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模板】

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模板】

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模板】
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模板】

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二0一五年五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1)

第一章现有基础 (1)

第二章面临挑战 (2)

第三章总体思路 (3)

第四章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5)

第五章基础教育信息化 (5)

第六章职业教育信息化 (7)

第七章其他教育信息化 (8)

第八章教育管理信息化 (9)

第九章教育服务信息化 (10)

第三部分重大工程 (11)

第十章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11)

第十一章教育平台建设工程 (13)

第十二章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14)

第十三章应用活动推进工程 (15)

第十四章智慧城市对接工程 (15)

第四部分保障机制 (16)

第十五章统筹有力领导体制 (16)

第十六章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17)

第十七章多方合作建设机制 (18)

第十八章广泛应用激励机制 (18)

第十九章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19)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湖北“国家信息化试点省”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宜学之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宜昌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章现有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全市所有学校都接入了互联网,60%以上学校网络带宽达到10兆以上,城区教育城域网于2013年12月正式开通。共有9个县市区已完成辖区内专网建设;二是学生用计算机比例达到9∶1;教师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6∶1;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触控一体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班级覆盖率达到98%以上;录播教室、电子书包等其他新型教育信息化设施也逐步进入学校。

——率先启动了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从2010年起,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先后开发了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项目(教师、学生、学校三大数据库)和二期项目(智慧校园管理与应用系统);市教育局开发了督导评估、素质评价等业务

应用系统;各县市区也开发了诸多业务应用系统,为信息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活动逐步展开。各地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逐步与高效课堂创建、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研修、师生在线学习、学生作业减负、划片招生入学等教育工作相结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努力探索和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市、县(市区)两级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多数县市已经落实;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使用、购买服务的建设机制已有成功案列;专项督导、绩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已经启动,为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第二章面临挑战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未来三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破解。

——思想观念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利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问题,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要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但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学校,落实到日常教育活动中仍有很大差距;与管理者的教育思想,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习惯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也与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现实需求有很大差距。

——应用能力方面。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需要系统培训,实践锻炼才能逐步掌握和提升,需要经历敢于使用、愿意使用、恰当使用的较长过程,需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融合和创新。

——体制机制方面。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建设、管理、应用三个阶段,又涉及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服务三个领域。需要在经费投入、运行保障、协调推进、流程再造、应用激励、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第三章总体思路

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路是: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市级平台为引擎,以业务应用为核心,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整体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宜昌特色。

各地各校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遵从以下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路径。

——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立足各地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分项实施,坚持应用驱动,确保工作实效。

——工作方针。遵循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律;普及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和最基础的常规应用;坚持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的工作策略;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和对教育发展的贡献率;建立支撑长效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

——发展路径。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按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初步应用阶段(2008——2014);第二阶段为设施升级、应用融合、机制建立阶段(2015——2017);第三阶段为全面融合、创新发展阶段(2018——2020)。

第四章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7年,宜昌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进入中西部地区前列。设施完善、运行畅通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完成;广泛应用、深度融合的教育活动形成常态;区域性亮点、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宜学之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贡献。

具体目标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完善。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普及高速互联的基础网络和信息化终端设施,全面建成信息化教学环境,高标准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任务。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使用便捷的数字教育资源。建好市级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优质资源研发、汇聚、应用和管理机制,提升资源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

——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市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管理模式,重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能,服务教育受众,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深度

融合为核心,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建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地区、示范学校、创新团队、优秀案例,形成丰富多样、亮点纷呈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和研究成果。

——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从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技术研发、队伍建设等多个环节保障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社会参与,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三年内,主要完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其他教育、教育管理、教育服务五大方面的发展任务,各地各校要制定实施方案、大胆创新探索、细化任务目标、确保工作落实。

第五章基础教育信息化

基础教育是全市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高位均衡,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助力。三年内,主要完成以下发展任务: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配备水平。重点是教学点,幼儿园,特教学校,山区县市。条件好的地方和学校可适度超前,装备代表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的新型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全市所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都

要达到百兆光纤到校园、有线无线双覆盖、各类终端到桌面、网络教学无障碍、泛在学习可实现。

——建成各级数字教育资源系统。率先建好市级教育资源平台,并与国家、省级平台对接,各地各校建设特色资源和地方资源,初步建立起基础教育各学段、全学科、多形式、易使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和教育资源云服务。

——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率和融合度。所有教师都能完成电子备课、白板教学、网络研修、空间应用、OA办公五项基本技能。建立学校班级空间、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空间,引导教师通过空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通过空间进行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诸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专递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深度融合实践,形成亮点特色和阶段性成果。

——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评价机制。以信息化为依托,重点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小学生课业管理系统,教育督导评估系统,教育质量测评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等评价工具开发和全面使用。

——支持各地各校信息化应用创新活动。

第六章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是全市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信息化要紧紧围绕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三年内,

主要完成以下发展任务:

——加强职业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建立校级网络中心,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学校办公、教学和生活等所有区域,网络出口带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普及“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终端;建设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间专用或混用的录播教室、1套数字校园广播系统、1套校园数字电视台系统和1间专用或混用的数字化阅览室,职业院校生机比达到5∶1、师机比达到1∶1。

——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以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具有宜昌特色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一批市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仿真中心,购买或开发一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全市重点专业仿真实训全覆盖。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建设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为全市职业院校每一个师生提供一个实名制的云端账户,通过空间开展教学活动;建设宜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系统,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机制,更好服务宜昌本地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建立学生职业信息技术能力认证机制。

——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标准,推动远程培训、考核和认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

书教师的比例。通过远程培训、网络研修、工教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第七章其他教育信息化

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其他类型的教育信息化要契合特大城市建设、宜学之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等有序发展,既为培养人才助力,又促进城市建设。三年内,主要完成以下发展任务:

——初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一是按照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的“市民e家”方案,做好教育模块对接,为家庭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二是按照宜昌教育云总体规划的“宜教通”移动教育模块,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特别是家校互联、作业管理、成长记录、个性学习、教育评价等工作。

——初步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校外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外教育机构在线申报、行政审批、行为监管工作;二是引导和培育校外教育机构重点向学生兴趣培养、新型技术体验等方向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正能量。

——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宜学之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宜高校要为宜昌教育信息化提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教育管理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难点,又是教育信息化持久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此,全市上下必须统一认识,克难攻坚,三年内,主要完成以下发展任务:

——把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建设放在首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学校校长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阵地。要通过系列培训、督导考核、活动推动、示范引领、激励创新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局长、科(股)长、校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实施教育管理者全员培训和高端领导力专题培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并强化结果应用;评选奖励教育管理信息化优秀人才和典型案例。

——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和应用。以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依托三峡云计算中心的技术支撑和各地教育城域网的网络条件,搭建“宜昌教育云”,开发用于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课业管理系统;用于督导管理部门的教育督导评价系统和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用于学校管理的智慧校园管理与应用系统;用于安全管理的视频监控系统;用于考试巡查、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工作的市教育信息指挥系统;用于公众服务的在线调查和网上查询系统。

——不断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其他管理活动。

教育服务信息化应成为宜昌教育信息化的地方特色和亮点所在。三年内,主要完成以下发展任务:

——为教育在线查询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各类服务系统,提供学校学位查询、学生(考生)证书查询、中考(高考)成绩查询、毕业生档案查询等网上查询服务;办好教育门户网站和开通教育官方微博微信,提供教育政策和教育资讯服务。

——为教育网上诉求提供便捷通道。依托《宜昌教育网》和各级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站,提供局长(校长)信箱、在线咨询、办事大厅、网络投诉等多种服务。做好与《中国宜昌》网、市长热线、省教育厅监察系统的对接和即时服务工作。

——初步探索建立网上家庭学习系统。一是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宜教通、市民e家客户端)等多种渠道推送公共服务、进行家校互动;二是探索与广电网络融合,把宜昌教育云的优质资源推送到有线电视专门频道供广大市民和家庭观看学习。

第三部分重大工程

实施重大工程是实现发展任务的主要抓手和具体措施,是需要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加强和必须突破的关键领域。各地各校要结合总体规划,切实抓好抓实。

第十章基础设施完善工程

考虑到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总体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能基本满足应用要求,三年内,主要任务是网络优化,设备更新,提档升级,保障运行。分年度具体安排见表一至表二。

表一: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分年度行动计划

表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分年度行动计划(续)

第十一章教育平台建设工程

正在开发的宜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三通两平台”任务目标和市政府规划的“三峡云”总体方案,已率先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的重大项目。根据一个登陆窗口,两大应用功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个网络空间(教

师空间、学生空间、机构空间),四类服务人群(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的思路进行设计,并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实现对接,与“三峡云”有机融合,为全市教育系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教育云平台(宜昌教育云)。分年度具体安排见表四至表五。

表四:教育平台建设分年度行动计划

表五:教育平台建设分年度行动计划(续)

第十二章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是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重点从以下方面全面实施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意见。依据国家和省厅相关文件精神,从任务目标、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三年内、全市所有教师完成培训培养任务,达到培训要求,提升应用能力。

第十三章应用活动推进工程

推进应用活动广泛开展,形成浓厚应用氛围,不断提升应用水平,是三年内教育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

——常规应用普及活动。以学校为主,常年组织教师以电子备课、白板教学、网络研修、空间应用、OA办公为五项基本技能的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普及和达标活动。

——专项应用竞赛活动。以县市区为主,定期组织多媒体教学大赛、微课制作大赛,组织区域内网络教研、录播课程研讨、本地资源评比等等系列化应用活动,认真组织参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活动。

——典型应用示范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创建3个以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示范地区;30个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校);50个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00名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团体和个人;5—10个具有推广价值的重大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对以上应用创新活动进行命名、指导、奖励、宣传和推广。每年举办一次各类信息化应用成果展演。

第十四章智慧城市对接工程

教育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有机组成,也是宜昌的亮点特色。在实施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已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整体规划和优先部署范畴,各地各校要主动与之对接,有机融合。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按照城区城市监控系统总体规划,争取教育优先部署,逐步实现校门、操场、楼道、食堂等重点区域的全程监控。

——宜昌教育云建设。按照“三峡云”整体规划、有序推进。

——“宜教通”移动客户端。按照“市民e家”整体部署,做好功能划分和平台融合。

——电子学生证建设。按照“城市一卡通”整体部署,稳妥推进。

——广电网络融合。初步探索把宜昌教育云的教育资源与广电网络的电视频道实现对接,建立家庭网上学习系统。

——智慧教育研究。初步探索组建多方参与的智慧教育研究机构,进行教育信息化的评测、研究和指导。

第四部分保障机制

全市教育信息化总体战略、发展任务、重大工程的实施都需要体制机制保障。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

第十五章统筹有力领导体制

体制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和主要保障,三年内,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

——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的责任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实施主体,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是牵头责任部门,校长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健全领导体制。政府层面成立由教育、发改、财政、电子政务等部门组成的教育信息化协调小组;教育内部成立业务科室和职能

部门组成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牵头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有条件的学校要专设职能机构。

——强化工作责任。教育信息化各级领导机构要制定本地发展规划,保障经费长效投入,定期研究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应用活动,经常到校指导工作,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强化考核督导工作。

第十六章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重点在规划设计、项目实施、业务应用等方面做到协同配合、共同推进:

——上下协同。要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上与上级一致,既要避免重复建设,又要体现区域特色;

——横向协同。教育系统内部各业务科室和职能部门要职责清晰,形成合力,技术部门负责保障和服务,业务科室、职能部门、各类学校负责应用和管理,信息化推进办公室负责牵头和协调;

——内外协同。教育系统要主动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纳入地方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优先部署,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面支持。

第十七章多方合作建设机制

教育信息化建设要遵从自身规律,并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探索

形成多样的多方合作建设机制。

——终端设备,政府投入为主。班班通设备、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等终端设备因为有“改薄”项目安排,总体上应以财政经费投入为主。

——网络设施,鼓励购买服务。各地建设教育专网,无线校园,安全监控等网络设施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运行维护、设备更新、使用年限等因素,鼓励按照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学校)购买服务方式进行。

——资源建设,实行共建共享。大型公共资源,市级统一购买;全市优质资源,鼓励多方参与;地方特色资源,各地各校自建;个性服务资源,自愿购买享用。

第十八章广泛应用激励机制

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校长、管理者广泛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创新,帮助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氛围浓厚、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局面。

——培育信息化应用骨干队伍。选拔组建覆盖各个学段、主要学科的300名左右市级信息化骨干人才库,入选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名师评选、评优表彰等活动中,给予指标上倾斜和条件上优惠。

——定期选派外出培训培养。从2015年起,每年选派3名左右的局长、校长、科长到教育信息化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学习;每年选派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最新2021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最新2021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纹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 ___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但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本学期我打算采用计算机上机实际操作教学的方法。同时加强四年级学生的教学治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小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的教材,本教材每年级两册,三年级下学期选用第二册。本教材都有两个的单元内容,语言纹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三年级:共五课,第一课在电脑里写日记(一),第二课在电脑里写日记(二),第三课小海龟的家,第四课椰子节的宣传海报,第五课帮妈妈记帐。 五、进度安排: 三联单年级:每节课用10-20分种讲理论、剩余时间上机训练。 六、计算机治理 从系统上为确保计算机正常运作,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管理的好与不好,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网络室的正常运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没有良好学习环境。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永和县城关小学 2013年8月

永和县城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不断探索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路径和方法,根据《临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申请方案: 一、基础设施及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永和县育才巷号,目前有29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100名教职员工。学校已开通光纤,并接通了学校局域网,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个,有计算机台,生机比,多媒体教室29个,语音教室1个,电化教室面积为760平方米,仪器、实验室各一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教室2个,舞蹈教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个。 学校先后被授予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主要解决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 硬件设施: 学校各年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都基本配备了计算机;有29个多媒体教室, 1个计算机房,可用学生机100多台。目前,学校教师还未能达到人手一台电脑,部分新老师还缺少电脑,办公室能上网;学校教师所配备的部分电脑硬件配置都比较老,内存都比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办公效率。 软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园主页,目前主要是学校概况、学校信息、教学科研、德育教育、学生园地等几个模块,各模块初步应用。 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方面学校已经有投入,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学校各教师也存备了些自己收集或制作的资源。相对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率较高,且校外的资源库使用也比较多,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目前相当部分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收集或制作资源。 3.师资水平

教育信息化在标准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及教学管理,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我旗教育网站建立及各校校园网开通已有一段时间,这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学理念都是一种新的挑战。结合我旗的教育实际,我觉得教育网站建立及校园网开通在促进教育管理、教师成长、学生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给教育教学管理带了了诸多便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育网站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及各学校的沟通 我旗教育网站资源丰富,覆盖教育发展、党建之窗、政务公开、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教学资源等教育平台。还包含了教育动态、教师之窗、学生天地、学校展示、名师在线等许多丰富的内容,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增进了解的桥梁,是发布政务信息,落实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通过它,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最新教育动态、名师名校。二、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实现网络交流 网络环境下多向互动的多种传输系统为信息交流创造了条件,网络是学习的平台,也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我旗通过网络视频多次与深圳宝安区进行视频交流,把优秀的教师、新鲜的教学理念从“网”上请进来,自己也努力从“网”上走出去。通过网络把我们的教育现状、学校面貌、师生状况展现给外界,让外

界来了解我们地区的教育教学、民族风情。 三、利用教育网站实现教育全过程的具体管理 由于网络的快捷和方便,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教师和学校的相关信息,能够快速的收集整理各种数据材料,同时能够更迅速的上报和交流信息材料。我们在进行各种管理工作时,真正实现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化。 四、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我旗各校校园网开通之后,对教师们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们改变了备课方式,由“备教材、备教法”转变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媒体和网络”。教师们变得善于思考了,学会了反思和交流,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就在这样的追寻中有了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从我旗教育网站建设及校园网开通的管理作用中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教育教学管理及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的开发网络应用功能,我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提高师资水平,突破作秀意识 教育部门应重视网络教学。教师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和带动学科教学。并鼓励更多的人参加进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真正为信息化找到切实可行的路。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顺利整合,教育部门与各校应建起网络资源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________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中心, 围绕学校主动发展的中心工作,加强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应用,力求特色,注重实效,为创建信息化实验学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校园网继续优化硬件资源的配置 各办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接入因特网。 建立校园网、配备服务器,建立学校网站,各教研组建立独立网页,鼓励教师通过学校网站建立教学日志,有条件的建立个人网站。 通过学校网站bbs加强师生交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建立起师生家长三方互动平台。 逐步推动班班通工程,每个班级都要有宽带接入接口,教师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在教室上课。 2、继续加强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结合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加强学生电子报刊的培训,以此为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拓展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继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类型,分阶段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 培训,采取"大集中,小分散,勤辅导,促滚动"策略进行信息技术的指导,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首位. 充分挖掘各科室有信息技术特长教师的潜力,发扬同伴互助的精神,营造一种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让信息技术深入人心. 第 2 页共 6 页

3、加大计算机及其校园网络的应用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师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搭建平台,与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特色建设,网络备课等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分年龄段,明确提出使用校园网络的要求,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建立校园办公系统,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搭建网络办公平台,实现通知发布,公文流转,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校产管理等方面的电子化. 4、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梯队建设 管理队伍建设是本学期以及下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首先要加强现有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房管理员的管理与培养,明确管理职责,切实发挥管理职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管的合理,管的有效,让老师和学生满意. 创造学习和尝试的机会,让热爱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老师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动年级组,备课组年青教师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技术开发潜力,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老师,建设一支教育信息化管理梯队.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报告 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办学思路为指针,贯彻教育局信息中心,从务实、求真 第 3 页共 6 页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xx城关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隶属xx教育局,位于新华路西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x人,专任教师x人,37个教学班,学生x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保障。我校充分意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由焦xx校长任组长,沟xx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由校办公室刘xx主任分管,信息技术教师邓xx老师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位学生负责班级的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适时地对各班的负责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班级电教方面的工作。 我校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

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投入。学校建有学生用机房1个,内有计算机57台,现有教学班37个均能实现网络班班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宽带通达所有普通教室和所有办公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等设计到位,图书电脑管理系统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校产、教务、学籍等均实现电子化管理。学校为丰富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特订阅了《电脑报》,扩大了教师们的视野。 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平台,与省市县教育资源网能够实现互联,有资源管理制度。我校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能够积极组织教师注册省、市教育资源网,引导、鼓励教师上传、下载和应用教学资源,研发、管理、存储校本资源。各年级备课组积极整合资源,设计本学科导学案,备课组电脑上及时存储本学科教学课件、教案、导学案等资源,为我校校本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 以上设施的建设,使得学校形成了现代化教育系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重视校园网站的建设,将之视为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

2021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1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544

2021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习与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研究。 1.继续在全区信息技术教师中开展学习教育理论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我区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与信息化水平。 本学期我区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重点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以《走进新课改》为内容,学习课改精神和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

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燥情绪,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具体活动]:7月份对全区教师进行程序设计的培训。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集备、教研的实效性。 不断完善教研组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以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每月的第一周为各片集备时间,由各片长组织实施,另三个周组织全区集体教研,教研组摒弃以往那种你说我听、你说我记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问题,依照“回顾——学习——设想——交流”的过程开展教研。 3.积极探索网上教研活动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效率。并且通过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带动全区其它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推动我区的信息技术应用。

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方案

项城市某某小学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工作方案 项城市某某小学 2019年2月

项城市某某小学申报“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办学内涵。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深入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现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订项城市某某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工作方案。 一、学校现状 项城市某某小学是城区义务教育的主阵地。目前,学校有47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5672人,教职工200余人。90%的教职工能应用电脑进行日常办公和教学。近年来,按照“分步进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先后配置了电子显示屏2个,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相继为各班教室安装了47套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和音箱、触摸一体机等班班通设备,教师办公室共配置办公电脑61台,外接互联网,通过“三层交换”技术把各楼、各室信息点连通。同时配置了2个物理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器材。完善了校园数学广播系统、数学高清监控系统,正在建设校园高速光纤,学校网站。目前,现代化教育装备基本能满足教学、办公需要,网络信息全覆盖(筹建),实现了内外资源共享,为远程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我校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化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工作制度化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数量和结构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开发、研究的需要,还未形成一支稳定的、有责任、能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的团队;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特别对资源开发、网络维护和建设。办公软件开发的投入偏少;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今后,我校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及上级部门资金的支持,加大信息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综合性、网络化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基础平台,实现校园教学信息化、校园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二、成立创建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

教育信息化2.0讲课教案

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将会是什么模样?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近日指出,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2.0时代。 前4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这个阶段称为教育信息化1.0时代。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绝非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待从经验走向科学;二是,教育目标亟待从知识走向能力;三是,教育机制亟待从管理走向治理;四是,教育过程亟待从阶段走向终生。面对上述趋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参与,针对上述趋势的改革将难以奏效。而这种“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

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第二,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不同于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1.0,教育信息化2.0将以数据技术(DataTechnology)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特征。 第三,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联接”为要义。教育信息化1.0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单位与教育体系内部的联接,但为了更好地因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将从教育内部“小联接”走向教育与其他各领域的“大联接”,可以想见,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边界将更为模糊。 第四,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开放”为策略。事实证明“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时代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育信息化2.0将在充分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各类数据,实现教育大数据的全社会的共同挖掘、共同获益。 第五,教育信息化2.0将更以“智能”为目标。破解当前各项教育难题的根本还是在于能不能将优质教育资源经济地、有针对性地投向学习者。建设更加智能、更加自动的教育信息化既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一大建设目标。 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既是目标,也是要求,更是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的提速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视和投入程度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的升级中硬件和设备将不再是主要障碍,相反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力资源上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年度计划

A1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精神,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09年度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结合海港区有关信息化工作的精神,以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 要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 强化管理,构筑信息化管理网络。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重视管理,树立服务第一,建立三级领导小组:校级(校长、副校长);处室级(校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学科级(教研组长)。 ? 教育信息化小组职责为: ①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工作。 ②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 ③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推进师资队伍信息技术培训。 ④推动学校软件的开发与建设。 ⑤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初步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所必须的技能。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在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网络学习成为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Application material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 monstration school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小泰温馨提示:申报是指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本文档根 据题材所需要的申报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xxxxx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隶属xx教育局,位 于新华路西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占地x平方米,现有教职工x人,专任教师x人,37个教学班,学生x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开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前提;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其中,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了保障。我校充分意识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并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程来建设,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实施情况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为了更快地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了由焦xx校 长任组长,沟xx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办公室主任、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面指导、督促、检查学校信息技术工作。信息中心由校办公室刘xx主任分管,信息技术教师邓xx老师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各类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等。每个年级每个班有一位学生负责班级的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适时地对各班的负责学生进行培训,使他们能配合各学科教师做好班级电教方面的工作。 我校配备了足额数量的专职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 建设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布置工作任务。学校将信息技术工作纳入年度教学实绩考核,与评优、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加大投入,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持续加大投入。学校建有学生用机房1个,内有计算机57台,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夯实基础,推进应用 ——微软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概述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计算机进入校园,协助教师教学开始,计算机在校园里的应用已经走过了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移动学习等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的eLearning 应用。 在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之后,硬件设施的高标准呼唤着软件应用的丰富性,“十一五”规划中,很多地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投资和建设重点将转移到教育软件应用体系的建设上来。 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一直非常重视软件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软件,在全球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案例。那么,微软今天究竟能够给教育行业客户提供哪些解决方案呢?下面将总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过程,介绍微软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解决方案框架 一般而言,围绕教学活动为中心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通常包含以下信息化子系统: 图1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 上图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该框架各部分之间形成“4横2纵”的逻辑关系。“4横”相互关联,形成平衡的整体业务能力;“2纵”

提供了系统安全,管理和开发的能力。下面对框架中的各主要部分作简要介绍。 1.基础设施系统 通常,校园信息化从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开始,这个时候,客户以采购硬件设备,例如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系统为主,上一些最基础的应用,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电子邮件,防火墙,数据库系统等。由这些硬件和软件,构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系统,提供包括网络传输,系统安全,文件存储,消息与协作,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等服务。 2.教育信息化应用子系统 在完成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之后,实际上完成了建信息化之“路”的任务,接下来,用户必然要在“路”上行“车”,开始考虑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 (1) 教学资源电子化子系统 从信息化改善教学任务的角度看,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首先需要把传统基于纸介质的教学资源“电子化”,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就需要用户建设一个教学资源电子化的应用系统,例如,课件制作软件,电子备课软件,以及教学资源的存储,管理,交换的系统。 (2) 教学展示子系统 当教学资源实现电子化之后,要应用于教学,必须把它传输到一个教学场所进行展示。此时用户必然考虑建设一个教学展示系统,例如电子教室,网络学堂等系统。 (3) 协作与交互子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更有必要建设一个教学交互系统,改善这种交流的手段,提供课堂上的实时交互,基于网络的在线答疑,以及离线之后的交流和指导。 (4) 教学评估子系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还需要对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估,以便根据结果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建设电子化的教学评估系统,通过网上考试,进度跟踪,在线调查等手段,对教学的绩效进行评估。 (5) 教学管理子系统 对于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而言,同样有必要基于网络信息化手段开发一个教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上) 2017-06-29 2014-2015上学期个人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 新的学期开始了,来到了陌生又熟悉的环境,心里充满激情和挑战,对于新的教学环境,我既期待又担忧。对我来说这只不过是重新走一遍而已,新学期里我担任高一9个班级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学校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这学期在教学方面我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共4章,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每一章的首页有导言,叙述了本章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本书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注意层次性和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 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而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况且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只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也不重视,只想上网玩,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教师要在教学中掌握好难易度和松紧度,即要照顾到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得,又要照顾到水平较高的学生,使他们能再上一个台阶。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书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校、职业院校试点申请表 一、学校概况 信丰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江西省重点中学,现有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7人。办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十一五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江西省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赣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 二、试点选题和目标 1、选题: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 自2008年以来,作为“江西省新课程样本校”,学校现已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修课管理体系。我校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目前已开发校本课程24种,每周开设4节选修课,有效地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2009年以来,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已建成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各办公室、教室全部接通有线网络信息接点,全部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积极依托信丰二中网站,整合网络应用,现拥有信丰二中智能办公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已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为进一步在课改选修课领域取得更好成效,我们拟将教育信息化与选修课选课、开设、评估相结合,实施选修课信息化建设。 2、目标 学校争取5年内建成以“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三、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 1、高中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 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我校选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2、开发我校选修课管理系统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Xxx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2010—2015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推动我校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工作思路 1、以“现代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2、以“教科研”为先导,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信息化建设。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建设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推进、注重实效”的工作方法。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xxx校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组建江流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组长由赵辉担任),负责师资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 四、工作目标 1、2012年春季开学,三、四、五、六年级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平均十人拥有一台计算机,2011年,适度调整机型配置及设备,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2013年4月,要高标准通过教育现代化创建验收。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十五”期间,完成一轮全体专任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五、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统筹规划,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着眼未来,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占城镇中心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从而加快全校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经费筹措上,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体制。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小组要强化超前、科研意识,指导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要站在科教兴国、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制定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投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 2、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从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转向整合阶段,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树立典型、开展活动、全面推动、注重提高”的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进程。每年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课、示范课等活动。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培养一批典型,以点带面,力争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专题报告、研讨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创造机会,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交流。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用科研课题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教学实践探索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证研究和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协作自主的多样化整合模式。

(精选)陈静课题《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或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践证明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展示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合理的将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发展变化的,由众多不断变化的东西决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会止步,根据我们的初步实验说明,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应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摸索解决的办法,去探求整合

课的教学规律,把理念变为实际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贵在行动研究。

目前,我校已开通了校园网,建起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室和录播教室,同时计划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为我们所进行“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在各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变革和建构多媒体学科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师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讨论和相互观摩评议,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动机,掌握研究方法,促使教师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概念界定 1、“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在中小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成为中小学生们学习的好帮手。这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而且还能更有效地刺激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能有效地养成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教育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初中XXXX-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学科:信息技术 年级:八年级 学校: XXXXXXXX 时间: XXXXXX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初中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这套教材正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遵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编写而成的。 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在初一、初二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训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初三教学注重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衔接问题,强调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来说: 1、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这样,在教学中要求: 1、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范例与活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机会,用Python进行了解什么是编程,用APP nventor进行手机APP基础应用开发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办、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具体教学课时: 第一单元算法思想初探4课时 第二单元Python 程序设计8课时 第三单元手机APP 基础应用开发

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关注校园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 亚洲教育网 二零一一年

前言: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高度重视,从2000年的“校校通”工程和近年实施的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具备相当规模,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 亚洲教育网全力打造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教学、管理、沟通一体化网络平台。为教师、 家长和学生搭建教学管理平台、交流沟通平台、资源共享平台,集成3G技术,支持手机、电脑、数字电视访问,引入社交平台、视频课堂和手机微博等,构建以网络教育社区为基础的“网络化终生学习体系”,促进大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 育作出贡献。 最具专业性和 权威性的教学、管 理、沟通一体化网 络平台 校园安全管理家校沟通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

亚洲教育网愿意携手共同构建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努力为学校做出管理特色: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二是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四是推进管理信息化。 一、校园安全管理 ?校园安全卫士:管理校园访客、证件识别、人像抓拍、接送登记、进入登记、指纹读取、脸谱识别 ?身份识别:老师刷进行核对,加强校园管理,系统车牌的自动识别。 ?数据归档:系统自动保存所有访客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头像、身份信息 ?学生接送安全:家长身份信息的核对,对应访问。 ?规管理:学校分部门管理,访客对应查找,系统自动打印身份凭条,离校情况扫描。 ?指纹识别:指纹容量2000—80000枚,采集、识别熟读小于1秒。 ?考勤系统:检查学生、教师的考勤情况 ?学生:详细记录学生上学、放学时间,便于班级管理。 ?老师:老师上下班进入校门刷卡,按月统计刷卡情况,可作为学校教师考勤的有效工具。 ?校园一卡通:一卡管理,是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进出校门:学生进出校门刷卡身份核对、家长报平安信息 ?食堂消费:整合消费系统进行食堂刷卡 ?图书借阅:整合图书借阅系统,实现借阅管理 ?小卖部消费:捆绑消费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