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课程考核实施办法

3.课程考核实施办法

3.课程考核实施办法
3.课程考核实施办法

《X线影像诊断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X线影像诊断学是一门考试课,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

中理论学时:138学时,实践学时:72学时,共计210学时。X线影像

诊断学是利用X线、CT、MRI的特性,研究人体结构和器官在疾病过程

中显示出来的形态、异常影像和功能的改变,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这这

些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病变性质的一门专业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

了解影像诊断的应用原理、价值和限度,熟悉影像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后

的注意事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各系统的正常以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要点。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

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说明:共分为4种形式1、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问题。3、阶段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测试形式:闭卷。4、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

的10%,满分100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检查上进行的,考

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及达标的程度,并评定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X线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 1、选择题(40分) A型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X型题:每题

2分,共计1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3、名词解释:每

题2分,共计10分 4、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

5、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整套试卷大约55道题。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出勤记录、课堂提问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考核时间2、阶段测验一般安排在第8或9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报告一般安排在第18周。(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3、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4、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二)终结性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

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2

《X线技术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X线技术学是一门考试课,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22学时,实践:20学时,共计42学时。X线技术学主要讲述X线、CT、MRI检查技术的应用及综合应用的原则,及相关检查技术在各系统和部位的检查方法、对比剂的应用。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说明:共分为4种形式1、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问题。3、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测试时间:

60分钟。测试形式:闭卷。4、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X线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1、选择题(40分) A型题:每题1分,共计30分X型题:每题2分,共计1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3、名词解释:每题

2分,共计10分4、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5、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整套试卷大约55道题。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3

1、出勤考核、课堂提问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考核时间。

2、阶段性学习测验一般安排在第8或9周末统一进行。

3、实验报告一般安排在第15周。(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

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本课程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

(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5%3、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10%4、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

绩的20%(二)终结性考核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

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4

《介入放射学》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考查课,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8学时,共计38学时。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领域里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也是医学领域里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学科之一,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介入技术为患者服务、解决临床疑难病证。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一)形成性考核说明:共分为4种形式1、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

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

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问题,

3、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30%,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测试形式:开卷。

4、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介入放射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1、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2、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36分3、论述题:每题12分,共计24分整套试卷大约28道题。形式:开卷。时间:6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出勤考核、课堂提问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考核时间。 5

2、阶段测验一般安排在第3周末统一进行。

课堂随机进行。 3、实验报告一般安排在第8、9周进行。(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由影像教研室安排考试时间:一般在第6周。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10%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3、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20%4、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30%(二)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

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

内教研室自主命题。 6

《影像设备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注:影像教研室仅承担“影像设备学”实习教学)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影像

设备学是一门考查课,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2学时,共计28学时。影像设备学是在影像诊断

领域里的一门学科,学生了解传统X线、DR、CT、MRI及DSA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各自的基本原理,掌

握各项检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二、考核形式、内

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

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一)形成

性考核说明:共分为4种形式 1、出勤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10个学时进行考核,每次出勤占10分。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满分100分。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进行考核,每人2次以上回答

问题。3、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30%,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测试形式:开卷。4、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

行实践技能考核。(二)终结性考核由医学院授课

教研室负责。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出勤记录、课堂提问由主讲教师随机选择考核时间。2、阶段性学习测验一般安排在第8或9周末统一进行。3、实验报告一

般安排在第17或18周。(二)终结性考核时间

与进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核成绩

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 7

(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10%2、课堂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 3、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20% 4、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30%(二)终结性

考核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教研室自主命题。 8

《超声诊断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超声诊断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数:8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32 学时。研究超声通过人体组织时,被人体组织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来提供人体的内部信息,形成各种超声诊断法,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是以影像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影像诊断的应用原理、价值和限度,熟悉影像检查方法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各系统的正常以及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要点。二、考核形式及内容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

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测试时间:1小时测试内容:第一、二、三、五、六、九、十、十五章。题型、题量和分值:(1)选择题70分A型题:每题1分,共计50分;B型题:每题1分,共计10分;X型题:每题2分,共计1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3)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阶段测试形式:闭卷。阶段测试时间:1小时。3、实验报告,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5%。一般安排在第15周理论课后上交于教研室。4、实习心得,满分100分,占本课程考核成绩10%。实习结束前一周提交实习心得一份(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9

形式:闭卷题型、题量和分值 1、选择题(40分) A型题:

每题1分,共计30分X型题:每题2分,共计10分2、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3、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

分 4、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 5、论述题:每题10分,

共计20分整套试卷大约55道题。时间:120分钟。三、考核

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

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

下讲话、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10,累计上线100分。2、阶段测试。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第8周末或第9周末。 3、实验报告一般安排在第15周,实验报告:共两份,

一份腹部报告,一份心脏、血管报告,每一份报告设为50分,

共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0%。4、实习心得实习结束

前一周提交实习心得一份,主要是自己怎么学习和给老师提意

见如何更好的学习。字数不限。共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

的5%(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

排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分

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

课程总成绩的40% 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 2、阶段

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20%。3、实验报告等其他形式占

课程总成绩的5%。4、学习心得占课程总成绩的10%。(二)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

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

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10

《儿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学、

麻醉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本课程为考试课,总学时: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5%,满分100分。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20%,满分100分。阶段测试内容:第1-11章。阶段测试形式:闭卷。阶段测试时间:1小时。3、实践教学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15%,满分100分考试方式为:实践教学结束后书写实习小结。(二)

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1、选择题(30分) A型题:每题1分,共计25分 X型题:每题1分,共计5分2、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3、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4、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5、论述题:三道题,共计30分整套试卷大约50道题。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 11 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

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使用手机

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10,累计上线100分。2、阶段考试测试时间:第8周或第9周末进行。3、

实习小结测试时间:第17周进行。(二)终结性考

核时间与进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

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满

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形成

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出勤记录占课

程总成绩的5%2、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20%3、实验报告等其他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15%(二)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

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

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12

《妇产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妇产科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它既有自身独立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遗传及生殖内分泌学等密切相关,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方法及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措施,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妇产科和其他临床学科的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

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满分为100分。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满分为100分。测试内容:第2、3、4、5、6、7、9、10、11、12、17、18、21、22、26、27、28、29、30、31、32、34、35、36、39、41章。题型及分值: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0道题,满分100分。阶段测试形式:闭卷。阶段测试时间:1小时。3、病例讨论等,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5%,满分为100分。(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以期末考试试题模板为依据)。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时间与进度1、

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 13

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使

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课等行为扣10,累计上线100分。2、阶

段测试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第8周末或第9周末。3、课堂

病例讨论等课堂病例讨论,安排在每个层次实习学生的第一次

实习课,30分。病历书写,安排在每个层次实习学生的第二次

实习课,30分。临床技能考核,安排在每个层次实习学生的第

三次实习课,40分。(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由医学院

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形

成性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

绩的5% 2、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成绩的20% 3、实验报告

等其他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15%(二)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

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

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一

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14

《核医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核医学是一门考试课,总学时:5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核医学基础、核素显像、器官的功能测定、微量物质的体外放射分析、

放射性核素治疗。内容涉及核医学总论、核物理、放射性探测仪器、放射性药物、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涉及体外放射分析、器官的功能测定、核素SPECT及PET显像在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分泌、骨、关节、血液、淋巴、泌尿等系统和肿瘤、炎症等方面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转移性甲状腺癌、肿瘤骨转移、皮肤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实习主要进行体外放射分析的操作,见习核素显像、功能测定及核素治疗,并书写核医学影像报告。二、考核形式、内容及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满分100分。学生在理论课上课前2分钟入座,班长向授课教师报告实际出勤人数。2、阶段测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满分100分。测试内容:第1-9章(前8次理论课的内容)。题型及分值比例:名词解释:5题,占阶段测试的40%。

简答题:4题,占阶段测试的60%。阶段测试形式:闭卷。阶段测试时间:1小时。3、实验报告,占课程考核成绩的5%,满分100分。实验报告1份。4、核医学ECT影像报告,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满分100分。ECT影像报告2份。(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题型、题量和分值(以期末考试试题模板为依据): 15

单选题 25题共25分多选题 5题共10分填空题 20空

共10分名词解释 5题共10分简答题 5题共25分综

合题 2大题共20分合计:终结性考核共100分。形式:闭卷。时间:120分钟。三、考核时间与进度(一)形成性考核

时间与进度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无故缺勤1次扣10分,迟到1次扣5分,上课私下讲话、使用手机等影响他人听

课等行为扣10分,累计上线100分。 2、阶段测试测试时间:

一般安排在第9次或第10次理论课的周末。 3、实验报告安排

在第1次实验课中,实验课结束后即上交。4、核医学ECT影

像报告的书写安排在每次实习课中,实习课结束后即上交。

(二)终结性考核时间与进度由医学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四、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本课程的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各项

任务的考核比例为:(一)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1、出勤记录占课程总成绩的5%2、阶段性学习测验占课程总

成绩的20% 3、实验报告占课程总成绩的5% 4、核医学ECT影

像报告的书写占课程总成绩的10%(二)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

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执行《辽宁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

中的规定,学院教务处考试中心依据教研室制定的命题计划统

一组织试题库抽题组卷。 16

《内科学》课程考核实施方案【适用于临床医学(含英文班)、医学影像学、麻醉学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简介属考试课,内科学共17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06学时,实习课64学时。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其内容对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实践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学好内科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内科学着重于内科各专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重要意义。二、考核形式、内

容及要求考核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课堂出勤记录,学习态度。,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2、阶段测试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20%题型、分值:题型为多选题,参照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B,每题1.0分。阶段测试形式:闭卷阶段测试时间:1小时根据授课内容不同,测试内容分别为:循环、呼吸、风湿免疫部分测试内容:呼吸系统疾病部分(40分)循环系统疾病部分(60分)消化、血液、泌尿、内分泌、中毒测试内容:血液系统疾病部分(40分)消化系统疾病部分(60分) 3、实验/实践:满分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1)循环、呼吸、风湿免疫部分见习课进行——循环科病例分析1次。见习课进行——风湿免疫首次病程记录1份。(2)消化、血液、泌尿、内分泌、中毒部分见习课进行——泌尿科病例分析1次。见习课进行——内分泌首次病程记录1份。(二)终结性考核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要合理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1.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2.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3.学生参与地方与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4.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5.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地方与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与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答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1、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2、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材料准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 要手段。为推进理论课程考核改革、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提升课程考核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教育教学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理论课程均应进行考 核。课程考核方式应多元化,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应用所 注重对学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测 评。课程考核分为试卷考核和非试卷考核两种形式。 第三条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业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在 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原则上应不低于30%,且平时成绩记载不得 少于三次。4 学分及以上的课程,应当有期中考试成绩。 第四条课程考核应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应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期中考试等组成,强化课程平时考核,防止课程结业

一考定成绩”的考核弊端。 斥氏—-、—PL 、卜 第二章试卷考试 第一节命题与审核 第五条命题与试卷审核是课程考试工作的核心环节,由课程负责人或系(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审核通过后的试卷由开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六条命题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既要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注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留有空间,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命题应力求题型优化、结构合理,试题用词用语要力求规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闭卷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套试卷的题型应当多样 化。主观题所占分值原则上应不低于50 分,并合理设置单题分值。 开卷试题应以综合分析题、综合应用题为主,且不能在学生携带的参考资料中找到完整的考题答案。 (二)命题应当题量恰当、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应使大部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不得出现考试 时间未过半而完成答卷的学生已过半的情况。学生卷面成绩应基本呈正 态分布。 (三)试卷满分均为100 分;考试试题与最近三年考试试题内容重复 试卷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及考核办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案的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应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它能力。 3、多元性原则: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所得出的结论主要用来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教师变化的轨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积极实践,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的要求,结合教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适合学生学习实际: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科认知水平及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3)基本能按教学目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学习知识 (1)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能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中去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并能掌握知识。 (2)改变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乐于探究知识的生成、变化和发展。 3、培养技能 (1)能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践情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注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 (1)学习活动的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师应紧扣学习主题,有序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引导:课堂能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要真实、自然,具有实效。 (3)思维的发展: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评价标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要合理进行课程评价,就必须首先对课程的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的指向性,确定课程评价标准,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学生与社会都是价值主体,作为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者如何综合考虑学生与社会的需要。 课程评价标准如何既体现学生主体的共同需要又体现学生的个性要求。 学生参与地方与校本课程学习程度的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兴趣。 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不一致时,价值主体的需要只有通过评价主体的意识和理解才能起作用,因此,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的认识、理解,是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即使当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的真实需要与主体的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因而应尽量使愿望与需要保持一致,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与客观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二、地方与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地方与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答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地方与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依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材料准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院政办[2006]94号 为加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成绩考核的目的、范围 .考核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部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应当参加学院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成绩表,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条 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学院制定的“ ”形式进行,“ ”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针对每门课程, 不小于 且不大于 。“ ”中的“ ”是课终考试,另一个“ ”是课堂笔记。具体课程考核方法由各部(部)确定,报教务处备案。 .课程考核方法分为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结合三种。考试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班级大小确定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笔试口试结合的方式。考查主要是指对学生听课、实验、实习、习题、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和平时测验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必要时也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操作考核方式进行。 .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放假前两周进行,考试科目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以不超过四门为宜。在学期中间结束的考试课程,可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务处规定时间安排考试。考查一般在学期期末考试前结束。 .课程考核日程由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或经教务处同意后由各部(部)自行安排。课程考核日程应于考核前两周向学生公布。 .考核日程一经公布,未经教务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更动。 .考核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泄漏试卷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条 考核的组织安排 .考核工作在院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教学部 部 共同负责组织与实施。 .依据当年校历安排,原则上课程结束的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中考核各部 部 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在学期的最后 — 周进行。考试课程原则上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 进行其它方式考核的课程由部 部 自行组织,报教务处备案。 .考试期间,由院领导、院教学督察、教务处等行政部门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院巡考组,负责对全院考试工作的巡视、督察;由部 部 领导、系部督察组成员等组成部 部 巡考组,主要巡视本单位各考场情况,加强考试督导与检查。 .考生在 人以下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 人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各部

学生到课率考核办法(试行)1.doc

学生到课率考核办法(试行)1 学生到课率考核办法 (试行)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遏制学生迟到、旷课的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水平,同时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考核提供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到课率统计方式 到课率=实到人数/应到人数×100% 注:应到人数每学期初由学工处进行核定;若中途有学生提前就业(实习)、请假、休学等情况导致人数变动的,各系须凭相关证明材料及时到学工处备案。 二、到课率等级评定 1、统招班级: 2、中职、高级、自考、技师班级: 三、到课率考核 1、各班级的到课率每月底统计,到课率等级评定为月度平均分数(即各班该月到课率总数除以抽查次数),将在班主任月度考核中奖罚。月

度到课率计算方式如下: 月度到课率=累计到课率/抽查次数 2、月度到课率等级分别为:优秀、合格、不达标、不合格,到课率低于不合格的扣除班主任津贴20元;到课率不达标的扣除班主任津贴10元;到课率认定为优秀的奖励班主任30元;认定为到课率合格的班主任不奖不罚。 3、各系总到课率情况,作为学院月度考核各系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并按照与学院签定的责任状,纳入年度对系部领导干部的奖罚。 四、措施要求 1、学院将安排人员(需2名以上)每天不定期随机抽查,确保一周内覆盖所有系;每次检查完毕,工作人员填写《到课率抽查表》签字确认、归案。 2、每次对各系到课情况抽查,原则上不低于该系班级数量的20%。对于到课率长期低下的系部,可开展集中检查。 3、学院抽查结果实行按日向系部进行通报,并每月底将检查统计的总结果通报班主任,纳入月度考核。 4、各系要严格要求本系任课教师如实考勤,凡抽查三次以上教师未如实考勤者,按教学事故处理。一月内抽查学生到课率三次不达标的老师予以通报,并与任课教师绩效考核评定挂钩。 5、各系领导对本系的学生到课率检查应有具体的措施,并

课程考核管理方案计划办法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凡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均要进行考核。 第二条凡本校在籍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课程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三条课程考核应侧重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第二章考核类型与形式 第四条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类型。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口试或笔试加口试等形式;考查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试、论文、创作、设计等形式。课程考核类型必须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第五条在满足考核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须经系和二级学院研究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试卷(题)库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各专业系应依据教学大纲制订考核命题计划和评分标准。命题范围和考核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量、难易度和覆盖面应适当,具有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试题题意应清晰明确,数据和资料应准确,文字应简练。 第七条考试课程应建立试卷库或试题库。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原则上应建立试题库。 第八条试卷(题)库由课程归口的二级学院负责管理。试

卷(题)库管理人员由二级学院指定。 第九条存放课程试卷(题)库的计算机要设定安全密码,试卷(题)库管理人员须对试卷(题)库保密工作负责。 第十条期末考试、补考和重修考试原则上应从试卷(题)库抽卷或组卷。抽卷时应采取随机抽卷,不得指定抽取试卷。 第十一条二级学院应指定专人负责试卷的送印、取回和密封。试卷必须在校内文印中心印刷。文印中心必须严格执行试卷收发登记制度。 第十二条试卷属学校机密材料,二级学院和文印中心必须对试卷送印、印刷、运输、封存等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负责。 第十三条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教师和员工的保密教育,防患于未然。试卷(库)或试卷失密,必须及时报告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对于失密责任人,学校将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章考试组织 第十四条教务处负责统筹学校各类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考试安排,并将考试安排汇总报教务处。 第十六条各二级学院负责将考试安排及时通知到相关学生和监考教师。各门课程的考试必须在预先安排好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变动。 第十七条统考课程按照下述方式安排监考教师:各考场由课程所属二级学院指定一名专业教师担任主监考,由班级所在二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简笔画评价标准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着力开发校本课程(选修Ⅱ)。校本课程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特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评价标准、课程方案评价标准、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标准。 (1)课程设置评价标准 l、满足社会、地方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学生学识和能力的需求。 2、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校本课程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体现教师特长和学校特色:应根据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师资和条件,努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应体现课任教师的个性、才华,弘扬学校特色。 (2)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课程方案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或者说学校教育哲学,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整个课程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等等。 (3)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考核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校的考核工作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制订有关规定,对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系部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考核形式 第三条 各专业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教学任务完成时,都要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原则上考试的科目不少于三分之二,考查的科目不超过三分之一。 第四条 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能演示、艺术创作、表演等形式。 第五条 考核形式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真实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三章 考核资格的审查 第六条 凡正常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遵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在籍学生(或经学校办理进修、旁听手续的人员),均可参加课程考核。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参加课程考核的资格: (一)未选课者; (二)未完成规定的作业、实践环节或教师布置的其他学习任务者; (三)旷课时数超过该课程总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 (四)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者; 对第(二)、(三)款的情形,教师应于考核周前两周将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名单报各系教学秘书。 对第(四)款情形,由各系部负责人考核前两周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 第八条 对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各系部要于上报前告知学生本人,确认无误后,再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备案。 第九条 学生如对取消考核资格存在异议,应于接到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书面反映到相关系部。相关单位2天内认真核实后作出明确答复。 第十条 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需由本人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报告并附上有关证明,经所在系部领导批准后方可缓考,否则,按旷考处理。重考一般不办理缓考手续。缓考学生名单由相关系部于考前通知课程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登录该生成绩时注明“缓考”字样。 第四章 笔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一条 试题由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命制。 第十二条 命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考虑全面系统地考核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衡水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二00六年八月修订) 院政发〔2006〕34号 为了优化考风、学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考核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考核的目的及作用 第一条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督促学生更加注意学习的质量,同时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双重检查作用。 第二条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性作用。教师通过考核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三条通过考核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出鉴定,考核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使教育及其管理部门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第二章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考核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室)具体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1、负责制定考核的有关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全院考核工作计划,审核协调各系(部、室)的考核安排; 2、对考前动员、命题和审题、考场管理、考试纪律、评卷、补考、成绩登统等进行督促和检查; 3、安排院级公共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地点; 4、提出对在考试中违纪、作弊学生的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处理;提出因学习成绩

学生到课率考核办法(试行)

学生到课率考核办法 (试行)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遏制学生迟到、旷课的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管理水平,同时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考核提供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到课率统计方式 到课率=实到人数/应到人数×100% 注:应到人数每学期初由学工处进行核定;若中途有学生提前就业(实习)、请假、休学等情况导致人数变动的,各系须凭相关证明材料及时到学工处备案。 二、到课率等级评定 1、统招班级: 2、中职、高级、自考、技师班级: 三、到课率考核 1、各班级的到课率每月底统计,到课率等级评定为月度平均分数(即各班该月到课率总数除以抽查次数),将在班主任月度考核中奖罚。月

度到课率计算方式如下: 月度到课率=累计到课率/抽查次数 2、月度到课率等级分别为:优秀、合格、不达标、不合格,到课率低于不合格的扣除班主任津贴20元;到课率不达标的扣除班主任津贴10元;到课率认定为优秀的奖励班主任30元;认定为到课率合格的班主任不奖不罚。 3、各系总到课率情况,作为学院月度考核各系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并按照与学院签定的责任状,纳入年度对系部领导干部的奖罚。 四、措施要求 1、学院将安排人员(需2名以上)每天不定期随机抽查,确保一周内覆盖所有系;每次检查完毕,工作人员填写《到课率抽查表》签字确认、归案。 2、每次对各系到课情况抽查,原则上不低于该系班级数量的20%。对于到课率长期低下的系部,可开展集中检查。 3、学院抽查结果实行按日向系部进行通报,并每月底将检查统计的总结果通报班主任,纳入月度考核。 4、各系要严格要求本系任课教师如实考勤,凡抽查三次以上教师未如实考勤者,按教学事故处理。一月内抽查学生到课率三次不达标的老师予以通报,并与任课教师绩效考核评定挂钩。 5、各系领导对本系的学生到课率检查应有具体的措施,并落实好检查与统计工作,对到课率高的班级和老师进行表扬,对出勤率较低的班级予以整改。 6、各系要认真做好检查结果的分析工作,针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根据学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针对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教师、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现象,各系负责人要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 五、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学工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大刘小学校本课程考核制度

校本课程考核制度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课程管理不能再是“大一统”的体制,这种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充分涵盖地区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困材施教,因此课程开发应该体现层次性,这是大势所趋。我国部分学者把课程划分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三个层次。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及统一的教材已经开始启动,但由于课程统一,各地差异很大,仍然出现许多的不适应,第一,出现国家课程与办学条件的不适应,第二,出现国家课程与师资条件的不适应。第三,出现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脱节。第四,出现国家课程与地方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因此;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须同步跟上来,各地也正在积极地尝试与实验,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开发的难点,一般来说,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背景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严密科学,又要符合实际,要对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详尽的分析。就学校内部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分析:①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其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

的素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首要因素。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而且要分析教师在专业领域之外的才干、兴趣、爱好等,以便各尽其才,目前,大部分教师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事情,是学校领导的事情,他们对自身的定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不是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导致角色的转换,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等,从而使某些教师感到没有把握,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②学校领导的态度与组织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学校领导的认识要到位,态度要积极,可以说这是校本开发的前提,只有学校领导重视了,才能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校本开发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学校领导要加强组织管理,包括宣传、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等等。③学生的实际。任何课程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一样。校本课程是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具体他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年级之间、学生群体的状况是有差异的,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兴趣、爱好和已有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智力发展、身体发展及存在问题出发,来确定目标、并组织实施。④学校经费等资源状况。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注意学校的资源状况,资源状况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经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尤其要涉及到学校经费的预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既反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又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学生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第二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考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大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规范课程考核行为,严肃课程考核纪律,维护课程考核秩序,提高课程考核质量,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等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XX〕1号)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我校相关教学规章制度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所有课程考核的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课程考核是指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

第五条本校在籍本、专科学生应当参加所修各门课程的考核,并得到相应的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课程考核分学校、院(部)两级组织与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教学单位负责课程考核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教学单位应充分发挥在课程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七条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的课程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督查督导处、学生处负责人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学校课程考核工作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定;负责检查各教学单位的考试组织工作、考场安排情况;巡视考风考纪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第八条各教学单位应成立课程考核工作组,由教学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加强对课程考核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课程考核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负责归属本单位各门课程的考核组织工作。 课程考核工作组的具体职责是: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考查、考试课程和考核形式;审批各门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案;指导各系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命题;负责落实监考人员;落实并检查本教学单位考试组织工作;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大会进行考前培训、动员;负责巡查监考教师监考和考风考纪情况,

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课本制度。 一、实行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素质课、综合实践课课程管理 依照国家制定的中职学校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课程门类、课时、课程标准。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发适应本地的地方课程,可开发或选 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 主要包括思品、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 (二)专业课程 各专业的专业课程 (三)专业素质课程 主要包括空竹、欣赏、法制、人文教育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按规定设置课时,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每人二节社会实践活动课的试验,学期初各备课组上缴活动方案,经学校审核通过后予以实施,纳入教师考核。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严格执行学校的课程安排。课程门类、课时不随意增减。依法执行课程计划。(六)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用经教育局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随意使用。 (七)按照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专业对口,知识面广,一专多能,一般应主讲2—3门专业基础课。学校要尽量减少教师代课门类,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普教本科课程考核的管理。凡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进行考核。 第二章考核方式与命题 第三条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大型作业、撰写论文(报告)、口试、实验、设计等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方式由开课系(所、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确定,任课教师应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 (二)考核时间一般为100分钟。 第四条试卷命题 (一)命题工作由系(所、中心)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系(所、中心)主任审定签字。公共基础课要求由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二)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三)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 (四)鼓励和支持学院建设试题库和试卷库,对已建立的题库要做好维护与更新工作。 (五)教学要求相同、教学进度基本一致的课程,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公共基础课实行统考。 (六)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第三章试卷管理 第五条试卷格式 (一)全校采用统一的试卷格式(在本科生院网页下载)。 (二)试卷文字、插图工整,标注规范,清晰准确,无差错。 第六条制卷与保密 (一)命题教师要在考前2周准备好试卷,填报《中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审题、制卷登记表》,试卷送各校区指

关于提高学生到课率的实施办法(讨论稿)

4、教务处每周汇总处(室)巡查考勤情况,并与系(部)上报数据进行核对,每周出一份考勤通报,对考核认真到课率高的系(部)和老师进行表扬,对考核不认真到课率较低的系(部)进行提示,对考勤误差较大的老师予以通报,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5、学生处每周汇总学生缺勤情况,对旷课学时达到处分者,及时予以公布。 二、各系(部)领导及辅导员职责 1、各系(部)应成立本系学生考勤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由系主任、总支书记、辅导员、班学习委员、系学生干事等组成。 2、系部领导对本系的学生考勤应有具体的措施,并落实好检查与统计工作,对出勤率较低的班级给予整改。 3、各系应建立考勤值班机制 (1)各系应严格要求本系任课教师必须每一堂课进行如实考勤,系主任每周定期检查本系任课老师的《考勤登记册》,并与本人抽查的数据进行核对。

(2)各班学习委员每天课后将当天到课情况,交到各系办公室教务员处进行汇总。辅导员每周抽查的班级学生出勤情况,要与学生学习委员上报考勤情况相核实,出现差距要找出原因理清责任。学生虚报考勤者,取消该学期的免考和评优资格。 (3)各系将每天学生考勤情况进行汇总后,当天出一份考勤通报,发到本系每个班级并抄送学生处,并在系宣传栏进行张帖。 (4)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上课,必须按学生处的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否则一律按旷课处理。 三、各任课教师职责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本着对社会、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任课教师应采取一定措施,严格要求学生到课率。 1、强调学校对旷课、缺课学生的处理意见,要求学生原则上不能因事因公请假。要求学习委员上课时,首先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 2、狠抓课堂纪律,绝不能放手不管。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迟到、吃东西、睡觉、随意进出教室。上课不能使用手机及其他数码娱乐设备。 3、要求学生上课应靠前居中就座,上大课的应按班级或专业分片按指定位置就座。 4、任课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抽查点名,认真核对考勤,并如实填写考勤登记表。凡抽查一次教师未如实考勤者,将进行全校通报,抽查三次以上教师未如实考勤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措施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措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落实。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通过有效持续的评价,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通过合理的评价,调动教师参与开发实施地方与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3、通过有效持续的评价,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学校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传统文化(一——五年级) 环境教育(三——五年级) 安全教育(三——五年级) 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开发了《走进成语故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的校本课程。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内容与标准:学习兴趣与参与态度、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课堂参与活跃度、学习成果等方面(具体参看附表)。 评价方法: 包括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四部分,以星级方式评价。每学期评价两次,一次在期中,一次在期末。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足球校本课程评价方法 (一)评价原则 1、评价活动的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每一次评价就是对教学进行一次调控,通过评价,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不就事论事,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评价内容的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评价时,要对校本教材实施和开发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使得课程实施的效果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评价,首先做到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课程实施的各项内容;其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三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3、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原则

评价采取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考核组评价四种方式,既体现自我反思,又体现民主参与,既体现客观公正,又体现科学合理。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4、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原则 每学期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考核组对教师和班级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听、看、查、问、测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以课程实施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统一的评价标准,采用科学、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手段。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注重“三维”,即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发展性评价,在关注比赛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合作的意识、团队精神的形成等。每学期根据教学任务,由各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踩球、颠球、顶球、传球、运球、射门等项目的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学生的体育成绩之一,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并作为评定体育积极分子、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XX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二00六年八月修订) 院政发〔2006〕34号 为了优化考风、学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XX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考核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考核的目的及作用 第一条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督促学生更加注意学习的质量,同时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双重检查作用。第二条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性作用。教师通过考核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三条通过考核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出鉴定,考核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使教育及其管理部门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第二章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考核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室)具体实施。(一)教务处职责: 1、负责制定考核的有关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全院考核工作计划,审核协调各系(部、室)的考核安排; 2、对考前动员、命题和审题、考场管理、考试纪律、评卷、补考、成绩登统等进行督促和检查; 3、安排院级公共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地点; 4、提出对在考试中违纪、作弊学生的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处理;提出因学习成绩造 成的学籍异动的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