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核算过程中需遵循哪些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核算过程中需遵循哪些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核算过程中需遵循哪些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核算过程中需遵循哪些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法规体系,主要解决会计核算过程当中所遵循的法律以及行为规范等等。下面来看看会计核算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六大方面的基本准则。

首先我们了解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首先是法律;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它是法律的最高范畴。第二范畴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以总理令的方式签发。第三层面是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以部长令的方式签发,比如说财政部、公安部等等。最后一个层面是规范性的文件。

那么跟我们会计有关的最高法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等,关于会计法的主要内容,大家可以网上自己搜一搜会计法,学习一下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在会计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又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方面,那么在2014年,有一项基本准侧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在三十八项具体准备基础上,对部分准则进行修订,又新增三项,所以目前是一项基本准则四十一项具体准则,企业在会计实务当中,遵循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有关要求,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加以处理,对上市公司而言,除遵循其会计准则规定外,还遵循证券会关于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

首先分析基本准则的作用,它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在具体准则制定过程当中,比如说第一号存货准则,它在制定过程当中,首先要符合,基本准则里面关于资产的有关界定,因为存货属于企业的一项资产。第二个作用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

企业经济活动不断发展,新的经济环境不断出现,出现了新的经济业务,那么关于新的经济业务如何处理,要制定具体准则加以界定,而准则的制定有一个过程,在新的具体准则出台之前,关于新业务的处理,我们就依据基本准则对它加以处理。

接下来了解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基本准则主要界定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其次是会计的基本假设,第三个方面是会计计量基础,第四个方面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第五个方面是关于会计要素的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方面,最后一个是财务报告方面。

我们先了解一下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在基本准则当中,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描述,财务会计目标是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等有关方面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在这目标当中,首先明确了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作为财务会计而言,它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比如说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等。

作为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其次是提供的信息,包括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方面的信息,所谓财务状况的信息,截止到某一个特定的时点,企业有多少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这一类信息,称之为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收支相抵以后的利润情况,称之为经营成果的信息;

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它反应企业在一段期间内现金的流入,现金的流出和现金流入扣除流出以后,称之为现金净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那么在报告目标描述当中,它体现了目标两个方面的主要作用。

第一个称之为受托责任观,它反映管理层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现代企业所有权跟经营权分离,我作为所有者我并不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那么管理人员,有没有很好的履行他的受托责任,我作为所有者,我把企业交给你管理人员管理,你在管理活动当中,有没有使我的企业资产增值,有没有使得我的权益逐步变多,我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你管理层,具体对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个是有助于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称之为决策有用观,我作为债权人,需要了解你企业的偿债能力,我作为投资人需要了解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利的支付能力等等,那么我需要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这是财务报告目标的两个方面。

基本准则包括的第二项内容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的基本假设,它所要解决能够使得会计核算得以正常顺利进行而提出的一些基本推理,或者是基本推断。它主要包括会计的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的分期假设,跟货币计量假设这四个方面。那么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它的含义,以及这四个基本假设它的主要内容,有专门一个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来解决它。

第三个方面解决的是会计的计量基础方面,根据基本准则的有关规定,要求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的计量基础,那么什么是权责发生制,它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是如何利用权责发生制来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也有专门一个知识点来解决它。

关于基本准则的第四个方面是,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方面,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在披露信息过程当中,要遵循八个方面的要求,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这八个要求。关于这八个要求也有专门一个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来解决它。

在基本准则当中披露的第五项内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方面,这方面我们主要从六大会计要素展开说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个方面,那么这六大要素,也以不同的知识点分别展开说明。

基本准则的第六个方面是关于财务报告构成方面,它要求四表一注,四张基本的财务报表,第一张资产负债表,它是我们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这张报表;第二张利润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报表;第三章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流出和净流量等方面的信息;第四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或者成为股东权益变动表,它是联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除了这四张基本报表以外,还有报表的附注。它是对四张基本报表进一步补充说明,这样一个作用。

汇桔网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代理记账、税收筹划、财税代理等工商财税服务,覆盖全国各地,找代理记账公司就上汇桔网,自动匹配当地优质公司为您服务,专业高效的服务让创业变得简单。

excel会计核算流程

EXCEL在会计核算中的流程 摘要:EXCEL在会计核算中并不遵循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程序,即只将经济业务以会计分录的形式保存在会计表中。在需要时对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日期等条件进行检索编辑和直接输出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及会计科目。 计算机的精确性大大减少及避免了手工记账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 关键字:EXCEL、会计核算、流程 Excel是office系列软件中用于创建和维护电子表格的应用软件,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制表和绘图功能,而且还内置了数学、财务、统计和工程等各种函数。同时也提供了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通过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等方面。 一、excel会计循环与手工记账会计核算流程的不同 使用excel进行会计核算时,登账的环节可以取消,即平时不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以及总账,只将经济业务以会计分录的形式保存在会计表中,在需要时对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日期等条件进行检索、编辑和直接输出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甚至会计报表。 其具体流程图如下:

1-1手工记账会计循环流程图 1-2使用excel记账会计循环流程图 利用excel记账会计循环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编制会计凭证表: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生成会计分录表,并对此进行审核。 (2)生成日记账和分类账:将会计分录中的经济业务进行透视,生成分类账和日记账。 (3)生成科目汇总表:将会计凭证表所有具有相同一级科目汇总成一张科目汇总表。 (4)编制调整分录表: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按照现金产生的原因调整会计分录表中的有关科目,即将现金区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投资活动现金和筹资活动现金,调整成一张“调整分录表”。

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系统 财务核算系统是整个CBM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财务核算系统的需求也是站在整个CBM系统的角度提出的,财务核算系统作为CBM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要能单独使用,也要能与CBM的其他子系统组合使用,所以,财务核算系统使用共分为四种模式:1、独立的财务核算系统;2、财务核算系统+预算系统;3、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4、财务核算系统+业务系统+预算系统。财务核算系统随着与CBM其他系统的捆绑使用,它的功能与作用也有所不同。当它独立使用时,它必须能满足企业基本的核算与财务核算功能。独立使用的本财务核算系统由基础设置、数据初始、凭证管理、帐务查询管理、银行对帐和期末处理等六大功能组成。本需求是以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同时考虑与其他子系统相结合时,对帐务系统相关功能所需作的调整。 引用的法律、法规、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帐务处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系统功能与结构 1、数据流程图 数据输入: 1、各专业子系统读取经过复核的记帐凭证; 2、下级单位读取上报的往来凭证; 3、手工输入的会计凭证。 数据输出: 1、向报表系统传输数据; 2、向综合查询系统传输数据; 3、向上级单位传输上报凭证; 4、向预算管理系统传输预算参数值。 2、系统功能 财务核算中心是CBM会计核算功能的核心,负责生成并管理企业的财务帐簿,具有凭证处理、记帐、结帐、对帐、查帐等功能。

用户进入系统需要进行注册,待系统确定其权限有效性后,系统弹出帐套选择窗口,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帐套之后进入财务核算主界面。 3、系统结构 整个财务核算中心由系统初始、凭证处理、帐务处理、银行对帐和期末处理等五大模块组成。 1 基础设置 基础设置是财务核算系统的数据基础,作用就是对帐务体系和帐务处理方式进行响应的设置,它直接影响到系统处理数据的能力,它包括常用摘要的设置、科目级次的设置、会计科目的设置、自动转帐设置、往来凭证的设置、凭证类型设置等。 1.1 常用摘要设置 此功能是让用户将常用摘要预先输入计算机,用户在输入凭证时就可以选择这些常用摘要或直接输入摘要代码录入。用户在此可以随时添加和维护常用摘要,用户在录入凭证时可以对所选的常用摘要进行修改,也可将手工输入的摘要随时添加进来,以备后用,以加快凭证摘要的录入速度。

常见的几种会计核算方法

批发零售业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售价金额核算法、毛利率法、进价金额核算法等,成本核算方法并不是硬性规定的,由企业自行选择,但是,成本核算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一、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据此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二、售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实物负责制。根据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按商品经营的品种和地点,划分为若干柜组,确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的商品承担全部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的进、销、存一律按销售价格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反映售价总金额,明细分类账按实物负责人分设,反映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售价金额,在总账控制下,随时反映各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由于“库存商品”账户按售价反映,而商品购进支付的货款是按进价计算的;因此,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正确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4.加强物价管理。商品按售价核算后,如遇售价变动,就会直接影响库存商品总额,因此,必须加强物价管理,明码标价。 5.健全商品盘点制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按售价记账,没有数量控制,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实际数量,因此,必须加强商品盘点,才能检查库存商品账实是否相等及其实物负责人的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 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减少工作量,是零售企业商品核算的主要方法。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只记金额,不记数量,库存商品账不能提供数量指标以控制商品进、销、存情况,一旦发生差错,难以查明原因。 三、进价金额核算法 这是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1.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一律以进价入账,只记金额,不记数量。2.库存商品明细账按商品大类或柜组设置,对需要掌握数量的商品,可设置备查簿。 3.平时销货账务处理,只核算销售收入,不核算销售成本。月末采取“以存计销”的方法,通过实地盘点库存商品,倒挤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本期进货总额-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采用进价金额核算方法,可以简化核算手续,节约人力、物力,但手续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情况,且对商品损耗或差错事故不能控制,一般适用于鲜活商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作者:张洁琦 320152461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己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责任。传统会计把企业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只对能以货币计量的具有交易价格的生产要素进行核算、过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导致了虚夸的收益,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收益的做法。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的定义本质、研究目标、基本假设、核算原则等理论内容,探讨了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微薄之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国内外环境会计现状 (一)国外环境会计现状 美国对于环境会计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将相关的成本费用计入财务账簿中。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张报表反映其环境影响。美国环保局颁布的《环境会计导论》确定的环境会计内涵,为环境会计核算提供了依据。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主要指出环境影响在财务报告中的记录方法、环境成本和负债的确认方式、环境债务与承诺的确认与计量、环境修复的支出与损失披露等。 德国联邦环部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颁布了《环境成本核算手册》将环境成本核算与传统会计核算相分离,运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 英国议会出台了《环境保护法案》,规定了产生污染的企业应定期报告环境绩效、环境目标和采取的环保措施。

会计学原理-会计核算全过程

李红开设一家礼品玩偶商店。2011年8月商店的总分类账包括下列账户余额: 单位:元 8月份该店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支付8月份房租800元。 (2)收回顾客欠款600元。 (3)偿还应付账款500元。 (4)销售商品,货款2 000元尚未收到。 (5)批量销售礼品,收到支票2 500元。 (6)购进库存商品一批,价值1 450元,当即用银行存款支付。 (7)偿还债权人账款800元。 (8)向运输公司支付进货运费100元。 (9)支付雇员前欠工资920元。 (10)向银行借款2 000元, (11)摊销本月负担的保险费80元。 (12)预收某中学订购奖品的订金600元。 (13)结转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50%。

要求: (1)根据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设置必要T型账户; (2)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3)根据会计分录登记有关的T型账户; (4)根据各个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编制试算平衡表; (5)根据上述资料,为礼品玩偶商店编制2011年8月份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 借银行存款贷 4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 920 借应收帐款贷 1000 借应付帐款贷 1500 借库存商品贷 5000

借短期借款贷 4500 借预付帐款贷 400 借实收资本-李红投资贷 6300 借固定资产贷 3900 借本年利润贷 1080 2. (1)借:管理费用 800 贷: 库存现金 800 (2)借: 库存现金600 贷:应收帐款 600 (3)借:应付帐款500 贷: 库存现金 500

(4)借:应收帐款2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0 贷:库存商品 1000 (5)借:银行存款25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 2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250 贷:库存商品 1250 (6)借:库存商品1450 贷:银行存款 1450 (7)借:应付帐款800 贷: 库存现金 800 (8)借:销售费用100 贷: 库存现金 100 (9)借:应付职工薪酬920 贷: 库存现金 920 (10)借:银行存款2000 贷: 短期借款2000 (11)借:管理费用80 贷:预付帐款 80 (12)借:库存现金(银行存款)600 贷:预收帐款 600 3. 借银行存款贷 4000 2500 1450 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贷 920 920 借应收帐款贷 1000 600 2000 借应付帐款贷 1500 500 800

浅析我国会计核算法规体系

2008年第6期(总第69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C a d r e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o l i t i c s A n d L a w N o .6 2008 (S u m N o .69) 浅析我国会计核算法规体系 靳利军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会计法规受到本国法律模式的影响,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会计国际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会计核算法规体系的构建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会计核算法规正在由原来的以会计制度为基础向以会计准则为基础 转变,在转变过程中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关键词:会计法规;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D F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08)06-0082-03 收稿日期:2008-09-24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 W 200725) 作者简介:靳利军(1973-),男,黑龙江阿城人,副教授。 会计法规是以处理会计事务的各种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用来指导和约束会计实践工作和会计人员行为的各种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由此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或法律效力等级所组成的整体则为会计法规体系。从约束和规范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会计机构设置及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会计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本文主要探讨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体系。 一、我国会计核算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国家法律 会计领域属于国家法律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它处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第一层次。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5年1月2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自1985年5月1日起实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3年12月20日至29日又做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的决定》。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实行。《会计法》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领域的根本大法。《会计法》确立了经济活动的基础秩序,为其他经济法律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强化了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1]。 (二)政府行政法规政府行政性法规处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第二层次。会计行政法规是强调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就属于这个范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在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编制、对外提供、法律责任等重大方面予以规范。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责任,修订完善了会计要素的定义,填补了由国家制定的法律到具体实践的法规空白,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法规体系趋于完整。 (三)政府组成部门规章 属于较低层次的法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是由会计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中央和地方行政性法规而制定的,是对国家法律及政府行政性会计法规的细化,使法规在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2]。在中央政府层面,主要是指由会计的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以部长令发布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对于指导实践、确保会计核算的统一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起到很好的规范性作用。中央政府部门会计规章主要包括1997年制定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00年制定并于2001年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6年重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从1983年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开始,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工作开始接触国际领域,走上一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道路,以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标志,会计国际化进程开始提速,2006年颁布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意味着会计的国际化进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趋同阶段,未来我们还会向等效发展。 (四)政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 82·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篇一:我国现行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我国现行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会计法规种类 一、全国人大制定的会计法律《会计法》。 《会计法》主要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会计管理权限、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并对会计法律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二、国务院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有: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于2000年6月21日发布的,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和对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责任等。它是对《会计法》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的细化。

《总会计师条例》,于1990年12月31日发布的,它主要规定了单位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等。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它是由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准则和会计报表准则组成,是对会计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具有覆盖面广、概括性强等特点。 三、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发布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各种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如20xx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财政部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1.《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

国外环境会计发展概述

国外环境会计发展概述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背景在世界范围内将环境会计纳入到国家会计体系的做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仅处于初始阶段。然而将环境与经济联系起来的想法却早已有之。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有人提出了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早期的倡导者是加拿大经济学家安东尼,他曾在1956年写到:“鉴于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应充分重视自然资源财富在国家总财富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而且应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核算每年自然资源总量发生的变化”。十几年以后,环境问题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许多理论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将环境数据纳入到投入—产出会计的可能性。一些健全的概念性框架以及一些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在那时层出不究。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的统计机构才开始正式建立环境会计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叶,挪威和法国最早开始这项研究工作。而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几乎没有其他国家的统计机构在该领域进行正式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决策时将环境与经济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的趋势与日俱增。极具影响力的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布鲁特兰委员会)在1987年认可了对环境会计的需要,同时号召:“每年对环境质量的变化报送年度报表并对国家环境资源的储量加以审计”。委员会指出这类报告“对于获悉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和富足的真实情况是必要的,同时对于正确评价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与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公布相关报告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倡导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国家会计体系中来。至此,包括

加拿大在内的许多国家建立并规范起自己的环境会计体系。 二、国外环境会计的发展 尽管各发达国家首先着手的工作有所不同,但各国对于环境会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却有着相同的观点。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自然资源储量会计,因为每个国家自然资源质量的优劣在该国的经济和政治领域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发达国家同时开始了对物质能量流动会计的研究,其中大多是根据投入产出会计的模式建立起相关框架体系的。各发达国家的物质能量流动会计大多以能源为核算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对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其他与燃料相关的废物的估价。另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对环境保护支出会计的研究工作,各国用这类会计不仅计量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经济支出,同时还计量环境保护对经济的贡献。以下选取几个典型国家分别加以介绍。 1.挪威的环境会计体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挪威开始建立环境会计体系。建立该体系的最初目的是提供自然资源的相关数据信息,以更好地对资源加以利用。从1978年到1985年,挪威相继建立起以能源、鱼类、土地、森林和矿物质为核算对象的环境会计体系。20世纪70~80年代,挪威由于资源的过渡消耗和石油价格的飞涨而陷入了经济危机,但当时环境会计体系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信息很好地为决策者提供了服务,为扭转危机起到了十分关键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决策者更加关注环境会计体系提供的资源信息和国家会计系统提供的经济信息之间的联系。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最全)复习过程

学习资料 目录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4职责 5会计核算原则6资产 7负债 8所有者权益9收入 10成本和费用11会计差错更正12附录 13附表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统一核算方法,为公司财务部进行账务处理提供明确依据,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财务部及其他部门专职或兼职相关会计核算岗位。 2 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制度: 3.1 期末: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3.2 前期:上一个或几个会计年度。 3.3 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项目(如累计折旧、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 4 职责 4.1 财务部经理:负责会计核算制度的审核并报总经理审批 4.2 财务部:负责《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修订和维护 5 会计核算的原则 5.1 记账本位币:人民币,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5.2 会计期间:本公司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起止日期按公历日期确定。公司会计年度为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5.3 统一核算的原则:是指公司各部门要遵循相同的会计政策,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统一报表口径,统一会计核算科目。 5.4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5.5 存货记价方法:存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库存商品进、销、存采用个别计价法计价。 5.6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预计净残值率为3% 5.8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年限平均法,无残值。 5.9 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一次转销法。 5.10 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直线法。 5.11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 5.12 固定资产计价:历史成本法。 5.13 公司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应以公司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公司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须变更的,变更后的会计处理方法必须符合现行会计制度,并在附注中说明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原因、变更后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 ——除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外,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均按照实际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入账。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公司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摘要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是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会计实践工作和会计人员行为的各种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由此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或法律效力等级所组成的整体。具体来说,它由会计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制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构成,可见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完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比国际会计法规体系建设的先进水平,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法规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各会计法规之间协调性较差,立法前瞻性不足,虚假会计信息法律责任不完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差距等。由此得出应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会计规范体系的整体构建,形成科学稳定的会计法律体系;注重规范内容与层级协调,消除不必要的法律规范冲突;加强会计违法责任的追求力度,完善会计违法的民事、刑事法律规范;吸取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会计法律与国际接轨等结论。 关键词: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构成;会计法规;会计违法责任;会计法制建设Abstract Accounting legal system is definited as a entirety composed by the various accounting legal,account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rule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rality,which is used to direct and restrain accounting work and accountant’s action,according to logical relation in definition or the degree of laws effect. Specially,it is composed of the accounting legal,account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rule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and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morality,obviously,the accounting leg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initially consummated. But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accounting legal system still be constructed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compare with the accounting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so still has defects in foresightedness of egislation,the system,completion and internal coordination,insufficiency of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egal liability,disparity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and so on. thus some conclusions has been drawn tha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strengthen to completion of accounting legal system so as to forms a scientific and stable accounting legal system;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ordinate and eliminate unnecessary level conflicts in accounting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教程文件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作者:薛东娥上传时间:2011-6-15 0:0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全球性保护环境的热潮的掀起,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在将环境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我国当前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本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论述环 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建议。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建议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过度开发、消耗自然资源甚至污染环境,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环境会计作为加强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混乱,没有基本的规范可循,使企业的报表使用者无法获得相关的环境信息。 一、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此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包括对披露现状、披露必要性、披露内容、披露形式以及相关的建议上的研究,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上。 1.披露的现状 学者们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都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如林惠忠(2005)认为: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公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公布环境资料方面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资料很少定量,且定性信息不附时期。此外,由于看不出花费的资金与取得的成果和规定的指标之间有何关系,故而无法评估公司的环境绩效以及公司的环境活动对财务成果的影响。环境会计有关实务在我国企业界已经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索着开展的。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理论与实务脱节比较明显。 2.披露的必要性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上,学者们有着一致的看法,如耿建新(2002)等学者认为应不断规范我国企业有关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大部分学者都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分析了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并借鉴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 文献综述 会计核算体系是一个包括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系统。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适用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避免这些弊端就必须完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一、国外研究发展动态 西方的会计核算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用凭证记录企业的事项;第二,按时间顺序记录企业的事项;第三,将企业的事项进行分门别类;第四,按期间对企业的事项进行再分类;第五,以简洁的报告来描述企业的事项;第六,审查企业的事项和报告。 莱特尔顿将会计核算描述为如下一个模型: 交易——记账——账户——分配——财务报告——审查。 随着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发展,变革财务报告,提高信息有用性愈受关注。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韦尔曼提出了财务报告彩色模式(colour model),克服了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财务报告均以有形资产为核心,而重要性地位日益突出的以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却仍然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陪衬的缺点。这种模式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层次:(1)报告那些符合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传统报表的内容;(2)报告那些只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如自创伤愈等);(3)报告那些支只符合相关性、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顾客满意程度等);(4)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的事项(如金融风暴);(5)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暂时不能全部量化的智力资源)。 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即“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还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利用价值链管理的思想来审视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设计建立在劳动分工的理论基础上,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因此,在价值链理论的指引下,有学者提出IT环境下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下图所示: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上述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本,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列两个对等的概念吗?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的财产和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 1.简述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一个是项目,名称,一个是载体,方法两者 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性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会计账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而会计科目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是通过会计账户加以反映和记录的.没有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会计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2)区别:会计科目只能界定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涉及的项目,但并不能对其加以记录,会计科 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即没有结构和格式.而会计账户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所以是有结构和格式的 2.什么是账户结构和账户用途?举例说明. 所谓会计账户的用途,是指开设会计账户的目的,即开设会计账户提供哪些会计指标.所谓会计账户的结构,是指在会计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才能取得各种必要的核算指标,即借方.贷方各登记什么以及余额代表什么?比如,成本类账户其用途为通过成本计算账户反映成本计算对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由此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其结构为借方登记成本计算对象在某一时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贷方登记生产完工或入库的实际成本,如有余额一定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或入库的实际成本. 3.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 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1.什么是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复式记账法的特点是:(1)运用复式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可以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检查每笔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制造业企业最新会计核算流程

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流程 一、资金运动过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货币资金 G W …………P …………W’G’ Ⅰ.采购过程Ⅱ.生产过程Ⅲ.销售过程 二、企业主要业务 1.采购过程 (1)公司购入甲材料一批,增值税率17%,货款尚未支付。 借:物资采购(材料采购)——甲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7%)——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2)用银行存款支付上述材料的运杂费。 借:物资采购(材料采购)——甲材料 贷:银行存款 (3)购入甲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材料采购)——甲材料

应交增值税 (1)进项税额(1)销项税额 (2)已交税额(2)出口退税 (3)进项税额转出 2.生产过程 (1)公司需要计提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2)公司购买一年保险单。 ①借:待摊费用②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贷:待摊费用(3)计算本月应计工人工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工资。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工资 (4)计提职工应付福利费。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5)计算借款利息,到期一次支付。 ①计提时: 借:财务费用 贷:预提费用 ②支付时: 借:预提费用 贷:银行存款 (6)购入需要安装生产用M设备一台,买价为80 000元,增值税13 600元,包装和运输费计1 400元,设备投入安装,费用预计3 200元。 ①借:在建工程95 000 ②借:在建工程 3 200 贷:银行存款95 000 贷:银行存款 3 200 ③借:固定资产98 200 贷:在建工程98 200 (7)制造费用分配 ①制造费用分配率=费用总额/生产产品工人工资总额 ②制造费用分配额=分配率×生产产品工人工资 如:本期生产产品A、B两种,其中A产品工资25 000元;B产品工资20,000元,费用总额13 500元。 费用分配率=13 500÷(25 000+20 000)=0.3 A产品应分摊25 000×0.3=7 500元

发挥环境会计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环境会计 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尤艳馨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保持连年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会计除了更多地作为一种理论探讨和专家学者发表研究成果的意义外,并没有在会计实务上带来更多的实质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问题全球性的推动下,中国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外部压力将与日俱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也将日益高涨。目前,关于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基本为人们所认同,推行环境会计的时机正在成熟,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环境保护,分析当前中国环境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环境会计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需要采取的可行性建议显得非常必要。 一、深刻认识环境会计的重要作用 首先,环境会计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

环境会计在理论界的提出已有一段时期,但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使它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五体一体”总体布局,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后树立新的发展观、构建新的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进一步显现出来。 在我国,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企业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经营价值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从而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可以说,环境会计概念的提出,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的一个结合点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 其次,环境会计是建立自然环境资产负债表与绿色核算体系的坚实基础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

供应过程的会计核算

供应过程的会计核算 银行存款物资采购原材料 ⑴⑵ 应对账款 应对票据 预付账款 余额:在途 材料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购入材料发生的实际采购成本(买价、运杂费等)(2)结转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生产过程的会计核算 (1)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直截了当费用计入“生产成本”,间接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行政治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计入“治理费用”; (2)期末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有关账项调整; (3)将制造费用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结转制造费用/

(4)将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有关账户结构 生产成本 归集生产过程中所发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按产品品种设明细账 生的产品生产费用: 直截了当材料、直截了当人 工、制造费用 余:月末在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 归集生产车间所发生月末按受益对象(产按生产车间设明细账,月末按的制造费用:间接材品品种)分配转出数产品品种进行分配 料、间接人工、其他 间接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增加的固定资产减少的固定资产的结转减少的固定资月末计提的固定的原始价值原始价值产已提折旧资产的折旧 余:月末结存的余:月末结存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固定资产累计已值提的折旧 原始价值-累计折旧=折余价值(净值) 长期待摊费用 在当期发生但应计入分摊计入各期的费用按费用种类设明细账 本期及以后各期的费 用支出 余:期末结存的已发 生但尚未摊销的费用

治理费用 企业行政治理部门为月末转入“本年利润”按费用种类设明细账 组织和治理生产所发科目的金额 生的费用 财务费用 企业在理财过程中所月末转入“本年利润”按费用种类设明细账 发生的费用科目的金额 三、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将发生的生产费用按计入本期损益的方法不同划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的期间费用; 有关概念:生产费用、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利用投入产出的观点分析说明) 直截了当材料 产品成本直截了当人工 (对象化)间接材料产出 投入生产费用制造费用间接人工 其他间接制造费用 治理费用 期间费用财务费用 (期间化)销售费用 1、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并按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进行归集:直截了当材料、直截了当人工、制造费用: 有关概念:直截了当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 直截了当计入费用、间接计入费用 (1)直截了当为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账户,并按产品品种进行分配和归集; (2)生产车间为组织和治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间接制造费用; 2、企业治理部门为组织和治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计入“治理费用”账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