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新闻学概论笔记梳理

前言

马工程版本的《新闻学概论》讲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本书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背熟大小标题。

这份笔记对于几乎所有可能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内容比较多,且话语十分政治化,背起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

1.厘清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

2.超级重点: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一、二、三、十二章;次重点:九、

十、十一章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而非仅看某一种资料,或只听信某一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精华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笔记,一定要带着逻辑思维去看,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章节乃至全书的架构。笔记资料只是辅助工具,最终有多少收获,仍要看自身。

期待与你在武理相遇!

目录

马工程新闻学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

第一章新闻本源 (2)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2)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2)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新闻真实 (3)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3)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4)

第三章新闻价值 (5)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5)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6)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6)

第四章新闻事业 (8)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8)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9)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0)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0)

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 (11)

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

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3)

第六章新闻宣传 (14)

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4)

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16)

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

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6)

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 (18)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8)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做) (19)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1)

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23)

第一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3)

第二节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24)

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24)

第四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25)

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26)

第一节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6)

第二节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怎样理解) (27)

第三节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27)

第十章新闻法治 (28)

第一节新闻法治的内涵 (28)

第二节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8)

第三节依法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29)

第四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 (30)

第十一章新闻事业管理 (31)

第一节新闻事业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31)

第二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2)

第三节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特点(有哪些内容) (33)

第十二章新闻队伍建设 (34)

第一节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什么,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34)

第二节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 (34)

第三节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35)

第四节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36)

马工程新闻学

绪论

重点把握马新观的定义、中特理论主要内容、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针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现象所形成的总括性看法,它从本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当中涉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包括工作原则、工作性质以及工作规律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包括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舆论导向观念、“尊重新闻规律”观念。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它是建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灵魂、核心和骨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新闻学:狭义的新闻学是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通过对大量的新闻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部分。

新闻理论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起统领作用,为其他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学习新闻理论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第一,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全面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第二,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新闻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都是在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对新闻工作和新闻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创新的机遇。

第一章新闻本源

重点把握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的定义、特征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事实还决定着新闻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我们认为,是事实决定新闻和新闻的各种性质,而不是性质决定事实和新闻。因此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材料,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这是因为,首先它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其次,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同时,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新闻反映客观事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接受者通过新闻如实地感知事实,认识事实。

新闻本源问题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因此,社会主义新闻必须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事实、新近发生、报道。首先,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其次,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即报道。再次,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最后,定义中“发生的”三字,体现了事实在前,新闻在后的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真实准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最根本的属性和最基本的特征。对于新闻来说,真实准确包括三层含义:①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着的。新闻报道一般要具备“5W”,即when、where、why、who、what②新闻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真实可信。③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道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相互联系上也应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内容新鲜。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鲜则是新闻的天性。首先,新闻要新,是由新闻本身的功能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其次,新闻之新,取决于事实之新,事实不新,就不具备新闻价值。要做到内容新鲜,首先就要求新闻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是事物新的变动。其次新闻语言也应该具备时代性、现代感,如果新闻语言是陈旧的、脱离时代的,也只能给人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印象。

报道及时。新闻必须注意时效,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事实、新变动传播给广大受众。报道及时,是新闻求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必须具备的时间条件。报道及时并不是唯快是求,不问情况盲目抢快。既要反对无原则地抢先抢快,也要防止任意扩大“慢

闻”的范围,轻率武断地“压”新闻。不适当地设置或扩大报道禁区,将使新闻媒体失去生机与活力,也有损其影响力和公信力。

传播公开。公开传播是新闻固有的特性,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不断提高公开度和透明度,充分尊重公民的知情权,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新闻报道越是开诚布公,越能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能在道义上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

第二章新闻真实

重点把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何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准确地报道事实,向人民群众如实反映客观世界最新发生变动的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首先,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真实的和有用的,新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只有真实才能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

其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是新闻报道质的规定,是报刊报道活动的内在规律。新闻报道必须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新闻报道应以事实为基础,依据事实进行报道。报道一定要真实、忠实地报告事实,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讲实情,说实话,反对弄虚作假。

总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只能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新闻报道的事实要真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构成新闻的“五个W”要准确无误。第二,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第三,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第四,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就是要求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应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揭示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状态、特征和本质意义,不能歪曲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不仅每一则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都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从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的含义是,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要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所谓的全面,就是应做到,首先,力求完整。对事实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的来龙去脉,对其中重要细节的描述,要力求完整详尽,防止仅从局部或片段来说明事实;其次,多维度。对事实不能孤立的只看到其中一个侧面,应以多维度的视角观察事实的各个层面和侧面,并作客观的分析防止片面性,避免绝对化;再次,要从事实的总和以及事实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实,准确了解

所报道的事实在相关事实中所处的地位和特征,不能简单的任意选取事实,以偏概全。

所谓客观,是相对主观而言的。也就是要求在报道事实时,一般只作客观描述,如是呈现事实的原貌;新闻报道应多以第三者的口吻,尽可能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运用准确的描述性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声音符号、图像符号等,去报道事实。

所谓公正,是指新闻报道应秉持公平的、平等的态度。报道事实时不能以一己之私或一己之见决定取舍。应该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信息。

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公正、客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也可以名词解释形式考察)

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是新闻的两种特性。它们既不相同,又互有联系。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种特性,指的是新闻作为客观事实在新闻报道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虽然是第二性的,但其报道又必须是客观的。新闻的客观性表现在:第一,新闻工作者要广泛采集事实,并以客观事实作为报道的依据。第二,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以及对事实的选择、解释和评论,必须与客观事实的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相符合。第三,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道使用的是客观手法,采用的是客观报道形式。

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媒体反映客观事实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新闻之所以具有倾向性,首先是因为新闻是经过新闻工作者头脑加工后“反映的产物”。这种倾向性实际上也反映的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其次,新闻媒体作为一定阶级、党派、社会集团的舆论工具,总是要按照它们的要求,为其根本利益服务。因此,新闻也必然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

如何实现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关键在于能不能尊重事实。新闻既有客观性,又有倾向性,两者应该是统一的,这是因为,它们都不能离开事实这个基础。新闻客观性要求它必须真实地描述事实,并且这种描述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真实地反映实物的客观状态;新闻的倾向性同样也不能离开真实,并且以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作为前提,离开了事实,倾向性就没有根据。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只有向人民群众报道真实的新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新闻媒体才具有公信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为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人民群众为新闻媒体提供信息源泉、提供物质基础,也是新闻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信任始终是新闻媒体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新闻媒体每日每时都在传播大量的新闻信息,从表面上看,新闻媒体似乎拥有对新闻信息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但实际上,这种选择内在地渗透着人民群众的需要。新闻媒体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要内化为自身的要求,选择新闻信息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新闻媒体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这表明,第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通过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表现出来并获得受众信赖的一种能力。第二,这种公信力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人民群众越信任,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就越高。人民群众在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时,最直接、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新闻真实性。若一家媒体不能提供真实的信息,就谈不上什么公信力。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责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媒体在人民群众中拥有更高的公信力。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如何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

既然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那么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抵制和反对虚假新闻必然是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措施和要求。

虚假新闻的产生,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比如,有些媒体置真实性不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不惜丧失诚信,一味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损害媒体公信力,败坏新闻工作者自身形象,削弱新闻事业应有的作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杜绝虚假新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必须依法规范,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学习教育,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媒体和工作者的自觉性。其次,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坚持以真实为荣,以虚假为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制诱惑,对党和人民、社会负责。再次,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能力。

第三章新闻价值

重点把握新闻价值定义、要素、客观性、实现过程、新闻价值取向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的某些特征,新闻价值通过受众的主观感受来体现,具有主观性。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因此,新闻自产生以来就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是无限事实与有限传播能力的矛盾。二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怎样才能同社会与公众的需要相吻合。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新鲜性:即时间新近,内容新鲜。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也越高。

重要性:指的是事实所具有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它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显著性:是指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具有显赫著名,知名度高的特点。明星新闻、政治人物、商界名流一般具有显著性。一般来说,具有重要性的事实往往具有显著性,但具有显著性的事实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接近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同受众的接近程度。一种是地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与新闻传播的地点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另一种是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在心理上相接近,接近性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趣味性。它作为新闻价值要素,指新闻事实新奇曲折,人情味浓,知识性强。写作和表达的因素不包括在内。

上述五要素中,新鲜性必备,其他要素可多可少。事实具有的要素越多,所含要素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三、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源于事实,事实是什么性质,所报道的新闻就应当是什么性质,不能把主管意愿强加到事实上。

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社会与受众需要的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不是来自空想。公众乐于接受的是蕴涵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性质的事实,这是他们的客观需求。

再次,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新闻价值最终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满足社会与公众需要的程度和取得的社会效果。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意愿或是屈从于某种压力,臆造、拔高或增减事实的新闻价值;要重视并努力满足公众与社会的客观需要;要认真听取受众的反馈意见,重视客观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虽然新闻价值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但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却是报道者的主观行为。除客观事实之外,还要看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性质定位,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和工作经验。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事实,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事实所包含的新闻内涵的一种能力。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实现包括发现、呈现和检验三个阶段,贯穿新闻报道全过程。

一、新闻价值的发现。新闻价值的发现首先取决于客观事实。发现新闻价值,必须把事实放在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坐标上衡量,考察事实对社会与公众有无意义、有无益处、有无关系、有无趣味。二、新闻价值的呈现。新闻价值的呈现需要新闻工作者把新闻事实转换成新闻文本。事实向文本的转换一般要三个步骤: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本。新闻价值的呈现具有多样性。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要素的具体理解不同、新闻文本制作不同和新闻传播方式不同等。

三、新闻价值的检验。新闻价值的实现最终表现为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它体现在社会和公众对满足程度的评价之中。预测的新闻价值是否符合实际,最终要通过社会效果来衡量和检验。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如何,同受众选择及接受的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一般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受众和传播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完全不同。二是完全不予选择,不读不听不看,导致新闻价值完全耗散。三是选择,但部分接受,这种情况下新闻价值只能部分地实现。四是不仅选择,而且完全接受,受众仔细地听读看,产生共鸣并转化为社会行为。决定这四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新闻文本所报道的事实是否符合社会与公众的需要。

实践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不顾及可能出现的负面效果,片面突出新闻价值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比如有些媒体为了追逐利润,一味迎合公众的某些需要,大量报道或炒作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既浪费了新闻资源,又干扰了公众人物的正常生活,还误导了受众。二是对有些新闻价值要素非常明显的事实,疏于精心选择和呈现。例如报道重大会议,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地介绍会议情况,或者按照会议议程按部就班地报道,这样的会议新闻很可能让相当多的受众望而止步,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一、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一)阶级立场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有很大差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闻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而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取向,表现为在经济上唯利是图,以本媒体、本财团牟取最大份额利润为目的。在政治上是为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服务的。

(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能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影响和支配新闻工作者,通过他们直接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并要求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及价值取向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三)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新闻价值取向和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对新闻价值取向直接发挥作用的是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新闻政策是国家或政党制定的新闻宣传准则和新闻工作规范。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事实能否报道,不能单纯地看它是否具备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还要考虑它是否在新闻政策许可报道的范围内,如果和新闻政策相违背,就不能报道。新闻工作者应自觉遵守新闻政策的有关规定,维护新闻政策的严肃性。

(四)新闻媒体定位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新闻媒体由于定位不一一样,新闻价值取向也会有所不同。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报纸还有机关报与非机关报之分,有专业报纸与综合报纸之别,此外还有行业性报纸、都市类报纸、娱乐性报纸等,它们对新闻价值取舍的侧重点自然会有差别。新闻媒体的受众定位不同,新闻价值取向也存在差异。

二、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如何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揭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

可以说,这四个方面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新闻价值取向,既是新闻工作的政治原则,也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尺度。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坚持并全力实现这一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

第四章新闻事业

重点把握新闻事业的定义、性质和功能、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学习和了解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它的性质与功能,特别是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对于做好新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着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影响着新闻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能动性发挥及其相互关系。

三、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所谓社会需要往往集中表现为一定阶级的需要,表现为一定阶级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事业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自由发展。生产力和技术决定存在形式和传播手段。社会交往和阶级斗争决定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也就是说,在一个社会中,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点,为人们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济属性)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思想上层建筑,它产生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这一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我国新闻事业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反映和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新闻事业具有经济属性,报纸经营者会把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增加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

二、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社会属性)

新闻事业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形成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并最终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的目标。它面向社会与公众,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具有新闻信息服务、社会文化传播和舆论影响的作用。因此,新闻事业具有社会属性,新闻事业有别于一般产业和企业,它生产的多为体现不同程度意识形态属性的或公益性的精神产品。

三、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政治属性)

新闻事业从一产生就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成为一定阶级、政党及社会集团从事舆论斗争的工具,成为适应并服务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工具。因此,新闻事业具有政治属性,“第四种权利”超阶级的“社会公器”从未真正存在。

四、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属性)

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成长在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需要增强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即“软实力”。新闻事业具有信息传播、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功能,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内和国际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第一,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新闻事业发挥其他功能和作用的基础条件。人们之所以需要新闻,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新闻与信息。而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能够为社会与公众所接受和喜欢,也在于他具有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的功能。新闻事业通过有组织的、不间断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活动,每日每时向人们提供客观世界变动的各种新情况,满足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情况的需要,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二,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作为一种舆论工具,新闻事业还具有反映表达舆论的功能。一方面,能够自上而下的引导舆论,新闻事业的拥有者、管理者和控制者在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的同时,还会发表符合自身利益倾向的观点和意见,用以影响社会与公众;另一方面,能够自下而上地反映舆论,新闻事业可以使社情民意及时上达。

第三,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新闻事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倡导文明,宣扬道德;刊登广告,服务生活;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新闻事业的这些功能既可服务于经济建设,也可服务于政治斗争,还可以为群众的生活提供方便。这就要求新闻事业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要防止其产生负面作用。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其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闻机构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其资产归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这是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区别之一。新闻战线是党领导的各条战线中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新闻工作者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新闻工作要置于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严格按照党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办事。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把增强舆论引导力作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二,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人民服务是新闻事业的唯一宗旨。新闻事业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充分反映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各类媒体在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有权自主确定不同的报道内容,不同报道方式,不同定位。

其三,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舆论工具,是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舆论引导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及时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贯彻执行情况和问题。反映群众的感受、情绪和愿望,表达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除了具有一般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功能外,还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担负着特有的任务。

其一,推动经济发展。新闻事业为经济发展服务,主要体现在,一是全面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方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二是积极宣传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涉外的方针政策,密切关注世界经

济形势的变化,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升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向群众解读重大经济政策,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政策背景、内容和意义,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他们的经济活动。

其二,引导人民思想。需要新闻媒体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不同意见进行整合,促进主流舆论的形成,引导更多的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

其三,培育社会风尚。新闻媒体需要通过新闻手段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帮助人们分辨真善美、假恶丑,促进形成高尚的社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四,促进社会和谐。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图,使得上情得以及时下达;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情绪和意见,使得下情得以上达;要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新闻事业作为中国认识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祖国统一,树立国家形象,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职责。

这些任务完成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重点把握党性原则定义、基本要求,如何理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三贴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关于党性原则的问题很重要。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为什么)

(一)新闻工作具有阶级性和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表现形式。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从广义上讲,当今任何一种新闻事业都有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

(二)坚持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才能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才能组织和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和组织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概括地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主要包括: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一)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一,完整准确、生动科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三种倾向,一是形式主义,即不解决现实生活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二是实用主义,及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直言片语,断章取义。三是教条主义,即脱离实际,空话连篇。为此,新闻工作者应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三是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二)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新闻媒体应当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政治基石和活力源泉,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重要根据。在宣传诗,要注意这“四个基本”是一个有机体,不能顾此失彼。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二,善于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必须是严肃的,风格是庄重的,特别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时必须一丝不苟,以维护党的政策的严肃性。但严肃并不意味着居高临下指挥群众。新闻工作者应当讲求方式方法,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得新闻宣传全面生动、容易理解、深入人心。第三,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新闻工作者要如实地反映党的各级组织贯彻执行政策的情况,反映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这些方针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的真实态度和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党实事求是地考察和检验自己的政策。

(三)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体现在组织上,就是要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具体应该做到:第一,各级各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第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新闻媒体必须遵守三条基本要求:一是新闻媒体在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性问题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二是在党组织没有作出决定之前,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在作出决定之后必须坚决执行。三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提出或按照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民主权利提出,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但不得公开宣传,不允许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同党的主张相违背的言论。第三,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如信息通报制度、新闻阅评制度等。

坚持党性原则,与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矛盾。新闻工作者只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就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

正确的政治立场,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党性原则的立场、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立场。归结起来就是为了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为此,新闻工作要努力做到: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牢固树立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牢固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牢固树立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

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新闻事业肩负的光荣使命和崇高职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为此,新闻工作要努力做到: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三、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

当前,党和国家的大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闻工作为大局服务,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要做到:第一,深入宣传大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为大众服务的自觉性;第二,深入宣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深入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第四,深入宣传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五,深入宣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第六,深入宣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工作部署,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一、“三贴近”的内涵。(是什么)

贴近实际,就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事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为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人。

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人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人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新闻报道的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提炼新鲜题材,展示美好生活前景,把握社会主流,反映生活现实,使新闻工作更好地融人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更加富于生活气息。

贴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其核心和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二、新闻工作坚持“三贴近”的意义。(为什么)

“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坚持“三贴近”,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起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和新闻产业的发展,确保新闻媒体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新闻事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道德等方面统筹新闻事业的管理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坚持“三贴近”,有助于积极推动新闻工作进一步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改进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有助于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各种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把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有助于进步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遵循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主流舆论极具现

实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和具体途径。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这一重要方针。

三、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第一,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关键在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说说不深入这三方面会出现的弊端

第二,立足于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一定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既展示发展成果,体现发展趋势,又不回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既要反映生活的千姿百态,又要把握生活的主流和本质,着力推动生活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因素不断发展壮大。

第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就要让群众成为报道的主体,把话语权更多地传递给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反映群众呼声,体现群众要求,回应群众关切。

第五,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文风。新闻工作者要感知实践的脉动,把握生活的真谛,倾听群众的心声,创新报道手段,改进报道方式,努力成为自己所报道领域的专家。

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一、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意义(为什么)

正面宣传也称正面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指新闻报道要及时准确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流,让人民群众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媒体精神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改革深化,利益关系、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更趋复杂,处理好这些问题都需要新闻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化解矛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条件。

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要求新闻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动员和鼓舞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旋律。

要求把正面宣传和批评报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是从新闻事业反映全局来说的,是对新闻报道的整体而言的,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说好的,也决不意味着不能暴露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本义和实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实事求是地报道社会主义中国的真实面貌。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还应讲求宣传的艺术性。一方面,要将指导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观点没有事实,只有结论没有过程,读者是不乐意接受的。在正面宣传中,要注意将党和政府正在

着手解决的问题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关注的角度寻找切入点,使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提高正面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努力把增强精品意识和提高宣传质量结合起来。精品意识体现在正面宣传中,即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主题,在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表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正面宣传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不能任意拔高和夸大,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第六章新闻宣传

重点把握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新闻宣传与宣传的联系和区别,我国新闻宣传基本理念,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一、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一)宣传的含义及要素

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的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人们向别人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就构成了广义的宣传。

宣传五要素:主体(人或团体等)、内容、媒体、形式、对象。

(二)宣传的特点

第一,宣传是以说服对象为目的的传播活动。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其一,主体通过披露事实或运用实例的方式,使受众在充分知情、明了事实的基础之上,改变原有看法或进一步坚定已有的观点或信念;其二,主体传播和阐释自己的观念、意见,并为受众所接受;其三,主体通过传播事实与传播观念相结合的方式,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影响受众的意识和行为。

第二,宣传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传播形态的多样性。包括新闻宣传、文艺宣传、理论宣传、广告宣传等。它们特质各异、方法多样,.但都具有公开表达、扩散传播、影响对象的共同特点。例如,通过张贴标语进行的宣传,可以营造相应的气氛;通过文艺作品进行的宣传,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审美方式影响受众;通过发表演讲、刊登理论文章进行的宣传,以传播知识、昭示理性的方式争取受众的心理认同;通过广告进行的宣传,以劝服的方式影响目标受众;通过新闻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使受众在摄取、接受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报道者的观点。

第三,宣传主体以不同的方式表明其倾向和意见。宣传主体总是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其意见和倾向,这是其共性,但是主体表现意见倾向的方式又不尽相同。新闻宣传相比于一般宣传,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宣传的主体,往往事先就已形成所要宣传的相关理念,并就某些问题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宣传时,主体总是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和意见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观念影响受众,其倾向和意见体现得充分而又明显。而新闻宣传虽然也包含报道者的倾向和意见,但表现方式不同,报道者在真实客观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过程中,有时会隐含自己的倾向和意见,有时则会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解释事实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意见。在这一点上,新闻宣传与一般宣传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三)宣传的重要作用

对个人来说,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有利于与人沟通和被人理解,有利于改善自己工作环境和

生存条件;对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来说,可以表达自己的政策、主张、观点和要求,进而使人们接受这些政策主张并为之行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展宣传活动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传播革命真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为自身解放而奋斗。

(四)西方国家主流语境中对宣传的曲解

我国主流语境中所说的宣传,与西方国家主流语境中所说的宣传,存在着根本性差别:前者服务于中国共产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宗旨,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的说服和教育,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努力奋斗;后者则服务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由少数人---通常是当政者及其背后的大财团,为了实现其某种特定目的而对人民进行的鼓动和说教。

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

(一)新闻宣传与宣传的联系和区别

宣传时一种有目的的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新闻宣传是形式多样的宣传中的一种,力图以报道新闻而收宣传之效,常采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种基本方式。新闻宣传与宣传的关系十分密切。

两者的紧密联系体现在:新闻宣传包含在广义宣传之中,具备广义宣传的一部分特质,属于社会传播活动,旨在影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广义宣传中遵循新闻报道规律、体现新闻特质的那一部分,被称为新闻宣传。它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而进行的宣传,其基础则是对事实的真实报道。

二者区别在于,一般宣传时,主体总是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倾向和意见并力图通过自己的观念影响受众,其倾向表现得充分又明显,相关理念往往事先就形成了。而新闻宣传,则必须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隐含自己的倾向和意见。

(二)新闻宣传的特点

新闻宣传同样强调恪守真实性原则。新闻宣传要以新闻事实作为报道依据,所作报道要完全符合新闻事实的实际情况。

新闻宣传必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宣传要用事实说话,以新闻事实、新闻报道来传播宣传者的主张。它要求所报道和评述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值得广大受众关注的内容。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新闻宣传的特定目的,决定了传播者对事实选择和编发的导向性。新闻宣传的倾向性常蕴涵在媒体对新闻的选择与编发中。

新闻宣传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新闻姓“新”,追求和体现时效性是新闻必须具备的品格,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尤其如此。由首发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如要改变,则需付出几倍努力。正因为如此,西方有实力的媒体才不惜一切代价抢夺新闻首发权。由于新闻宣传常常反映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与世界最新变化的重大信息,所以更注重时效性。信息传播得愈快、愈及时,其价值就愈大。

三、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我国的新闻宣传作为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其主要方式是:及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化,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求知及参政议政等各种需要,为其全面发展提供相应条件;通过报道社会生活中具有鼓舞、激励作用的各类典型,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有效地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实行舆论监督,批评和抨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丑恶现象,弘扬正气。

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新闻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这是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第一,正确认识国情,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第二,.注重把握新情况,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第三,立足于人民实践。

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

新闻宣传的组织和动员作用,主要表现在:迅速、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广泛反映群众的愿望、意见、要求和呼声;及时传播国内国际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和行为,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

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组织的集体智慧和执政水平。强调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其本义是: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的事实,应积极宣传报道;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反映;对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通过“内参”或新闻报道予以反映和揭露。

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新闻宣传,不仅要考虑新闻宣传的目的和意图,还必须考虑接受者的实际感受,认同程度和行动意愿,即新闻宣传的效果。好的新闻宣传应当是宣传动机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一、新闻宣传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接受和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受众之所以需要新闻,一方面为从中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达到获知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获取对自己有益有用的信息,达到益己的目的。要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和效果,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就需要牢固确立受众意识,形成亲和力。

二.新闻宣传要讲求艺术,端正文风。

新闻宣传要取得好的效果,赢得受众的欢迎与信任,就必须讲究艺术,端正文风,为此,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兼顾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关键在于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注意选择那些既含有宣传者自身观点,体现报道者立场倾向,并能对群众产生思想影响的事实材料,又含有群众关心的,对他们有益有用的最新事实信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把两者统一起来。第二,善于用事实说话。第三,善于从群众容易理解的角度说话。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三、新闻宣传要力戒虚夸,防止片面性。

要学会用辩证唯物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物,辩证地、历史地描述事实,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完整面貌;要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整个新闻宣传作统筹考虑和整体安排;要善于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事物,防止出现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认识偏颇。

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一、对外新闻宣传的地位

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和态度。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工作。它担负着对外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向世界介绍中国,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维护国家利益和树立我国良好形象的光荣使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