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一、选择题 1.以下各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 A 、效率 B、输入资源 C、活动 D、价值 2.以下各点中,()不是UC矩阵的作用之一。 A、进行数据的完整性和匹配性检验 B、划分子系统 C、生成数据流程图 D、在网络中进行数据资源的分布 3.以下各点中,()不是诺兰阶段模型中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之一。 A、初装 B、蔓延 C、成长 D、成熟 4.U/C矩阵是用来进行( )的方法。 A、系统开发 B、系统分析 C、子系统划分 D、系统规划 5.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系统调查 D、系统设计 6.原型法开发系统的主要优点是()。 A.系统重用性好 B.项目易管理和控制 C.系统开发费用低 D.用户要求可较好满足 7.关于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谓关键要素是指关系到信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B.在一个企业中关键要素是固定不变的 C.关键要素是企业最先要解决、投资最先保证、质量要求最高的环节 D.同一行业的企业有类似的关键因素 8.MIS的战略规划主要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A.设计与实施工作B.长期的、重大的发展方向目标 C.与其它系统的关系D.工作环境与条件。 9.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0.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1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B、总体规划位于系统分析之后 C、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相对容易的阶段 D、总体规划阶段应当包含数据流程分析 二.填空题 1.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有__自下而上__和__自上而下___两种. 2.“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___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__. 3.“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主要优点是___整体性和逻辑性强__. 4.“自上而下”的策略适用于_大_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_小_型系统的设计. 5.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__组织结构__. 6.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可分为系统分析,__系统设计__和__系统实施__三个阶段. 7.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8.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9.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系统开发工作的标准 10.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信息系统结构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11.业务流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12.原型法贯彻的是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附: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2、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锋与天气》整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环境下)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天气变化与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不同气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征。 ③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 1.2技能目标 ①能充分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筛选、分析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自己探究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③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②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内容 ①什么是锋面?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②“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正反两方辩论。 2.2任务说明

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3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各小组同学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组内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②组长巡视,组织本组同学完成学习目标,汇总本组的观点。 ③老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处理信息。 ④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总结、评价、提升。 2.4学习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对策:①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相关资源,让学生自己上网学习,自己获取信息,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②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协作,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5学习难点 ①在网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差异,完成自主、协作学习。 ②教师怎样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对策:①巡视了解,观察学生的反馈状况,及时辅导、调整。 ②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辩论及提问。 ③明确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 9.1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9.1.1 浇注系统的组成 模具的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注塑机 喷嘴开始到型腔入口为止的流动动通道, 它可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无流道浇注 系统两大类型。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主 流道、分流道、冷料井和浇口组成。如图 9-1所示。 9.1.2 浇注系统设计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 结合型腔的排位,应注意以下三点: a .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置,以便熔融塑料能平衡地充填各型腔; b .型腔的布置和浇口的开设部位尽可能使模具在注塑过程中受力均匀; c .型腔的排列尽可能紧凑,减小模具外形尺寸。 2 . 热量损失和压力损失要小 a .选择恰当的流道截面; b .确定合理的流道尺寸;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采用较大尺寸的流道系统,有助于降低流动阻力。但流道系统 上的压力降较小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较小的尺寸,一方面可减小流道系统的用料, 另一方面缩短冷却时间。 c .尽量减少弯折,表面粗糙度要低。 3 . 浇注系统应能捕集温度较低的冷料,防止其进入型腔,影响塑件质量; 4 . 浇注系统应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充满型腔各个角落,使型腔内气体能顺利排出; 5 . 防止制品出现缺陷; 避免出现充填不足、缩痕、飞边、熔接痕位置不理想、残余应力、翘曲变形、收 缩不匀等缺陷。 6 . 浇口的设置力求获得最好的制品外观质量 浇口的设置应避免在制品外观形成烘印、蛇纹、缩孔等缺陷。 7 . 浇口应设置在较隐蔽的位置,且方便去除,确保浇口位置不影响外观及与周围零件 发生干涉。 8 . 考虑在注塑时是否能自动操作 4 6 1 2 3 I I 局部放大 图9-1 浇注系统的组成 1 - 主流道 ; 2 - 一级分流道 ; 3 - 拉料槽兼冷料井 4 - 冷料井 ; 5 - 二级分流道 ; 6 – 浇口 5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章习题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第五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5.1.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D )阶段。 a. 三个 b. 四个 c. 五个 d. 六个 5.1.2 信息系统发展的( D )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 a. 成熟 b. 形成 c. 优化 d. 阶段 5.1.3 MIS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 D )工作的标准。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 系统开发 5.1.4 MIS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成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外,还包括( B )。 a. 制定规划 b. 规定进度 c. 研究资料 d. 明确问题 5.1.5 BSP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A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 b. 数据类 c. 管理功能 d. 系统规划 5.1.6 ( B )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a. 管理流程 b. 业务过程 c. 系统规划 d. 开发方法 5.1.7 U/C矩阵是用来进行( C )的方法。 a. 系统开发 b. 系统分析 c. 子系统划分 d.系统规划 5.1.8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 D )。 a. 功能组 b. 开发方案 c. 开发顺序 d. 数据类 5.1.9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 A )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设计 5.1.10 原型法贯彻的是( B )的开发策略。 a. 自上而下 b. 自下而上 c. 系统调查 d. 系统设计 填充题 5.2.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控制、、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5.2.2 蔓延阶段的特点有:、不一致性和等。 5.2.3 诺兰阶段模型的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5.2.4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有和两种。 5.2.5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 5.2.6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主要优点是 5.2.7 “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型系统的设计。 5.2.8 MIS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 5.2.9 规划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企业、部门)的负责。 5.2.10 制定MIS开发规划。需要成立一个,进行人员培训,同时明确规划进度。 5.2.11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网络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理论转化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2.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说明做什么,怎样去做,是教学系统设计学科研究的主要容,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模式。 填空: 1.教学系统设计的特征; (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 (2)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 (3)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引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系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4.教学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5.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及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和我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求解决方法的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_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doc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4 第一章系统设计方案及说明 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及意图 1、工程概述 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工程位于长兴岛西北侧的中央沙、青草沙区域的沙体上,是上海市的水源地工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环库大堤、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下游水闸、输水泵闸和调度中心。 取水泵闸由取水泵站、上游取水闸组成,位于青草沙水库西北侧,临长江口的北港侧。下游水闸设在青草沙水库库尾。输水泵闸有岛屿输水闸和长兴输水支线的输水泵站组成,位于水库东南侧岸边,靠长兴岛侧。 取水泵闸采用35kV电源同时供电,互为备用。二回35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配2台容量为20MVA主变。3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带分段开关。全站共设6台站用变压器。0.4kV站用电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取水泵站设6台同步电机。 输水泵闸采用两个10kV电源供电,同时运行,互为备用。二回10kV电源采用电缆进线,分别配2台容量为1600kVA的干式变压器,0.4kV采用单母线分段开关的电气接线。 下游水闸一回10kV电源引自输水泵闸10kV母线,设1台160kVA变压器。应急备用电源采用1套75kW EPS电源装臵。 电力监控系统为分层分布式结构,由设在中心的主站监控系统、各变电所内的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及数据传输通道三部分组成(以太网通道由通信专

业提供),形成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度指挥监控系统,实施对全线变电所供电设备的监视控制、数据采集以及对接触网电动隔离开关运行状态的监控,完成对供电系统的调度管理、事故分析和维修管理。系统结构形式为1:N结构形式。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具备故障诊断、在线修改功能,同时遵循模块化和冗余设计的原则。 2、工程范围及内容 2.1安装工程 本项工程招标包括上游取水泵闸变电所、下游水闸变电所、输水泵闸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等设备的安装、测试,变电所间及所内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的敷设、接头、试验,电缆桥架安装。 安装工程具体包括柜排列、设备平面布臵、设备预埋件工程、设备安装、设备接地、电缆敷设、二次控制保护及全线监控系统工程等内容。 2.2供货内容 我方采购设备材料为:35kV空气绝缘开关柜、35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6kVGIS气 体绝缘开关柜、10kVGIS气体绝缘开关柜、35kV油浸式变压器(含有载分接开关)、35kV 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屏、交直流屏、变电站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设备、软启动柜、变频柜、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所内电缆桥架、有机防火堵料等。 2.3工程服务 2.3.1我方将在工程全过程对甲供设备实施工程管理,包括协调、安排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知识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 1、小学生的注意特点(1)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到 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基本占据主导地位。(2)注意的范围较小。(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 2、小学生知觉的突出特点:随年龄增长,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逐渐增强。比如,低 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觉具有无意性强、精确性较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在学习中分心,容易混淆形近字;到了高年级时,知觉的有意性、精确性均会大幅提高。 3、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机械识记向意义 识记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识记的无意性强,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他们知识的增长,理解力的提高,意义识记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机械识记的比例比则越来越小,逐渐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小学生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 概括的成分。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高年级开始,学生逐渐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但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依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思维仍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2)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质变”期,亦称“关键年龄”(四年级,约为10到11岁)。(3)小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不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5、小学生想象的主要特点是: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增 多。 二、小学生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 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 3、冲动性减少而 稳定性增加。 三、小学生意志过程的特点 1、意志薄弱且受暗示性强。 2、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 3、不善于反复思考 和计划。 中学生心理特点: 1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2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 3自主性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4进取性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5闭锁性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 6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 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一系统化过程―。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 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4.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 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 品为中心。 5?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 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 梅瑞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 scie nce-based-tech no logy )。”教学 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一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 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0? 1900年杜威提岀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 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

第5章 系统设计3

PID 调节 控制器采用误差,误差积分,以及误差导数三项之和形成控制信号 积分项强迫常数指令的误差趋近于零,也带来90度相位滞后,降低 相位裕度,加大超调 导数项具有90度的相位超前,改善系统稳定性,响应超调. 可根据系统的开环增益, 截止频率Wc,稳定裕度r 来确定Kp,Ki,Kd 一般采用PI,PD 控制器,相对简单些,但要用逼近法解非线性方程.因此工程应用中多采用近似整定,并实际发展一系列的整定方法 控制对象 功放反馈通道 Ki/s 控制信号 Kp Kds 参考指令 s K Kps s K s K Kp s K s D I D D I ++= ++=2)( PID 调节微分实现 §PID 调节存在导数项,会带来高频噪声且理想微分物理实现困难。 §在伺服系统中实现时,经常用速度反馈来代替导数项,其好处是:既避免了误差信号的微分运算,又能保持系统特征方程不变。测速反馈采用测速发电机或编码器实现容易。应用较普遍。 Ki/s 控制信号 Kp Kd 参考指令 位置信号(速度信号) 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电机电流) 并联反馈综述 局部闭环传递函数: 当|G 2(s)G C (s)|<<1时, G’(s)= G 2(s) 当|G 2(s)G C (s)|>>1时, G’(s)= 1/G C (s) G2(s)被校正对象 G1(s)Gc(s) 参考指令 被校正对象及 串联校正装置并联校正装置 R1(s) C(s) ) ()(1) ()()()('221s G s G s G s R s C s G C += = 当局部闭环的开环增益很小时,局部反馈不起作用.当局部闭环的开环增益很大时,其传递函数几乎等于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Gc(s)的倒数,而与固有特性G2(s)无关。这说明,通过选择Gc(s),我们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把系统的原有特性改造成Gc(s)的倒数.这就是综合局部反馈校正的基本原则. 在使用对数频率特性进行综合时,只须把Gc(s)的对数频率特性反号,就得到它的倒数的频率特性.在图纸上,把对数频率特性反号就是把它上下倒置。这使综合过程更加方便。 退出 1、并联负反馈的功能 (1)比例负反馈可以减弱为其包围环节的惯性,从而将扩展该环节的带宽;(2)负反馈可以减弱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负反馈可以消除系统不可变部分中不希望有的特性; (4)负反馈可以消弱非线性影响;(5)负反馈矫正的系统低速平稳性比串联校正的好。 并联反馈(局部反馈校正) C(s) G2(s)被校正对象 G1(s)Gc(s) 参考指令 被校正对象及 串联校正装置并联校正装置 R1(s) 设G’(s)=C(s)/R1(s) 比例校正Gc(s)=k 惰性时间常数减小 如令G1(s)=K’, 则可以调整系统的放大倍数 111111)(') 1()(2+++=+++=+= s Kk T Kk K Ts Kk Ts K s G Ts K s G

教学系统设计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达,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3、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4、广义的教学方法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5、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 6、教学媒体是指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7、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广义: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8、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有丰富的学习资

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 9、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10、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1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二、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深入发展四个阶段。 2、教学系统设计一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教学产品层次、教学过程层次、教学系统层次。 3、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传播理论。 4、依据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可以归为三类: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5、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6、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 7、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教学中,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和测度功能。 8、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

教学系统化设计章要点

第一章教学系统化设计概论 1、确定教学目的有两种方法: 领域专家法(subject matter expertapproach):侧重于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到学生的交流; 绩效技术法(performance technology approach):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计教学目的。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即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绩效分析的目的:为了获取模型中各个成分的信息,以确定问恩提,寻求可能解决法办法。 绩效分析的结果:是根据没有大大的预期组织结果和雇员行为与预期存在的差异,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并给出所收集的引起问题原因的证据,及所提出的性价比合适的解决办法。 2、需求:所期望的表现和现在的情况之间的差距,即预想状态减现在状态的差。 克夫曼对需求分析过程提出许多重要见解,包括: (1)根据组织要做什么来区分目的和手段 (2)组织在那些方面有问题。 (3)需求评估是整个设计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要特别重视采用前段分析、绩效分析和其他的方法更精确的确定需求。 (4)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而确立。他们为后续教学设计活动奠定基础。 3、一个完整的目标描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学习者 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能够做什么 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 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 4、建立教学目的的原则(需要考虑政治、经济因素及技术和教育因素): 教学开发是否可以解决导致教学需求的那些问题 教学目的是不是能够被那些批准教学开发的人士所接受 是不是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该目的的教学开发 教学内容是否稳定 是否能够找到学习者来试用教学 设计师自己在所开发的教学领域的专业性 5、明确教学目的的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写下教学目的 (2)列出所有学习者要做的、可以证实学习者达到目的的行为 (3)分析所得到的行为表,选择那些能够反映目标完成情况的行为 (4)将所选择的行为写成一句话,或者写成多句话,说明学习者要能做什么 (1)评价需求确定目标: 确定当学生完成你的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你的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这个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可能是目标清单、需求评估、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实践检验、对参加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分析、新教学的其他要求。 (2)教学分析 确定教学目的后你需要确定学习者为完成目标需要一步一步做什么。教学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决定学习者在开始教学前要掌握那些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

机械系统设计-第一章.doc

《机械系统设计》 习题选集 机械设计教研室

第一章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特点。 3.机械系统的特性。 4.从流的观点出发,机械系统的组成。 5.机械系统设计的特点。 6.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7.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 第二章 1.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形成的基本技术文件。 2.设计任务的类型。 3.设计任务的来源。 4.试拟定播种、施肥机的设计任务书。 5.画出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构成图。 6.试建立播种、施肥机的功能树。 7.形态学矩阵的概念。 8.试建立挖掘机的形态学矩阵,并根据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确定几种合理的方案,并作简要说明。 9.机械系统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常用的评价方法。 10.在某机器设计中,有两种备选方案,为了确定选择哪个方案,组织了一个由 20 位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价。已知: 1)评价指标:产品性能(B1 )、可靠性(B2 )、使用方便性(B3 )、制造成本(B4)、使用成本(B5);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很差5个等级:0.9, 0.7,0.5,0.3,0.1; 2)评价指标 B1、B2、B3、B4、B5 的权分别为:0.25、0.2、0.2、0.2、0.15; 3)投票结果如下表所示:

11.总体布置的基本原则。 12.总体布置的基本形式。 13.试分析手扶拖拉机的总体布置方案。 14.机械系统常用技术参数及指标的类型。

第三章 1. 2. 3. 4. 5. 6. 7. 8. 物料流系统的基本概念。 物料流设计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简述常用存储子系统。 简述常用输送、搬运子系统。 简述六点定位规则。 夹紧装置的组成。 试结合生产实习中所见的一种物料系统,分析制造系统物料流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某物料流系统设计时,要把工件从 A 工位送至B 工位,请提出你 9. 自己的设计方案。 注意:1)工件输送过程中姿态要求保持不变; E 工位 第四章

第五章热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第五章热水系统设计与计算 5.1热水系统选择 5.1.1热水供应系统选择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区域热水供应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耗热量、用水点分布、热源种类等因素确定。综合考虑,本设计中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 5.1.2热水供应方式确定 本设计中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加热设备选用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热水管网采用半循环方式,打开配水龙头时只需放掉热水支管中少量的存水,就能获得规定水温的热水。并采用开式热水供水方式,即在所有配水点关闭后,系统的水仍与大气相通。该方式一般在管网顶部设有高位冷水箱和膨胀管或高位开式加热水箱。为了保证良好的循环效果,采用同程式循环系统。 5.2热水供应系统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因建筑类型和规模、热源情况、用水要求、加热和储存设备的供应情况、建筑对美观和安静的要求等不同情况而异。典型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媒系统、热水供应系统、附件三部分组成。 5.3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热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除了应满足给(冷)水管布置敷设的要求外,还应注意由于水温高带来的体积膨胀、管道伸缩补偿、保温、排气等问题。 5.3.1热水管道的布置 热水管道的布置按热水流向分为上行下给和下行上给两种形式。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GB 50015—2009规定根据生活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和相关规要求,确定下、上区热水管道的布置形式为均为下行上给式。另外,热水管道的

布置按循环管路水流路径可分为异程和等程两种。规要求循环管道应采用同程布置方式,并设循环泵机械循环。 故本设计中建筑热水管道的布置采取下行上给的同程式布置。 5.3.2热水管道的敷设 本次设计中热水管道布置高度统一取 1.3米,当要穿门时布置高度取 2.5米。热给水管埋地深度0.4米,户外热水管做好保温措施,坡度取0.003。热回水管与热给水管布置方式相同,底层横干管埋深0.7米。 5.3.4热水管道管材选择 热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热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薄壁铜管、薄壁不锈钢管、塑料热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热水管等。 本设计中采用明设塑料热水管,并设置防撞击的保护措施。 5.4热水系统水力计算 5.4.1设计小时耗热量计算 本设计中公寓采用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其设计小时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Q h ——设计小时耗热量,kJ/h; C——水的比热,C=4.187kJ/(kg?℃); T r ——热水温度,T r =40℃; T l ——冷水温度,按规中表格取; ρ——热水密度,kg/L; n ——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同时用水百分数,按100%算。 q h ——卫生器具小时用水定额,L/h。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概论 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特征、学科性质、应用层次(知道) 含义: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 (3)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转换成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案, 学科性质:a、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b、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c、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d、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科学。应用层次:a、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b、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c、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道) 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3.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要点(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ET、CDT)(知道)P15 加涅: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他认为教学必需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的条件。学习的发生同时以来外部条件和部条件。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ET:瑞格鲁斯的细化理论。他认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他把教学理论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结果 CDT: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它的行为维度是记忆、运用和发现;容维度是事实、概念、过程和原理。 4.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知道) 肯普模式: 四个要素: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与限制条

学习笔记-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 概述 (1)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 1.1要点介绍 (1) 1.2课后习题 (2) 第二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上) (4) 2.1要点介绍 (4) 2.1课后习题 (5) 第三章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下) (7) 3.1要点介绍 (7) 教学策略 (7) 先行组织者 (8) 第四章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8) 4.1要点介绍 (8) 4.2课后习题 (11) 第五章“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11) 5.1要点介绍 (11) 5.2课后习题 (12) 第六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13) 6.1要点介绍 (13) 6.2课后习题 (14) 第七章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14) 7.1要点介绍 (14) 7.2课后习题 (14)

概述 本学习笔记记录在学习《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知识点,所使用的课本为《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次:2002年10月第1版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要点介绍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系统方法采用的步骤: ①系统的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其目标是系统要求实现的功能 ②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③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④具体设计出能体现最优方案的系统 ⑤进行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⑥应用和推广 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一个目标:按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概要设计,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 四个环节:选择、定序、综合、总结 七条测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