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导论

什么是“视听语言”?

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交际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一、有意义的形象

电影(胶片复制)、电视(磁带记录)通过对现实生活形象的复现、组合和塑造来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艺术作品中的主题物及其特点是通过感觉资料以一种轮廓鲜明含义丰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我们对现实世界里的形象则通常不要求这种形式上的精确性。

——(德)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

“视听语言”包含着用视听技巧对世界的选择、组织、塑造的工作,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具备“有意义的形象”特征。

二、叙事性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要利用画面中的场景、细节、事件讲述故事。叙述性的视觉语言要求简洁、生动、准确、符合逻辑关系。

三、表现性的视听语言

这种视听语言主观性强烈,体现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对观众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绪震撼。

例:《红高粱》结尾部分,画面极端的呈现红色,表达人的生命力的绚烂,有非常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

四、象征性视听语言

在影视创作中,常常借用一个可感知的形象,比喻某种由对外部世界感受而生成的思维、情感、意境或抽象概念。“视听语言”可以利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五、视觉构成

视觉构成是指如何运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造型语言对视觉构成的作用相当于文学写作的“修辞”

物体进入画面就成为视觉元素,它在整个活动画面中相当于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而如何表现相当于句子中的修辞手段,这种修辞就是视听语言的运用,形象本身和视听手段结合在一起就成为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它包括镜头的方式、光线、影调、场面调度等等。

课程内容框架

一、视听语言:①电影视听语言

②电视视听语言

A.画面造型语言

1、景别

2、景深与焦距

3、角度

4、构图

5、色彩与色调

6、光线

7、视点

B.镜头形式

1、固定镜头

2、运动镜头

3、长镜头

4、场面调度

C.声音与声画关系

D.剪辑和蒙太奇

二、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A.视觉隐喻

B.强调

C.渲染

D.劝说

三、电影语言的叙事系统

A.电影的整体质感

B.结构感

C.风格感

四、类型化的电视视听语言

电视节目类型的划分

电视纪实语言的特性

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

审美特性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景别

一、景别的概念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与空间关系。

二、景别的划分

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

可以将景别划分为两类或三类

全景系列:全景、远景、大全景、大远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或)

全景组:远景、全景

中景组:中景、近景

特写组:特写、大特写

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造。

1、景别意味着距离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强调景别的叙事功能

1、景别交代特征

2、景别强调细节

三、景别的功能与特点

①远景:(常用来展示人物所处的环境,强调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种镜头常见于史诗片)大远景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远景强调空间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

②全景:(约等于剧场中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这类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全景也可用来塑造空间环境,有时人物形象是比较明确而突出的。

③中景:(膝盖以上,常被用来交待人物对话关系)

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及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事性非常强的功能景别。

④近景:(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者人物表情,提升它的重要性,暗示物体或人物表情的不同寻常的意义。

⑤特写;(如人的脸部,非常有利于展现人物脸部细微变化、刻画人物心理,具有很强的主观表现力)

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在视觉上有强制性与极端性,强调细节在影片中的意义。

1、特写组:

特点:A.比较电影化、能创造独特的视觉形象,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B.消除观众与人物之间距离,易使人产生认同感、同情感;C.特写是一组镜头的重点;D.特写善于表现细节和人物视点

2、中景组:

特点:A.数量最多,常规叙事手法景别;B.全景与特写的过渡;C.同时兼顾景与人,中庸;局限性:①人景两难全;②比较难产生感染力;③难于左右观众注意力、对白、动作;3、全景组:

特点:A.主要表现环境,表现人与景的关系;B. 创造意境,为故事展开开创气氛;C.展开群众场面和大场面一般为高机位;

局限性:①全景长度不能太短,信息量大;②节奏缓慢,不善于表现运动;③表现演员的戏有舞台化的倾向;

电影的景别观念:全景式电影(强调“环境”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和特写式电影(强调人的内心、人性)

四、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

2、建立影片与群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3、构建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五、景别的剪辑规则

1、相邻景别不接

2、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

3、景别越往全景系列,其画面时长越长,景别越往特写系列,画面时长越短。

以全景为主的电影的几种形态:

①客观写实,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主要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小武》

②以反映意境为主的电影,景与人的交织是指唯美主义的交织,突出意境;《黄土地》、《悲情城市》、《流浪艺人》[希腊]安格拉·普洛斯;

③主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特写为主的电影:(主观化倾向强)

①深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人性主题;《天使艾米丽》

②需要强烈视觉效果,靠大量特写形成电影节奏;《战舰波将金》奥德萨阶梯

第二节焦距与景深

一、焦距

1、概念:又称焦点距离,指从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根据光学镜头焦距的可调和不可调,分为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定焦镜头中,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分为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2、分类:

①短焦镜头(广角镜头,Wide angle shot)

在35mm规格的电影摄影机中,焦距小于35mm的是短焦距镜头,短焦镜头使拍摄空间的

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了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

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强,尤其是摄像机位置距离被摄物体越近,线条的透视效果就越强烈,变形夸张效果也就越明显。画面的色彩还原好,清晰度高。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的运用

A.利用广角镜头具有扩展空间的特点,可以在近距离表现大场面的景物。

B.利用广角镜头景深大的特点,可以对被摄景物进行多层次的表现,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容量和信息量。

C.利用广角镜头适宜近距离拍摄的特点,可以在一些活动场合进行抢摄。

D.利用广角镜头对作横向运动物体速度反应不灵敏的特点,进行横向移动摄像机机位,容易使电视画面保特稳定。

②中焦镜头(Medium focal length shot)

又称标准镜头,焦距在35mm—50mm之间,这种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③长焦镜头(Full-length shot)

焦距在50mm-250mm之间的镜头,这种焦距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后景的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看上去后景与前景像是在一个平面内一样。长焦镜头适合呈现远处的主题细微状况,也适合让主体从环境中突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决定景深大小的因素: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的F值= 镜头的焦距/ 镜头口径的直径(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第三节构图、角度

构图的定义: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摄影画面中,依据一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要求,将要表现的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有机、合理的结构和布局。

一、画面布局的基本因素(结构)

主要因素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等,除了这个几个主要因素之外,还有画面上的空白部分。

1、主体

就是画面中的主要对象,它既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要视体现的内容而定。(主体并非一定是单一的某个个体,一个画面既可以表现一个主体,同时,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场面调度、焦点虚实的变化、镜头的运动等方式,在一个画面中变化主体。

作用:①主体是画面的主题表达的承载者,是体现画面内容的中心。

②是画面视觉与趣味的中心,也是画面结构的关键点,其他的一些构图因素都应该围绕主体来安排和配置。

2、陪体

陪体与主体一起构成画面的整体,在画面中陪衬、渲染、突出主体,与主体在情节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画面内容。

作用:

①陪体帮助主体表达内容,说明烘托主体的内涵。

②陪体使画面更具有生活气息,并与主体构成呼应关系,加强画面内各因素之间的情节关系。

③陪体也能起到均衡、装饰、美化画面的作用。

通过场面调度和摄影机的调度,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

3、前景

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靠近镜头的景物称之为前景。

有时前景也可以是主体,但一般是陪体或主体周围环境的一部分。

由于透视关系,前景的景物在画面中的成像一般都比较大,因而前景的景物比较容易吸引观众。

4、后景与背景

后景与前景形成呼应,靠近主体后面,远离镜头的人物或景物。

背景是位于画面主体之后,渲染、烘托主体的景物。揭示和点明主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及时代特征,营造场景气氛,通过色调、影调或线条结构来展示空间深度、烘托主体。

背景分为动态背景和静态背景

二、画面构图的位置安排

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都是一个矩形的,具有框架结构特征的画中画,这个矩形的画平面由两对相互平行,相等的边线构成框架。这四条边线本身是四条静态的线,但当框架内放置了视觉元素的时候,这四条边线与视觉元素之间就构成了一种张力。

1、趣味线和趣味点位置

A、垂直三等分位置

B、垂直、横线九等分位置

C、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

2、中心位置

当一个物体处于画平面中间位置,尤其是处于中央垂直平分线上的时候,由于它离左右两条边线距离相等,这两条边线对它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因而,这个物体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稳定。

极致的中心位置,就是矩形画面的对角线交叉点,也就是画面的物理中心点。

3、边缘位置

边缘位置是指邻近左右两条边线的位置。

当一个物体处于边缘位置的时候,它主要受一条边线的张力作用,另一条边线对它作用力已经大为减弱,有一种向临近的边线运动的趋势,而画面内的巨大空间也有一种排斥和推动力,使物体有一种被推动退出画框的倾向。因此,当主体被处理在边缘时,这个位置就使主体带有一种明显的受排挤的较为压抑的心理感受。

4、上下方位置

以中间横线为界,可以将画平面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的时候,它会由自身面积的大小具有两种倾向:当物体面积很小(景别较大)的时候,它看上去有一种被从上边线拉下去的感觉,反之,由面积产生的重量感使他又会具有一种向下倾压的感觉,这正是地心引力对人的视觉心理的影响。

当一个物体处于下方位置的时候,它会受到两种作用力的影响。第一,下边缘的张力以及物体自身的重力感,使它产生一种被从上面拉出去的倾向。第二,上方空间对它产生一种压迫感,尤其是上方有较大物体的时候。

在下方位置上,还有一种“V”字构图方式,也就是将主体摆放在画面“V”字形线的最低点,这种主体的摆放方式,也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态势,在视觉上也更新颖。

三、画面构图的基本规则

1、对比

2、均衡

3、对称

4、集中

四、画面构图的意义与目的

1、使画面构图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美感——造型性

2、突出主体形象——叙事性

3、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象征性

拍摄角度

1、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这种高度变化一般分为平角、俯角、仰角三种方式。

①平角

平角---是指拍摄镜头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平角画面的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眼所观察事物正常情况相类似。它较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使画面产生一种平衡效果。感受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和亲切。

画面特点:平摄的画面结构不偏不倚,给人视觉感受是稳定、安定、形象主体平凡、和谐。是典型的新闻拍摄高度。

作用:表现一种叙事风格。如:人物对话,我们利用平摄的视点,表现人物动作和形态,反映对话人的平等关系。是新闻、纪实拍摄中常用的角度。画面视点代表了记者观点,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感受。

注意点:a 平摄缺乏空间透视感,不利于层次感的表现。

b 有时画面视觉感受呆板,缺乏生动性。

②俯角:

俯角指摄像机镜头由上向下、由高向低的拍摄方式,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画面特点:画面严谨、实在,它能扩展地面景物,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活动场面。俯角画面开阔了观众的视野,扩充了画面信息量。

俯摄的作用:能把一件事件的发生、整体气氛、人物的活动、方位、阵容及空间、层次、透视关系表现的清清楚楚。画面带有一种压抑、鄙视、低沉等情绪色彩。

注意点:俯摄不适宜表现人物的神情和人物之间细致的情感交流。

③仰角拍摄

仰角指摄像机镜头由低向高方向拍摄,镜头低于被摄体水平方向。

画面特点:

画面可净化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主要是以天空或特定物体作背景画面。

带有赞颂、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画面主体显得高大、挺拔,具有权威性等。

作用:拍摄高大建筑物,以强调其高度、气势和雄伟。

拍摄跳跃、腾空动作,来夸张跳跃高度,给人一种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注意点:仰摄对胖人、脸宽人不适宜表现,它易破坏人物形象。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不同视点的拍摄。通常分为正面、背面和侧面。(即水平一周360度)

①正面方向:

正面:指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的拍摄。

②斜侧方向:

指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侧前方进行的拍摄。

特点:斜侧生动活泼,纵深感强,立体感强,是拍摄中应用最多和最广的角度。它弥补正面和侧面不足;表现空间透视和物体的立体感强,利于扩充和伸展空间;便于安排主体与陪体、取景和调度;有利于表现立体形态和空间。

③背面方向:

背面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视线。

画面特点:画面带有不确定性和悬念,易调动观众好奇心和兴趣。纪实拍摄中常用跟随拍摄多数是背面拍摄。

第四节色彩

一、基本特征

1、色别

色别是色彩之间的区别,又名色相或者色名。赤橙黄绿蓝靛紫……

2、色值(明度)

同一色别的色彩,在视觉上还有明暗、深浅之分,这就是色明度。色彩的明度可以通过反

光率来表示颜色属性,反光率越大明度也越大,反光度小明度也小。

3、饱和度

某一色别的色彩与同一色彩明度的消色(黑、白、灰)差别的程度。也就是某一色彩中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

二、色彩基调

一部电影作品中画面整体的色彩倾向。又称总体情绪。明快、悲情、低沉、浪漫等等

1、在一画面中,画面的主导色彩占据一定的面积

2、在一个段落或一部电影的整体效果中,突出某一种色彩,形成色彩的基调效果的镜头在镜头总数占据的数量

三、色彩设计

1、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2、色彩均衡

四、重点色

1、该色彩与背景色之间能形成明显的色彩对比关系

2、在视觉上能形成强大的视觉吸引力

五、色调衔接

1、保持同一场景、同一时空里拍摄一系列画面在色调上的统一性

2、段落之间、不同场景的画面之间、时空转换的画面之间或者是具有不同色彩基调的段落之间的内在色彩联系与有机过渡

几个基本颜色:

1、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颜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2、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3、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平静的空间。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

4、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颜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

5、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6、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

第五节光线

一、光的特性:

光根据形态分为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

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

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正面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侧顺光、侧逆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另外,存在有两个特殊位置的光线:

顶光与脚光

顶光:把凸亮凹暗夸张到极致,物体着光背光反差较大,造型效果比较反常,常用来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

脚光:是一个更加不寻常的光位,光线来自下方,异常感强烈,常常作为表现特效的光线,制造恐怖气氛,使人的形象狰狞可怕。

三、光的效果

(按照光源性质):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应的为日光光效与灯光光效。

自然光源来自太阳与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温比较一致,随着时间、天气变化,自然光效就会不同,早、中、晚太阳的位置不同,呈现的光线强度不同,光效也不一样。人工光源指用灯为主要提供照度的设备,相对情况较为复杂,人工光由于选用灯的种类不同,色温也会不一样,人工光提供的创作自由度比较大,能够对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进行某种造型处理,达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四、光线形成的影调的情绪功能

画面的影调是指电影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影调的建立与分类和摄影的光线性质、场景中的色彩性质有关。依据人的视觉心理机制,明亮的光线、色彩使人兴奋,低暗的光线、色彩使人压抑。

分为:黑白影调、彩色影调

黑白影调:硬调、软调、中间调、高调、低调

彩色影调:冷调、暖调

按照色别可分为:蓝调、绿调、红调

按照色彩明度和光线明暗可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

高调:以灰色至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也是画面中受光面积远远大于阴影面积的画面。

高调光适于表现欢乐、明朗的气氛,高调画面中的高光比,在画面中亮和暗的区域有大的反差,塑造出比低反差的画面更有力的人物形象。

高调画面用于表述特定的心理情绪,描述梦幻场景或人物幻觉,渲染欢乐、抒情等。

低调:由浅灰到黑色及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画面中阴影面积大于受

光面积,低调画面悬念感、忧郁感很强,适于表现压抑、苦闷、恐怖的情绪气氛。

第六节视点

一、视点的定义

镜头的视点是指镜头所模仿的观察者.也就是说,镜头让观众体会到某个观察者的存在,并因为这个观察者的个体认同而导致观众的一种态度。

二、视点的分类

1、客观镜头(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客观镜头指摄影机镜头所模拟的是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是最常见的镜头视点。采取这种视点拍摄的镜头,观众更容易以自我认同的态度去回应,常常使自己处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直接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

2、主观镜头(摄影机作为动机的参与者)

主观镜头则指摄影机所模拟的是影片中某个人物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是影片中某个人物特定的视点。最常见的便是偷窥,此时镜头会显出一种借助景物躲闪、避让、晃动、游移的特征。当观众意识到这是主观镜头时,他会使自己处于剧中人物的位置,主动去体验人物的立场、态度和关系,真正采取替代性的介入来加深与剧情的联系。

3、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的视点)

导演视点是在一种类型的镜头中,电影制作者不但选择要给我们看什么,同时也揭示我们应该怎样看,通过从特定的角度或焦距拍摄这个场景,通过某种画面造型技巧,导演塑造、强化出了视觉形象的某种特征,表达出导演对视觉形象的某种意义或感情态度。

4、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间接主观视点实际上不是在提供一种参与性的视点,而是在使我们接近这个动作以便被带入剧情,并使观众的观影经验更加紧张。一个特写镜头揭示出了人物的情感反应。观众意识到自己不是角色,而观众仍然能按主观镜头的方式深深地体验人物的情感。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1、“视点缝合”

2、提升场面的紧张度

变换视角是电影艺术在表现方法上与舞台剧的重大区别之一,是电影艺术家处理素材,刻画人物,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导演对镜头视角的选择,也表现出他对拍摄对象的态度和思想感情。

视线匹配:当上下镜头之中的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间进行交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r人物对视时的视线方向,以保证镜头剪辑后人物视线的连续性和合理性,这种从视线方向上保证接戏的拍摄或者剪辑原则就叫“视线匹配”。

“视线匹配”符合“轴线”规律。

第二章:声音造型语言

电影声音的历史

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用第一台锡箔圆筒留声机录制了人类的声音——《玛丽有一只小绵羊》。爱迪生除了研究留声机本身,还想办法让他的留声机为电影发出声音服务。

1916年,迪奥多尔·凯瑟(Thoedore case)在俄亥俄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为电影研制了一套光学录音系统,这个早期的光学录音系统是将声音和画面一起录制在胶片上,它成为唱片录音系统的有力竞争。

1922年10月,第一个实验性的,采用电子录音方式的对白片在耶鲁大学的乌尔希大堂进行首映,于是在1924年有了第一部成功的有声电影——《霍桑》,这部电影采用了电声录音唱片记录的方式,这套录音装置叫维它风,是西电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合作研究的。

威廉·福克斯发明了采用记录在胶片上的录音系统摩维通,1925年底,威廉将自己的摩维通

和西电公司的声音放大系统结合,实现在放映场所的还音。之后的几年里,有声电影采用的主要就是维它风与摩维通的录音系统

1927年10月6日首映《爵士歌王》,采用维它风系统。著名歌手阿尔·乔生。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犹太歌手成功的经历。

1928年,迪士尼公司的第一部有声片《汽船威利》,讲米老鼠故事的动画片,这部电影的音乐和动效以及对白都是和画面完全同步的,是以光学的方式记录在胶片上的。

1929年2月1日,米高梅公司的首部有声电影——《百老汇的旋律》也采用的是摩维通系统,这部影片花费了28万美金,但赢得了400万的收入,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早期声音进入电影对电影的影响:

1、电影镜头的长度受到了限制

2、由于早期的传声器灵敏度和指向性不好,导致导演和摄影师及录音师在密闭的小房间里进行工作。

3、为了保证声音的连续性,蒙太奇的使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镜头的剪辑已经不能按照默片时候的理念进行。

关于声音进入电影后大师们的论证:

普多夫金在论文《电影声音的非同步原则》中,讲到声音和画面应该以不同的节奏发展,他们不是自认模仿式的被捆绑在一起的。

早期的很多理论家对声音和画面的态度都是“画面为主,声音为辅”

阿尔贝托·卡瓦尔康帝在他的一篇关于电影声音创作理论的论文《电影中的声音》中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有声电影和电影一起诞生,而不是被发明出来的。他认为电影最基本的概念就是电影的活动本性。对于直接把小说和舞台剧的成功范例作为电影的主题,而不考虑他们被电影化的可能性是不对的。

巴赞在《摄影影像本体论》、《电影是什么》中诠释了电影的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总结了声音与画面

1、声音和画面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和内容

2、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方式。“电影化的”

A、降低对白的重要性,把对白嵌入到画面结构中。

B、从内部消弱对白的力量《摩登时代》

C、将对白的语意表达转化成对白的一种自然本质的表现。

贝拉·巴拉兹:有声片的天职是将我们从无形的噪声中挽救出来,我们应该接受声音,并将它作为表达意义,并且是表达深刻含义的电影元素。他还提出了“观众与人物的合一”

麦茨、帕索里尼、艾柯涉及

1、电影是否是一个语言系统

2、它的表达面有其自身的结构形式

3、电影表达面产生的含蓄内涵和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联

4、电影语言结构和观众心理结构的同构

电影中的听觉元素:

声音的一般知识:

视觉神经传播速度:1200—1400米/秒

听觉神经传播速度:800—1200米/秒

声音的基本特性:

1、可见与不可见

2、声音结构三维空间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一、人声:

声音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仅是一种叙事功能;

1、影视对白(DIALOGUE) 在电影中所有说出的台词都叫对白,亦称“台词”。担着一种与主题有关、制造状态、渲染气氛的功能。增加真实感。

2、叙事电影中的人声和状态电影中的人声,追求真实感,再现未格式化的生活,寻找生活的毛边;

3、默声与旁白:画面的表现力,用画面讲故事;

人声的范围:

1、对白

2、旁白

3、独白

4、内心独白

5、解说

6、群声

(人声)语言的美学功能:

1、语言能加强画面内人物形象的塑造

2、语言能加强画面内人物性格的塑造

3、语言能加强影视片的“可读性”

二、音响:

分为动作音响和资料音响,是一种表现手段,增加真实感、刻画人物、渲染气氛;

1、动作音响(动效):

(1)门类;(2)窗类;(3)地板类;(4)地面类;(5)厨房类;(6)餐厅类;(7)浴室和厕所类;(8)洗漱间类;(9)卧室类;(10)看书、写字;(11)吸烟;(12)动物动作;(13)各种打斗声;(14)木工工具;(15)泥瓦工工具。

2、资料音响:

(1)自然音响:自然音响包括------树林中的音响,荒山野岭的音响,田野、水域的音响,家畜、家禽的声音,野兽的声音,流水声的声音,自然界的音响。

(2)环境音响:环境音响包括------街道嘈杂的声,集市的叫卖声,餐厅的嘈杂声,影剧院的效果声,体育场的喊叫声,群众集会的闹热声,飞机场的轰鸣声,火车站的喧闹声,工厂、车间的机器声,学校的读书声等。

(3)机械音响:机械音响包括------木工机械、机电类、家庭机械、钟表类、运输类等等的音响。

(4)军事音响:军事音响包括------各类武器、弹药发出的声音。

(5)特殊音响。

(6)写意音响。

功能:

音响最早是作为一种营造真实听觉空间的手段来应用的,它可以参与到影片的叙事当中,主要作为画外音出现,暗示给观众,在画面以外发生了什么。更多时候,音响营造一种气氛,烘托某一场景的情绪基调,推动着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打动着观众的心灵。

1、音响具有提示环境的作用

2、音响具有烘托画面气氛的作用

3、音响具有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

4、音响具有替代音乐的作用

5、音响具有延伸可见影像范围的作用

6、特殊音响具有使人产生幻觉的作用

三、音乐: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

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它与叙述内容相吻合;

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

1、分类:有声源音乐、无声源音乐

(1)有声源音乐往往和画面一起构成特定空间(典型环境);

①以乐器发声的形式出现;②以各种演唱的形式出现;③以各种电声设备发声的形式出现。

(2)无声源音乐本质是非现实的,甚至有时与现实创作有矛盾;

①主题音乐;②剧作音乐;③戏剧性音乐;④气氛音乐;⑤抒情性音乐;⑥特定音乐;⑦生活音乐;⑧电影、电视歌曲;⑨插曲;⑩片头音乐、片尾音乐;还有,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性音乐等等.

2、影视音乐的特征:(1)片段性

(2)不连续性

(3)非独立性

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

3、影视片的音乐陈述方式

(1)单主题贯穿式(2)双主题对比式(3)多主题式(4)无主题式

4、影视音乐具有的功能:

(1)音乐具有丰富的表情性

(2)音乐具有动人的描绘功能

(3)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4)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音乐具有地方风格

(6)音乐具有概括性和灵活性

(7)音乐的不对称性

(8)新颖而简明的风格

(9)多彩而富有特性的和声

电影声音与空间

电影被定义为时间、空间艺术。从物质形态来看,电影并非以真人呈现于观众,而是一种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现实中三维空间的立体世界,在银幕上,只是二维的平面投影。

从电影空间可以分成:影片的叙事空间、非叙事空间

从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分为:画内空间、画外空间、镜头空间

从电影放映角度分为:银幕空间、放映空间

放映空间:指影片放映的空间环境。无论是画面还是声音,都至关重要。(技术与设备条件的完善与否直接对观众的观影感受造成影响)

THX影院标准:1983年乔治·卢卡斯提出的影院标准,他不但规定了观众席的设计要求,影院的声学条件,还规定了放映设备、扬声器的特性,目的是为了使每一部电影在影院放映的时候,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确保不同的放映位置能有画面与声音质量相同的效果。银幕空间:指电影中画面和声音营造出来的空间,这也是电影创作者艺术创作的空间。(包含:叙事空间、非叙事空间)

叙事空间:故事发生的实际空间。(如:咖啡馆、卧室)

非叙事空间:与故事发展没有关联的空间。(如:梦境、幻觉、想像)

画外音用来连接非叙事空间与叙事空间,作为空间和时间转换的方法。

镜头空间:一种经过创作者主观选择的,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对光线的布置、色彩的设计及各

种光学镜头的运用,摄影机的运动,景别的选择等一类的空间概念。银幕空间是经过处理的镜头空间。镜头空间最基本的特性是:虚拟性

画内空间:银幕展现活动影像所在的空间,画面构图、光线、色彩、镜头的运动、声音的构成、场面调度、镜头的组接方式等。

声音对于表现画内空间的真实感是非常重要的。1、体现空间真实感的基础。(出现的演员、画面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应该被如实的反映出来。)2、表达影片的深层次的含义。

画外空间:相对于画内空间而言,是一种图像上并不存在的,镜头空间中的暂时隐藏的空间。(画外音也来自这样一种空间)

电影声音与时空

1、电影时间与真实时间并非一比一关系。(特例:正午)

2、电影可以压缩时空也可以填充时空。此时,电影中的声音发挥着重要的转接作用。

3、声音被地域、时代所赋予的特性,反过来像地域和时代的符号一样,记录并体现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

电影声音与情绪

情绪的两层含义:

1、从影片的角度,主要是指故事中人物的情绪、故事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情绪、由于画面和声音等元素的作用,是影片在某些段落产生的烘托气氛的情绪。

2、从观众的角度,指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故事情节、演员表演或者是影片中其他元素的整体作用,认同影片表达的感情,或者是被影片营造的气氛所感染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电影声音在情绪的制造上的作用:

(1)台词和内心独白最直接的表达人物的情绪,使观众容易产生共鸣。

(2)电影中的动作效果音在情绪表达中是颗粒性的,环境效果音在情绪的表达上则是连续性的。(同一空间的环境效果声是不间断的)特殊的环境效果音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营造影片气氛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影中的环境效果音在很多影片中不仅可以表达人物的情绪,还可以表达影片的情绪和整体基调,在感染观众的同时,甚至通过强调的方式触及观众对影片的深层次读解。

(3)音乐作为推动故事情节,表达影片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激起观众内心的无限遐想。

电影的声音和画面

声音和画面的关系是1+1>2的关系。

声音可以加强画面的连续性与完整性。1、画面之间的空隙是通过声音覆盖的。2、通过建立环境气氛将同一场景的画面统一起来。(森林中的鸟鸣,马路上的车流等)3、通过主观音乐或非叙事性音乐统一画面,因为这种音乐是独立于叙事时空之外的,它可以把画面统一在一个均匀的或当前的时空之内。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A、声画同步

B、声画分离

C、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时,“同步点”是声画关系中重要的技术用语,共分四种情况:

1、在声音段落中,同时剪切声音和画面。

2、作为一个段落终结的方式,声音一直延续到整个叙事段落的结束,而这个段落并非由同一场景的画面构成。例如:用音乐转换时空时,画面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转换的,但是,音乐用的是同一个连续的音乐段,一直延续到这个时空转换段落结束。

3、根据声音和画面各自的物理属性,安排声音的表达方式。例如:同一个场景中,有人物

的特写镜头,也有全景镜头,那么,在特写镜头的画面时,人物的说话的音量要比全景镜头时大。

4、根据情感或者语言学特点,一段对白如果有重要的,需要强调的话,画面在台词相应的位置也要做同步的,强调性的处理。例如:使用特写镜头。

A、声画同步

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

B、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是根据心理机制原理建立起来的。

(1)画内没有声源,如很多环境音响,我们通过声音想象画面形象。

(2)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为铺垫,与画面中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

(3)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

(4)声音画面措置

C、声画对位

“对位”来自音乐的对位法,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同时进行,它可以把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结合起来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视听语言中,对位关系指声音与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非常主观的表现方法。

第三章镜头形式与蒙太奇

一、镜头形式

在拍摄过程中,按照拍摄方法对镜头形式进行分类,可将镜头形式分为: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

1、固定镜头:

指在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所拍摄的画面。严格的固定镜头是静态构图的单个镜头,只有人物调度变化,没有摄影机的参与,不改变基本构图形式。

(注意:机位不变,摄影机有变焦或摇的运动拍摄的镜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分为:长固定镜头与短固定镜头

长固定镜头是对一个场景和人物动作过程的完整记录,短固定镜头则是更多地交代重要细节和过度环节。

长固定镜头:电影产生之初使用的主要镜头形式,像剧场里观看表演的观众的眼睛。如: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镜头一直固定拍摄由远及近。

因此,长固定镜头画面元素很少,不参与到场景中,具有不做任何引导和评价的客观性。短固定镜头:用来描述或者强调物件细节和动作细节,短固定镜头时间短,信息集中明确,常常采用近景系列的景别,便于控制画面内的视觉元素,使静态构图精致。建立镜头的节奏感,是节奏蒙太奇中的主要分镜头形式。

2、运动镜头:

运动摄影——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影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

内部运动——是活动的画面内容表现的是运动着的事物。

外部运动——是移动摄影机变焦距和剪辑形式的镜头运动。

根据摄影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综合

推镜头

1、定义:推摄指摄影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远而近向主体接近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推镜头。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2、推镜头的特点

A、具有大景别转换成小景别的各种特点。远——全——中——近——特

B、推镜头分为起幅、推进、落幅三个部分

C、推镜头造成画框向前的运动趋向

3、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①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

②突现细节。

③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④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⑤推镜头的景别不断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⑥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⑦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物体的动感。

拉镜头

1、定义: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2、拉镜头的特点:

A、具有小景别转换成大景别的各种特点

B、拉镜头分为起幅、拉出、落幅三部分

C、拉镜头造成画框向后的运动趋向

3、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①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②使画面结构形成多结构变化,镜头表现富有层次。

③拉镜头使纵向方位上的两个具有相关的事物,形成某种对比、反衬或比喻的效果。

④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⑤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⑥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富于抒情色彩。

⑦拉镜头的画面空间不断扩展,有一种退出感和结束感。

⑧用特写拉成全景的方式进行转场。

摇镜头

1、定义: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云台(两个交流电机组成的安装平台)或拍摄者自身,水平或垂直移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所拍摄的镜头。

从运动形式上分有:水平横摇、垂直纵摇、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摇速极快的“甩”镜头。按照摇摄速度可分为快摇和慢摇

2、摇摄镜头画面的特点

A、其画面造型是在画框空间与镜头的运动时间的结合中共同完成的。

B、使被摄物体在画面内停留的时间相对于静态画面来说减少了,人们观察画面内景物的时间相对短了。

C、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摇动、落幅三个部分

D、摇镜头对观众观看景物具有某种强制性。

3、分类:按照摇摄方向:水平横摇、垂直纵摇

水平横摇:除了展示空间广度和规模之外,可以再现运动中的主体状态。模仿人的主观视线,如同在生活中人们原地跟踪观看的动作,如果被摄对象相同或相似,摇摄能产生数量感和情绪的积累。

垂直摇摄:在画面造型上能表现出空间的高度和深度,与展示空间广度的横摇运动相结合,是塑造银幕空间的典型手法,也适合表现人在垂直方向上的观察视线。

按照摇摄速度分为:快摇镜头、慢摇镜头

快摇(又叫闪摇)镜头:是摇镜头的一个变种,常作为两个镜头之间的过渡,闪摇时摄影机以极快的速度转动,中间拍摄下的影像模糊不清而我们只能看到起幅和落幅。快摇镜头能强调起幅、落幅画面间的内在关系,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有突然、意外和令人惊异的视觉效果,表达效果强烈。

慢摇镜头:就是缓慢摇摄的方式,当摇镜头掠过的被摄物体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时,可以产生积累与升华的情绪效果,常常被用来描绘大场面的场景描绘,缓摇具有抚摸感,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摇镜头的功能作用

①扩大镜头的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视觉的完整统一,并使运动着的拍摄主体总是处在画面的最佳位置上。

②模拟主观视线

③建立起同一空间中各个形象间的关系

A、并列,

B、视线,

C、因果,

D、对比

E、隐喻

④在完整展现对象全貌的同时,利用积累式的间歇摇,有选择的表现重要细节

⑤制造悬念

⑥跟摇运动中的人物,形成跟摇镜头。

移镜头

1、定义:移动摄影指将摄影机架在(依附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称为移动镜头。

两种情况:

A、人不动,摄影机动;

B、人和摄影机都动。(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2 、移动镜头的特点

1)画面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框框,而变成一种流动而活跃的表现元素,各景物表现出连续运动的状态。

2)在一个镜头中形成一种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3)摄像机运动唤起了人们行走时的视觉体验。

4)移摄可分为前、后、横和曲线移四种。

3、移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移动摄影在开拓画面空间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2)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

3)移动摄影适宜表现某种主观视向,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从而表现出更加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比剪辑更富有主观性。

4)移动摄影可以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向轴线的变化。

5)移动摄影摆脱了定点摄影的束缚,形成了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跟镜头

1、定义:跟摄——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镜头叫跟镜头。

2、跟镜头的特点

1)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2)跟镜头的景别相对稳定。

3)跟镜头与推镜头和移镜头在画面造型上有明显的不同。

升降镜头

1、定义:升降镜头——摄影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做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做升降镜头。

2、升降镜头的特点

A、升降镜头使画面的视域得到了扩展和收缩。

B、镜头运动形式的特殊性,形成了画面构图的多样性。

升降镜头的功能作用:

(1)升、降镜头可以使观众在竖直的运动过程中,观察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2)升镜头摄影机由低向高运动,在低视点处,因透视的关系,镜头的视野受到限制,而在高视点处,镜头的视野变得开阔,画面的景深随之增大,尤其是在越过近处阻挡视线的物体时,地面上的景物也由近及远的全面展现,降镜头刚好相反。

(3)升、降镜头使视点产生高低变化,低视点镜头造成画面的仰视视角,高视点镜头则多属于俯视视角。

综合运动镜头

综合运动镜头——指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多种运动摄影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的结合起来拍摄的镜头。

1、综合运动镜头的特点

A、综合运动镜头的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

B、由镜头的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电影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

2、综合运动镜头的共同特点分析

1)多样的形式有秩序地统一在整体的形式美之中构成一种活跃而流畅,连贯而富有变化的表现样式。

2)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开拓了一种观赏和认识自然景物的新的造型形式。

如:摇——推——升——移

3)运动镜头在运动中不断改变造型的结构和画面的主体及环境,使画面中流动着一种韵律是形成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4)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丰富了镜头的表现含义。

5)综合运动镜头在较长的连续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旋律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3、运动镜头的意义

①电影中作为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②电影中运动镜头的美学表现

3、长镜头(long take)

源自安德烈·巴赞对电影本性和纪实美学的研究和阐释,其中他的“长镜头理论”发现了长时间镜头和大景深镜头,相对于用不同镜头剪辑组成的段落,长镜头“可避免严格限定观

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动作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

长镜头一直和剪辑、蒙太奇相对,是在处理对场景、段落时选择用单个镜头不停顿拍摄的方法。

①纪录式长镜头

②叙事性长镜头

③时间长镜头

纪录式长镜头

是长镜头最早出现的形态,早期纪录片使用的长镜头,强调了时间和事件的同步和连续性,再现时空的完整性,尊重生活本身的暧昧多义和随机性,具有客观性和置身事外的观察记录者的视点。

在画面控制上,纪录式长镜头充满了不可预知的视觉元素,镜头运动方式与轨迹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若使用在剧情影片中,这类长镜头的运用能让故事在虚构和真实之间产生微妙的平衡。因此可以被用来当做用客观的方法讲述虚构的故事,制造出冷冽、含蓄的电影美学形式。

叙事性长镜头

这类长镜头体现了时空的统一性,叙事目的更明显,镜头运动和人物调度都有明显意图,能完整再现空间和某个事件的过程,由镜头运动、场面调度带来的同一个镜头内的情节变化比用镜头剪辑往往带来更多的幽默感和戏剧性。叙事性长镜头能很好的揭示人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时间长镜头

是具有美学意味的长镜头,是贯穿全片的一种形式特征,时间长镜头有纪实美学倾向,同时又蕴含着电影创作者微妙的表达,是非常个人化和作者性的电影手法。时间长镜头非常个人化。

4、场面调度

(1)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来自法文,(Mise-en-scene)为戏剧专有名词,意为“舞台化一个行动”或“放在场景中”,是舞台戏剧构成的视觉元素。

广义而言它是电影语言中最为复杂的一种技术手段,即把布景、灯光、人物的服装、化装造型、镜头运动、时间、空间等与电影的场面叙事性相关的都算进场面调度中。

狭义指单场戏中,与人物的表演、位置移动、关系变化、镜头的运动以及人物和镜头相对关系变化有关的处理手段。

场面调度的具体意义:

①表现场景空间联系,强调演员表演。

②戏剧性的引导和强调,描写场景气氛。

(2)人物调度

①横向调度

②纵深调度

③垂直方向调度

④环形调度

⑤综合调度

(3)镜头调度

摄影机运动而人物不运动的调度方法。

(4)人物和镜头的综合调度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课件(修改版)

第一节影视视听语言概述 一、影视视听语言的早期形成史 (一)萌芽时期:(1825—1895)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开启了影像视听时代的大门。 1825年发明的“幻盘”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最初始的基础; 1872-1878年,英国摄影师慕布里奇的“奔马”拍摄实验。 1877年,雷诺(动画之父)的“活动视镜”利用该原理,但是在内容上进一步改进。 1894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每次可放映半分钟,但每次放映只能供一人观看。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从缝纫机的运作工艺得到启发,发明了胶片以每秒16画格的均衡速度通过放映机片门的放映技术,使影像清晰稳定地投射到银幕上。供大家观赏,终于迎来了电影的诞生。 (二)单镜头时期:卢米埃尔时期(1895—)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 基本特征:(路易?卢米埃尔) 1、抓住了物体运动这个特征 2、摄影选择的角度是电影化的 3、出现了故事片(事件片)来自生活,有头有尾的时间 4、全部是单镜头 5、电影风格是纪实性,人为参与降到最低

(三)戏剧性分镜头时期:梅里爱(1896-)《贵妇失踪》《太空旅行记》把杂耍、魔术与电影结合,把戏剧引入电影 1、发明了电影特技(停机再拍、慢动作、快动作、到访、叠化) 2、乐队指挥式的机位、死板的全景 3、开始拍摄长故事片,开始戏剧式分镜头 4、题材广泛,科幻、神话居多,审美上酷爱人工环境 5、把舞台东西板报银幕上来 6、电影的风格是表现性,假定性和故事性 (四)电影结构的出现时期:鲍特(1904-) 《一个消防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1、分场景,出现了分镜头和特写 2、多个空间、多场景完成了叙事 3、首次使用了平行蒙太奇,交叉剪辑 4、出现了类型片(西部片) (五)完整的视觉语言形成时期:大卫?格里菲斯(美) 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党同伐异》 《一个国家的诞生》12本,1200多个镜头,使电影表现潜力得到空前的发挥。 基本特征: 1、景别作为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远景与特写的创造运用,赋予不同景别具有不同意义,使景别的运用得到规范化。 2、影片构成单位的改变,由镜头构成场景,由场景再构成影片;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重点

题型: 1、单选 15题(15分) 2、填空 10题(10分) 3、名词解释 5题(15分) 4、简答 5题(30分) 5、论述题 2题(20分) 6、案例分析 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着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 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 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 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着配乐提名。 ⑤1942年《小鹿斑比》首创渲染式水彩概念画法。 ⑥1995年《玩具总动员》——电影史上首部全计算机动画长片,获奥斯卡特殊成就奖,最佳原着剧本提名,最佳音乐配乐提名及最佳歌曲提名。 (注意P7—P8中出现的作品,年代及出品公司) ⑸世界各国动画:(P8) ①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PA)——1943年成立。 1)理想——改革动画既定的风貌,作品注重平实的、风格化、当下流行的线条设

期末考试答案: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课程评价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对角线构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合理且优雅的将画面中的()完美的结合起来。(1.0分)1.0 分 A、 前景与背景 B、 前景与人物 C、 背景与景物 D、 人物与景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王家卫电影中的手提摄影机跟拍镜头为空间创造了()。(1.0分) 1.0 分 A、 时间感 B、 流动感 C、 光线变化 D、 色彩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镜头远景的古堡和镜头近景的古堡周边的园艺的鲜明对比,是导演惯用的()手法。(1.0分)1.0 分 A、 伏笔 B、 暗示 C、 隐喻 D、 运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柔光或硬光属于()。(1.0分) 1.0 分 A、 光的质量 B、 光的方向 C、 光的亮度 D、 光的色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下列哪些不是艺术场景构图起到的目的和作用?()(1.0分) 1.0 分

展现故事内容 B、 交待电影场景 C、 营造电影氛围 D、 强化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影视特质,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1.0分)1.0 分 A、 人物 B、 色彩 C、 环境 D、 动作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电影和电视剧质感差异的原因?()(1.0分) 1.0 分 A、 演员素质 B、 制作周期

资金量级 D、 制作心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 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1.0分)1.0 分 A、 内在欣喜 B、 内在悲伤 C、 内在惊慌 D、 内在愤怒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深层剖析最核心的部分,是检验角色与()的互动。(1.0分)1.0 分 A、 其他角色 B、 环境氛围 C、 个体意志 D、 世界观结构下各个分支事件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视听语言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大小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的,电影技术的发展又使它同时取决于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一般来讲,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一、概念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汇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 一、角度的意义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 垂直高度的角度——俯角、仰角、平角

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不同角度的摄影,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的透视关系不同。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五、构图规则 (一)对比 1.色彩对比 2.光线明暗对比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二)均衡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三)对称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分析题)

词解释 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 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俗称“反打”或叫“过肩镜头”,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外反拍可以把两个人物拍入画面,画面可以形成前景明显的透视效果。 :俗称“正打”,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进行拍摄的方法。内反拍分别拍入两个人物,其效果是表现了画面外的那个人的视点。 响:通过对音响的客观纪实,制造现实情景的真实感。侧重于声像同步性。 响(主观音响):赋予音响特定的主观色彩,创造心理情绪的象征意义。偏重于声像的非同步性。 :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步: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离: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声画分离中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 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让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奇”:“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安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即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指故事情节本身的节奏,是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在情绪起伏所产生的节奏。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 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 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 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 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 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 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 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

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 染观众情绪 特写 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 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 3.象征意义 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鸟瞰角度 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 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 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 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 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作用:客观、中性,让观众自己做判断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 视听语言的特殊性 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 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 1、单镜头影片 (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 (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 (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 2、单镜头组合叙事 《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 (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 (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 3、多时空叙事 《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 (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 (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 4、分镜头叙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 (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 (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 (4)创造了“闪回”技法 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 (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

(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 (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A影视艺术 电影技术→电影艺术 技术美学→艺术美学 A1前期筹备阶段 1.选择剧本 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 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 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 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浙传专用)

名词解释: 1.戏剧性动作:只能产生戏剧冲突,有戏剧效果的行为与动作,动作中包含着危机与对抗,能展现人物内心或引发剧情的突变。 2. 缓冲平台:是导演、剪接师利用情节调节观众情绪的一种惯用手法。剧作中的每一次冲突,必然会有跌宕起伏的变化,跌落即缓冲平台。设计这种平台,它的目的是为了缓冲观众在体验剧烈冲突过程中叠积的紧张情绪,同时为了下一轮高潮的产生蓄积力量,构筑再冲突条件。 3. 未见悬念:只用视听手段隐藏本可以看到的具体动作和直观造型的具体手法,以达到使观众猜想的目的,一般是以剧中人物的主观情节交代为表现的方法。 4.戏用道具:与演员表演发生直接关系的道具 5. 影调:电影的影调由光与色彩构成。光的 强弱,方向与性质形成了影调的三个要素,有高调、低调、硬调、软调、中性调之分。 6. 文开篇:一般是指影片开端时,运用冷静、 平静,去除动作以及激烈矛盾冲突的开篇方法,推出片头。文开篇从形象造型上显得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多从交代事件背景展现人物

关系,环境关系等引导观众循序渐进,进入到情节中来。 7. 对抗:是戏剧最本质的因素,也是编剧和导演揉搓观众情绪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抗是戏剧的核心娱乐元素,是情节的发动机。没有对抗,情节就会停滞不前,对抗一般分为三种,一般分为三种:主角与对手对抗,主角与超自然力和环境对抗,主角与心理对抗。 8. 追逐:是导演处理情绪手法之一,是一种用来拖延时间,十方佛情绪的一种技巧,在数字媒体技术没产生之前,是导演用来释放情绪的常用手法。它多作用于蒙太奇段落的高潮部分。它利用激烈的运动影像释放实现积淀的戏剧情绪,以达到张弛有度的戏剧效果。 9. 重复:属于剧本创作部分,在工作台本创作过程中,将那些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及渲染某种艺术情调,具有特定意义,特殊作用的场景、动作、语言、细节、音响、道具等用重复的手法,艺术化地加以强化处理,引起观众注意,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这种手法不但有助于剧本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的揭示、刻画还能使剧本结构,情节呼应增强影片

视听语言大一考题

一、简答题: 1、影视画面的构图特点: 画面的运动特性 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后有示例) 2、景别的作用: 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间的情感距离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影响画面视觉节奏 3、运动镜头的意义: ·作为电影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对空间自由呈现;模仿人在观察世界的种种视线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意味着发现和强调的过程——这类镜头运动必须有叙事的目的或者视点依据及运动依据)。 ·运动镜头的美学表现 以“运动”建立结构(有关漂泊、寻找、追逐的故事,主题与运动相关的故事);通过运动调节和建立视觉节奏感等 4、影视音乐主要的表现功能是: 抒发情感,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场面气氛,烘托情绪; 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体; 提示段落,过渡转换流畅自然; 描绘自然景物,交待环境; 激发联想,引发观众时空改变; 5、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声画同步 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视剧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 视听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强调真实感和现场性。 二、声画分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的心理原理。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源,如很多环境音响,不需要画面展示具体声源;第二种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第三种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 三、声画对位 这一说法来自音乐的对位法,在视听语言中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达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 6、视听语言的作用: 叙事 抒情:体现创作者或者角色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 象征:用具体的视听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7、构图的原则:1、位置原则。 中央——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表现受到挤压和排斥之后的渺小和无力; 下方——具有从属和脆弱的特性。 2、面积原则。 视觉重量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它不能完全量化,在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或者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较轻。 除了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重外,在影视作品的实际创作中,还存在下列的规律:画面内视线关注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占有更大面积的部分视觉重量重于小面积的内容。 8、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影)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 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9、技巧剪辑常用方式: A、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下—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作大的段落间隔用。 B、叠化——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一般用来表现空间的转换和明显的时间过渡。 C、翻页——第—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D、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面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段落。 E、圈出圈入——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段落转换技巧,第一个段落结束后,用圆圈和方框等图形把下一个画面团出来开始第二个段落。 F、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另外还有闪白、闪黑、黑场等 10、构图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二、意义 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基本形状,同时发挥更为积极的戏剧性作用,是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安排和组织。 11、三点布光及其作用: 1、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前面,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形成的阴影; 3、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12、角度划分及其特点: 从摄影机的位置即人的视线基点来划分,可分为三种角度:平角度(平摄)、仰角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俯拍)

视听语言考试卷

视听语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2、远景的定义是()。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B.表现广泛空间 C.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A.分割式B.重复式C.平行式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 A .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A.焦距B.焦点C.主体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所在的位置。 A.仰视B.俯视C.侧视D.后视 12、()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B.推动镜头C.移动背景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俯视B.仰视C.平视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A.背景B.均衡C.镜头D.主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