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柜的组装方式

机柜的组装方式

机柜的组装方式

机柜的组装方式

标准机柜从组装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一体化焊接型和组装型。一体化焊接型价格相对便宜,焊接工艺和产品材料是这类机柜的关键,一些劣质产品遇到较重的设备容易产生变形。组装型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形式,部件都是散件,适合运输和异地组装,紧要时可以迅速组装起来,而且调整方便灵活性强,索玛铝镁型材机柜完全可以实现这一项功能,某些劣质产品往往接口部位很粗糙,拼装起来比较困难,容易走形,同时索玛机柜安装设备的方式是无极滑槽设计的,设备按刻度安装,简洁方便,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您的安装成本。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1线扎的加工工艺 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线扎的走线要求 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扎制线扎的要领 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 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太松会失去线扎的效果,造成线束松散或不挺直。 ⑥线扎的绑线节或扎线搭扣应排列均匀整齐。两绑线节或扎线扣之间的距离L应根据整个线扎的外径D来确定,见表1。绑线节或扎线扣头应放在线束下面不容易看见的背面。

机柜布线规范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规范 2015-11-15

目录 1基本思路 (2) 2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2) 2.1 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3) 2.2 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3) 2.3 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3) 2.4 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4) 3 机柜安装固定 (5) 4 机柜布线 (7) 4.1.1 机柜电源布置 (7) 4.1.2 结构及安装要求 (7) 4.1.3 交流配电单元 (7) 4.1.4 接线端子组 (8) 4.1.5 插座 (8) 4.1.6 温升 (9) 4.1.7 认证 (9) 4.1.8 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9) 4.1.9 电气防护性能 (10) 4.2 布线原则 (11) 5 线缆标识 (14) 6 通风与防尘标准 (15)

1基本思路 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管理网、数据网因所属安全区域不同,不得混用机柜,必须按安全区域独立使用机柜。并且遵循下面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总体设计要使整个电气控制系统集中、紧凑,同时在空间允许条件下,把发热元件,噪声振动大的电气部件,尽量放在离其它元件较远的地方或隔离起来;对于多工位的大型设备,还应考虑两地操作的方便性;控制柜的总电源开关、紧急停止控制开关应安放在方便而明显的位置。总体配置设计得合理与否关系到电气控制系统的制造、装配质量,更将影响到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实现及其工作的可靠性、操作、调试、维护等工作的方便及质量。

装配工艺要求05

质量管理体系 三层次技术类文件 装配工艺要求 版 本: A01 编 号:JS/GY-05 受 控 章: 编制:陈永方2015年4 月13日 审核:佘军红2015年4 月13日 工艺审核:潘兵2015年4月13日 质量审核:李美荣2015年4月13日 标准化审核:李美荣2015年4月13日 批准:陈兴2015年4月13日 生效日期:2015年4月13日

装配工艺要求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 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 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a)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b)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c)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d)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e)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 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2.1 流水线与流水节拍 装配流水线就是把一部整机的装连、调试等工作划分成若干简单操作,每一个装配工人完成指定操作。在划分时要注意到每人操作所用的时间应相等,这个时间称为流水的节拍。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精品资料推荐…………………………………………………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2011年03月

电子设备装配工艺 1、范围 本工艺规定了系统整机和部件装配质量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 本工艺按照规定的标准制定。 2、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处给出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整个文件。 设备外观表面分级 整机或部件装配的表面外观分为主、副两级 主表面:用户可以看到的表面,包括设备开启前后门能直接看到的所有外表面。 副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运行状态下不能被看到表面,如设备箱体的内部或结构件的内表面。 对于主表面,是表面检验的重要区域。 设备装配等级 主级装配点: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实现、性能或主级表面质量的装配。如有散热、屏蔽、振动、电连接等的装配,面板、标示牌等的装配,以及用户经常操作的部件,都是主级装配点。 副级装配点:无明确配合精度要求,符合一般质量要求即可,只有当装配连接失效后才会影响到产品功能实现及外观质量的装配。如机柜内走线,机柜隔板的紧固等是副级装配点。 主级装配点是保证产品质量及检验的重点。 测量单位 本标准中长度和误差单位为毫米,其他测量数据都以国际单位制(SI)表示。目视检验 在光线明亮处目视,照度300-600LUX。 距离:600-650mm 矫正视力:1.2 时间:10秒 常见缺陷定义

裂纹:只在物体表面形成开裂纹路,为透过物体,目视表现为开列两部分仍然是同一条开裂线。 裂缝:开裂已经透出部分或全部物体,目视为开裂的两部分。 其他术语定义 完全互换性:性能参数相同、颜色相同或无明显差异、所有紧固件尺寸、表面处理相同。 端接:电缆与设备进行连接。 对接:电缆与电缆进行连接。 4、整机装配质量通用要求 一般要求 任何装配件漏装、少装、装错型号、装错位置以及装入不合格物料都是不合格的。 任何可见和可触到的毛刺和锐利边都是不合格的。 任何可见的锈蚀都是不合格的。 整机装配中的电子元件的装配要求 在整机装配中的电阻、电容、IC的装配要求同《电气工艺规范》。 装配中的修配 在总装时不允许对金属件、电镀件、金属类线路板壳体进行调整性锉削、钻孔等操作,以免金属屑落入设备内。对于外购件必须有技术文件规定或工艺人员同意,才能允许修锉等加工。 颜色要求 装配件外观颜色必须符合图纸或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表面不平可接受限度 翘曲变形位置在副级表面或副级装配点,只要不影响设备的运行与性能认为是合格的。 对于主级表面要求如下:

机柜安装标准工艺细则

机柜安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般机房对重一点的设备都是用角铁或槽钢做一个机架,将设备放在机架上面,这样能避免由于人在地板上走动等引起共振,而且现在市面上很多地板的承重能力都不够,所以较重的设备一般不能直接放在地板上面。另外,地板如果需要开孔出线,也要在地板的边上开孔,而不要在中间开,因为在中间开不方便以后更换地板或变动线路。 机柜在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了机柜相关尺寸,再检查设备的外形,确保和选择的支架搭配。一个坚固的机柜可承重达250公斤,所有安装螺丝不得有松动,保护橡皮垫应安装牢固,所以检查一下用来拿出设备用的工具,比如,提门或手推车。好的机柜下面 装有轮子,所以你只需把该装的设备装进去,再把机柜推到合适的地方即可。 2、测量一下房间的大小和机柜经过的天花板、门和电梯高度。再有,考虑到机柜里的多类设备,确保把机柜放在距离电源、网线插口、通讯插口近的地方。 3、检查打开和关闭机柜时柜门打开的角度及,标准机柜门在右边打开,门轴在左边,当然不排除相反的情况。所有的门和侧板都应很容易打开,以便于维护。安放应竖直,柜面保持水平,垂直偏差小于等于百分之一,水平偏差小于等 于3mm机柜之间缝隙小于等于1mm机柜表面要完整,无损伤,螺丝要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 4、当你要将设备机柜安装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机柜组时,你可以把机柜挨着排成一排,这样安全、整齐。有些机柜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增加了,或者只能增加几种附件。最好的机柜组模型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充性,并带有所有必要的硬件,可把机柜侧板拿掉,用螺钉将机柜相互连接,排成一排。 机柜安装时步骤: 机房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机柜又是其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常用的19英寸(标准600mm至于高度分别为:42UL 37UL 32UL 27U.深度为1000mm900cm800mm600m 面就机柜的安装举例如下: 底座制作安装:100mr^ 600mr^ 800mn如图D-1所示。 R7035机柜安装,女口图C-1所示。 R7035机柜的外型尺寸为:高X宽乂深= 20KKmm 600mM 800mm (1)机柜底座焊接、安装 底座焊接工序:(1)常用工具的准备《笔、纸张、卷尺、插拔、电钻(钻头)、电焊机(焊条)、角磨机(砂轮片)、切割机(切割片)、锤子、刷子、防锈漆、黑漆、水平尺、螺丝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 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 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 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2682-19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图1 整机结构树状图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通信机柜(架)安装工艺.doc

通信机柜(架)安装工艺 一、安装准备 1、工具:人字梯、高凳、钢皮尺、钢卷尺、角尺、撬棍、起钉器、羊角榔头、榔头、套筒扳手、活动扳手、冲击钻、吸尘器、橡皮榔头、改锥、吊锥、吊锤、水平尺、钢锯、红蓝铅笔或号笔。 2、文件图纸: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建设单位补充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 二、通信机柜(架)安装的定位原则 1、机柜(架)安装的位置,以设计图纸《机房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图》为准。 2、确定各列位置时,以第1列为准。逐列测量;确定列内各机柜,(架)位置时,以列首(靠主走道)机柜(架)为准,逐个测量,以免积累误差。测量时,应用钢皮尺和钢卷尺,不准使用皮尺和丈量绳。 3、列内的机柜(架)排列应成一直线,各列排列应平行;各列收集柜(架)的立侧面(靠主走道侧)应在一直线上,误差应小于5mm。 4、机房内设有下缆用楼层孔洞时,应进行重点校核。如有误差,请建设单位对设备安装平面布置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改孔洞位置,并做出变更设计。 三、机柜(架)安装 1、按规定程序进行开箱、检验。 2、将机柜(架)就位、划线、确定底脚加固螺栓(膨胀螺栓)的安装位置。 3、如机柜(架)底部有操作空间,可用冲击钻头通过机柜(架)底部预留的底脚螺栓固定孔直接打孔,然后用吸尘器区沙土后装入膨胀螺栓,经加套弹簧垫圈、平垫圈后,上好螺母;如机柜(架)底部操作空间很小,则画好固定孔位后,移开机柜(架)再用冲击钻打孔,打孔市、钻头要保持垂直,用力不得过猛,以防滑钻,然后用吸尘器吸去沙土,再将机柜(架)就位,并装入膨胀螺丝,经加套弹簧垫圈,平垫圈后,上好螺母。 4、校对机柜(架)位置和垂直、水平、紧固膨胀螺丝的螺母。机框(架)的垂直误差不大于3mm,其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垂直:应用吊锤、或用水平尺再角柱上测量;水平:应用水平尺在柜顶的角梁上测量。 5、调整垂直、水平应逐个进行,并以首个机柜(架)为标准,每调好1个,即刻固定1个。不可将全列都调整好再行固定,以免固定后产生偏差造成反复调整。调整时,调整时可用橡皮榔头或加垫木块敲击机柜(架)底部,但不得敲击其它部位;侧两极柜(架)垂直、水平不达标时,应根据误差的大小,加垫不同厚度(0.5、1、2、5mm单片,并可组合成复片)的U型钢片,禁止使用木片,草纸板片代替。 6、列内相邻机柜(架)间,应用螺栓连固,使整列机柜(架)形成1个整体。 7、列内相邻机柜(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面应为一个垂直立面,无凹凸想象。 8、大列间、大列与墙的加固,应根据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抗震加固)。 9、所有加固螺栓应紧固到位,同一点螺丝露出螺母的长度应基本一致。 10、机柜(架)上的各种零部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机柜(架)的漆面,如有破损、脱落,应用原色漆予以补漆。 11、当安装程控交换柜要求与地面绝缘处理时,应按要求使用厂家提供带有绝缘套管和绝缘垫圈的螺栓进行安装固定;;安装紧固后,应进行绝缘组织测试,并做好记录。 四、知识改变命运 五、 1、 1 / 1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 1线扎的加工工艺 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线扎的走线要求 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扎制线扎的要领 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太松会失去线扎的效果,造成线束松散或不挺直。 ⑥线扎的绑线节或扎线搭扣应排列均匀整齐。两绑线节或扎线扣之间的距离L应根据整个线扎的外径D来确定,见表1。绑线节或扎线扣头应放在线束下面不容易看见的背面。 表1 绑扎间距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规范

————————————————————————————————作者:————————————————————————————————日期: 2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图1 整机结构树状图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机柜结构件设计规范

机柜结构件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 (5) 1.范围和简介 (6) 1.1范围 (6) 1.2简介 (6) 1.3关键词 (6) 2.剪板下料 2.1 板材的种类及尺寸规格.................................... 2.2钣金件展开尺寸的计算 2.2.1钣金展开的理论公式 2.2.2板材展开的参数表格 2.3下料尺寸不大于板材规格 2.4有组焊要求的钣金件沿长边下料 2.5下料单中对颜色及镀涂有特殊要求钣金件的标注 2.5.1底座颜色的标注 2.5.2资料盒颜色的标注 2.5.3安装板镀涂的标注 2.5.4外协件的标注 3.数冲 3.1 数冲模具的种类及规格 3.2数冲排出零件的尺寸限制 3.3数冲的孔间距要求 3.4钣金件需添加圆角

. 3.5数冲毛刺朝向零件内部 3.6冲孔最小尺寸 3.7零件表面冲孔较多易变形 4.折弯 4.1影响折弯的折弯机尺寸 4.2折弯的内圆角 4.3折弯成型边的最小尺寸 4.4折弯件的孔边距 4.5复杂折弯形状需验证是否可加工 5.组焊 5.1现有焊接设备原理及优缺点 5.1.1电弧焊 5.1.2气体保护焊 5.1.3氩弧焊 5.1.4电阻焊 5.1.5螺柱焊 5.2所有焊接螺柱底部均需增加定位 5.3点焊螺柱底部形状为锥形 5.4大面积焊接考虑变形 5.5箱体拼接考虑减少焊接和打磨长度 5.6焊接工艺的灵活运用 5.7平光粉及不锈钢钣金件设计焊接注意事项

5.7.1在外观平面上尽量采用点焊螺柱 5.7.2尽量采用拼装结构 6.普冲 6.1 普冲常用模具的运用. 6.2 凸台设计考虑变形 6.3 百叶窗设计考虑干涉 7.辊轧 7.1 非标型材及方管的设计 7.2 MS辊轧的下料尺寸 8.装配 8.1 常见的拼装结构形式 8.2仓库常见紧固件种类及规格 8.3铆装螺母的种类规格及底孔尺寸 8.4MS底座预留装配工艺孔 8.5避免自锁结构的设计 8.6柜体外部装元器件时需开进线孔 8.7标准岔道锁锁杆长度计算 8.8MS828锁锁杆长度的计算 8.9操作台液压支撑杆支架位置的计算 8.10超宽柜后背板设计为双门形式

机柜装配技术要求

机柜装配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机柜的装配要求和验收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JB/T 6753.5-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构体公差组装结构一般公差 JB/T 6753.4-1993 电工设备的设备结构公差焊接结构公差 GB/T 15139-1994 电工设备结构总计数条件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3术语和定义 3.1 装配总要求 3.1.1 待装配的零、部件应为合格件。 3.1.2 装配应保证实物与装配图一致。所有的材料,零部件、标准件的更改代替都必须经设计批准。 3.1.3 提交装配的所有材料、结构件和电气零部件、外购件,均应符合现行国标或企标的设计要求及有效期要求。 3.1.4 机箱机柜的护板、顶盖、门板和面板装配后,应紧密结合,缝隙均匀一致,无明显歪斜。 3.1.5 不允许在装配过程中对被装配件造成任何损坏和降低其性能。 3.1.6 结构零部件装配前必须清洁。进行清洁整理后,对活动零件应重新干燥和润滑。对非金属材料的部件,清洗所用溶剂不应影响零件表面质量和造成变形。 3.1.7 相同的产品机械零部件应具有互换性。允许装配过程中按工艺文件的规定进行修配调整。 3.1.8 机械零部件装配过程中不允许产生裂纹、凹陷、压伤等可能影响设备性能的损伤。因装配原因涂覆层有局部损伤时,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1.9 弹性零件(如弹簧、簧片、卡圈等)装配时不允许有超过弹性限度的最大负荷而造成永久性变形。 3.1.10 有锁紧定位装置的零部件,在调整完毕后应锁定。锁定时,变化不应超过允许范围。 3.1.11 对要求完全固定的结构应当装配牢固,不允许有歪斜、摆动、转动、移位等现象。 3.1.12 各种橡胶、毛毡及其他非金属材料衬垫均应紧贴装配部位,不允许有裂纹或折皱。 3.1.13 氧化或氮化处理的钢制件,装配前应采取防锈措施。 3.1.14 机械安装完毕后,不允许有残留金属屑及其他杂物。 3.2 机柜尺寸、外观及性能要求 3.2.1 外形尺寸偏差 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尺寸偏差按JB/T 6753.5-1993的B级要求进行。 机柜外形尺寸公差(高、宽、深)见表1。 表1 机柜、插箱装配后尺寸公差单位mm 3.2.2 机柜应方正、不歪斜、机柜六个面的垂直度采用对角线法测量。 3.2.3 机柜、门、侧门、底座等板类构件的平面度公差,为任意每平方米3mm。 3.2.4 顶盖、侧门、前后门的安装对正及间隙要求 a)锒嵌式门板(前、后门)与侧板、上下梁之间的间隙; ——水平方向间隙小于2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1mm); ——竖直方向间隙小于2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1mm); b)铺盖式门板(前、后门)与侧板、上、下框之间的间隙; ——水平方向间隙小于2mm(同一间隙不均匀性小于0.5mm)。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 1线扎的加工工艺 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线扎的走线要求 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扎制线扎的要领 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太松会失去线扎的效果,造成线束松散或不挺直。 ⑥线扎的绑线节或扎线搭扣应排列均匀整齐。两绑线节或扎线扣之间的距离L应根据整个线扎的外径D来确定,见表1。绑线节或扎线扣头应放在线束下面不容易看见的背面。 表1 绑扎间距 线扎图 线扎图是按线束比例绘制的,包括线束视图和导线数据表及附加的文字说明等。实际制作时,要按图放样制作胎模具,如图1所示。 图1 制作线扎的配线板

通用装配工艺及要求

通用装配工艺及要求 一.装配基本规范 装配工在装配之前,应首先熟悉本工位的工艺文件、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在装配工作中, 严格执行工艺及产品图纸等技术要求 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装配时,应检查零件与装配有关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是否合格,检查有无变形、损坏等, 并应注意零件上各种标记,防止错装。,装配前应主动检查零部件的正确性和外观质量,发 现不合格产品及零部件不应装配,应及时向质量人员报告 外购件必须先经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装配。 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 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各配钻孔应按装配图和工艺规定。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不得偏斜 需在整车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断开整车电源总开关,以及其它精密控制单元的插接器 (如电控发动机ECU,自动变速箱ECU等),焊接用搭铁线应尽量远离整车线束,并且搭铁要牢固、可靠压入平键及装卸轴承时,不得用铁锤敲打,应用木锤、铅、铝、紫铜锤或用装配工具进行装配 装配滑动零件,如花键轴和带花键孔的齿轮等,应保证能相对地灵活移动 装配在同一位置的螺钉,应保证长短一致,松紧均匀部件上各外露件如螺钉、铆钉、销 钉、标牌、轴头及发蓝、电镀等件均应整齐完好,不许有损伤或字迹不清等现象,否则应 予以更换,以确保外观质量二.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要点 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干燥、清洁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安装前应仔细检查轴和外壳的配合表 面、凸肩的端面、沟槽和连接表面的加工质量。所有配合连接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并除去毛 刺,铸件未加工表面必须除净型砂 轴承装配前,轴承位不得有任何的污质存在 轴承装配时应在配合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轴承无型号的一端应朝里,即靠轴肩方向 必须在套圈端面的圆周上施加均等的压力,将套圈压入,不得用鎯头等工具直接敲击轴承 端面,以免损伤轴承。在过盈量较小的情况下,可在常温下用套筒压住轴承套圈端面,用 鎯头敲打套筒,通过套筒将套圈均衡地压入。套装轴承时加力的大小、方向、位置应适当, 不应使保护架或滚动体受力,应均匀对称受力,保证端面与轴垂直 滚动轴承装好后,相对运动件的转动应灵活、轻便,如果有卡滞现象,应检查分析问题 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轴承装配过程中,若发现孔或轴配合过松时,应检查公差;过紧时不得强行野蛮装配,都 应检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作相应处理三?装配螺栓 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 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按技术规定要求 要求的,尚应进行检验。 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 C。 一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电气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柜装配工艺标准(A版)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国标结合我公司企业标准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 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2.5钻头、Φ3.2钻头、Φ4.2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或将电气料平铺底板按第10、11条操作,量好尺寸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也可直角安装)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Φ4.2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Φ4.2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7、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 8、PLC、开关电源等不需要导轨安装的电气元器件都要进行打孔、攻丝(用2.5钻头打孔,然后用M3的丝锥攻丝)再直接安装于电柜底板上。 9、软启动器、变频器等要用Φ3.2钻头打孔,然后用M4的丝锥功丝,再直接安装于电柜底板上。 10、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 11、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1.60m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 12、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 13、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元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6mm、9mm黄色标签) 14、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 四、配线标准 1、我公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配线。其工艺过程是 a、 b、

机箱机柜通用检验标准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箱机柜结构件的检验验收。它是对那些在设计文件上未能详尽标列的或没有必要特别指出的基本性及常规性的技术要求进行的归纳和补充说明。 本标准应与设计文件上所标识的技术要求一起并列参照执行,对哪些超出标准规定的精度以外的条款,就由该设计者提出,质检部贯彻执行,也可在征求设计者同意基础上按本标准执行。 检验、验收场地可在承造厂或甲方指定的产品到货地,其结果应一致,且以终到地结果为最终结果。 2.引用标准企业标准Q/DMBM307-1997:检验抽样规则。 3.机柜 3.1外形尺寸公差 3.2形位公差 机柜不允许有肉眼可见倾斜或局部歪、扭现象存在。 框架立柱与底座垂直度为小于1.5mm。检测时以底座上表面为基准,以立柱上端内沿面为测量点。 顶框与底座平行度为小于1mm。检测点为底座上表面及顶框下表面,且互为基准。也可通过测量六面之对角线的长度,相差不得超过2.5mm来检测。有中隔板者,顶框与底座平行度可放宽至1.5mm,中隔板与顶框或底座平行度为小于1mm。 上、下围框的对角线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5mm。 立柱不能有扭曲现象,各立柱与上、下围框相连的两端交接线与围框相邻平面的平行度为小于0.5mm。 3.3支撑插箱的滑道,同一层的左、右滑道所组成的工作面相对底座上表面的平行度为1mm,且应保证插箱装入后相邻两面板之间间隙之差的绝对值不得超过0.6mm。;g5C,P1H6d$M! D;I 3.4前、后及左、右侧门不允许有鼓胀、扭曲等现象,其平面度为小于2mm。局部100mmX100mm之内不得超过0.4mm。所有门板装入机柜后,其外表面与它所在的机柜侧面平行度不得超过1.5mm,平行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小于2mm,且与框架贴合良好。固定门板同一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1mm;旋转门板不能有明显下垂或上翘现象,其同一缝隙各处之差的绝对值≤1.8mm。有开启与闭合要求的门,必须转动灵活,开启角度≥90°,闭合后与门磁吸附良好,转动过程中不得有任何能引起喷涂层损坏等的干涉现象。侧门装拆应灵活。旋转门板在装入并开启30°左右位置,测量远离转轴的一边到框架前平面的垂直距离,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10mm。 4.机箱及插框 4.1箱体底面及其他侧面平面度为1mm。 4.2箱体前后或左右立面相对底面地垂直度为1mm。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机柜装配工艺要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 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 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 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一规定。 表一: 3.3紧固件的使用 3.4 一次绝缘软母线 3.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3.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机柜装配通用生产工艺

一、目的 保证机柜装配车间的机柜装配过程有规律性和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 生产部实施组织生产的全过程。 三、定义 无 四、职责区分 生产部:设计人员图纸设计时及机柜车间装配时根据此规定施行。 仓库:根据此规定制订各种材料的采购计划。 采购部:根据采购计划进行物料采购。 质量部:根据此规定检验机柜的系统装配。 五、规定内容: 1、元器件 1.1安装原则 1.1.1 组件安装应遵守分层布置以及便于配线、运行维护、检验和更换的原则;元器件安装端正、排列整齐、 层次分明;元器件的安装方向要正确,且装配紧固。 1.1.2 机柜最底部以上300mm范围内不布置元器件,但特殊系统无法满足的情况下,经相关人员的批准后方 可进行特殊安装、布置。 1.1.3 发热组件应布置于柜体上方易于散热的地方。 1.1.4 机柜内前、后元器件的布置应严格按照盘面示意图、盘后示意图以及安装尺寸图执行;柜内所有元器 件型号规格与设计图纸的要求须完全一致;未经允许不得轻易改动。 1.1.5 安装霍尔传感器、绝缘监测传感器时,传感器上箭头所示方向应与电流方向一致;其中安装在电池熔 断器端的霍尔传感器其箭头所示方向则应与电池充电电流方向一致。 1.1.6 所有接至母线的小熔断器必须安装在母线侧。 1.1.7 铜排、铁轨50及其它五金件经过加工后必须要做防锈及去毛刺工作。 1.1.8 同一地方的同类产品保证元器件安装位置,走向方式,整体布局一致。 2、系统布线 2.1 系统布线的一般原则。 2.1.1 按照图纸要求选取相应颜色、型号规格的连接线。 2.1.2 根据各模块与各器件的安装位置确定连接线的长度。 2.1.3 一般原则: 2.1. 3.1 导线的排列应横平竖直、布置合理、整齐美观;同一排端子相同导线及同类型元器件的引线安装保 持平行不得交叉、折弯度一致;同行或同列的线头应相互平行,不得交叉。布线时宜选尽可能近的线路走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