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的原因分析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被测对象、测量设备、测量环境、测量人员和测量方法。

被测对象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被测量即受到测量的特定量,深刻全面理解被测量定义是正确测量的前提。如果定义本身不明确或不完善,则按照这样的定义所得出的测量值必然和真实之间存在一定偏差。

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完善

被测量本身明确定义,但由于技术的困难或其它原因,在实际测量中,对被测量定义的的实现存在一定误差或采用与定义近似的方法去测量。

例如:器具的输入功率是器具在额定电压,正常负载和正常工作温度下工作时的功率。但在实际测量中,电压是由稳压源提供的,由于稳压源自身的精度影响,使得器具的工作电压不可能精确为额定值,故测量结果中应考虑此项不确定因素。故只有对被测量的定义和特点,仔细研究、深刻理解,才能尽可能减小采用近似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或将其控制在一个确定范围内。

测量样本不能完全代表定义的被测量

被测量对象的某些特征如:表面光洁度、形状、温度膨胀系数、

导电性、磁性、老化、表面粗糙度、重量等在测量中有特定要求,但所抽取样本未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自身具有缺陷,则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

被测量不稳定误差

被测量的某些相关特征受环境或时间因素影响,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动态变化,导致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设备对不确定度的影响

计量标准器、测量仪器和附件以及它们所处的状态引入的误差。计量标准器和测量仪器校准不确定度,或测量仪器的最大

长度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用外径千分尺检验某主轴直径φ700 -0.019mm 的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产品图纸(或生产工艺)编号□□□□# 1.2 环境条件:温度 (20±10)oC ; 相对湿度<70% RH 1.3 测量设备:一级50~75mm 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为±4μm。 1.4 被测对象:主轴的直径φ700-0.019mm ;材料为球墨铸铁α1= 10.4×10-6/℃ 1.5 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2.数学模型: 由于主轴直径值可在外径千分尺上直接读得,故: L=L S -L S (δα·Δt +αs ·δt) L — 被测主轴的直径。 L S — 外径千分尺对主轴直径的测量值。 δα—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与外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之差。 Δt — 被测主轴温度对参考温度20℃的偏差,本例为±10℃。 αs — 外径千分尺线膨胀系数,本例为11.5×10-6/℃。 δt — 被测主轴温度与外径千分尺温度之差,本例为±1℃。 3.灵敏系数 显然该数学模型是透明箱模型,必须逐一计算灵敏系数: 1)1(≈-?-=??=t s t S Ls f C δαδαL ; t S s L s f C δαα-=??==-70×1㎜℃=-7×104μm ℃; δα S t t L f C -=???=?=-70×1×10-6㎜/℃=-0.07μm/℃ δα δα??=/f C =-Ls Δt=-70×10㎜℃=-7×105μm ℃ t f C t δδ??=/ =-Ls αs=-70×11.5×10 -6 ㎜/℃=-0.805μm /℃ 4.计算各分量标准不确定度 4.1外径千分尺示值误差引入的分量u(L S ) 根据外径千分尺检定规程,示值误差e=±4μm , 在半宽为4μm 区间内,以等概率分布(均匀分布),则:u (L S ) =4/3=2.31μm u(L S )=|C LS |·u (L S )=1×2.31=2.31μm , 其相对不确定度 () () =?S S L u L u 0.1=1/10 , 自由度υ(Ls)=50 4.2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不准确引入的分量u(αS ) 由于被测主轴线膨胀系数α1= 10.4×10-6/℃是给定的,是一个常数, 故 u(αS )= 0 , 自由度υ(αS )= ∞ 4.3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引入的分量u(Δt) 测量环境偏离标准温度20℃的偏差为±10℃,在半宽为10℃范围内,以等概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1、评定目的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评定依据2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被测量Y与输入量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 B类评定评类A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 评定扩展不确定 编制不确定度报告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4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X,…,X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N21 Y=f(X,X,…,X)N12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c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可由实验测定,iii即通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i量。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f 等)的局限性;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g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h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i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j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4.3.1 A 类评定 , x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a对输入量XI 1为xx,…x。算术平均值n2 n1 ∑xx = in n i=1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s(x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i 1 n ∑ i—i 2 ( xx )S(x)= n-1 i=1

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doc

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 篇一: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基于公司为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并根据国家《计量法》、国家《计量检定人员学习计量法心得体会)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申请参加了此次由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检定资格取证审核培训,这里我结合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以及公司的现状,做以下总结和分享: 从4月15日至4月19日,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此次申报的工种为三大量具检定。 第一天培训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包括:计量概述,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的基本内容,计量检定法的法制管理,测量及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异常值,测量结果数据处理及其应用,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伪造检定数据;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各个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的概念及算法,计量器具的允差判定等内容。 第二天到第四天是对长度计量进行学习培训及三大量具(通用卡尺、

千分表、指示表)检定操作考核。在长度计量中我们还必须遵守五大测量基本原则:阿贝原则、最小变形原则、最短测量链原则、封闭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接触测量时接触定位方式的选择、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确选择测量基面、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等方面。平时我们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有光隙法、技术光波干涉法、配对法、排列互比法等。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计量性能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在长度计量的许多检定项目中,经常是将量块作为计量标准器,对计量仪器、量具和量规等示值误差进行检定或校准,再通过这些计量器具对机械制造中的尺寸进行测量。量块是有级和等之分的,平时在选取时应该 清楚其中的区别。在量块生产时应使用级的概念,量块在出厂时会注明其级别。而在量块检定时使用等的概念,量块检定证书上会标明其等别。 在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零部件和产品检验中普遍使用的计量器具,我们称之为万能量具。主要包括卡尺类量具、千分尺类量具、指示表类量具、角度量具、平直量具、线纹量具等。我们本次仅学习了前三大量具,具体按照计量检定规程JJG30-2012、JJG34-2008、JJG21-2008,学习了量具的使用范围、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具体控制的内容为检定条件、检定项目和检定设备、检定方法(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各部分相对位置、标尺标记的宽度和宽度差、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平面度、圆弧内量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 体积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1.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D 和高度h ,由函数关系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h D V 4 2 π= 由分度值为0.01mm 的测微仪重复6次测量直径D 和高度h ,测得数据见下表。 表: 测量数据 计算: mm 0.1110h mm 80.010==, D 32 mm 8.8064 == h D V π 2. 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体积V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直径和高度的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都21u u ,和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3u 。分析其特点,可知不确定度21u u ,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3u 采用B 类评定方法。

①.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直径D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48.0=D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h D D V 2 π=?? 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77.0mm D s D V u =??= ②.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高度h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m 0026.0=h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4 2 D h V π=?? 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221.0mm h s h V u =??= ③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说明书获得测微仪的示值误差范围mm 1.00±,去均匀分布,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mm 0058.0301.0==q u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 q D u D V u ??=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输出量)与影

响量(输入量)X 1,X 2 ,…,X N 间的函数关系f来确定,即: Y=f(X 1,X 2 ,…,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实验测定,即通 过变化第i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及稳定性等)的 局限性; g、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对输入量X I 进行n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 , (x) n 。 算术平均值x为 1 n x n= ∑x i n i=1 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s(x i )由贝塞尔公式计算: 1 n S(x i )= ∑ ( x i — x )2 n-1 i=1

计量员培训心得_心得报告

计量员培训心得_心得报告 篇一: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计量员培训学习总结 基于公司为提高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并根据国家《计量法》、国家《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我申请参加了此次由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举办的计量检定资格取证审核培训,这里我结合其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以及公司的现状,做以下总结和分享:从4月15日至4月19日,为期5天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此次申报的工种为三大量具检定。 第一天培训了计量基础知识、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包括:计量概述,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的基本内容,计量检定法的法制管理,测量及误差的基本概念,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异常值,测量结果数据处理及其应用,不确定度原理和应用等。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伪造检定数据;出具错误数据,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的;违反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检定;未取得计量检定证件执行计量检定),各个误差(系

统误差、随机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等)的概念及算法,计量器具的允差判定等内容。 第二天到第四天是对长度计量进行学习培训及三大量具(通用卡尺、千分表、指示表)检定操作考核。在长度计量中我们还必须遵守五大测量基本原则:阿贝原则、最小变形原则、最短测量链原则、封闭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影响长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接触测量时接触定位方式的选择、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确选择测量基面、计量器具的正确选择等方面。平时我们常用到的测量方法有光隙法、技术光波干涉法、配对法、排列互比法等。 检定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计量性能并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在长度计量的许多检定项目中,经常是将量块作为计量标准器,对计量仪器、量具和量规等示值误差进行检定或校准,再通过这些计量器具对机械制造中的尺寸进行测量。量块是有级和等之分的,平时在选取时应该 清楚其中的区别。在量块生产时应使用级的概念,量块在出厂时会注明其级别。而在量块检定时使用等的概念,量块检定证书上会标明其等别。 在机械制造业生产过程、零部件和产品检验中普遍使用的计量器具,我们称之为万能量具。主要包括卡尺类量具、千分尺类量具、指示表类量具、角度量具、平直量具、线纹

不确定度评估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1. 概述 测量依据 计量标准 表1 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被测对象 测量方法 见检定规程。 2. 分辨力带宽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2.1. 数学模型 1234D D D D D =+++ 式中: D ——频谱分析仪分辨力带宽误差; 1D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误差; 2D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误差; 3D ——3dB 衰减器不准引入的误差; 4D ——重复性引入的误差。

2.2. 不确定度传播率 4 4 222c 1 1 ()()i i i i u D u D u ====∑∑ 式中:灵敏系数/1i i c D D =??=。 2.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2.3.1. 信号发生器频率稳定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信号发生器稳定度为11110-?,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3=k ,用 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其标准不确定度611 1a u k -== 2.3.2. 信号发生器频率分辨力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分辨力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a u k ==读数分辨力

2.3.3. 3dB 不准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衰减器RSP3dB 衰减值上级量传不确定度为0.025dB U = 1.96k =,可认为衰减器衰减值修正后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25dB 。该 误差引起的频率读数误差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用B 类不 确定度评定方法,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3a u k ==读数误差 2.3.4. 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工业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工业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用于检定工业热电阻的自动测量系统,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229—1998)对不确定度分析时可以在0℃点,100℃点,现在A 级铂热电阻的测量为例. B1 冰点(0℃) B1.1 数学模型,方差与传播系数 根据规定,被检的R(0℃)植计算公式为 R(0℃)=R i 0 =??? ??t dt dR t i = R i 0=??? ??t dt dR * * *0=??? ??-t I dt dR R R ℃)( = R i - 0.00391R * (0℃)×) ℃(0 0.00391R 0* *℃) (R R I - = R i - 0.391×1 .00* *℃) (R R I - = R i - 0.39 [] ℃)( 0* *R R I - 式中: R(0℃)—被检热电阻在0℃的电 阻值,Ω; R i —被检热电阻在0℃附近的测得值,Ω; R *(0℃)—标准器在0℃的电阻值,通常从实测的水三点值计算,Ω; R * i —标准器在0℃附近测的值,Ω。 上式两边除以被检热电阻在0℃的变化率并做全微分变为 dt 0R =d ()391.0R i +d ??? ? ???-2500399.0** 0i R R =dt Ri +dt *0 R +dt *i R 将微小变量用不确定度来代替,合成后可得方差 u 20 R t =u 2i R t +u 2t *0R +u 2t *i R (B-2) 此时灵敏系数C 1=1,C 2=1,C 3=–1。

B1.2 标准不确定分量的分析计算 B1.2.1 u 2i R t 项分量 该项分量是检热电阻在0℃点温度t i 上测量值的不确定度。包括有: a) 冰点器温场均匀性,不应大于0. 01℃,则半区间为0.005℃。均匀分布,故 u 1.1= 3 005.0=0.003℃ 其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20﹪,即自由度1.1ν=12,属B 类分量。 b) 由电测仪表测量被检热电阻所带入的分量。 本系统配用电测仪表多为6位数字表(K2000,HP34401等),在对100Ω左右测量时仍用100Ω挡,此时数字表准确度为 100×106×读数+40×106×量程 对工业铂热电阻Pt100来说,电测仪表带入的误差限(半宽)为 被δ=±(100×100×106-+100×40×106- =±0.014Ω 化为温度:391 .0014 .0±=±0.036℃ 该误差分布从均匀分布,即 u 2.1= 3 036.0=0.021℃ 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0﹪,即1.1ν=50,属B 累类分量。 c) 对被检做多次检定时的重复性 本规范规定在校准自动测量系统时以一稳定的A 级被检铂热电阻作试样检3次,用极差考核其重复性,经实验最大差为4m Ω以内。通道间偏差以阻值计时应不大于2m Ω,故连同通道间差 异同向叠计在内时,重复性为6m Ω,约0.015℃,则 u 3.1= 69 .1015 .0=0.009℃ 3.1ν=1.8,属A 类分量。 d) 被检热电阻自然效应的影响。 以半区间估计为2m Ω计约5mK 。这种影响普遍存在,可视为两点分布,故 u 4.1=1 5=5mK 估计的相对不确定度为30﹪,即4.1ν=5,属B 类分量。

压力表检定过程中不确定度评定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压力表检定过程中不确定度评定 摘要 随着实验室认可行业的发展,对检定出具的数据精确度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根据JJF1059-2008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依据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对压力表检定过程中出现的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影响压力表检定数据不确定度的各种因素,来提高检定数据的准确度。 关键词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引言 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 (以下简称压力表)不确定度的评定,依据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压力表的不确定度是通过与精密压力表比对测得的。本文采用一只0.1级、量程(0-4) MPa的精密数字压力表检定一只2.5级、量程(0-2.5)MPa,分度值0.1MPa 的一般压力表,以此来评定压力的测量不确定度。(2.5MPa的压力表检定过程需要检0、0.5、1.0、1.5、 2.0、2.5六个点,我们取1.0这个点作为评定依据)。 一、压力表的结构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主要由弹簧管、传动机构、指示机构和表壳等四大部分组成,见图。 1—表壳;2—弹簧管;3—指针;4—上夹板;5—连杆;6—表盘;7—接头;8—活节螺丝; 9—扇形齿轮;10—中心齿轮;11—游丝;12—下夹板; 13—中心轴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结构图 1.2 压力表的工作原理

压力表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管在压力和真空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引起管端位移,其位移通过机械传动机构进行放大,传递给指示装置,再由指针在刻有法定计量单位的分度盘上指出被测压力或真空量值。二、测量过程简述 ⑴.测量依据:JJG52—2013,《弹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⑵环境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小于60%,等温2h以上。 ⑶测量标准:标准器为0.1级数字压力表,允许示值误差±0. 5%。 ⑷被测对象:准确度为2.5级一般压力表,型号为Y-60,测量范围为(0~2.5)MPa. ⑸测量方法:通过升压和降压一个循环,将被测压力表在各检定点与标准表比较逐点读取被测压力表示值,被测压力表示值与数字压力表压力值之差为该压力表的示值误差。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2020 trainee training summary documen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2、篇章2: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篇章1:2020学员培训总结文档 下文是小泰精心收集整理的2019学员培训总结,希望对 大家有帮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2019学员培训总结(1) 一年一度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回顾这一 年来的培训工作,我有以下感触:

有句名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参与的培训科目是小学科学,科学这一门课程最近几 年强调的另一方面是科学素养,这不仅是针对学生也是针对教师。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当对我们的工作对象被教育者——学生。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 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 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

至今见过的最规范的不确定度评定的例子!

至今见过的最规范的不确定度评定的例子!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反过来,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在报告结果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一方面便于使用它的人评定其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今天,仪器论坛版友六弦琴为大家找来了不确定度评定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如有疑问,请点击阅读原文版友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不确定度评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 抓住影响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的评估,避免漏项。通常测量重复性分量、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分量、工作曲线变动性分量等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所占比重较大,须逐一评估。对某些不可能进行多次的测定,无重复性数据,应尽可能采用方法精密度参数或以前在该条件下的测试数据进行评估。b)忽略次要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有些分量量值较小(属微小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不大。例如,一个分量为1.0,另一个分量0.33,二者的合成不确定度为1.05,相差5%,即分量0.33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中的贡献可忽略。通常试料称量、相对原子量、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分量相对于测量重复性、工作曲线变动性分量要小得多,一般可忽略。 c)不确定度评估中避免重复评估。如当已评估了测量重复性

分量,不必再评估诸如样品称量、体积测量、仪器读数的重复性分量。 d)不应将一些非输入量的测量条件当作输入量评估。例如,重量法中高温炉灼烧温度的变动性,测定碳、硫时氧气纯度的变动性,光度分析中波长的精度等,它们不是输入量,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反映在测量重复性中,不应将其作为分量进行评估。 e)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通常取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计算过程中为避免修约产生的误差可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修约时可采用末位后面的数都进位而不舍去,也可采用一般修约规则。测量结果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位一致。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低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报告编号:201403 1. 测量方法 1.1)按图1所示的线路连接样品; 试验供电电源:220V ±5%~, 50Hz ±1%,电路导线横截面积:1.0mm2。 1.2) 样品放置在试验箱外,将样品感温探头放入试验箱中,进入试验箱的毛细管长度应大于150mm ; 1.3)接通电路,开启试验箱,从常温开始降温,观察指示灯状态,至指示灯熄灭,记录试验起始和结束时间、试验起始温度和指示灯熄灭瞬间样品的动作温度。 2. 数学模型 n x t t = 式中,x t 为样品在低温箱中的实际温度,n t 为低温箱温度显示仪表的相应读数。 3. 不确定度来源 3.1 通过分析识别出影响结果的因素有测量重复性,人员的读数,温度试验箱的偏差,温度试验箱 内的时间波动度与空间均匀性,降温速率,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电源电压的波动,读数的时延等等。 3.2 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评估 温度试验箱的特性对本次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如箱体的精度,偏差,波动度,均匀性等。 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考虑降温速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 图1

由于在温度箱内进行试验,因此,环境温湿度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基本忽略。 电源电压的波动通过稳压源控制电压参数的可变性,从而使得影响程度最小化。 读数的时延,我们通过选择熟练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而减小其影响。人员的读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综上所述,不确定度分量如下: A 类评定:1. 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 B 类评定:2. 低温箱的校准(温度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3. 低温箱的最大偏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u 4. 温度变化速率(温度波动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4u 5. 温度均匀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5u 4. 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1 1u 的计算 (测量重复性) 将样品在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4次指示灯熄灭时的瞬间温度,测的数据列表如下: () () C 4349.01u 10 1 2 1?=--= ∑=n t t i i 4.2 2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校准) 由校准证书给出扩展不确定度为0.3 °C ,K=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15.023 .02== u 4.3 3u 的计算 (温湿度箱的最大偏差) 校准证书显示温度箱在-30°C ~70°C 的最大偏差为0.45°C ,服从均匀分布,3=k ,则 2598 .03 45.03== u 4.4 4u 的计算 (温度变化速率,即温度波动度) 温度箱的降温速率为1K/min ,在到达温控器响应的温度时,温度箱内的温度在持续变化,可能造成温度箱内的温度与实际动作温度不完全一致。由校准证书给出温度箱的波动度为±0.23°C , ° C °C

我的光学实验心得

我的光学实验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基地班201000140136 姚健 在本学期的光学实验课程中,我们一共做了12个实验:应用焦距仪测定焦距与顶焦距,分光仪调节及棱镜顶角的测定,应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三棱镜的折射率,应用阿贝折射仪测量固、液体折射率,单色仪的调节与定标,小型摄谱仪调整及最佳摄谱位置的确定,偏振光的产生、检验及强度测定,小型旋光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应用双缝干涉法测He—Ne激光波长,测量牛顿环直径并计算曲率半径,迈克尔逊干涉仪调整及干涉现象观察,激光全息照片拍摄及观察。 在每次试验之前,我们都要完成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等。通过实验手册和其他资料,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我们认识到预习报告的重要性,只有在实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才能在实验课上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知识。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但也是因为这些事情让我们能体会到,物理实验需要的是严谨的思维,需要认真的想,每一步都要做的很严谨。 本学期的物理光学实验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不仅学习前辈学者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并且对其进行思考从而有所发现,还对物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加深了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的了解,明确了物理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另外,在对实验原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详尽地理解了物理光学的很多相关原理知识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其同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进一步,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及将学到的实验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将实验理论和实际的实验过程相互结合的能力。最后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包括: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计算,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锻炼了分析问题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盲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 测量依据 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温度(23±3)℃;相对湿度≤85%RH 1.3 测量标准: pH 标准缓冲溶液,中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提供;酸度计:型号:pHS-3E ; 编号:600709040019;制造厂: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量程:(0.00~14.00)pH;分辨率:0.01pH;电极编号:05598709J 1.4 被测对象:盲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提供) 1.5 测量过程: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附录A 表1中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标准溶液,在规定温度的重复性条件下,对pHS-3E 型酸度计进行校准后,测量盲样溶液,重复校准和测量操作6次,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盲样的pH 值。 2、数学模型 y=x 3、输入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按照贝塞尔公式计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差: () 1 1 2 --= ∑=n pH pH s n i i (n=6)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u 1= 6

盲样检测 3.2酸度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2 用性能已知的pH(酸度)计,对未知pH值的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量。 选用JJG119-2005《实验室(酸度)计检定规程》参照酸度计使用说明书中校准点对传递的酸度计进行校准,用校准过的酸度计对盲样(酸度计溶液标准物质)进行测定6次,得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1 。结合酸度 计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2和盲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3 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培训工作总结与计划3000字

培训工作总结与计划3000字 随着XX近几年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尤为迫切,原有的管理方法和机制有待改善,原有的业务技能水平和专业理论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满足公司发展的战略需求,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XX公司运营效率,是人事部当下培训工作的重点。 因组织人事变动,本人于20**年3月份开始承担培训管理这块工作,现就本年度的培训工作做简单的汇报、总结与分析。 一、培训工作情况 1、新员工培训 20**年,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37人次,目的是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了解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和职业素质,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部培训 20**年组织外送培训66次,共计134人次,2690课时。 主要培训课程分类如下: ?基、中、高层管理干部

《企业班组长岗位知识》、《制造业新晋中层管理者素 养提升》、《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发展》、《从冲突走向和谐-的管理智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 ?专业分工 技术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离子色谱使用培训》、《油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 营业类:《双赢销售谈判技巧》、《博弈论与管理智慧》等; 生产类:《TPM全员生产维护》、《制造业创新思维之问题分析与解决》等; 财务类:《精准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转让定价风险管理》等; 物流类:《I2B-生产运营管理培训》、《柔性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等; 行政类:《培训系列TTT——教学基础理论及演示进阶技巧》、《HR如何全方位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技术》等; HSEQ类:《现代企业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化自评员》、《产品质量零缺陷管理》等。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评定目的 识别实验室定量项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明确评定方法,给临床检测结果提供不确定度依据。 2、评定依据 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 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CNAS— 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见图一。

图一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总流程 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建立数学模型 4.1.1 数学模型根据检验工作原理和程序建立,即确定被测量Y (输出量)与影响量(输入量)X 1,X 2,…,X N 间的函数关系f 来确定,即: Y=f (X 1,X 2,…,X N )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说明数学模型中各个量的含义和计量单位。必须注意, 数学模型中不能进入带有正负号(±)的项。另外,数学模型不是唯一的,若采用不同测量方法和不同测量程序,就可能有不同的数学模型。 4.1.2计算灵敏系数 偏导数Y/x i =c i 称为灵敏系数。有时灵敏系数c i 可由 实验测定,即通过变化第i 个输入量x i ,而保持其余输入量不变,从而测定Y 的变化量。

4.2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测量过程中引起不确定度来源,可能来自于: a 、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 b 、复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c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d 、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和控制不完善; e 、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f 、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如灵敏度、鉴别力阈、分辨力、死区 及稳定性等)的局限性; g 、赋予计量标准的值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确; h 、引入的数据和其它参量的不确定度; i 、与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有关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j 、在表面上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在重复观测中的变化。 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 4.3.1 A 类评定--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所作的评估 a 对输入量XI 进行n 次独立的等精度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x 1,x 2,…x n 。算术平均值x 为 1 n x n = ∑x i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一. 体积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1.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圆柱体的直径D 和高度h ,由函数关系是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2 4 D v π= 由分度值为0.01mm 的测微仪重复6次测量直径D 和高度h ,测得数据见下表。 表: 测量数据 计算: mm 0.1110h mm 80.010==, D 32 mm 8.8064 == h D V π 2. 不确定度评定 分析测量方法可知,体积V 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主要有直径和高度的重复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21u u ,和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3u 。分析其特点,可知不确定度21u u ,应采用A 类评定方法,而不确定度3u 采用B 类评定方法。 ①.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直径D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 m 0048.0=D s 直径D 误差传递系数: h D D V 2 π=?? 直径D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177.0mm D s D V u =??= ②.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高度h 的6次测量平均值的标准差: ()m m 0026.0=h s 高度h 的误差传递系数: 4 2 D h V π=?? 高度h 的重复性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3221.0mm h s h V u =??= ③测微仪示值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由说明书获得测微仪的示值误差范围0.005mm ±,按均匀分布,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0.0029 q u ==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 q D u D V u ??= 3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高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q h u h V u ??= 3 由示值误差引起的体积测量的不确定度分量 ()()323233mm 04.1=+=h D u u u 3.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3232221mm 3.1=++=u u u u c 4.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当置信因子3=k 时,体积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3mm 9.33.13=?==c ku U 5.体积测量结果报告 () m m .93.88063±=±=U V V 考虑到有效数字的概念,体积测量的结果应为 () m m 48073±=V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钢卷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测量方法及数学模型 1.1测量依据:依据JJG4-1999《钢卷尺检定规程》 钢卷尺的示值误差:△L=L a-L s+L a*αa*Δt-L s*αs*Δt 式中:L a——被检钢卷尺的长度; L s——标准钢卷尺的长度; αa——被检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αs——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 Δt——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对参考温度20℃的偏离值。 由于L a-L s很小,则数学模型: △L= L a-L s +L s*△α*Δt 式中:△α——被检钢卷尺和标准钢卷尺的膨胀系数差 1.2方差及传播系数的确定 对以上数学模型各分量求偏导: 得出:c(L a)=1;c(L s)= -1+△α*Δt≈-1;c(△α)= L s*Δt;c(Δt)= L s*△α≈0 则:u c2 =u2(△L)=u2(L s)+ u2(L a) + (L s*Δt )2u2(△α) 2计算分量标准不确定度 2.1标准钢卷尺给出的不确定度u (L s) (1)由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给出的分量u (L s1) 根据规程JJG741—2005《标准钢卷尺》,标准钢卷尺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U=0.02mm其为正态分布,覆盖因子k=3,自由度v=∞,故其标准不确定度: u (L s1)= 0.02∕3 =0.007 (2)由年稳定度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2) 根据几年的观测,本钢卷尺年变动量不超过0.05mm,认为是均匀分布,则:L a≤5m:u (L s2)=0.05∕31/2 =0.029mm 估计u (L s2)的不可靠性为10%,则自由度v=1/2×(0.1)-2=50 (3)由拉力偏差给出的不确定度分量u (L s3) 由拉力引起的偏差为:△=L×103×△p/(9.8×E×F)

课程总结报告

课程总结报告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体会颇深。此前,进入实验室我们的任务大都是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自己动手的实验少之又少。如今,本学期大部分实验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无疑是对我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大考验。虽然在很多物理实验中我们只是运用课堂上所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现科学家经过无数次修改完善而总结的最为精妙的实验,但我们试验所经历的过程与物理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所进行的物理实 验是大同小异的的。任课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我们通过 努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正式做物理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认真仔细的预习,如果没有对即将操作的实验预习,我们就无法把握实验的细节和注意事项,这就有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在未预习实验的情况下,实验室的老师是不允许我们进入实验室的。这一点也让我们深刻意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踏实的重要性。预习实验必须要弄清楚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步骤;对照教材所列 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操作方法,特别是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最后我们要把预习实验的情况呈现在预 习报告上。物理实验的预习报告总共包括五的部分: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3、实验中的主要工作;4、预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5、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等。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成功完成实验。在预习实验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我们可以独立进行演算和推理,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也可以参考课外资料,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实验室的老师。只有把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解决掉,才能在实验操作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实验预习完成后,就要准备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了。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所以在进行实验前我们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仪器,确保实验仪器完好无损并可以正常使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线路连接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操作及时进行改正,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改正,切不可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实验步骤方面可按照预习报告按部就班进行即可,但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及时记录实验原始数据,不得捏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这一过程对得出实验最终的结论十分重要。本学期我们学到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 1、列表法:列表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将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列成表格时的数据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审核和发现问题,有助于发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列表时应注意:(1)首先要写数据表格的名称,必要时还应提供有关参数。例如,引用的物理常数,实验的环境参数,测量仪器的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