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掘进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核定计算

掘进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核定计算

掘进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核定计算
掘进运输设备选型及能力核定计算

运输能力体现

运输能力 一、车队情况 1、公司现有车队情况 2、车队管理制度 2.1货运车辆与司机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 1)车辆由公司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公司根据司机全年工作表现,从司机产值、安全行车、维修费用、服务态度、客户意见等各方面全面考虑,对表现好的司机给予奖励,对表现差的司机按公司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司机必须积极参加安全学习会,进一步落实各项交通安全措施,加强安全行车意识。 2)车辆由公司指定驾驶员专用,其它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驾驶,专车司机不能将车转借他人或其他单位使用,如有违反扣罚200元,造成后果由司机本人承担。 3)车辆除执行运输任务外,未经批准不得随便驶离指定的停车场,包括不得私自开车回家和办私事,任务完成后应及时将车辆开回指定的停车场,不准起动发动机在车内睡觉和卸货,以上如发现第一次扣罚一百元并追究责任,重犯要从严处罚。 4)车辆进出仓库或厂区,均要遵守有关纪律、制度 5)司机每天按时上班(早上8时30分),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当天零时后收车者),不得无故旷工、迟到、早退。请假要事先通知管理人员,经批准后方可休息。否则,报公司从严处理。 6)司机执行运输任务时,在外遇特殊情况或不幸发生事故,不论在何时何地必须马上通知公司领导或公司管理人员。 7)司机报销过桥(路)费等必须要做到如实反映,不得弄虚作假、虚开发票收据,如发现经核实后要从严处理。 8)司机对待客户要文明有礼,努力提高服务素质。 9)在运输途中私自携带他人上车的,第一次罚款50元,重犯者从严处罚。 10)晚上私自提前休息的每次罚款50元,重犯者从严处罚。 11)对在工作时间内穿拖鞋或不穿上衣等影响公司形象的司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复习题 一、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 1.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2.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3.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现有通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 5.一般情况下,通过能力大于或等于输送能力。 6.一般情况下,计算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时,后备通过能力约为设计行车量的10%~20%。 7.不同时到达间隔时 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 一个车站上。 8.下列哪项不一定能 减少技术作业停站时 间对区间通过能力的 影响将技术作业停车 站设在一个运行时分 最小的区间所相邻的 车站。 9.列车不停车通过区 间两端车站时所需的 运行时分称为区间纯 运行时分。 10. T周最大的区间是限 制区间。 11.当铁路区段上下行 车流接近平衡,但因上 下行列车牵引重量相 差悬殊,因而造成上下 行方向列车数有显着 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 向称为优势方向。 12.必要的最小“天窗” 时间,主要决定于工程 项目、工程复杂程度、 施工技术作业过程、劳 动组织和施工机械化 水平。 13.能保证最充分地利 用区段通过能力的运 行图是平行运行图。 14.会车间隔时间的作 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 站上。 15.在使用补机的地 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前 部时,必须规定摘挂补 机的停站时间。 16.在使用补机的地 段,当补机挂于列车后 部时,仅需规定连挂补 机的停站时间。

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和分析法。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数目。19.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高。 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法有两种,或是增加轴数或是增加轴重。22.在既有线上提高货物列车重量主要应发展大型货车。 23.客货运量的增长态势一般是连续型的,而铁路通过能力和输送 能力水平的提高一般 是离散型的。 24.增加行车密度主要 途径在于提高货物列 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 间隔时间、缩短区间长 度和增加区间正线数 目。 25.在客货运输密度均 较大的干线上,宜采用 的重载列车模式是整 列式。 26.除划一重量标准 外,我们有时还采用区 间差别重量标准、区段 差别重量标准和平行 重量标准。 27.我国目前电气化铁 路普遍采用的供电方 式是单边供电。 28.为减少牵引供电系 统对邻近通信线路的 影响,一般采用的供电 方式为BT。 29.通常把变压器容量 分为三个概念,即计算 容量、校核容量和安装 容量。 30.按车场位置不同, 区段站基本布置图分 为三种,即横列式区段 站、纵列式区段站和客 货纵列式区段站。 31.直接妨碍时间比较 直观,计算简单,可将 其列入道岔组占用时 间表。 32.下列会增加咽喉道 岔组空费时间的是咽 喉区平行进路多。 33.在同类列车的交叉 中,最为严重的是到达 进路之间。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附件3: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t/a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330d。 第四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除尘、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第五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 (一)30万t/a以下煤矿以1万t为档次(即1、2万t/a……); (二)30万t/a至90万t/a煤矿以3万t为档次(即33、36 万t/a……); (三)90万t/a至600万t/a煤矿以5万t为档次(即95、100 万t/a……); (四)600万t/a以上的煤矿以10万t为档次(即610、620万t/a……)。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要求。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年度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现场验证而确定。 第二章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 第八条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容及标准: (一)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 (二)有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

机电运输提升能力计算

机电提升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机电科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副立井提升机能力核定 一、副立井概况 矿副立井提升机选用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生产的JKD4╳4Z型多绳摩擦式塔式提升机,自2004年10月投入使用,担负着全矿人员、矸石、材料、大小型设备的提升任务。 副立井提升高度378.5m。提升容器采用一对特制的一宽一窄多绳罐笼,罐笼自重均为20598kg,钢丝绳为4根首绳、2根尾绳,宽罐主要完成全矿人员、矸石、材料、大小型设备的提升运送任务,窄罐主要作为平衡罐仅用作升降人员。 提升机摩擦轮直径4000mm,最大静张力720KN,最大静张力差180KN,配用上海电机厂生产的ZKTD215/63型,1000KW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额定电压660V,额定电流1830A,励磁绕组额定电压110V,额定电流168A,电机最大转速38r/min,采用电机与滚筒直连的方式,电控部分采用上海煤科院设计的以西门子S7-300型PLC为核心的提升机控制系统,电机电枢部分由两台西门子6RA70-95-4KV62型直流调速装置并联驱动,电机励磁部分由一台西门子6RA70-75-6DS22型直流调速装置驱动。制动系统采用盘形闸制动,盘形闸压力12MPa,绞车房有两台液压站控制盘形闸,一用一备。提升机具有完善的信号系统,绞车房、井口和井底各有一台信号箱,井底信号必须经井口转发才能到达绞车房,且信号与罐笼到位、安全门、摇台闭锁。井口和井底各有一套操车系统,可自动控制矿车进出罐笼,并且与罐笼到位闭锁。提升机各种保护齐全。

二、副立井主提升机各设备参数

三、计算牵引力依据: 1、副立井绞车电机型号ZKTD215/63,功率1000KW,额定转速38r/min。 2、连接方法:低速直联。 3、滚筒直径4米,允许最大静张力720KN,最大静张力差180 KN; 4、钢丝绳型号40ZBB6V×37S+FCSS,直径40mm,单位重量6.80Kg/m,破断力1260.36KN; 5、制动采用盘型闸制动,制动力矩691KN·M。 四、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副立井主提升绞车允许最大静张拉力差。 1、根据电机转速、滚筒直径,计算钢丝绳线速度,根据电机轴功率计算允许最大牵引力,电机和滚筒直联,传动效率为100%:v=(38×3.1415926×4)/60=7.958m/s≈8m/s F1全速=1000/(8×100%)=125.00KN F1提物=1000/(8×80%)=156.25KN F1提人=1000/(8×60%)=208.33KN F1提大件=1000/(8×40%)=312.50KN 2、滚筒最大静张力差F2=180KN; 3、根据钢丝绳破断力和安全系数不小于7(《规程》第401条)计算最大牵引力 F3=1260.36 ×4/7=720. 21KN 4、根据盘型闸制动力矩691KN·M,和安全系数不小于3(《规程》第432条)计算 F4=691/(3×2)=115.12KN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复习 题 一、以下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 1.铁路运输能力包括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车站通过能力主要取决于到发线数量。 3.在铁路实际工作中,通常把通过能力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现有通过能力、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 5.一般情况下,通过能力大于或等于输送能力。6.一般情况下,计算需要通过能力和设计通过能力时,后备通过能力约为设计行车量的10%~20%。7.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的作业是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 8.下列哪项不一定能减少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对区间 通过能力的影响将技术作 业停车站设在一个运行时 分最小的区间所相邻的车 站。 9.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 端车站时所需的运行时分 称为区间纯运行时分。 10. T周最大的区间是限制区 间。 11.当铁路区段上下行车流 接近平衡,但因上下行列车 牵引重量相差悬殊,因而造 成上下行方向列车数有显 著差别时,行车量大的方向 称为优势方向。 12.必要的最小“天窗”时 间,主要决定于工程项目、 工程复杂程度、施工技术作 业过程、劳动组织和施工机 械化水平。 13.能保证最充分地利用区 段通过能力的运行图是平 行运行图。 14.会车间隔时间的作业是 发生在同一个车站上。 15.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 补机挂于列车前部时,必须 规定摘挂补机的停站时间。 16.在使用补机的地段,当 补机挂于列车后部时,仅需 规定连挂补机的停站时间。 17.计算非平行运行图区间 通过能力的方法有图解法 和分析法。 18.下列能提高区间通过能 力的措施是增加区间正线 数目。 19.内燃机车构造复杂,单 位成本和电力机车相比要 高。 20.在运量适应图中,每种 措施所能掌握的运量都是 逐年下降的,这是因为旅客 列车的开行对数增加。 21.发展大型货车的可行办

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证照齐全、有效的正常生产煤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的煤矿(井)为对象。一处具有独立完整生产系统,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井),对应一个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以万t/a(吨/年)为计量单位。 第三条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行政、依法生产; (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三)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鼓励先进,推动煤矿升级改造; (五)有利于煤炭工业平稳运行; (六)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七)利益相关单位回避; (八)核增从严,核减从快。 第四条煤矿生产能力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核定生产能力。 设计生产能力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新建、改扩

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煤矿设计生产能力进行确认。 核定生产能力是指已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因地质、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等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发生较大变化,按照本办法规定经重新核实,最终由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的生产能力,是煤矿依法组织生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安全监管的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实施监管监察的依据。 第五条国家煤矿安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监管的指导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央企业所属煤矿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的监管工作。 第二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条件、程序和审查确认的依据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煤矿,应当组织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一)采场条件或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瓦斯抽采、地面等系统(环节)之一发生较大变化; (二)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采掘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 (三)煤层赋存条件、资源储量发生较大变化; (四)非停产限产原因,连续2年实际原煤产量达不到登

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说明

浅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修改部分 1.增加的内容 一是对灾害严重的矿井产能予以限制。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矿井开采深度超过1000m或水平距离单翼超过5000m的煤矿,在核定矿井生产能力时取安全生产系数0.95;冲击地压矿井安全保障修正系数Kc按照冲击强度、频次和产量取0.70-0.95。 二是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等,增加了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章节(第九章)。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核定按矿井瓦斯抽采系统能力、矿井实际瓦斯抽采量、矿井满足防突要求的预抽瓦斯量、矿井瓦斯抽采率分别核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生产能力取上述核定结果最小值。另 三是增加了对冲击地压煤矿的核定要求。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防冲责任体系,有防冲专职队伍,建立健全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预测预报系统,具有完备的防治机具,安装具有吸能防冲功能的超前液压支架,配备职工个体防护用具,开展防冲研究,制定防冲规划并组织实施。 2.调整的内容: 一是修改完善了通风系统生产能力核定的内容(第八章),使其与《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AQ1056-2008)等规定一致。 如:增加了扣除通风系统生产能力的几种情形。 (1)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风、扩散通风等区域的采掘面应扣除产

量; (2)通风系统不合理、瓦斯超限区域的产量,应从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中扣除; (3)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没有专用回风巷的采区,没有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没有独立完整通风系统的采区的产量,应从矿井通风系统生产能力中扣除 (4)矿井供风量不足时,应减少采煤或掘进工作面个数,计算矿井通风能力时,扣除该采掘工作面的产量。 二是拉大了划分档次(第五条)。提出两种档次划分方案。30万t/a以下矿井按标准设计档次划分;30万t/a至120万t/a矿井以5万t为档次;120万t/a至600万t/a矿井以10万t为档次;600万t/a至1000万t/a矿井以50万t为一档次;1000万t/a以上矿井以100万t为一档次;露天煤矿以100万t为一档次。 三是除对“三个煤量”提出要求外,对抽采达标煤量也提出要求。按规定需要抽采的,抽采必须达标并实现抽、掘、采平衡。 四是对采掘机电运输等系统部分做了适当修改完善。井下运输间隔时间增大了一倍。 五是排水能力核定中,年度吨煤涌水量取值,由“上一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t。”改为“近五年最大的年度平均日产吨煤所需排出的(最大)涌水量,m3/t。”以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3.删除的内容:

《矿井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 证 和营业执照; (二)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四)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第三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以万t/a 为计量单位,年工作日采取330d。 第四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应当逐项核定各生产系统(环节) 的能力,取其中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核查采区回采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 井工矿主要核定主井提升系统、副井提升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矿井压风、灭尘、通讯系统和地面运输能力、高瓦斯矿井瓦斯抽排能力等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要 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排土等环节的能力。除尘、 防排水、供电、地面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应当满足核定生产能力的需

要。 第五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档次划分标准为: (一)30万t/a以下煤矿以1万t为档次(即1、2万t/a ??…); (二)30 万t/a 至90 万t/a 煤矿以 3 万t 为档次(即33、36 万t/a .. ); (三)90万t/a至600万t/a煤矿以5万t为档次(即95、100 万t/a... ); (四)600万t/a以上的煤矿以10万t为档次(即610、620万 t/a .. )。 生产能力核定结果不在标准档次的,按就近下靠的原则确定。 第六条煤矿通风系统能力必须按实际供风量核定,井下各用 风 地点所需风量要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的矿井年度通风能力,可作为核定生产能力的依据。 第七条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所用参数,必须采集已公布或上报的生产技术指标、现场实测和合法检测机构的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整理、修正,并进行 现场验证而确定。 第二章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核查 第八条煤矿资源储量核查内容及标准: (一)有依法认定的资源储量文件; (二)有上年度核实或检测的资源储量数据;

【道路运输】通行能力计算

下面只是相关的计算方法只是要寻找更为专业只是还是要看专业书籍的。 道路通行能力 第3.2.1条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p=3600/ti(3.2.1-1) 式中Np——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 ti——连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s/pcu)。 当本市没有ti的观测值时,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2.1-1的数值。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Nm=αc·Np(3.2.1-2) 式中Nm——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αc——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1-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第3.2.2条一条自行车车道宽1m。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公式计算: Npb=3600Nbt/(tf(ωpb-0.5))(3.2.2-1) 式中Np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veh/(h· m)); tf——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S); Nbt——在tf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veh); ωpb——自行车车道路面宽度(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veh/(h·m);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b=αb·Npb(3.2.2-2) 式中Nb——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veh/(h· m)); αb——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见表3.2.2。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veh/(h·m);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veh/(h·m)。自行车交通量大的城市采用大值,小的采用小值。 第3.2.3条信号灯管制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按停止线法计算。

绞车运输能力计算

绞车运输能力计算 一、副斜井提升绞车计算: 1、已知条件: (1)绞车参数: 绞车型号:JK-2×1.5型矿井提升机电机型号:YR355L1-8电机功率:220KW 钢丝绳直径:24.5mm最大静张力:60KN(2)钢丝绳规格: 绞车钢丝绳直径:24.5mm钢丝绳每米重量:P=1.57Kg钢丝绳破断拉力:398.7KN 副斜井长:L=530m巷道最大倾角:β=25°矿车的阻力系数:f1=0.03钢丝绳的阻力系数:f2=0.3斜巷提升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小于6.5G0—1t箱式矿车自重0.5T G1—1t箱式矿车最大载量1T2、JK-2×1.5绞车运输能力计算(1)绞车提升最大物件的重量根据公式 F=(G0+G1)(sinβ+f1cosβ)×g+p×L(sinβ+f2cosβ)×g根据以上公式可求得调度绞车最大提升物件的重量G=F-PL(sinβ+f2cosβ)g/(sinβ+f1cosβ)g={60000-0.85×200×(sin25°+0.3×cos25°)×9.8}/(sin25°+0.03×cos25°)×9.8=(60000-41533.12)/1.9=9719.41kg (2)绞车提放车数计算: n=F/(G0+G1)(sinβ+f1cosβ)×g+p×L(sinβ+f2cosβ)×g=60000/

(500+1000)×(sin25°+0.03×cos25°)×9.8+0.85×200×(sin25°+0.3×cos25°)×9.8=60000/11070.1 =5.42n取整数n=5车3、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 1t满载物料矿车计算:则总重量为4800Kg,可求得 绞车最大牵引力F为: F=(G0+G1)(sinβ+f1cosβ)×g+p×L(sinβ+f2cosβ)×g=(500+4800)×(sin25°+0.03×cos25°)×9.8+0.3×200×(sin25°+0.3×cos25°)×9.8=9983.2+4562.32=55.6kN 提升最大牵引力为55.6kN,JK-2×1.5型矿井提升机牵引力为60kN,绞车满足要求。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M=Qp/F =152000/10516.4=14.45>6.5所以钢丝绳选用合格通过以上对JD-1.6型绞车提放车数校核计算和钢丝绳安全系计算得出结论,JK-2×1.5型矿井提升机符合规定,考虑提放车时钢丝绳所受的破断能力及绞车地锚等固定因素,故规定在绞车上行时JD-2×1.5型矿井提升机最大提升矿车数为5辆。 二、25KW绞车运输能力计算 1、已知条件: (1)绞车参数 绞车型号:JD—1.6 电机型号:YBJ25—4 电机功率:25KW 最大静拉力:16KN 滚筒宽度:400mm 钢丝绳直径:15.5mm 钢丝绳破断力总和:152KN 最大绳速:1.033m/s

铁路运输计算公式

交通拥堵的边际外部费用计算=行驶每公里的固定费用+乘车人的单位时间价值/行驶速度 运价=固定总成本/运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运量的利润 边际成本=运输成本/运输周转量 运费=运价率*计费重量=【发到基价+(运行基价*运价里程)】*计费重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总利润=(标价-单位折让费-生产和分销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可控营销成本 运输需求弹性系数=运输需求量变动率/运价变动率 每对列车乘务组工作时间=2*(列车始发站至终点站间的距离/列车直达速度+接收移交列车的时间) 每个列车乘务组每月担当的列车回数=每个列车乘务组每个月的工作时间/每对列车乘务组的工作时间 基本票价=各里程区段的票价率*各里程区段的票价里程 保险费=基本票价*2% 旅客硬座票价全价=基本票价+保险费 管内旅客周转量=始发管内旅客人数*发、到站间运送里程 输出旅客周转量=始发输出旅客人数*发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 输入旅客周转量=输入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到站间运送里程 通过旅客周转量=通过旅客人数*输入分界站至输出分界站间运送里程 全国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全国铁路始发旅客人数 国家铁路旅客平均行程=国家铁路旅客周转量/国家铁路发送旅客人数 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平均行程=铁路运输企业旅客周转量/铁路运输企业运送旅客人数区段旅客运输密度=站间旅客运输密度*站间里程/区段里程 线别旅客运输密度=某营业线旅客周转量/该线里程 旅客周转量=运送旅客人数*平均行程 客运机车运用台数=年度客运沿线机车公里/客运机车日车公里*年日历数 技术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旅客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总时间)旅行速度=旅客列车公里/旅客列车旅行总时间 速度系数=旅客列车旅行速度/技术速度 人公里收入率=报告期内旅客票价收入/报告期内始发旅客周转量 某车次人均票价收入率=该车次旅客票价收入/该车次全程始发旅客人数 货运吨公里收入率=货运收入/货物吨公里 换算周转量收入率=运输收入/ 换算吨公里 货物计费周转量=货物实际重量*计费里程 整车货物: 按重量计费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 按轴数计费运费=(基价2*运价里程)*轴数 零担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计费重量/10 集装箱货物运费=(基价1+基价2*运价里程)*箱数 铁路建设基金=建设基金费率*货物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运价里程 铁路电气化附加费=电气化附加费费率*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电气化里程 机车牵引总重吨公里=机车牵引总重*实际走行公里 运输密度=区段载重吨公里/区段公里 重车每辆平均动载重=载重吨公里/运用重车车辆公里列车平均总重=总重吨公里/本务机走行公里 机车平均牵引总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单机)/本务、重联、补机走行公里之和 机车台日产量=该运种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该运种机车台日 支配机车台日产量=各种运输总重吨公里/支配机车台日 机车日车公里=机车沿线公里(不包括补机)/运用机车台日(不包括补机) 空车走行率=空车辆公里/重车辆公里*100% 管内装卸率=装卸作业次数/工作量 货车全周转时间=1/24*(全周转距离/旅行速度+全周转距离/中转距离*货车平均中转停留时间+管内装卸率*平均一次作业停留时间) 运用货车数=日均工作量*货车周转时间 货运机车日产量=货运总重吨公里(不包括补机)/货运机车台日 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人口总数 人力资源数量=人口总量*劳动年龄人口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正在谋业人口)/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现实的人力资源/潜在的人力资源 附加价值工资率=工资总额/附加价值*100%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额(或总产值)*100% 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消耗量 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千换算吨公里/人)=运输换算周转量/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元/人)=运输收入/运输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换算周转量=运输全员劳动生产率*职工平均人数 成本费用降低率=工资占成本费用%*(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增长%)/(1+劳动生产率提高) 变动成本费用率=(最高运量总成本费用-最低运量总成本费用)/(最高时运量-最低时运量) 每辆重车的始发到达作业费=始发到达作业费总额/货物发送车数 每一总重吨公里平均支出=货运支出总额/货运总重吨公里数 谋批货物点到点运输成本=基于发到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运行作业量计算的成本+基于中转作业量计算的成本 单位运输支出=每吨货物的始发到达作业费/运输距离+每吨公里货物运行和中转作业费 利润=销售收入*(1-税率)-销售总成本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100%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集资金总额(1-资金筹集费)*100% 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1-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或长期借款成本=长期借款利率*(1-所得税税率)K S(1-T i) 利率(利润率)=利息(利润)/原有资金(初始投资) 复利公式:利息=本金*【(1+利率)n-1】、本利和=本金*(1+利率)n N是计息周期(一般为年) 年实际利率=(1+年名义利率/每年计算利息的次数)c-1 净现值率=项目净现值/全部投资现值 项目净现值=计算期(年数)*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1+折现率)-t

生产能力核定说明汇总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生产能力核定说明汇总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1)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3)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3)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4)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 (4) 第一节自然属性 (4) 第二节矿井建设情况 (31) 第三节煤矿生产现状 (33) 第三章煤矿生产能力核查计算 (36) 第一节资源储量核查 (36) 第二节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41) 第三节副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 (44) 第四节井下排水系统能力核定 (47) 第五节供电系统能力核定 (51) 第六节井下运输系统能力核定 (54) 第七节采掘工作面能力核定 (57) 第八节通风系统能力核定 (64) 第九节地面生产系统能力核定 (97) 第十节压风、灭尘、瓦斯抽排、通讯等系统核查情况 (101) 第十一节安全程度、监测监控等核查情况 (103) 第四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105) 第一节各环节能力核定结果分析 (105) 第二节煤炭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105) 第三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结果 (106) 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106) 第一节各生产系统(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 第二节建议采取的整改措施 (106)

实用的煤矿运输设备选型与能力计算

.. 运输设备选型与能力计算 一、矿井人员提运设备选型与能力计算 (一)设计依据: 1、行人暗斜井斜长:L=520m(+278m至+50m) 2、倾角:β= 26o 3、运送人员:Q班=56人/班 (二)提运任务: 1、担负矿+126m水平、+50m水平的人员运送。 (三)设备先型: 1、名称:架空乘人装置 2、型号:RJY22-35/500型 3、数量:一台 4、主要参数:钢繩绳直径20mm,同时乘座人数60人,吊椅间距10m,托轮间距8m,最大输出效率346人。 行人暗斜井选索道架空人车1台。 (四)校核依据 1、行人暗斜井斜长:L=520m(+278m至+50m) 2、倾角:β= 26o 3、运送人员:Q班=56人/班 (二)设备运送能力校核: 钢丝绳的运行速度为1.0 m/s。 1、吊座间距

L max =班Q L v ?-1.13600=56 5200.13600-?=55m 吊座间距取L d =10m ,每边设置吊座Z =52个。 2、运输能力 单侧最大小时运输能力:Q = d L L v -3600=105200.13600-?=308(人/h ) 运输时间:T = v L Q L d ?+?601.1班=0 .160520561.110?+??=19min <60min 3、钢丝绳校核 钢丝绳每米质量 P k =)cos (sin 110)cos (sin min βωβδβωβ+-++L m S ZG B d )26cos 035.026(sin 5206 155110500)26cos 035.026(sin 7552+?-?++??= =0.90(kg/m ) Z —沿行人暗斜井斜长每侧所挂吊椅数量,52个; G d —吊椅及所乘坐人员质量,取75kg ; δB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取155 kg/mm 2; m —钢丝绳安全系数,取6; L —运输线路长度,520m ; S min —钢丝绳最小张力,取500kg ; ω —托绳轮转动阻力系数,取0.035; β —运行线路倾角,26°。 架空乘人装置现配置安装6×19S+FC-20-1670-特-镀型钢丝绳,d=20mm ,P k =1.47kg/m ,R 0=1670MPa ,F 0=26700kg ,其参数满足延深后强度要求。 4、运行阻力计算:

铁路运输组织试题

复习思考与练习作业 1.1 铁路客流组织 1 简述旅客运输组织工作的特点。 2 什么是客流?客流如何分类?客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简述旅客列车的分类。 4 什么叫客流调查?影响客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客流调查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调查内容有何区别? 6 简述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的分类及其内容。 7 简述编制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依据。 8 什么是客流斜表?客流斜表提供哪些客流信息? 9 什么是客流密度图?客流密度图提供哪些客流信息? 10 在编制旅客运输计划时,直通、管内和市郊客流区段是如何确定的? 11 什么是旅客周转量?如何计算旅客周转量? 12 什么是旅客平均运程?如何计算旅客平均运程? 1.2 铁路货流组织 1.简述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的特点。 2.简述国外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势。 3.什么叫普通货物?什么叫特殊货物?按运输条件如何对特殊货物分类? 4.简述我国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的有关规定。 5.简述铁路运输中“一批”货物的含义。 6.简述运单和货票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7.什么叫货物运到期限?它由哪些因素构成? 8.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什么是货源调查?货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0.什么是货运量预测?通过预测,主要了解货运量的哪些变化趋势? 11.简述铁路货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12.阐述负责运输、计划运输、均衡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和集中化运输的基本含义。 2.1 车站工种概述 1.车站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按业务性质和技术作业性质及其站场配置,车站如何进行分类?各具有什么特征?车站的等级又如何划分? 3.如何编制《站细》? 4.车站运输生产如何实行单一指挥?〖LM〗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选择题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07115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赢利性经济组织的基本特征是 A.贸易 B.市场营销 C. 生产力发展 D.经营活动 2.公路旅客运输中,以轿车、小型客车为主,根据用户要求的时间和地点行驶、上下及等待,按里程或时间计费的营运方式是 A.班车客运 B.旅游客运 C. 出租车客运 D.包车客运 3.国内水路旅客运输中,对超程乘船的旅客(误乘者除外),承运人应向旅客补收超程区段最低等级票价的 A.100%的票款,并核收补票手续费 B. 100%的票款,不需收补票手续费 C. 200%的票款,并核收补票手续费 D. 200%的票款,不需收补票手续费 4.铁路旅客携带品由自己负责看管,成人(外交人员除外)每人可免费携带 A.10kg B. 20kg C. 40kg D. 50kg 5.铁路旅客携带品由自己负责看管,每件物品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不超过 A.160cm B. 170cm C. 180cm D. 200cm 6.每件铁路旅客托运行李的最大重量为 A.5kg B. 10kg C. 20kg D. 50kg 7.根据货物的性质,我国铁路将货物分为 A.2类 B. 4类 C. 17类 D. 26类 8.中俄铁路间运送的整车货物不应超过 A.44t B. 63t C. 64t D. 66t 9.铁路货物运输中,需要冷藏、保温或加温运输的货物不够整车运输条件时 A.必须按整车托运 B.可以按零担货物运输办理 C. 根据托运人的要求办理运输 D.承运人根据运力决定运输方式 10.航空快递中存在一种比普通空运分运单应用更为广泛的交付凭证,即 A.DHL B. POD C. UPS D. COFO 11.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海陆联运 B.海空联运 C. 公铁联运 D.陆空联运 12.订立合同的前提是 A.价款 B.标的 C. 当事人的名称 D.履行期限 13.铁路市郊客票的有效期是 A.1天 B. 2天 C. 3天 D.铁路运输企业自定 14.根据托运人的要求,为同一船舶装运的同一装货港、同一卸货港、同一收货人的不同批货物加以合并而签发的提单为 A.并装提单 B.并提单 C. 分提单 D.转换提单 15.“五定”班列货物的运到期限 A.按运价里程计算 B.按货主要求计算 C. 按所收运费计算 D.按运行天数计算 16.国内航空旅客购票时,不满2周岁的婴儿 A.按适用成人票价的50%购买婴儿票,提供座位 B.按适用成人票价的50%购买婴儿票,不提供座位 C. 按适用成人票价的10%购买婴儿票,提供座位 D.按适用成人票价的10%购买婴儿票,不提供座位 17.国内航空团体旅客在航班规定离站时间72h以前要求退票的,退票费为客票的 A.10% B. 20% C. 30% D.50% 18.国内水路运输中,对旅客托运行李收保管费的时间是自运到后的第 A.3天 B. 5天 C. 7天 D. 10天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企业查定能力的核定,应该从基层开始。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各个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能力的核算根据因素,计算一组同类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其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实物量/台时) 或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单位产品)式中: 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全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工作小时数*(1--设备修理必要停工率) 在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面积的条件下,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数量(平方米)*生产面积利用的延续时间(小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定额(实物量/平方米/小时)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1、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核定,还要进一步加以综合平衡,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也称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综合;二是查明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对基本生产部门的配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当各个基本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之间的能力不一致时,整个基本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通常按主导的生产环节来核定。 主导环节一般是指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加工环节,当企业的主导生产环节同时有几个时,如果它们之间的能力不一致,它们之间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则应当同上级主管部门结合起来研究,主要根据今后的市场需求量来确定。如果该产品需要量大,则可以按较高能力的主导生产环节来定,其他能力不足的环节,可以组织外部生产协作或进行技术改造来解决。否则,可以按薄弱环节的能力来核定。对于能力富裕的环节,可以将多余的设备调出,或者可以较长期接受外协订货。 3、当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与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不一致时,一般 地说,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应当按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来定。 ⑴、查定、验算辅助、附属部门的生产能力还是必要的。如果辅助生产部门能力低于基本生产部门能力,要采取措施,提高其供应和服务能力,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⑵、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富裕的辅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计算辅助生产环节能力的方法原理同基本生产环节的能力计算一样。企业中有时常用概略验算的方法来检查它们对基本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生产计划内容标准 一、编制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这就是把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年度分季)具体分解(一般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车间、工段、班组在短时期内(月、旬、周等)的 具体生产任务。 二、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任务,规定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和工具准备、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以保障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三、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这就是要使生产任务在生产能力方面得到落实,并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日常生产派工。这就是依据工段和班组的作业计划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具体安排每个工作

生产能力核定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 一、目的 ① 准确衡量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 为生产计划制订的准确性与可实现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工厂生产能力核定 生产能力核定是指对企业、车间、班组或设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又称生产能力查定。具体来说,生产能力核定就是通过对人员数量、技术水平、固定资产三大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1.生产单一品种时生产能力的核定。 (1)实验量法。 当只生产一种产品时,计算生产能力时使用该种产品的实物量即可,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组生产能力=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设备数量×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2)生产面积法。 当产品生产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面积时,用于计算生产能力的公式如下: 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单位产品占用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 生产面积数量间生产面积的有效利用时?? (3)联动机单位时间法 ① 所生产的产品使用连续开动的联动生产时,生产能力一般采用下列的公式进行计算: 联动机单位时间生产能力=间 原料加工周期的延续时的有效工作时间计算能力时间内联动机单位原料产量系数原料重量?? 联动机生产能力=联动机单位时间生产能力×生产时间 说明:单位原料的产量系数是指使用一单位的原料可生产出的产品的数量。 ② 在核定流水线的生产能力时,按流水线的有效工作时间和规定的节拍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流水线生产能力=节拍 流水线有限工作时间 说明:节拍是指流水线上两件相同制成品生产的时间间隔。 2.生产多品种时生产能力的核定。 (1)标准产品法。

①将不同品种或规格的同类产品按照产品的实际情况折算成标准产品。 ②按单一品种的生产能力核算方法来确定设备组或生产现场的生产能力。 (2)代表产品法 代表产品是指反映工厂专业方向并且产量大、劳动量大的产品,或者产量大、在结构上与工艺上有代表性的产品。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核定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① 按照产品反映工厂专业方向、产量和耗费劳动量较大、工艺过程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选择一款产品。 ② 将选出的产品按照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办法计算出该种产品的生产能力。 ③ 分别计算其余产品与选出产品的换算系数。 换算系数=代表产表产品的台时 其余产余产品的台时定额 ④ 计算其余产品的计划数量换算为代表产品时的数量,并计算出产品的总数量。 其余产品换算后的产量=其余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系数 产品的总数量是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生产数量之和。 ⑤ 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数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比重=总产量 各产品的生产数量 ⑥ 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生产能力=换算系数 比重代表产品的生产能力? 其中:代表产品的换算系数为1。 (3)假定产品法 使用条件为:当工厂生产的产品品种复杂且各种产品的结果、工艺和加工劳动量相差巨大,难以确定工厂的代表产品时,采用假定产品法核定工厂的生产能力,操作步骤如下。 ① 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具体公式如下: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总产品计划产量 具体产品计划产量具体产品台时定额∑? ② 计算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为使用单一品种生产能力的核算方法计算出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③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产品计划产量 具体产品计划产量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3.综合核定工厂的生产能力。 (1)综合平衡生产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