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质量分析
初中物理质量分析

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卷试题分析:

本份试卷共考查了26道题。其中:选择题8题24分,填空题10题20分,作图、实验与探究5题31分,综合题3题25分,共计100分。

内容结构为:试题内容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依据,主要考查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复习结束后,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方法的掌握情况。试题内容全面,知识覆盖面较大,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试题中的填空、选择题,大部分的考题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用题是应用基本规律进行基本运算的考题。

二、考试成绩基本情况

参考人数:53人总分:905分最高分:33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17.08分

分数段人数

100 0

99——60 0

59——50 0

49——40 0

39——30 1

29——20 17

19——0 35

三、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53学生在试卷中各题答题简单情况如下:

(一)选择题(1—8题)

第1题:20人得分,平均得分2.27分。失分原因:没认真细致读题。第2题:16人得分,平均得分1.3分。没认真细致读题,思维定势造成丢分。

第3题:7人得分,平均得分0.57分。失分不算太多,概念不清。第4题:23人得分,平均得分1.87分。知识面狭窄。

第5题:17人得分,平均得分1.3分。

第6题:8人得分,平均得分0.65分。对电路的知识不懂。

第7题:12人得分,平均得分0.98分。

第8题:6人得分,平均得分0.49分。

(二)填空题(9—18题)

第9题:总共得分9分,,平均得分0.2分。

第10题:总共得分24分,,平均得分0.45分。

第11题:总共得分13分,,平均得分0.24分。

第12题:总共得分9分,,平均得分0.17分。

第13题:总共得分19分,,平均得分0.35分。

第14题:总共得分21分,,平均得分0.40分。

第15题:总共得分46分,,平均得分0.88分。

第16题:总共得分12分,,平均得分0.23分。

第17题:总共得分23分,,平均得分0.43分。

第18题:总共得分18分,,平均得分0.34分。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19—24题)

第19题:全班20人做对,说明作图对学生来讲太难了,还有在复习时候忽略了作图的训练。

第20题:总共得分19分,平均得分0.36分。失分原因: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是不够明了,做题不够仔细。

第21题:总共得分10分,,平均得分0.19分。失分原因:对知识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

第22题:总共得分10分,,平均得分0.19分。

第23题:总共得分0分。

(四)综合题(25—27题):得分0分。

第24题、第25题、第26题。失分最多。失分原因:还未复习到有些内容,学生已遗忘;题目读不懂;单位换算错;公式记不住,记住的不会用;解题太慢,计算能力差。

四、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没有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初中物理注重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三者是相联系的,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没有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而造成的。

2、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学生自主学习很欠缺。学生的作图、读数、解题的规范性等基本功很差。学生在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技能等方面的都表现出不会。

3、完成实验的能力较弱,实验教学有待加强。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辩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这份试题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较大,但由于这部分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仪器的使用是没有基础的,所以实验是个很难得分的题型。

五、对今后物理学科复习的思考与启示

1、复习训练中还要注意基础知识。要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认真结合学生实际着眼复习很基础的知识点,训练难度很低的题目。

2、在训练题目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计算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目的。

3、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部分的得分率。

4、低分已经是事实,努力不让学生的信心丢失,争取提高一点成绩。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给教师驾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因此,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在无力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对《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学习

(一)照相机 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播放动画:快门与采光 播放动画:光圈与景深 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照相机的调光和景深与透镜的关系。 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想想做做: 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 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是不是可以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下图就是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示意图,物体通过透镜在底片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 板书:一、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 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分组观察,教师指导。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初三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 年度第二学期九年段物理科第一次模 拟考试质量分析表 二、试卷内容特征: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共有四大题,涵盖了初中物理所有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课本基础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够保证所要考查的内容都要涉及到,在题型的选择和难易程度上要求较易,但学生在解题中易错,易失分。 三、试卷考查内容、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原因分析:(易错分析) (一)单选题:错误最高的是第6题,全年段做对不超过10人。 第1小题:学生知识的混乱,分不清是伽利略还是牛顿; 第3小题,学生审题不认真; (二)多选题

第13小题,学生对惯性的理解不清,惯性是物质一种属性,是与身俱有的,生活中很多现象是由于惯性造成,并非受惯性作用或惯性力之说,学生平常对物理量概念没能深刻领会,造成失分,也暴露了学生的知识缺陷(也给学生一次补救的机会),本次试卷讲评时,该知识点也是核心点。 第15小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第17小题:学生审题有歧义,以为是从静止开始的独立状态,错答成静止、停止,。 (三)实验题 第19小题:大多数学生未能答出要保持压力相等,需要把两双鞋摞起来。 第20小题:作图题,有同学漏掉一条导线,不能看全面,要保证正负接线柱正确。 (四)计算题: 第22小题:学生对体积的换算有错,升与立方之间关系不清,(ml=cm3);中下学生对公式乱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计算能力差,科学计算法运算。 第23小题:学生存在自创公式,无单位计算。 第24小题:较多学生读不懂题目的意思,不能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或者公式选择不恰当导致计算错误。 三、下阶段复习思路(第二轮复习策略) 1.加强集备,优化复习。 由于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必须加强集备教学工作。不仅从复习进度、内容、方法和手段方面入手;还要从夯实“双基”、中考命题特点方面取得共识。在复习中强调五点:(1)针对性即重点、难点、考点、易混点;(2)有效性:讲清基本概念、规律和典例,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宽思路;(3)灵活性:注重方法选择,针对不同问题进行讲解,注重课堂反馈,及时机智处理问题;(4)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注意对课本内容(包括图片)的过关教学。(5)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坚持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严谨的态度,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学生在审题方面不仅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 教具学具的准备 1、学生准备搜集各种能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课件、小鼓、音叉、水槽、烧杯、钢锯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然后告诉大家你 听到了什么播放一段交响曲学生交流感受。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声音。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

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1

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命题说明 1、试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题数、分值,从知识覆盖面,重点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方面都力求与中考接轨。 2、题目情景尽量丰富生动,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STS,注意与社会热点联系,通过改编创设新题,力求能较准确地衡量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基本物理方法和分析思考能力的情况。 二、统计分析 (一)总体情况 全级平均分67.0,优生率73.1%,及格率91,9%,差生率0.1%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21分,填空题18分,实验题20分,计算题21分。 (三)、试题分析 T1:学生粗心把银币直径看成厚度。 T2,T8: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了解少(如某些物体的长度及运动快慢) T3,T11:对运动的描述,选择参照物有难度 T10:对教材该记得概念不熟 T18:本题图像题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对平常学的知识灵活运用 T19,T20:大题,主要问题大部分学对公式符号的意思不理解 三、总体分析

1、部分学生解题习惯较差,答题随意,不准确规范, 2、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知识的理解不透,记忆不准。 3、实验探究能力急需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差。 四、今后教学打算 1、注重双基训练,精心备课,注重过程和方法,避免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注意作业和试卷的验收过关。 2、加强学生解题习惯方法的训练,规范解题过程,特别是注意主观性题目解答,减少无谓失分。 3、加强新题研练。复习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STS,跟踪科技和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能力。 4、落实分层施教,多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力促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

九年级物理质量分析

九年级期中物理质量分析 黄春荣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21分、填空题21分、作图题7分、实验探究题20分、计算题13分、综合能力题18分。主要考察九年级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内容,从考试的题型设计来看本次考试的题型基本是按中考试卷模式设计。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的难度系数为0.71。虽然试题难度不高,但通过本次考试可反映出每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电学学习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成绩分析 我教的3个班级分别为904、905和906班。班级平均分为:60.48分、60.24分、62.17分。两率中优秀率分别为6.25%、14.3%、14.9%,及格率为56.25%、53.06%、53.19%。904班班级最高分为91,最低分为25;905班班级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22;906班班级最高分为93,最低分为16。三个班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但904、905班较902班平均分低了约4分。出现此差距的原因主要如下: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 学生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公式掌握不牢固或理解不透彻。 第5题考查电压表测量对象的判断及串联电压规律的应用,此题904班得分率43.8%、906班得分率44.7,得分率没到一半主要原因是不清楚电压表的使用以及混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特点,无法正确判断。 第19题考查初二力学速度公式v=s/t、牵引力所作的功W=Pt以及初三热学热量Q=mq、热机效率=W/Q等公式的计算,此题904班得分率30.7%、905班得分率36.7%、906班得分率33.1%,本题学生无法获得高分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对初二所学的力学知识及公式已经遗忘,导致第一、二小问不能得分的同时,也无法求出第四小问的热机效率的值,从而失分相对严重。 2.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不够 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将物理与实践、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因此,所学知识是死板的,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7题考查结合生活场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设计,此题904班得分率31.3%、906班得分率34%,这两个班得分率如此低,只要原因是缺乏将物理与实践、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第21题考查学生对自动测定的油量表结构的认识以及相关电学知识的应用,此题904班得分率51%、906班得分率57%,学生得分率不高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不知道什么是油量表,对油量表的结构认识比较片面。 3.物理实验能力不强 学生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误差的分析等环节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第18题考查欧姆定律中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此题906班得分率49.9%、906班得分率48%,这两个班学生得分率不到一半主要时对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故障处理、电表使用等知识掌握不够透彻。 第22题考查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探究,此题904班得分率43.1%、906 班得分率42.5%、906班得分率42.2%,学生得分率不高主要是缺乏对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完整)九年级物理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学期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分五大,题型与分值与近几年基本相同。 2、试题难易适中,试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关注和重视 3、能紧扣新课程理念,在考查学生过程和方法以及能力上有很好的体现 4、试卷重视物理“双基”的考查,贴近现实,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5、试卷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考点履盖面广,便于查漏补缺,是一份好试卷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够牢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达到理解的程度,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够 2、未认真审题、看图,导致思路不清,误入圈套 3、作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力、力臂,审题不完整,造成缺答、漏答 4、填空题有些不带单位,结论无条件。 5、计算题乱套公式,计算过程中单位混乱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双基。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对于重要的概念和规律要讲清讲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回归教材,千万不可用资料代替。 2、重视基础知识的拓展。教学中不必要片面地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和难度的挖掘,但必须重视知识的横向拓展。近年的考题、甚至于图表都来自于这,或进行了简单的改编 3、加强规范。对物理定律、公式、符号、单位、公式、专用仪器和名词、物理术语要加强规范,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抓牢,不能总是迁就学生。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4、重视实验教学。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不能只重视结论。当然我们大多数学校都一样,实验器材不足、不配套,甚至没有,但作教师的我们还得想尽办法尽可能多做实验,哪怕是演示。这也是我们物理学科吸引学生的地方 5、重视中档题目。近年的物理试题和此份样卷说明,加强中档题目的训练,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6、强化分类指导。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对于物理学困生,有时还得大胆取舍,对基础题精讲多练,也许会收到好的效果;对于物理优秀生,主要是强化学科应试心理指导,做到精益求精

物理月考质量分析

2014-2015学年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 实验中学质量分析表 学科:物理年级:初二教师:周静 一、成绩统计: 学生整体情况: 1班:学生行为规范较好,上课较为整齐有序,但班级优秀生较少,中等生较多这部分学生表面看是在学习,但实则很不踏实。后进生比例较大,这部分学生学习提高较为困难。 2班:学习态度存在较大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浮于表面,敷衍了事,不能静心去学习。学困生较多。 3班:有一部分上课反应快脑子活的优秀学生带头,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强烈,课堂上很活跃,整体上升潜力很大。但后进生人数也比例也较大,多动而且上课易分神,稍有风吹草动注意力马上转移。 4班:上课气氛活跃,尤其是部分男生学习积极性,女生上课反应叫内敛。部分学生学习非常浮躁,自制力较差,多动而且上课易分神,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差,情绪波动很大,对待学习完全看心情,影响了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甚至影响了 老师正常的上课情绪。 二、试题分析及得失原因 1、选择题,失分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我觉的主要有两点。其一学生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知识在凭感觉选择。 2、填空题。表现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还有欠缺。 3、实验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探究实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强调了它的重要意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的很好,能够在实验题中拿到满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只能对这部分知识做出猜测,没有严谨的探究和推理意识。 4..作图题,是光学的两个图,总体上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较容易,但存在审题不认真,有理解错误或漏做问题。 5、计算题是综合能力的运用的考查,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部分同学缺乏必

初三物理单元测试质量分析

第一单元 测试题质量分析 一、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本)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为命题依据。 二.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贯彻本单元监控为出发点,强调监控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老师教的信心; 2.有利于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师改变教学的方式和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3.有利于切实减轻学业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4.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试题严格符合课程标准,同时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淡化现阶段过高的能力要求; 三.命题过程中力求达到的试题要求 1.内容的科学 2.目的的准确 3.问题的典型 4.项目的独立(如:填空每题空格不超过3格,避免造成学生的连续失分)5.恰当的难度(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作用,关注监控的阶段反馈检测能,着重于对双基的考察) 四.试卷的特色 1.命题时从试题的数量、文字的阅读量和解题的思维量三个方面减轻负担,难、中、易程度努力控制在1:1:8左右; 2.以科技、社会和生活问题为情境编制试题,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的科学规律; 3.试题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其伴随的科学方法;

4.试题从实验出发,注重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给予教师和学生以试题回归实验教学,但又高于实验教学的认识,淡化对实验技能的考察,着重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精确归纳能力的考察。 五.试题分析

(完整)初三物理质量分析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总体评价 试卷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既注重学科一般能力的考查,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第10、11、12、13、20题注意考查学生双基知识,第2、9、17、25、29、31、32题能紧密围绕新课标以生活、社会等知识应用为命题背景,加强对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第25、26、29对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方法的考察有新意,试题中有一定比例的创新题、灵活题,无怪题、偏题,命题思路符号新课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考查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持久发展。 二、学生试卷分析及卷面暴露的问题 主要问题 1.部分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脱离生活实际,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不能灵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题第1题估测题,再如作图题28题,动力臂不会画. 2、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语言不规范,推理不严密,导致丢分占了不少的比例。如计算题25--28题。 3、思维不够灵活,能力仍显薄弱,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选择题第31--32题。 4.学生对图像题的分析仍不够全面,如填空题第27题对图示的关系分析。 三、对前一阶段教学的反思 造成以上错误的原因是: 1、近期学生做各科试卷太多,学生只能疲劳应付,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牢固,遗忘较多。 2、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活动重视不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总舍不得

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讲得多,让他们进行读题审题、分析说理少。 3、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做得不到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如选择题第13题计算电流大小,可以用特殊值来选 4、对生活物理、热点问题关注不够,知识掌握的“应试”成分太多,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能触类旁通。 5、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学生在综合应用题上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我们对学生审题、作图、计算、提问质疑、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评估、信息收集和处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以及方法迁移等方面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6、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过程与方法”造成的。我们要深刻体会和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精神”和“创造性活动”,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用之中,试卷命制的过程之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可以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策略,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一科学思维程序。 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一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有的放矢 1、吃透《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中考命题唯一的依据就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若教师能够真正的吃透《课标》、《考试说明》,细化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各项要求,不但能使我们在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脱离题海战术,而且可以指导教师在平时新课教学过程中把握住难度,减轻学生负担,少走弯路。 2、以教材为本,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教材其实是教材的编者对课程标准的一种理解和解读,仅是“一家之言” 复习时完全拘泥于某种教材,则可能会偏离方向,增加学生负担例如: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进行了讨论,但是在司南版的教材中一个字都没有出现,所以对斜面问题就不必深入过多。 二要精心分析近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动 1、仍然要重视对“双基”的复习,但已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教学案例: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学生分组讨论。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学生讨论。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

八年级物理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物理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已经告一段落,现对本次的物理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地成绩! 本次试卷共分五个大题,满分100分。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初二物理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型、难易程度适中。大部分题目在课堂上都有强调,训练过。因此学生能把大部分数拿下,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相对比较丰富,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12题27分)。 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25分,最低分是6分。初二的学生大部分能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10、11、12三个多选题。多选题考察的比较全面学生容易遗漏选项,造成学生得分少。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2分)。 本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内容丰富,难易适中。重在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农村的普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是整体不会很难,在课堂上该强调的都有强调。而且在复习的时候抓的比较到位,因此失分率不是很高。除了个别学生不去认真消化,导致不能灵活应用。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17、18题。

第三大题:简答题(共1题,6分)。 本题考察学生对路程-时间图像的分析,题目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做对。只是有各别学生不会表述,分析不到位,做错了。 第四大题:实验探究题(共3题,18分)。 学生完成得一般,失分率较高。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实验时观察不够细心。对问题考察不够全面。 第五大题:计算题(共2题,13分) 计算题分为两大题,分值较大,在解题过程中容易马虎。有的学生只算出数值,而不写相应的公式,得数一旦算错,而导致一分没有。 这次考试,班级平均分达62.5分,及格率很高达35%,优秀率为16%,低分率为18%。证明学生还能够很好的对物理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的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大体问题如下: 1、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相对较差; 3、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4、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平时训练各种方法来解一些比较不确定的题目,比如说排除法,假设法。 三、采取措施 针对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试卷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试题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较广。题型分布:单项选择24分,填空20分,实验探究31分,计算25分,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本套试题注重基础和灵活相结合,覆盖和延伸相统一,能够突出对这一阶段所学重要知识的考查。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其中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两个计算题则是通过对电路图的确切理解并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 2.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突出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三、学生答题基本情况分析

1、选择题得分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们班没有满分的,尤其是实验题普遍偏低,最高分才20分。其次计算题也很糟糕,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是空的。其中第3题、第11题和12题做得很好,第1、4、7、9、10题得分率还可以,第 2、5、6、8题得分率偏低。 2、填空题1 3、15、16、17、18、19、20题得分率较高,有两题14题的第二空和21题的第二空错误率非常高。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盲目死记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3、实验题得分率一般,主要是22题(3)、第24题得分率较低。存在问题:22题(3)小题不能准确判定滑片的移动方向,24题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对实验的理解模棱两可,语言描述不准确,以至于大面积丢分。 4、计算题得分率不高。部分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步骤不合理,运用公式时物理量对应不准确,代数出现错误,公式、单位不正确。还是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特点,对公式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 四、从试卷中发现的问题: 1、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尽管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也通过实例或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平着感觉答。而我本人反馈矫正的意识和力度又不够强。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使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

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

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时光飞逝,本学期已开学一个多月了。上周四,学习组织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现把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总的来看,各科试卷都符合教学进度,难易程度适中,题目大多紧扣学习考点,能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较为公平公正的检测,是较为理想的试卷。 二、月考成绩分析。 1.语文:平均分76.13分. 2.数学:平均分76.225分。 3.英语:平均分56.46分。 4.生物:平均分58.3分。 5.历史:平均分45.675分。 6.地理:平均分2 7.4分。 7.政治:平均30.65分。 三、本次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个别学生不是很关注月考,表现在学生临考前及考试中没有一点紧张氛。 2、相当一部分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差,自控能力不够,进而各学科的平均分都不高。 3、班主任所教学科成绩比较靠前。 4、前二十名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四、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做题策略欠佳。主要表现在对学过的知识运用不够灵活,分析不够全面,导致了分数不高。 2、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狠抓常规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 3、学生方法还有待于改善。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针对本次月考考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出几点建议: 1、以这次考试为契机,同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仔细分析,找出我们自己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的不足,将自己的问题找准,做到心中有数,确立自己

期中考试学科目标。对于学生在月考中暴露的突出问题要进行强化性矫正、训练,甚至逐个过关检查。 2、针对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深入领会和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得开,叫学生多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 3、课后辅导需要加强,优等生的数量太少,分数还不够拔尖,优等生缺腿科目普遍存在;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不够。所以还要在提优补差上做文章,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通过这次月考,我们不仅仅关注这次成绩的高低,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这次考试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这一次暴露的问题,下一次不再出现,这些才是我们这次质量分析的根本目的所在。 最后,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优补差,扎实推进,为初一年级组教育教学质量及常规管理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吧! 初一年级组

(完整)初三物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2)

初三物理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二、教学应对策略性思考 针对本次模拟考试出现的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在进行二轮复习时,要注重如下几个问题:(1)加强图象信息题的研究。 “识图象”——在图象上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解图象”——利用图象提供的信息进行解题;“画图象”——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描图与作图;“图象法解题”——归纳并整理一些利用图象来解题或得出规律的题型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2)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训练 在数据分析中,要系统总结怎样进行定性分析,如何进行定量分析,怎样去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何书写表达式等。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物理量着手,形成基本的技能,再对一些陌生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和练习。 (3)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在二轮复习中,不能忽略对概念的强化和理解。要将初中物理中,相似的物理量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进行区别,弄清它的物理意义,弄清概念中的关键词句等。 (4)加强对细节问题的挖掘和整理 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对实验中的细节问题的挖掘,就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生对物重和动滑轮重影响机械效率印象很深,但对摩擦力影响效率就知道得不多,再如利用波速波长频率进行计算掌握得可以了,那么周期和频率是什么关系,从波形图中指出一个波长或一个周期可能又是学生不甚了解的细节了。教师要在这个方面化心思进行总结和整理。 (5)加强学生的考试心理的教育 在这次模拟练习中,有个别学生平日的成绩尚可,但是由于在考试时,在选择题中遇到了一到二题困难后,从填空题开始,从字迹上就反映出做这份卷子已经失去了信心,字马虎了,正确率明显降低,说明该生的考试心理素质不过关,影响了水平的发挥,因此一定要加强考生的心理辅导,在平日的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避免这类问题在中考中出现。 三、学生阶段性发展情况分析 经过一轮复习,结合本次模拟考试情况分析,本届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有成熟的一面,也有比较欠缺的一面。 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已基本完成,能够在综合性试卷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回忆起来。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一般常规性的内容,错误率不高,比如作图、连线、简单公式的应用,简单概念的实际应用,计算题的解题能力等等比较到位了,从本次考试中可以发现,计算题的失分比较少。 但是学生还存在如下问题: 1、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还不到位。例如图表法、控制变量分析法、类比法等,在具体的题目中应用不熟练; 2、物理中的一些概念不清晰,理解不透彻。例如热值、比热、功率等,不了解它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3、物理中的细节不注意。例如什么是波长、频率和周期的关系、影响滑轮组的效率、画图中的虚线、电路中的交叉黑点等。 四、一轮复习的反思 1、第一轮复习我们以中考总复习为导向,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的基本要求,以章节体系展开了系统复习。 着眼于把基础知识讲透、讲细,帮助学生整理知识脉络,牢固掌握知识点,把一些重、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常州市安家中学张立萍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

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月考质量分析

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月考质量分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今后教学工作,为今后工作提供指导,针对这次月考成绩作如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这次质量分析从整体上看,真实的反映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对于及格率来讲,全班相对较弱,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这一情况也说明了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着忽视的地方。从个体上看,学困生较多,在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探究中表现都较逊色,从试卷可以看出对于新学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都不扎实,对物理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但只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阶段,不能深入分析、辨识.因此以后在教学方面的重点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学困生上下功夫,努力抓好及格率,提高班级的平均成绩。 二、试题分析及得失原因 1、本次试卷满分100分,知识点覆盖全面,难易程度适度。整份试卷注重基础知识,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如“作图及试验探究”“共25分;其中基础知识占卷面至少80%。难易适当,能有效检查学生的“学”,教师的“教”。 2、选择题,此次选择题比较灵活给学生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有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在这出现失误,甚至丢掉10分之多。 3、填空题。本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但由于诸多原因,比如数学运算,此题失分仍然严重,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图表的基础理解上。学生对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理解的能力有待加强。 4、实验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探究实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强调了它的重要意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的很好,多个做满分的学生,能够在实验题中不出一点漏子,说明优秀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丢分也比较严重。更有大部分同学在电路图时忽略了基础细节,出现连线没有到位的毛病。 5、分析题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都给学生讲过并进行强调过,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听课,不少学生只能对这部分知识做出猜测,导致所做的答案五花八门。

八年级物理教学质量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茂租中学:徐明洪 一、试卷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计算能力。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考查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主要知识点看这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识别图景能力较差,应在实验题方面增加练习。 (2)运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的能力较差,物理语言的连贯性较差,物理语言的使用较差。(3)解答表格、图像题、作图的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曲解了题目的意思。 1、答题错误较多的题是: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盲目死记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2、填空题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具体分析,说明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差。 3、作图、探究、实验与设计题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还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设计,以至于大面积丢分。 4、计算题,部分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步骤不合理,公式、单位不正确,一联系到实际就不知所措。 三、今后教学建议 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和平均分偏低,由此暴露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我们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之间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以下的学生是下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