需单独列出并注明不引用企业标准中的X款X条(*注); 对于图纸中零部件没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在技术要求中逐条列出重要技术参数和要求; 技术要求中引用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必须为最新的版本。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图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及零件 图技术要求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1.一般技术要求: 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去除毛刺飞边。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5.装配要求: 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平口钳零件及其装配图[精品]

平口钳零件及其装配图[精品] 平口钳 目录 1, 3-1 PKQ-1 固定钳身 2, 3-2 PKQ-2 钳口板 3, 3-3 PKQ-3 固定螺钉 4, 3-4 PKQ-4 活动钳口 5, 3-5 PKQ-5 螺母GB/T 6170 M12 6, 3-6 PKQ-6 平垫圈 GB/T 97.1 12 7, 3-7 PKQ-7 螺杆8, 3-8 PKQ-8 方块螺母 9, 3-9 PKQ-9 螺钉GB68 M5×20 10, 3-10 PKQ 平 口钳装配 11, 3-11 GB-A3gct A3格式工程图图框文件 12, 3-12 GB-A3zpt A3格式装配图图框文件 13, 3-13 PKQ-1gct 固定钳身工程图 14, 3-14 PKQ-2gct 钳口板,螺钉工程图 15, 3-15 PKQ-4gct 活动钳口工程图 16, 3-17 PKQ-7gct 螺

杆工程图 18, 3-18 PKQ-8gct 方块螺母工程图 19, 3-19 PKQ-zpt 平口钳装配图 3-1固定钳身 1,新建文件:PKQ-1, ?毫米【OK】起始/建模 2, x-z平面草绘截面?,完成草图,拉伸60+60 3,腔体/矩形,选底面放置,选长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48,60,11,0,0,0)【确定】 定位:端部至尾18,中线至边60 4,x-y平面草绘截面?,完成草图,拉伸35,求差 截面? 截面? 5,凸垫/矩形,选钳头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34,4,0,0)【确定】 定位:侧边与钳头平齐,中线距边60 ,凸垫/矩形,选5步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25,27,0,0)【确定】 6

零件图上常用的技术要求汇总

文字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28HRC~32HRC。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40HRC~45HRC。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2000. 9.未标注尺寸公差应该按照GB/T1804-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34.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5.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36.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37.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38.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39.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机械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Rev. Date Author Details of Changes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产品机械零件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编写和使用规范。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 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 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 其他要求;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要求等);

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 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 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 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 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 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动平衡、制动及安全等); 试验条件和方法; 图纸技术要求汇总...................................................................................................................................................................... 2. 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 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 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 ....................................................................................................................... 零件技术要求: ..................................................................................................................................................................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第二部分:模具零件要求........................................................................................................................................ 第三部分:外观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第1篇:装配图和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 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整理平口钳零件及其装配图

精品文档 平口钳 目录固定钳身, 3-1 PKQ-1 1 钳口板2, 3-2 PKQ-2 固定螺钉, 3-3 PKQ-3 3 活动钳口, 3-4 PKQ-4 4GB/T 6170 M12 螺母 3-5 PKQ-5 ,5 GB/T 97.1 12 平垫圈PKQ-6 6, 3-6 螺杆 3-7 7,PKQ-7 方块螺母PKQ-8 8, 3-8 20 ×螺钉 GB68 M59, 3-9 PKQ-9 平口钳装配10, 3-10 PKQ A3格式工程图图框文件11, 3-11 GB-A3gct

格式装配图图框文件A312, 3-12 GB-A3zpt 固定钳身工程图 3-13 PKQ-1gct 13,钳口板,螺钉工程图PKQ-2gct 14, 3-14 gct 活动钳口工程图15, 3-15 PKQ-4 螺杆工程图 3-17 PKQ-7gct 16, gct 方块螺母工程图,18 3-18 PKQ-8 平口钳装配图zpt 3-19 19,PKQ-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1固定钳身 1,新建文件:PKQ-1,⊙毫米【OK】起始/建模 60+60 平面草绘截面①,完成草图,拉伸,x-z2 【确定】0),0,0,矩形,选底面放置,选长度方向 为水平参考(3,腔体/148,60,1160 ,中线至边定位:端部至尾18 ,求差平面草绘截面②,完成草图,拉伸354,x-y

截面①截面② 5,凸垫/矩形,选钳头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34,4,0,0)【确定】定位:侧边与钳头平齐,中线距边60 6,凸垫/矩形,选5步顶面为放置面,选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100,25,27,0,0)【确定】定位:侧边与钳头平齐,中线距边60 7,孔Ф4.1×15,选6步凸垫侧面为放置面,定位:距边12,距顶13.5,孔壁建修饰螺纹8,凸垫/矩形,选钳身侧面为放置面,选长度方向为水平参考(40,20,40,,0,0)【确定】定位:底面与底平,中线至尾90,4个棱倒R20,顶沿倒R3,建Ф13×20孔,点到点定位9,以x-z平面镜像7,8,步特征,钳头上沿倒C3 10,尾部创建Ф18×18孔,定位:距底18,距边60,头部创建Ф25×34孔,定位:距底18,距边60 11,曲线移2层,基准移3层,不显示坐标,保存文件 3-2 钳口板 1,新建文件:PKQ-2,⊙毫米【OK】起始/建模

机械制图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1、概括了解 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和绘图比例。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例如:阀,一般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的;虎钳,一般是用来夹持工件的;减速器则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的;各种泵则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和流量的装置。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的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和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和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看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 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看懂。轴套类、轮盘类和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看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看图的速度和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一般可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 ① 装配体的功能是什么?其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在工作状态下,装配体中各零件起什么作用?运动零件之间是如何协调运动的? ② 装配体的装配关系、连接方式是怎样的?有无润滑、密封及其实现方式如何? ③ 装配体的拆卸及装配顺序如何? ④ 装配体如何使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⑤ 装配图中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意图如何?是否还有更好的表达方案?装配图中所注尺寸各属哪一类? 上述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仅是一个概括的说明。实际读图时几个步骤往往是平行或交叉进行的。因此,读图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通过反复的读图实践,便能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读装配图的速度和能力。 下面以球心阀为例,来具体说明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球心阀的装配图见下图所示。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就是对零件的尺寸精度、零件表面状况等品质的要求。它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是零件图重要内容之一。在零件图上,可用代号、数字、文字来标注出在制造和检验时零件在技术上指标上应达到的要求。 一、公差与配合 设计零件的尺寸时,首先要保证部件的工作精度,要求能够确定零件在机器部件中的准确位置;所确定的配合连接关系要适当,并要保证所要求的互换性;其次是满足零件本身机械性能的要求,并便于加工制造。 1.互换性 若从相同规格制造出的一批零件中,在装配时任取其中一个不需再经过修配就能保证装配出性能合格的产品,零件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了互换性,家便于装配、维修,也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必须条件。 2.关于公差的基本概念: (1)基本尺寸:设计时根据计算或经验所给定的尺寸; (2)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的; (a)最大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大界限值; (b)最小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最小界限值。 (4)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5)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6)公差(尺寸公差):①指允许实际尺寸的变动量,是实现零件互换性必须条件; ②就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 ③或说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7)零线: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时的一条基准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零线之上偏差为正,零线之下偏差为负; (8)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它视察由基本尺寸大小和公差等级两个因素决定的。 根据零件使用性能的不同,对其尺寸的精度程度要求也不同,国家标准规定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其标准公差共分20个等级(公差)。即:IT01、IT0、IT1、IT2 ……IT18,“IT”表示标准公差,后面的数字是公差等级代号。IT01为最高一级(即便精度最高,公差值最小),IT18为最低一级(即便精度最低,公差值最大)。IT01……IT11常用于配合公差,而IT12……IT18用于自由尺寸公差,自由尺寸公差一般可在图上不予标注。 (9)公差带:由代表上偏差与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公差顶越宽,精度也越低。一般以画有450斜细实线的矩形表示孔的公差带,以画有细点的矩形表示轴的公差带。 (10)公差带图:在讨论尺寸公差时,人们常常采用公差带图这一简化形式,如图7—10所示。 图7—10公差及公差带图 3.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其中最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谷风软件)

教案首页 年月日第周课题:8.4(1)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课次: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具: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目的: 1、理解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 2、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与识读。 3、会标注与识读表面粗糙度。 4、培养学生多看多练习,不断总结、不断掌握新知识。 教学重点: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标注与识读。 教学难点: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5分钟 8分钟 50分钟 15分钟 2分钟 课后记: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复习旧课1、简述零件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常见结构的尺寸标注; 2、讲评作业情况。 提问 点评 思考、回答 导入新课 零件图上的图形与尺寸尚不能完全反映对零件的全面要求。 因此,零件图还必须给出必要的技术要求,以便控制零件质量, 表面粗糙度就是其中之一。 (板书课题) 口述导入 语 了解 讲授新课一、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内容 二、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教师讲授表面粗糙度的意义、评定参数;交叉演示网络 课程零件表面微小不平的情况、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不同的 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意义: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后零件表 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不平度。 (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最大高度——Rz。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教师讲授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交叉演示表 面粗糙度的画法、符号的意义及说明、表面粗糙度轮廓算术平 均偏差Ra的注写及意义、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图例1、图例2、 图例3、图例4、图例5。】 (1)图样上标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代)号 教师讲授 零件图上 应该标注 和说明的 技术要求 内容。 讲授、交叉 演示网络 课程 学生边学 边练,合作 学习

机械加工之图纸技术要求大全

机械加工之图纸技术要求大全 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50;? 3.渗碳深度;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 3.铸件公差带对称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尖角/钝边倒钝。? 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4.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5.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均必须具有合格证才能进行装配;? 6.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削、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7.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应精度进行复查;?

8.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9.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伤;? 10.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1.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2.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3.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4.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5.滑动配合的平键(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6.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结剂;? 17.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机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机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19.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0.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1.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合,用塞尺检查不入;? 22.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保持平齐状态下转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3.球面轴承的轴承体和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4.合金轴承衬表面呈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25.齿轮(涡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

机械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关系

装配图与零件图的关系 读装配图通常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1、概括了解 首先从标题栏入手,可了解装配体的名称与绘图比例。从装配体的名称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往往可以知道装配体的大致用用途。例如:阀,一般就是用来控制流量起开关作用的;虎钳,一般就是用来夹持工件的;减速器则就是在传动系统中起减速作用的;各种泵则就是在气压、液压或润滑系统中产生一定压力与流量的装置。通过比例,即可大致确定装配体的大小。 再从明细栏了解零件的名称与数量,并在视图中找出相应零件所在的位置。 另外,浏览一下所有视图、尺寸与技术要求,初步了解该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各视图间的大致对应关系,以便为进一步瞧图打下基础。 2、详细分析

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 分析装配体的装配连接关系, 分析装配体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润滑、密封情况, 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要对照视图,将零件逐一从复杂的装配关系中分离出来,想出其结构形状。分离时,可按零件的序号顺序进行,以免遗漏。标准件、常用件往往一目了然,比较容易瞧懂。轴套类、轮盘类与其它简单零件一般通过一个或两个视图就能瞧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零件,应根据零件序号指引线所指部位,分析出该零件在该视图中的范围及外形,然后对照投影关系,找出该零件在其它视图中的位置及外形,并进行综合分析,想象出该零件的结构形状。 在分离零件时,利用剖视图中剖面线的方向或间隔的不同及零件间互相遮挡时的可见性规律来区分零件 就是十分有效的。 对照投影关系时,借助三角板、分规等工具,往往能大大提高瞧图的速度与准确性。 对于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可按传动路线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其运动方向、传动关系及运动范围。 3、归纳总结

工程制图第六章 零件图、装配图简介

第六章零件图、装配图简介§6-1 零件图、装配图概述 §6-2 螺纹紧固件及其联接 §6-3 轴系零件及其装配

§6-1 零件图、装配图概述一台机器或一个零件,都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起来的。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装配图、零件图是机械图样中两种主要的图样。零件图表示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并根据它加工制造零件;装配图表示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技术要求等。设计时,一般先画出装配图,再根据装配图拆绘零件图;装配时,则根据装配图把零件装配成机器或部件。因此,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关系十分密切。 千斤顶及其装配图 螺旋杆及其零件图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内容进行比较。 一、视图

(一)装配图视图 在第五章讨论过的表达物体结构形状的各种方法,如视图、剖视、断面以及局部放大图等,在表达部件的装配图中也同样适用。另外,装配图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如沿结合面剖切、拆卸画法、假想画法、夸大画法等。 (二)零件图视图 零件图选择视图时,要结合零件的工作位臵或加工位臵,选择最能反映零件形状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并选择好其它视图。包括运用好各种表达方法,如视图、剖视、断面、局部放大图等,要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和结构特征来选取。选择视图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数量及其内所含虚线的数量,以方便画图和看图。 二、尺寸 (一)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装配图不是制造零件的直接依据,因此,装配图中不需要注出

零件的全部尺寸,而只需要标出一些必要尺寸,这些尺寸按其作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性能(规格)尺寸 2.装配尺寸 3.安装尺寸 4.总体尺寸 5.其它重要尺寸 (二)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除了要符合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外,在可能的范围内,还要标注得合理。所谓合理,即标注的尺寸能满足设计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是使零件能在部件中很好地工作,又能使零件便于制造、测量和检修。 三、技术要求 (一)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机械设计装配图零件图技术要求

一般零件图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倒角为C 5、圆角R3、R2 5、零件去除氧化皮。 齿轮参数 技术要求 1.调制处理后齿轮硬度=229-286; 2.齿轮精度8级; 3.未注明倒角C2; 4.齿轮齿数35,模数6,压力角为20度; 2.热处理要求: 经调质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3.公差要求: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4.零件棱角: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 齿轮轴 技术要求: 1、45号钢正火 170~217HBS 2、未标注圆角为R=2mm 3、锐边倒钝 技术要求: 1、零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刮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 3、零件应经调质处理;

4、未标注圆角为R1,倒角为C1;

5.装配要求: 技术要求 1.装配前箱体与其他铸件不加工面应清理干净,除去毛刺毛边,并浸涂防锈漆。 2.零件在装配前用煤油清洗,轴承用汽油清洗干净,晾干后配合表面应涂油。 3.减速器剖分面、各接触面以及密封处均不允许漏油、渗油,箱体剖分面允许涂以密封胶或水玻璃,不允许使用其他任何涂料。 4.齿轮装配后应用涂色法检查接触斑点,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30%,沿齿长不小于50%,齿间隙为0.10mm。 5.调整、固定轴承时应留有轴向有0.2-0.5mm。 6.减速器内装有50号机械润滑油,油量达到规定的深度。 7.箱体内壁涂耐油油漆,减速器外表面涂灰色油漆。 8.按试验规程进行试验。 变速箱齿轮装配 技术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技术要求: 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3、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 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4、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5、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轴承配合 技术要求 1、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2、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