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

浅析印度古典音乐

摘要: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总体特征。印度古典音乐传递着本民族音乐文化中先人创造和积累的音乐财富和经验,是整个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印度古典音乐的起源及历史、基本特征等方面来对印度古典音乐进行概述。

关键词:印度;古典音乐;特征;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枕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接印度洋我国古代"古代波斯人称这块次大陆为“Hindu”,西方人称“India”,我国古代文献称“身毒”、“贤豆”、“天竺”等,就在这块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上地上,产生了古老而独特的印度文化,这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且只有它与中国文化未曾中断,延续至今。高山、峻岭、河流、湖泊、沙漠于沼泽,丛林与草原,这些复杂而又独特的地理构成,把印度次大陆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单位和生态系统,这一特点也对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

提到印度,这个带着面纱古老而历史悠久的美丽国度,似乎有种神秘的吸引力,让人有去掀开面纱一探究竟的冲动;提到印度音乐,那风格独特、音律缠绵的旋律似乎立即响彻耳边,带给人们新奇而又深刻的印象,神秘而魅力无穷。正是印度这块神奇的土地创造出如此色彩鲜明的印度音乐,而印度音乐却又恰恰是这片土地上所积淀的深厚传统文明的体现。它如怨如诉、绵延不绝的旋律、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带有鼻音色彩的暗淡音色,丰富多彩的滑音、装饰音和装饰句、富于变化的节奏与力度无不在悠悠诉说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从古老文明到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神的赞颂、对精神的追求、以及对最高境界的无限探索。

一、印度古典音乐的起源及历史

印度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语中的“吠陀”一词来源于“Veda”(吠陀),意思是“知识和智慧”。宗教是印度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印度人认为音乐是人和神进行对话的手段。古典音乐的内容也大多与宗教有关,他们认为最早的古典音乐是源自三、四千年的吠陀圣典。古典音乐过去是献给神的音乐,他们向神祈祷就是通过音乐、舞蹈这种形式来进行,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一种形式,所以其地位也比较高。约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迫使印度本土居民达罗毗茶人大量迁往南方。此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于是开始了印度音乐史上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公元前16一前4世纪)。

《吠陀》成书于13世纪, 诗集共4部,它们分别是《梨俱吠陀》、《婆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送吠陀》。在音乐方面贡献最大的是《梨俱吠陀》和《婆摩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是最古的诗集,收诗1028首,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绝大部分内容是赞颂吠陀诸神的颂诗。《婆摩吠陀》和《耶柔吠陀》依据于《梨俱吠陀》。《婆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专供祭司在祭祀时吟唱演唱这些赞歌时,由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诵曲调多半音进行,用维纳伴奏古代典籍证明,印度吠陀时代就已经有专业的歌手和琴师了。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己经出现了他们的形象。在吠陀后期,音乐家们在观察到了动物的鸣声有不同的音差之后,把原来的四声音阶改进为了七声音阶。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为分别代表孔雀、云雀、山羊、仙鹤、夜莺、青蛙和象这七种不同动物的叫声。《阿送吠陀》中就有关于七种音阶的说明。

公元前6一前4世纪,印度产生了两部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罗摩衍那》中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两种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还记载了歌唱时使用的3种音调、7种调式和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7种“拉格”。这两部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它们很早便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中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约于2世纪,出现了的著作《乐舞论》,它标志着印度古典音乐己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婆罗多奠定了印度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他所创造的一些音乐术语至今仍在使用。四大《吠陀》及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在印度人心中地位的重要性,有如《圣经》之于基督教徒,《可兰经》之于伊斯兰教徒。在印度有一句谚语:“凡是《摩诃婆罗多》不载的东西,就是印度没有的东西。”

从4世纪开始,印度历史上累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印度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波斯、阿拉伯的影响当居首位。与此同时,印度的音乐文化也传播到亚洲和阿拉伯等地,在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印度的音韵学、乐律、乐器、歌唱方法、宗教音乐和民间歌舞等,自公元65年后也陆续传到了中国。11世纪,穆斯林大量进入北印度,他们带来了波斯和阿拉伯的音乐与各种乐器。14世纪起,在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的影响下,印度斯坦音乐开始摆脱宗教仪式的束缚,在风格和特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A.库斯罗(1253一1325)对北方印度斯坦音乐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南印度卡那迪克音乐受外来影响较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格。这样,印度便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的音乐。13世纪的著作《乐艺渊海》进一步发展了婆罗多的理论,使印度音乐理论更趋系统化。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音乐进入黄金时代。乐坛上人才辈出,古典音乐从宫廷和贵族官邸发展到民间,各地民间音乐生活异常活跃。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巴卑儿(1483一1530)本人就

是一位音乐家。另一位统治者阿克巴(1542一1605)是音乐事业的热心赞助人,

在他的宫廷里拥有坦森(1520一1595)这样卓越的音乐家。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音乐文化一度处于衰退。自19世纪末,以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发展,颇有成效。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歌曲,鼓舞了人民的一斗志。V.D.巴卢斯卡(1872一1931)和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1947年印度独立后,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于失传的乐曲和乐器、舞蹈等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重新出现。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艺术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印度音乐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听众和爱好者,而且受到了世界乐坛的重视。

二、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

印度古典音乐是印度的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说是印度传统音乐一)的核心。古典音乐属于专业音乐,有自己严格的体系、不同的学派及独特的风格,过去曾一度受到宫廷、贵族的保护,数百年来从未间断,因此发展水平很高。印度古典音乐有两大体系。其一:北印度体系、印度斯坦音乐,是波斯、阿拉伯音乐与北印度音乐长期影响、渗透、结合后的产物,吸取众家之精华。它的常用乐器有西塔尔琴、萨朗基琴、沙路德琴和塔布拉鼓;音乐体裁包括德鲁帕德、克亚尔、图姆里和格扎尔,印度斯坦音乐史上著名的代表性音乐家是胡斯鲁和坦森,二人对北印度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印度音乐从古代强烈的宗教性逐渐过渡转为通俗性,为土邦宫廷贵族提供精神上美的享受,成为重要的因素。再有,北印度音乐重视拉格的即兴表演,通常在演奏或演唱时即兴部分可达到全曲的50%-90%,它的音乐有极强的娱乐性。其二:南印度体系一卡纳蒂克音乐,这一地区的音乐被认为是古印度传统音乐的更纯正的继承者,它很少受到北方异族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它主要是南方的达罗毗茶文化的产物。南印度音乐中常用的乐器是维纳琴(这一乐器是古印度文化的象征),木里登格鼓、印度小拉琴、长琐呐、横笛等。常用音乐体裁有瓦拉姆、提拉纳、克里蒂;在南印度音乐历史上曾出现了三位杰出人物的代表:泰亚格拉杰、狄克西塔尔和斯亚马萨斯特里。被称为印度的贝多芬的泰亚格拉杰,他的作品至今在印度广为流传。古典音乐一般都采用口传形式来传承,多重视即兴演奏与创作精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艺人们一般在音乐厅举行音乐会或在寺庙里演奏,也有在上层阶级的家庭举行家庭音乐

会。

1、音

在印度音乐中,声音被称为“纳达” (Nada)。印度音乐理论家们把纳达分成了五种类型:用手指弹出的声音、在某种皮膜上敲击出的声音、用气吹出的声音、金属物撞击出的声音、人类喉咙所发出的声音。纳达是构成印度音乐的基础,没有对纳达的理解,就不可能认识印度音乐理论。“纳”意为“生活中的存在”,而

“达”意为“火”,所以纳达就是从生活的火焰中产生出来的。印度音乐理论认

为,在创造纳达的时候,存在身体内部的火就会点燃,然后气流就会通过一个狭窄的通道进发出来,就如同声音通过喉咙和鼻腔发出来一样。印度人常常把声音与印度教中的神灵相联系,并认为声音就是大梵天(Brama)"这一点在印度著名古典音乐大师拉维香卡的自传中提到“我们的传统告诉我们声音就是上帝)——NadaBrahma。这就是说,音乐的声音和音乐的实践将一步步实现自我。

2、音律

印度音乐的音律是于分特殊的,印度人把自己音乐中最小的音程单位(微分音列)称作什鲁提(SrLlti)。什鲁提是一种微分音程,是印度音乐中音的最小单位,梵语意为“听到”。也就是说,它是能被耳朵听到的最小音程,四个什鲁提大约等于一个全音。有人认为在印度音乐中,一个八度可分为22个什鲁提,有的学者认为一个八度内会有22、70甚至是90个什鲁提。对于这个问题的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众说纷纭,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对印度古典音乐的理解。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能确定什鲁提的精确尺度。不过,印度音乐中一个八度音阶包含有

22个什鲁提的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

3、音名与乐谱

印度乐谱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欧洲音乐体系的五线,,它大多为文字潜,有梵文、印地文、泰卢固温和泰米尔文字母以及拉丁字母书写。印度人对声音、颜色的感觉很灵敏。关于斯瓦亚的来源,印度音乐理论家们也没有确切一致的说法。集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1、吠陀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主要的音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其中尤其发展变化的过程。2、自然说。认为音阶中的七个音是来源于对动物声的模仿。这种说法笔者在陈自明的《东方音乐文化》中有见提到“占代印度人生活在热带丛林,他们对声音各种鸟兽鸣叫声很熟悉,很可能通过对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模仿,逐渐形成自然的音阶,最终导致产生一种与色彩感相对应音体系。”3、古籍《音乐论》(StlngitMakaranda)中的观点,《音乐论》是一本有关音乐的书籍,在这本书中也论述了有关音阶的来源问题,其观点具有神秘色彩。书中认为七种不同的圣人(Rishi)创造了七个不同的声音(NadaS),而且是在七个不同的岛上产生的,在七个不同的时间里产生的,并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七个不同的神灵。有了这些说法的存在。更添印度音乐的神秘与丰富仅七个“斯瓦亚”就蕴含如此多的神话传说,那么涉及到音乐的其它,那就更加令人

期待了。

三、印度古典音乐的构成

拉格(Raga)和塔拉(Tala)是印度古典音乐构成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音乐创作的理论基础。印度古典音乐就是建立在拉格和塔拉这两大支柱上的即兴演奏与演唱。印度一句梵语古诗这样说:“旋律为母,节奏为父。”

1. 拉格———旋律的框架

拉格是 Raga 的译音,来源于古代梵语词根 Ranj,原义是“感染”人的心灵(色彩、情绪)。拉格是一种旋律的框架,通常由五到十个音符组成一段旋律,用来作为旋律组织和灵感启发的素材,在实际表演时选择一段作为旋律即兴的基础。因此,学习印度音乐必须记住大量的“Raga”。拉格有很多种(一般说有200 种,常用的 50 种),每种拉格都有它自己特有的音阶、音程、特定的旋律片段,在音乐理论中拉格可理解为是一种具有调式、旋律音型和色彩等因素的印度古典音乐的基本结构,可以说与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曲牌相类似。拉格还表达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拉斯“Rasa”(有9 种:爱情、幽默、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惊奇、平静)。拉格是一种精神、情感的表达,演唱(奏)拉格必须对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演唱(奏)拉格,如春天的拉格、求雨的拉格等,其中渗透了哲学思想、审美原则和宗教信仰的因素。但是,拉格只是一种框架模式,需要靠音乐家的即兴表演加以丰富、完善。在印度古典音乐(特别是在北印度)中杰出的歌唱家、演奏家根据拉格、塔拉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进行即兴表演的部分可达全部音乐的 50%-90%。因此表演艺术家往往也就是作曲家,对于印度人来说,音乐是倾听现场的实际演奏,只有一次。人们总是期待着演奏家将进行怎样的即兴演奏,演奏家也会根据当时的条件、状态来变化着曲子的长度和内容,虽然记载下来的音乐文本只有短短的几行,但音乐家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地表演一个拉格。正是这种独特的音乐创作行为促成了印度古典音乐表演的不可重复性、表演者和缔造者的同一性。这种即兴思维和行为及其产生的即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普遍地存在于印度古典音乐中,与音乐本体、音乐的传承、音乐的现场互动、音乐的文化审美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印度著名的梵学家、作曲家、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香卡,他演奏的拉格总是令人充满期待并从中获得新的感受。

2. 塔拉———节奏的框架

塔拉(Tala)是一种节奏的框架,塔拉(Tala)一词源于梵语,意思是拍手。“塔”和“拉”又各具不同意义。“塔”指的是塔安达巴———湿婆的宇宙之舞;“拉”是拉西亚———湿婆神妃的舞蹈,象征着印度塔拉就像湿婆的宇宙之舞一样生生不息、永恒不断。塔拉是一种非均分的循环式节拍,是曲调和音乐形式内部结构的标准。一个节拍周期最少 3 拍,最多则达128 拍,共有 100 多种,常用的约有 15 到 20 种左右。相同单位拍的塔拉,其重音也可不同。在一个节拍周期中的每个小节第 1 拍分别称作萨姆(Sam)、塔利(Tali)、卡利(Khali)。萨姆是印度音乐节拍的起始音,也是乐师(声乐/器乐)的终止音。由于印度音乐即兴是重要的元素,有了萨姆可让各乐器、声乐适时找到共同的起始点或终止点。

在印度音乐中,鼓是掌握速度和节奏的主要乐器。无论在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或舞蹈演出中,鼓都是必不可少的乐器。每种塔拉都有基本口诀,就是一种模拟鼓敲击声的拟声词(在北印度常用的鼓是塔不拉鼓(Tabla),南印度则是魔力单根鼓(Mridangam),不同的演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类似中国口读的锣鼓经),这种口诀构成鼓语,并可由此组成鼓的乐句和乐段。

在印度的古典舞蹈,婆罗多舞(Bharata Natyam)、卡塔克舞(kathak)中有只随着鼓的节奏舞蹈段落,节奏感、舞蹈者和鼓师之间的呼应对答展现了塔拉作为印度音乐与舞蹈律动的完美结合。

印度人认为学习拉格和塔拉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这一过程与印度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信仰相关,就如同练习瑜伽一样,通过身心上严格的训练方式获取精神上的感悟,音乐家们接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严格训练,最终通过表演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所以拉格与塔拉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世界、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的表达。在印度谚话里被描述为“一个带有四间房的屋子”。这四间房分别是身体、思维、情感和精神。印度文明一向重精神轻物质,将宗教与音乐顶礼膜拜。宗教支配着人们从生到死事无巨细,而音乐却能够让灵魂超脱尘世。

印度古典音乐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还在蓬勃发展,印度的音乐家们都充满着继承传统的使命感,向世界展示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文化。近年来,印度也开始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冲击,但它却拥有着恒定不变的音乐之根———印度音乐独有的韵味,这些区别于其他各类音乐的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是印度人民在南亚的特殊环境、宗教信仰、人文气氛中的独特创造。

参考文献

[1]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张伯瑜,黄钟.印度音乐的基本理论[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1).

[3]邱紫华.神奇的印度音乐与舞蹈[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

[4]张谦.试论北印度古典音乐中的即兴文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

[5] 李梅.多彩多姿兼容并蓄)))印度音乐文化及其启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

[6]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 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 播放MTV,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神奇〉,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1、西塔尔 2、塔布拉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每一次的变化你能让你想到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拉格:指旋律框架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实际演奏时,音乐旋律一边合着塔拉,一边错开,往往形成切分,使旋律与塔拉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关系。 四、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1、初听: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旋律线条是曲线型,用了装饰音—波音 2、学唱 3、加入特色节拍齐唱 五、印度歌舞 1、欣赏一段传统印度歌舞片段 2、欣赏印度电影片段—现代歌舞 印度电影中常伴有大量的歌舞表演,随着印度电影的发展,印度歌舞也具有现代的风格

3、总结印度舞蹈的特征 印度舞蹈特点:身体语言异常丰富,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夸张地舞动,讲究的是舞蹈者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表达出舞蹈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六、知识回顾 印度的旋律—拉格 印度的节奏、节拍—塔拉 印度的乐器—西塔尔(琴)、塔布拉(鼓) 答对奖励、答错惩罚 七、总结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1、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 2、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 3、富于变化的鼓点 4、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 5、富于变化的即兴演奏及演唱 八、能力拓展 为什么印度音乐的特色如此鲜明? 九、教学反思

高二音乐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教案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印度电影《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吗?(印度) (展示亚洲地图)印度是我们亚洲南亚地区的音乐。 南亚音乐文化区包括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的地区。(突出印度音乐的重要性) 2、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做简要介绍 提问抢答的形式:首都、人口、旅游、语言等方面 二、乐器 播放MTV,由孙燕姿所演唱的〈神奇〉,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1、西塔尔 2、塔布拉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每一次的变化你能让你想到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拉格:指旋律框架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实际演奏时,音乐旋律一边合着塔拉,一边错开,往往形成切分,使旋律与塔拉之间产生微妙的变化关系。 四、学唱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 1、初听:思考该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 旋律线条是曲线型,用了装饰音—波音 2、学唱 3、加入特色节拍齐唱 五、印度歌舞 1、欣赏一段传统印度歌舞片段 2、欣赏印度电影片段—现代歌舞 印度电影中常伴有大量的歌舞表演,随着印度电影的发展,印度歌舞也具有现代的风格

3、总结印度舞蹈的特征 印度舞蹈特点:身体语言异常丰富,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夸张地舞动,讲究的是舞蹈者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表达出舞蹈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六、知识回顾 印度的旋律—拉格 印度的节奏、节拍—塔拉 印度的乐器—西塔尔(琴)、塔布拉(鼓) 答对奖励、答错惩罚 七、总结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1、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 2、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 3、富于变化的鼓点 4、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 5、富于变化的即兴演奏及演唱 八、能力拓展 为什么印度音乐的特色如此鲜明? 九、教学反思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印度音乐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摘要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特色。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浓厚 的传统音乐特色。本文重点探究印度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作用。 中 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印度音乐可谓是一种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为什么会如此?印度音乐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印度音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印度音乐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拥有着它恒定 不变的音乐之根。这种根深蒂固的音乐风格成为印度音乐永恒的特色。同时,印度音乐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它可以吸纳百川于己身,“任何新的观念都会被吸收和消化,最终成为公认的具有印度特色的新混合体中的一部分”。这种融合非常自然和平稳,不会因为任何强大外力的侵袭而失掉,这种泰然自若的能力,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国之间的各种风俗习惯交汇到一起,成为今天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中有它永远不变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印度音乐区别于其他之各类音乐的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者能在众多的音乐种类中很快将其辨别出来。印度音乐一直以一种稳定而完整的体系状态存在着,各个部分都井然有序,有理可循。这种整体性的紧密关系使得印度音乐始终保持着它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以至于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对印度音乐造成很大的破坏,依然以独特的魅力成 为世界音乐的瑰宝,成为世界音乐之林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分支。印度音乐中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波浪形、曲线形,甚至螺旋式的音乐进行,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西塔尔,维纳琴声和呜咽欲泣的笛声,无穷无尽、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而音色多变的鼓声和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与演奏……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风情画,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印度音乐的独特风貌与它的文化息息相关。印度半岛在人种、宗教、文化、音乐等方面是世界上种类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尤其是北方)历史上长斯受到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接

50首经典背景音乐

50首经典背景音乐,每一首都将我们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引导语:如果你爱音乐,请你找个星期天戴好耳机调好音量听完这50首广播电台常用的背景音乐,每一首都能将我们的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绝对是你曾经苦苦寻找的歌! 1、豪勇七蛟龙(The Magnificent Seven) 大型颁奖晚会最喜欢用的背景音乐,地球人都知道。伯恩斯坦作曲。 2、故乡的原风景 (神雕侠侣)多次引用,哀伤感人。出自扶桑作曲家宗次郎1991年的专辑(木道)。 3、渔舟唱晚——CCTV(天气预报)主题曲 据说是迄今为止中间电视台唯一没有改变过的背景音乐,(天气预报)一直使用它。(渔舟唱晚)(即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她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音乐界的屠巴海经常与她合作。

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退出乐界。但此曲却因为被黄金档节目央视的(天气预报)采用为背景音乐而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也没有想到此曲会成为黄金时段节目的黄金背景音乐,更想不到它会影响到那么多国人。 4、简单的礼物(Simple Gifts) 像是美国VOA广播电台(美国之音)的SPECIAL ENGLISH(慢速音乐)节目的背景音乐,只不过电台版的速度要比这个快一些。 5、雪的梦幻(Snowdreams) 这首(雪的梦幻)出自班德瑞的春野这张专辑。相当经典的纯音乐,被电台和电视台使用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常在一些情感类(尤其爱情,有一点淡淡的哀伤)的播讲中充当背景音乐。 6、童年(Childhood Memory) 这首(童年)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这张专辑。确实曲如其名,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听了有种想哭的冲动……长笛与黑管永远是管乐重梦幻组合,叠轻柔的钢琴上,顺记忆穿针引线,副歌中穿插一段凝人和声,是整首曲子接在主题后经营出来的高潮,刚巧呼应着全程串场风铃声,两者在编曲中分工架起,迷雾般的帷幕,带人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年幼无助但却也无忧无虑的时刻。可惜的是,像这样的甜蜜回忆,一旦成人,能分享的人也所剩无多了。 7、宋家王朝(THE SOONG SISTER) 出自扶桑作曲大师喜多郎之手,个人感觉既恢弘又凄婉,港台的电视剧多爱用此背景音乐,比如李若彤版(神雕侠侣)。 8、你的笑颜(Your ?mile) 这首曲子出自班德瑞的(仙境)这张专辑,似乎常被用电台作为午夜节目的背景音乐。相对于其它几首情感节目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并不显得特别悲伤和哀婉,但是一样会触到你的神经。 9、春野(ONE DAY IN SPRING) 出自班德瑞的专辑(春野),常被用作节目开头的曲子或是新闻、起床曲的开头背景音乐。是一首非常舒缓柔美的经典乐。

独特的印度音乐教学设计

独特的印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 民族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印度语问候(设计意图:用异域风情的环境氛围营造带出印度这个国家) 2、映像印度。(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 A:地理位置 B:社会文化 3、印度电影(设计意图:介绍印度电影的独特之处带出课题) 欣赏《流浪者》片段 问题:在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上,这部印度影片和你所欣赏过的其他影片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载歌载舞) 出示课题 二、印度化的乐器 1、西塔尔(重点:音色与欧洲乐器的对比、滑音的演奏手法) 2、塔布拉(重点:高低音鼓、演奏手法) 3、萨朗吉(重点:持续音弦、曲线般的旋律线) 播放MTV,孙燕姿《神奇》 问题: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 (每种乐器的介绍加入视频片段欣赏,并加以解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乐器的演奏手法和音色特点,在介绍塔布拉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演奏手法打击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独特乐器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体会印度音乐的音乐风格,并直观了解关于持续音、滑音、曲线旋律、模拟人声鼻音的各种印度音乐特点) 三、欣赏印度乐曲《晚上的拉格》 1、互动节奏: 2、乐曲分析(重点:拉格、塔拉、印度古典乐曲基本结构、即兴) 问题:a:如果乐曲是在表现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这样的开头你认为放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晚上)

b:该乐曲大体上发生了几次改变,请用语言描述下每次改变?(三次,速度,旋律) c:乐曲分别用了几种乐器,他们是什么?(塔布拉、西塔尔) 3、印度古典音乐中的基本要素: (1)拉格:指旋律框架(扩展介绍) (2)塔拉:节奏、节拍的总称 (设计意图:音乐中旋律是灵魂,节奏是框架,印度音乐也不例外,不一样的印度音乐中宗教让它的旋律和节奏都有了特定的框架,在介绍它的音阶来历和旋律框架中无形引出了印度音乐即兴和宗教性的缘由) 四、学唱印度民歌《拉兹之歌》片段 1、初听:思考该曲的演唱者声音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用了装饰音、有鼻音色彩) 2、集体学唱原文并了解中文意思 3、教师示范教唱 4、学生跟唱并表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演唱,让学生体会印度语言让演唱印度音乐有哼唱的感觉,直观体验音乐中装饰音的魅力) 五、印度音乐特点 1、学生总结 2、出示课件:A、很多滑音和装饰音 B:波浪形和曲线形的旋律 C:歌唱略带有鼻音色彩 D:乐器曲中多持续音 E:多变的即兴演奏和演唱 六、独特的印度舞蹈 1、介绍印度舞蹈的特征 2、欣赏一段印度歌舞片段 3、手势和手语(欣赏并请同学模仿) 七、拓展讨论 问题:印度音乐为何如此特别?(宗教、文化历史) 八、小结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风情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歌舞及乐器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本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印度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印度古典音乐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游记中唐僧四人“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个国家的吗?(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PPT1、2播放) 2、师:今天,我们就来一同走入南亚音乐文化区之印度音乐风情。(PPT3播放) 二、新课授予: (一)了解印度背景、欣赏歌曲《神奇》 1、师:在了解印度音乐风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影响着印度音乐的印度文化、习俗及背景。都说印度是个神秘的国家,我们来一步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PPT链接播放)

2、师:同学们,你从刚刚对印度的文化习俗背景中,了解到了 一个什么样的印度? 生:…… 师:印度以其悠久的文化、发达的音乐理论背景,成为本地 区的高峰。在古典音乐中,以北印度为主的印度斯坦音乐体现了伊斯兰音乐的影响,而南印度的卡纳提克音乐则具有比较厚重的本土特征。有些什么特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PPT4播放) 3、⑴师:大家经常都会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其实现在很多流 行音乐都融入了古典或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 (播放孙燕姿《神奇》MV) 要求:请你找出其中有特色的伴奏乐器并加以描述。 ⑵介绍乐器:塔布拉鼓西塔尔琴 (PPT5、6播放) (二)欣赏印度西塔尔琴、塔布拉鼓合奏乐曲《晚上的拉格》 (PPT7播放、《晚上的拉格》播放) 1、提问:该乐曲的速度大体发生了几次改变?音乐能让你想到些什么? 2、乐曲分析 3、印度古典音乐的两种基本要素: (1)拉格:指旋律框架→拉格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心脏或灵魂,印度人习惯把拉格与一天中不同时段联系在一起,因此每一个时段的拉格都有它特有的音阶。

印度音乐

浅析印度古典音乐 摘要: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观念形态、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总体特征。印度古典音乐传递着本民族音乐文化中先人创造和积累的音乐财富和经验,是整个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印度古典音乐的起源及历史、基本特征等方面来对印度古典音乐进行概述。 关键词:印度;古典音乐;特征;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北枕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接印度洋我国古代"古代波斯人称这块次大陆为“Hindu”,西方人称“India”,我国古代文献称“身毒”、“贤豆”、“天竺”等,就在这块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上地上,产生了古老而独特的印度文化,这是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且只有它与中国文化未曾中断,延续至今。高山、峻岭、河流、湖泊、沙漠于沼泽,丛林与草原,这些复杂而又独特的地理构成,把印度次大陆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单位和生态系统,这一特点也对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 提到印度,这个带着面纱古老而历史悠久的美丽国度,似乎有种神秘的吸引力,让人有去掀开面纱一探究竟的冲动;提到印度音乐,那风格独特、音律缠绵的旋律似乎立即响彻耳边,带给人们新奇而又深刻的印象,神秘而魅力无穷。正是印度这块神奇的土地创造出如此色彩鲜明的印度音乐,而印度音乐却又恰恰是这片土地上所积淀的深厚传统文明的体现。它如怨如诉、绵延不绝的旋律、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带有鼻音色彩的暗淡音色,丰富多彩的滑音、装饰音和装饰句、富于变化的节奏与力度无不在悠悠诉说着人类从远古到现在、从古老文明到现代化的进程中、对神的赞颂、对精神的追求、以及对最高境界的无限探索。 一、印度古典音乐的起源及历史 印度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印度语中的“吠陀”一词来源于“Veda”(吠陀),意思是“知识和智慧”。宗教是印度人精神生活的核心,它渗透于文化的各个领域。印度人认为音乐是人和神进行对话的手段。古典音乐的内容也大多与宗教有关,他们认为最早的古典音乐是源自三、四千年的吠陀圣典。古典音乐过去是献给神的音乐,他们向神祈祷就是通过音乐、舞蹈这种形式来进行,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一种形式,所以其地位也比较高。约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迫使印度本土居民达罗毗茶人大量迁往南方。此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于是开始了印度音乐史上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公元前16一前4世纪)。

印度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印度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1、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三傻大闹宝莱坞2是由Vijay as Panchavan Jeeva as主演。电影以两个好朋友Venkatramakrishnan,Sevalkodi Senthil在寻找多年不见的老朋友Panchavan Parivendan aka Pari的过程中展开回忆。Srivatsan是该部影片的反派角色,虚伪,功利,心眼不好。电影通过断断续续的倒序画面向我们讲述了Pari的故事。Pari是名聪明而又不拘小节的学生,他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以自己的魅力成功影响了他的两个好朋友,帮助他们找到了自我,学会去追逐自己的心,抱着笑面吟诵Pari的名言“一切皆好(all is well)”的心态面对生活。 2、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是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所执导的电影,于2008年上映,是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编的。这部电影有着好莱坞式的流畅的叙事,悬念丛生,惊心动魄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美国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话气质,有史诗片式的大格局,有欧洲电影的人文关怀,有丹尼·保尔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在第66届美国电影金球奖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异军突起成为当晚最大的赢家,获得了最佳剧情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四项大奖。 3、3.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也许影片要诠释的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看过的人一定又觉得,似乎所表达的又不止这么多。Ishaan Awasthi (Darsheel Safary饰)伊夏是一个八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这些对于成人世界并不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次序更感兴趣。而伊夏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愈演愈烈。伊夏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庭分离的创伤。 4、爱无国界 电影《爱无国界》讲述一个印度直升机救生员和一个巴基斯坦女孩的爱情故事。拉妮在去印度途中遇到车祸,被Veer救起。途中又巧遇,并产生爱情。在男女主人公22年的隔绝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单只有爱情的坚贞,更看到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纷争,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不能自主的命运,以及印巴人民之间超越国界超越宗教的人性美和灵魂美。本片的亮点是结尾部分维尔宣读的最后陈述,那封感人至深的印度情书。其豁达的心胸让人钦佩,更让人尊重。在第8届印度Z电影奖颁奖典礼上,这部由宝莱坞著名制片人兼导演亚什·乔普拉执导的影片,一举囊括了电影节上最重要的两个奖项——最佳电影奖和最佳导演奖。 5、《情字路上》 印度2000年阿迪提亚·乔普拉执导电影电影《真爱永存》也被

印度音乐

姓名:郑曜堃 学号:000212009055 任课教师:康姐 课程内容: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文化 一、概述: 在印度,有关音乐的行为被称作散基塔。实际上,散基塔不只是音乐,而是包括舞蹈、戏剧在内的比较广的概念,音乐是与舞蹈、戏剧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发展起来的。 二、乐器种类 印度乐器的分类: 弦鸣乐器:弹弦乐器维纳、西塔尔、坦布拉。弓弦乐器萨朗基、沙林达以及有欧洲人传入的小提琴等。 膜鸣乐器:单面鼓塔布拉,双面鼓木丹加。类似于铃鼓的框鼓吉拉等。 体鸣乐器:陶罐制的打击乐器格拉姆,由一套水杯组成的旋律性打击乐器等。 气鸣乐器:普通唢呐、横笛、神秘的班舒李笛等。 弦鸣乐器: 维纳西塔尔 坦布拉

塔布拉木丹加 气鸣乐器: 唢呐横笛 班舒李笛 三、古典音乐 印度古典音乐最初为一个体系,但在发展进程中逐渐分为两大流派,即印度斯坦音乐与卡纳塔克音乐。印度斯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体系,卡纳塔克音乐属于南方音乐体系。印度人能歌善舞,因而民间音乐也十分发达。古典音乐主要满足审美需要,而民间音乐却具有各种社会功能。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都需要音乐。在丰收季节、娶妻生子之时,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南北体系都有古典音乐和古典舞蹈,舞蹈剧的音乐在舞蹈中有四大古典舞之称。即:马德拉斯邦的婆罗多舞、喀拉拉邦的舞蹈剧、卡塔克里北印度的卡塔克里舞、阿萨姆邦的曼尼波舞。此外,各地都有无数的传统舞蹈。婆罗多舞作为敬神的舞蹈是在寺庙里发展过来的,在女性独舞中,有一种称为姆多拉的用手语言来表达各种意义的舞蹈。古典音乐采用有师傅到徒弟的口传形式来的,有婿传弟子制度和流派,在出师前要求经过多年的修业和努力。

印度歌舞片

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流浪者》在中国风靡一时,中国人第一次领略了印度电影的民族风情进入,90年代,印度歌舞电影又以其拍摄技巧的提升,画面的革新,舞蹈的精彩编排,再一次走入我们的视线。2000年以后,随着世界影坛的全球化,印度电影业也意识到了坚持民族性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其中,印度电影中舞蹈的改革是尤为明显的。印度电影中的歌舞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过去那种小规模的独舞和双人舞已经被大规模的群舞和伴舞的舞蹈场面所取代,同时在镜头语言上也越来越倾向于复杂多变的MTV风格。在21世纪之前的印度电影,诸如《大篷车》、《流浪者》等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影片中,歌舞片段大多是以开阔的自然地域作背景。2001年的《季风婚宴》,借助“婚礼”这一事件,表现了在各种文化冲突下,印度人在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融撞击中如何寻找身份认同的问题,影片最后的“雨中群舞”段落,充满仪式性的欢愉气氛,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情感。 印度宝莱坞生产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歌舞片,一部非常“宝莱坞化”的3小时长的影片,平均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段歌舞场面。这似乎已经是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了。以至于有人总结说,印度电影可以用“一二三”来归纳——一个动人的故事,两个美丽的主角,三段绚丽的歌舞。 歌舞片以其最擅长表现技巧反映浪漫主义情感,表达喜悦、忧伤、欢乐、悲哀等情绪,已经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宣泄人类愿望和梦想的影片类型。而印度歌舞电影,以宏大华丽的布景,缤纷灿烂的色彩,悦耳动听的乐曲,轻快活泼的舞蹈,以及歌舞片独有的梦幻机制,为我们营造了一道道丰富的视觉盛宴。 舞蹈在印度,常常与情感的表达、宗教的崇拜和欲望的外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印度文化中的多样性和宗教性,沉淀为民族心理之后,就形成了印度人民喜爱热闹,能歌善舞,生性幽默,懒散自在的特点。这些反映在电影中,尤为突出的是用舞蹈这一最直接简洁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或欢乐,或悲伤,或沉郁,或高昂,因此不管是在叙事的必要中,还是游离于叙事之外,印度电影都能照样增加大段的歌舞,实行全民娱乐。 电影是承载印度舞蹈的一个最佳媒介,而也正是大量穿插的舞蹈印度电影吸引观众的眼球,并作为一种特具特色的电影类型立足于世界影坛。在印度,电影

浅析印度电影和印度流行音乐的关系

浅析印度电影和印度流行音乐的关系 2830630427王运 流行音乐文化鉴赏课中所讲到的印度音乐和电影的关系是一项很有趣的连接体。可以说,没有印度电影那么也就不会有印度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电影与音乐似乎已经融为一体,基本上印度电影每一部都会穿插大量的歌舞片段,这在其他国家的电影上都是看不到的。 在世界民族音乐的百花园中,印度音乐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印度又是世界公认的传统舞蹈的发祥地。 印度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每年生产近九百部电影,是好来坞的四倍。印度每年看电影的人次也是最多的。电影在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意义,印度人的民族特性也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发挥。印度电影导演SehdevkumarGupta曾说过,“印度电影既是夜总会又是神庙,既是马戏团又是音乐厅,比萨饼和诗歌研讨会’。 印度电影始于十九世纪末期,当时,一批讲述神话故事、富有印度歌舞特色的默片被搬上了屏幕。有趣的是,即使在默片时代,印度电影也并不真是沉默的,风琴、手鼓、小提琴常常在幕后伴奏。三十年代有声电影开始出现,从此给印度电影带来了歌声。中国观众熟悉的拉吉·卡布尔从五十年代开始活跃于电影舞台,他主演的流浪者曾轰动中国、中东和中亚。也正是他开创了每部电影至少五首歌的潮流。明星制度始于七十年代,这时的印度电影已基本定型,家庭关系、反抗不公、忠于朋友成了印度电影的主旋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印度电影音乐是很有趣的: 印度音乐的独特风貌与它的文化息息相关。印度半岛在人种、宗教、文化、音乐方面是世界上种类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尤其是北方)历史上长期受到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接受了波斯、希腊、蒙古、突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和当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正是在古老,悠久的印度文化基础上长期积淀,发展,深化,创造,升华的结果。 “印度音乐还有一个现象很特殊,它除了拥有自己的传统的乐器以外,外国的西方的乐器到了印度以后被它完全同化了,比如小提琴、吉他、曼陀铃、黑管、萨克斯,特别是小提琴,他把它彻底改变了,按照印度的声乐歌唱的习惯,按照印度的各种各样的音阶装饰音把它彻底改变了,表面上看还是一架相同的小提琴,灵魂完全是印度的,这是很有特殊意义的一件事,说明印度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厚。 今天的印度电影业非常庞大,孟买是印地语电影的制作中心,印度人称之为宝来屋。印地语电影大约占印度电影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印度有很多电影院,每天有超过两千万的观众。电影院通常被分为A、B和C三类。A代表城市,B代表市镇而C代表乡村。电影院收费非常便宜,A类电影院通常不超过40卢比(约1美元),C类电影院一般不超过10卢比(约25美分)。城市和乡村也许有不同的口味,同一部电影也会带来不同的收入,但有些因素是绝大多数电影所不可缺少的:比如每部电影不能少于5首歌;即使严肃电影也不可没有喜剧场面;悬念、感情纠葛、打斗、美丽的女演员和湿漉漉的莎丽更是不可少。 印度电影和其他国家的电影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印度电影似乎总是唱唱跳跳,打打闹闹,有时甚至东拉西扯,给人一种不很严肃的印象。这也许和印度人

印度尼西亚音乐

印尼 印度尼西亚概况 国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独立日:8月17日(1945年) 国庆日:8月17日(1945年) 国旗:旗面由上红下白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长与宽之比为3∶2。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徽:由一只金色的鹰、一面盾和鹰爪抓着的一条绶带组成。鹰象征创造力。鹰两翼各有17根羽毛,尾羽8根,这是为了纪念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日——8月17日。鹰胸前的盾面由五部分组成:黑色小盾和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宗教信仰,也象征“潘查希拉”——印尼建国的五项基本原则;水牛头象征主权属于人民;榕树象征民族意识;棉桃和稻穗象征富足和公正;金色饰环象征人道主义和世代相传。盾面上的粗黑线代表赤道。鹰爪抓着的绶带上用印尼文写着“异中有同”。 国家政要: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2004年10月当选;副总统优素福·卡拉,2004年10月当选;人协主席希达亚特·努尔·瓦希德,2004年10月当选。 自然地理: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万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904,443平方公里,素称千岛之国。领海面积约是陆地面积的4倍。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长3.5万公里。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 人口:2.17亿(2004年),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7.5%,马来族7.5%,其他26%。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民族语言和方言约300种。约87%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 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 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首都:雅加达(Jakarta),位于爪哇岛上;人口有838.5万(2000年)。 行政区划:1999年东帝汶从印尼分离后,印尼政府将马鲁古省、伊里安查亚省分别分割成2个和3个省份,又同意一些地区自立新省。现共有32个省(省级地区),即:亚齐特区、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内、占碑、朋古鲁、南苏门答腊、楠榜、雅加达首都特区、西爪哇、中爪哇、日惹特区、东爪哇、巴厘、西努沙登加拉、东努沙登加拉、北马鲁古、南马鲁古、东伊里安查亚、中伊里安查亚、西伊里安查亚、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东南苏拉威西、南苏拉威西、东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和西加里曼丹、万丹省、邦加-勿里洞省、哥伦打洛省。 简史:公元3-7世纪建立了一些分散的封建王国。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先后侵入。1596年荷兰侵入,160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浅谈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电影中的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位极其显赫。现代电影中。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影片。许多成功的影片如果脱离了音乐。其艺术感染力也将会暗然失色。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中运用音乐.就像小说需要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一样重要。电影音乐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一)渲染环境气氛 1.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 2.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 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 (二)渲染时代气氛 每个时代的乐曲或歌曲。从内容、音调、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 电影音乐可以根据影片的时代背景,选用那个时代特有的乐曲或歌曲作为影片的主题 音乐。同时。也可以运用这种音乐为影片制造背景气氛,以达到渲染影片时代气氛的作 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影片,常采用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瑚音乐旋律等等。这些音乐都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时代特征。(三)渲染地方色彩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故事发生的地点.选用具有当地特点的歌曲、地方戏曲、地方曲 艺的音乐,即可为影片营造渲染出一种地方色彩来。 例如我们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的影片。音乐都有鲜明的各国地域 特色。 (四)渲染民族特点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 民族特点。彦克、罗念一作曲的表现西藏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片<农奴》,选用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并由藏族著名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刻画人物心理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大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概括。虽然

印度电影简介

印度电影简介 U201016801 郦银君 1.《宝莱坞生死恋》 宝若和戴夫德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感情益深,彼此缘定终身。但青年的戴夫德斯被父亲送到英国求学,宝若一直痴心地等他回来。十年以后,戴夫德斯学成归来,满以为可以娶宝若为妻,但是自己的母亲卡萨亚却拒绝接受宝若做儿媳。理由是门不当户不对。由于卡萨亚在公开场合辱骂了宝若的母亲,她一气之下把女儿嫁给意味富有的鳏夫。戴夫德斯与宝若决定私奔,但是被戴夫德斯的父亲发现,宝若再次受辱。戴夫德斯离家出走,并且给宝若留下一封信,劝她忘掉他,伤心欲绝的宝若听从母亲的安排远嫁他乡。与此同时,戴夫德斯走向了自我放逐和自我毁灭。他沉浸在酒精的麻醉当中。但是始终无法消除失去宝若的痛苦。名妓山德拉姆对戴夫德斯一往情深,但是始终无法取代宝若的位置,获取戴夫德斯的心,甚至不允许触摸对方。就这样,戴夫德斯怀着对昔日恋人的爱情走向了生命的终结。最后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死在了宝若的家门口。 2.《时尚》 宝莱坞名导揭露印度时尚界鲜为人知的潜规则。这是一部超现代好看的印度片,与以往我们看到的载歌载舞的印度片不同,没有什么歌曲和舞蹈,但故事情节可以和大片相媲美。高级时装挺进印度中产家庭,宝莱坞新作将镜头对准了印度时尚业,将其幕后的药物滥用、精神抑郁和潜规则等内情悉数搬至台前。前世界小姐、宝莱坞女星朴雅卡·乔普拉在该片中饰演一个小镇女孩,她梦想着有一天成为超级名模,但要想在孟买这个鱼龙混杂的大都市取得成功,她必须要克服一道道难关。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城市普通家庭的漂亮女Meghna Mathur梦想成为超模,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一人来到孟买,开始她的模特求职路,最终凭着自己的天生丽质和男人的关系成为顶级模特,但是她却逐渐迷失了自己。在看到曾经的超模的下场和现实中的种种残酷,她回到了家里,沉寂一年后,在父亲和朋友的鼓励下再次登台,当原来的超模最终因吸毒过量死亡的时候,她决心要靠自己成功,并最终在T型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3.《爱经》 一部性教育片,这是一部现在看来也非常大胆的片子。裸露尺度非常大,又名性爱宝典。印度著名女导演米拉·奈尔的这部影片中毫不避讳地展现了肉欲交欢的场面,性感而大胆。本片以奇观式的布景,豪华的服饰,优美的画面以及通俗剧式的情节烘托起女性解放的命题。宫女玛雅自幼和公主一起学习舞蹈,驼背王子比基一直对玛雅情有独钟。玛雅越长越美丽,越比公主更聪明善舞,公主的妒忌心也越来越重,而玛雅的反抗心理也同样十分强烈。邻国的辛格王来结亲,在新婚前夜玛雅诱惑了辛格王,在公主之前得到了辛格王。比基向王后要求得到玛雅被拒绝,愤怒之下揭发了玛雅的行为,玛雅被赶出宫廷。然而在新婚之夜,辛格王子喊出了玛雅的名字,两夫妇不欢而散。流浪的玛雅被宫廷雕刻师杰古玛发现,把她推荐给卡马苏拉教师拉萨,玛雅从此爱上了杰古玛。但杰古玛害怕玛雅的爱情会影响他对艺术和事业的追求而拒绝了她。玛雅只得再次走入宫廷。经过Kama Sutra即爱经洗礼后的玛雅,掌握了王子,公主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在一旁嫉妒。杰古玛无法忍受失去玛雅,借雕刻玛雅石像的机会被王子赏识而招进宫,和玛雅重聚。王子终于发现二人的关系,决定把杰古玛杀掉。玛雅找到公主,教给公主诱惑之术,甚至以全副身心恳求王子,希望能够救出杰古玛。最后,就在比基率领军队杀入王城之前,杰古玛被大象踩死,玛雅走出皇城,走入茫茫风沙之中。 4.《阿巴克大帝》 这部片子里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真是要迷死人了,尤其是女主角不论是服饰,还是画面背景都极度奢华,可以说相当唯美。影片讲述一个16世纪的爱情故事,伟大的莫卧儿皇帝Akbar

印度音乐文化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博采波斯、阿拉伯等外来音乐文化之精华,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与宗教、神话及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古典音乐占主要地位。“拉格”(具有调式意义的曲调程式)和“塔拉”(节奏)是印度传统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音乐创作的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14世纪后,印度的古典音乐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即南印度的卡那迪克音乐和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它们在乐律、曲式、乐器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北印度音乐较为世俗化,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多些,而南印度音乐则基本保持了印度本土音乐的特色。此外,对于拉格和塔拉的理解和使用稍有差别,在风格上也各具不同特色。 约于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迫使印度本土居民达罗毗荼人大量迁往南方。此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于是开始了印度音乐史上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公元前16~前4世纪)。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吠陀》诗集共4部,其中《梨俱吠陀》是最古的诗集,收诗1028首。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依据于《梨俱吠陀》。《娑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其中除75节以外,全部是从《梨俱吠陀》中摘录下来的。演唱这些赞歌时,由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低、中3种音调唱诵。曲调多半音进行,用维纳伴奏。《夜柔吠陀》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祀。公元前6~前4世纪,印度产生了两部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罗摩衍那》中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两种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还记载了歌唱时使用的3种音调、7种调式和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7种“拉斯”(即韵味或情趣)。这两部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它们很早便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中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约于2世纪,出现了< a>的著作《乐舞论》。它标志着印度古典音乐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婆罗多奠定了印度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他所创造的一些音乐术语至今仍在使用。 从4世纪开始,印度历史上累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印度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波斯、阿拉伯的影响当居首位。与此同时,印度的音乐文化也传播到亚洲和阿拉伯等地,在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印度的音韵学、乐律、乐器、歌唱方法、宗教音乐和民间歌舞等,自公元65年后也陆续传到了中国。11世纪,穆斯林大量进入北印度,他们带来了波斯和阿拉伯的音乐与各种乐器。 14世纪起,在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的影响下,印度斯坦音乐开始摆脱宗教仪式的束缚,在风格和特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A.库斯罗(1253~1325)对北方印度斯坦音乐的发展有较大贡献。南印度卡那迪克音乐受外来影响较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格。这样,印度便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的音乐。13世纪<>的著作《乐艺渊海》进一步发展了婆罗多的理论,使印度音乐理论更趋系统化。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音乐进入黄金时代。乐坛上人才辈出,古典音乐从宫廷和贵族官邸发展到民间,各地民间音乐生活异常活跃。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巴卑儿(1483~1530)本人就是一位音乐家。另一位统治者阿克巴(1542~1605)是音乐事业的热心赞助人,在他的宫廷里拥有丹森(1520~1595)这样卓越的音乐家。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音乐文化一度处于衰退。自19世纪末,以<>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发展,颇有成效。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歌曲,鼓舞了人民的斗志。<>、V.D.巴卢斯卡(1872~1931)和<>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1947年印度独立后,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濒于失传的乐曲和乐器、舞蹈等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重新出现。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艺术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全国设立了多种音乐机构,在首都和地方各邦开办了各种专业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转为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并以教授民族音乐为主。印度

印度尼西亚的民俗音乐

印度尼西亚的民俗音乐

————————————————————————————————作者:————————————————————————————————日期:

印度尼西亚的民俗音乐-音乐论文 印度尼西亚的民俗音乐 文/谢佳音 错落有致的甘美兰音乐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印度尼西亚,然而,甘美兰并不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骄傲,在成千个岛屿上的印度尼西亚人民沉醉在各式各样的音乐、舞蹈活动当中,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单以乐器为例,苏门答腊岛西部的尼亚斯岛上的木琴类乐器的始祖——多里多里;加里曼丹岛上的2弦琉特——金拜、竖琴琉特——恩克拉顿;罗提岛和迪莫尔岛上的由棕榈叶编制的六角形乐器——萨散冬等,都是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民族乐器。安格隆可以说是西爪哇乐队里除甘美兰乐器外最著名的乐器了,它是由竹子制成的摇奏类乐器。通常情况下,由两根竹筒一上一下横置,做成一个起固定作用的支架,然后在竹筒上挖一些方形的孔,垂直插入几根上端被挖成舌状、下端呈凹形的粗细不一、长度不等的竹子,通过手摇,竹筒和竹子之间相互碰撞,发出“ 咯隆、咯隆” 的声响,连续摇奏时,更会发出华丽悦耳、宛如流动的泉水般的声音。由于竹子的粗细、长短各不相同,所以音高也不尽相同,竹长发音低,竹短发音则高。 印度尼西亚的安格隆历史悠久,大概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安格隆形制比较简单,仅由几根普通的竹子做成,随着艺人们的不断改进,如今的安格隆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印尼独立后,雅加达的音乐家们不断进行着乐器的改造,全套30多个安格隆,已经可以演奏具有12个半音齐全的平均律制,音域可达三个八度。新型的安格隆乐队不但能演奏单线条的音乐,还能演奏出丰富的和声及自由的调性转换。大型的安格隆则需要十几、二十个人来演奏,更大的安格隆乐队甚至多达二三百人。

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1. 澳大利亚蝴蝶舞 2. 南美印第安民歌《雄鹰飞逝》 3. 阿根廷探戈《化妆舞会》 4. 瑞士约德尔合唱 5. 巴西卡泼伊拉舞 二、简答题(30分) 1. 西塔尔琴是哪个国家的乐器,简述它的形制和特征。 sitar 中文名:西塔尔琴(西塔琴)印度拨奏弦鸣乐器。为木制长颈的 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及最流行的传统乐器,西塔尔琴音色柔美、珠圆玉 润,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最具神韵魔力,主要流 行于印度北方和巴基斯坦等地。 2. 约德尔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形式?有何特点? 约德尔(Yodeling)是源自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在山里牧人们常常用号角和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达各种信息。久而久之,他们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约德尔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在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奇特的效果。 3. 简述伽倻琴的形制和特点。 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弹拨弦鸣乐器。朝鲜语称嘎呀高。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筝基本一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伽倻琴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乐伽倻琴”、“散调伽倻琴”、现代用的“21弦伽倻琴”等三种。 三、问答题(50分) 1. 请谈谈本学期的内容中,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音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例说明。 2.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有何特点?并就你最喜欢的拉丁音乐形式(器乐、歌曲、舞蹈等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