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持续改善管理制度程序

持续改善管理制度程序

持续改善管理制度程序
持续改善管理制度程序

持续改善管理制度程序

————————————————————————————————作者:————————————————————————————————日期:

XX公司

持续改善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版本号 1.0

编写人审核人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使用部门受控编号

会签审批区

会签部门负责人签名/日期会签部门负责人签名/日期批准人/日期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在质量、成本和效率方面持续改善活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旨在通过开展持续改善活动,增强全员持续改善意识,不断寻求改善的机会,以此提高产品、过程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最终使顾客和企业都从中获益。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持续改善活动的控制。

3.术语和定义

3.1持续改善

在达到产品基本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地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或不断地识别课题并完成课题所实现的改进

3.2问题

现实与已确立的目标之间必须阐明和解决的差距

3.3课题

现实与将要确立的目标之间需采取行动的差距

3.4小组

由与持续改善项目有关的部门人员组成的小组

3.5顾问

为应对某一部门无法解决的课题或问题,从不同部门召集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的人员。

4.职责

工业工程部负责公司持续改善项目的收集、起草、核定、策划、推进、标准化;负责组织续改善项目结果的评审、激励方案的报批和最终奖金分配方案的备案;

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持续改善项目的实施(包括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公司总经理负责持续改善项目的审批和效果的评价。

5.持续改善的程序

5.1持续改善项目的选题:

5.1.1依据公司战略目标、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评审、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方面,不断挖掘找寻进一步改善的项目和改善时机的切入点。

5.1.2改善项目应以改善产品的特性、控制和减少制造过程的变差、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

效性为目的。

5.1.3改善项目应先确立对公司绩效影响大的、容易改善的项目。

5.1.4产品的质量、成本、价格、交付及生产效率和公司经营管理水平要求指标的不断提高应确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定为改善项目。

5.1.5与公司有关的外部法规的更改应确定为改善项目。

5.1.6在审核和管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潜在薄弱环节应确定为改善项目。

5.1.7依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可基于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来确定持续改进项目(包括改善提

案):

5.1.7.1计划外停机时间的减少;

5.1.7.2设备拆装、换模及调试时间的减少;

5.1.7.3生产周期的缩短;

5.1.7.4返工、报废的减少;

5.1.7.5优化工艺流程,非增值场地及空间的有效利用;

5.1.7.6设备可动率的改善;

5.1.7.7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没有集中于要求规格公差的过程均值(双侧公差)的改善;

5.1.7.8累计结果与试验要求不符的改善;

5.1.7.9人力和原料浪费的改善;

5.1.7.10不良质量成本的降低;

5.1.7.11生产过程中困难的操作方法的改进;

5.1.7.12过多的搬运和储存的改善;

5.1.7.13以新的目标值优化顾客的过程;

5.1.7.14产品测试系统的优化;

5.1.7.15改善产品的特性、控制和减少制造过程的变差;

5.1.7.16顾客满意度的改善;

5.1.7.17提高工作安全性,对存在工伤事故隐患的工作岗位的改善;

5.1.7.18员工满意度调查、合理化建议的改善要求。

5.1.8用于选题的方法示例如下:

5.1.8.1矩阵图;

5.1.8.2头脑风暴;

5.1.8.3多次投票法;

5.1.8.4帕累托图。

5.2现状分析

5.2.1根据数据资料、审核结果和管理评审,评价现有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资料做统计分析,

以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5.2.2现状分析的方法示例: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5.2.2.1 5W1H提问法;

5.2.2.2头脑风暴;

5.2.2.3鱼骨图;

5.2.2.4帕累托图;

5.2.2.5直方图;

5.2.2.6分层法;

5.2.2.7图示法;

5.2.2.8控制图;

5.2.2.9检查表;

5.2.2.10过程图。

5.3确立改善目标

5.3.1根据现状分析找出的问题点,结合公司现有资源、技术及管理能力,确定改善要达到的目

标。

5.3.2设定改善目标的方法和要求

5.3.2.1应在对现状分析后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5.3.2.1.1可用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

5.3.2.1.2衡量目标完成状况的评价指标;

5.3.2.1.3与竞争对手、其他行业及组织内其他部门的水平对比;

5.3.2.1.4应设立能实现的目标;

5.3.2.1.5对目标的承诺,以增强员工行动的责任心和动力。

5.3.2.2在确立具体目标的程序中,应考虑以下方面:

5.3.2.2.1与减少缺陷项的数量或增强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何事);

5.3.2.2.2完成时间,如财政年末或一段时期末(何时);

5.3.2.2.3目标值,如减少15%或提高10%(何处);

5.3.2.2.4实施机构,如小组或顾问(谁);

5.3.2.2.5活动的意义 (为何) ;

5.3.2.2.6实现方法的总体框架(如何)。

5.3.2.3用于确立目标的技术示例如下:

5.3.2.3.1水平对比法;

5.3.2.3.1头脑风暴;

5.3.2.3.1图示法。

5.4制定行动计划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5.4.1应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以表明完成目标的总体工作和进度安排,而不是实施具体的

纠正措施。

5.4.2行动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5.4.2.1对分解为工作步骤的活动的说明;

5.4.2.2整个行动过程的关键时间节点;

5.4.2.3指定负责人。

5.4.3用于行动计划制定的工具示例如下:

5.4.3.1箭头图;

5.4.3.2甘特图;

5.4.3.3图示法。

5.4.4行动计划提供了对什么人(人力资源)、在什么时间参与到什么程度(工作负荷率和成本)的

预估,表1为行动计划示例。

生效日期

有效日期

5.5原因分析

在该阶段应确定现实与目标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分析原因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假设和验证

假设的过程。因此,从假设、假设验证以及所识别的真实原因中收集大量证据很重要。

应按照以下程序分析原因:

5.5.1数据和过程分析:应基于从市场和公司内部收集的数据以及最近收集的数据展开分析。此

外,也要分析工作执行放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列出可能的原因。在研究可能的原因时,应尽量客观和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

9

第10周第

1

1

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

第16周第17周第18周第19周

第20周

制定计划 组建团队 启动会 分配任务 任命负责人原因分析 数据分析 获取不足数据 试验和测试评审和采取所建议的措施

策划建议的措施 评审建议的措施 预测试

编制临时文件 培训相关人员 发布和宣贯效果验证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评审附加效果管理的标准化和固化

文件登记 工作验证

表1 行动计划示例

1月

2月

3月4月5月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基于事实,而不要提出诸如预防和纠正措施等设想。

用于数据和过程分析的技术示例如下:

5.5.1.1故障树分析(FTA);

5.5.1.2分层法;

5.5.1.3图示法;

5.5.1.4过程图;

5.5.1.5控制图;

5.5.1.6直方图。

5.5.2提出关于原因的假设:根据可能的原因提出问题的假设。

用于建立假设的技术示例如下:

5.5.2因果图;

5.5.3关联图。

5.5.3验证假设:应分析数据,以确定相关性。对于被认为与数据高度一致的相关性,需要基于

已收集的数据进行检验。为了验证这些关系,可能需要收集新的数据。

用于验证假设的技术示例如下:

5.5.3.1散点图;

5.5.3.2相关分析;

5.5.3.3多元分析。

5.5.4接受或拒绝假设:如果相关性得到验证,活动则应进入“选择少数非常重要的原因”的过

程,以对假设做更细致的分析,如果相关性未得到验证,则返回5.5.1,重新对数据和过程进行分析。

用于接受或拒绝假设的技术示例如下:

5.5.4.1估计和检验。

5.6评审和采取措施

公司应消除通过5.5的分析所识别的原因,当不能消除时,则应采取措施消除其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依靠诸如返工、修改和筛选等方法来修正过程结果,将会导致不断出现质量损失。因此,通过追根溯源消除原因很重要。

应按以下程序来评审并采取措施:

5.6.1列出为消除原因所建议的措施:应考虑各种情况,列举可能采取的措施,而不带任何

预想,如“难以采用”。

用于提出消除原音的措施的技术示例如下:

5.6.1.1系统图;

5.6.1.2亲和图。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5.6.2确定解决方案:选择在现有条件下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并应考虑方案的效果、成本、

采用速度等。

用于确定解决方案的技术示例如下:

5.6.2.1实验设计;

5.6.2.2质量工程(田口方法);

5.6.2.3鱼骨图;

5.6.2.4矩阵图

5.6.3评审采取措施时的风险:当改变产品设计、过程或公司的管理体系时,可能会出现非

预期的附加效果。因而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实施风险管理。

用于风险评估的技术示例如下:

5.6.3.1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5.6.3.2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5.7效果验证

在采取措施后,为确认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此时的数据收集准则应与验证相关性的数据收集准则相同。而且,还应调查附加效果。

应确定是否达到了所实施的建议措施的预期效果,如果没有,则表明可能是在原因分析(5.5)阶段所收集的数据有偏差,导致对原因的分析不够充分;或者在评审和采取措施(5.6)阶段,选择了因果关系较弱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回到原因分析(5.5)阶段。如果由此导致原计划的推迟或延期,则需返回到行动计划的制定阶段,重新评审计划。

效果验证不仅包括将结果与最初确定的标准值的比较,而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指定程序,用另一种尺度,如转换成货币价值的效果来衡量。这有助于评价在公司内所产生效果的大小。

用于效果验证的技术示例如下

5.7.1控制图;

5.7.2检查表;

5.7.3帕累托图;

5.7.4直方图;

5.7.5质量工程(田口方法)。

5.8管理的标准化和固化

在确认了改进效果后,重要的是保持改进效果。这通常包括将其标准化或在培训内容中作必要的改变。这些改变应反映在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中。

管理的标准化和固化应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5.8.1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消除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形成文件,以便让其他人学习;

生效日期有效日期

5.8.2在公司范围内公布该成果;

5.8.3将成果标准化,即将该项成果应用于标准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中。

操作规程是保持连贯性的基础,因为它们以文件的形式加以保存。当规程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培训员工,并更新标准作业指导书。

用于管理的标准化和固化的技术示例如下:

5.8.3.1检查表;

5.8.3.2控制图。

5.9持续改善效果的评审和激励

如果所期望的改善成功实现后,则应对改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评价,以便实施新的改进活动。并对参与改进活动的小组和部门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从而为随后的持续改善提供动力。实施细则参考《持续改善项目评审与激励程序》。

6.相关记录

《行动计划表》

7.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时间修改内容修改人备注

公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整篇.doc

公司管理各项规章制度.1 规章制度 目录 第二十一章例会制度(63) 前言 为了保障劳资双方的合理利益,加强公司的管理工作,保证公司的发展与壮大,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全体员工必须具体了解和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公司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现代化管理机制,使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使管理有法可依、违章可究,督导全体员工遵纪守法,共同维护、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本管理章程。 第二条本公司施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日常工作由总经理主持开展,重大事情需经集体研究后报董事长(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第三条凡属本公司职员都必须遵守和执行本管理章程的各有关条款,同时享有本章程所规定的一切权益。 第四条凡违犯本章程的职员,由有关部门依有关制度为准绳,按程序公正处理。

第五条各部门可依据本章程有关指导原则,根据本部门实际具体情况,制订相关的管理细则,报公司审核批准后生效。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经常教育所属人员遵守本管理章程。第七条对违犯本管理章程的行为者,任何人都有劝阻和投诉的权力。 第八条本章程由颁发之日起生效,凡与之相抵触的旧条款,一律 作废。 第九条本章程经公司扩大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公司总经理签署生效,其解释权及修改权归本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十条本章程于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正式颁布并执行。 第二章考勤管理制度 第一条考勤方式及对象 1、公司人员均使用指纹打卡考勤,特殊部门考勤另行安排。 2、公司副总级(不含副总)以下员工为考勤对象。每天打卡四 次(上午上班、上午下班、下午上班、下午下班各一次)。 3、市场业务人员在公司上班应照常打卡,出差的人员凭《出差人员申请表》记录考勤。 第二条工作时间

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压力容器制造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2016版) 文件号:LZZG-2016.1 编制: 审核: 批准: 持有人: 2016-0X-0X发布 2016-0X-0X实施 xxxxxxxx有限公司

1.1 人员职责 1.1.1 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 1.1.1.1 负责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对公司产品的安全质量负全责; 1.1.1.2 批准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发布《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1.1.1.3 任免公司总经理、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1.1.1.4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1.5 主持召开董事会,拟定公司管理机构; 1.1.1.6 支持总经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2 总经理 1.1. 2.1 全面领导公司日常工作,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满意的重要性; 1.1. 2.2 对公司质量工作和产品质量负责; 1.1. 2.3 负责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1. 2.4 负责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批准; 1.1. 2.5 负责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任免; 1.1. 2.6 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全面负责; 1.1. 2.7 主持管理评审; 1.1. 2.8 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所需的资源 1.1. 2.9 支持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专业质控责任人开展工作,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有效。 1.1.3 质保工程师 1.1.3.1 协助总经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1.1.3.2 按照质保手册的规定对各质控系统的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完善、改进质保体系的工作; 1.1.3.3 组织贯彻、执行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定; 1.1.3.4 坚持原则,行使质量否决权,保障和支持质量保证体系工作人员工作; 1.1.3.5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质量审核,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 1.1.3.6 对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和培训; 1.1.3.7 组织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相关标准,其中包括质量记录、报告,并通过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实施; 1.1.3.8 审签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1.1.4 材料责任人 1.1.4.1 对原材料、焊材、外购外协件的采购质量负责,审核质量证明书、合格证和材料的入库验收; 1.1.4.2 审查分包/分供方的资质,组织对分包/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1.1.4.3 监督检查材料的保管、标记移植和材料的发放,确保压力容器用材的正确性; 1.1.4.4 审核材料的代用手续; 1.1.4.5 有权对材料员、保管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有权制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制造现场; 1.1.5 工艺责任人 1.1.5.1 负责并组织图样的审查工作,有权制止不合格的技术文件流入制造工序; 1.1.5.2 组织编制并审核工艺文件,负责工艺文件的修改和现场工艺质量问题的处理; 1.1.5.3 负责组织审核工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工作可分为下面三类类型:功能完善维护、系统缺陷修改、统计报表生成。功能完善维护指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 对信息系统进行的功能完善性或适应性维护;系统缺陷修改指对一些系 统功能或使用上的问题所进行的修复,这些问题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 上的缺陷而引发的;统计报表生成指为了满足业务部门统计报表数据生 成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包含在应用系统功能之内的数据处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系统变更、发布、配置工作以任务形式由需求方(一般为业务部门)和维护方(计算机中心和软件厂商)协作完成。信息系统变更、发布、 配置过程类似软件开发、发布、配置,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任务提交 和接受、任务实现、任务验收和程序下发上线。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需求,并将需求整理成《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计算机中心。 第五条计算机中心负责接受需求并上报给信息主管院长。主管院长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计算机中心根据变更建议审批《信息变更申请表》。第六条计算机中心根据部门提供的需求与软件开发商联系协同实现信息系统变更需求,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七条计算机中心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最终用户对系统程序变更进行测试。 第八条信息系统变更程序测试完成后,由计算机中心配置完善信息系统,正式发布并通知需求部门。 第九条计算机中心出具信息系统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二),需求部门签字验收。

附件一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信息系统变更申请表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公司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壮大的活力,不断创新、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中的变更管理,使各项管理绩效得以进一步提升,以顺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在技术革新和各项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能满足于现状的安全要求所给予的及时必要的更新管理。 3.内容 3.1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环保部给予综合监督管理实施。 3.2各部门在本职范围内对各自存在的不足项进行汇总,然后提出申请给予适时修订完善。 3.3相关规定 (1)“三同时”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1)设计变更应立足于确保结构安全、改善使用功能、合理控制造价和方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应本着节约原则,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迎合承包商利益而变更。所有的设计变更(或变更通知)应先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经公司批准后通知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依此作出设计变更(或变更通知)。 2)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应包括: ①设计变更申请人 ②记时计变更原因

③记时计变更方案可能增加或降低工程造价的估算,包括返工重做的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影响(延误或提前) ④公司批复意见 3)设计变更申请报告一式三份,申请人、公司主管单位和设计单位各一份。 4)设计变更的程序。 ①设计单位出于对施工图自我完善和补充,在不改变原使用功能和不提高造价的前提下,由设计单位自行出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主管部门确认后下发。 ②设计单位虽出于对施工图的自我完善和补充,且不改变原使用功能,但提高了工程造价,应事先书面征求公司的意见并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出设计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确认后下发。 ③公司提出的设计变更要求,由公司主管部门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并通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确认后下发。 ④承包商或监理人员要求对施工图作出变更,应先填写设计变更申请报告报公司审批,公司审批后通知设计单位作出变更。设计单位根据变更申请报告的要求,合理作出变更,设计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公司确认后下发。 ⑤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基建办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以会议集体研究批准后,书面通知设计单位作出变更。重大设计变更指:1涉及结构安全。2影响使用功能。3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经济签证额大于3万元或工期延误大于5天。4改变了原平面布置或外观效

幼儿园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市托幼机构生活制度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 素,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合理地生活作息制度,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作息时间 1、睡眠年龄越小睡眠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幼儿期(1-3 岁)昼夜睡眠3 次,学龄前儿童(3-7 岁)昼夜睡眠2 次,午睡时间夏 季3 小时左右,冬季2 小时左右,夜间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 小时。 2、进餐幼儿期每日4-5 次,学龄前期“三餐一点”,两正餐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 小时,午点时间安排在中晚餐之间约下午3时左右。 3、上课学龄前期儿童注意力的发育仍以无意注意为主,稳定性差,直到5 岁以后,有意注意才有逐步的发展,注意力较能够集中,小班每节课10-15 分钟,中班20-25 分钟,大班25-30 分钟,上午9-10 点之间幼儿头脑最清醒,精力旺盛,一般上午宜安排两节作业课,下午安排游戏或室外活动,课间要有10-15 分钟休息时间,让眼睛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小班宜每日1 节课,逐渐过渡到2 节课,中班每天2 节课,大班每天2 节课。

4、户外活动时间依地区季节而定,每天至少不少于2 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少于3 小时),其中1 小时为体育活动,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强壮体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具体订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动静结合,对儿童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每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次数和间隔,给予合理安排。 二、##市托幼机构饮食制度 (一)饮食管理 1、儿童的伙食应有专人负责,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院所领导、炊事人员、保健人员、保教人员及家长代表),定期开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解决伙食问题,不断提高质量。 2、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安排,伙食费盈亏不超过2%。 3、每月制定伙食计划,根据季节供应情况,每两周制定一次食谱(或带量食谱),定期更换,根据等级幼儿园要求定期进行营养计算,保证儿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达到供给量要求,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4、按时开饭,不提前不推迟,儿童进餐时间不应少于20-30 分钟,保证儿童舒适、愉快地进餐,严禁在小儿进餐时训斥小儿。 5、准确掌握儿童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制作主副食,不吃隔日剩饭

各项管理制度与操作程序文件

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⑴.技术资料管理; ⑵.维护和保养; ⑶.备品备件管理; ⑷.管理办法。 ㈠.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包括设备档案;设备图纸两方面。 ⑴.设备档案包括合格证;使用说明;验收报告;安装位置;使用年限;设备现状;维修保养记录等几方面。 ⑵.设备图纸包括目录;安装布置图;机械图纸;电气图纸;机械传动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机械;液压;气压控制图;接线图;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明细表;自制件明细表和备件明细表等几个方面。 ㈡.维护和保养 机械设备保养一般采取三级保养制度,即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大修。 ⑴.日常保养 ①.日常保养工作主要是对某些零件进行检查;清洗;调整;运动队滑;紧固等,针对的是外观、操纵装置、传动装置、控制装置、各种仪表和关键部位部件。 ②.日常保养分为班前保养巡检和点检。 班前保养主要内容是:擦拭设备、检查仪器仪表是否正常,

操纵控制指示部分是否灵敏可靠,有没有异常响声气味等。 巡检内容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表格,实施对设备的控制。 点检是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的控制。 ⑵.定期保养 定期保养根据工作量和复杂程度大体可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这是一种强制性预防为主的停机保养制度。 ①.定期保养是根据设备使用时间长短来规定的。各级保养的间隔期大体是:一级保养300h,二级保养1200h。 ②.定期保养的内容是:排除发现的故障,更换工作期满的易寻部件,调整个别零件,并完成难保养的全部内容。 ③.各级保养的具体内容根据设备的性能与使用要求而定。 ⑶.大修 大修是根据设备性能参数丧失程度而安排的,一般情况下,现场设备不安排大修。 ㈢.备品备件 备品备件是设备长期保持良好运营状态的保证,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分为备件计划和备件管理两部分。 ⑴.计划是根据设备具体情况、工作环境、连续工作时间而制定的。备品备件必须是设备运转和保证设备运转的必需品。 ⑵.备件管理 备件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专用备件、备品、标准件、计量器具及常用工具,其中大型备件,易燃易爆品,有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试行)

软件变更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软件管理水平,优化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软件变更与维护管理主要包括一般性变更、紧急变更、用户测试、版本控制、系统更新和权限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含郑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公司”)。 第二节一般性变更流程 第四条需求部门提出系统变更需求,并将变更需求整理成《变更申请书》(附件三),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给信息部。 第五条信息部负责接受需求、分析需求,并提出系统变更建议。信息部负责人审批《变更申请书》。 第六条信息部根据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外包开发的不同要求组织实现系统变更需求,产生供发布的程序。 第七条信息部将所有的变更请求记录在《任务管理表》(附件四)中,并按照优先级安排实施的先后次序进行跟踪处理。 第八条信息部负责对系统变更过程的文档进行归档管理,所有文档至少保存三年。详细流程参见《系统变更流程》(附件一)。 第三节紧急变更流程 第九条对于紧急变更,需求部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等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第十条信息部按照事先明确的紧急变更定义做出判断,确定其优先级和

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十一条紧急变更过程中应使用专设系统用户帐号,由专责部门或人员启动紧急修改变更程序。信息部应对紧急变更的处理进行规范的文 档记录。 第十二条在紧急事件处理完成后,必须补办正式、完整的文档。详细流程参见《紧急变更流程》(附件二)。 第四节系统的版本控制 第十三条软件变更时,加强版本控制,确保每次在最新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更改。 第十四条应对下发的软件进行版本控制,由专责人员负责发布软件的版本管理。 第五节系统变更的责权分离 第十五条应加强对运行环境的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的用户访问运行环境中的应用系统。通过物理和逻辑隔离的手段,控制对运行环境的 访问。 第十六条限制开发人员对运行环境中应用程序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拥有相应的权限。 第十七条对授权访问运行环境的人员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 第十八条普通用户只能通过前台登录系统,不能通过后台进行操作。 第十九条系统维护人员不应该拥有前台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更不应该在前台应用程序中担任实际的操作任务。 第二十条禁止系统维护人员共享操作系统级别的账号。 第六节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总部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宗旨,对本公司产品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有效控制,更好的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技术、采购、生产、检验、包装、仓储等各阶段和部门。 3.职责 3.1 相关部门完成有关产品更改信息的收集并向总经办传递。 3.2 技术部组织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更改,并形成文件,保持记录。 3.3 相关部门负责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 3.4 技术部项目责任人负责推进变更进度及归档、保存更改的文件。 4.程序 4.1 设计和开发更改时机 4.1.1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经过评审和批准的阶段输出要求更改。 4.1.2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纠正预防措施要求更改。 4.1.3 顾客要求更改或产品功能、性能要求更改。 4.1.4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发生更改。 4.2 设计和开发更改过程 4.2.1 设计初期方案设计、评审更改,

包含功能布置、外观尺寸等细节修改和调整更改。 4.2.2 结构设计、评审及相关意见更改。 4.2.3 模具厂家对开模数据及相关处理工序及工艺的意见更改。 4.2.4 试制、装配及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产生的问题及意见更改。 4.2.5 规格及标准的更改,因顾客特殊需求或因技术、市场趋势,对现有产品或正在开发产品的规格及标准提出更改。 4.2.6 其他产品相关的问题更改。 5.变更流程权责单位流程图简要说明使用表单各单位/部门 NG 变更提出①效果图细节更改②结构设计更改③生产工艺更改等《变更通知单》技术部 OK NG 初步核实接受相关单位变更并对提出的变更进行初步确认和核实《变更通知单》总经办审核 OK 对更改过程、需要费用及结果确认《变更通知单》技术部发放①对无法更改的变更申请退回申请单位②确认可以更改的内部联络单通知变更并跟踪相关实施进展③按项目进行相关变更汇总《变更通知单》技术部 NG 变更资料归档对更改资料进行分类、留档《变更通知单》相关部门 OK NG 执行对确认后的变更申请单进行实质性的操作,并执行到位《变更通知单》技术部 NG 验证、测试 OK 相关部门执行变更后的产品进行实际检测,判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检测报告》总经办 OK 验收对变更后的产品进行最终的验收审核《变更通知单》结束 6.使用表单 6.1 变更通知单.xls 编制审核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最新)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及流程 (最新) 一、目的 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公司档案的收集、归档程序和方法,确保公司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提供符合公司需求和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利用及归档。 三、职责 (一)办公室: 1.负责公司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制度执行及检查工作,并负责督促指导部门档案管理。 2.建立健全公司档案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3.收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公司的档案和其他资料; 4.负责公司档案的利用和销毁管理,监控档案利用和销毁的全过程,确保公司档案的安全;指导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 5.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促进信息传递和沟通; 6.负责组织学习和培训档案管理办法、使用知识。 (二)其他各部门相关人员: 1.负责在工作变动时,做好或协助移交工作,并及时通知办公室; 2.定期向办公室移交本部门档案; 3.负责本部门文件资料或合同复印件的日常收集、标识、贮存、保管、利用、归档; 4.财务部负责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独立建档保管财务档案资料; 四、工作程序 (一)档案资料的收集 1.各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对本部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合同及文件资料进行收集。 2.各部门文件、合同等资料原件需要保存的,各部门分别进行整理,并编制《移交目录》每月向办公 室移交。 3.档案资料的日常管理: ⑴公司的电子文件,应当及时存放于档案室指定电脑硬盘内或制作专门光盘进行编号保存。 ⑵文件资料、合同要科学排列,按编号顺序存放于文件盒内,并加以标识,整齐排放在档案柜中。 4.档案借阅: ⑴借阅档案要履行借阅手续,填写《档案借阅登记表》,有部门经理签字同意后,经办公室主任核查后方可借出; ⑵档案外借一般只借复印件,需借原件者须经总经理批准,借阅的档案交还时,必须当面点交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直接上级; ⑶借阅档案用完后,应及时送还,如超过借阅时间,须重新办理手续; ⑷借档人必须爱护档案,不得擅自涂改、污损、勾画、剪裁、抽取、拆卸、调换、摘抄、翻印、复印、摄影,不得转借或损坏; 5.档案销毁: ⑴对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销毁时,必须写申请销毁报告,编制销毁目录,报办公室主任鉴定,最后报总经理的批准,方可销毁。 ⑵执行销毁任务时,必须由办公室主任监销,监销人不得少于二人,并在销毁目录上签字。最后,把销毁目录和办公室主任、总经理的批准手续文件,一并存档永久保存。 (二)档案管理细则 1.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 ⑴公司对外发出的公文,如给政府的请示报告类公文等; ⑵公司收到的公文,如政府职能部门发来的与本公司有关的条例、规定、命令、决定、决议、指示、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本公司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 编制依据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4. 职责 4.1 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4.2 各部门负责归口部门的变更审核。 4.3 分管副总负责变更的审批。 4.4 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 工作程序 5.1 变更分类 5.1.1 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原料介质变更; 2)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 3) 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 4) 操作规程的变更; 5) 工艺参数的变更;

6)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5.1.2 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 1)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 2) 安全设施的变更; 3)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 4)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 5) 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 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 7) 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5.1.3 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 2) 人员的变更; 3)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 4) 管理职责的变更; 5)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5.2 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5.3 申请变更部门将书面变更申请报至变更审核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的情况进行审核。 5.4 审核后报至分管副总处,进行变更审批。 5.5 变更审批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变更的实施。5.6 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

如何制定工厂各项规章制度--受控文件管理

如何制定工厂(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受控文 件管理制度 1.0目的 为健全、完善公司各部门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受控文件和资料得到统一及规范化管理,并得到有效的管制;确保使用部门能妥善保管受控文件,确保使用场所得到充分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文件,特制定本制度。 2.0范围 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受控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技术文件,检验标准、管理文件、外来文件、技术资料)的编号、登记、复制、发放、更改、接收、传阅、建档、归档、存档(保存)、整理、借阅/查阅、回收等管理; 2.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受控文件的丢失、故意破坏、私自占有、私自复印、作废文件的遗 留处罚等管理规定。 2.3本制度不适用于财务账目、人事档案、此类文件资料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管制。 3.0定义 无 4.0职责 4.1 文控中心负责内部受控文件、外来文件的接收、登记、保管; 4.2文控中心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受控文件正本的接收、副本的分发、回收、建档、归档、标识等管理。 4.3 各部门负责对文控中心下发的受控文件副本进行使用、妥善保管、传阅、归档、标识以及作废文件的交回管理。 4.4 工程部负责对顾客要求变更的技术文件进行更改,并将核准后的相关产品图纸与工艺文件交给文控中心,文控文员负责分发、回收管理。

4.5 文控中心按文件类别对新增文件进行编号,并登记、分发按编制部门提出的发放单位及份数进行分发。 4.6 文件的更改、申请作废由编制单位提出,经批准后的《文件更改单》与文件一并交给文 控中心进行编号、登记。 4.7 设备部将设备资料、使用维护说明书交给文控中心进行管理。 5.0 工作程序 5.1顾客文件(图纸、技术资料、技术标准等)由营业部接收,工程部负责处理后交文控中 心登记、保管、发放。 5.2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使用顾客文件,先由部门使用人员填写《工作联络单》经部门主管 审核、(副)管理者代表批准同意后由文控文员复制、登记、发放、并定期回收。 5.3工程部编制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以及技术管理文件需提交文控中心编号、 标准化;并经审核、批准后交文控中心登记、分发、保管。 5.4 各部门编制的各类管理标准、作业规范等文件,需由文控中心编号经过标准化审签和批 准后,交文控中心登记、分发、保管。 5.5 设备部将公司购置设备的资料及使用维护说明书整理交由文控中心保管仅供借阅。 5.6 各部门编制的文件交文控中心分发时应提出发放的单位,由文控中心对文件进行受控发 放。 5.7 各部门编制的文件如需修订、更改,需填写《文件更改单》,经部门主管审核、文控中 心同意、(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文件持有部门方可对文件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经审核、标准化、批准后交给文控中心管制,并对其分发,同时将旧版文件回收。 5.8 顾客文件的更改通知,由营业部负责接收后传工程部,工程部视情提出更改意见。 5.9 各部门所编制的各类文件在交文控中心时,应一并提交文件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 5.10 各部门如因工作需要需采购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参考资料,应向文控中心提出 申请,由文控中心填写《请购单》交由物控采购部购买。文控中心对购回的标准进行登记、发放或借阅。 5.11 如因工作需要启用作废文件、资料、需经主管副总批准后,由文控中心复制,限期区 域使用,用后立即交回文控中心。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附件2: 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确保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运行,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所属各公司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第三条下表所示的操作都视为系统变更行为,应遵照本办法执行。按照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对变更进行分类:大型★中型☆小型◇

第四条角色和职责 (一)变更申请人:负责申请变更,配合相关人员进行变更需求调研,并确认变更需求。在执行计划中,确认变更实施计划满足时间、成本和质量等要求。 (二)系统运维专员:负责对用户进行变更需求调研,根据需求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变更评审。在执行计划中,负责制定和组织执行变更实施计划。 (三)变更评审小组:由信息部门负责人根据变更内容确定人员

组成,负责对最终是否进行变更给出评价,并确定最终变更方案。 (四)运维支持团队:分为内部支持团队和外部支持团队,分别负责公司内部和厂商的具体实现。 第五条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流程分为:变更申请、变更需求调研、变更方案建议、变更评审、制定变更计划、确认变更计划、执行变更计划、变更交付八个步骤: 1.变更申请:由变更申请人根据变更类型进行变更申请,并将变更申请发送给系统运维专员。 2.变更需求调研:由系统运维专员组织调研,在变更申请人配合下,完成对变更需求的调研分析。 3.变更方案建议:由系统运维专员根据变更需求,给出初步的方案建议。 4.变更评审:由信息部门负责人确定变更评审小组成员,评审中修改并确定变更的实施方案,小型变更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大、中型变更由信息分管领导审批。 5.制定变更计划:由系统运维专员根据已审批的方案,联系内部或外部支持团队,共同评估和协商,制定变更实施计划。 6.确认变更计划:由变更申请人对计划中的功能、性能、时间、成本等进行确认。

变更管理制度

ZDZD-06-10-01襄阳泽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变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对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规范变更管理,有效地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根据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的变更。 第二章职责 第三条本制度由安全部制订和负责修订。 第四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的变更;生产调度部负责工艺变更;技术部负责技术变更;设备部负责设备变更;基建处负责基建设施的变更。 第三章变更内容 第五条人员变更包括新入厂员工的培训、人员调动等。 第六条工艺变更包括工艺指标、操作规程的变动等。 第七条技术变更包括设计过程中图纸、工艺线路的更改等。 第八条设备变更包括设备的更新改造、配件材质或型号的变更、安全设施的变更、临时用电设备的变更等。 第九条基建设施变更包括新、改、扩建涉及厂房、设备基础、基建设施(厂区公路、给排水设施)的更改等。 第十条管理变更包括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及职责、公司内部管理标准等的变更。 第四章变更程序 第十一条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的变更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人员变更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变更。 第十三条工艺变更程序 1、工艺指标的调整由所在车间提出变更申请并报生产调度部,生产调度部上报公司生产副总、总工程师,经批准后下发到车间; 2、操作规程的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技术变更执行《设计和开发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设备的变更程序 1、设备的更新改造按照《设备更新、改造和报废及购置管理制度》执行; 1

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汇编

党支部书记职责 党支部书记在上级党委领导下,主要负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支部工作,其职责是: l、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和决议,定期向上级请示汇报。 2、做好师生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师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 3、搞好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4、主持召开支部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的重大问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5、支持校长做好校内的人事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6、加强学校工作的领导。 7、关心师生生活,抓好后勤工作。 8、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执行有关规定。搞好教职工的计划生育。 9、加强学习,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思想作风,模范执行党政干部廉政建设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支部当好班长,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校长职责 一、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党的各项政策、法令,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年或学期计划。组织人力、物力或财力认真实施,并把实际情况总结上报。 二、制定各项学校管理制度。人人有章可循,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三、领导学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卫生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合理安排全面工作,对全校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工作。 四、领导总务工作,切实做到为教育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改善师生员工生活,督促财会、后勤人员管好校产、校具及各种财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 五、组织教职工学习政治、文化和教育理论,积极吸取外地的教育信息,逐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 六、指导和帮助学校的团、队工作,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会和其他群众组织开展活动,注意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

公司规章制度程序文件

公司规章制度程序文件

目录 第一章管理总则 (3) 第二章员工守则 (4) 第三章人事管理制度 (4) 第一节总则 (4) 第二节编制及定编 (4) 第三节员工的聘(雇)用 (5) 第四节工资、奖金及待遇 (5) 第五节假期及待遇 (6) 第六节辞职、辞退、开除 (7) 第四章行政管理制度 (8) 第一节总则 (8) 第二节办公用品领用规定 (8) 第三节电话使用规定 (8) 第四节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8) 第五章合同管理制度 (8) 第一节总则 (8) 第二节经济合同的签订及管理 (9) 第六章考勤制度 (10) 第七章保密制度 (12) 第八章安全保卫制度 (12) 第九章晋升制度 (13) 第一节总则 (13) 第二节分则 (13) 第十章奖惩制度 (13) 第一节总则 (13) 第二节奖励 (14) 第三节处罚 (14)

第一章管理总则 一、为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管理细则。 二、公司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经律。 三、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 四、公司禁止任何部门、个人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的行为。 五、公司禁止任何部门、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六、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艺术、管理、经营水 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七、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 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 1.公司派出进修,费用及培训时间由公司承担和安排,并与员工签订技术协议。 2.自己申请进修或深造并与公司业务相关的,费用由个人和公司各承担50%,并与 公司签订技术协议。 3.自己申请进修或深造且与公司业务无关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培训时间按事假计 算。公司根据公司业务情况保留同意或拒绝员工申请的权力。 八、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九、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 十、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十一、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作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十二、公司尊重员工的辛勤劳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知识为公司多作贡献。 十三、公司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等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待遇。 十四、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变更管理办法 1、目的与依据: 依据《信息化管理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为规范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优化信息系统变更与维护管理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2、使用范围: 信息系统有了新的IT特性和服务可用性,或显露新的威胁和脆弱性的一个后果,如:新规程、新特性、软件更新、硬件更新、新用户及附加网络和互连。 3、术语/定义: 信息系统变更:由软件变更和硬件变更组成。 软件变更:软件已开发或采购完毕并正式上线、且由软件开发组织移交给应用管理组织之后,所发生的软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硬件变更:当硬件设备采购完成并安装调试完成后,所发生的硬件系统运行支持及变更工作。 4、职责分工: 4.1企管信息部: 4.1.1负责信息系统变更过程的组织、实施及培训。 4.1.2负责规划和分配变更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 4.1.3负责制定系统变更风险控制管理;

4.2 科技管理部 4.2.1 负责对信息系统变更过程中产生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4.3 业务单位 4.3.1 负责整理信息系统变工需求并填写《系统变更申请表》; 4.3.2 负责配合信息系统变更测试并填写《用户测试报告》; 4.3.3 负责配合完成信息信息系统变更相关培训。 5、工作程序: 5.1 信息系统变更需求由业务单位提出《系统变更申请表》(附件一)交主管部门审批; 5.2《系统变更申请表》审核完成后由由企管信息部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变更前期准备工作并; 5.3 企管信息部根据相关需求编制变更计划或方案,组织业务部门在测试环境中完成测试工作; 5.4信息系统变更提出单位根据变更计划或方案填写《用户测试报告》(附件二),提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和IT主管领导签字确认通过; 5.5 在进行软件变更前必须对原系统进行文件级冷备份; 5.5 信息系统变更过程根据变更范围参考相关管理办法执行:软件变更依据《信息化软件开发管理办法》或《信息化系统实施管理办法》执行,硬件变更依据《信息化硬件设备管理办法》或《信息化设备维修工作流程》执行; 5.6 在信息系统变更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和业务部门的最终用户共同撰写《程序变更验收报告》(附件三),经业务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后,

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场所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行政部。适时地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公司内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部门:生产车间。响应主管部门号召,对各项变更采取动态管理。 4、内容与要求 4.1 本文件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4.1.1 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1.2 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1.3 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4.1.4 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4.1.5 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2 管理变更时,由生技科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学习。 4.3 人员变更管理 4.3.1 新员工入厂和厂内员工调换岗位的,按照《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中有关内容进行三级教育。 4.3.2 外来施工队伍按照《承包商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3.3 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的人员,由接待部门负责对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并指派专人负责带队。 4.4 工艺变更管理 4.4.1 由工艺变更的技术负责部门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工艺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4.5 设备设施变更管理 4.5.1 由变更负责部门制定新的技术操作规程、制度等,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 4.5.2 在报废、拆除生产设施时,按照《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内容执行。 4.6场所变更时由场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职工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

公司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青岛三盾消防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一、技术管理制度 1、严格审查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优选勘察设计单位,组织设计招标或方案竞标,评选设计方案。 2、审查设计图纸,保证符合国家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满足甲方任务书的要求和施工要求,保证工程造价符合投资限额。 3、严格审查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对其项目经理进行严格的考查。 4、严把工程量和材料关,定期对工程量和材料进行检查和监控,以确保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5、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协助承包单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 6、严格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对质量进行有效的预控。 7、强化质量意识,督促施工方全面落实各项技术指标,不断建立完善工程技术管理档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积极联系设计单位并予以解决,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供处领导参考。 8、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和合同议定,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地质状况、基础处理、建筑和结构设计、平面布置和使用功能、防火防水、管网

线路、内外装饰等进行全方监控,确保所建项目优质低价,严防返工、重复建设和劣质工程出现。 9、认真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负责收集质监部门和各级领导对工程质量所提出的意见,并出具书面《整改措施》送达施工单位和本部门施工员,监督落实到位。 二、安全管理制度 1、由对现场环境熟悉的技术人员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2、对一些专业性强、难度大的施工项目,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呈报上级部门进行审批,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准施工。杜绝盲目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方案进行施工。 1)预防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严格监督进入现场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在四口处(楼梯口、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必须安装防护措施;保证高空作业的脚手架、平台、斜道、跳板等设施的坚固和稳定;严禁高空作业人员从高处抛投任何物料。 2)预防机械伤害事故: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劳保规定进行操作,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具;各种其中设备,应根据需要配备安全限位装置、起重量控制器、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起重机指挥人员和司机应严格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与工作程序文件

(2016年新版)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全套)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xxxxxx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目录 1.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人员)职责QMST-MS-001 2.质量管理规定QMST-MS-002 3.采购、收货、验收管理制度QMST-MS-003 4.供货者资格审查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QMST-MS-004 5.仓库贮存、养护、出入库管理制度QMST-MS-005 6.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QMST-MS-006 7.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QMST-MS-007 8.医疗器械退、换货管理制度QMST-MS-008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QMST-MS-009 10.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QMST-MS-010 11.设施设备维护及验证和校准管理制度QMST-MS-011

12.卫生和人员健康状况管理制度QMST-MS-012 13.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管理制度QMST-MS-013 14.医疗器械质量投诉、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管理制度QMST-MS-014 15.购货者资格审查管理制度QMST-MS-015 16.医疗器械追踪溯管理制度QMST-MS-016 17.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管理制度QMST-MS-017 18.质量管理自查制度QMST-MS-018 19.医疗器械进货查验记录制度QMST-MS-019 20.医疗器械销售记录制度QMST-MS-020 2、医疗器械经营质量工作程序目录 1.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QMST-QP-001 2.医疗器械购进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2 3.医疗器械验收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3 4.医疗器械贮存及养护工作程序QMST-QP-004 5.医疗器械出入库管理及复核工作程序QMST-QP-005 6.医疗器械运输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6 7.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7 8.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8 9.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09 10.购进退出及销后退回管理工作程序QMST-QP-010 11.不良事件报告工作程序QMST-QP-011 12.医疗器械召回工作程序QMST-QP-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