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点(1)电子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点(1)电子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点(1)电子教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点(1)电子教案

生产与运作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

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二、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三、系统柔性:指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生产系统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

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能加工的产品(零件)种类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性越好。

四、业务过程重组:从根本上对业务过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在现行的关键绩效指标

(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上实现显著改善。

五、精细生产:指对资源的占用少,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是对资源精打细算的生产。精

细的含义还包括质量。

六、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七、大量定制生产:是以大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制造定制产品的生产模式。

八、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九、预测: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

十、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转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街拍后,求

出装配线所需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数最少的方案。

十一、生产率:指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与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资源之比。

(生产率=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使用的资源)

十二、工作设计:指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十三、工作测量: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十四、收入管理:最初称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十五、库存: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十六、物料需求计划: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十七、ERP,企业资源计划: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决策层提供解决企业产品成本问题、提高作业效率、及资金的运营情况一系列动作问题,使之成为能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ERP的功能模块:MRP、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和顾客关系管理。

十八、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组织,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产品的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的全部活动。简言之,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全体人员参加的,用全面质量去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的活动,,核心在全面.

十九、质量: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二十、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二十一、新产品:在技术、性能、功能、结构、材质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的产品。

二十二、经营杠杆:反映年总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和销售收入的关系,总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经营杠杆的作用越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销售收入很小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净收益。(图见122)

二十三、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完成单位特定工作所需的时间。

二十四、供应链管理: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其他题型: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或)提供满意

服务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生产运作系统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

四、生产运作管理人员所需技能:技术技能和行为技能。

1)技术技能:专业技术(产品知识、设计知识、工艺知识)与管理技术(生产运作过程组织、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面临的是转化物料或提供各种特定服务这样的活动,他们必须具备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特别是工艺知识。

2)行为技能:组织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活动,必须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共事,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协调众人的活动。

五、从管理角度将生产运作分成两大类:产品生产和服务运作

1)产品生产: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①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分

连续性(流程式)生产: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料)、炼油、冶金、食品、造纸。

离散性(加工装配式)生产:物料离散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如轧钢、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家具和服装。

②按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分

备货型生产(MTS):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订货型生产(MTO):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如电站锅炉、船舶等大型产品的生产。

六、服务运作:又称非制造性生产运作,它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劳务,而不制造有形产品;但是不等于不提供有形产品。

分类:按是否提供有形产品(纯劳务运作、一般劳务运作)、按顾客是否参与(顾客参与的和顾客不参与的)、按资本、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大量资本密集服务、专业资本密集服务、大量劳务密集服务和专业劳务密集服务)

特征:①服务运作的生产率难以测定②服务运作的质量标准难以建立③运作和消费结合,与顾客接触,导致效率降低④纯服务运作不能通过库存来调节

七、服务的分类:按行业分类;按服务组织的目的分类;按顾客参与方式分类;按照是否提供有形产品分类;按顾客是否参与分类;按劳动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分类

五、服务运作管理的特征:生产率难以测定;服务不能存储,不能通过库存来缓冲以适应需求变化;服务质量难以测量;质量难以测量;服务资源浪费;顾客自身直接参与对服务企业

有正面和负面影响。

八、生产类型划分:大量生产运作;单件生产运作;成批生产运作

九、大量大批生产运作类型的优势:①设计方面,采用经过多次制造和使用检验的标准图纸生产,减少工作量,节省设计时间和设计人员,保证质量。②工艺方面,设计图纸变化小,产品结构相对稳定,消除重复编制工艺的工作,减少工作量,缩短准备周期,减少原材料消耗。③生产组织方面,进行精细分工,工作专业化程度高,操作简化,提高工作效率。④生产管理方面,便于制定准确的工时定额,易与供应厂家和协作厂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与交货期容易得到保证,且管理人员易掌握生产进度。

十、大量大批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好处:①从设计到出产的整个生产周期短,可加快资金周转和整个社会的生产速度。②用人少,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

③人力、物力消耗少,成本低。④产品质量高而稳定。

十一、单件小批量生产问题:①设计方面,工作量大,周期长,人员多,质量不易提高。②工艺方面,编制周期长,材料消耗定额不易准确制定,工艺质量不易提高,人员多。③生产组织方面,进行粗略加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人培训时间长,效率低,工作转换时间长。

④生产管理方面,粗略制定工时定额,不易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质量和交货期不易保证,计划、调度工作复杂,需要管理人员多。

十二、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缺点:①产品制造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用户订货提前期长。②用人多,生产效率低,劳动生产率低。③成本高。④产品质量不易保证。

十三、当前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1、重视生产运作策略;2、业务过程重组;3、精细生产;4、供应链管理;5、敏捷制造;6、大量定制生产。

十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价格、质量、品种、服务、时间和环保。

十五、战略管理过程:1)确定使命和主要目标2)战略分析3)战略选择4)战略实施:。十六、确认资源与竞争优势p50

十七、战略选择:㈠公司战略:专注于单一事业、多元化、垂直(纵向)一体化、水平(横向)一体化。㈡经营战略:1、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波特提出三种基本的市场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2、快速响应战略。㈢职能策略

十八、生产运作策略主要内容: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策略;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

十九、生产运作总体策略包括:1、自制还是外购2、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选择3、组织生产是预测驱动还是订单驱动4、采用高效供应链还是敏捷供应链5、配送网络方面的选择。二十、产品或服务的选择策略需要考虑因素: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2、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3、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4、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的协调

二十一、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策略:1、做跟随者还是领导者2、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3、买技术或专利4、做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二十二、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策略:选址、设施布置、岗位设计、工作考核和报酬。

二十三、预测种类:科学预测、技术预测、经济预测、需求预测、社会预测

二十四、预测分类:(1)按预测时间长短:长期预测(5年或以上)、中期预测(一季度以上2年以下)、短期预测(一季度以下);(2)按主观因素所起作用:定性预测方法(又称主观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统计预测法)。

二十五、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

应用过程:挑选专家;第一轮函询调查并反馈;第二轮函询,再反馈;第三轮加以评价修正,重新预测。

优点:简明直观,避免专家会议弊端。

缺点:专家选择无明显标准,结果缺乏严格分析,随大流倾向。

原则: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

二十六、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三)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要(四)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二十七、研究与开发的分类: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基础研究进行的是探索新的规律、创建基础性知识的工作。应该研究是将基础理论研究中开发的新知识、新理论应用于具体领域。技术开发研究是将应该研究的成果经设计、试验而发展为新产品、新系统和新工程的科研活动。

二十八、新产品分类:按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相比的创新程度,

(1)改进型产品,对老产品的改进与完善,创新程度最小的一类新产品(2)换代产品,产品基本原理不变,因部分采用新技术使产品性能有重大突破(3)创新产品,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开发的产品,创新程度最高

二十九、结构设计过程:

1)总体设计:通过市场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性能、设计原则、技术参数、概略计算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的分析。

2)技术设计:将技术任务书中确定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具体化,根据技术任务书所规定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产品结构和技术经济指标,以总图、系统图、明细表、说明书等总括形式表现出来。

3)工作图设计:根据技术设计阶段确定的结构布置和主要尺寸,进一步作结构的细节设计,逐步修改和完善,绘制全套工作图样和编制必要的技术文件,为产品制造和装配提供确定的依据。

三十、工艺设计过程: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2)拟定工艺方案;3)编制工艺规程;4)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三十一、产品设计的原则:(1)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2)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3)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服务);(4)设计绿色产品。

三十二、生产流程分类:

(1)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就是以产品或提供服务为对象、按照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生产要求,组织相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形成流水般的连续生产,有时称为流水线生产。又称对象专业化形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类型;

(2)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又称工艺专业化形式,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或单件生产类型;

(3)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任一项人物都没有重复,所有的工序或作业环节都按一定秩序一次进行。

三十三、影响生产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1)产品或服务需求性质(2)自制-外购决策(3)生产柔性(4)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5)接触顾客的程度

三十四、串行的产品设计方法:

(1)概念:即从需求分析、产品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一直到加工制造和装配一步步在各部门之间顺序进行。

(2)存在的问题:

①各下游开发部门所具有的知识难以加入早期设计。加入设计的阶段越早,降低费用的机会越大。而发现问题的时间越晚,修改费用越大。费用随时间成指数增加。

②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核能缺乏理解,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和矛盾降低了产品整体开发过程的效率。

三十五、并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 )。 A.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创新的原则 C.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A )过程。 A.基本生产 B.生产技术准备 C.辅助生产 D.生产服务 3. 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 B )放在首位。 A.综合性 B.目标性 C.连续性 D.平行性 B )。 C. 5. 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 A.基本流程图 B.平面流程图 C.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由上而下流程图 6. (B )属于设备利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A.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7. 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 A )。 A.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订单生产 8. 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 C )。 A. 1 m i i T n t = =∑ B. 1 (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C. 1 (-1)t m i i T t n = =+ ∑最长 D. 1 (-1)(t) m i i T t n t = =+- ∑∑∑ 较大较小 9. 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 A.平等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流水线生产 D.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0. 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子就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C )。 A.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弹性的原则 D.单一流向的原则 11. 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 A.产品导向布置形式 B.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C.流水线布置形式 D.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1. 生产与运作系统结构化要素主要有(CDE )。 A.人员组织要素 B.生产与运作计划要素养 C.生产技术 D.生产设施 E.生产能力 2.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有(ABCD )。 A.组织 B.计划 C.领导 D.指挥 E.控制 3. 与制造业比较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有(BCD )。 A.产品可以库存 B.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C.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 D.消费者反作用(干预)相对程度大 E.质量可以直接衡量 4. 属于企业职能战略的有(BCDE )。 A.愿景 B.经营(业务)战略 C.生产与运作战略 D.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E.财务管理战略 5. 在生产与运作中,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主要内容(ACE )。 A.库存策略 B.管理人员的选择 C.库存量的大小 D.设备的选择 E.质量控制 6. 与订货生产型比较,属于补充存货性生产类型的特点主要有(ACE )。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三版 (陈荣秋 马士华 著)复习要点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 (陈荣秋马士华著)复 习要点 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二、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三、系统柔性:指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生产系统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能加工的产品(零件)种类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性越好。 四、业务过程重组:从根本上对业务过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在现行的关键绩效指标(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上实现显著改善。 五、精细生产:指对资源的占用少,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是对资源精打细算的生产。精细的含义还包括质量。六、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七、大量定制生产:是以大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制造定制产品的生产模式。八、战略管理:是

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九、预测: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转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街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数最少的方案。 一、生产率:指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与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资源之比。(生产率=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使用的资源) 二、工作设计:指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三、工作测量: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四、收入管理:最初称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五、库存: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六、物料需求计划: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七、 ERP,企业资源计划: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

(运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库 郭树华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 2 运作 3 生产与运作系统 4 转换过程 5 生产与运作的基本职能 6 生产类型 7 大量生产 8成批生产 9 单件生产 10 通用产品 11 专用产品 12 流程生产型 13 加工装配型 14 备货生产 15 订货生产 16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17制造业企业 1 8 服务业企业 1 9 高接触型 20 低接触型 21 混合型 22 泰罗 23福特 24 吉尔布雷斯夫妇 25 甘特 26 精益生产方式 27 敏捷制造 28 再造工程29 生产过程 30 劳动过程 31 自然过程 32 广义生产过程 33 狭义生产过程 34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35 基本生产过程 36 辅助生产过程 37 生产服务过程 38 附属或副业生产过程 39 生产阶段 40 工序41 工艺工序 42 辅助工序 43 运输工序44 检验工序 45 保管工序 46 工作地 47 连续性 49 比例性 50 均衡性 51 平行性 52 适应性(柔性) 53 经济性 54 加权分等评分法 55 最优化生产——分配解决法 56物料流向图解法 57 作业相关图法 58 从至表——试验法 59 对象专业化 60 工艺专业化 61 混合专业化 62 成组技术 63 定位式生产布置 64 顺序移动方式 65 平行移动方式 66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67 流水线生产 68 单一对象流水线生产 68 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69 计划期产出量 70 节拍 71 节奏 72 工序工作地(设备)负荷率 73 工序同期化 74 生产平准化 75 零部件的“三化”要求 76 柔性自动化 77 柔性制造单元 78 柔性制造系统 79 JIT生产方式 80 拉动式生产81 看板管理 82 方法研究 83 时间研究 84 过程分析 85 动作分析 86 定额制定 87 工作抽样 88 “六何”89 “四技巧” 90 动素 100 实体性(生理性)动素101 目的性动素 102 心理性或半心理性动素 103 迟延性动素 104 定额时间 105 非定额时间 106 准备与结束时间 107 作业时间 108 作业放宽时间 109 标准时间110 总量计划 111 主生产计划 112 物料清单 113 物料需求计划 114 订购批量115 固定定货量法 116 按需确定批量方法 117 经济定货批量法 118 计划展望期119 时间段 120 提前期 121 安全库存 122 制造资源计划 123 项目管理 124关键路线法 125 计划评审技术 126 工作分解结构 127 图示评审技术 128 风险评审技术 129 甘特图 130 WBS 131 活动 132 事项 133 路线 134 虚箭线 135网络计划技术 136 网络图 137 作业时间 138 最乐观时间 139 最保守时间 140 最可能时间 141 质量 142 质量管理 143 产品质量特性 144 全面质量管理 145 质量环 146 ISO9000 147 质量管理体系 148 质量保证 149 持续改进 150 5W1H 151 PDCA循环 152 控制图 153 计量值控制图 154 计数值控制图 155 X—R控制图 156 公差 157 工序能力 158 工序能力指数 159 排列图 160 因果图 161 直方图 162 散布图 163 库存管理 164 订货成本 165 保管成本 166 购置成本167 缺货成本 168 ABC分析法 169 最小库存费用 170 经济订购批量 171 定货点172 日平均消耗量 173 采购期 174 安全库存量 175 设备 176 设备综合管理177 设备综合效率 178 投资回收期 179 费用换算法 180 最小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 181 费用效率分析法 182 有形磨损 183 无形磨损 184 设备磨损曲线 185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大纲

《生产与运作管理》 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经管学院 工商管理教研室 2010年04月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对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课程设置研究,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理财”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生产运作是将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或服务(无形产品)的过程。生产运作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涉及生产系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生产系统的设计、构建、运行与维护四个大的阶段。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有效提高生产运作效率的科学方法,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 根据这门课程的地位,将培养目标定位在: 在介绍生产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现代生产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的内容,并着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教学目标: 1)了解生产运作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握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其它职能管理(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之间的关系; 2)全面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3)了解现代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 4)了解生产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学会运用运作管理的新思想与新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本课程与管理学原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是专业必修课,它是围绕一切组织(包括企业、学校、政府机构、医院、社会团体等等)的管理活动而展开的、以实践为指导的一门科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财务管理》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着重讲授企业资本运作各环节的筹划与谋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点完整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陈荣秋马士华著复习要 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生产与运作复习要点名词解释: 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的生产要素的集合体。 二、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三、系统柔性:指系统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生产系统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能适应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加工要求。能加工的产品(零件)种类越多,则柔性越好;二是转换时间,加工不同零件之间的转换时间越短,则柔性越好。 四、业务过程重组:从根本上对业务过程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在现行的关键绩效 指标(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上实现显着改善。 五、精细生产:指对资源的占用少,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是对资源精打细算的生 产。精细的含义还包括质量。 六、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 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七、大量定制生产:是以大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制造定制产品的生产模式。 八、战略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九、预测: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 十、装配线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转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街拍 后,求出装配线所需的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数最少的方案。 十一、生产率:指生产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与生产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资源之比。(生产率=系统输出的产品或服务/使用的资源) 十二、工作设计:指确定具体的任务和责任、工作环境以及完成任务以实现生产管理目标的方法。 十三、工作测量:在一定的标准测定条件下,确定人们作业活动所需的时间,并制定出时间标准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十四、收入管理:最初称收益管理,是在不同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十五、库存: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十六、物料需求计划: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时间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是一种工业制造企业内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十七、ERP,企业资源计划: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把客户需要和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决策层提供解决企业产品成本问题、提高作业效率、及资金的运营情况一系列动作问题,使之成为能完全按用户需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ERP的功能模块:MRP、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和顾客关系管理。 十八、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的所有组织,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都以产品的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服务)的全部活动。 简言之,在全社会的推动下,企业全体人员参加的,用全面质量去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的活动,,核心在全面.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案例分析参考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案例分析参考 第1章生产系统与生产管理概述 讨论案例:总经理老李的新难题 问题: 1.描述xx公司生产系统的输入、输出与价值转化过程。 答: 关于生产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教材中已经介绍了,该案例的第一问题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概念分析xx公司的生产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 对于生产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读者要注意,书表1-1列举的典型企业的主要输入与输出外,还指出转化资源。 一般教科书(像本书的正文中所言)都只是把各种有用来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资源笼统称为生产系统的输入,没有说明转化资源,而本书表1-1 把生产系统的一部分输入--用加工的生产资料,单列出来称为资源,因此这跟其他教科书和正文所说的材料、劳动力、生产指令都叫输入并不矛盾,只是表1-1把一部分输入资源分列出来叫转化资源而已。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把生产系统简单分为输入与输出两部分的话,除了交付给顾客的产品与服务,其他的生产资源都可以叫输入。 但是如果要进一步区分生产系统的输入,做进一步的细分的话,则需要按照本书表1-1的做法进行区分。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直观表示,按照输入资源的来源,可分为内部输入与外部输入。原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输入,也是生产系统的主要输入,其他输入,比如资本、劳动力、工具与设备、生产指令等,则可以称为为内部输入。在本书中,这些内部输入称为转化资源。 同样,在服务业中,例如医院,如果笼统地讲,病人与医生都是输入,但是按照表1-1的划分,我们只能把病人作为主要输入(外部输入),而医生与护士就是内部输入,而内部输入就是转化资源。

生产过程的输入,输出 2.该公司的生产管理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做哪些改进? 答: 该公司的生产系统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需求管理方面。从表1-5可知,生产计划与销售存在矛盾,计划完成率低,这种现象与需求预测与订单管理有关。因此该公司应该在需求预测与订单管理加强与销售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做好需求管理工作。 (2)生产计划方面。由于生产计划完成率低,说明这个公司的生产计划工作中存在问题,比如计划下达日期不固定、有的计划执行一半就停止,这种计划随意性大,缺乏指导性,因此必须对计划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执行期与调整计划的规则。 (3)生产能力与设备管理问题。该公司在设备投资与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没有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的发展制定有关设备更新改造的计划,使某些设备成为生产瓶颈。公司在面对生产任务比较多的时候,要进行生产自制与外包的决策,考虑什么时候利用自己的设备,什么时候利用外包。因此该公司需要对生产能力利用问题进行战略性决策。 (4)人员管理问题。该公司的生产人员缺乏培训,导致生产质量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加强标准化管理,利用本书介绍的有关工作设计的方法进行工作设计。另外关于薪酬的计划,改进有关工资与奖励计划,改变只对产量进行奖励的做法。 (5)原料供应与库存问题。原料供应管理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原料品种多,供应商不太愿意配合,因此该公司应该与供应商建立合理协作关系,加强原料的质量管理。另外在库存管理方面,要设立合理的库存量与采购批量。 (6)生产管理信息问题。信息化也是该公司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信息化,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企业对外沟通的能力。 3.从这个案例看,你如何理解生产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部门管理问题? 答:

生产与运作管理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 一、单选题 1、生产与运作管理应遵守的首要原则是(C) A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原则 B 创新的原则 C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D 可持续房展的原则 2、企业中支持正常生产提供动力的生产、工具制造、设备检修等。它从属于(A)过程 A 基本生产 B 生产技术准备 C 辅助生产 D 生产服务 3、在组织生产与运作过程时,要把(B)放在首位 A 综合性 B 目标型 C 连续性 D 平行性 4、属于生产与运作过程分析的检验符号为(B) 口 C D 5、由开始、结束、工作项目、决策支撑点等组成,加转接点,以各单位的职责为依据的流程图为(C) A 基本流程图 B 平面流程图 C 跨功能作业互动图 D 由上而下流程图 6、(B)属于设备零用率高的生产类型 A 大批生产 B成批生产 C小批生产 D单件生产 7、根据市场预测为主制订生产计划的生产类型是(A) A 大量生产 B小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 订单生产 8、平行移动方式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为(C) A

9、在产品加工移动方式中,组织生产较简单,设备在加工产品时不出现停顿、工序间搬运次数少,应采用(B) A 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 流水线生产 D 平行移动方式 10、在进行企业总平面布置时,对企业内的各个部分的布置不要一下就排的满满当当的,要留有余地属于(C) A 综合的原则 B安全的原则 C 弹性的原则 D 单一流向的原则 11、将大致相同类型的设备相对集中地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对产品进行相同和相似的加工,这种设备布置称为(B) A 产品导向布置形式 B 工艺导向布置形式 C 流水线布置形式 D混合式的设备布置形式 12、企业在计划年度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称为(A) A 设计生产能力 B规划生产能力 C查定生产能力 D计划生产能力 13、考虑采取各种技术组织措施,进行技术改造后,企业或主管部门确定的生产能力是(D) A 设计生产能力 B 计划生产能力 C 应变生产能力 D 查定生产能力 14、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为(C) A 价值=成本/功能 B 价值=成本*功能 C 价值=功能/成本 D 价值*功能=成本 15、劳动定额制定基本要求是多方面的,其关键是(B) A 快 B 准 C 全 D 多 16、利用过去生产过的同类型产品或类似产品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的资料,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制定定额的方法称(C)

生产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第三版)十四道简答题答案

一、简述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基本要求。(P22)答:两条:1、尽量减少以至消除不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即消除等待时间、搬运时间和空闲时间,压缩加工时间和设备调整时间;2、同步性,指组成一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相同。 二、简述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布置的工艺专业化原则、优点及其适用。(P97) 答:工艺专业化原则:按照工艺专业化特征建立的生产单位,形成工艺专业化车间,集中了完成相同工艺的设备和工人,可以完成不同产品上相同工艺内容的加工。 优点: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强;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适用:例如政府部门有各种不同职能部门,一般是按职能分工布置,可以认为是工艺专业化原则。 三、简述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布置的对象专业化原则、优点及其适用。(P98) 答: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指按照产品(或者零件,部件)建立的生产单位,集中了完成同一产品生产所需的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人,可以完成相同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的加工任务。优点: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可使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设备;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 适用:例如,如果围绕某种特殊任务,如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为提高办公效率,从有关职能部门抽出办事人员集中在一起,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处理项目申请,很快就可以完成手续,这就是对象专业化原则。 四、简述提高多品种产品小批量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未知)答:1.加强生产管理,推进生产专业化和协作 2.积极推行“三化”,减少零件变化 3.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4.提高机床的柔性5.采用成组技术(GT) 五、简述订货型生产(MTO)的含义及其优缺点。(P10) 答:订货型生产(Make To Order. MTO)是指按用户特定要求进行的生产。用户可能对产品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经过协商和谈判,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认对产品性能、质量、数量和交货期的要求,然后组织设计和制造。 优点:稀罕品的专业性强,大都是非标准的,有特定的用户。 缺点:交货期长,降低了对顾客需求的响应性。 六、简述备货型生产(MTS)的含义及其优缺点。(P10) 答:备货型生产(MTC)概念: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案已有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来及时满足用户需要。 优点: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 缺点:库存水平高,难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七、简述生产运作策略的主要内容。(P52)答:1.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3.开发与设计。4.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八、简述生产运作总体策略的主要内容。(P52)答:1.自制还是购买。2.预测驱动还是订单驱动。3.高效供应链还是敏捷供应链。 九、什么事并行工程?其主要思想是什么?(P80) 答: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主要思想:(1)并行的活动和过程;(2)连续的信息转化;(3)连续的完成各阶段工作;(4)高效率的组织工作。 十、简述需求预测的一般步骤?(摘自PPT)答:1.决定预测的目的和用途2.确定预测的时间跨度3确定影响需求的因素及重要性4.收集并分析所有可以利用的过去和现在的资料5.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或模型6.初步预测7.考虑和设定无法预测的内外因素8. 对初步预测结

生产与运作管理11教案

第十一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学时数: 2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作业计划和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流水作业排序问题、单件作业计划 问题、生产作业控制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单件作业计划问题、生产作业控制的思想和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和掌握作业计划和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流水作业排序问题、单件作业计划问题、生产作业控制的思想和方法。 第一节作业计划和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 编制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编制作业计划实质上是要将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按照既定的优化目标, 确定各种资源利用的时间问题。 由于每台机器都可能被分配了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受到加工路线的约束, 就带来了零件在机器上加工的顺序问题。 有关的名词术语 编制作业计划或日程安排(Scheduling) 排序 (Sequencing) 派工 (Dispatching) 控制 (Controlling) 赶工 (Expediting) “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编制作业计划” 是加工制造发生之前的活动 “机器”,可以是工厂里的各种机床,也可以是维修工人;可以是轮船要 停靠的码头,也可以是电子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存贮器和输入、输出单 元。一句话,表示“服务者” “零件”代表“服务对象”。零件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一批相同的零件 “加工路线”是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决定的,它是零件加工在技术上的约束“加 工顺序”则表示每台机器加工 n 个零件的先后顺序,是排序和编制作业计划要 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流水作业排序问题 流水车间 (Flow shop): 工件的加工路线都一致,典型的如流水线 1、最长流程时间的计算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考试时间年月日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1.( B )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A.串行生产 B 并行工程 C 柔性生产 D 定制生产 2.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 B )选择设置。 A 工艺路线 B 加工工艺 C 产品结构 D 车间大小 3.( B )是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管理职能 A工艺设计 B 工作设计 C 设备采购D 系统设计 4.( C )是企业基础定额之一。 A产量定额B 工时定额C 劳动定额D 库存定额 5.直接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被称为( D ) A休息时间B 保管时间 C 培训时间D 作业时间 6.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 C ) A市场柔性B 工艺设计C制造柔性D 产品设计 7.企业系统的( B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整体目的。 A特殊性B整体性C盈利性D 工艺性 8.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定额劳动时间的是( D ) A照管工作地时间B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C准备与结束时间D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9.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 A ) A周期性的活动B经常发生的活动C一次性的活动D不经常发生的活动 10.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 C ) A控制目标B测量比较C控制决策D实施控制 11.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 D ) A销售进度B工序进度C投入进度D产出进度 12.加工方法的改进可以表现为设备更新、加工工艺的改进和( B )的改进。

A组织改进B生产流程C产品结构D员工技术 13.供需结构严重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B )和研究开发投入不足,导致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 A市场反应迟钝B企业技术改造C生产效率低D库存不足 14.产品开发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拉动和( B )。 A市场的推动B技术的推动C资金的支持D人才的支持 15.影响生产费用的因素很多,主要为生产方式和( A )。 A生产规模B物料价格C人员工资D制造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制造业通常有(AB)两种生产组织形式。 A工艺专业化B产品专业化C成组化D 客户定制 2.流水线的设计包括(BD) A产品设计B技术设计C工艺设计D组织设计 3.在劳动定额的维护管理中,要把握劳动定额的两个特性,即(AB) A稳定性B变动性C持续性D平均性 4.流水线是在(AD)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A作业标准化B成本标准化C工艺标准化D分工 5.成本控制一般可以从(BD)两个角度考虑。 A工艺设计B成本形成过程C组织简化D成本费用 6.ERP是一个集(ABCD)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管理体系。 A组织模型B企业规范C信息技术D实施方法 7.执行企业生产物流计划的方法有(ABC)。 A内部经济合同B计划主导C定额承包D按需实施 8.产品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产品的(ABD) A性能B质量C产量D价格 9.影响企业选址的自然资源因素包括(ABCD) A土地资源B气候条件C水资源D物产资源。 10.影响企业选址的社会资源因素包括(ABCD) A劳动力资源B基础设施条件C工业综合化基础D生活条件

NO3FH公司跨职能产品开发模式的实践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教学案例

案例: FH公司跨职能产品开发模式的实践 FH公司的主营产品是光纤通信系统,并且一直在该领域保持国内技术领先.由于中国通信市场规模极具吸引力且仍在快速增长(相较于国外的通信行业趋冷,优势明显),加之国家在通信产品制造行业中的外企管制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没有对民族企业有效的保护,因此近年来FH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明显增大.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持续生存下去,必须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善研发项目管理. 1.跨职能产品开发小组的组建目的 把产品开发同市场,用户,销售,采购,生产等各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协同工作,使信 息利用最大化,资源使用最佳化,并通过跨职能产品开发小组的工作方式,打破各职能部门 之间的信息壁垒,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及用户不满意的问题落实到前期的产品开发过程 中,使开发出的产品开发成本低,时间短,质量用户满意,这是FH公司明确组建跨职能产 品开发小组的基本目的.下面将以FH公司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研发项目实施中跨职 能项目组的组建为例介绍并分析这一问题. 2.FH MSTP研发项目背景介绍

MSTP是多业务传送平台的英文缩写,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近年来,该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各电信运营商构建基础网络平台的主要的建设方案.由于目前MSTP解决方案主要采用基于SDH(同步传送体制)的构架,因此又被称为下一代SDH传送技术. 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FH公司对MSTP项目的启动略早于MSTP 国家标准的开始起草 时间,因此在项目的第一阶段基本上无标准可循(国际上至今无MSTP标准,也无法提供参考).FH MSTP项目第二阶段的研发工作是在通信标准讨论定稿后开始的,结合了标准的要求和第一阶段产品推广应用中积累的对网络构建模型和业务形态的理解,进行了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使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3. 组建MSTP跨职能产品开发小组 根据MSTP产品所涵盖的技术领域以及FH公司部门设置情况,成立了跨职能产品开发小组。总体组,跨职能项目小组成员涵盖了公司内部各部门,以及公司所处价值链的上,下游, 以作到在项目开发之初就能够充分发现项目可能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总体组为跨部门常设单位,负责全公司产品开发的总体评审和过程管理.MSTP跨职能项目组在总体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负责该项目的具体研发. 市场部负责调查市场需求,并通过和关键用户充分沟通,形成该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提交总体组;在产品研发的各阶段,市场部成员负责将产品信息实时传递到销售一线,直至最终用户,提前作好市场铺垫工作.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成组生产单元按零件组的( B )选择设置。 A 工艺路线 B 加工工艺 C 产品结构 D 车间大小 2.( C )是企业基础定额之一。 A产量定额B 工时定额C 劳动定额D 库存定额 3.直接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被称为(D ) A休息时间B 保管时间 C 培训时间D 作业时间 4.(B)是劳动定额的制订方法 A ABC方法 B 经验估工法 C 系统分析 D Johnson方法5.提出“消除一切浪费”的是( C)生产技术 A.CRM B. MRP C. JIT D. ERP 6.在结构调整中( A )是最基本的。 A.产品结构 B 资本结构 C 组织结构 D 经营结构 7.( B )是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A.串行生产 B 并行工程 C 柔性生产 D 定制生产 8( C )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品种少,产品高。 A单件小批量B 成批生产C 大量生产D 定制生产 9.成组技术中开创性编码系统被称为( A ) A Opitz分类法则 B 田口编码 C 二进制编码 D 以上三个都不是10.( B )是关于为一个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管理职能 A工艺设计 B 工作设计 C 设备采购D 系统设计 11.长期计划周期一般为(A )

A 两年以上 B 一年左右 C 半年 D 三个月 12.运营战略包括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C) A市场柔性B 工艺设计C制造柔性D 产品设计 13.企业系统的(B)是指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实现整体目的。 A特殊性B整体性C盈利性D 工艺性 1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定额劳动时间的是(D) A照管工作地时间B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C准备与结束时间D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15.企业建厂时在基建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叫做(A) A设计能力B查定能力C计划能力D运行能力 16.经过科学分析和运算对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所规定的一组时间和数量标准叫做(B) A作业时间B期量标准C作业标准D工序 17.生产运营等经济活动中的项目是指(A) A周期性的活动B经常发生的活动C一次性的活动D不经常发生的活动 18.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C) A控制目标B测量比较C控制决策D实施控制 19.周期性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主要包括生产间隔、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和(B) A产量B批量C销量D质量 20.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D) A销售进度B工序进度C投入进度D产出进度 21.美国数学家维纳发表划时代著作《控制论》的时间是(B)年。 A 1930 B 1940 C 1960 D 1950 22.完整描述大规模定制的是(A)。A托夫勒B欧文C派恩D安德森23.1913年, 23.(D)发明了流水生产线,拉开了现代工业大生产的序幕。 A派恩B泰勒C甘特D福特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答案【篇一:生产运作管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解: a方案的月运输量为:(15+15)x 2000+(15+10)x 2000+(30+10)x 3000+(15+10) x 10000+(20+35)x 3000=420000米/月 b方案的月运输量为:(25+35)x 2000+(25+10) x 2000+(10+10) x 3000+(15+10) x 1000+(10+25) x 3000=380000米/月所以,b方案的月运输量最小。 2.解:第一步,列出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只考虑a和x) 第二步,根据上表画出联系族,如下:7 8 2 4 1 所以,最后得到的作业活动关系图为: 4.解: (1)装配工序先后顺序图如下:ab dfh i g kl (2) 该装配线的节拍为:r=50/200=0.25f分/件(3) 每小时装配200件产品的最小工作地数为: s= (0.20+0.05+0.15+0.06+0.03+0.08+0.12+0.05+0.05+0.12+0.15+0.0 8)/0.25=5 (4)重新组合的工作地为:(a,b),(c,d,e),(f,g),(h,i),(j),(k,l);效率为83.3%。5.解:

【篇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简答题(陈荣秋第三版)】 。 质量:广义质量的概念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含义。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保证: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所开展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2,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已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在指导思想上,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缺点是片面强调质量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tqm:全面质量的管理:包括工作质量(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现场,工作质量表现为过程质量––加工过程的质量;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多样化(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新文化、新组织的质量管理。 3,质量认证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常用的七种分析方法及其用途。 调查表法(统计分析表法):利用统计表记录和积累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案(4)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教案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主讲教师常海军 授课班级09机械设计与制造(1)(2)(3)班 使用时间2011.3——2011.7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案 [单元章节] 第四章制造业的系统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产品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等; 2.了解和掌握一些内容,如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企业生产单位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等; 3.掌握一些计算,如批量生产零件的移动方式中时间的计算,大量、成批、单件生产类型信息系统设计中期量标准的计算等; 4.熟练掌握一些方法,如物料流向图法、作业相关图法、计算机模拟法等工厂选址、工厂布置、车间布置、设备布置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基本车间生产的组织形式,批量生产零件移动方式的计算,期量标准的计算,工厂选址及工厂布置的方法等。 2.教学难点:基本车间生产的组织形式,批量生产零件移动方式的计算,期量标准的概念与计算工厂布置的方法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2+2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语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1.生产过程组织 上一章讲到,要对服务过程进行设计,同样,生产过程也需要设计,我们称为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是否合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都有巨大影响。因此必

须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组织。 二、授课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生产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和内容 生产过程组织就是要以最理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目标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并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2)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其形式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起,直到把该产品生产出来为止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或完成劳务的全过程。是人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 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如厂房、设备、工夹具、模具等)按照一定的步骤与方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其形状、结构、性质或位置的过程。 自然过程,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产品生产过程的进行还需要借助自然力的作用,如铸件的自然冷却过程,油漆的自然干燥过程,食品的自然发酵过程等。 从制造业来看,基本形式有两类:流程式与加工装配式。 (3)企业生产过程的组成 企业的生产过程由以下四个过程组成: 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企业为了制造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而进行的生产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与制造、试制与鉴定等。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而制成产品的过程,即产品的加工过程。 工序: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几个工人,对一定的劳动对象所进行连续加工的那一部分生产活动。分为工艺工序、运输工序和检验工序。 工作地:是指工人工作的场地,通常配备一名或几名工人,占有一定的面积,拥有机器设备和工位器具及劳动对象。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从事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过程。如企业所需的动力生产和供应,工模具、夹具的制造,设备的维修等。 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正常进行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服务过程。如原材料、半成品和工具的供应、保管、运输、试验和检验等过程。 以上过程分别对应生产技术准备部门(研究所、科研所、工艺科、工具科、试制车间等)、基本生产部门(加工、装配车间等)、辅助生产部门(机修车间、热电站、锅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答题(陈荣秋第三版)

生产与运作管理简答题(陈荣秋第三版)

1,简述质量、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的含义。 质量:广义质量的概念综合了符合性和适用性的含义。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保证:是指“为使人们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所开展的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质量控制:是指“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2,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已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50年代):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在指导思想上,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缺点是片面强调质量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TQM:全面质量的管理:包括工作质量(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产品质量;对于生产现场,工作质量表现为过程质量––加工过程的质量;全过程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多样化(全社会推动的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新文化、新组织的质量管理。 3,质量认证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常用的七种分析方法及其用途。 调查表法(统计分析表法):利用统计表记录和积累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数据分层法: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最简单的质量反映工具” 散布图(相关图)法: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简单的关联分析方法” 排列图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又称帕累特图法,遵循“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主次分明的质量表现形式” 因果分析图法“大枝展开法”:又称鱼刺图、树状图,是一种分析影响质量诸因素的有效方法。“追根究底的有力工具” 直方图法:质量分布图,通过对抽查质量数据的加工整理,找出分布规律,从而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最直观的质量反映形式” 控制图法: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反应过程质量的波动。“能够明察秋毫的发现工具” 5,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 6,全面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Cp:过程的加工质量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取决于4M1E,一般以6σ表示。 过程能力指数Cpk:分布中心和标准中心重合的情况下Cp的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