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美学等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本质、发生和发展、文学的创作、文学本文、文学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学术带头人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该课程讲授一学年,每周四学时,评价方式为1-2次的作业(小论文写作)加上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学习方式有课堂讲授、主题讨论、艺术片观摩等,外聘作家、研究者做专题讲座。

该课程组成部分如下:

导论;

第一编文学本质论

第二编文学发生、发展论

第三编文学创作论

第四编文学作品论

第五编文学接受论

导论(4学时)

导论旨在回答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任务、建设途径、文学概论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的关系、参考书目介绍。

一、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及定义

人们对世界的实践认知上升为理论,可区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毫无疑问,文学概论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又包括许多门类,其中有一门是文艺学,文学概论就属于文艺学范畴。文艺学主要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概论等三个研究范畴。在这三个范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以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研究范畴、对象、研究任务等侧重点的不同。因此,了解它们概念和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学概论是以文学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对文学的性质、原理、特征、范

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阐释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等具体文学活动与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与评价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是以历史的发展为顺序,侧重研究各个时代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从中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经验的一门学科。

二、文学概论的任务

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着重要从五个方面来重点展开讲授:

第一编本质论

该编着重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如何给文学进行定位、文学发展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学的社会作用、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等。

第二编发生、发展论

该编着重要回答的是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比较重要的观点、文学的发生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神话走向了文学等历史过程;另外,还要描述一下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以及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和吸收等。

第三编创作论

该编要解决的任务是: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主要讲授审美知觉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情感、审美体验等心理活动);文学创作动机以、文学创作的过程或者两阶段(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传达),在这里面还涉及到对灵感的理解问题;文学创作方法介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等。

第四编作品论

这一编是非常重要而具体的一编,主要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是对文学作品(本文)进行层次划分,分为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等三个层次;然后展开对叙事性文学本文的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有典型、典型性、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等;抒情性文学本文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抒情方式和意境的讲解。对文学体裁的分类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知识的详实讲解,最后分析文学作品综合形成的风格。

第五编接受论

该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接受,一是文学批评研究方法的介绍。在文学接受这一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文学接受的条件以及过程,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文学生产、文学消费等关系;文学批评这一部分则主要介绍一下伦理批评、心理批评(在心理批评里面,主要介绍一下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原型研究法、格式塔研究法等)、社会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使学

生对文学作品能形成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三、文学概论的品格和形态

1、品格:①文学概论具有实践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来源于文学的实践;

B、文学概论要经受文学活动的实践检验;

C、文学概论包含着和文学实践相结合的方面。

②文学概论具有历史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历史性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总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B、文学概论历史性还表现在对以前的理论的继承与革新。

③文学概论具有价值取向。

2、形态: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知觉;

②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四、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途径

3、研究我国新形势下的文学活动经验以及文学理论发展的新

情况;

4、借鉴西方文学概论研究的新成果;

5、吸收我国古代文学概论的宝贵遗产。

五、当代世界文论研究的趋势

第一编本质论

一、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2学时)

1.文学在人类社会结构中的定位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使得它可以与政治、哲

学、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区别开;

3、文学是语言艺术,这可以把它与其他审美的意识形态区分

开,如绘画、雕塑、舞蹈等。

二、文学和经济基础的复杂关系

(一)一般情况下,文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发展、变化;

(二)在特殊情况下,文学和经济基础之间处于一种发

展不平衡的状态,也即马克思提出的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

衡的观点。不平衡关系的辩正理解

1、这种不平衡关系表现在:

A、文学的繁荣不一定是在社会经济或者政治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

B、文学的繁荣时期不一定是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的进步阶段出现。

C、某些文类只能出现在人类社会初级阶段,如神话、史诗等。

2、造成这种不平衡关系的原因:

A、虽然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的发展、变化,但它

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来对文学产生影响作用的。文学不象法律、政治一样,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而是较为间接。因此,当这些中间环节和经济基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文学和经济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B、文学一旦产生,就有了自己的系统运行机制,外部条件能够

影响到它的发展和变化,但不能真正地改变它的规律和运行方式,这也是形成不一致情况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定涵义

1,社会主义文学的含义;

2,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征。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社会作用

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2、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3、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

4、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

1、审美娱乐作用:文学的美感作用是指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可以提供丰富的审美消费与审美体验,使读者产生从感性愉悦到精神享乐的审美心理反应;

2、认知作用: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生

活的有关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获取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直观和悟解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3、教化作用:文学通过具有意识形态的美感力量,影响和改变

着现实世界、现实人生。

4,文学社会个作用关系的复杂以及冲突性;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文学功能。

3.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二、形象意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

三、表现心灵世界的深刻性和微妙性

四、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五、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比较

第二编文学的发生和发展(10学时)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重要观点

一、模仿说

产生于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提出者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排除了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则是其的弱项。在西方有巨大影响。应该注意分辨两种不同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物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心的模仿说。

二、心灵表现说

文学起源于人类表现、传达和交流内心情感的要求,例如雪莱、托尔斯泰等都,中国古代关于文学为心灵表现有丰富的论述,如言志说、缘情说,言为心声说。

三、游戏说

游戏说最早提出者是康德,后为席勒和斯宾塞所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里的“游戏”并非指玩耍,而是指一种自由自觉、无功利的活动。游戏说的具体内涵颇不一致,应该注意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司等人对游戏说的具体解说。

四、巫术说(宗教魔法说)

这种关于文学起源于巫术的观点,产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专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弗雷泽进一步完善。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为文学起源于原始宗教。

五、劳动说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这是对文学起源做出的科学观点。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下,在其著作《一封没有地址的信》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什么说劳动说科学地解释了文学的起源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劳动创造了从事原始艺术活动的主体;第二,劳动的需要是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同劳动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六、各种起源学说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文学的发生和原始思维

维柯的《新科学》、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著作都详尽论述了原始思维的特性以及原始思维的一些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原始思维对早期文学的推进作用。原始思维向神话思维的转变以及从神话走向文学等。

第三节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发展的动因

1、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2、文学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

3、文学的自身矛盾运动要求文学不断发展。

二、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1、文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2、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和文学的发展(歌德提出“世界文学”);

3、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第三编创作论

第三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与创作过程(12学时)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

一、审美知觉力

1、定义:审美知觉力是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感知与把握对象审美

属性的能力。

2、特征:①强烈的情感色彩;

②超功利性;

③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艺术想象力

1、定义:艺术想象力是这样一种心理功能与心理活动,它使作

家在记忆材料的基础上实现自由的形象组合,把实际上分离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审美理想而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与形象体系。

2、特征:①艺术想象的形象性;

②艺术想象的情感性;

③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对自由的真确理解);

④艺术想象的创造性;

⑤艺术想象的概括性。

三、艺术情感

1、定义:指作家能够使情与景、我与物充分交融的能力以及能

够使自己的原始情感向审美情感生成的能力。

2、特征:①情景交融、物我合一;

②将各种零星、混乱、无序的日常经验转化生成为审美经

验。

四、审美体验

1、体验与经验的区分;

2、从体验来理解“无理而妙”、“反常合道”等中国古代文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文学的创作动机

1、定义:指作家从事创作活动或者写作某一部具体作品的内在

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相联系的。

2、创作动机的复杂性

二、文学创作两阶段:①审美意象的生成;

②审美意象的传达。

三、文学创作的过程

1,文学创作的素材积累;

2,文学创作的艺术构思;

3,文学的艺术表达

4,正确理解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方法(12学时)

第一节创作方法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

一、创作方法的含义

1、定义:创作方法是指作家依据一定的基本原则,观察认识生

活,探讨研究人生,并艺术地审美地反映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

2、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关系

二、创作方法的产生和流变

三、创作方法的选择

1、受社会与历史的制约;

2、受创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受文体、题材和创作意图的影响。

第二节现实主义

一、定义:现实主义是指作家通过典型化,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按照社会现实的本来面貌,真实地反映生活;

2、采用典型化手法,使生活和形象具有概括性、典型性;

3、作者的思想倾向一般通过形象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

三、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1、萌芽、成长时期;

2、成熟、壮大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成熟的标志);

3、分化、更新时期(现实主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分化出社

会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

四、与现实主义密切相关的创作方法

1、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发源于法国,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欧

洲;以崇奉、摹仿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所以被称为古典主义。由于推行古典主义的主要机构是法兰西学院,因此,古典主义带有浓重的宫廷色彩。代表作家有莫里哀、拉辛、高乃依,理论代表则是布瓦洛的《诗艺》,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论。

2、自然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种创作方法,

代表作家为左拉,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

第三节浪漫主义

一、定义:浪漫主义是指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热情去表现生活理想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特征:1、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

3、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

三、浪漫主义的历史发展

1、古代神话中的浪漫主义;

2、古典浪漫主义;

3、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及其文学思潮。

四、浪漫主义的分类

1、站在被推翻的封建贵族立场上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被称为消极

的浪漫主义;

2、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步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被称为积极

的浪漫主义。

第四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一、对现代主义的理解: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以来流行于西方的诸多文艺流派的总称。

其产生根源有以下几点:1、社会根源;

2、思想根源。

二、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方法举隅

1、象征主义:①象征主义的产生;

②象征主义的特征:

A、强调诗歌应具有鲜明的个性,要表现出诗人的创造才能;

B、创作应侧重于表现诗人的心灵,不能满足于摹仿现实;

C、创作就是暗示与象征,以此去表现隐秘的内心世界。

③分类:A、前期象征主义(在诗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绩);

B、后期象征主义(由诗歌向戏剧转变)。

2、表现主义:①产生;

②特征:A、表现主义文学提出并加以探讨的问题,往往是表现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所忧虑的人生中迫切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B、表现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来历不明,有时连姓名也没有;

C、表现主义作品惯于用象征性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真理。

3、意识流:①意识流的特征:A、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B、注重自由联想;

C、重视内心独白。

②意识流的结构:A、单纯型;

B、交错型;

C、复合型。

4、荒诞主义:特征:①外部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它本身就是一个荒

诞的存在;

②荒诞戏剧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孤独、陌生的状态;

③荒诞戏剧揭示了人为物役的异化现象;

④荒诞戏剧表现了丧失自我的荒诞现象。

三、后现代主义

1、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

2、和现代主义的关系;

3、特征。

第五章文学的风格和流派(8学时)

第一节文学风格

一、文学风格

1、定义:这里指的是文学作品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

品中的鲜明体现,是通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意味着作家创作的成熟。风格可分为个体风格和群体风格。

2、特征:①独创性;

②相对稳定性;

③公认性。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和分类

(二)文学风格的表现;

(三)文学风格的分类

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四、文学风格和作家人格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文学流派

一、定义: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和文学风格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集在一起所形成的文学派别。

二、形成条件

三、形式、种类

四、性质

第四编文学本文

第六章文学本文(14学时)

第一节文学本文的层次和要素

一、文学本文的层次

2、本文:指由作家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文学作品本身。

3、介绍英加登、韦勒克等人关于文学本文层次的划分;然后结

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里关于言、象、意的关系进行文学本文层次的划分,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意蕴。

(四)文学语言:文学本文的外部层次

特征:1、对客观规律的超越;

2、对语言规则的超越;

3、对陈述功能的超越。

(五)文学形象:文学本文的中间层次

特征:1、情景交融;情义主导;高度概括

(六)文学意蕴:文学本文的内部层次

二、文学本文的要素

1、题材:是本文中生活现象的种类。

2、主题

3、结构

4、表现手法

5、语言

第二节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一、叙事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1,叙述与叙事学

2,客观的叙述;

3,虚构的叙述;

4,多样的叙述。

二、叙事的内容

1、故事:叙事性本文中为表现人物、展示主题服务的一系列有

因果关系的生活事件。

2、人物:被叙述者,是叙事内容的中心。

3、环境:指本文中围绕着人物和人物活动的各种相关的行为条

件和生活因素的具体构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叙事法则

1、叙事时间;

2、叙事人物;

3、叙事角度。

第三节叙事性文学本文的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含义:原为铸造用的模子或原型,后被引用到文学中来。与典型相关的概念还有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形象、典型性等。

二、典型形象的特征:

1、独特性;

2、概括性;

3、审美性。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提出,含义。

四、典型性:指作家依据自己的审美观对生活现象进行选取、集中、概括、提炼、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形象的过程。

典型化的方法:1、取一法;2、杂取法;3、纪实法。

第四节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构成

一、抒情的含义、特征和功能

二、抒情性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1、主观性;2、新颖性。

三、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2、间接抒情。

第五节抒情性文学本文的意境

一、意境的定义

二、意境的理论来源:1、老庄道论;2、《易传》与魏晋言意之辨;3、佛教影响。

三、意境的特征:1、意与境浑或情景交融;2、超以象外,3、韵味无穷。

在这里还需注意情景交融中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分。

第七章文学本文的分类(16学时)

第一节文学本文的体裁及其分类

一、文学体裁的含义和审美特性

1、定义:又称文学样式,是文学本文存在的具体样式,是从语言、

结构、形式等因素对本文进行的区分。

2、审美特性:①和谐性;

②稳定性;

③规范性。

二、文学体裁的功能

1、对文学体裁的研究,有助于文学创作的实践;

2、对文学体裁的研究,有助于对文学本文的研究、借鉴和评论。

三、文学体裁的分类

1、二分法;

2、三分法;

3、四分法;

4、五分法;

5、各种分法的优劣以及相对性。

第二节诗歌

一、诗歌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抒情性;

2、丰富的想象力;

3、结构的跳跃性;

4、鲜明的音乐性。

二、诗歌的分类

1、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形式上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其他特殊分类。

第三节小说

一、小说的基本特征

1、人物刻画的丰富性和细致性;

2、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完整性;

3、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二、小说的分类:根据小说篇幅的长短、容量的大小、情节的繁简,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微型小说。

第四节散文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1、题材广泛多样;

2、形式自由灵活;

3、语言优美,手法多样。

二、散文的分类

1、抒情性散文;

2、叙事性散文:①报告文学: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而在上个世

纪出现的,它以文学创作的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纪实性散文体裁。特点:新闻性;文学性;②传记文学。

3、议论性散文:①小品文;②杂文。

第五节戏剧文学

一、戏剧艺术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二、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

2、性格化、动作化和文学化的语言;

3、独特的结构:①开放式结构;②闭锁式结构;③群像展览式结构。

三、戏剧文学的分类:按照戏剧冲突的性质可把戏剧文学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悲剧:

①定义:悲剧是指主人公追求正义或合理权益与社会发生必然冲突由此造成主人公的牺牲或所追求事业的失败,从而激起读者悲壮的情怀、悲伤的情感。悲剧的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必然冲突。

②发展: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

③特征

2、喜剧:

①定义:喜剧是通过内容与形式的错位而引发读者笑声的一种

戏剧类型,它的实质是将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②分类:A讽刺喜剧;B、幽默喜剧;C、赞美喜剧。

③特征

3、正剧:介于悲剧、喜剧之间,先悲后喜,一般反映重大严肃的社

会事件,又称“问题剧”。

第六节影视文学

一、定义:为拍摄电影、电视而写的电影剧本和电视剧本。

二、基本特征:

1、视觉性形象;

2、动作性画面;

3、跳跃性画面。

三、分类:

1、电影文学:

①从内容上分,可分为故事片文学剧本、记录片文学剧本、科

教片文学剧本、科幻片文学剧本、儿童片文学剧本;

②从容量上分,可分为短故事片文学剧本、一般故事片文学剧

本、系列故事片文学剧本。

2、电视文学:

①从内容上分,可分为电视新闻片文学剧本、电视教育片文学剧本、电视专题片文学剧本、电视文艺片文学剧本;

②从容量上分,可分为电视短剧文学剧本、单本电视剧文学剧本、电视连续文学剧本、电视系列剧文学剧本。

第五编文学接受

第八章文学接受(10学时)

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性质与作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1、定义:文学接受是将本文的语言符号转化成意象,并通过体验、想象和思索,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存,予以再创造,从而获得美感享受的一种审美活动过程。

2、组成:

①读者,审美主体,是文学接受这一审美活动的发出者;

②本文,审美对象;

③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互动过程。

二、文学接受的作用

1、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反馈作用;

2、文学接受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条件

一、文学接受的外部条件

1、审美对象的选择;

2、适宜的审美环境。

二、文学接受的内部条件

1、宜于接受文学信息的审美心理结构;

2、相应的生活积累与信息储存;

3、唤起审美注意;

4、形成审美期待。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过程

1,语言信息的接受

(1)感觉登记。感觉登记是指来自文字符号的外界刺激被主体的视觉器官所接收,并保存一短暂的时间。

(2)词的模式识别。是指把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能叫出它的名称或理解它的含义。

(3)句子加工。

2,意象的显现

3,意蕴的探求

4,审美心理效应的生成

(七)共鸣;

(八)净化;

(九)领悟;

(十)延留。

第九章文学批评(10学时)

一、文学批评和文学接受的关系

二、文学批评的形态

(一)判断批评:指根据某种成规对文学现象直接下以价值判断的批评,又被称为裁判批评。

(二)伦理批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伦理思想甚至道德理想对文学作品、文学主张、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又被称为道德批评。

孔子、柏拉图等都主张美善同举的观念。

(三)社会批评:该派批评认为,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文学作品不单纯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作家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反响。社会批评较早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美学家维柯,而真正使其确立的则是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提出,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四)心理批评: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作家的创作心理、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文学作品的心理内涵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对文学现象做出评价的批评。其中比较重要的方法有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法、荣格的原型研究法以及格式塔研究法等。

(五)形式主义批评:

1、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过程:酝酿阶段;发生阶段;

衰亡阶段。

2、形式主义批评的特征:文学的自主性;文学的形式

观;文学和语言的关系(陌生化程序)

三、文学批评的个案分析(材料略)

儿童文学概论AB卷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 儿童文学概论 层次:专科 考试形式:闭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儿童文学既然是文学,它除了认识、教育、审美的价值外,______的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 A.欣赏 B.娱乐 C.思想 D.智力 2.下列故事中,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是 A .草船借箭 B.夸父追日 C.守株待兔 D.画蛇添足 3.体现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充满“亲切温馨”或“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的儿童文学作品,呈示的是儿童文学的 A .自然母题 B.成长母题 C.爱的母题 D.顽童母题 4.在我国古代,儿歌通常被称为 A .民谣 B.徒歌 C.谚语 D.童谣 5.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冰心的《寄小读者》写于 A .1917-1920年间 B.1920-1923年间 C.1923-1926年间 D.1926-1929年间 6.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 A .黎锦熙 B.黎锦晖 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C.郭沫若 D.熊佛西 7.《小兵张嘎》是产生于50、60年代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传遍全国,它的作者是 A.管桦 B.华山 C.萧平 D.徐光耀 8.郭风的散文清丽自然、意境隽永,比如《松坊溪》,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散文称作 A.儿童知识散文 B.儿童叙事散文 C.童话散文 D.儿童抒情散文 9.儿童诗《神奇的窗子》的作者是 A.艾青 B.圣野 C.田地 D.鲁兵 10.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是从民间故事中吸取养分,在中国《野葡萄》和《神笔马良》可说是两个代表作,作者分别是葛翠琳和 A.洪汛涛 B.陈伯吹 C.严文井 D.金近 11.《列那狐的故事》和《敏豪生奇游记》是欧洲著名的两部民间童话,它们分别来自于 A.印度和英国B.俄罗斯和阿拉伯 C.意大利和美国 D.法国和德国 12.创作了荒诞神奇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A.吉卜林 B.米尔恩 C.卡罗尔 D.王尔德 13.法国作家凡尔纳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科幻作品。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A.《海底两万里》 B.《2001年:太空探险》 C.《隐身人》 D.《海豚岛》 1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童年经历为题材写成了两部儿童小说,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一部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另一部是 A.《王子和贫儿》 B.《汤姆·索耶历险记》 C.《傻子国外旅行记》 D.《镀金时代》 15.20世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哲理童话是 A.《快乐王子》 B.《沙漠王子》 C.《少年国王》 D.《小王子》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概论》文学接受教案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艺术生产理论的角度看,它又与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消费密切相关。如果说在文学创造阶段作家是能动的主体,那么在文学接受阶段主体无疑是具有主动性的读者。文学接受者的素质、心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学接受的过程与效果。同时,文学接受也应提升到文学批评的高度。 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 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有了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才实现了其对象化的目的,文学再生产才有可能与方向,整个文学活动过程才得以顺利运转。在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文学消费”概念的提出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 社会化大生产主要是指物质生产,但也包括精神生产,如艺术生产、文学生产、这就是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文学生产之间不仅存在着一种类比关系,而且制约着物质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精神生产、文学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一般由生产者、产品、流通(分配)渠道、消费者等要素组合,由此形成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与此相应,文学

的整个社会过程也包括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三个主要环节。文学生产是指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简言之即文学产品的生产,如文学书籍、报刊、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脑光盘等等。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网络、宣传手段与传播方式,它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文学信息的桥梁,主要由作家、出版家通过文学作品正向传递给读者,但并不排斥读者意见与需求的逆向反馈。文学消费则由读者充当主角,它包括读者对文学产品不同角度与多种方式的占有、利用,主要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与接受。 文学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直至接受,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其中文学消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深刻地体现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对等、互动的辩证关系上。马克思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曾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这一段话同样也适用于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没有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就没有了对象和前提而不复存在;反之,没有文学消费,文学生产也就丧失了目的与动力而无法实现。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是互为前提与手段、相互媒介与促进的关系。从艺术生产论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是产品或商品,作家是生产者,读者观众是消费者,文学创作是生产,文学阅读与欣赏是消费,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0034《儿童文学概论》2014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儿童文学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中国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即它是针对儿童这一特定年龄群体的文学。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关系。 《儿童文学概论》考试题由两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内容的构成及分数分布如下所示: 1、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答题技巧:简述题要求简略地回答出所要求的问题答案,简略的结果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概括来完成,再用自己的话将其加以叙述。不要事无巨细地将教科书或讲义中相关的内容不加整理与概括地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回答虽然内容上有了保障,把可能的答案都给了出来,但不符合题的要求。简答题,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为主要的是考察学生把握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化繁为简,是对知识深入理解和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步骤。所以,能否在几百字间将简答题的答案写清楚,是考察简答题质量的一个标准。也就是说,如果全答对了,但是不够简练,也不会得到满分。 2、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答题技巧:论述题的要求是用所学的概念或理论观点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而这种认识的结果,是学生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共同的目的。但是,这里的论述题,不是简单的将所学相关内容套到考试题重的问题上就可以了,而是要用来分析解释问题,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科书以及老师课堂上讲述的观点和看法不同,但要有理有据,即对自己的看法给出实证的和逻辑上的支持。 第二部分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幼儿文学的概念 1.儿童文学(以3——17、18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专为他们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且具 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幼儿文学(以3——6岁的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并具有适应幼儿审美意识的艺术精神的文学)的概念: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关系:二者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二者间最大的区别是范围不同。(常见题型:概念题、简答题) 2.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划分的意义是:可以明确不 同层次的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思想、艺术上的不同要求,从而使创作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回答和澄清一些在儿童文学理论方面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可以明确儿童文学的各个层次存在的价值,提升儿童文学的地位。(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二章幼儿文学接受主体的特殊性 3.幼儿心理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审美意识特征是具体形象性、同一性、生命性。幼 儿动态的审美心理特点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意识;感知型的接受方式;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常见题型:简答题) 第三章幼儿文学的特征 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启蒙文学、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图文并茂的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儿童文学概论AB卷

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 儿童文学概论 层次:专科 考试形式:闭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儿童文学既然是文学,它除了认识、教育、审美的价值外,______的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 A.欣赏 B.娱乐 C.思想 D.智力 2.下列故事中,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是 A .草船借箭 B.夸父追日 C.守株待兔 D.画蛇添足 3.体现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充满“亲切温馨”或“端庄深邃”的艺术氛围的儿童文学作品, 呈示的是儿童文学的 A .自然母题 B.成长母题 C.爱的母题 D.顽童母题 4.在我国古代,儿歌通常被称为 A .民谣 B.徒歌 C.谚语 D.童谣 5.深受小读者喜爱的冰心的《寄小读者》写于 A .1917-1920年间 B.1920-1923年间 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C.1923-1926年间 D.1926-1929年间 6.我国现代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 A.黎锦熙 B.黎锦晖 C.郭沫若 D.熊佛西 7.《小兵嘎》是产生于50、60年代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传遍全国,它的作者是 A.管桦 B.华山 C.萧平 D.徐光耀 8.郭风的散文清丽自然、意境隽永,比如《松坊溪》,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散文称作 A.儿童知识散文 B.儿童叙事散文 C.童话散文 D.儿童抒情散文 9.儿童诗《神奇的窗子》的作者是 A.艾青 B.圣野 C.田地 D.鲁兵 10.很多优秀的童话作品是从民间故事中吸取养分,在中国《野葡萄》和《神笔马良》可说是两个代表作,作者分别是翠琳和 A.洪汛涛 B.伯吹 C.严文井 D.金近 11.《列那狐的故事》和《敏豪生奇游记》是欧洲著名的两部民间童话,它们分别来自于 A.印度和英国B.俄罗斯和阿拉伯 C.意大利和美国 D.法国和德国 12.创作了荒诞神奇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爱丽丝镜中奇游记》的作者是英国数学家A.吉卜林 B.米尔恩 C.卡罗尔 D.王尔德 13.法国作家凡尔纳被称为“科学幻想之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科幻作品。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A.《海底两万里》 B.《2001年:太空探险》 C.《隐身人》 D.《海豚岛》 1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以童年经历为题材写成了两部儿童小说,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其中一部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另一部是 A.《王子和贫儿》 B.《汤姆·索耶历险记》 C.《傻子国外旅行记》 D.《镀金时代》 15.20世纪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哲理童话是 A.《快乐王子》 B.《沙漠王子》 C.《少年国王》 D.《小王子》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旅游文化概论》课程教案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考查(其中平时成绩占40%)

六、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绪 论 一、教学目的:在初步掌握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从而认识旅游和文化互相依存关系和提高旅游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释义 二、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 一、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1)柳诒微编著.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 ?(2)向仍旦编.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3)沈祖祥主编.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甄尽忠主编.中国旅游文化.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余秋雨著.文化苦旅.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七、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2.什么是旅游文化?如何理解旅游文化以及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3.如何分析旅游文化的构成体系?理解旅游文化的构成对从事旅游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4.文化在旅游业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5.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旅游山水文 化 一、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提高山水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山水文化概述 一、山水与文化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山水景观的文化意蕴 一、山水文化内涵 二、山水审美意识 三、山水审美形态 四、山水欣赏角度 第三节山水景观的旅游价值 一、山地景观 二、水体景观 三、森林景观 四、大漠景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及鉴赏方法难点:中国传统山水审美意识及形态 四、学时分配:4学时 五、授课方式与手段:课堂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书目: 《中国山水文化》.陈水云.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1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主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七、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 1.什么是山水景观? 2.如何理解山水景观的文化内涵? 3.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哪些重要发展阶段,各阶段具有什么特色?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 《儿童文学概论》作业 一、选择题 1、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审美需求的不同,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年文学、童年文学、( )三个层次。 A. 少年文学 B. 青年文学 C. 青少年文学 D. 青春期文学 2、儿童小说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小学三四年级儿童,他们属于“多梦的年代”。所以它的基调应当( )。 A. 灰暗 B. 明朗、向上 C. 沉重 D. 简单、明快 3、下列不属于少年文学主要题材的是( )。 A. 少年小说 B. 少年报告文学 C. 少年散文 D. 童话 4、幼儿文学的主体读者是( )。 A. 父母 B. 幼儿文学爱好者 C. 幼儿 D. 幼儿文学编辑、按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四个阶段的划分,婴幼儿心理处在( )。 5 A. 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D. 感知--运动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6、幼儿文学最大的特性是( )。 A. 趣味性 B. 启蒙性 C. 真实性 D. 艺术性 7、童话和寓言常采用( )修辞手法,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其好的品质。 A. 拟人 B. 比喻 C. 对比 D. 反复 8、下列哪部作品被誉为体现了儿童“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幻想”( ) A.《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B.《龟兔赛跑》 C.《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D.《长袜子皮皮》

9、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作家创作的童话,它属于儿童文学哪个流派的代表作( ) A. 人生派 B(本位派 C. 教育派 D. 未来派 10、下列幼儿文学作品中体现趣味性主题的是( ) A.《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 B.《蓝色的树叶》 1 C.《皮皮鲁与童话节》 D.《小伞兵和小刺猬》 11、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浅显、音乐性、形象性和( ) A. 生动性 B. 动作性 C. 丰富性 D. 通俗性 12、以下不属于传统儿歌的特殊形式是( ) A. 摇篮歌 B. 游戏歌 C. 绕口令 D. 童谣 13、金波《我心中的秋天》属于幼儿散文哪种类型( ) A. 叙事散文 B. 写景散文 C. 童话散文 D.抒情散文 14、1854年,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开始出版他的童话集( ),标志着创作童话(即作家童话或文学童话)的诞生 A.《讲给孩子们的故事》 B.《儿童和家庭童话》 C.《狼外婆的故事》 D.《灰姑娘的故事》 15、下列不属于民间童话的作品是( ) A.《丑小鸭》 B.《狼外婆》 C.《田螺姑娘》 D. 《七色花》一、简答题 1、简述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 2、幼儿诗的特点。 二、论述题 1、童话的艺术特色。 2、幼儿文学作品情节设计有什么要求,

文学概论童庆炳自考版北大出版社知识点总汇

第一章文学观念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他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作品构成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的外观层。(第五层:形而上学层)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一切文学作品的源泉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改造成为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其实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其间包含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柳宗元《小石潭记》:文学是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的过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活动有待于主体与对象关系的建立)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1. 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1)在西方,最古老的“模仿说”就是再现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这种描绘“应是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 (2)与西方再现说相似的: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五代荆浩《笔记法》)清代叶燮“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2.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流露。 (1)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柯勒律治: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 (3)雪莱《为诗辩护》: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4)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文学是作家内心世界的外化,情感涌动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主张以外部显示作为对象,以不平凡色彩呈现出来。 3. 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功利性的。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05823] 《儿童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OO八年七月 自学用书:《儿童文学教程》,黄云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儿童文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科)的必考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科)的选修课程。它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多维的理论性、鲜明的师范性和较强的应用实践性,是从事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儿童文学理论和儿童文学史构成两大基本板块。以文体考察和创作、鉴赏及阅读指导等作为基本理论的延伸和补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充实历史内容;最后选择部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配以点评文章帮助理解和应用。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自学应考者在全面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增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着眼于儿童,立足于审美;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佳作;基础理论学习与作品应用实践相结合,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初步学会儿童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共分四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 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创作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央电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文学概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专科段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理论性质较强,实践意义深远的课程。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又需要文学实践不断予以丰富和完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它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提供一定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54,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分为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九章,这九章内容,是有机的整体。教学上有如下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这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讲授离不开大量的文学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文学实践的积累。理论的阐述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因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例教学讲授原则。 每一章都将涉及一个重点教学案例,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实践检验,也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层次探索。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文理论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学的感悟能力,批评鉴赏能力。 (三)多种媒体互动原则。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36(理论24;实践12)周学时: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低幼儿童文学的特点级创作要求,初步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画图读物以及儿童科学文艺等各种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的知识,使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完成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儿童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他们的儿童文学修养;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儿童诗歌、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图画读物和儿童文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儿歌、儿童诗、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明确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创作要求,明白儿童文学的审美、认知、娱乐和教育作用。了解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掌握儿童诗歌、童话、儿童故事等各种体裁的特征和种类,并能运用于作品分析。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功能,了解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功能; 中国儿童文学史;

世界儿童文学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儿童文学的概念,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2、明确儿童文学的各种功能。 3、了解儿童文学史。 (四)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什么事儿童文学,掌握儿童文学的四大功能,了解中外文学史。 第二章图画书(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图画书的特征和种类。 2.能将本章知识运用于作品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图画书的特征; 图画书的分类; 图画书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图画书的特征和种类。 2.难点:对作品进行分析评论。 (四)教学小结 结合图画书作品的分析,学习图画书的有关知识,了解图画书的概念,知道图画书的种类,了解图画书创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儿歌、儿童诗、谜语(3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儿歌、儿童诗的特征和种类。 2、学会儿歌、儿童诗、谜语作品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儿歌的特征。儿歌的类型。儿歌的分析。 儿童诗的特征。儿童诗的分类。儿童诗的分析。 (三)重点难点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使用专业:旅游管理 参考学时:72 制定时间:2011年8月1日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合肥财经职业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要求编写的。 1、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认识本专业内涵层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该课 程的学习会使得学生认识到更多旅游文化内涵。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客体文化——历史、宗教、园林、建筑、服饰、饮食、民俗、艺术等的概念、分类、特征、具体内容及有关鉴赏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和理解分析各种旅游文化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3、与相关课程的分工和联系 本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作为旅游管理类等专业的课程,先期课程有:中国历史、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和根本;掌握旅游客体文化的分类、特征和具体内容,理解、认识、介绍、欣赏、开发文化景观资源,为今后从事旅行社、景区管理与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全面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组成、基本内容、相关知识和文化内涵,提高以后从事导游服务于管理的工作能力。 3、素质目标: 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制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旅游文化是培养提高学生旅游审美性、观赏性的过程,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爱岗敬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儿童文学概论

课程序号: 3643 《儿童文学概论》 学院: 行知学院 专业: 汉语言091班 姓名:李美芳 学号: 09016123 授课教师: 钱淑英 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2 日 成绩: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 摘要:我们能否从祖国的文学遗产中为幼小的孩子找到一些故事性材料,加以创写,奉献给他们,让他们汲取些中华民族先民的文学乳汁?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它们多半是民间性的、野史性的,就能比较自由地从文言书籍中搜寻、查找。在以前的中国没有中国文学,那曾经的十年浩劫,是儿童文学的死亡期,而待儿童文学从绝境中恢复过来,或者由始至终,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民间文学单纯通俗童话 由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那种单纯而富于变化的结构,通俗口语化的语言,以及浪漫色彩的想象力,正适合儿童的性格、心理和阅读趣味与欣赏能力,可以说从人类具有自己的历史以后,民间文学就成为儿童文学的亲密伙伴。 曾看到一篇民族色彩和民族情调都毋庸置疑的古代故事《宝葫芦》,千篇一律可也不可否认是很有特色的故事开头,熟悉的“很久很久以前……”集市上摆地摊的卖葫芦种子白胡子老头出场了,卖东西的吆喝话仍是我们所熟悉的可也是引领下文的一句话“我的葫芦种子可不一般哦”,像其他民间故事一样,主人公卖东西,绝不是普通货,通常都有这么一句“我卖的东西可不一般哦”,既引导下文的展开,又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我的葫芦种子可不一般哦,神着呢,你拿回去,当天种下,当天就能给你结葫芦瓜!”着实吸引了人们特别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儿童们,而老头儿“那模样,那神态,确实好不一般,那胡须生得很有些奇,白得耀眼,长长的,顺顺着东风向西边悠悠飘动”,完全就是个就是个《西游记》里太白金星之类的神仙老人像,安全符合了儿童对通话故事的憧憬又来一下“这葫芦能长得很大很大,葫芦瓢大得能当船用”。这葫芦能派上这么大用处,大家当然都纷纷向老头儿买下了葫芦种子啦,故事就是朝那个方向发展。“三天三夜的大雨……江水猛涨,洪水咆哮着奔涌而来。大浪冲垮了堤岸,毁了农田,毁了房屋,千百户人家顿时没了家园……这时大家看见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坐在一个大葫芦瓢里,一起一伏地在江水中漂流。于是大家也学他的样子,把葫芦剖成两半,放到泛滥的河水中,然后像白胡子老头那样坐在大葫芦里。看吧,这一带的水面上满眼都是葫芦船,乘上葫芦船的人,都幸运地逃离了洪水灾难。”看,完美的结局,惊险与惊喜并存,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冲破了所有的阻碍,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画上了令人安心的句点。 “仙风道骨”之类,西方人也能理解,但它的原产地明眼人一看即知:它是从我国传统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东西。“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比着葫芦画瓢”,这类极普通的我国民

文学概论笔记一(童庆炳)

文学概论笔记【童庆炳】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该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的品格。 概念解释 1、文艺学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2、文学理论 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研究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3、文学批评 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播音主持培训|广播电视编导培训|数字媒体专业|中传考研|广播电视艺术学: 4、文学史 文艺学的分支之一,指从历时的视角探讨各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具体历史的学科。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文学理论,它的理论支点是文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反映论和艺术生产论。后来列宁、毛泽东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新的命题,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是供人消费的。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是一哲学用语,它是探讨一切存在,即现实对象的基本特征的学说。

儿童文学教案33590

《儿童文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2节)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一、概念 的确,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正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范围 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两者之间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读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童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而存在。是因为它有着自已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 总之,儿童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读者,而成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必然会加人到儿童文学的读者队伍中来。 二、儿童读者的特殊性 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特殊性。 儿童读者的文学能力结构包括生理、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一)生理层面 (二)心理层面 (三)文化层面 三、儿童读者的多样性 相对于成人读者而言,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文学

阅读能力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特殊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作为独特的文学读者群,其内部就没有任何变化和差异了。 儿童读者的多样性表现在年龄、性别、智能、心理个性、文化等诸多方面。 第三节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2节) 一、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由于其年龄特征的不同而分化,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不过在心理学研究中,由于年龄特征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年龄特征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肯定年龄特征的存在,有人则只承认对某一事物认知的发展阶段性,而不承认总的、概括的年龄特征。 我们一般把整个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幼儿期( 3-6 岁)、童年期 (7--12 岁 )、少年期( 13-15 岁)。各个时期的儿童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感情、意志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 儿童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迅速扩大、身心发展不断实现飞跃的阶段,也是文学阅读兴趣、范围、能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儿童文学作品和报刊的编辑出版看,儿童文学对儿童年龄阶段的适应性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幼儿文学是适应学龄前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童年文学、少年文学由于童年期、少年期读者阅读心理的发展,尤其是审美情感的日渐丰富和审美理解能力的日渐提高,其思想、情感的容量和力度都有了加强,而不似幼儿文学那样相对浅显和单纯。 少年文学处于童年文学向成人文学的过渡阶段,其美学空间也是独特的。特别是少年读者的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少年文学作品在主题、意蕴等方面,都较幼儿文学、童年文学要深广一些。 第四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一、概论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