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71434836.html,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方方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村镇是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节点。首先对村镇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从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村镇建设与村镇体系、村镇发展影响因素与机理、村镇问题诊断与对策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村镇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村镇的空间关联、城乡要素流动及其对区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研究内容,为村镇转型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村镇;类型;模式;诊断;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村域与镇域发展是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节点。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镇域是我国最基础的行政管理层级,与农村联系最为密切,为农村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随着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乡村与城市之间界定日趋模糊,城乡在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陆学艺首次提出了村域经济的概念,分析了村域经济概况、演变背景,归纳了村域经济特征与运行机制;随后,经其他学者不断完善,形成了村域经济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村域经济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地域范围为单元,以村域经济结构为基础,以村域经济主体行为为动力,具备相对独立的经济与社会功能。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具备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是连结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重要节点,与村域经济一脉相承,互为支撑,具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农村经济的研究相对割裂了村域与镇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将镇域及与其关联的村域统称为村镇,从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村镇建设与村镇体系、村镇发展机理、村镇问题诊断四方面,梳理村镇的空间关联、城乡要素流动及其对区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研究成果,为探析不同类型村镇转型发展规律,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地域类型差异显著。学者们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基于不同的标准,分别以县域、镇域、村域为单元划分了乡村或区域地域类型,为本研究开展村镇地域类型划分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主要标准包括:(1)根据主导产业进行划分。例如,乔家君依据村域主导产业将河南省村域经济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工农综合发展型、服务业主导型、城中村等五种类型;王景新将村域经济类型划分为现代农业型、传统农业型、现代工业型、专业市场型、旅游型等五种经济类型。(2)根据发展水平进行划分。例如,王景新依据村集体年均可分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村域划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四种类型。(3)构建复合指数进行划分。例如,Clok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