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动态.pdf

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动态.pdf

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动态

姜春明讲师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12003]

肖民女博士/副教授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12003]

姚寿广博士/教授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12003]

甘霏斐硕士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12003]

摘要未来10!15年,中高速柴油机仍将是大中型舰船、中型民船主机、辅机和高速艇的主要动力。与船用低速机不同,中、高速柴油机机型分布很分散,这就给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船舶中高速柴油机

中图分类号U664.121

!引言

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柴油机因其功率范围大、效率高、能耗低,在各型民用船舶和中小型舰艇推进装置中确立了其主导地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使用,为柴油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动力机械,尤其在船舶动力方面依然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在2000吨以上的船舶中,柴油机作为动力的超过95%,预计这一情况仍将持续下去[1]。

船用中速柴油机主要用作大中型舰船和中型民船的主机和部分辅机。在目前船用柴油机产品中,它的总功率最大,市场竞争也最激烈[2]。在机动船覆盖的范围内,高速柴油机主要用作快速船的推进装置。高速柴油机和中速柴油机一样,近期在大多数主要生产厂家得以提高质量和增大功率。尽管高速柴油机面临着燃气轮机的有力挑战,但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性能和重量轻、结构紧凑的优势将会保证其继续被高速艇所选用[3]。

中国船舶工业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造船产量连年上升,船用柴油主机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中国的船用柴油主机市场已为众多造机厂家所关注[4]。与船用低速机不同,中、高速柴油机机型分布显得很分散[5],这就给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船用中

高速柴油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国内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我国船用柴油机的技术水平获得较大发展,通过技术引进,不但使我们掌握了国外柴油机先进技术,同时对我国柴油机制造工厂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补充和更新了一批关键工艺装备,健全了工厂的基础设施,加强了质保管理系统,相应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积累了他们对先进柴油机的制造和试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同时,给我国自行研制柴油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各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制造企业通力合作下,我国也研制了不少新一代船用柴油机产品,通过大量研究和试制工作,也取得了不少丰硕成果[6]。

80年代初以来,我国陆续引进了一些较先进机型的生产许可证,如D eLtZ MWM604B和234,S20,ATL25,DL22,SEM T P ielstick PA6和PC2,M TU331/396等,1991年又引进了M TU956/1163-02。其中,有的机型已投产,有的正在准备投产,这些对我国柴油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我国对老机型作了改进提高,如12VE230柴油机将功率从1618k W提高到2426k W,同时也开发了一些新机型。但总的说来,我国现有的船用柴油机主要技术指标如强载度、可靠性和燃油消耗率等与国外先进机型相比,尚存在不少差距。

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发展现状是:设计、

V o l.25N o.12003SH I P ENG I NEER I NG9

研究和生产体系初具规模,总体水平不高,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落后,达不到高质量水平。

我国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为:1)

继续贯彻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创新的政策。

年第

卷第

2)

生产引进机方面,目前我国生产的引进机机型多、批量少,在设计、计算和工艺研究方面的投入也少。我们应将投入集中到有批量的少数几个机型上去,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强工艺研究,提高国产化率,使我国柴油机制造水平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未来15年内,重点发展M TU 956/1163系列柴油机,同时搞好PA 6-280系列柴油机的国产化。

3)在生产引进产品的同时,充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提高自研机型的档次,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研究几型具有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的通用型中速柴油机,形成系列,进入市场供船东选用。其性能指标Pe 在1.8!2.1M Pa ,结构可靠性能满足高性能要求,经济性好,g e 在200g /k W h 以内。

4)

改变过去机型多,用途单一,变型少,产品结构不合理的格局。新研制的产品应能一机多用、军民兼用、主辅机通用,形成系列,除12V 、16V 、20V 以外,还要有6L 、8L ,以满足不同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5)

在增压系统上采用单总管的排气系统,如M PC 、

长支管等,以改进加速加载瞬态特性及低工况稳态特性。当前SEM T P ielstick PA 6、PC 20、PC 30、PC 40、S ulzer S 20,ZA 40S ,W artsila TM 620等均采用单总管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6)

在提高Pe 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降低g e ,同时要能烧重油及满足排放的要求。

7)

船用柴油机电子控制是必然的趋势,为此,在这方面的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必须及早进行。8)

加速形成现代化生产体系,改变过去大而全的生产体系,向专业化大生产体系发展,以使主机厂集中精力提高整机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用途,占领国内,推向海外。

9)全国柴油机行业应仿效国际上走联合开发的道路,集中使用投入,效益共享。

!国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国外如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丹麦

等主要造船国家中,政府对造船业都采取扶持政策,国家提供的政策有信贷、税收、产品进出口、企业改组、科技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给予造船业扶持,推

动造船业的发展[7]。作为造船业中间产品的船用

柴油机产业与造船业同步发展,并形成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如法国的P ielstick ,瑞士的N e W S ulzer ,德国的M AN B&W ,M TU ,

D eutz MWM ,芬兰的W artsila ,美国的C ater p illar 等。

目前,国际上占有一定市场率的生产中速机的

公司主要有[1,5,8]:M AN B&W ,W artsila-N e W S ulz-er ,P ielstick ,M ak 和阪神。尽管中速机的市场占有

情况每年有些波动,但所列几家公司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高速机一直以M TU 公司、D eutz MWM 公司、

C ater p illar 公司和Pax m an 公司的产品占有重要地位。

国外柴油机制造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共同特

征[8]![12]:

1)

超大量的投入。柴油机发展到如此综合性,一般的投入已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N e W S ulzer 为例,90年代策略总投资6000万瑞士法郎,这笔资金是1993年净收入的两倍。产生的效益则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2)资本的集中。超大量的投入要依靠雄厚的资本,这不是一般或者单个企业可以承受的。因此柴油机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趋势有增无减。80年代初,M AN 和B&W 组成了新的集团公司,1992年又与M TU 公司取得了P ielstick 公司的剩余股份。N e W

S ulzer 公司1991年新组建,而W artsila 已使几个颇有名的柴油机公司,如法国的SACM ,荷兰的S tork 等加入了自己的集团。1996年,N e W S ulzer 又与其

合并。同年,美国C ater p illar 与德国M ak 两家公司联合。新的集团组合,相应的产品纲领也随着进行调整、取舍,老的产品淘汰,新的产品诞生。3)

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早已不是依靠个人的专利发明进行重要改进的时代,科研集体在现代柴油机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除大企业的开发中心以外,独立的柴油机研究机构的开发活动也相当活跃。较早的有英国的R icardo 研究所,奥地利的L ister 研究所,德国的FEV 是后起之秀,美国的西南研究所更具实力。这些机构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测或接受企业的委托,以自己的各种先进手段和技术,单独或

合作开发新的产品。

4)重视质量。1992年日本洋马公司就通过了I S09001质量体系认证;M AN B&W则声称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质量上。

5)转让及扩散生产。许多大企业的柴油机是以许可证贸易方式转让生产的。以1995年为例,世界三大柴油机企业的近80%的台数是由许可证买方生产。零部件的扩散生产也同样。为提高部件的价格竞争力,现在他们正努力寻求海外的价格低廉的厂家,转让零部件生产。

3国外品牌与中国市场

国外柴油机公司都很重视中国市场,但程度有所不同。M AN B&W公司将其在香港负责中国市场的管理机构搬到上海,拉近了与中国船厂和船东的距离。M AN B&W公司经常向国内造机厂提供船厂和船东的船舶订造信息。W artsila-N e W S ulzer 的品牌虽然市场占有率也很高,但与占第一位的M AN B&W的份额相差较大。这两个公司的产品在技术上应该说各有长短,M AN B&W的柴油机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造,而S ulzer柴油机的经济性好,但两者市场份额相差如此之大,与W artsila-N e W S ulzer公司在中国的销售政策和经营力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W artsila-N e W S ulzer主管中国市场的分支机构设在香港,上海仅有一个办事处,与造船厂、造机厂和船东的联系与信息沟通方面不如M AN B&W公司做得好。其他一些公司在中国甚至没有代办机构。国内柴油机厂既要与日、韩厂家竞争,又要向竞争对手进口主机和零部件,处境可谓

尴尬[4]。

4结束语

21世纪,中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业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将遇到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加入W T0后,国内市场会更加开放,国外柴油机公司将更加注重中国市场。国内厂家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降低材料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突破关键部件的国产化障碍,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5参考文献

1余洪力,朱爱国.船用柴油机发展动态综述.交通科技,2000.10

2余琛,张雍源,范建新.国内外中速柴油机发展概况.柴油机,1997.10

3严俊芳.国外船用高速柴油机发展概况.国外柴油机,2000.8

4蔺士忠,李浩.中国船用柴油机主机市场的调查分析.国际船艇,2001.1

5纪德.1996年世界造船和船用主机市场回顾.航海科技动态,1997.10

6吴运炜.我国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与对策.船舶工程,1996.12

7郑兴富.国外主要造船国家对造船业的扶持政策.造船技术,1997.8

8李维镜.90年代国外船用柴油机发展动向.柴油机,1997.4

9汪礼全.世界船用柴油机动态综述.船舶工程,1997.6

10顾宏中.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展望.柴油机,2000.4

11顾宏中.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展望.柴油机,2002.2

12李积轩.船用柴油机跨入颁发合格证新时代.船舶经济贸易,2000.4

The S tat us O uo of lndustr y of m ari ne H i g h and m edi u m S p eed

D iesel e n g i ne at H om e and a broad and lts D evelo p m ent T rends

Jian g Chun m i n g,X iao m i n,Yao Shou g uan g and g an feifei

a bstract:T he aut hors o f t he p a p er ex p ect t hat,i n t he com i n g10to15y ears,hi g h and m edi u ms p eed diesel en g i nes W ill still be t he m ai n p oW er e C ui p m ent f or lar g e and m edi u m-size naval shi p s,m edi u m-size ci vil shi p s and hi g h-s p eed boats.B ei n g diff erent from t he m ari ne loW s p eed diesel en g i nes,t he hi g h and m edi u m s p eed diesel en g i nes are ver y decentralized i n t heir t yp es and m odels.T his state bri n g s about m an y difficulties to t he develo p-m ent o f m ari ne hi g h and m edi u m diesel en g i nes o f our countr y.I n t his p a p er,t he stat us C uo o f t he i ndustr y o f m ari ne hi g h and m edi u ms p eed diesel en g i ne at hom e and abroad and its develo p m ent trends are anal y zed i n detail so as to p rovi de som e ref erence to t he develo p m ent o f m ari ne hi g h and m edi u m diesel en g i nes o f our countr y.

K e y words:S hi p~i g h and m edi u m s p eed diesel en g i ne

V o l.25N o.12003S~I P ENG I NEER I NG11

国内外船用中高速柴油机产业现状和发展动态

作者:姜春明, 肖民, 姚寿广, 甘霏斐

作者单位: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12003

刊名:

船舶工程

英文刊名:SHIP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3,25(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2条)

1.余洪力;朱爱国船用柴油机发展动态综述[期刊论文]-交通科技 2000(05)

2.余琛;张雍源;范建新国内外中速柴油机发展概况 1997(05)

3.严俊芳国外船用高速柴油机发展概况 2000

4.蔺士忠;李浩中国船用柴油机主机市场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船艇 2001

5.纪德1996年世界造船和船用主机市场回顾 1997(10)

6.吴运炜我国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与对策[期刊论文]-船舶工程 1996

7.郑兴富国外主要造船国家对造船业的扶持政策 1997(08)

8.李维镜90年代国外船用柴油机发展动向 1997(02)

9.汪礼全世界船用柴油机动态综述[期刊论文]-船舶工程 1997

10.顾宏中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展望[期刊论文]-柴油机 2002(01)

11.顾宏中大功率柴油机的发展与展望[期刊论文]-柴油机 2002(01)

12.李积轩船用柴油机跨入颁发合格证新时代 200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陈廷明.余世林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期刊论文]-中国水运2003(12)

2.侯勤春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和发展趋势[会议论文]-2007

3.庄保怡.甘海燕.王锋.梁刚当代船用中高速柴油机的发展和对策[期刊论文]-柴油机2002(5)

4.张锦华现代船用中速柴油机的发展概况和展望[期刊论文]-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

5.杨泽滨.Yang Zebin舰船柴油机新技术简介[期刊论文]-广东造船2003(4)

6.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浅谈我国船用中速柴油机的发展[会议论文]-2006

7.邹付余大功率柴油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10)

8.倪吉远.郭庆祝现代渔船中高速柴油机技术发展动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水产2007,383(10)

9.Jean-Lue ROLLAND.王德山.周辉辉.白也用于高速船舶的大功率柴油机[期刊论文]-柴油机2001(1)

10.陈慧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的技术发展和国内产业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8(12)

引证文献(1条)

1.张善辉.高琦.杨超英.王培刚柴油机自动化设计平台的研制[期刊论文]-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08(2)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f6555706.html,/Periodical_cbgc200301003.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