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五课荆轲刺秦王练习(含解析)新部编版必修1(优选.)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五课荆轲刺秦王练习(含解析)新部编版必修1(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荆轲刺秦王

【重点列表】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文中的通假字☆☆☆

重点2古今异义词☆☆☆☆☆

重点3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4 人物形象分析☆☆☆☆☆

重点1: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考向】通假字

【例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日往而不反者。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6)图穷而匕首见。

(7)秦王还柱而走。

(8)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答案】(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仓促,突然。

【名师点睛】

与假错字的分别: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工以药淬之

B.卒起不意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往而不反者

重点2:古今异义词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古今词义。他们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的词义。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考向】古今异义词

【例题】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2)仰天太息流涕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之意。

(4)今有一言,可以

..解燕国之患。

(5)持千金之币物

..。

(6)秦王方还柱走.。

(7)诸郎中

..执兵。

(8)左右

..既前,斩荆轲。

【答案】(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名师点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B.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D.愿大王少假借

..之

重点3:词类活用现象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

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

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精华藏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考向】词类活用现象

【例题】辨识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

..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5)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6)皆白衣冠

..以送之

(7)乃朝服

..,设九宾

(8)使使以闻.大王

(9)使.毕使于前

(10)自引而起,绝袖

..

(11)太子迟.之

(12)群臣怪.之

【答案】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

..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5)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6)皆白衣冠

..,设九宾

..以送之(7)乃朝服

使动用法(8)使使以闻.大王(9)使.毕使于前(10)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11)太子迟.之(12)群臣怪.之

【名师点睛】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重点3:人物形象分析

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口技》通过

描绘听众的神态、动作,表现听众的反映,从侧面衬托口技人的技艺高超。

【考向】人物形象分析

【例题】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答案】可分若干情节概述。如:大军压境、计议行刺、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诀别、慷慨悲歌、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遇难身亡。荆轲的性格:深沉(准备信物时深谋远虑)、刚毅(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机智勇敢(秦廷搏击)。

【名师点睛】

人物形象分析,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阅读的专利。在中考中,对文言文涉及的人物进行分析是司空见惯的题型。

这种题型是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来考查。只有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

“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

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表现了荆

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工以药淬之

B.卒起不意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往而不反者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4.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B.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D.愿大王少假借

..之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8分,每小题3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次序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B.使使以.闻大王余船以.次俱进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近者.奉辞伐罪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时矫首而.遐观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荆轲性格特点中的耿直刚烈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荆轲原打算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到来和他一起去刺杀秦王,可燕太子丹认为等他朋友来到就太晚了,所以想让他马上就出发。

B.荆轲前往刺秦,太子等人都到易水来为他送行,荆轲的歌声感染了前来送别的人,然后荆轲登上车离开,始终没有回头。

C.荆轲到达秦国之后,拿着一千斤金子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经他引荐秦王非常隆重地在咸阳宫接见了燕国使者。

D.荆轲追逐秦王时,殿上的大臣们仓促之间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扔给秦王一把剑,秦王才得以拔剑击伤了荆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2分)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