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重点、名词、问答、计算、模拟)(吐血整理)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重点、名词、问答、计算、模拟)(吐血整理)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重点、名词、问答、计算、模拟)(吐血整理)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重点、名词、问答、计算、模拟)(吐血整理)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

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

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

分支。

内容: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试验设计方案

的制定和常用试验设计的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特征数的计

算、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

分析、协方差分析等

生物统计学的作用:

1. 提供整理、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并确定其特征

2. 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4. 试验设计的原则

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包括了两个过程:

1. 从总体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过程

2. 从样本的统计数到总体参数的过程——统计推断过程

第二章

7.样本标准差:

(1)标准差的大小,受多个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与观测值间差异大,标准差就大

(2)在计算标准差的时候,如果对各个观测值加上或者减去一个常数a,其标准差不变;如果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则标准差扩大或者缩小a倍

STDEV:基于给定样本的标准偏差

STDEVP:基于给定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

8变异系数(CV):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的平均数,得到百分比

(1)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相对变量,是不带单位的纯数

(2)用变异系数可以比较不同样本相对变异程度的大小

1.次数分布:在不同区间内变量出现的次数所构成的分布。

2.资料根据生物的形状特性,可分为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3.间断性变数:指用计数方法获得的数据,其各个观测值必须以整数表示,在两个相邻整数间不允许带有小数的值存在。

4.连续性变数:指称量、度量或测量方法所得到得数据,其各个观测值并不限制于整数,在两个数值之间可以有微量数值差异的第三个数值存在

5.质量性状资料的方法:统计次数法,评分法

统计次数法:于一定总体或样本内,统计其具有某个性状的个体数目及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按类别及其次数或相对次数

给分法:给予每类性状以相对数量的方法。

6.试验资料搜集方法:调查和试验

7.资料调查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得到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8.随机抽样满足条件:1)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均相等;2)总体中任意一个个体是否被抽中是相互独立的

9.统计表要求:1)标题:简明扼要,准确地说明表的内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2)标目:分横纵两项,横列在表的左侧,纵列表上端,须注明计算单位

3)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以小数点对齐,无数字用“/”表示

4)线条:多用三线条。上下两条边路略粗

10.统计图绘制的要求:

1)标题简明扼要,列于图的下方

2)横纵坐标两轴有刻度,注明单位

3)横轴从左至右,纵轴由下而上,数值由小至大,图形长宽约为5.4或6.5

4)图中要不同颜色或线条代表不同的事物时,应有图例说明

11.计数资料基本采用单项式分组法进行整理

12.计量资料的整理一般采用组距式分组法

13.次数分布图分类:条形图、饼图、直方图、多边形图、散点图

14.变量的基本特征:

1)集中性:变量在趋势上有着向某一中心聚集,或者说以某一数值为中心而分布的性质。特征数是平均值2)离散性:变量有着离中分散变异的性质。特征数是变异数,常用的指标是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15.平均数的种类:算术平均数、中位数、纵数、几何平均数

17.标准差的作用;

1)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度

2)利用标准差的大小,可以概括的估计出变量的次数分布及各类观测值在总体中所占有的比例

3)估计平均数的标准误

4)进行平均数的区间估计和变异系数的计算

18.组距:根据极差分成若干组,每组的距离相等,称为组距。组距=极差/组数

19.自由度:样本内独立且能自由变动的离均差的个数。

20.变异系数:样本的标准差除以平均数的百分比

21. 平均数的用处:①平均数指出了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标志着资料所代表性状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

②作为样本或资料的代表数据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

平均数的特征:①离均差之和为零;②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21.标准差的用处:①标准差的大小,受实验后调查资料中的多个观测值的影响,如果观测值之间的差异大,离均差就越大;②在计算标准差是如果对观察值加上一个或减去一个a,标准差不变;如果给各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所得的标准差就扩大或缩小a倍;③在正态分布中,X+-S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68.26%,X-+2s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95.49%,x-+3s 内的观测值个数占总个数的99.73%。

标准差的特征: ①表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 ②标准差的大小可以估计出变量的次数分布及各类观测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③估计平均数的标准差; ④进行平均数区间估计和变异数的计算。

22.比较总体和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

总体平均数μ=∑x/N,式中分母为总体观察个数N ; 样本平均数x=∑x/n ,公式中n 是样本容量; 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值。

总体和样本标准差都等于离均差的平方和除以样本容量; 而总体标准差σ= ,分母上是总体观测

值个数N; 而样本标准差是s=

1n x x 2-∑-)

( ,分母上是样本自由度n-1. 样本标准差s 是总体标准差σ的无偏估计值。

第三章:

概率的计算法则:

(1)乘法定理:如果A 和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事件的概率的乘积

(2)加法定理:互斥事件A 和B 的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 和事件B 的概率之和 加法定理推理1:

如果A1、A2、…An 为n 个互斥事件,则其和事件的概率为:

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加法定理:如果A 和B 是任何两件事件,则

概率分布: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变量(x ) x 1 x 2

x 3 … x n

概率(P ) p 1 p 2

p 3 … p n

P (x=xi )=pi (i =1,2,…, n )

离散随机变量的方差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 连续型随机变量可以取某一区间或整个实数轴上的任意一个值

2. 它取任何一个特定的值的概率都等于0

3. 不能列出每一个值及其相应的概率

4. 通常研究它取某一区间值的概率

5. 用数学函数的形式和分布函数的形式来描述

概率密度函数:(1)设X 为一连续型随机变量,x 为任意实数,X 的概率密度函数记为f(x),它满足条件

(2) ,f (x )不是概率

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适用范围,尾函数,自由度)

1.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记作B (n ,p )或者B (n ,π)

(1)每次试验只有两个对立结果,分布记为A 与 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布为p 与q (q =1-p )

(2)试验具有重复性和独立性

二项式分布的概率累积函数:

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式分布,则有二项分布的总体平均数为

)()()(B P A P B A P ?=?)

()()(B P A P B A P +=+

二项分布的总体标准差为:

二项成数(百分数)分布的平均数:

二项成数(百分数)分布的标准差:

例:假设年龄60~64岁的100名男性在1986年注射了一种新的流感疫苗而在第二年内死亡5人,这正常嘛?(注:1986年,60~64岁的男性老人第二年的死亡率约为0.02)

解:要知道100个男性的样本死亡5人是不是“异常”事件,这种估计的一个准则是寻找至少5人死亡的概率。

注:通常是把概率值为0.05或者更小的概率事件识别为异常(稀有事件)。

由于至少5人死亡的概率是0.05,可见100人中至少死亡5人是稍微有点异常,

但不是很异常。

如果至少死亡10人,那么概率是3.44*10-5,这就很不正常,因而,在没有其

他证据显示此疫苗有效前,应考虑停止使用。

2. 泊松分布

二项式分布中,如果p 值很小而n 值很大( p<0.1 和np<5 ),则泊松分布

式中: 为参数,

泊松分布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例:假如我们研究乳腺癌的遗传敏感性。我们发现,母亲

曾患有乳腺癌的1000名40~49岁的妇女,在研究开始后的1年中,有4人患有乳腺癌,而我们从大总体中知道在这相同的时间内,1000人中有1个人发生乳腺癌。试问乳腺癌有没有敏感性? 解:如果用二项分布,则n =1000,p =1/1000,

BINOMDIST number_s Trials probability_s cumulative

3 1000 0.001 Ture 0.981 0.019

解:如果用泊松分布,则n =1000,p =1/1000, 则平均值 =1 则:这个事件是异常事件,则认为有乳腺癌的妇女,她们的子代具有遗传敏感性

6. 正态分布求和为0 4. t 分布:是小样本分布,小样本分布一般是指n <30。t 分布适用于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用样本标准差代替总体标准差,由样本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以及2个小样本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 P45

6.F 分布

1、概率抽样:根据已知的概率选取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完全随机地抽选样本

分层抽样:总体分成不同的“层”,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抽样

整群抽样:将一组被调查者(群)作为一个抽样单位

等距抽样:在样本框中每隔一定距离抽选一个被调查者

2、非概率抽样:不是完全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

非随机抽样:由调查人员自由选取被调查者

判断抽样:通过某些条件过滤来选择被调查者

3、配额抽样:选择一群特定数目、满足特定条件的被调查者

抽样分布:从一个给定的总体中抽取(不论是否有放回)容量(或大小)为n 的所有可能的样本,对于每一个样本,计算出某个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或标准差)的值,不同的样本得到的该统计量的值是不一样的,

!)(x e x P x

λλ-=λ,...

2,1,0,==x np λμ)

,(2σμN

由此得到这个统计量的分布,称之为抽样分布

1. 所有样本指标(如均值、比例、方差等)所形成的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2. 是一种理论概率分布

3. 随机变量是 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 样本比例等

4 结果来自容量相同的所有可能样本

样本平均数的基本性质:

(1)样本均值的均值(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μμ=x

定义: 一个参数 θ的估计量是θ

? ,如果θθ=)?(E ,则称θ? 是θ 的无偏估计 (2)样本均值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的1/n n x 22

σσ=

(3)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差的定义

(4)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N~(μ, σ 2

)时,来自总体的所有容量为n 的样本的均值 也服从正态分布, 的

数学期望为μ,方差为σ2/n 。即 ~N (μ, σ2/n ) 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 2的一个任意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

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 的正态分布

两个独立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P44

1.事件: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每种情况都为一次事件。

2.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3.随机现象:在原本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观察,其结果未必相同的现象。

随机现象三个特征:

1) 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且相互独立;

2) 给定条件下每次试验结果不只一个;

3) 每次试验不能预料出现那种结果,但可以大概预知。

4.常见的理论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

5.事件的相互关系:

1) 和事件:事件A 和事件B 至少有一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

2) 积事件: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而构成的新事件

3) 互斥事件:事件A 和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

X

4)对立事件:事件A和事件B必有一个发生,但二者不能同时发生

5)独立事件:事件A的发生或事件B的发生毫无关系

6)完全事件:如果多个事件A1、A2…两两互斥,切每次试验结果必然发生其一

6.加法定理是互斥事件A和B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A和事件B的概率之和

7.乘法定理是独立事件的概率的乘积

8.大数定理:样本容量越大,样本统计数与总体参数之差越小

9.二项分布、泊松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如果n相当大或p与q基本接近时,二项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λ较大时,泊松分布也接近正态分布。

10.正态分布的特征:

1)当x=u是,f(x)有最大值

πσ2

1

2)当x-u的绝对值相等时,f(x)值也相等,正态分布是以u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3) (X-u)/σ的绝对值越大,f(x)值也越小,但f(x)永不会等于0,所以正态分布以x轴为渐近线

4)正态分布的曲线完全由参数u和σ决定,u确定正态分布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减小,曲线左移,增大曲线右移。σ确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展开程度,越小,曲线展开程度越小,曲线越陡高,反之亦然

5)正态分布曲线在x=u+σ处各有一个拐点,曲线通过拐点是改变弯曲的方向

6)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与渐近线X轴所围成的全部面积必然等于1

11.无偏估计值:如果参数所有样本的某一统计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相应参数

(1)样本平均数是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值

(2)样本方差是总体方差的无偏估计值

(3)样本标准差不是总体的标准差的无偏估计值

12.中心极限定理:如果被抽样总体不是正态总体,但具有平均数u和σ2,当样本容量n不断增大,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也越来越接近正态分布,且具有平均数u和方差σ2/n

13.t分布的特征:

1)t 分布曲线是左右对称,围绕平均数u=0向两侧递降

2)t 分布受自由度df=n-1的制约,每个自由度都有一条t分布曲线

3)和正态分布相比,t分布的顶部偏低,尾部偏高,自由度大于等于30时,其曲线就比较接近正态分布曲线,当自由度趋向于无穷大时和正态分布曲线重合

14.重置抽样(放回式抽样):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数后再放回总体的抽样方法。

15.非重置抽样(不放回式抽样):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数后不再放回的抽样方法。

16.抽样分布:指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样本容量随机抽取全部所有可能的样本,由这些样本计算的统计数组成的分布。

17.无偏估计:指在统计数上如果所有可能样本的统计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相应的参数,则称这个统计数为

总体相应参数的无偏估计量。

18.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转化:

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则比值m/n称为事件A发生的频率,记为W(A);事件A在n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m次,当试验次数n不断增加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W(A)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p,则p 即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二者的关系是:当试验次数n充分大时,频率转化为概率。

19.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它的分布特征是大多数变量围绕在平均数左右,由平均数到分布的两侧,变量数减小,即中间多,两头少,两侧对称。

U=0,σ2=1的正态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标准正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①、正态分布曲线是以平均数μ为峰值的曲线,当

x=μ时,f(x)取最大值

π

σ2

1

;②、正态分布是以μ为中心向左右两侧对称的分布③、σ

u

x-

的绝对值

越大,f(x)值就越小,但f(x)永远不会等于0,所以正态分布以x轴为渐近线,x的取值区间为(-∞,+∞);④、正态分布曲线完全由参数μ和σ来决定⑤、正态分布曲线在x=μ±σ处各有一个拐点;⑥、正态分布曲线与x轴所围成的面积必定等于1。

正态分布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μ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在x轴上的中心位置,μ减小曲线左移,增大则曲线右移;σ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展开程度,σ越小曲线展开程度越小,曲线越陡,σ越大曲线展开程度越大,曲线越矮宽。

第四章

假设检验:又称显著性检验: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如果抽样结果使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拒绝假设。

如果抽样结果没有使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接受假设

假设检验步骤:

1)提出假设:对样本所属总体提出无效假设H o和备择假设H A

2)确定显著水平α

3)计算概率:在H o正确的前提下,计算统计分布的统计数或相应的概率值。

4)推断是否接受假设:根据小概率原理,进行差异是否显著地推断,并作出推论。

特点:(1)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2)依据统计学上的小概率原理

生物统计学上,一般认为:等于或小于0.05或0.01的概率为小概率

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第一类错误(弃真错误):如果H0是真实的,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就犯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2)第二类错误(纳伪错误):如果H0不是真实的,假设检验时却接受了H0,否定了HA,这样就犯了接

受不真实假设的错误。 两者的区别:第一类错误只有在否定H0时才会发生,而第二类错误只有在接受H0时才会发生,二者不会同时发生。

联系: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犯第一类错误二等概率减少,第二类错误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是取证错误和取伪错误。为了减少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要做到:①显著水平a 的取值不可以太高也不可太低,一般去0.05作为小概率比较合适,这样可以使犯两类错误的概率都比较小;②尽量增加样本容量,并选择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正确的实验技术,以减小标准误,减少两类错误。

一.大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u 检验

应用范围:1)总体方差 2σ 已知

2)总体方差 2σ 未知,但样本为大样本( 30≥n ), 用s 2来代替 2σ

两个样本平均数比较的u 检验

二、小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t 检验

应用范围:

总体方差 未知,且样本为小样本( ), 采用t 检验 当总体方差 为未知时,当样本容量小于30,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 是否属于平均数为 的指 定总体,其 遵循自由度为df =n -1的t 分布

1. 统计推断是根据理论分布由一个样本或一系列样本所得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

2.参数估计则是由丫根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做出的估计。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3.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两个方面

任务: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确定差异的性质,排除误差干扰,从而对总体的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

6.小概率原理:如果假设一些条件,并在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准确的算出事件A出现的芥蓝菜为很小,则在假设条件下的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将按预定的概率发生,而在一次试验中则几乎不能发生。 小概率原理是指概率很小的事件再一次试验中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会发生的,一般统计学中常把概率概率2σ30

x

小于0.05或0.01的时间作为小概率事件。他是假设检验

的依据,如果在无效假设H0成立的条件,某事件的概率大

于0.05或0.01,说明无效假设成立,则接受H0,否定HA;,

如果某时间的概率小于0.05或0.01,说明无效假设不成

立,则否定H0,接受HA。

8.区间估计指根据一个样本的观测值给出总体参数的估计

范围给出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

9.点估计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的统计量对总体的未知参数作出一个数值点的估计。

10.置信度与区间估计的关系为;对于同一总体,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就越小,置信度越小,置信区间越大。

第五章

统计假设:H0: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是由随机误差引起

H A: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有真实差异

所以卡方值是度量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偏南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卡方值越小,表明观测值与理论值越接近

卡方值越大,表明观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越大

卡方值为0,表明H0严格成立,且它不会有下侧否定区,只能进行右尾检验

连续性:由于离散型资料的卡方检验只是近似地服从连续型变量的卡方分布,所以在对离散型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算的时,结果常常偏低,特别是当自由度df=1时,有较大偏差,为此需要进行矫正,当自由度df>1时,与连续型随机变量卡方分相近似,这时可以不做连续性矫正

注意:要求各个组内的理论次数不小于5,如某组理论次数小于5,则应把它与其相邻的一组或几组合并,直到理论次数大于5为止

适合性检验(吻合性检验或拟合优度检验)步骤:

1. 提出无效假设,即认为观测值和理论值之间没有差异

2. 规定显著性水平

3. 计算样本卡方值

4. 根据规定的显著水平和自由度计算出卡方值,再和实际计算的卡方值进行比较

独立性检验步骤:

1. 提出无效假设,即认为所观测的各属性之间没有关联

2. 规定显著性水平

3. 根据无效假设计算出理论数

4. 根据规定的显著水平和自由度计算出卡方值,再和计算的卡方值进行比较。

如果接受假设,则说明因子之间无相关联,是相互独立的

如果拒绝假设,则说明因子之间的关联是显著的,不独立

1. Χ2检验主要有三种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用于检验一个样本所属总体方差和给定总体方差是否差异显著,适合性检验是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独立性检验是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的假设检验。

Χ2检验用途: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适合性检验、独立性检验

1)适合性检验: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这种方法是对样本的理论值先通过一定的理论分布推算出来,然后用实际观测值与理论观测值比较,从而得出实际观测值与理论观测值之间是否吻合的结论,因此适合性检验也叫吻合性检验或拟合优度检验。

2)独立性检验:实验九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彼此之间的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一类统计方法。

2.Χ2检验基本原理:应用理论推算值E与观测值O之间的偏离程度来决定的。理论推算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偏差越大,越不符合;偏差越小,越趋于符合;若两值完全相等时,表明理论值与实际值完全符合。

3. Χ2检验的步骤为:

(1)提出无效假设H0: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由抽样误差引起即观测值=理论值

备择假设HA: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不等于0,即观测值≠理论值

(2)确定显著水平a.一般可确定为0.05或0.01

(3)计算样本的x2,求得各个理论次数Ei,并根据各实际次数Oi,代入公式,计算出样本的x2。

(4)进行统计推断

4.在计算Χ2是应注意:

1)任何一组的理论次数Ei都必须大于5,如果Ei<=5,,统计量会明显偏离Χ2分布,则需要并组或增大样本容量,以满足EI>5;

2)在自由度df=1时,需进行连续性矫正

公式:

对同一资料,进行矫正的值要比未校正的值小。当自由度df>=2时,一般不需要矫正。

第六章

方差分析又称F 检验(F-test);方差分析是关于k(k≥3)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方法,是将总变异按照来源分为处理效应和试验误差,并做出其数量估计。

发现各变异原因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总变异分解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

组内变异是个体差异所致,是抽样误差。

组间变异可能由两种原因所致,一是抽样误差;二是处理不同。

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导致组间变异的第一种原因肯定存在;第二种原因是否存在,需通过假设检验作出推断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

1、把k个总体当作一个整体看待

2、把观察值的总变异的平方和及自由度分解为不同来源的平方和及自由度

3、计算不同方差估计值的比值

4、检验各样本所属的平均数是否相等

?实际上是观察值变异原因的数量分析

方差分析应用条件:

1、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

2、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3、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

方差分析基本用途:

1、多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

2、多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3、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4、方差的同质性检验

总平方和=处理间平方和+处理内平方和

总自由度=处理间自由度+处理内自由度

统计假设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F检验的目的:推断处理间的差异是否存在

方差分析中的F检验总是单尾检验,而且为右尾检验

?F越大,越说明组间方差是主要方差来源,因子影响越显著;

?F越小,越说明随机方差是主要的方差来源,因子的影响越不显著

F检验如果否定了H0,接受了H A,表明试验的总变异主要来源于处理间的变异

多重比较:多个平均数的相互比较

常用的:1、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

2、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新复极差检验(SSR法)—q检验

总结:差异不显著标同一字母,差异显著标不同字母

最小显著极差法(LSR法)

?把平均数的差异看成是平均数的极差(range)

?根据极差范围内所包括的处理数(称为秩次距)k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检验尺度叫做最小显著极差LSR

?秩次距是指当平均数由大到小排序后,相比较的两个平均数之间(含这两个平均数)包含的平均数个数

?I类错误下降、工作量加大

新复极差法

q检验法

两因素方差分析:

互作:某一因素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

同,则二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简称互作。互作效应实际

是由于两个或多个试验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应

采用EXCEL计算重复观测值的二因素方差分析:

1、数据输入区域必须有标题

2、直接分析结果仅适用用固定模型

1.试验因素:试验中所研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原因或原因

组合,简称为因素或因子。

按照性质不同,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

2.因素水平:每个试验因素的不同状态(处理的某种特定状态或数量上的差别)。

3.试验处理:指对受试对象给予某种外部干预(或措施),是试验实施因子水平的一个组合。可分为单因素处理和多因素处理。

4.试验单位:试验中能接受不同试验处理的独立的试验载体。实际上就是根据目的而确定的观测总体。

5.重复:是指在试验中,将一个处理实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

6.方差分析基本原理:将所有处理的观测值作为一个整体,一次比较就对所有各组间样本平均数是否有差异作出判断。

基本思想:将测量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变异原因不同分解为处理效应和试验效应,并作出其数量估计。

7.方差分析避免的问题;

1)j检验过程繁琐

2)无统一的试验误差,误差估计的精确性和检验的灵敏性低

3)推断的可靠性降低,犯α错误的概率增加

8.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正态性、可加性、方差同质性

9.数据转换:平方根转换、对数转换、反正弦转换、倒数转换

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和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相抵触,这些数据必须进行适当的数据转换

10.方差分析的概念、基本思想、一般步骤

1)方差分析是对两个或多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

法。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测量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变异来

源分为处理效应和误差效应,并作出数量估计,在一定显著水

平下进行比较,从而检验处理效应是否显著。

(3)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a.将样本数据的总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为各变异因素的平方

和与自由度。

b.列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分析各变异因素在总变异中的重要程度。

c.若F检验显著,对个处理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

11.多重比较

(1)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2)多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最小显著差数法和最小显著极差法,其中最小显著极差法又有新复极差检验和q检验法。

(3)多重比较的结果常以标记字母法和梯形法表示。标记字母法是将全部平均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然后再最大的平均数上标字母a,将该平均数与以下各平均数相比,凡相差不显著的都标上字母a,直至某个与之相差显著的则标以字母b。再以该标有b的平均数为标准,与各个比它大的平均数比较,凡差数差异不显著的在字母a的右边加标字母b。然后再以标b的最大平均数为标准与以下未曾标有字母的平均数比较,凡差数不显著的继续标以字母b,直至差异显著的平均数标以字母c,再与上面的平均数比较。如此重复进行,直至最小的平均数有了标记字母,并与上面的平均数比较后为止。这样各平均数间,凡有一个相同标记的字母即为差异不显著,凡具不同标记的字母即为差异显著。差异极显著标记方法同上,用大写字母标记。梯形法是将各处理的平均数差数按梯形列于表中,并将这些差数进行比较。差数>LSD(LSR)0.05说明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差数的右上角标上“*”号;差数>LSD(LSR)0.01说明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差数的右上角标上“**”号。差数< LSD(LSR)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第七章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上述根据实际观测值计算得来的相关系数r是样本相关系数,它是双变量正态总体中的总体相关系数ρ的估计值。样本相关系数r是否来自ρ≠0的总体,还须对样本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此时无效假设、备择假设为H O:ρ=0,H A:ρ≠0。与直线回归关系显著性检验一样,可采用t检验法与F 检验法对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1.回归分析:用来研究呈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表示原因的变量为自变量,表示结果的变量为因变量。

2.回归截距是当自变量为零时,因变量的取值,即回归线在y轴上的截距;

3.回归系数是回归直线的斜率,其含义是自变量改变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

4.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来研究呈平行关系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

5.相关系数表示变量x 与变量y 相关的程度和性质,

6.决定系数是相关系数的平方,表示变量x 引起y 变异的回归平方和和占y 变异总平方和的比率,它只能表示相关的程度而不能表示相关的性质。

第八章

对于同一组实测数据,根据散点图的形状,可用若干相近的曲线拟合,同时建立若干曲线回归方程,然后

根据R 2的大小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选择即符合生物学规律,拟合度又较高的曲线回归方程来描述两个变量间的曲线回归关系

第九章

1.抽样调查中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抽样误差,样本容量以及抽样方法

2.生物学领域常用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典型抽样

3.平均数资料样本容量的确定: 2

24L s n = n s

t L 05.0=

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十章

1.区间实验:在田间条件下对作物品种选育及遗传规律与栽培

技术等方面进行的试验。

2.真值:一定时刻,一定位置,一定状态下某量得程度所体现

出来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3.准确度:指在实验中某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接近的程

度。

4.精确度:指在实验中同一实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很大

接近的程度。

5.因素:也叫供试因子,在试验中所研究的对试验指标有影响的各种技术措施。例如:品种、密度

6.水平:试验因素的质的不同状态或量得不同等级(因素内划分的不同等级)

7.处理:实际参加试验的试验因素水平或不同因素的实验水平组合。在单因素试验中指各个因素的试验的水平。在所有因素试验中指不同因素水平的组合。

8试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处理效应

9.田间试验的类型:

一)按试验研究内容划分:品种、栽培、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

二)按试验因素划分:单因素试验、多因素试验、综合性试验 单因素试验:指在整个试验中只重复比较一个试验因素不同水平,其他作为试验条件的因素均应该严格控

制一致的试验。

多因素试验:指同一试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因素,各因素又分为不同水平,其他试验条件均应该严格控制一致的试验。

综合性试验:是在较大面积上运用成套的生产栽培技术措施,从中探索高产、稳产、低成本、综合栽培技术的效应

三)按试验小区大小划分:小区试验、大区试验

小区: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称为试验小区。

区组:将全部处理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块土地上,称为一个区组,包括完全区组和不完全区组。10.试验方案:按试验目的要求所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

11.试验指标:试验中用来衡量各种处理效果的好坏的指标,如产品的产量、品质。通常指作物产量经济性状,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可以直接用来表示数量的指标。

定性指标:不能直接用数量来表示,只能定性描述的指标。

12.均衡方案:方案内包含有全部的处理组的方案称为均衡方案;方案内只有部分处理组的方案则称为非均衡方案。

13.对照:用来与试验处理进行比较的处理。

14.唯一差异原则:指除处理以外,其他条件应该完全一致。

15.试验效应:试验因素的独立作用,即因素对试验指标所起的增加或减少的作用。

16.简单效应:同一因素不同水平之间试验效应的差异。

17.平均效应:(主效应):同一因素内各个简单效应的平均数。

18.互作(交互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效应或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差异。

19.三原则: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

1)重复:同一处理所放置的试验单元数,即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

2)随机:每一重复的每一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放在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

3)局部控制: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区组)

20.生物试验基本要求:

1)试验目的要明确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试验结果要可靠

4)试验结果要能重演

21.试验误差:试验中观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包括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由不正确的操作所引起的误差。

系统误差:由试验仪器、条件、设备、工具等原因所照成的各个观测值具有一定规律性变化的误差。

随机误差:由多种偶然的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试验误差来源:1)实验材料固有的差异2)试验条件不一致3)操作技术不一4)偶然性因素影响

控制试验误差的途径:1)选择纯合一致的试验材料2)改进操作管理制度,使之标准化

3)精心选择试验单位4)采用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22.边际效应: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有较大的空间而表现出的生长优势

23.生长竞争:由于相邻小区所加处理不同(如种植不同作物或施肥水平不同)造成边行植物与中间植株生长发育不一致的现象。

24.保护行:为了使试验在较为均匀的环境下安全进行,在试验地周围种植同种作物品种的保护地段。

25.完全区组:重复和区组数目相等,每一区组或重复都安排全套处理

26.不完全区组:一个重复安排在几个区组上,每个区组只安排部分处理

27.主区:按照处理划分的小区。副区:主区内按各副区划分的小区。

28.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包括广义的试验设计和狭义的试验设计。广义的试验设计是指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试验方案的拟订,试验单位的选择,分组的排列,试验过程中试验指标的观察记载,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而狭义的试验设计则仅是指试验单位的选择,分组与排列方法。生物统计学中的试验设计主要指狭义的试验设计。

29.名词解释:处理、处理效应、主效应、互作

处理:是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外部干预,是试验中实施的因子水平的一个组合,又称为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结果的最终体现。

主效应:是指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因素效应的改变。

互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常用的试验设计的方法:1、对比设计2、随机区组设计3、裂区组设计4、正交设计

分析步骤:

3、试验结论分析:对邻近CK的百分数越高(大于100%),就越可能优于对照,但绝不能认为超过100%的所有处理都显著地优于对照,因为将处理与相邻CK相比只是减少了误差,实际误差仍然存在,要判断某个处理确实优于对照,一般至少要超过对照10%;凡仅超过对照5%的,均宜继续试验再做结论。

该判断方法由于不同试验的误差大小不同,仅是一种参考

随机区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设计方法:

1、将试验单位按性质不同分成与重复数一样多的区组;

2、每个区组内非试验相对一致,并随机排列一套试验处理;

3、不同区组间非试验因素允许有所不同,将不同重复也随机排列于各个区组

4、最终使区组内非试验因素差异最小,而区组间非试验因素差异最大,每个区组均包括全部处理

5、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将区组间误差分解出来,从而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

单因素随机区组:把区组看作一个因素,和试验因素一起当作二因素试验,按照二因素无重复观察值的方差分析进行,主要做区组间、处理间和试验误差3个方面的方差分析

二因素随机区组:

裂区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区组间、A因素、B因素、AB互作、主区误差和副区误差的方差分析

正交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正交表:正交设计法中合理安排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特殊表格。

正交设计的基本步骤: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2)挑选因素,选取水平,列出因素水平表

(3)选用正交表,进行表头设计

根据试验因素、水平数和是否需要估计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来选择合适正交表。原则:能安排下全部试

验因素,又要使部分试验的水平组合尽可能小。

各因素的水平数减1之和加1,即为所需的最少试验次数或处理组合数,若因素间有交互作用,需要再加上交互的作用的自由度。

?表头设计就是将试验因素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相应的列中。

表头设计原则:1、不要让主效应间,主效应与交互作用间有混杂现象;2、存在交互作用,查交互作用表(4)明确试验方案,进行试验,得到以试验指标形式表示的试验结果。

(5)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因素主次顺序、最佳水平组等有用信息。

(6)进行验证试验,做进一步分析。

一.名词

1.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2.统计数:描述样本特征的数量

3.效应:由因素而引起试验差异的作用

4.互作:两个或两个以上处理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5.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项特征。按其性质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变量可以是

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6.连续变量:表示在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7.非连续变量:也称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8.常数:是不能给予不同数值的变量,它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

程中是不变的。

9.误差:是试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

10.错误:是指在试验过程中,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差错。

11.准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程度

12.精确性: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大小。

13.总体:指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14.连续变量:表示在不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15.非连续变量:也称为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16.准确性:指在调查或实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7.精确性:指调查或实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大小。

18.资料: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学实验和调查中,能够获得大量原始数据,对某种具体事务或现象观

察的结果。

19.数量性状资料:指一般是由计数和测量或度量得到的。

20.质量性状资料:是指对某种现象只能观察而不能测量的资料,也称属性资料。

21.计数资料;指由计数得到的数据。

22.计量资料:有测量或度量得到的数据。

23.普查:指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测量或度量的一种全面调查。

24.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测量或度量,把

得到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处理,然后利用样本特征数对总体进行推断。

25.全距(极差):是指样本数据资料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的差值。组中值:是指两个组限下线和

上限的中间值。

26.算数平均数:是指总体或样本资料中哥哥给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

特性:(1)样本中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离均差-的总和等于零

(2)样本中各观测值与其平均数之差平方的总和,比各观测值与任一数值离均差的平方和小,

即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27.中位数:是指将试验或调查资料中所有观测值以大小顺序排列,居中位置的观测值。

28.众数:资料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最多一组的中点值。

29.几何平均数:指资料中有几个观测值,其乘积开几次方所得的数值。

30.方差:指用样本容量 n 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平均的平方和。

31.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和。

32.变异系数:指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

33.概率:指某事件 A 在 n 次重复试验中,发生了几次,当试验次数 n 不断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

W(A)概率就越来越接近某一确定值 P,于是则定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

34.概率加法定理:指互斥事件 A 和 B 的和事件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的概率之和,

P(A+B)=P(A)+P(B)。

35.概率乘法定理:指事件 A 和事件 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 A 与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 和事件

B 各自概率乘法定理的乘积,即:P(A*B)=P(A)*P(B)。

36.伯努利大数定律:设 M 是 n 次独立试验中事件 A 出现的次数,而不是事件 A 在每次试验中出现的

概率,则对于任意小的正数ε,有如下关系:limp{m/n-p< ε }=1

37.辛钦大数定律:是用来说明为什么可以用算术平均数来推断总体平均数 m 的。

38.统计推断:指从样本的统计数对总体参数做出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9.假设检验:指根据总体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

然后有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40.参数估计:指由样本结果对总体参数在一定概率水平下所作出的估计。

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直接给出总体相应参数的估计值,由于抽样误差存在,X拔不同的样本将会得到不同的点估计值,点估计缺乏明确的精度概念,而区间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41.小概率原理:指如果假设一些条件,并在假设的条件下能够准确地算出事件 A 出现的概率 a 为很小,

则在假设条件下的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时按预定的概率发生,而在有一次试验中则几乎不可能独立。

42.显著水平:指在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后,要确定一个否定 H0 的概率标准,这个概率称为显著水平。

43.方差同质性:就是指各个总体的方差是相同的。

44.α错误 :H0 是真实的,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就烦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称为α错误。

45.β错误:指如果H0 不是真实的,假设检验时却接受了 H0,否定了 HA 这样就犯了接受不真实假设的

错误,称为β错误。

46.适合性检验:指比较观测值与理论值是否符合的假设检验交适合性检验。

47.独立性检验:指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相互影响的一类统计方法。

48.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

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49.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50.回归系数:y^=a+bx,自变量 x 改变一个单位,依变量 y 平均增加或减少的单位数,即回归直线的斜

率 b。

51.回归截距:y^=a+bx,a 是当 x=0 时的 Y^值,即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称为回归截距。

52.离回归平方和:它反映除去 x 与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

53.回归平方和:它反映在 y 的总体变异种由于 x 与 y 的直线关系而产生 y 变异减小的部分。

54.相关系数:是指通过计算表示 x 和 y 相关程度和性质的统计数。

55.决定系数:是变量 x 引起 y 变异的回归平方和与 y 变异总平方和的比率。

56.转换:指估计总体相关系数 p 的置信区间时,需要将 r 转换成 z。

57.试验设计:广义的指整个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实验方案的拟订,试验方案的拟订,试验单位的选择,

分组的排列,实验过程中试验指标的现象记载,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等内容。

58.试验结果重演: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在进行实验或实践,应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结果相近的结果。

59.处理因素:一般指对受试对象给予的某种外部干预。

60.主效应:多因素中试验中引起实验结果发生变化的主要。

61.互作: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62.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的客体,实际上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立的观测总体。

63.处理效应:是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最终体现

64.误差:在试验中受偶然影响或者说非处理因素影响使观测值偏离试验处理真值的差异。

65.随机误差: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产生的误差。

66.系统误差: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定向性的偏差

67.重复:在试验中,同一处理设置的试验单位数。

68.随机:是指一个重复的某一处理或处理组合被安排在哪一个试验单位,不要有主观成见。

69.均积:是 x 与 y 的平均的离均差的乘积和,简称均积。

70.协方差:与均积相应的总体参数。

71.协方差分析:把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结合。

72.试验控制:要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均匀性,使各处里处于尽可能一

致的条件下。

73.统计控制:是试验控制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用统计方法来矫正因自变量的不同而对依变量所产生的影

响。

74.估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

75.无偏估计量:如果一个统计量的理论平均数(即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这个统计量就叫无偏估计

76.矩估计:用样本矩作为总体矩的估计值

77.矩估计法(数字特征法、矩法)用样本矩作为相应总体矩的估计量,也可以用样本数字特征作为相应

的总体数字特征的估计量。用矩法获得的估计值,叫据估计值。据发的思想实质是用样本去替换总体矩的原则,称之为替换原则

78.有效估计量:设a1,a2是A的两个无偏估计量,若var(a1)

79.抽样误差:由抽样引起的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异成为抽样误差,直接原因:总体中各个体之间存

在差异,或重复试验中一些服从某种分布的偶然误差的存在

80.标注误差(标准误):描述样本平均数波动情况的统计量,就是X拔的方差或标准差,计均数抽样误差

为西格玛X拔,=西格玛/根号n,西格玛X拔就是标准误(差)

81.估计样本平均数方差:SX拔平方,=S平方/n

82.估计标准误:SX拔,=S/根号n

83.置信区间:达到某一置信度(如95%)时,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范围(如E(y)±1.96西格玛,这里西格玛

是标准差)

置信区间的意义是:反复抽样多次,每次的样本容量相等,每次的样本值确定一个区间[a1,a2],这个区间包含a的概率是100(1-阿尔法)%,不包含a的概率是100阿尔法%

84.置信水平(置信度,置信系数,可靠度)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置信区

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85.拟合优度检验:对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包括检验观测数与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通过检验观测数与

理论书之间的一致性来判断事件之间的独立性

86.皮尔逊定理:若n充分大,则不论总体服从什么分布,卡平方总是近似服从自由度为m-a-1的卡平方

分布

87.方差分析:能同时判断多组数据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能把随机变异从混杂状态中分离开来,从

而为判断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无确实的影响提供依据

88.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等方差,正态性、独立性

89.固定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经过特意选择的,则该因素为固定因素。发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只适

合于选定的几个水平,并不能将其结论扩展到未加考虑的水平上

90.固定效应模型:处理固定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固定效应模型或固定模型

91.随机因素:若因素的a个水平,是从该因素水平总体中随机抽出的样本,则该因素称为随机因素,从

随机因素a个水平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到这个因素的所有水平上

92.处理随机因素所用的模型称为随机效应模型

93.多重比较:对各对均值之间的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94.LSD法在统计推断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大,而Duncan法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小。

95.多个方差齐性检验(bartlett检验,巴特氏卡平方检验):当a个随机样本是从独立正态总体中抽取时,

可以计算出统计量K平方,当n=min(nj)充分大时,K平方的抽样分布非常接近于a-1自由度的卡方分布。由此可对多个总体进行卡平方检验。

96.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产生新效应的现象为交互作用

97.由因素水平的改变而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

98.交叉分组设计:假设A药物有a水平,B药物有b水平,共有ab个剂量组合,每一组重复n次。共有

abn名病人参加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称为交叉分组设计

99.相关: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对于任一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可能的值,另一个随机变量都有一个确

定的分布与之相对应,则称这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100.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就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性关系

101.回归关系、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把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也成为回归关系102.如果对于一个普通变量x的每一个可能的值xj都有随机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见变量Y的一个分布与之对应,则称随机变量Y对x存在回归关系

103.具有回归关系的两变量之间对于任一xi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yi与之对应,但为了描述两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选当x=xi时Y的平均数谬角标Y乘X=xi与之相对应,则称谬角标Y乘X是Y的条件平均数

104.Y1,y2…yn这n个数据的离差平方和,记作SYY,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

100.回归平方和(y折-y拔)平方求和,几座SSR。是n个yi折的离差平方和,反映了n个yi折的离散程度

101.剩余平方和(残差平方和)(yi-yi拔)平方求和,记作SSe,是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之外的其他剩余因素造成的平方和,这些因素中包括x对Y的非线性影响及试验误差,观察误差等随机因素

102.相关分析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随见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103.存在于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简单相关或单相关,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多重相关或复相关

在一元回归中,回归的显著程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同样,在多元回归问题中,回归的显著程度可以用复相关系数表示

104.统计学上把衡量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量称为相关系数

105.消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纯相关)。为了反映两变量间的真正关系,就要保证在其他变量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这时的相关系数称为偏相关系数或纯相关系数

106.样本平均数作为总体平均数估计值的优良:无偏(均值等于总体平均数)、有效(方差小雨其他估计值)、一致性(总体平均数为极限值)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上机考试部分 复习试卷B

云南师范大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高级生物统计学实验(期末) 试卷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考试方式(闭卷或开卷): 闭卷 考试时量:60分钟 试卷编号(B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一、下表为某种动物在不同温度下的代谢率的变化,试比较温度对其代谢率 有无影响?并对SSR 法其进行多重比较 温度(℃) 代谢率(mlO 2/g.h ) -5 2.78 3.80 4.87 4.68 5.51 5.67 5.10 2.79 2.60 3.14 4.26 3.72 3.48 2.86 3.37 3.32 4.35 4.59 4.66 4.83 5.16 -5 -5 -5 -5 -5 -5 .00 .00 .00 .00 .00 .00 .00 5.0 5.0 5.0 5.0 5.0 5.0 5.0

ANOVA 数据 7.1972 3.598 5.684 .012 11.39718.633 18.593 20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经但因素方差分析的:f=5.684, p=0.012,差异显著,说明多有作用, 数据 Duncan a 7 3.2643 7 4.32577 4.6300 1.000.484 温度231Sig. N 12Subset for alpha = .05 Means for groups in homogeneous subsets are displayed. Uses H armonic Mean Sample Size = 7.000. a. 二、为调查红绿色盲是否与性别有关,某单位调查结果如下: 色盲 非色盲 男 32 168 女 13 232 问红绿色盲是否与性别有关? 三、试用交互误差图比较不同季节某种动物的胃长(cm )的变化?并绘制出其在 95%置信带 季节 胃长(cm )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兴奋性高;反之,则反。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抑制: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安静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兴奋性(excitability):最早被定义为: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定义为: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指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 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教材中P24: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其中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称为超射) 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第二个刺激可引起新的兴奋,但所需的刺激强度必须大于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

?名词解释 ?内环境、阈刺激、兴奋、兴奋性、正反馈、负反馈、阈电位、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第二信使、受体、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收缩耦联。 ?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是什么? 2、易化扩散的特点 3、Na+-K+ATP酶的作用和生理意义 4、第二信使物质包括那些? 5、试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6、试述神经细胞RP和AP的产生机制,改变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RP和AP幅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7、局部电位的特点是什么? 8、试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 9、试述N-M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10、试述动作电位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11、试述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名词解释 ?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纤维蛋白溶解血型红细胞凝集渗透脆性等渗溶液 ?问答题 1,血浆蛋白的功能和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2,红细胞为何能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何因素可影响血沉? 3,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那些? 4,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5,试述血液凝固过程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6,试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7,肝素的作用是什么? 8,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9,ABO血型凝集素的特点? 10.血管内的血液为何不凝固? ?名词解释 有效不应期、窦性节律、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力储备、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 ?问答题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2*、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 3、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4、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 5、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 6*、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7、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 8、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 9、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 10*、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试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完整word版)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生物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物统计学的基本作用: 1)提供整理和描述数据资料的科学方法,确定某些性状和特征的数量特征。 2)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提供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 4)提供试验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 3.总体: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4.个体:组成整体的基本单元 5.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6.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项特征。按其性质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变量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7.连续变量:表示在变量范围内可抽出某一范围的所有值 8.非连续变量:也称离散型变量,表示在变量数列中,仅能取得固定数值,并且通常是整数。 9.常数:是不能给予不同数值的变量,它代表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数值,通常由变量计算而来,在一定过程中是不变的。 10.参数:对总体特征的度量 11.统计数:由测定样本的全部重复观测值算得的描述样本的特征的数。 12.效应:试验因素相对独立的作用 13.误差:是试验中不可控因素所引起的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差异 14.随机误差:由于试验中许多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试验结果与真实结 果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 15.系统误差:由于试验处理以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或 定向性的偏差,可避免。 16.错误:是指在试验过程中,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差错。 17.准确性:在调查或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程度 18.精确性:指调查或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程度的 大小。 第二章 1.次数分布:在不同区间内变量出现的次数所构成的分布。 2.资料根据生物的形状特性,可分为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重点

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连接方式 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3)核苷酸:核苷或脱氧核苷中的戊糖的羟基与磷酸脱水后形成磷脂键,构成核苷酸或脱氧 核苷酸。 4)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 5)维生素:一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必需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 少,必须有食物供给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6)全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和辅助 因子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 7)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其一级结构上可能相差甚远,但肽链经过盘绕、 折叠形成空间结构,这些基团可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换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8)竞争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剂(Ι)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分子竞争酶的活 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9)生物氧化:有机化合物在体内进行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 程称为生物氧化。 10)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T磷 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 (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12)呼吸链:物质代谢过程中脱下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 步传递,最终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线粒体进行,与细胞呼吸有关,故将此传递链称为呼吸链。 13)无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14)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15)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叫糖异生作用。 16)三羧酸循环:线在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 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17)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大部分缩合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 和酮体,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18)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 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19)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 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20)血桨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血浆脂蛋白可以把脂 类(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从一个器官运输到另一个器官。 21)必需氨基酸: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这些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有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生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第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第二章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性的ATP酶的蛋白质。他所需的能量是由ATP 直接提供的,这种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的主动转运 复极化:在动作电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从反极化的状态的电位恢复到膜外正电位、膜里负电位的静息状态,称为复极化 电化学驱动力:浓度梯度产生的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去极化: 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阈强化: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过特性。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前负荷:心肌收缩之后所遇到的阻力或负荷 后负荷: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受到的负荷。与之相对的是前负荷 第三章 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第四章 正常起搏点: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每分心腧量: 心动周期: 第五章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因血流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肺泡容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L,女性约2.5L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血氧含量:主要是血红蛋白结合的氧还有极小量溶解的氧。 血氧饱和度:Hb 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数,称为血氧饱和度,简称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氧容量/氧含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世界近代史》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皇子午线:1494 年经教皇仲裁,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世界上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掠夺财富,长期进行战争。为缓和两国日益尖锐的矛盾,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调解,于1494年6月7日两画了一条线,线西归西班牙,东归葡萄牙,此即所谓“教皇子午线”。 这条由教皇作保规定的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开创近代殖民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先河。(参课本P19) 2.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表现在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他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封建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反对教会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教育;反对封建割据和外族入侵,主张中央集权和民族独立。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界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3.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 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揭露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创作了西欧

文学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菲亚美达》;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4.因信称义:是德国神学家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核心。 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再受善功律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个人关系。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内容有:1.圣经乃唯一的、最高的成就。2.平信徒皆为祭司3.僧俗平等,恪守天职。 这一宗教伦理是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行为称义”的否定,所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宗教情感的个人主义与文艺复兴中具有理性的个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5.预定论: 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1509——1564)提出,也成为加尔文派的奠基。 预定论认为神的旨意是绝对的,也是无条件的,一切有限的受造物联合起来也不能影响神的旨意,这旨意完全是神在永恒里安排的。神是万物的主宰,伟大而有能力,安排大自然的运行,支配人类的历史,任何细节都在他的掌管之下。其内容为将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预定论提出了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去发财致富。 6.开明专制: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封建专制君主执行的一种政策,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而进行的具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当时,欧洲大陆诸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有所发展。各国封建君主为了巩固其专制统治,接过了法国启蒙学者要求改革的旗帜,宣称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把自己装扮成“开明”的君主,高喊“开明”的口号,进行种种改革,如改革教会,兴办教育事业,编纂法典等 “开明专制”的时代是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登基时开始的。他自称“国家的第一

生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兴奋:生物机体因受刺激而产生的反应。 阈值: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不应期:在细胞或组织接受一次有效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终板电位:是终板膜处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局部电位:阈下刺激也可以引起膜的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只能作电紧张性扩布。兴奋收缩-耦联: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无张力变化的收缩形式。 _\$^_]/^M$M_w'W兽医教学参考|兽医临床交流|犬病辅助诊断系统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兽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晶体或胶体溶颗粒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血浆:是血液除血细胞外的液体部分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血小板彼此聚合的现象称为凝集。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基础。有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可引起受牵拉的肌肉反射性收缩,称为牵张反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