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测试题(六)

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测试题(六)

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

测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

口总量,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第2题,统计数据显示,1910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在1970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3、【2014〃广东卷】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3.C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所以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

4.2015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5.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但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2010年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过程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故D 项正确。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死亡率,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故A、B、C 项错误。

第5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B项正确;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得人口迁移减缓,故A项错误;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故C项错误;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2014〃江苏卷】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上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下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6~7题。

6.1980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7.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人口规模继续扩大。第7题,政策不变,出生率下降但一直为正值,人口规模仍然持续增加;放开单独二孩,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014

8.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9.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所以选A。

第9题,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

【2014〃新课标II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10~11题。

10.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11.“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10.D 11.B

【解析】第10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用地规模缩小,土地价格上涨;人口增多,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

第6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地理位臵优越、交通通达度好的中心城市的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相对廉价,较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2014〃重庆卷】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

12. 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13. 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城市楼房高度超过重庆,楼房高度高反

应地价贵,可知香港经济水平更高,而不是土地成本更低,楼房高,城市内涝可能更多,而不是洪涝灾害更少,香港淡水资源没有重庆丰富,香港淡水主要来源内地。

第13题,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地价不断上涨,同时也节约土地,节约建筑用地,而不是扩大用地规模,楼房更高,人口更密集,交通压力加大,对降低建筑耗能影响不大。

【2014

14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就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14、B 15、A

【解析】第14题,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

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

【2014〃四川卷】

16.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

17.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16.D 17.D

【解析】第16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结合图示可知,离市中心6千米以外2010年较1990年人口密度增加,排除A、B两项;离市中心10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大于8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所以四地中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是10千米附近。

第17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据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变化可知,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郊区人口密度增加,最可能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造成的。城市等级的提高与人口总数有关。

【2014〃重庆卷】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据此完成3~4题。

18.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19.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答案】18.A 19.A

【解析】第18题,虽然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面积减少的比重,所以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增加。

第19题,由于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减少的比重,引起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人均粮食产量可能会增加。

【2014〃全国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0~22题。

20.M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1.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22.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20.A 21.B 22.C

【解析】第20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具有薄、轻、短、小的特点,

运输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运输,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第21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读材料可知,M公司的电子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故其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的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市场广阔。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美国经济发达,工人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价格比中国高。

第22题,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主要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两方面入手。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3~25题。

2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D.地形

2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2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23.D 24.B 25.B

【解析】第23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目的是减轻工程建设的难度,故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24题,图中信息显示铁路线远离聚落(吐鲁番等),不利于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

第25题,城市多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但该区域铁路建设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该区域聚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城镇多分布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而不是沿铁路线分布。

26、【2014〃广东卷】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

郑州

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 D.郑州和洛阳

【答案】25.C

【解析】根据图例的提示,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所以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等级,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

【2014〃浙江卷】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27~28题。

27.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

28.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答案】27.C 28.B

【解析】第27题,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铁路修建成本高,加上线路固定,铁路运输方式并不灵活,故C项正确。

第28题,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山脉,天山海拔高,山顶有常年积雪,山坡上植被丰富;咸海沿岸有卡拉库姆沙漠;锡尔河为内流河,自上而下水量减少;从阿拉木图往北,气温逐渐下降,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

【2014〃四川卷】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千米 B.600~800千米 C.500~700千米 D.400~600千米

30.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29.B 30.C

【解析】第29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的距离范围应位于市场占有率曲线变化最陡处。据图可知,600~800千米变化幅度最大。

第30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据图可知,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的区别在于甲运输方式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旅客,所以甲运输方式应为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

【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

31.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3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答案】31.C 32.D

【解析】第31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B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项错误。

第32题,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

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

33.【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图A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B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②机械制造③服装制造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3.(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⑤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

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第(1)题,图中两地的城市特点的共同之处表现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第(2)题,首位城市作为区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在整个城市群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所以主要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两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的不同。第(4)题,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方面来作答。

34.【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

⑵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34.【答案】

⑴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⑵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题抓住“与美国相比”是关键。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的消费市场;人多,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第(2)题,抓住关键词“协作”、“长春市”、“周边地区”,落脚到对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

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复习

测试题(六)·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总量,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第2题,统计数据显示,1910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在1970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3.C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所以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D 5.B

【解析】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但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2010年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过程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故D 项正确。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死亡率,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故A、B、C 项错误。

第5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B项正确;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得人口迁移减缓,故A项错误;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故C项错误;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6.B 7.C

【解析】第6题,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所以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第7题,政策不变,出生率下降但一直为正值,人口规模仍然持续增加;放开单独二孩,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8.A 9.D

【解析】:第8题,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是户籍人口,纵坐标是常住人口。图中斜线左上的省份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右下的省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故①④为粤沪,②③为豫黔。再看户籍人口,①近亿,④过千万;②过亿,③四千多万。所以选A。

第9题,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

10.D 11.B

【解析】第10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农业用地规模缩小,土地价格上涨;人口增多,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农民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建楼房以供出租。

第6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住房紧张,房租上涨,地理位臵优越、交通通达度好的中心城市的房租尤其昂贵,城市周边地区房租相对廉价,较适合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12.C 13.A

【解析】第12题,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说明香港城市楼房高度超过重庆,楼房高度高反应地价贵,可知香港经济水平更高,而不是土地成本更低,楼房高,城市内涝可能更多,而不是洪涝灾害更少,香港淡水资源没有重庆丰富,香港淡水主要来源内地。

第13题,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说明地价不断上涨,同时也节约土地,节约建筑用地,而不是扩大用地规模,楼房更高,人口更密集,交通压力加大,对降低建筑耗能影响不大。

14、B 15、A

【解析】第14题,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

第15题,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

16.D 17.D

【解析】第16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结合图示可知,离市中心6千米以外2010年较1990年人口密度增加,排除A、B两项;离市中心10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大于8千米附近增长的人口密度,所以四地中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是10千米附近。

第17题,主要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据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变化可知,市中心人口密度减小,郊区人口密度增加,最可能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造成的。城市等级的提高与人口总数有关。

18.A 19.A

【解析】第18题,虽然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面积减少的比重,所以人均耕地面积仍然增加。

第19题,由于人口数量减少的比重大于耕地减少的比重,引起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人均粮食产量可能会增加。

20.A 21.B 22.C

【解析】第20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具有薄、轻、短、小的特点,运输量小,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便于运输,所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

第21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读材料可知,M公司的电子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故其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的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市场广阔。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美国经济发达,工人工资水平高,劳动力价格比中国高。

第22题,电子信息产业的措施主要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两方面入手。

23.D 24.B 25.B

【解析】第23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铁路线大致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目的是减轻工程建设的难度,故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24题,图中信息显示铁路线远离聚落(吐鲁番等),不利于人员和物资的交流,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故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

第25题,城市多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但该区域铁路建设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该区域聚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城镇多分布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地区,而不是沿铁路线分布。

26.C

【解析】根据图例的提示,由图可知流量的5个等级由粗细不同的线表示,所以粗细相同的线为同一等级,济源和开封两个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

27.C 28.B

【解析】第27题,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铁路修建成本高,加上线路固定,铁路运输方式并不灵活,故C项正确。

第28题,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山脉,天山海拔高,山顶有常年积雪,山坡上植被丰富;咸海沿岸有卡拉库姆沙漠;锡尔河为内流河,自上而下水量减少;从阿拉木图往北,气温逐渐下降,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故B项正确。

29.B30.C

【解析】第29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的距离范围应位于市场占有率曲线变化最陡处。据图可知,600~800千米变化幅度最大。

第30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据图可知,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的区别在于甲运输方式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旅客,所以甲运输方式应为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

31.C 32.D

【解析】第31题,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B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项错误。

第32题,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

33.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⑤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第(1)题,图中两地的城市特点的共同之处表现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第(2)题,首位城市作为区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中心,在整个城市群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所以主要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第(3)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两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的不同。第(4)题,从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方面来作答。

34.

【答案】

⑴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⑵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解析】:第(1)题抓住“与美国相比”是关键。中国人口众多,是大的消费市场;人多,劳动力廉价;地价低廉。第(2)题,抓住关键词“协作”、“长春市”、“周边地区”,落脚到对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