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服装史_论文

中外服装史_论文

中外服装史_论文
中外服装史_论文

论中西方服装发展演变及差异

课程名称:《时装艺术鉴赏》

二级学院: 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

教学系:生物系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1001班

学生姓名: 熊雕

学号: 20103650

2011年11月27日

【内容摘要】:本文阐明了中西方服饰文化的特征,对中西方服装在衣料文化、功能意识、着装观念、着装方式、变迁过程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深入探讨,并从社会功能、审美功能、容仪功能、形态构成、实用功能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服饰文化的共同点。本文认为,当下中国的服饰发展应在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的。

关键字:服装、时尚、丝绸、西方、东方、时装、国际、中国

从伏羲氏化蚕丝为穗帛,古埃及人利用亚麻织物制作围裙以及苏美尔人采用羊毛织物包缠在人体上,形成服装开始,似乎就暗示了中西方服装的发展历程。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来自遥远东方中国的精美丝绸传入了古罗马,这让古罗马的贵族爱不释手,贵妇们更是不惜花费昂贵的价格来达到自己追求时尚的目的。欧洲中世纪的拜占庭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以丝绸为贵,为尚。中国的陶瓷和园林艺术深深影响了18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那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瓷器和园林建筑迎合了法国宫廷的审美情趣,被吸收融会于法国的艺术乃至欧洲的艺术中。尤其是中国陶瓷上的精描绘画,镶金嵌银,极尽曲线绕转之美的装饰,直接影响了洛可可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服装上,还体现在了建筑,绘画等艺术门类上。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很大的差别,中国服装文化是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与中国的巫觋和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在其发展进程中,因袭、守旧,继承性与连续性远大于变异性与创新性。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将服装视作一门特殊的人体艺术,注重形式,认为形式即内容。在其发展过程中,时代特征明显,风格变化昭然。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与连续性。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服装文化深受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强调线形和纹饰的抽象寓意表达,透露出一种含蓄美。林语堂先生曾有深切的领悟,他说:“中装与西装在哲学上的不同之点就是,后者已在显出人体的线形,而前者在意遮隐之。”这使得中装与西装的直观静态之美产生了根本上的差别。追本溯源,西洋服装从诞生

之日起就冲满了激进的思想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大度,所以说西方服装文化是一种多源性的文化。它的文化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受当时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影响至深,其审美视觉历来重视立体的造型。在西方的服装史上,13世纪初期就已确立了立体三维的裁剪方法。而三维裁剪的发明和运用成为了东西方服装的分水岭,从此,西方服装变得立体,外形变得富于变化,同时尽可能得让造型体现体形美。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含蓄为美,以朦胧隐约,藏而不露给人委婉含蓄的审美感受,通过款式,布局,色彩,线条给人整体的和谐之美,大量采用刺绣,飘带,图案和其他的装饰手法,表达丰富的寓意与想象。可以说中国人对服饰重装饰之美,讲究与环境和谐;西方人对服装造型之美,讲究与环境对比。东方服饰重“意”,西方服饰重“形”;东方表达含蓄,西方表达鲜明。东西方服饰完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反映,因而服饰文化特色的风格形成与民族风俗,历史文化的渊源有着紧密地联系。可见服装是一种文化,中西服装文化由于发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史积淀的内容不同,中西服装文化之间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在服装发展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时不时地会看到东西方服装风格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往往会绽放出一种夺目的光芒,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时至今日,东西方服装风格融合的实例仍屡见不鲜。

1910年,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的公演引发轰动,其色彩瑰丽,外形新颖的芭蕾舞衣,为服装设计开创了新局面。从而欧洲形成了一股东方热潮,设计师纷纷将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的设计特色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披垂式风格熔于一炉,创造出了美不胜收的各式服装。

上世纪60年,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ant)发表了“中国风”系列。涉及灵感来自清代官府中的凉帽和马褂。70年代,东西方服饰文化进一步互相撞击,互相融合,高级时装一统天下的时代宣告结束,时装朝着更加民主化,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日本设计大师高田贤三,三宅一生运用东方传统服装的平面裁剪,设计出不强调合体的曲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这种非构筑式设计,与西方的构筑式窄衣结构截然不同,但在当时反体制思潮和石油冲击的大背景下,为世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抓住了消费的新契机。他们的设计很快广为流传,两位来自东方日本的时装大师从此登上巴黎时装乃至世界时装的舞台。

而就在去年,身着2004/2005秋冬Yves Saint Laurent Rive Gauche高级成衣的模特伴随着中国电影《花样年华》的背景音乐缓缓走来。各色鲜艳的仿旗袍式立领垫肩缎质套装、用蝴蝶系着盘扣子旗袍套长裤、龙纹云纹中国图腾、用缇花、织锦、刺绣等各种布料及编织技巧,展现极度奢艳亮丽的中国风情。如今闻名于世的美国设计师Tom Ford运用奢侈的中国风为YSL画下重量级的句号。

东西方服饰文化与着不同的优势和魅力,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与偏颇。例如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强调人体体形的紧身胸衣给女性身体的正常机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宽袍大袖始终贯穿于3000多年的中国服装史,时常给人以呆板,停滞不前,少有变化,创新的感觉。十分巧合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服装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变革中,两者又有着相反的发展倾向。东方服装由松变紧,宽袍大袖吸收了西方三维的立体裁剪,使服装变得贴体,轻便,改良旗袍正是中西合璧最经典的完美体现;而西方则摒弃了造作,扭曲性的人体美,把女性从损害健康的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但相同的都是为了适应新的生活,东西方都改变了繁琐的装饰和累赘的服装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表达寓意的宽袍大袖,西方强调人体之美的服装造型两者并无绝对的孰优孰劣的对比。事实证明,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赋予西方立体合身的服装上展现出了耀眼的光彩。当今,世界各地的服装元素互相融合,互相碰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将会从事于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的我们,不仅要把握开放的时代契机,紧跟国际时尚潮流,更要努力保护,发扬中国服装的传统特色。让东方服装的寓意和西方服装的形体可以兼得且形态更加丰富多变,让将来的国际时尚舞台绽放出绚丽灿烂的中国光芒!

参考文献:中国历代服饰(上海戏曲学校中国服装研究组学林出版社1984)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刘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3 第2期 - 万方数据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中外服装史学习心得 本学期的辅修课程中,我校开设了中外服装史这门课程,而我对服装本来就很感兴趣,对于这门可以让我纵观中外数千年服装文明发展的课程我更是非常喜欢。 在整个课程的前大部分,老师带我们领略了从古埃及古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西方服装发展过程。老师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服装实物图以及自己实地参观拍摄的照片向我们讲述各个地域各个时期的服装样式,服装特点,服装和时代的关系等等。我觉得西方服装史中最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最初兴起时的服饰,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服饰,还有一二战时期现代服饰的兴起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对世界服装中心的影响。我们不但看到了古埃及服饰的富丽堂皇、古希腊服饰的高贵典雅、巴洛克时期的华丽庄严、洛可可时期的艳丽自由,还看到了西方现代服饰的渊源和发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世纪开始出现的对人体的大量人为化造型,比如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女子裙撑。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而女子裙撑的人为塑造女子下体造型更使得女性整体造型夸张,为追求一时的时髦而对当时的欧洲女性造成了巨大的摧残。 此外,我还知道了服装起源有御寒护体,吸引异性等说法,知道了古希腊时期服饰和建筑造型的一定联系,知道了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开始了男子上宽下窄女子上窄下宽的人为化造型,还知道了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纪下半叶推动法国巴黎成为世界服装中心以及在十九与二十世纪时服装的迅速变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十九及二十世纪,一大批服装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处开始崭露头角,而如今的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如Dior,Channel等等都是在当时开创了女装的新风尚。 不知不觉,我们已学习完西方服装史,继而开始对中国服装历史

中外服装史期终深刻复习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21、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研究生初试真题要点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研究生初试真题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外服装史(设计艺术学专业) 注意事项:1.答题纸上写清本人的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 4.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在考试结束后统一收回 中国服装史部分 1、简述周代服装的基本特点。(10) 2、简述宋代重要的学术派别对该时期服饰的影响。(15) 3、谈谈丝绸的发展简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5) 4、清代服饰特点及审美评价。(15) 5、以中国服装史的事例阐述服装与政治的关系。(20) 外国服装史部分 1、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10) 2、简述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15)

3、十七世纪荷兰风的服装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5) 4、简述现代男装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原由。(15) 5、简述20世纪20年代、60、70年代最具影响的服装风格及与同时期艺术流派的联系。(20)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外服装史(设计艺术学专业) 注意事项:1.答题纸上写清本人的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 4.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在考试结束后统一收回。 答题需用的用具:如答题需要图示时,可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简单表现即可。 中国服装史部分 1、“上古穴居而野外,衣毛而冒衣,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人以丝麻……..始作五色成以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缨以为首饰。”的文辞出自哪本书?有何启示?(10) 2、试谈汉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15)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复习课程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 知识点

中外服装史期终复习知识点 一、中国服装史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 A、羞耻说 B、装饰说 C、性吸引说 D、保护说 2、原始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是什么? 答: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何种材料制成?(毛皮)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为标志。(骨针)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朝,鼎盛时期是?朝,废除时期是?朝。(夏、周、秦)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衮服”。 11、帝王冕冠有几旒?玉珠多少颗?正确戴法是?

答:帝王冕冠为十二旒,共有玉珠144颗(前后相加288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式的最主要特征是 __________。 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时期。 A、汉朝 B、六朝 C、隋朝 D、唐朝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是_________。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就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得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与爱奥尼亚式。 3、褙子就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得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得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得发式保留本民族得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得样式就是___________。 8、瓜皮帽就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市民常戴得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得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得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得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就是最代表性得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得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得花边、缎带与蝴蝶结,使女子瞧上去像鲜花盛开得花园,称为“移动得花园”。 14、赵武灵王就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得改革者,她推行了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得元代妇女首服就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得希顿就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得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时期,流行戴装饰性得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得“补子"就是( )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得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就是()官员佩戴得饰品。?A、元朝B、汉朝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得设计师就是()。?A、莫里斯B、朗万C、迪奥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就是( )得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就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A、胡帽B、帷帽C、幂篱D、幞头?7、“武德令"就是()朝制定得服饰制度. A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得一种女子服饰。 A上衣下裳B窄袖短襦C杂裾垂髾D袄裙 9、明朝得冠服制度中出现得补子图案就是用以表示(). A、吉祥B、官阶C、装饰D、地位 10、西方从()开始,原来上下相连得袍服逐渐被分体式得上衣下裙代替。 A中世纪B文艺复兴 C 18世纪D19世纪 11、十二章纹中()所代表得含义就是决断. A黻B黼C日D火 12、17世纪初,得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A 中国 B 日本C印度D朝鲜 13、()得服装,主要衣料就是亚麻布,构成简单,一般采用垂褶进行装饰.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波斯 14、()时期得人们讲究风度气韵.“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就是对此时人们着装得写照。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xx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xx模拟试题 (三) 1.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 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2016年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考研讲义 第四节流行的变化 一、“年轻风暴”与动荡的20世纪60年代 (1)经济方面的发展、社会政策和税制的改变使战后出生的新一代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但因缺乏家庭温暖,在情感上饱受挫折和不安,常借暴力行为和各种破坏行为来发泄情绪,他们自称是Beat Generation——垮了的一代。 (2)60年代的“年轻风暴”发展成对社会与政治制度的批判、反现行体制、反传统、反战等反传统反体制运动。 (3)这种风靡全球的年轻风暴强制性的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扭转了20世纪后半叶的服装流行方向和模式,给为贵妇人服务的高级时装业以致命的打击,使高级成衣业趁机崛起,人们的服饰朝着更加丰富多样化方向迈进。 二、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 (1)女装的单纯化和轻便化 1.从近世纪到近代,流行的源头是宫廷、沙龙、王公贵族、资产阶级贵妇的穿戴,进入20世纪后,流行仍然靠高级时装设计师的感觉和技术来产生、形成。 2.两次大战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服装越来越强调合理性和机能性,特别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以更大范围的一般消费层(经济上独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新的价值观的年轻一代)

为对象的时装产业走上成衣化道路。 3.50年代中期起,女装开始朝着单纯化、轻便化、简洁、朴素化方向发展。机能性越收到重视。 4.1958年的萨克?多莱斯(布袋女装),是放松腰身的。 5.迪奥店的伊夫?圣?洛朗推出了高腰身的朝气蓬勃的梯形; 6.玛基?鲁夫店推出了胸前和臀围处抽褶的娃娃式女装。 7.1957年,基?拉?罗修推出低腰身的“却尔斯登”形。 8.皮尔?卡丹推出了高腰身的后背宽松的斧形,裙长缩短到离地50cm。 9.尤贝尔?德?基邦希推出了后背宽松形。 10.1959年,伊夫?圣?洛朗、皮尔?卡丹等推出充满年轻气息的作品。 11.1960年春,女装进一步单纯化。 12.1960年秋,出现了20年代样式复兴的现象,吊钟状的帽子,宽松的低腰身,细长的茄克等,设计师通过20年代的风格向人们提供新的出发点。 13.1961年又出现30年代样式的复兴,裙长没变,裙子多采用斜裁的方法加大下摆量,或放射状地取普利兹褶,构成轻快的外形。30年代的长波浪裙表现的是一种文静的淑女风格,而这时的“30年代风格“则是轻快的、年轻活泼的、动的、现代感极强的一种崭新现象,因为流行的“根基”已不是过去的“夫人”而是年轻人。

【免费下载】中外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教学方案日期:2009-03-28 14:01 一、教师简介 二、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适用对象 2004级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学生 2、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服装工艺与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讲授中国服装史知识,通过介绍各历史时期各个区域的服装的特点、风格、工艺及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服装的历史与现状,开阔视野积累知识,能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高审美眼光和设计思想水平。 4、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的服饰状况和特征(尤以唐代为主) 难点: 服饰起源的探索(各种说法);服饰专业术语的理解; 服饰发展内涵的理解. (二)、各章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名称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衣服的起源 第二章衣服原料的发展 第三章古代的刺绣 2 了解衣服的起源情况和面料的发展状况,要求学生理解即可重点是衣服原料的发展;对衣服起源的几种说法的理解衣服起源的说法:蔽体说、巫术说、乞求丰收说等;苎麻等原料的发展及几种刺绣的出现。 第四章古代的章服制度 2 了解掌握古代的章服制度,特别是冕服的形成及用途冕服的组成; 难点是冕服图案的象征意义冕服的三大组成部分;冕冠的组成;薰衣的组成;下裳的组成;各图案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学生自学了解掌握古代的制衣官吏和组织机构制衣官吏的和组织机构组成部分或是种类制衣官吏的构成 制衣官吏的组织构成种类 第六章皇室衣装 10 了解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朝代的皇室家族的服饰特征重点是唐宫、明宫和清室;难点是武则天补服的形成汉室皇族服饰特点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试卷(05-08)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试卷(05-07) 【考研真题】北服 2009-10-28 16:43 阅读3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北京服装学院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外服装史(设计艺术学专业)(试题共一页) 注意事项:1.答题纸上写清本人的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 4.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在考试结束后统一收回 中国服装史部分 1、简述周代服装的基本特点。(10) 2、简述宋代重要的学术派别对该时期服饰的影响。(15) 3、谈谈丝绸的发展简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5) 4、清代服饰特点及审美评价。(15) 5、以中国服装史的事例阐述服装与政治的关系。(20) 外国服装史部分 1、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10) 2、简述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15) 3、十七世纪荷兰风的服装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5) 4、简述现代男装的形成、发展历程及原由。(15) 5、简述20世纪20年代、60、70年代最具影响的服装风格及与同时期艺术流派的联系。(2 0) 北京服装学院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外服装史(设计艺术学专业)(试题共一页) 注意事项:1.答题纸上写清本人的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答题必须使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 4.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在考试结束后统一收回。 答题需用的用具:如答题需要图示时,可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简单表现即可。 中国服装史部分 1、“上古穴居而野外,衣毛而冒衣,未有制度,后世圣人,易人以丝麻……..始作五色成以服,见鸟兽有冠角髯胡之制,遂作冠缨以为首饰。”的文辞出自哪本书?有何启示?(10) 2、试谈汉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15) 3、概述传统男性头的变化发展历程,并图示说明。(15) 4、试比较中国历史上元代与清代服饰的异同?(15)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20)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 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 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 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23.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是(褙子)。 24.关于宋代服饰制度中“赐金紫”的含义 A 金之金饰鱼袋 B 紫指紫色公服 C 表征官员级别 D 鱼袋内并不盛鱼符 25.宋代官员的主要冠式是 26.元代举行大朝会穿的高级礼服是( 质孙服) 27.明代命妇礼服的主要配饰是(凤冠霞帔) 28.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职官常服用补子表示(品级) 29.明代用各种零碎布料拼合而成的服装是(水田衣) 30.明代官员官帽被称为(乌纱帽) 31.西瓜皮帽又称(六合一统帽) 32.清朝的日常男装主要有(长袍和马褂) 33.清代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坚守满旗旧制,废除明代制度,如窄袖紧身、马蹄袖;继承部分明代旧制,如补子、翎毛、命妇衣冠;接受了一些西方影响,如西装、军服、学生服等。

中外服装史复习资料

《中外服装史》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测验题型: 共计:35分 1、选择题1分×8题=8分 2、填空题1分×5题=5分 3、名词解释3分×4题=12分 4、论述题5分×2题=10分 二、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课堂笔记,另可参考: 1、叶立诚:《中西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2、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1992 三、复习范围: 1、汉代曲裾的形制特点及直裾的区别 (1)曲裾和直裾 A曲裾——流行直西汉时期 长袍,交领,右衽,续衽钩边,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B直裾——东汉 长袍,交领,右衽,直襟,领、襟、袖口处有锦缘 原因:内衣的改进 2、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的特点 (一)男子服饰——放荡不羁的服饰风格: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宽衫大袖、广衣博带、敞领袒胸(文士) 3、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融合的典型服饰款式 服饰融合——少数民族服饰对汉族服饰的影响 a 裤褶褶——大袖短上衣、裤——肥管裤(汉襦裤外加袍裳) b 緉裆(背心、坎肩) c 半袖、半臂 4、唐代女子服饰的类型 (1)小袖襦衣:高腰长裙(石榴裙、间裙)、披帛 (2)小袖襦衣、高腰长裙、披帛、半臂 (3)大袖衫裙 (4)回鹘装:翻领、对襟、窄袖上衣下裳相连腰间系带(蹀躞diéxiè带) 5、唐代女子典型妆饰 发型、妆饰和鞋履 (1)高髻(假发) (2)华丽的妆饰:花钿diàn (花子)、斜红、面靥yè(黄豆——钱币)

(3)高头丝履 6、唐代女子服饰开放性的体现 唐代女装的开放性 (1)坦领、轻薄 唐诗:“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绮罗纤缕见肌肤” (2)妇女着男装 首先流行于宫中,多为宫女所着,后逐渐传到民间,成为普通妇女的日常装束。 (3)妇女着胡装:回鹘装 7、从隋至宋配鱼制度的发展过程 鱼符(隋)——配鱼袋(唐)——鱼袋(宋) 武则天时曾改用龟符 8、宋代典型女子服饰褙子的形制特点 服饰:背子男子——便服女子——可作礼服 形制特点:长袖,长衣身,腋下开气,腋下、背后可缀带子装饰 9、元代女子顾姑冠的形制特点 女子(蒙古族)服饰 1、首服姑姑冠高度和身份成正比 2、发式编发梳辫 3、服饰袍服左衽袖口窄套裤 4、靴子 10、描述一典型清代男子形象 男子 (1)首服:帝王朝冠、百官顶戴、瓜皮帽 (2)服饰 A 袍 龙袍(帝王用,龙纹为主,沿袭十二章) 蟒袍(即花衣,皇子、官员、命妇用) 箭衣(开衩大袍,箭袖——马蹄袖) B褂 补褂(对襟,故补子为织造而成) 马褂(即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 C马甲(坎肩) D披领(和龙袍、补褂配套使用) E长裤(缚脚,天冷穿套裤) (3)鞋朝靴、布鞋 11、中山装的形制特点及其含义 中山装:袖口三粒扣子——三民主义、四个口袋——立国四维、五个扣子——五权分立、立领——严谨治身

自考 中外服装史

中国自考人(https://www.doczj.com/doc/5817994786.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及纺织棉、麻、毛和编织等技能,这标志着人类对__________的使用由此开始。 2.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看,服装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而这种变化是服装功能的变化,服装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千余年中,服装最终积淀为人民和统治者都能接受的两种形制:__________、__________。4.汉代袍服在形制上承袭了__________的礼仪。 5.奴隶社会的服装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夏商前期,是对原始服装的积淀阶段,商后期到西周、春秋,则是我国远古服装的__________。 6.中世纪的文化主要以__________文化为主。 7.19世纪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前10年,欧洲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__________。 8.__________在巴洛克服饰的基础上发展了纤细轻巧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9.原始社会服装的兴盛期应是纺织技术有所发展,纤维材料更为丰富的( ) A.旧石器时代晚期 B.新石器时代早期 C.新石器时代晚期 D.新石器时代中期 10.所谓上下连属的形制就是把上衣和下裳缝合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形制,它不同于上衣加长的长衣,其中最典型的是( ) A.袍与禅 B.襦 C.深衣 D.长衣 11.唐代的纺织品主要是__________两大类。( ) A.麻织品和棉织品 B.麻织品和毛织品 C.棉织品和丝织品 D.麻织品和丝织品 12.__________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装的一大特点。( ) A.隋末唐初至盛唐 B.隋朝 第 1 页

中西服装史

1.冕服应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鳥屦。 2.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雉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取其滋养:绣箱(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3.深衣:这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续枉钩边”,不开权,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上下分裁,然②后在腰间缝为一一体。上为竖幅下为斜幅,因面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从表示重祖制及地,走起路来却不觉拘谨一时男女、文武、贵贱都穿。 4.曲裙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至东汉时渐少。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字为“襜榆”即是指直襟衣,但初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显然与当时内穿古裤无裆,直襟衣遮蔽不严有关。 胡服。这种配套服装的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革靴或裏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烦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 5.裤。为袍服之内下身的衣装,早期无裆,类似后世套裤。绔,胫衣也意为腿部的衣服,,后来发展为有裆之裤,称裈(合裆短裤,又称犊鼻裤)绕襟深衣已属多余,直椐袍服这就越来越普遍了。 禅衣:为什官平日熟居之服,与袍式路同禅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电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村衣。《礼记.玉演》记*禅为纲”.又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郑玄注“有衣裳面无里”,此说可作为参考。襟绕深衣,襟层数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6.魏晋南北朝,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 7.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民族的服饰汉服的影响?北方民族,泛指五胡之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素以游牧狩猎为生,以致便得其服饰之便利形成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与柄裆,一时随胡人人居中原,先是在军队中流行,后是民间,对汉族服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裤褶:这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褶,按《急就篇》短身而广袖的广袍。多为左衽,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男女均服,可作为日常服用,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一缚裤。俩裆形象,其形式当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腋下与肩上以纽扣系,男女均可穿。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在服饰上互相取长补短,以图其新,还演变出一些新的服饰风格,如北齐妇女戴用的幂嚣穿着的皮靴、缘边袍、系扎的革带等,都为汉族人民所吸收,并流传至后代。 8.圓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圆领袍衫明显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整体各部位变化不大,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异。服色上有严格规定。 9.襦裙服为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圈或精编草履,头上花髻,出门可戴幂篱。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成为唐代女服特点。襦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有袒领,的流行。儒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两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抽子放大。得超过一尺三寸,但“语下,人多怨也”,反而日趋宽大。”制裙面料一般多为丝织品,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裙色可以尽人所好,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唐代女子发式多变,尤其喜欢高大的发髻,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女着男装,即女子全身效仿男子装:束圆领袍衫,幞头,乌皮靴。 10.胡服: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细绸路上自汉至唐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臣民影响极大。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比较典型,即为头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勒革靴。 11.男子服装①斓衫: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斓衫为尚。所谓斓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斓,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即已出现, 12.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两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也有不开测衩的。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及男子燕居都喜欢穿用,这种衣服随身合体又典雅大方。 13.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茶或胭脂红等色。好媚结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黑鞑事略>载:“姑姑制画(桦)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铁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宋)翠花或五老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 14.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新 优质文档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的一大 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和爱奥尼亚式。 3、褙子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_____________时期的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式保留本民族的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___________ 。 8、瓜皮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市民常戴的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 了,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的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的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 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 称为“移动的花园”。 14、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 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A唐B宋C明D清 3、方心曲领是()官员佩戴的饰品。 A.元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率先使用时装模特儿的设计师是()。 A.莫里斯 B.朗万 C.迪奥 D.沃斯 5、丘尼卡、卡拉西里斯是()的女子服饰。 A古埃及 B 古希腊C古罗马D拜占庭 6、隋唐时期女子首服(),是一种大方巾,可遮脸,还可披体而下遮蔽身体。 A.胡帽 B.帷帽 C.幂篱 D.幞头 7、“武德令”是()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A 唐 B 宋 C 元D明 8、()为民国初年衣裙上下配用的一种女子服饰。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开卷) 一、填空题 1、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我国 _________(朝/代)时期服饰的一大特点。 2、古希腊希顿主要有两种款式,为_____________和爱奥尼亚式。 3、褙子是我国_____________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 4、裤褶、裲裆为我国 _____________时期的典型服饰。 5、清代满族妇女的发式保留本民族的形制,满族称为_____________。 6、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_________ 朝。 7、汉代发式中最有特色的样式是 ___________ 。 8、瓜皮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市民常戴的帽子,这种帽子在明朝就有了,还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_____________。 9、欧洲人在_________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轮状拉夫领。 10、秦汉男子的袍服袖端多有一个收敛的袖口,叫_____________ 。 11、比甲、水田衣、凤冠、霞帔是最代表性的 ___ 女子服饰。 12、中国服装史中,唯一的一次主动变革发生在朝。 13、欧洲时代女子盛装,装饰多而华丽,从胸衣到裙摆依次装饰层层的花边、缎带和蝴蝶结,使女子看上去像鲜花盛开的花园,称为“移动的花园”。 14、赵武灵王是我国服装史上最早的改革者,他推行了 _ ,适应了战争 需要。 15、最具有特色的元代妇女首服是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的希顿是一种用亚麻材料做的长外套。 二、选择题 1、欧洲人在( )时期,流行戴装饰性的皱领。 A.古典主义B.洛可可风格C.中世纪D.文艺复兴 2、用不同动物图案来识别不同品级,官阶的“补子”是()服饰中最具文化意义的一种创新。

(全新整理)7月自考中外服装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服装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72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帕克·拉巴尼以___________风格为特点,尤其体现在服装面料上,是最早使用___________材料作为面料的设计师。 2.被“时尚”杂志誉为“巴黎最负众望的线条,这是自毕达哥达斯以来最美的三角形”,说的是克里斯蒂安·迪奥设计的“___________”型女装廓型。 3.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一反男性造型的,被媒体称之为“___________”是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迪奥。 4.在新艺术运动思潮的影响下,体现___________的女装最受欣赏,女性侧影的___________形造型,成为服装时尚的典型。 5.洛可可后期出现的托尔纽尔是一种___________,目的是让女性的后臀部显得突出。 6.哥特时期鞋子是___________而翘起。 7.蒙古族的___________是其民族特色服之一,汉译为一色衣。 8.古代女子首饰极为丰富,除有的起固定作用外,大多是一种对头部的美饰,最为流行的典型首饰是始于战国的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袖衫是_____的一种发展和定型,趋简易,适体性,可说是大袖衫形成的本质原因。【】 A.汉袍 B.楚袍 C.裤褶 D.窄衣 2.魏晋时巾帻的后部逐渐升高,中呈平型,体积缩小到顶部,称为_____或小冠。【】 A.介帻 B.平巾帻 C.空顶帻 D.苍头 1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考研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1]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一)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宋代男子服饰及方心曲领示意图和楚国妇女的曲裾深衣示意图; 2.请画出浪漫主义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斯尔时期的女装特色; 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汉代的服饰纹样特征及其审美价值。 2.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简述巴洛克时期的服饰特征。 3.试简述荷兰风时期的服装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宋代理学对当时审美特征和服饰有何影响。 5.简述旗袍的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阐述女装的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2.通过文革时期人们的服饰特征论述政治与服装之间的关系。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二)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绘出唐代小袖短襦加紧身长裙示意图和明背子、比甲示意图; 2.请画出德意志风时期的流行的男子着装和新洛可可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周代的服饰特征。 2.简述拜占庭时代的服装特征。 3.简述明代服饰纹样的审美特征。 4.简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女装的区别与联系。 5.中山装在中国经历过几个发展时期,分别有何特点。 6.简述70年代到90年代的服装特征及其相关文艺思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1949年后中国服装的发展轨迹。 2.阐述现代男装的确立过程及其历史背景。 北京服装学院中外服装史模拟试题(三) 一、绘图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清绘出民国时期中国男子常见服装款式示意图(至少两种); 2.请画出洛可可风时期的流行的女子着装和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女子着装; 注:形式不限(线描或单色明暗均可);无须着色;是否画人物自定,以准确、美观为宜。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中国服装历史上5次大的服饰变革。 2.简述隋代男女服饰特征。 3.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4.分析法国品牌迪奥的风格特征。 5.简述巴斯尔时期的服装文化和S形时期的服装文化有何区别。 6.简述高级成衣业迅速崛起的历史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刘元凤、胡月《服装艺术设计》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第4章 服装设计师的素质培养)

第4章服装设计师的素质培养 4.1 复习笔记 一、服装设计师的文化艺术素质 (一)设计师应考虑市场需求 1.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而长期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人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文化观念和道德准则。作为服装设计师,必须了解这些人文知识。 2.在大多数产品需求上,人们都是首先要求物理或者生理需求的满足,然后再要求心理需求的满足。设计师的工作基本是循着这种需求的层次,调动各种因素来满足这些需求。 3.服装设计师应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要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创造新的流行。 (二)设计师应提升人文知识和素养 1.服装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某种服装出现的必然性,与当时的思想文化、社会思潮的对应关系,对现今的设计将会有深层而宏观的影响和方向指导意义。 2.从高级时装的诞生,到后现代主义兼收并蓄的设计风潮风行的今天,哲学、文学、历史等一直是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 3.设计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是一种人文活动,是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设计师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广泛的涉猎、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 (三)设计师应具备绘画技术与能力 1.在工业革命之前,艺术技能是设计师才能的主要构成部分,以后的设计教育基本仍

在套用传统的造型艺术教育模式。 2.服装设计师首先要掌握艺术设计技能,其中艺术素质包括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形式美的把握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艺术理论水平等,这是设计师的必备条件。 3.艺术素质的培养是训练服装设计师的形态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素描应该把握结构、表现基本形态(如图1-4-3)。 图1-4-3 这种着装效果图、款式图、设计说明并置的方式能够比较有效地表达服装的 设计意图。 4.时装画技法、服装效果图及设计草图的训练是更加专业地以绘图形式来表达服装设计的原创性构想。通过训练能有效地掌握设计效果图的表达方法、人物比例及各种表现技巧。 5.设计师更应掌握应有的艺术及设计的理论知识,如艺术史论、美学、中外服装史、艺术概念,甚至包括非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艺术或设计内容,如雕塑、建筑、音乐、文学。实际上,很多服装大师原本从事的都是服装以外的行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