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习题库

1.疾病(d i s ea s e)26.酸碱平衡紊乱(a c i d-b a s e d i s t u r b a n c e)

2.病理生理学(p a t h o ph y s i o l og y)27.固定酸(f i x e d a c i d)

3.药物靶标(d r u g t a r g e t)2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 C O2)

4.病理过程(p a t h o l og i c process)29.标准碳酸氢盐(s t a n d a r d b i c a r b o n a t e,S B)

5.病因(e t i o l og y a g e n t s)30.实际碳酸氢盐(a c t u a l b i c a r b o n a t e,A B)

6.先天因素(c o n g e n i t a l f a c t o r s)31.缓冲碱(bu ff e r b a s e,BB)

7.疾病发生的条件(p r e d i s p o s i n g f a c t o r s)32.碱剩余(base e x c e ss,B E)

8.诱发因素(p r e c i p i t a t i n g f a c t o r)33.阴离子间隙(a n i o n g a p,AG)

9.危险因素(d a n g e r o u s f a c t o r)34.代谢性酸中毒(m e t a b o li c a c i d o s i s)

10.发病学(p a t h og e n e s i s)35.乳酸酸中毒(l a c t i c a c i d o s i s)

11.完全康复(c o m p l e t e recovery)36.酮症酸中毒(k e t o a c i d o s i s)

12.不完全康复(i n c o m p l e t e recovery)3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 o m p e n s a t e d m e t a b o li c a c i d o s i s)

14.脑死亡(b r a i n d ea t h)39.呼吸性酸中毒(r e s p i r a t o r y a c i d o s i s)

15.昏迷40.代谢性碱中毒(m e t a b o li c a l k a l o s i s)

16.脱水(d e h y d r a t i o n)41.呼吸性碱中毒(r e s p i r a t o r y a l k a l o s i s)

17.低渗性脱水(h y p o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4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 i x e d a c i d-b a s e d i s o r d e r s)18.“三凹”体征43.水肿(e d e m a)

19.高渗性脱水(h y p e r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44.积水(h y d r o p s)

20.等渗性脱水(i s o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45.滤过分数(f il t r a t i o n f r a c t i o n,FF)

21.水中毒(w a t e r i n t o x i c a t i o n)46.心房利钠肽(a t r i a l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o l y p e p t i d e,A N P)22.低钠血症(h y p o n a t r e m i a)47.“隐性水肿”(r e c e ss i v e e d e m a)

23.高钠血症(h y p e r n a t r e m i a)48.心性水肿(c a r d i a l e d e m a)

24.低钾血症(h y p o k a l e m i a)49.肾性水肿(r e n a l e d e m a)

25.高钾血症(h y p e r k a l e m i a)50.肺水肿(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

51.间质性肺水肿(i n t e s t i t i a l p u l m o n a r y

76.组织性缺氧(h i s t og e n o u s h y p o x i a)e d e m a)

52

e d e m a,

53

p u l m o n a r y

54

p u l m o n a r y

55

56

e d e m a)

57

e d e m a)

58

e d e m a)

59

e d e m a)

60

61

62

o x y g e n,P

63

C O

m a x)

2

75.缺血性缺氧100.良性应激(e u s t r e ss)

101.劣性应激(d i s t r e ss)126.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继发性纤溶)

107.急性期反应(a c u t e phase response)132.可控型显性D I C

108.急性期反应蛋白(a c u t e phase

p r o t e i n,A PP)

133.非控型显性D I C

109.热休克蛋白(h ea t shock p r o t e i n,

H S P)

134.非显性(n o n-o v e r t)D I C

110.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娘”(m o l e c u l a r chaperone)135.缺血再灌注损伤(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111.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136.氧反常(oxygen paradox)

112.应激性溃疡137.钙反常(c a l c i u m paradox)

113.应激相关疾病138.p H值反常(p H paradox)

114.应激反应综合征139.自由基(f r ee r a d i c a l)

115.休克shock 140.呼吸爆发(r e s p i r a t o r y bu r s t)或氧爆发(oxygen bu r s t)

116.微循环141.钙超载(c a l c i u m o v e r l o a d)

117.低血容量性休克(h y p o v o l e m i c

shock)

142.无复流现象(n o-r e f l o w ph e n o m e n o n)118.血管源性休克(v a s og e n i c shock)143.心肌顿抑(m y o c a r d i a l s t u nn i n g)119.心源性休克144.氧自由基抑制剂

120.低排高阻型休克145.单相速发型(r a p i d s i n g l e-ph a s e)M O F

121.高排低阻型休克14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u l t i p l e organ d y s f u n c t i o n s y n d r o m e,M O D S)

122.“自身输血”147.双相迟发型(d e l a y e d t w o-ph a s e)M O F

123.“自身输液”14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esponse s y n d r o m e,S I R S)

12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ss e m i n a t e d o r

d i ff u s

e 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 c o a g u l a t i o n,

149.细胞因子瀑布(c y t o k i n e cascade)

125.D I C的触发因素(t r i gg e r i n g f a c t o r)150.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 i x e d a n t a go n i s t s response s y n d r o m e, M A R S)

151.心力衰竭(h ea r t f a il u r e)176.呼吸功能不全

175.呼吸衰竭(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l u r e)200.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 c u t e i n t r a r e n a l

f a il u r e)

201.原尿返漏215.多尿期(d i u r e t i c phase)

202.少尿216.健存肾单位学说

204.氮质血症(a z o t e m i a)218.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214.少尿期

答案:

1.疾病(d i s ea s e)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理生理学(p a t h o ph y s i o l og y)是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3.药物靶标(d r u g t a r g e t)是指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后都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分子而生效的。这种药物作用的特定分子称为药物靶标。

4.病理过程(p a t h o l og i c p r o c e ss)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5.病因(e t i o l og y a g e n t s)是指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6.先天因素(c o n g e n i t a l f a c t o r s)并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那些对发育中的胚胎可能引起损害的因素。其结果是致使胎儿出生时就已患病。该类疾病称为先天性疾病。

7.疾病发生的条件(p r e d i s p o s i n g f a c t o r s)是指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8.诱发因素(p r e c i p i t a t i n g f a c t o r)是指能够促进和加强某一疾病原因作用的条件因素称为诱发因素,简称诱因。

9.危险因素(d a n g e r o u s f a c t o r)指某些可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但尚未阐明是否是该疾病的原因还是条件。

10.发病学(p a t h og e n e s i s)主要研究病因如何作用于机体并导致疾病。具体地,它主要涉及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普遍规律。

11.完全康复(c o m p l e t e r e c o v e r y)是指病因去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完全消失、形态结构损伤完全修复、机体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退。

12.不完全康复(i n c o m p l e t e r e c o v e r y)是指原始病因消除后,患病机体的损伤性变化得以控制,但机体内仍存在病理变化,只是机体通过代偿反应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3.死亡(d ea t h)是指机体生命的终结;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o r g a n i s m as a

w h o l e)的机能永久性的停止,而整体的死亡而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都发生死亡。

14.脑死亡(b r a i n d ea t 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15.昏迷是指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但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

16.脱水(d e h y d r a t i o n)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7.低渗性脱水(h y p o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

<135mm o l/L(或m Eq/L),血浆渗透压<280mm o l/L。

18.“三凹”体征是指囟门凹陷、眼窝凹陷和舟状腹体症。

19.高渗性脱水(h y p e r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

>145mm o l/L(或m Eq/L),血浆渗透压>310mm o l/L。

20.等渗性脱水(i s o t o n i c d e h y d r a t i o n)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 o l/L(或

m 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 o l/L。

21.水中毒(w a t e r i n t o x i c a t i o n)指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

22.低钠血症(h y p o n a t r e m i a)是指血清钠浓度低于135mm o l/L。

23.高钠血症(h y p e r n a t r e m i a)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145mm o l/L或血清钠浓度

>150mm o l/L。

24.低钾血症(h y p o k a l e m i a)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 o l/L(或m Eq /L)。25.高钾血症(h y p e r k a l e m i a)是指血清K+ 浓度大于5.5mm o l/L。

26.酸碱平衡紊乱(a c i d-b a s e d i s t u r b a n c e)指由于各种原因使细胞外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性遭到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27.固定酸(f i xe d a c i d)是指体内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因不能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故又称非挥发酸(u n v o l a t il e a c i d),也称之酸碱的肾性调节。

2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 C O2)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CO2 分子所产生的张力。29.标准碳酸氢盐(s t a n d a r d b i c a r b o n a t e, SB)是指血液标本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 为5.32k P a 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 C O3-浓度。

30.实际碳酸氢盐(a c t u a l b i c a r b o n a t e,A 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CO2 和实际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31.缓冲碱(bu ff e r base,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即

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32.碱剩余(base e x c e 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P C O2为5.32k P a,H b 为15g/dL,100%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1 升全血滴定至p H=7.40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 o l/L数。

33.阴离子间隙(a n i o n g a 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 n d e t e r m i n e d a n i o n, U A)量减去未测定的阳离子(u n d e t e r m i n e d c a t i o n,U C)量的差值,即AG=U A-U C。34.代谢性酸中毒(m e t a b o li c a c i d o s i s)是指由于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

酸减少,以及H C O3-大量丢失,导致血浆H C O3-浓度原发性降低。

35.乳酸酸中毒(l a c t i c a c i d o s i s)指当血浆乳酸浓度超过5mm o l/L时,称为乳酸酸中毒。

36.酮症酸中毒(k e t o a c i d o s i s)由于血清酮体积聚而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称酮症酸

中毒。

3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c o m p e n s a t e d m e t a b o li c a c i d o s i s)是指经过肺的调节后,若[H C O3-]/[H2C O3]的比值接近于20:1,则pH 进入正常范围,A B和SB 在原发性

降低的基础上呈现A B=S B,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3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d e c o m p e n s a t e d m e t a b o li c a c i d o s i s)若[H C O3-

]/[H2C O3]的比值仍明显低于20:1,则pH 仍低于正常。

39.呼吸性酸中毒(r e s p i r a t o r y a c i d o s i s)是指因CO2 呼出减少或CO2 吸入过多,导致血浆H2CO3 浓度原发性增高。

40.代谢性碱中毒(m e t a b o li c a l k a l o s i s)指由于H+丢失过多,H+转入细胞内过多,以及碱性物质输入过多等原因,导致血浆H C O3-浓度原发性增高。

41.呼吸性碱中毒(r e s p i r a t o r y a l k a l o s i s)指因通气过度使CO2 呼出过多,导致血浆H2CO3 浓度原发性降低。

42.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 i xe d a c i d-b a s e d i s o r d e r s)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发性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并存。

43.水肿(e d e m a)是指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44.积水(h y d r o p s)是指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

45.滤过分数(f il t r a t i o n f r a c t i o n,FF)是指GFR 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20%(120/600)。

46.心房利钠肽(a t r i a l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o l y p e p t i d e,A N P)是由21~3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激素,它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ADH 的释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

47.“隐性水肿”(r e c e ss i v e e d e m a)指在出现明显凹陷性水肿之前,组织间隙中的

液体已经增多,但按压局部无凹陷,此种状态称为“隐性水肿”。

48 心性水肿(c a r d i a l e d e m a)习惯上将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称为心性水肿。49.肾性水肿(r e n a l e d e m a)由肾脏疾患导致的全身水肿。

50.肺水肿(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过多液体在肺组织间隙积聚和/或溢入肺泡腔内。51.间质性肺水肿(i n t e s t i t i a l 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是指肺水肿时,水肿液通常先积聚在肺组织间隙中,称为间质性肺水肿。

52.肺泡水肿(a l v e o l a r e d e m a)当水肿进一步加重时液体才进入肺泡腔,称为肺泡

水肿。

53.高压力性肺水肿(h i g h-p r e ss u r e 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由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所致肺水肿。

54.高通透性肺水肿(h i g h p e r m ea b ili t y 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因肺毛细血管内皮和/

或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所致肺水肿。

55.脑水肿(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是指脑组织液体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扩大和重量增

加。

56.血管源性脑水肿(v a s og e n i c 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是指包括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在内的血浆成分进入脑组织间隙。其特点为在脑白质的组织间隙中有大量含蛋白

水肿液积聚。

57.细胞毒性脑水肿(c y t o t o x i c 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是见于缺氧、心跳骤停、重金属

中毒等导致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受抑制,细胞能量耗竭,细胞膜上钠泵功能障

碍,使脑细胞内钠、水增多,细胞容积增大。水肿液主要积聚在灰、白质的细胞内,

细胞外间隙并不扩大,无血管损害,血脑屏障相对完整。

58.渗压性脑水肿(o s m o t i c 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见于低钠血症和水中毒使血浆渗透压

迅速降低,由于渗透压梯度的存在,水向渗透压较高的脑组织间隙和脑细胞内转移。

液体主要积聚在星形细胞内,并以白质内更为明显。

59.间质性脑水肿(i n t e r s t i t i a l 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

髓)膜炎,肿瘤、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阻塞或压迫脑脊液的循环通路,导致脑脊液回

流障碍。脑室内出现过多液体蓄积致脑室内压增高,引起脑室管膜通透性增高,液体

遂穿过室管膜进入与脑室相邻的白质内。

60.缺氧(h y p o x i a)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

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61.低氧血症(h y p o xe m i a)由于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62.氧分压(p a r t i a l pressure o f o x y g e n,P O2)为物理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63.氧容量(oxygen b i n d i n g c a p a c i t y,C O2m ax)指PaO2 为19.95k P a (150mm H g)、PaCO2 为5.32k P a(40mm H g)和38℃条件下,100m l血液中血红蛋白(H 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C O2m ax 高低取决于Hb 质和量的影响,反映血液携氧的能力。

64.氧含量(oxygen c o n t e n t,C O2)是指100m 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包括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和与Hb 化学结合的氧。当PO2 为13.3k P a(100mm H g)时,100m l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氧约为0.3m l,化学结合氧约为19m l。

65.氧饱和度(oxygen s a t u r a t i o n,S O2)是指Hb 结合氧的百分数。

66.动–静脉氧差(A-V d O2)为CaO2 减去CvO2 的差值,差值的变化主要反映组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的能力。

67.P50 指在一定体温和血液pH 条件下,H b氧饱度为50%时的氧分压。

68.低张性缺氧(h y p o t o n i c h y p o x i a)指由PaO2 明显降低并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当PaO2 低于8k P a(60mm H g)时,可直接导致+C a O2和S a O2明显降低,因此低张性缺氧也可以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h y p o t o n i c h y p o xe m i a)。

69.大气性缺氧(a t m o s ph e r i c h y p o x i a)因吸入过低氧分压气体所引起的缺氧。70.紫绀(c y a n o s i s)是指当毛细血管中脱氧Hb 平均浓度增加至50g/L(5g/d l)以上

(S a O2≤80%~85%)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青紫色,称为紫绀。

71.血液性缺氧(h e m i c h y p o x i a)指Hb 量或质的改变,使CaO2 减少或同时伴有氧合Hb 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

72.等张性缺氧(i s o t o n i c h y p o xe m i a)指由于Hb 数量减少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因其PaO2 正常而CaO2 减低,又称等张性缺氧(i s o t o n i c h y p o xe m i a)。

73.肠源性紫绀(e n t e r og e n o u s c y a n o s i s)是指在食用大量新腌咸菜或腐败的蔬菜,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硝酸盐,经胃肠道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经肠道粘膜吸

收后,引起高铁Hb 血症,患者皮肤、粘膜(如口唇)呈现青灰色,也称为肠源性紫绀。

74.循环性缺氧(c i r c u l a t o r y h y p o x i a)指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氧供应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h y p o k i n e t i c h y p o x i a)。

75.缺血性缺氧是指由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淤血性缺氧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所致。76.组织性缺氧(h i s t og e n o u s h y p o x i a)是指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77.高原脑水肿(h i g h a l t i t ud e c e r e b r a l e d e m a,H A C E)是在重度高原反应基础上发生的,以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和颅内压升高为特征的缺氧并发症。

78.氧中毒由于吸入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听觉或视觉障

碍、抽搐和晕厥等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溶血反应,或因引起严重呼吸衰竭致死,

这样一类临床综合征,称为氧中毒。

79.发热(f e v e r)是指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 e t p o i n t)上移

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时,称为发热。

80.过热(h y p e r t h e r m i a)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散热障碍或产热器官功能异

常,使体温调控不能与调定点相适应,体温被动性升高,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调定

点水平,但此时调定点并未移动,这类体温升高称为过热。

81.非病理性发热指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体温也可超过正常值0.5℃,但其本质并非发热,而属于生理性反应,也有学者称之为非病理性发热。

82.致热原(p y r og e n)是指具有致热性或含致热成分,并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人体和动物发热的物质。

83 发热激活物是指通过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而引起发热的物质。

84.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 p y r og e n,E P)是由激活的产致热原细胞合成、分泌和释放某些小分子的致热性细胞因子,并作用于体温中枢引起发热,这些小分子的致热

性细胞因子称为内生致热原(E P)。

85.体温上升期是由于体温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大于散热,中心体温开始迅速或逐渐

上升,快者几小时或一昼夜就升至新调定点水平,有的需几天,此期称为体温上升

期。

86.寒战是指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其冲动来自下丘脑,经脊髓侧索的网状脊

髓束和红核脊髓束,通过运动神经传递到运动终板而引起。

87.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f a s t i g i u m)当体温上升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

度,就波动于较高的水平上,此期称为高温持续期(p e r s i s t e n t f e b r il e p e r i o d),又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

88.体温下降期是指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及中枢发热介质被控制或清除,以及内

源性降温物质或药物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下降到正常水平,机体出现明显的散热反应。此期的热代谢特点是散热多于产热,故体温下降。

89.热的骤退(c r i s i s)指几小时或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称为热的骤退。

90.渐退(l y s i s)指需几天体温才降至正常,称为热的渐退。

91.热限(h y p e r t h e r m i c c e ili n g或f e b r il e li m i t)指发热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增加致热原剂量,体温不会进一步升高,体温

被限定在一定的高度,这种现象称为热限。

92.稽留热(c o n t i n u e d f e v e r)指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且24 小时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93.弛张热(r e m i tt e n t f e v e r)指体温常在39℃以上,24 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94.间歇热(i n t e r m i tt e n t f e v e r)指体温骤升至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

常水平,无热期持续一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95.下丘脑终板血管区(o r g a n u m v a s c u l o s u m l a m i n ae t e r m i n a li s,O V L T)内生致热原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脑血管区,即下丘脑终板血管区,该区位于第三脑室壁的视上

隐窝处。

96.应激(s t r e ss)或应激反应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

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s t r e ss)或应激反应。

97.应激原(s t r e ss o r)是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则统称为应激原。98.躯体性应激原是指外环境因素(如温度巨变、射线、噪声、电击、低氧中毒、感染、创伤等)和内环境因素(如心功能低下、器官功能紊乱、血液成分改变等)。99.心理性应激原是指涉及许多心理、社会因素,这些因素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应激原。

100.良性应激(e u s t r e ss)是指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是有利的,因为它能动员机体身心,以便更好地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或者更好地避开可能要发生的危险,有利于在变

动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的战斗或逃避(f i g h t

or f li g h t)能力。

101.劣性应激(d i s t r e ss)是指由于应激原的作用过于强烈,引起病理变化,称之为劣性应激。

102.“全身适应综合征”(g e n e r a l a d a p t a t i o n s y n d r o m e,GA S)指如果劣性应激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引起疾病,

甚至死亡。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103.警觉期(a l a r m s t a g e)是指当应激原作用后反应迅速出现,持续时间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伴有糖皮质激素(G C)增多。

104.抵抗期(r e s i s t a n c e s t a g e)是应激原持续作用后机体的抵抗或适应阶段。此期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加。

105.衰竭期(ex h a u s t i o n s t a g e)是指当持续强烈的有害刺激,使机体抵抗能力耗竭,GC 持续增高,但GC 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106.心理社会呆小状态(p s y c h o s o c i a l s h o r t s t a t u e)是指在失去父母或生活在父母粗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中的儿童,可出现生长缓慢、青春期延迟,并常伴有行为

异常,如抑郁、异食癖等,称为心理社会呆小状态。

107 急性期反应(a c u t e phase r e s p o n s e)是指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外伤性疾病、炎症和免疫性疾病时,于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天),机体发生的以防御反应

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

108.急性期反应蛋白(a c u t e phase p r o t e i n,A PP)指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血浆

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109.热休克蛋白(h ea t shock p r o t e i n,H S P)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

110.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娘”(m o l e c u l a r chaperone)指热休克蛋白中大多数是

细胞的结构蛋白(称为结构性H S P),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进行正确的折叠、移位、维持以及降解,因此被称为“分子伴娘”。

111.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应激时,胰岛素的相对不足和外周胰岛素依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胰岛素耐受);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甚至可以超过葡萄糖的肾糖阈8.96mm o l/L(160m g/d l)而出现糖尿,称为应激性高血糖或应激性糖尿。

112.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发生穿孔。

113.应激相关疾病是指如果应激作为重要条件或诱因在某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作用,通常称之为应激相关疾病。

114.应激反应综合征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症,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

115.休克(s h o c k)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液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并导致细胞功能、结构损伤和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16.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间液与血管内液。

117 低血容量性休克(h y p o v o l e m i c shock)是指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

容量性休克。

118.血管源性休克(v a s og e n i c shock)是指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扩大带来血液分布的异常,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为血管源性休克(v a s og e n i c shock),也称为分布异常性休克。

119.心源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心泵功能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心室纤维震颤等),心排出量急剧减少,使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下降所导致的休克,称心源性休克。

120.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脏排血量低,而总外周血管阻力高。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所以又称为“冷性

休克”(c o l d shock)。

121.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高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阻力低,心脏排血量高。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脉充实有力,皮肤温度升高,所以又称“温性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属于此类型。

122.“自身输血”是指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大量释放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

收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和增加回心血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123.“自身输液”是指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

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比后阻力增加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

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

12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 ss e m i n a t e d or d i ff u s e 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 c o a g u l a t i o n,

D I C)是以不同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

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

125.D I C的触发因素(t r i gg e r i n g f a c t o r)指在疾病过程中某些因素也能触发凝血系

统和促进D I C发生、发展,这些称为D I C的触发因素(t r i gg e r i n g f a c t o r)。126.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继发性纤溶)是指在凝血系统活化之后相继引起的纤维蛋

白溶解系统激活,并发挥溶解Fbn 以及Fbg 作用的过程。

127.全身性S h w a r t z m a n反应(g e n e r a l S h w a r t z m a n r ea c t i o n,G S R)是指给动物间隔24h 各静脉注射一次小剂量非致死性内毒素,则在接受第二次注射后动物发生休克或出

血倾向,即引起D I C样的病理变化。

128.华-佛综合征(W a t e r h o u s e-F r i d e r i c h s e n s y n d r o m e)指D I C累及肾上腺时可引

起皮质出血性坏死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具有明显休克症状和皮肤大片淤斑等

体症,称为华-佛综合征。

129.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 i c r o a n g i o p a t h i c h e m o l y t i c a n e m i a)指在D I C发展

过程中,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带刺的收缩红细胞,可见新月体、盔甲形等形态各

异的红细胞碎片,由于裂体细胞脆性高,很容易发生溶血,所以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

130.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p l a s m a p r o t a m i n e p a r a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e s t)是指将

鱼精蛋白加入被检的患者血浆后,鱼精蛋白可与血浆中X-F M片段内X 结合,使F M与X 片段分离,分离的F M能在血浆中自行聚集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

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

131.显性(o v e r t)D I C主要见于急性和失代偿状态的D I C。此类型特点是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的消耗超过生成;V E C调节功能出现了由抗血栓向促血栓转化;机体的稳态调控体系进一步紊乱。

132.可控型显性D I C指VEC 调节功能紊乱是暂时的,在原发性疾病解除后VEC 调节功能可以迅速恢复。

133.非控型显性D I C是指伴有VEC 体系严重破坏和VEC 调节功能的紊乱。

134.非显性(n o n-o v e r t)D I C主要见于轻症和代偿状态的D I C。其特点是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的消耗与代偿调节基本上保持平衡。

135.缺血再灌注损伤(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

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

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136.氧反常(oxygen paradox)指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的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

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oxygen paradox)。

137.钙反常(c a l c i u m paradox)指用无钙溶液灌流大鼠心脏后,再用含钙溶液进行

灌流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反而加重,称为钙反常。

138.p H值反常(p H paradox)指缺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称

为pH 值反常。

139.自由基(f r ee r a d i c a l)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

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又称游离基。

140.呼吸爆发(r e s p i r a t o r y bu r s t)或氧爆发(o x y g e n bu r s t)是指在再灌注期间

组织重新获得氧供应,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耗氧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称为呼

吸爆发或氧爆发,可损伤组织细胞。

141.钙超载(c a l c i u m o v e r l o a d)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浓度明显增多并导致细

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142.无复流现象(n o-r e f l o w ph e n o m e n o n)是指缺血再灌注时,部分或全部缺血组织

不出现血液灌流的现象。

143.心肌顿抑(m y o c a r d i a l s t u nn i n g)指在短期缺血早期恢复灌注时,心肌收缩功

能不能迅速恢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天到数周),心肌收缩功能低下,甚至处于

无功能状态(n o n f u n c t i o n s t a t e),称为心肌顿抑(m y o c a r d i a l s t u nn i n g)。144.氧自由基抑制剂是指抑制自由基产生的酶系统,以及抑制氧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

氧化反应。

145.单相速发型(r a p i d s i n g l e-ph a s e)M O F

14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u l t i p l e organ d y s f u n c t i o n s y n d r o m e,M O D S)147.双相迟发型(d e l a y e d t w o-ph a s e)M O F

148.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y s t e m i c i n f l a mm a t o r y response s y n d r o m e,S I R S)149.细胞因子瀑布(c y t o k i n e c a s c a d e)指炎症介质的过量释放则将激活更多的炎症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产生“细胞因子瀑布”。

150.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 i xe d a n t a go n i s t s response s y n d r o m e , M A R S)指当S I R S与CARS 并存时,促炎与抗炎两种作用相反的介质在体内形成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作用网络,从而形成各种不同介质之间的“交叉对话”,若彼此间的作用相互增

强,则有可能使免疫系统陷入更严重的紊乱,称为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 i xe d

a n t a go n i s t s response s y n d r o m e , M A R S)。

151.心力衰竭(h ea r t f a il u r e)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

功能发生障碍,即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充分满

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

152.心肌衰竭(m y o c a r d i a l f a il u r e)指由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心力衰竭,称为

心肌衰竭。

153.充血性心力衰竭(c o n g e s t i v e h ea r t f a il u r e)在大多数心力衰竭中,尤其是呈慢性经过时,由于CO 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量不相适应,导致钠、水瀦留和血容量增多,使静脉淤血及组织间液增多,出现明显组织水肿,心腔通常也扩大

154.压力负荷(p r e ss u r e l o a d)又称后负荷(a ft e r l o a d),是指心肌收缩时所承受

的负荷。

155.容量负荷(v o l u m e l o a d)又称前负荷(p r e l o a d),是指心室舒张时所承受的负荷。

156.急性心力衰竭(a c u t e h ea r t f a il u r e)指发病急骤,C O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机体来不及充分发挥代偿功能,常伴有心源性休克。

157.慢性心力衰竭(c h r o n i c h ea r t f a il u r e)是指临床常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心衰发生前机体有较长的代偿期,在此阶段病人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明显。158.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h i g h o u t p u t h ea r t f a il u r e)指心力衰竭发生时CO 较发生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故称为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159.左心衰竭(l e ft h ea r t f a il u r e)是指主要由于左室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或负荷过重,导致左室泵血功能下降,使从肺静脉流到左室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动脉,临床

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和CO 降低。

160.右心衰竭(r i g h t h ea r t f a il u r e)主要由于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

分排至肺循环,右心室压力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体静脉淤血。

161.紧张源性扩张指并伴有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

162.心肌重构(m y o c a r d i a l r e m o d e li n g)是指由于心脏负荷变化使心肌的结构、功能、代谢都经历了一个模式改建过程称心肌重构。

163.离心性肥大(e cc e n t r i c h y p e r t r o ph y)是指心脏重量增加,心室腔扩大,室壁

稍厚,而室壁厚度与室腔直径的比值等于或小于正常,多由心脏长期容量负荷过度,

使心室舒张末容量增加,室壁应力增加,肌节呈串联性增生所致。

164.向心性肥大(c o n c e n t r i c h y p e r t r o ph y)是指心脏重量增加,室壁增厚,心腔容

积稍大或正常,而室壁厚度与室腔直径之比大于正常,多由心脏长期压力负荷过度,

使收缩期室壁应力增加,肌节呈并联性增生所致。

165.心肌凋亡指数(a p o p t o s i s i n d ex)指心肌细胞调亡的百分率(发生凋亡的细胞

核数/每100 个细胞核),正常心脏为0.2%~0.4%;心衰的心脏可高达35.5%。166.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 o l t a g e d e p e n d e n t Ca2+ c h a nn e l,VD C)是指它的开放与膜电位有关,在膜去极化时,膜电位达到一定程度,通道开放,胞外C a2+跨细胞膜流

入细胞内;复极化时膜电位变负,通道关闭,C a2+跨细胞膜内流停止。

167.受体操纵型钙通道(r e c e p t o r o p e r a t e d Ca2+ c h a nn e l,R O C)是受细胞膜上β受体及其某些激素调控,当去甲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时,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而激

活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当去甲肾上腺素减少、β受体下调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

时,c A M P生成减少,受体操纵型钙通道关闭,C a2+内流减少。

168.呼吸困难(d y s pn ea)是指患者主观感到呼吸费力或“喘不过气”的感觉。

169.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之一,其特征是患者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呼

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

17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特征性表现,患者入睡后因呼吸困难而突

然惊醒、坐起、咳嗽、喘气,症状随坐起后逐渐缓解。

171.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呼吸状态。172.肺水肿(p u l m o n a r y e d e m a)是指过多的液体在肺组织间隙和肺泡内积聚的现

象。

173.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指当患者半卧位或坐位时可见到充盈的颈外静脉,主要由于右

心衰竭,静脉回流障碍,体循环静脉淤血、过度充盈所致。其程度与体循环颈静脉压

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174.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指当压迫患者肝区或上腹部时,由于静脉回流增加,可见

到颈外静脉充盈加剧或怒张,这种现象称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这一体征有助于鉴

别心力衰竭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肿大。

175.呼吸衰竭(r e s p i r a t o r y f a il u r e)是指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的情况下,

由于肺通气和(或)肺换气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P a O2)8k P a

(<60mm H g),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 a C O2)高于6.67k P a(50mm H g)的病理过程。

176.呼吸功能不全指如果外呼吸功能障碍所导致的PaO2 降低或PaCO2 升高没有达到

呼吸衰竭水平,或在静息时血气值正常,并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体力负荷增

加时PaO2 才明显降低或伴有PaCO2 水平增高。

177.I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P a O2<8k P a,但PaCO2 正常甚至降低,即有缺氧而无CO2 潴留。

178.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血症型,P a O2<8k P a 且伴有P a C O2>6.67k P a。

179.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病因的突发或迅速发展,引起换气或

通气功能严重损害,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呼衰。

180.慢性呼吸衰竭是指一些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导致呼吸功

能逐渐损害,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为呼吸衰竭。

181.呼吸肌疲劳(r e s p i r a t o r y m u s c l e f a t i g u e)系指呼吸肌的负荷增加所导致收缩力和(或)收缩速度减低,不能继续产生维持足够肺泡通气量所需的驱动压。

182.肺衰竭是指主要由于呼吸器官如气道、肺和胸膜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

183.限制性通气不足(r e s t r i c t i v e h y p o v e n t il a t i o n)是指当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

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

184.阻塞性通气不足(o b s t r u c t i v e h y p o v e n t il a t i o n)指因呼吸道狭窄或阻塞所致

的通气障碍。

185.中央性气道阻塞指阻塞部位位于气管分叉处以上。

186.外周性气道阻塞主要指位于气管分叉处以上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部分阻塞。

187.“等压点”是指在呼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气道内外压力相同的部位。

188.弥散障碍(d i ff u s i o n i m p a i r m e n t)是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

和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

189.静脉血掺杂(venous a d m i x t u r e)是指病变重的部分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

未相应减少,甚至还可因炎性充血等使血流增多(如大叶性肺炎早期)。

190.功能性分流(f u n c t i o n a l s h u n t)指通气不良肺泡的静脉血液未经充分动脉化而掺入动脉血内(图15-7),流回心脏。这种情况类似动一静脉短路故称为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 k e v e n t il a t i o n)。

191.解剖分流(a n a t o m i c s h u n t)指静脉血未经肺部的气体交换直接进入动脉。在生理情况下,肺内存在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人肺静脉,掺入动脉血;心肌内也有少量静脉血直接流入左心。

192.真性分流(t r u e s h u n t)指部分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这种分流与解剖分流被称为真

性分流(t r u e s h u n t),以区别上述仍存在少量气体交换的功能性分流。

193.二氧化碳麻醉指当PaCO2 超过10.7k P a 时,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嗜睡、抽搐、呼吸抑制等,称为二氧化碳麻醉。194.肺性脑病即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p u l m o n a r y e n c e ph a l o p a t h y)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亦可出现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等。

1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i s t r e ss s y n d r o m e,A R D S)是由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

196.肾功能衰竭(r e n a l f a il u r e)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泌尿功

能降低,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潴留,并伴有肾脏

内分泌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症,这种临床综合征称为肾功能衰竭

(r e n a l f a il u r e)。

197.急性肾功能衰竭(a c u t e r e n a l f a il u r e,A R 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双侧肾脏在短期内泌尿功能急剧降低,导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198.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 c u t e p r e r e n a l f a il u r e)在肾功能衰竭发生时,以肾脏低灌注为特征,肾脏本身没有器质性损害,若能及时恢复肾血液灌流,肾功能即可

随之恢复正常,因此,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f u n c t i o n a l r e n a l f a il u r e)。

199.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 c u t e p o s t r e n a l f a il u r e)指各种原因引起肾以下(从肾盏到尿路口)的尿路梗阻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00.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 c u t e i n t r a r e n a l f a il u r e)指由肾实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或器质性肾功能衰竭(p a r e n c h y m a l r e n a l f a il u r e)。201.原尿返漏是指肾小管中的原尿经损伤的小管壁渗漏到肾间质。

202.少尿是指尿量<400m l/24h或<17m l/h。

203.无尿是指尿量<100m l/24h。

204.氮质血症(a z o t e m i a)指含氮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在体内蓄积,引起血中非蛋白氮(n o n-p r o t e i n n i t r og e n,N P N)含量显著增高,称为氮质血症。205.慢性肾功能衰竭(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l u r e,CR F)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不可逆破坏,使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越来越少,以致不能充分排出代谢

废物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出现代谢废物和毒物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由此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功能衰

竭。

206.夜尿(n o c t u r i a)是指夜间尿量增多,接近甚至超过白天尿量。

207.多尿(p o l y u r i a)指成人24 小时尿量超过2000m l。

208.低渗尿指因肾浓缩功能障碍,尿相对密度最高只能达到1.020(正常尿相对密度为1.001~1.035)。

209.等渗尿是指因肾浓缩与稀释功能均障碍,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晶体渗透压

(266~300m O s m/L),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08~1.012。

210.肾性骨营养不良(r e n a l o s t e o d y s t r o ph y)是指CRF 时,由于钙、磷及维生素D 等代谢障碍所致的骨骼病变,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软化、纤维性骨炎、

骨硬化及骨质疏松等。

211.尿毒症(u r e m i a)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除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外,还有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毒物在体内蓄积,从而引

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

212.尿毒症毒素(u r e m i a t o x i n)尿毒症患者体内有百余种代谢产物或毒性物质含量高于正常值,其中有一些被认为与尿毒症的特异性症状有关。

213.肾血流自身调节是指动脉血压在10.7~21.3k P a(80-160mm H g)时,肾血管可以通

过自身调节,使肾血流和GFR 保持相对稳定。

214.少尿期是从肾脏严重受损后出现少尿开始,一般来讲,少尿期持续时间大约8~16 天,到第21 天进入多尿期。

215.多尿期(d i u r e t i c phase)是指经过少尿期后,尿量进行性增多是肾功能逐渐恢复的信号,当每天尿量大于400m l,说明患者已进入多尿期。

216.健存肾单位学说是指随着疾病的进展,健存肾单位越来越少,最终不能达到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的最低要求时,就出现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217.矫枉失衡学说(t r a d e-o ff h y p o t h e s i s)是指矫正过度导致新的失平衡,具体讲是由于机体对GRF 降低进行代偿时,因代偿引起机体内环境新的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产生新的病理过程。

218 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是指健存肾单位负荷过重、代偿性的过度滤过(健存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引起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衰竭。

219.肝功能衰竭(h e p a t i c f a il u r e)指凡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包括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排泄、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往往出现黄疸、出血、腹水、继发性感染、肝性脑病、肾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之为肝功能衰竭。

220.急性肝功能衰竭指肝病急性起病或慢性肝病急性发作24 周内,患者即发生肝性脑病和其它肝功能衰竭表现。

221.慢性肝功能衰竭指病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往往在某些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服用镇静剂、麻醉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等)作用下病情突然加剧,反复发生慢性肝性脑病。

222.肝性脑病(h e p a t i c e n c e ph a l o p a t h y,H E)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223.亚临床性肝性脑病(s ub c li n i c a l h e p a t i c e n c e ph a l o p a t h y,S H E)是指无明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但心理(智力)测试或诱发电位检查异常的一种潜在脑病形式。

224.急性暴发型肝性脑病指常由重症病毒性肝炎或严重急性中毒性肝炎引起。因肝细胞广泛坏死,残存肝细胞不能代偿生物代谢作用而致代谢失衡或代谢毒物不能被有效清除,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型脑病多呈急性发作,患者经短期兴奋、躁动和谵妄状态后很快进入深昏迷,常在数日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血氨水平大多正常(<59u m o l/L)。

225.慢性复发型肝性脑病是指常继发于严重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和/

或门-体静脉分流术。由于门腔静脉间有手术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使门静脉中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体循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型脑病的发生通常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脑病常可获得改善,受到诱因的作用又可复发。该型患者中多数伴有血氨升高。

226.假性神经递质(f a l s e n e u r o t r a n s m i tt e r)指肝功能障碍时,肠道内产生的某些胺类未经肝脏解毒,便由血液带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形成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假性神经递质)。当正常神经递质被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后,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发生障碍,大脑皮质将从兴奋转入抑制状态,产生昏睡等情况。227.肝肾综合征(h e p a t o 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H R S)是指由于肝硬化、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又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任务是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人体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和变化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按照。 2疾病:这是由体内平衡调节失调引起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由致病因子的破坏和机体的抗损伤作用所致。此时,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临床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身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受到损害。 三。脑死亡:指整个大脑在孔上方死亡,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永久消失。 4高渗性脱水:指体液体积减少,失水大于钠丢失,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5水中毒:指患者肾引流功能减弱,或大量补水,使细胞内外液量增加,血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又称高血容量低钠血症。 6水肿:在组织空间或体腔中积聚过多液体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7酸碱失调: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由于酸碱负荷过多或不足或调节机制紊乱,会破坏体液的酸碱稳定性,形成酸碱平衡紊乱。 8以酸中毒为特征的[O3-H]代谢紊乱,其特征是细胞外酸碱平衡失调。 9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ive Acidiosis):指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紊乱或过量吸入而导致血浆H2CO3(或Paco3)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 10代谢性碱中毒:指因细胞外H+丢失或过量碱而引起血浆HCO3浓度升高的酸碱性疾病。 11呼吸性碱中毒是一种酸碱平衡紊乱,其特征是过度的肺通气导致血浆H2CO3浓度(或PaCO2)下降。 12缺氧:由缺氧或组织利用障碍引起的代谢、功能、形态和结构改变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3紫癜:当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病人的皮肤和粘膜会出现紫绿色。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4、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 疾病的状态。 5、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 7、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条件: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9、危险因素:与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的因素。 10、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11、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消失或停止,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低渗性脱水: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伴有细胞外 液的减少。 13、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减少细胞外细胞外液均减少。 14、水中毒: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 15、等渗性脱水: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6、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7、低钾血症:血清K+浓度低于3.5 mmol/L。 18、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高于5.5mmol/L。 19、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 的现象。 20、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 的现象。 2 21、酸碱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缓冲和调节机制,正常人 动脉血pH能保持在7.35~7.45范围内,机体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的过程称之为~。 22、酸碱平衡紊乱:某些病理情况下体内酸碱物质增多、减少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 的破坏。 23、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4、代谢性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5、呼吸性酸中毒: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6、呼吸性碱中毒:血浆中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的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7、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 HCO3-/H2CO3的比值在20:1左右,pH仍在7.35~7.45之间。 28、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降低,通过机体的代偿,使机体 HCO3-/H2CO3的比值小于20:1,pH<7.35。 27、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其波动范围为10~14mmol/L。 28、血氧分压:为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PaO2约为13.3kPa(100mmHg)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医学统计学试卷-2

《医学统计学》期末试卷(考查)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2小时。 ----------------------------------------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参数(parameter )是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而计算的总体数值,如:总体均数用μ表示。( ) 2、 将一组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值即算术均数,统计符号为X 。( ) 3、 标准差可以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 4、 假设检验有两类错误,其中,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0H ,为第一类错误。( ) 5、 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6、 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分析多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数比较,需用SNK-q 检验。( ) 7、 拉丁方设计可用来进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 8、 正交表48(42)L ? ,表示最多可观察5个因素,其中1个因素为4水平,4个因素为2水平。( ) 9、 分类资料常用率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 10、有序分类资料不是等级资料(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四分位数间距与 可用来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分布特征。 2、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选 。 3、总体服从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常用 与 来描述其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4、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5、t 曲线是以 为中心,左右对称的一簇曲线。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差为σ,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 7、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可将总变异分解为两部分: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时发生的一种 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 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引起的休克,如得不 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晚期。 3.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ubutive shock):由于 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大量血液淤滞在舒张的 小血管内,使有效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见于感染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休克等。 4.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感染和休 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 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需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6.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休克肺:休克时所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肺 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 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通过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并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9.MH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10.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及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些片段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1,3P试验: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并凝固,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时也可为阴性。 12,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85083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病理过程pathologic process[?p?θ??l?d?ik ?pr?use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3.循证医学(EBM):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实践为核心的医学。 4.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全良好状态。 5.疾病(disease):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6.病因: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7.遗传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 8.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9.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10.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11.死亡(death):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12.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13.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14.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15.脱水热:严重高渗性脱水时,尤其是小儿,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6.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1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18.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水肿。 19.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填空

本总结是结合近两年咨询来的考试题和蔡军伟老师画的全部重点总结出来的,黄色划线是曾经的考试题,画星是我认为本次考试有很大可能会出的,若有什么错误或遗漏的欢迎联系我。名词解释: 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现象。 2 3 4 啊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啊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 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 啊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 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显性水肿:皮下组 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 时,留有凹陷。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 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啊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 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 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 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 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23、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血氧含量降低, 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而导致的组织缺氧。 24、循环性缺氧: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 25、组织性缺氧:是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医学统计学01护理学(本科)期末考试试卷A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业 年级(本科) 《医学统计学01》期末考试试卷(A 卷)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考试时间:2010.6 补(重)考:(是、否)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 说明:本试卷总计100分,全试卷共3页,完成答卷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医院一年内收治202例腰椎间盘后突病人,其年龄的频数分布如下: 年龄(岁) 10~ 20~ 30~ 40~ 50~ 60~ 人数 6 40 50 85 20 1 为了形象表达该资料,适合选用:() A 、线图 B 条图 C 直方图 D 圆图 2、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是( )。 A 、 以例数较小者为 B 、以例数较大者为 C 、以秩和较小者为 D 、以秩和较大者为。 3、当组数等于 2 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与 t 检验的关系是____ 。 A .完全等价且 F=t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 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 t 2=F 4、Poisson 分布独有的特征是______。 A. 离散型分布 B. 参数是总体均数 C. 方差等于均数 D. 当样本较小时是偏倚分布 5、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 型 患者数 治愈率(%) 甲 乙 甲 乙 普通型 300 100 60.0 65.0 重 型 100 300 40.0 45.0 暴发型 100 100 20.0 25.0 合 计 500 500 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 、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 、对率进行标准化 C 、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 D 、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 得分 阅卷人 (签全名)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三)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三)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1.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t2.配对资料若用成组检验处理,就降低了统计效率。() 3.因为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4.随机区组设计的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P5.抗体滴度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可做方差分析,若方差分析得<0.05,则可认为实测数据的各总体算术均数不全相等。() 6.五个百分率的差别的假设检验,>,可认为各组总体率都不相同。() ZZZ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中,若≥,则在α=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0.05()P5.在t检验中,若拒绝H, 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06.对三个地区 血型构成(A、B、O、AB型),作抽样调查后比较,若有一个 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且n>40,必须作校正检验。() 7.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8.Ⅱ期临床试验是指采用随机盲法对照实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9.临床试验中,为了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通常不让受试者及其家属知道他参与这项试验。()10.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r为-0.9,P<0.05,1122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高。与Y的相关系数r是0.8,P<0.05;变量M与N

的相关系11数r为-0.9,P<0.05,则X与Y的相关密切程度较 高。()2211.临床试验必须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 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的道德原则。() 12.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 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 关关系。() 13.偏回归系数表示在除X以外的自变量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ii化。以外的自变 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X每改变一个单位的平均变化。()i 14.单盲法是让病人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对照组,但不知道用 什么处理。() 15.重复原则是指少选择样本例数。()16.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17.在相同条件下完全 随机设计比随机区组设计更节约样本含量。() 18.配对符号 秩和检验中,有差值绝对值相等时,可不计算平均秩次。()19.非参数统计的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数检验。() nTnTT20.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现=15,=153,=10,=126,则 检验统计量=126。()1122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种新药可以控制某病,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如果 某地采用该药则该地。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 发病率将减少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e.以上都不对2.用触诊和X摄片对100名妇女作乳癌检查, 触诊有40名阳性,X摄片有70名阴性,两种方法均阳性者10 名,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人数是。 a.20 b.30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沟通临床和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低钾血症,水肿等。 综合征(syndrome,各论):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 健康(health):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强壮体魄+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简言之,疾病时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标准:呼吸心跳停止(特别是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角膜、咳嗽、吞咽反射等);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分子病: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如血友病。 染色体病:染色体引起~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原因:水摄入减少;水丢失过 多。影响:口渴;有脱水症;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原因:肾内或肾外丢失大量 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措施不当所致,如只补水不补盐。影响: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 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经肾失钠-尿钠增多,肾外失钠-尿钠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失钠=失水,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等渗性液体的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均可致等渗性脱水。不处理-高渗 性脱水(不感蒸发+呼吸等丢失水分);补给过多低渗溶液-低渗性脱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多过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影响: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液稀释;细胞内水肿;CNS症状;尿量早期增加,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下降;体重增加。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 但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少,但多数情况,低钾血症伴有缺钾。原因:钾摄取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毒物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影响:神经肌肉松弛-超极化阻滞状态腱反射减弱,呼吸肌麻痹,消化道运动降低;体外性低血压。心肌-3高1低:收缩性减弱,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增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 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假性高钾血症。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去极化阻滞状态,肌肉软弱无力至迟缓性麻痹;心肌-3低1高:兴奋性增高(严重时降低),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 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ine urine):高血钾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原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患者,尤其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即~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或称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细胞增殖和凋亡障碍。【综合征syndrome】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到晚期)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综合征。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均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大脑两半球和脑干)脑 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跨细胞液(第三间隙液)】胃肠道消化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等(胃肠道、颅腔、关节囊、胸膜腔、腹膜腔等中的特殊分泌液)。 【阴离子间隙AG】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标准碳酸氢盐SB】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CO2为5.32kPa(40mmHg)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是失水>失钠,血清[Na+] >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ECF和ICF均减少。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是:失钠>失水,血清[Na+]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伴有ECF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过多的水分在体内潴留的病理过程,血钠下降,血清[Na+] < 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 mmol/L,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K+]<3.5 mmol/L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K+] > 5.5mmol/L 【去极化阻滞hypopolarized blocking】静息电位等于或稍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反而降低的现象。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ECF[H+]↑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ECF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的以血浆[HCO3-] 原发性增加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调节Compensation of respiratory alkalosis】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缺氧Hypoxia】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发生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CO2max】100ml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结合氧)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体内100ml血液的实际携氧量。(溶解氧(0.3ml/dl)+结合氧)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 -CvO2】动脉血氧含量- 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O2】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血氧含量-溶解的氧量\血氧容量′100%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各种原因引起的以PaO2↓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Hypoxic hypoxia) 【呼吸性缺氧repiratory hypoxia】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扩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PaO2和血氧含量不足,称为呼吸性缺氧?????课本P71???? 【发绀cyanosis】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50g/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Hb数量↓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或Hb结合的氧不易释出而引起的缺氧。外呼吸功能正常,PaO2及血氧饱和度不变,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 【应激Stress】机体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或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应激原Stressor】(接上题32)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 【兰斑】位于桥脑与中脑交界处后侧的核团,含约20,000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非分泌型蛋白。 【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 【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产生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休克shock】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尤其是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休克肺】指休克持续较久时,肺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和肺泡性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