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中国对外贸易总结概况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出口退税: 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是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观念的相应调整。”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技术创新

√通过国际市场的竞争,迫使各国企业努力开发新

技术和新产品。

√通过国际技术的外溢,给各个国家和企业相互启

发的机会,诱发创新。

√国际贸易和技术的流动形成规模经济而降低各国

的科研成本。

√促进国际间的技术分工和技术发展的专业化

货物贸易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在国际贸易中其商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以有形产品表现的,贸易的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产品。特点:

1、有形性

2、可储存性

3、贸易规模的统计

4、贸易壁垒

货物贸易的含义

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在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又称有形商品贸易

技术创新:以新技术(全新的或改进的)为手段并用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的一种商业活动,是新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可以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形式。

技术外溢: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并非有意转让或传播自己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不自觉地输出了技术。

技术外溢:√传染效应√竞争效应√干中学效应√演示和培训效应

技术引进、技术输出

一个国家从外国购买技术为技术引进

一个国家向外国出售技术为技术输出

国家之间的技术进出口活动称为技术转移

技术贸易的概念

技术贸易又称有偿技术转让,它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法或提供服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单纯的货物买卖或只涉及租赁的交易都不包括在技术转让的范围之内”。

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其用于交换的商品主要是以实物形态表现的各种实物性商品,是有形贸易。

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其实质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财富的增殖过程。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

对外贸易战略:是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一国(地区)总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环境,对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方式,对外贸易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手段等所做的全局性战略规划,是一国或地区进行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从一国对外贸易角度而言的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状况。

对外贸易商品构成(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各类商品进出口贸易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构成。

债务危机debt crisis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因内销而运进国境。

什么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intermediary trade)或再输出贸易(Re-Export Trade),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什么是直接易货和综合易货?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将货物直接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直接进口生产国的货物时两国之间发生的贸易,即由进出口两国直接完成的贸易。

出口:指向非居民提供它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export]∶运货出国。

进口:指向非居民购买生产或消费所需的原材料、产品、服务,目的是获得更低成本的生产投入,或者是谋求本国没有的产品与服务的垄断利润。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一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这一概念

贸易方式:是指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所采用的各种交易的具体做法。

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协定贸易、边境贸易;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外贸依存度: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度。

世界银行通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正。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或金额。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剔除价格变动因素来计算的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计算期进口额或出口额]/[计算期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

对外贸易系数:(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占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外贸易政策

(1)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在一定范围内,为实现某一政策目标,实行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政策与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①保护本国市场

②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③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①总政策;

②商品和服务政策;

③关税政策;

④国别政策

3.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3.利用外资

★对外开放的格局:1992年以前,开放格局:“点”——“线”——“面”

1、率先开放五个经济特区

2、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随之开放3个三角洲和2个半岛

1992年以后,开放格局:全方位

1、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3、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模式

(一)经济特区(城市、甚至是省,例:海南)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高新技术(High-tech)开发区(国外:科技园区)

(四)保税区(设在国境内,关境外的对外开放的特殊经济区)

(五)出口加工区

(六)其他

二、对外开放对中国的作用及影响

(一)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企业家以及稳定经济的作用

(二)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或跨国采购中心??

一、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中国解释国际贸易成因、国际价格形成、贸易方式和利益分配的主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表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良性运行,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社会生产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顺利运行,即简单的社会再生产得以实现。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国内生产、国际消费和国际生产、国内消费量个基本方面),转换使用价值形态,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比例(包括物质的和价值的)关系,对国民经济起着补充、调剂、促进和推动的杠杆作用

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

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

两个国家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相对优势

的部门。

2、贸易双方,将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本国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两国进行了

国际专业化分工,发挥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提高

了劳动生产率。

要素禀赋论(H-O定理)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新贸易理论:“新”在何处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

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是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产生于1961年,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 V. Posner)他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由于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制成品的贸易先后要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⑴新生期;⑵成长期;⑶成熟期;⑷销售下降期;⑸让与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

新生期: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成长期:出口国外市场

成熟期: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

销售下降期: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

让与期: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

产业内贸易理论(IIT)

1.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

其中间产品的交流。

2. 差异产品:水平差异垂直差异技术差异

3.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机)

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重要成因)

偏好相似(重要条件)

、进口替代战略

又称内向型的发展战略,该战略是指一国适当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用来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和完善本国的工业化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以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的替代,已达到消减进口、节约外汇、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国外经济的依附等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扶植民族工业的成长。这种战略的目的,是以发展进口替代品工业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进口替代战略分析

进门替代战略是属于内向型的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和战略。其基本内容为。通过关税和其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优先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用本国的制成品来替代原先进口和需要进口的商品,并以此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本国的工业化。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外,都应选择进口替代战略模式。

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其基本动力主要来自国内投资的较快增长。

其主要策略特征是:1.保护性关税2.非关税壁垒3.币值高估

(一)与该战略相配套的政策主要有:(1)保护关税政策;(2)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3)高估本币币值;(4)复汇率和外汇管制政策;(5)对进口替代产业实行政府补贴政策。

(二)该战略的积极作用:(1)为弱小的民族工业的成长创造出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2)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增强了经济成长的独立性;(3)扭转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三)该战略的消极作用:(1)保护完好的市场环境抑制了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使经济发展易产生高成本和低效率;(2)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3)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4)易造成市场信号扭曲,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生结构失衡。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又称外向型的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扩大制成品的出口,加强工业基础,促进整个经济的工业化。

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一国把发展对外贸易作为发展经济的导向性行业,它代表的是外向型经济模式。通过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来引导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制成品为主的过渡,实现由出口低附加值的制成品为主向出口高附加值制成品为主的过渡。

“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策略特征是:1.通过货币贬值,刺激资源向出口部门迅速转移;2.利用反出口刺激偏好,以抑制过度出口的低效益;3.降低进口保护(包括关税保护和非关税保护),以改善出口条件并减少出口障碍,提高企业走向世界的竞争能力。它同时具有扩大进口的作用,为此迫使国内那些竞争力差的企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条件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一)与该战略相配套的政策主要有:(1)降低贸易壁垒;(2)汇率政策由以前的高估本币币值转为低估本币币值,并逐渐过渡到单一的市场汇率;(3)放松外汇管制;(4)鼓励出口政策;(5)利用外资政策。

(二)该战略的积极作用:(1)向世界开放的经济环境有利于本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2)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使比较成本原则得以贯彻,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既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外贸的不平衡状态。

(三)该战略的消极作用:(1)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易受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影响;(2)过分追求比较利益,不利于本国重要工业部门的发展;(3)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若干重要经济部门的发展;(4)经济运行易受债务危机困扰。

两种战略的比较

异同比较:

两者都以发展本国工业,振兴民族经济为最终目的,但立足点和选择的途径不同。

两者都以节约外汇,改善国际收支为宗旨,但手段不同。前者强调“节流”,后者强调“开源”。

两者都以制造业的发展为民族经济振兴的起点,但市场导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

经验表明,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在实践中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主要消极作用:(l)效率难以提高。(2)价格严重扭曲。(3)资金大量浪费。同样,出口导向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制于以下各种因素:(1)贸易保护主义的抑制。(2)过度强调出口可能产生的副作用。(3)受制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这两种战略各有其优势,但同时也都存在一些弊端。

过境交付:(cross border supply)。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无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而是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如视听、金融和信息等。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成员国的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为国外客户提供医疗服务,接收外国留学生等。

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通过一成员国提供的服务实体(法人)在另一成员国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它是一国的企业或经济实体到另一国开业,提供服务,包括投资设立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如一国的公司到国外开办银行、商店、酒店,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工程师、教授或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经济调控手段含义

经济调控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调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

经济政策体系:财政政策政策.ppt

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产业政策

经济杠杆体系: 税收

汇率

信贷

价格

进出口关税: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

出口退税:出口退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已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

汇率的含义:汇率也称汇价,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或比价,也就是用一国的货币单位来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汇率升值效应: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意味着外汇汇率下降,表明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能兑换较少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

汇率贬值效应: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贬值,意味着外汇汇率上升,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必然会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扩大出口。

进出口信贷:进出口信贷,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贷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

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限制进口措施。

1、贸易条件(NBTT)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净贸易条件从1950年的100下降到1990年的86.36。1990年与1950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3.64。

2、收入贸易条件(ITT)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数量指数*100%

3、单因素贸易条件(SFTT)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贸易条件公式图

的劳动生产率指数*100%

4、双因素贸易条件(DFTT)

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之比*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复出口(Re-Export Trade):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时,称为复出口。

复进口(Re-Import Trade):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时,称为复进口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现汇贸易(Cash-liquidation Trade):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不以货币为媒介,直接以货物相交换的国际贸易。

水平贸易(Horizontal Trade)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垂直贸易(Vertical Trade)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way)

主要运输工具是火车和卡车。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主要运输工具飞机。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主要运输工具是各类船舶。

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

主要采用邮政包裹。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对外贸易量:反映了实际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中国对外贸易两千年的发展史可分三个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到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秦汉时期

●汉末隋初: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

●唐宋时期

陆路方面设置两个特别行政机构: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海路方面:广州设置“市舶司

明朝:增设云南“市舶司”

郑和下西洋、36国

最大的海上贸易强国

清朝:1685年,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处对外通商口岸

设江、浙、闽、粤四海关

1757年,仅余广州口岸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丝织品和陶瓷是长期占优势的出口产品

自然经济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海关管理制度萌芽产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和垄断,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西方国家.

中国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内涵:(一)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2、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国际分工的好处,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3、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模式与影响

二、西方传统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

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基本原理, 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用本国比较擅长生产的产品与别国擅长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原因如下:

1、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2、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3、增加发明创造。

绝对成本论的主要结论

1、在有贸易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两个国家都将本国的资源转移至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门。

2、双方进行贸易,可以用本国劳动率高、成本低,也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本国劳动率低、成本高,处于劣势的产品。

3、双方进行贸易获利的源泉在于:由于国际专业化分工,双方都发挥了本国的绝对优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新古典理论:要素禀赋论要素价格均等化斯-萨定理

现代贸易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论

技术差距论——波斯纳的创新与模仿理论

三、新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

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

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

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选择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1)一国的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际竞争的优势{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

}

(2)波特提出了解释宏观竞争机制的决定因素的钻石模型(Diamonds framework)

一、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含义及特征

外贸发展战略有

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类

(1)狭义的外贸战略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阶段内所规定的外贸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2)广义的外贸战略是指一国政府把本国的对外经贸事务与本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和运行的种种模式。本章所介绍和分析的是广义外贸发展战略。

在通常情况下,对外贸易战略往往表现出以下特征:

1.对外贸易战略往往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2.对外贸易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

3.对外贸易战略必须在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中,打造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的竞争优势;

4.对于任何一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来说,以什么态度来面对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以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进出口贸易,始终是它的核心内容。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一国或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的一个具体经济部门的发展战略。它是在

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外贸易发展的全局性的决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确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因此,根据本国经济、贸易以及产业等的具体情况,结合国际经济贸易及产业等的发展趋势,制定出一条适合本国经济、贸易的发展战略是保证一国经济贸易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关键一环。

二、对外贸易战略的思想源泉

(一)重商主义思想

(二)古典经济学思想

(三)现代产业理论思想

对外贸易战略的类型

在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划分贸易战略的方法中,以贸易奖励制度是否为中性作为考察标准得到比较广泛的共识。

霍利斯·B·钱纳里分类:(1)出口促进战略;(2)进口替代战略;(3)平衡战略。

克鲁格曼分类:(1)出口促进战略;(2)进口替代战略;(3)温和的进口替代战略。

世界银行分类:坚定外向型;一般外向型;一般内向型;坚定内向型。

综合考虑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1)进口替代战略;(2)出口导向战略;(3)混合发展战略。

利弊分析: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保护民族工业

国际收支

生产效率

参与国际分工

创造就业

持续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演变

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主要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

2、市场多元化战略;

3、“大经贸”战略;

4、出口商品战略;

5、科技兴贸战略;

6、“走出去”战略。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我国当前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贸易扩张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

2、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和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3、贸易方式不合理

4、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基本原则

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原则

2、考虑国情的原则

3、科学与严肃性的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1、要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2、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4、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符合国际贸易规范

“以质取胜”出口战略的内涵

1、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2、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努力开发名牌出口产品

关于国境与关境(关境大于、小于或等于国境)

国境:一个国家的地域范围

关境:指适用于统一海关法或实行同一关税制度的领域。

例如:欧盟EU与其27个成员国

中国中国香港

技术特点: 无形性

系统性

商品性

专有技术

是指未公开过、未取得工业产权法律保护的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计、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在技术贸易中,专有技术可以单独作为标的转让,但常常与工业产权结合在一起转让。

技术引进的方式

1、许可证贸易

2、工程承包

3、顾问咨询

4、合作生产

5、技术服务与协助

6、BOT方式

四、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引进的方式比较落后

2、重复引进现象十分严重

3、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技术引进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引进中未能考虑中国国情

对外贸易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技术贸易

√ 技术贸易带来技术研究的专业化,大

大节约研发的成本

√ 技术贸易使新技术的拥有者获得收益,为进一步的创新积累资金。

贸易条件

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

贸易经济效益

出口竞争力

对外贸易体制

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工贸结合- 释义

工贸结合是我国发展外贸的一种新方式,它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把生产部门和贸易部门结合起来,以推动外贸的发展。

1、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

2、高新技术开发区

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3、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是对外经济贸易经营管理体制的简称,是指对外经济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度。

4、大经贸战略

是实行以进出口贸易为基础,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外经贸,生产,科技,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经贸发展战略。

5、外汇管理

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实行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应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主有辅的关系。即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不断提高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只有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使对外开放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建设中,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2、中国经济贸易体制与世界贸易组织接轨的过程

中国原本就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1947年中国与18个国家进行了关税谈判。还参加了1949年的关贸总协定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权非法退出了关贸总协定。事实上中国己中断了和关贸总协定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决定恢复缔约国地位。1986年7月10日中国提出恢复缔约国地位。中国政府不断努力并在其最后协议文本上签了字。

3、1992年以来,国家对外贸进出口管理制度做出的重大调整

1.取消了国家对出口的财政补贴。

2.逐步减少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

3.减少了国家统一经营管理的进出口商品

4.取消了进出口商品的经营分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5.大提高了以外贸易管理的透明度

4、我国外汇市场的主要特点

1.市场主体是外汇指定银行及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

2.外汇市场的基本职能是为各外汇指定银行及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相互调剂余

缺,提供平仓,补仓及清算服务。

3.外汇市场是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市场

4.外汇市场由于中央银行监督管理,中央银行可以干预外汇市场,调节外汇供求,平抑汇

价。

5、我国技术出口的特点

1.发展速度快

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3.成套设备出口向大型化发展

4.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5.技术出口方式多样化,融资方式多样化。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国际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国际分工理论主要内容:国际分工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属于生产领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向外发展的结果。

社会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取得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好的经济效益。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不仅在价值形态上要求平衡,而且在实物形态上也要求平衡。

国际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商品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交换,要以生产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由于马克思的提出,使得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内价值与国外价值不同的价值尺度。当商品进行交换,则以国际价值作为标准。

2、现行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根据出口企业的不同形式和出口货物的不同种类,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有以下几种形式:

1.先征后退政策

2.免税不退政策

3.不免税不退税政策

4.“免,抵,退”税政策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率分析论文

题目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战略选择摘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竞争,取得令人瞩目的非凡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面对着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贸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心议题.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而言,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我国对外贸易近几年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外贸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画上圆满句号。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我国对外贸易走的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那么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可持续”的统一,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并获取不断增长

的贸易利益,达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并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现在 显得日益重要。 一.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绝大多数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生产性能完善的商品用于对外贸易。质量、性能不够优异的中国商品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在国际市场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中很难处于有利的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结构比较落后,对外贸易的出口创汇的主要增长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产品档次不高,消耗了国内大量的资源,但是对外贸易的利润却很低。我国进口一架波音客机要花费2100万美元左右,但是我国出口一双鞋,平均下来才2.5美元,换一架波音客机得用840万双鞋。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商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行业占据很大的地位,而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型的行业却占据很少的部分。 (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7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等外部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深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因“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陷入大幅减速的和深入调整,而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减产和破产,大量外汇储备也遭受严重损失。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必须对国际经济 环境的巨大变化具有清醒认识。因此,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本文立足于经济危机的大背景,就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新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以及对xx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展望 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截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7个季度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针对形势变化,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提振了企业信心,对外贸走势趋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当前对外贸易运行分析: (一)进出口增速低位趋稳,“稳外贸”措施初见成效。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284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953.9亿美元,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15.3个百分点;进口13470.8 亿美元,增长4.8%,回落21.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83.1亿美元,

增长39.1%。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7.2%、8.5%和3%。在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前期出台的“稳外贸”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等因素带动下,9月份进出口增速低位反弹,出口增速从8月的2.7%回升至9.9%,进口从8月的下降2.6%转为增长2.4%,当月进出口和出口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8548.3亿美元,增长8.3%,高出同期整体出口增速0.9个百分点,占出口比重从上年同期的56.7%提高至5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40.6亿美元,增长6.4%,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增长18.1%和46.9%。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下降,煤和成品油出口量分别下降38.6%和9.8%。(三)对发达国家出口明显分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总体增长较快。随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零售市场回暖,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2581.6亿美元,增长9.6%。受欧盟经济陷入衰退、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影响,中国对欧盟出口2504.6亿美元,下降5.6%。对日本出口1125.1亿美元,增长4.5%。由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相对较快,以及出口企业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对东盟、俄罗斯和南非出口额分别为1447亿美元、325.8 亿美元和107.2亿美元,增长16.6%、14.5%和10.8%。前三季度,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7.7%和2.1%,自日本进口下降6.5%。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15T10:33:4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马韶辉[导读] 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 (辽东学院) 摘要:对外贸易也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技术、劳务的交换活动。这种交货活动由来已久,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先是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其中的问题,然后分析了推动中国外贸的策略,最后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望文中所述,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对外贸易;一带一路;贸易结构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贸易顺差不断增长 结合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的问题,外贸出口额大致处于稳定上涨的趋势,但进出口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以201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中国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进口10.49万亿元,贸易顺差3.35万亿元。因中国市场的广阔,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这使得一些贸易进口被外资企业的投资所替代,加之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以贸易出口为目标,国内需求不足,使得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2、对外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对外贸易活动要活跃得多,发展速度更快,贸易活动持续涌入东部地区,这使得东部地区具备很大的贸易优势。当前,中国的出口地区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后便是中部最后为西部。不管是低技术附加值产品亦或者是高技术附加值产品,都是东部占据优势,即便目前中国正逐渐将对外贸易向中西部转移,但转移的幅度及速度还有待提升。于此同时,因受到地区间长期发展失衡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转移。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在中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张的局势下,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伴随而来的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所遭遇的反倾销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渐扩张慢慢变多。一直到2016年年底,中国遭遇外国反倾销调查已达2000多起。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加之欧美经济面临疲软,中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密的贸易壁垒保护,所受到的反倾销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二、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1、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 必须将内需为主,以内需带动外需作为主要发展模式,从而让消费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效,推动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对国家当前的外贸形势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把握好市场机遇,让集中出口风险分散化,同时还需缓解国家集中出口某个国家的顺差压力。另外,企业还需加大内销市场的拓展。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有待发掘和扩展,尤其是农村市场,其具备极大的潜力。因此,企业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 2、大力发展中西部贸易,平衡贸易结构 当前,中亚五国作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大陆桥的关键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将来,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扩张,覆盖经贸、金融以及投资等各个领域,不仅合作内容会越趋丰富化,同时,合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泛。为加强欧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使合作更为深入,中国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出共同的构建,应以“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为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于此同时,也需重视对外贸易产品的不断更新,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3、加大自身优势培育,减少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来说,要想从对外贸易大国逐渐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进行发展转变,深化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十分必要,同时还要加强与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随着特朗普政府表示退出TPP,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加坡等国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对于此时的中国来说,以RCEP为基础深化和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和渠道,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中国还需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在“一带一路”的带领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 1、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出口市场当前已经发展为以亚洲为核心,以欧洲和美洲为两翼的模式。根据当前中国所拥有的贸易伙伴来看,如美国、日本、欧盟、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贸易伙伴已经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多元化格局。随着近几年多边贸易的缓慢发展,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以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而对于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中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市场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基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理念,健全多边贸易体系,这一系列举动将使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服务贸易所面对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中国将更便利的从国际市场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及先进技术。 2、对外贸易合作竞争空间逐渐扩大 从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开始,很多国家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当今,中国的贸易对象已得到了全面的扩展,范围覆盖到全球。随着合作关系的逐渐扩张,不但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选择贸易伙伴的自主性也到了提升,合作渠道更为多样,合作方式更为多元。基于这些贸易活动的开展,中国所拥有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强,今后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主选择范围也会随之扩大。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 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 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 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 ,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 服务贸易将越来 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 高知识 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 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 刺激了整 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 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及应对 摘要: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加入国际贸易市场。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造就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分析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优势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我国国际贸易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本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二是国际贸易总体环境的恶化。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所以分析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极有必要。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状;问题 一、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一)进出口贸易总额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38667.6亿美元。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全球第一,高达4.16亿美元,冲破4亿美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关口。 (二)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且出口产品长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商品,但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分析近几年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可以发现在前十位产品中,有一半产品为玩具、服装和箱包等。而电机、电气、音响设备及其零附件为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进口总额为729.45亿美元,占其进口总额的24.6%。整体而言,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些商品的特点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市场替代性较强,三是消费弹性小。只从数据来看,中国对美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的格局已开始发生变化,计算机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分析现状、制定对策,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2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我国海外能源保障还存在较大的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和运输安全风险。 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首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其次,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而且逆差规模总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第三,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我国企业长期满足于引进和模仿,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这种粗放型增长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我们将付出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也难以为继。 贸易摩擦持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容易诱发贸易摩擦。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

最新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思考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思考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新特点及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2003年,在全球贸易处于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1%。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 34.6%,居世界第三位;进口4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改变,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需要认真面对、深入研究,并适时转变观念,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 新形势与新要求 第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东亚地区尤其引人注目;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天然秉赋,更取决于资本、技术、人力资源和制度等要素的动态变化;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规则日益强化,以往推行进口替代或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迫使各国转向更加开放的竞争战略.

第二,区域一体化迅速推进。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示范与刺激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方兴未艾。到 2002年底,世界贸易组织累计收到 250个区域贸易协议的通报,预计到2005年,世界上将有300个区域贸易协议。区域贸易协议具有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成员国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分工深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区域内贸易将由此增加。尽管参加区域贸易协议会对国内部分原有产业造成冲击,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区域贸易协议采取更积极的态度。 第三,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本国的出口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由于国外投资的大量进入,国内外贸体制改革和竞争压力的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大大提高,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大大提升。但近年来,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逐年增加,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经贸环境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提升出口竞争力,而是要维护一个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通过开放市场让贸易伙伴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成长带来的机遇,努力创造一个共赢的新局面。 上述形势变化的特点要求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贸易政策都应该在国际新形势、新要求的大背景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