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交流、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及其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那么如果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学生回答:凸透镜可以成像。

引导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和黑板上的字。

师问:你们看到哪些现象?

生答:像有时是正立放大的,有时是倒立放大,有时是倒立缩小的等等。

接着问“为什么凸透镜会成不同的像?所成的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凸透镜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

借机提炼学生猜想中的知识点,给学生讲解物距、像距和焦距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幻灯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配合实验器材)(幻灯片:列出实验器材)

学生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表格(幻灯片:出示实验表格),比较学生与教师设计的表格异同点。

教师介绍粗侧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幻灯片)。

A、平行光聚焦法

B、远物成像法

学生认识光具座,并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放置.并注意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将蜡烛火焰与透镜的距离由远及近,即物距由大到小移动,观察成像特点。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分下面几种情况研究(幻灯片):

(1)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

(2)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

(3)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

(5)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

(6)在物体成像的情况下,轻轻吹蜡烛的火焰,使它向左侧或右侧偏斜,观察火焰的像是向左侧或右侧偏斜,找出物和像的左右、上下关系。

(7)用手挡住蜡烛的部分火焰,观察火焰像的变化情况。

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学生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

教师分析部分学生的数据中出现的错误,和学生一块探讨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

学生讨论得到的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倒立,光屏可接到,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实像。

教师提问;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多远处在光屏上得不到像了?

如果把光屏取下,从光屏这一侧观看: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生答: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像。

教师:这个像与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

生答:像是正立、放大的。光屏上看不到。

教师强调和加深“实像与虚像”的意义: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接收,也能用眼睛看,是实像.而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人眼逆着光线看去,能看到成的是正立的像.它是光的反相延长线会聚成的像,是虚像。与平面镜成虚像类似(幻灯片)。

教师利用凸透镜成像动画模拟演示并深入研究:分析记录表,提出新想法(两个分界点),小组合作交流得出规律(幻灯片)。

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课堂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何得出的?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探索的?有什么样的规律?课后作业:《配套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