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社会学_练习题(1-5章)

劳动社会学_练习题(1-5章)

劳动社会学_练习题(1-5章)
劳动社会学_练习题(1-5章)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最早正式出现于()

A美国B英国C法国D奥地利

2、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阶段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3、劳动的社会关系的预言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上。下面()之间的集体谈判是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A工会与政府B工会与雇主C雇主与政府D劳工与雇主

4、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的人D自然人

5、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二集体协商制度的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作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开展集体行动才能保证之间的利益,该学派是()

A法团主义B新放任主义C新集体主义D新马克思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社会学”最早由()正式提出并首次使用。

A乔·弗里德曼B马克思C彼·纳维利

D亚当·斯密E迪尔凯姆

2、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

A实际观点B实证观点C整体观点

D发展观点E感性观点

3、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勒B梅耶C迪尔凯姆

D威廉·配第E马克斯·韦伯

4、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主要有()。

A描述性研究B解释性研究C横剖研究

D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E纵贯研究

5、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

A社会调查法B社会统计法C比较分析法

D参与调查法E实证分析法

6、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A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

B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C其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D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E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7、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上的劳动者,须具备的因素是()。

A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

B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

C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

D身体不应该残疾

E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8、劳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

A古典阶段B现代阶段C从前阶段

D将来阶段E后现代阶段

1、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从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心划分,可将劳动分为()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2、在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处于第三阶段的是()

A以手工劳动为基层的简单协作阶段B机器大工业阶段

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D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3、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指的是()

A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

A企业和劳动者B企业、劳动者和国家

C企业、劳动者和市场D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

5、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

A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B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6、“配第一克拉命题”所指的现象是()

A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由第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

B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又由第一、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

C劳动力由第二产业转移到第一产业,又由第二、一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

D劳动力由第三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又由第三、二产业转移到第一产业

7、综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是()

A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向“三、一、二”转变的趋势

B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的趋势

C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

D三次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向“一、二、三”转变的趋势

8、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的特征是()

A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B从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

C从非技术劳动向技术劳动转变D以上答案都不对

9、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B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的职业结构D劳动才产业结构

10、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

A劳动收入的保护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资条件的改善D素质的提高

11、霍桑试验表明,提高功效的决定因素是重视()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生产条件

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12、下面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因素的是()

A品貌和气质B报酬C相似与互补D政治信仰

13、能够有效的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拓宽了组织所能达到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群体组织结构是()

A职能式结构B水平结构

C直线制结构D矩阵结构

14、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B自我实现型假设

C理性人假设D社会人假设

15、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和士气激励理论是()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所谓市场体制的三方关系是指下面哪三者之间的关系()。

A劳工B政府C市场

D雇主E以上答案都不对

2、对于建立三方机制,下面关于我国的三方机制表述正确的有()。

A本质是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

B其目的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代表雇主的组织和代表工人的组织,共同协商处理劳动关系问题

C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D三方性原则和三方机制的关系是:三方性而且是三方性机制的具体体现,三方性机制是三方性原则的核心E社会保险费的承担由政府和企业合理分担

3、下面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自来水业B畜牧业C交通运输业

D建筑业E住宿和餐饮业

4、下面对三次产业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

B第二产业是以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C第三产业地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D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宰

E第二产业为第一、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材料和技术设备

5、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是()。

A体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

B体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C技术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D脑力型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E非技术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6、下面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是()。

A速度比较快B达到的水平比较高C空间分布不平衡

D老龄化趋势进程日趋显著E老龄化趋势尚不明显

7、劳动保护的意义包括()。

A是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

B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C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

D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E是防止两极分化的需要

8、下面不属于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的是()。

A劳动时间的限制B提高劳动者素质C劳动速度的限制

D劳动物质条件的改善E保护劳动者的收入

9、下面属于梅耶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内容的是()。

A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

B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C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了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可以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

D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性

E工人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10、直线制正式组织结构的四大特征是()。

A指挥的等级链B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C权利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D决策的独立性

E工作的标准化

11、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原有的三个核心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A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

B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

C非正式结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D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

E虚拟组织将越来越盛行

12、下面关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是人类行为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

B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七种需要从低级向高级渐渐上升,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高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

C人的需求具有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存在

D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是人的三种核心需要

E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

13、美国耶鲁大学的克来顿·艾尔德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它们是()。

A生理需要B生存需要C社交需要

D关系需要E成长需要

14、下面对公平理论的局限性叙述正确的是()。

A公平是一种基于个人认知和判断的评价,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B在当今时代,人们收益中的内在报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此类报酬难以量化,因而在收益比较时员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C管理者对员工的判断结果很难了解,很难把握和直接改变员工主观认知上的不公平

D公平理论并不具有实际可应用的价值

E当今时代公平理论侧重于工资的合理性研究

15、下面属于“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的是()

A人在同一时期内会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相互作用并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

B由于人的需要和能力的不同,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C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知识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D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E一般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参加工作的,只有金钱和其他的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第三章劳动者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形成劳动领域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

A劳动B劳动力C劳动者D劳动行为

2、()体现这劳动者宿舍结构的本质层面,是劳动者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A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健康D劳动者的现代化

3、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入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4、()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的物质基础。

A先进的生产力B先进的生产关系C优越的生活条件D先进的生产技术

5、(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A企业意识B企业形象C企业价值观念D企业规范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A从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B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从劳动者行为的个体角度D以上答案都不对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劳动性行为B非劳动性行为C劳动者群体行为D正式行为

8、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作准备的阶段是()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9、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劳动的社会地位

10、()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A劳动B闲暇C劳动和闲暇D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1、劳动者的社会素质包括()

A文化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劳动者的现代化

D劳动观念E心理素质

2、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内容有()

A工作环境B同事C职位变化

D工作任务本身E工作时间

3、一个现代化的人的综合特征包括()

A头脑开放,能理解各种不同观点,尊重和自己的观点有分歧的意见

B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能适应社会变革

C对未来充满希望,从不被挫折击败

D普遍的信任感,对周围的人、制度和组织给予信任

E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是现在取向或未来取向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形式包括()

A情绪控制B自主控制C心理控制

D诱导控制E胁迫控制

5、下面选项对劳动者与宏观社会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者是社会习俗与社会规范的主要体现者,劳动者在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中起决定作用

B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在劳动者身上得到广泛的体现,并且通过劳动者的延续在代际间传承

C宏观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着劳动者,宏观社会文化环境一旦形成,劳动者就必须服从这种环境的要求

D劳动者通过实践不断地重新构建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社会规范

E宏观社会文化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劳动者是否维护和遵守这一秩序,决定了一个社会能否真正稳定6、下面对劳动效用与劳动行为的相互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效用回报恰当,人们才有劳动兴趣,才会产生劳动行为

B过度劳动对劳资双方都不会带来预期的满意效果,即使劳动边际效用是递增的

C理性劳动者总是尽可能地将其劳动付给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劳动效用的环境对象

D劳动者的素质差异决定了劳动行为的价值大小,由此也影响到其劳动效用水平的高低

E物质收获和精神回报在产生劳动效用时不能相互替代,物质和精神两因素的数量组合可以产生相同的劳动总效用

7、下面对等效用曲线表述正确的是()

A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

B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C等效用曲线是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的曲线

D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

E斜率为正,说明效用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相互替代

8、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A预算约束线与等效用曲线相切

B获取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劳动代价率与相应的边际效用比值相等

C收入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价值的边际效用

D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等效用曲线斜率相等

E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等效用曲线斜率相反

9、下面从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者的劳动决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工资率的变动体现为两种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B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同时作用,但两种效应的方向相反

C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资率超过一定水平后,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D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了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劳动者作出劳动决策的依据

E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超过一定水平后,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10、下面对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B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在本质上决定了闲暇时间

C劳动时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闲暇时间的结构

D闲暇时间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

E闲暇时间能够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四章职业生涯

一、单项选择题

1、过去,我过曾出现过“当兵热”“从政热”,近几年又出现了“考研热”,后来有发展到“出国热”“外企热”,这说明了职业具有()特征

A社会性B时代性C差异性D层次性

2、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由()提出的

A萨伯B霍尔C沙特列D金斯伯格

3、()是职业生涯因素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项

A健康B社会阶层C教育D年龄

4、按照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当一个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为未来的职业成功作准备,那么他是处在职业生涯的()段

A职业准备B初期C中期D进去组织

5、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6、假设在劳动者甲面前有A 、B两项职业,对该劳动者来说,职业A的效价是50,职业B的效价是40,但他认为获得A的职业效率为0.5,小于获得职业B的0.8的职业概率,那么按照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他将倾向

选择()

A职业A B职业B C两者都一样D是否作出选择不确定

7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A员工的自我评价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D职业培训与指导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的()

A技术/职能型B管理能力型 C 安全/稳定型D职业培训与指导

9、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C转换职业的道路D以上答案都不对

10、()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中职业发展所划分的阶段的是()

A成长阶段B探索阶段C培训阶段

D建立阶段E维持阶段

2、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按照气质将人分为()

A多血质的人B胆汁质的人C黏液质的人

D抑郁质的人E神经质的人

3、下面属于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的是()

A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

B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C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D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

E有利于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4、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包括()

A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

B使人的需要满足从金字塔形向梯形过渡最终接近矩形

C使员工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得到提高

D使员工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

E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5、按照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当一个人处于职业中期时,他的任务主要是()

A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

B保持技术竞争力,力争成为专家

C承担责任,成功地履行与第一次工作分配有关的任务

D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

E承担较大的责任,确定自己的地位

6、下面关于“职业锚”叙述正确的是()

A它的定义比工作价值观或作业动机的典型概念更加宽泛,它仍旧与职业选择所作的许多分析一样,只强调了动机和价值观,没考虑到实际工作经验

B这个概念强调了完整的自我观中的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之间具有相互作用

C“职业锚”只有在早期职业的若干年后才能被发现

D这个概念倾向识别个人内在的一种稳定的成长区

E“职业锚”可以凭测试形式来预测

7、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基本上有三个方向,它们是()

A纵向发展B切线发展C横向发展

D向核心方向发展E直线发展

8、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是()

A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

B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C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优势

D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E保证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就

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以下不属于这九类的是()

A经理及行政人员B文员C学生D非技术工人

2、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

3、在社会学领域中,在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分析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赖特B马克思C韦伯D撒拉尼和维克多·倪

4、下列不属于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B产业结构调整

C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上升D社会关系的复杂化

5、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

A涂尔干B帕森斯C格兰诺维特D摩尔

6、强调道德是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义因素的理论是()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的系统功能论D以上理论都不是

7、涂尔干在()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作了明晰的阐述

A《地位解体和阶段》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以上都不对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B涂尔干C怀特D撒拉尼

9、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继承了()阶级模式

A马克思B涂尔干C怀特D摩尔

10、根据年龄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的职业流动率较低

A办事员B企业内的普通工人C主要负责人D商业人员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要结构变动很大,一下描述有误的是()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部门流向供应享受资料的部门

12、以下几项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流动特点的描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职业流动由“单向型”被“双向型”、全方位、“围城”式的职业流动的替代

B职业流动的方向主要是农村→城市、国营→私营、南方→北方

C职业流动从农村到城市的意向职业流动方向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永久不变

D职业流动的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是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相关因素。

A教育程度B经济收入C劳动强度

D晋升机会E职业的社会功能

2、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主要包括的两大派系是指()

A戴维斯和摩尔学派B韦伯学派C网络结构观学派

D沃纳学派E马克思主义学派

3、社会分层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是指()理论。

A马克思主义B新马克思主义C网络结构观

D韦伯学派E市场转型理论与社会分层

4、韦伯开创的社会分层理论中,三指标体系分析法是指()指标。

A地位B财富C社会贡献

D权力E声望

5、社会分层的发展出现了网络结构观,下列概念中()属于该理论。

A社会网络B个人魅力C社会资本

D社会资源E中产阶级

6、下列有关社会分层的功能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A把社会不平等理解为建设性意义的功能

B阶层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存在

C阶层反映了社会的共享价值观

D经济结构并非社会中的主要结构

E社会变迁导致阶层的结构变化

7、帕森斯在系统功能论中强调社会秩序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他提出的四个功能的先决条件是()A适应环境B整合C文化制度

D潜在的模式维持E目标获取

8、社会分层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理解社会

B反映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

C揭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D有力地缓和了社会阶段矛盾,稳定了社会

E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9、为青年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有()

A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渠道

B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C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D发展第一、二产业

E限制城乡人中流动

10、下列()因素可能会成为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

A家庭背景B性别C年龄D文化程度E本人的智力

11、文化程度也是职业流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其特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对大学文化人口来说,单位负责人和办事员的职业流动率最高

B高中文化人口的职业流动特点是以工人和农民为职业转身其他职业

C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较差

D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职业流动的重要因素

E文化素质并不影响职业流动

12、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第三产业应该重点开拓的三项产业是()

A服装设计业B信息产业C物流

D生物工程E咨询服务业

13、体现了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的是()

A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第三产业

B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高科技产业

C从地域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主要流向经济发展地区、沿海地区以及国外发达国家

D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主要流向外交企业、私营企业

E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制造业

14、要为青年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国家大力提倡建立培训机构,教育政策也应得到调整,主要在()A大力发燕尾服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

B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C发展社区学院

D加强在职教育

E发展企业办学

15、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主要流向外交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主要原因有()

A外企、私企的待遇更好B个人价值取向

C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D简单的人际关系

E外企和私企拥有先进且灵活的管理方式

16、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呈现出()的特点

A职业变动频繁

B通过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地位上的明显上升

C再次职业流动使其地位变化甚微

D大部分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

E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使其收入和地位得到大幅提升

劳动社会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就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

2、三方性原则: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社会劳动关系方面,实行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参与和进行协调的原则。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国际惯例,也是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所奉行的准则,从而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体制性手段。

3、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职业结构是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

反应,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经与的反映。

4、劳动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5、职业生涯:广义上讲是指人的一生;狭义上是指职业问题。

6、职业锚理论:人们因为某种思想原因选中了一种职业,就此“抛锚”、安身。还有的学者把之翻译为“职业着眼点”。

7、职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8、疲劳:疲劳是指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性工作而不断消耗能量,产生机体内生理、心理变化而引起工作能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9、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劳动者群体对于劳动者所具有的吸引力和结合力,它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0、职业介绍:职业介绍是一定组织对于社会上谋求职业的人提供帮助,使其了解社会某些职业岗位空缺及该职业的具体内容,从而选择其中某一职业

11、劳动组织:劳动组织作为组织中的一种类型,它是社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按照一定的劳动法规、章程建立起来的组织,是执行生产、经营、服务于管理职能的劳动者的有机体。

12、劳动力市场:狭义上是指劳动要素的交换场所广义上是指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经济运行体制

13、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在一定形态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通常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或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14、声望经济:一些人的经济收入主要由个人特征决定

15、市场导向的报酬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的报酬结构,是根据市场上本公司的竞争对手的报酬水平来决定公司内部的报酬结构的方法。

16、政府:是指一定国家或地区的行政机构,其实质是一个社会公共权力的运用机构。

17、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或偶然失调所造成的失业。

18、就业: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19、特殊劳动群体: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

单选

1、在劳动社会学研究的性质中,最早开始主张实证性的学者是(D)

A.泰罗B.马克思韦伯C.卡尔维诺D.孔德

2、被称为第二联合国的是(B)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劳工组织

C.世界银行

D.国际绿色和平组织

3、联合国《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职业分类的标准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时所具有的(C)。

A.职位 B. 岗位 C. 职能特性 D. 工作性质

4、(C)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判断和评价。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人生理想

5、职业稳定期是指(C)

A职业准备期B职业选择期C工作中期D工作后期

6、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生涯系留点(C)

A.技术性能力

B.管理能力

C.高额薪酬

D.自主性

7、对职业流动影响最为显著的一项是:(D)

A 年龄

B 种族

C 宗教

D 本人教育水平

8、需要理论是由(B)提出的?

A亚当斯B马斯洛C凯恩斯D邓拉普

9、组成劳动者群体的劳动者有着一定的共同目标和特征,并通过一定的(C)结合在一起。

A.地域框架

B.经济合作

C.组织形式

D.劳动模式

10、在我国劳动市场体系中政府劳动保障系统的(A )和人事系统人才交流中心

A 职业交流所

B 劳动力市场

C 职业交流会

D 再就业中心

11、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的是(B)问题?

A 组织环境

B 秩序

C 自由度

D 知识

12、(C)是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划分的市场

A普通市场B合法市场C散在性市场D自由市场

13、以下哪项是各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B)

A双方谈判制度B集体谈判制度C政府干预制度D三方协调机制

14、制度经济学中非常强调工资结构的是(A)

A邓普拉B多尔嘎C皮尔D卡尔伯格

15、下列理论中,(D)理论更加系统的分析了报酬与劳动积极性的关系。

A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B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C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16、在世界银行的政府职能观中,中级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不包括(D)

A、再分配性养老金

B、家庭津贴

C、失业保险

D、资产再分配

17、(A)是人类劳动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的根本途径。

A、技术进步

B、人口数量的增加

C、交通条件的便利

D、自然环境的改善

18、就业问题不具有(D)

A经济性B社会性C政治性D文化性

19、下列不属于影响中老年就业因素的是(B)

A.经济变动的影响

B.政治不稳定的影响

C.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影响

D.年龄歧视

多选

1、在中观层次的劳动社会学研究方式中,(AD)是主要的研究主题

A.社会群体B.社会行为C.社会结构D.社区

2、以下几项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BCD)

A.地质普查业

B.警察

C.仓储业

D.社会福利事业

3、三方性原则所涉及的主体有(ABD)

A.劳工

B.雇主

C. 市场

D.政府

4、发达国家职业结构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包括(ACD)

A、体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

B、体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C、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D、脑力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增加

E、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5、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一般可分为(ABCD)几个阶段。

A.预期社会化

B.初始社会化

C.基础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6、早期职业生涯阶段的主要任务(A B C )

A培养行动技能B培养某一专门能力C培养创造、创新的能力D培养“训练和教导他人” 的能力

7、职业生涯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理论(ABC)

A.职业自我论

B.职业决策论

C.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

D.无职业论

8、影响劳动者职业流动的社会结构因素:(A B C )

A 社会结构

B 产业结构的变化

C 人口变迁

D 年龄

E 性别

9、组织文化对成员的影响主要有(A B D )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凝聚功能D约束功能

10、下列哪些不属于美国学者沃克提出的劳动者群体士气的要素反映(BEF)。

A.劳动生产率

B.群体分裂倾向

C.对工作的满意感

D.对作业群体的满意感

E.劳动者对群体目标的态度

F.群体中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状况

11、在公立职业介绍中应该掌握以下哪些原则(A、B、C)

A科学性 B 合理性 C 服务性D 合法性

12、非正式组织的部分特点:(A C D F)

A 形成过程

B 目的

C 目标D权威 E 领导 F 领袖

13、劳动力市场规则有(ABC)

A公平规则B等价规则C合法规则D公正规则

14、按照劳资关系的权利结构标准,劳资关系的类型有(ABC)

A绝对型劳资关系B亲权型劳资关系C阶级斗争型劳资关系D利益协调型劳资关系

15、一般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ABCDEF)

A各级正规教育B在职培训活动C用于改善健康状态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D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E寻找工作活动的时间F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劳动报酬的是(ACD)。

A工资B保险福利C股票期权D奖金

17、薪酬制定的方法有(ABC)

A工作导向的报酬结构B技能导向的报酬结构

C市场导向的报酬结构D效率导向的报酬结构

18、具体来看,我国改革中的政府管理职能主要有一下几点:(ABCDE)

A、转换管理体制

B、培育劳动市场

C、进行社会服务

D、加强宏观调控

E、建立保障机制

F、实施劳动监察

19、失业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主要包括(ABCD)

A、劳动要素闲置浪费

B、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

C、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

D、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20、充分就业意义(ABC )

A经济政策之首B社会政策重要内容C国际劳工界目标D实现实现劳动人口最大就业比

21、特殊劳动者的能力包括(ABD)

A.身心调节能力

B.学习能力

C.沟通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填空

1、一般来说,一份问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指导语、题器、其他资料。

2、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者的权利、地位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其《章程》和附件《费城宣言》)中,确认了一系列处理劳动关系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原则。

3、从职业的社会阶层结构来看,最大的结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别的结构。

4、美国学者奥尔波特把价值观划分为六种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5、(职业准备期)是一个人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

6、人类生活时间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我国的方法,可以把生活时间分为四部分: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个人生活必需时间、闲暇时间。

7、根据劳动者流动的(参照物),职业流动又可以分为代际流动与同代流动。

8、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人格魅力、相似性、熟悉性和邻近性、被人喜欢)。

9、评价劳动者群体的士气,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客观方面的指标主要考察(生产任务)与(经营绩效)等方面情况。

10、(市场就业)是中国劳动制度的根本选择。

11、劳动组织结构元素有组织层次、(目标)、(角色)、联系。

12、中等口径的的劳动力市场强调市场上的工资有供求双方(讨价还价)决定。13、劳动关系制度的重点是(劳资冲突)以及通过制定一定的规章和协议对其进行调整。

14、(不同劳动者以及劳动者群体之间的报酬差异问题)构成了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内容。

15、集体激励的办法主要有(利润分享计划)和(增益分享计划)。

16、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有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和调解原则。

17、(独立就业)是指劳动者不受雇于任何单位,而以独立自由的身份存在。

18、公平就业目标__公平就业机会、_反对就业歧视__、__反对不平等报酬_、_反对非法雇佣、对不合理解雇、反对职业垄断、保护和扶助弱势群体。

19、(社会差别)是社会分层的直接根源。

简答

1、请简要回答抽样调查的主要优点

答:1、费用低2、精度高3、规模相对小,便于实施4、获得的信息丰富,具有一定深度5、时效高2、请简述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前提条件以及主要途径。

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是第一产业劳动者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前提。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必须具备另一个条件,这就是非农业部门劳动岗位的增加。

第一产业的劳动者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农村,向大中型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流动。另一种则是在农村“就地消化”或者转移到小城镇。

3、比照国际标准,我国把职业分为四个层次,包括八个大类,其中这八大类分别为:

答:⑴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⑵专业技术人员⑶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⑷商业、服务业人员⑸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⑺军人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4、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角度,职业可以分为几部分?

答:⑴专门职业人员、政府官员、高级经理阶层⑵雇主、一般经理与管理人员⑶白领人员⑷熟练工人⑸

半熟练工人⑹非熟练工人⑺家庭服务与个人服务人员

5、在微观社会文化环境中,技术对劳动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答:第一、形成一定的工作环境基础第二、影响劳动者的劳动态度第三、影响劳动者的价值观念

6、人的职业生涯所具有的特性:

答:(1)独特性(2)发展性(3)阶段性(4)终生性(5)整合性

7、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因素:

答:(一)教育背景(二)家庭影响(三)个人的需求与心理动机(四)机会(五)社会环境

8、简述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变动。

答:(一)劳动时间不断减少的趋势(二)上下班路途时间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三)劳动时间价值不断提高的趋势(四)闲暇时间以及闲暇时间价值不断增加的趋势(五)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模糊重叠9、简析影响职业流动的各种因素

答:一.社会结构因素:

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口变迁,教育,家庭背景,社区的性质和规模

二.个人因素

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兴趣,个人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变化

10、简要说明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答:群体规范、社会促进效应、社会抑制效应、从众行为。

11、请概括劳动者群体凝聚力的制约因素

答:第一,群体成员的利益目标和价值观念的相近程度。第二,群体目标的实现状况。第三,群体满足成员需求的状况。第四,群体的社会地位状况。第五,群体领导方式。第六,群体规模的大小。第七,群体成员对付外部压力的情况。第八,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状况。

12、简要说明我国现行劳动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答:1、劳动力市场的分割2.劳动力市场的高投入3.劳动力市场机制的不健全4.劳动力市场规则的缺乏5.劳动力市场服务的低质量

13、简述一下单位制度变化的表现

答:⑴单位角色职能化⑵单位利益独立化⑶单位责任具体化和内向化⑷单位的“家长”角色强化

14、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答:积极功能:①凝聚功能②培养和利用领导潜力③减压功能④辅助生产功能⑤监督功能

消极功能:①制造冲突②反对变革③压制冒尖④小集团行为⑤散布谣言

15、劳动力市场在经济运动中有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劳动力市场是个人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具体场所,是个人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和用人单位配置、取得劳动要素的途径2、劳动力市场是人力资源供给、需求状况及其二者结合的直接反馈3、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人力资源流动的流向指南4、劳动力市场是个人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的动力导向系统5、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运行景气程度的晴雨计,可以反映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或衰退情况6、劳动力市场是一个社会平等状况的反映

16、集体谈判制度在国家中广泛流行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答:首先,集体谈判将平等和社会公正引入工业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实现雇员与雇主力量的平衡;其次,集体谈判是工人参与工业社会决策过程的一条渠道,使工作及劳动条件的决定过程由单方面变成了双方参与决定的过程;第三,集体谈判虽然不能消除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固有矛盾,但它为双方提供了一种互相沟通,互通有无,让双方了解自己的立场、目标和问题,努力去实现共同目标的场合;最后,集体谈判是一种灵活性的机制,适合于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可满足各种产业和职业的需要。

17、雇主解决生产过程中效率损失的举措?

答:举措有两个,一是人为的提高工资,使之超过市场上统一工资的水平二是给付低工资,但同时增加监工的人数,这样效率损失可以部分的减少。

18、如何利用报酬对劳动者个人进行激励?

答:①要灵活运用各类报酬,如员工劳动报酬的提高可以是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

②采取灵活的报酬调整政策,在对个人的报酬进行调整时。需要向劳动者解释清楚增加报酬或减少报

酬、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加多少减多少以及加减的标准是什么。

③对于劳动者的激励要采用差别化的策略。

19、我国的劳动政策都包括哪些?

答:一、促进就业政策;二、工资保护政策;三、工资激励政策;四、社会收入分配政策;五、社会保障政策;六、保护劳动者权益政策。

20、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

答:(1)就地转移(2)进入乡镇企业(3)进入小城镇(4)进入大中城市

21、公平就业目标

公平就业机会

反对就业歧视

反对不平等报酬

反对非法雇佣

反对不合理解雇

反对职业垄断

保护和扶助弱势群体

22、简述我国移民劳动群体的特征

答:1.移民劳动群体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其中绝大多数为进入城镇就业的劳动者。2.该群体的性别分布特点是男性多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女性多从事家庭服务业,并且沿海地区移民劳动群体中的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3.该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属于15—29岁的年龄段,约占这个群体总数的71%。4.该群体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约60%以上的人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5.从职业特征来看,该群体主要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23\试述“职业锚”理论。

答:职业锚理论是在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的一项纵向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所谓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

3

分)

“职业锚”的五种类型:

1

)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2

分)

2

)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2

分)

3

)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2

分)

4

)创造型“职业锚”。(

2

分)(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2分)

劳动社会学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最主要是()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人 D、自然人 2、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的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 A、法团主义 B、新放任主义 C、新集体主义 D、新马克思主义 3、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 A、企业和劳动者 B、企业、劳动者和国家 C、企业、劳动者和市场 D、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与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于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业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劳动者行为的集体角度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 A、萨柏油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假设在劳动者甲面前有 A、B 两项职业,对该劳动者来说,职业 A 的效价是 50,职业 B 的效价是 40,但他认为获得 A 的职业的概率为 0.5,小于获得职业 B 的 0.8 的职业概率,那么按照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他将倾向选择() A、职业 A B、职业 B C、两者都一样 D、是否作出选择不确定 10、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类型中的()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11、下列强调道德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的理论是()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的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2、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13、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部门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4、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 A、劳动定额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D、产量定额 15、把人们组合行为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的组织学研究专家是() A、韦伯 B、巴纳德 C、贝尔斯 D、莫雷诺 16、强调企业是一个社会机构而不仅仅是赢利机构的学派是() A、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B、正宗多元论学派 C、激进派 D、管理主义学派 17、随着企改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形成的市场就业机制是() A、自主择业 B、以中介机构为主 C、定向分配 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18、薪酬可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下列属于经济报酬的是() A、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 B、员工获得的满足感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教育学原理_习题集(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社会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一个标志。A.个性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学校教育D.终身教育 2.教育学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B.上帝造人C.天降生民D.《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概括错误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B.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C.教育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A.埃及B.中国C.印度D.希腊 6.()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A.文字B.有闲者C.学校D.教师 7.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 A.夏代B.商代C.周代D.春秋战国时期 8.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特点,这是() A.奴隶社会的教育B.封建社会的教育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四书五经B.七艺C.六艺D.骑士七技 1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A.普及教育B.义务教育C.教育机会平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问题 12.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夸美纽斯B.康德C.赫尔巴特D.洛克 13.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康德论教育》D.《普通教育学》 14.最早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 A.洛克B.卢梭C.康德D.赫尔巴特 15.“自然教育”的提出者是() A.康德B.赫尔巴特C.洛克D.卢梭

劳动社会学试卷习题及答案.doc

厂 xx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 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A.社会人 B 经济人 C 理性的人 D 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 法称为( B ) A 问卷调查法 B 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 D 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B) A 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B 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 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D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A) 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 D 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D) A 社会地位满意度 B 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 D 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B) A 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 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 劳动行为的个体角度 D 劳动行为的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A) A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 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 C) A 萨柏 B.霍尔C沙特烈 D 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D)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 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是(C ) A 加强管理与监督 B 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 D 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 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D 自然人 C 理性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D劳动者的职业结构劳动者的产业结构C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D 双因素理论C期望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D 思想机制C神经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D C继续社会化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D 现实期尝试期C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D 自主创业的道路转换职业的道路C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D 萨拉尼C怀特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D组织环境组织成员C 】C 、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10.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D工会谈判C 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C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 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 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 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 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 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2 、教育社会化3 、教育产业化4 、教育民主化5 、教育国际化6 、教育现代化7、教育 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2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方法称为( C ) A文献调查法B抽样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D社会调查法 2、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的解决工作冲突的方法,它将公共 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并强调劳工必须展开集体行动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该学派是(C ) A法团主义B新放任主义C新集体主义D新马克思主义 3、广义的市场经济主体包括( D ) A企业和劳动者B企业、劳动者和国家 C企业、劳动者和市场D企业、劳动者、市场和国家 4、能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的劳动社会结构是( A ) A劳动力的性别结构B劳动者的年龄结构C劳动的职业结构D劳动的产业结构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以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入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古典组织理论形成于( A ) A 20世纪30年代 B. Z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D世纪60年代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 ) A劳动性行为B非劳动性行为C劳动者群体行为D正式行为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的概念的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假设在劳动者甲面前有A.B两项职业,^对该劳动者来说,职业A的效价是50,职业B的效价是40,但他认为获得A的职业概率为0.5,小于获得职业B的0.8职业概率,按照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他将倾向( B ) A选择职业A B选择职业B C选择职业A或职业B D两者都不选 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D职业培训与指导1l、按照职业技术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健康教育学复习思考题(20200628122428)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标、任务是什么?何谓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有哪5 个优先领域?健康教育于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一般有哪几个主要步骤?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可能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于技能?第二章第二章人类行为及健康相关行为人类行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什么是认知不协调? 试举例说明影响行为的社会因素?促进健康的行为与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何特点?为什么在健康教育实践中针对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背景与假设?保护动机理论? 为什么会提出自我效能?行为改变阶段模式的认知层面及行为层面?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理性行为理论有何发展?各人际水平理论的特点?各人群与社区水平理论的特点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解释人们的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如何用健康相关行为理论模式指导制定健康教育实施计划?第四章第四章社会动员与社会营销 什么是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的目的? 什么是社区参与?社会动员的步骤、对象?社会动员成功的条件? 社会营销的涵义?社会营销涉及的基本概念?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如何对对象人群进行细分?健康教育市场的特点?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营销模式引入健康教育领域,对你有何启发?社会营销活动的要点可以如何应用于健康教育实践? 第五章第五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巧 什么是传播?传播的过程模式?传播的分类? 什么是健康传播? 什么是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基本技巧有?什么是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 什么是传播材料预试验?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第六章第六章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健康教育培训的基本原则? 如何运用同伴教育方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 第七章第七章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 什么是心理评估?心理评定量表的性质与构成? 如何评价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使用量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心理咨询?第八章第八章健康教育诊断 什么是格林模式? 格林模式的步骤及逻辑关系?社会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行为与环境诊断? 教育与生态诊断? 教育与生态诊断? 组织与政策诊断? 在格林模式中应用行为理论的框架? 健康教育诊断调查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九章第九章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要点? 健康教育干预的步骤?

《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和答案

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C)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 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A)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人 D.自然人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B) 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B)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5.既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又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的是(A) A.劳动者 B.劳动力 C.劳动 D.劳动行为 6.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是(A) A.先进的生产力 B.先进的生产关系 C.优越的生活条件 D.先进的生产技术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行为 D.正式行为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C)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D) A.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絮、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C)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B)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根植于(C)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的阐述的著作是(B)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社会合作论》14.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C) A.共同意识 B.职业道德 C.个人观念 D.行为规范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A)A.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 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 D.改革要彻底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B)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劳动管理关系17.下列不属于工会的基本性质的是(D)A.群众性 B.阶级性C.社会性 D.盈利性18.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得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就是( 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得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得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得劳动关系就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得关系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得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得关系D国家与市场之间得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得决定因素就是( A ) A人与人之间得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得总与指标就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得依据就是( B ) A劳动者行为得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得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得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得最重要因素就是( A ) A劳动者得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得多少C、劳动环境得好坏D劳动得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得概念最初得提出者就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得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得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得工作 C 持久细致得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得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得首要问题就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得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得就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得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得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得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得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得部门 12、冲突理论得产生就是有一定原因得,它就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得基础上提出得?(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与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与政党》D《分层得一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得就是( C ) A有较强得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得组织目标与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得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就是( A ) A明确政府得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得就是( B ) A劳动力得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规定了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 3、中国近代以来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是(),也称六三三学制。 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6、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7、结合课程管理体制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学校课程可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8、教育目的的特点有:客观性、()时代性 9、校本课程亦称(),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10、巴班斯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教学教育过程()”的概念。 11、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法国成人教育专家()。 12、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 13、《大教学论》的作者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14、()是第一个试图把教育建立为一门科学的理论家,也是最早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体系上的人. 15、()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16、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偏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17、()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 18、现阶段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原则、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9、教育评价的类型按评价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0、教育评价的功能有:()、指导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具有( ). 2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 )等. 23、()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出发点。 24、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5、()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26、在学校的正式课程中,主要有两种课程类型即学科课程和() 27、()是关于怎样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活动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其中的人与物的因素、时间与空间的因素的不同的组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习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学校教育 3、潜在课程 4、教育目的

2004_2015年劳动社会学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 ...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 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 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 制是 A.自主择业 B.以中介机构为主 C.定向分配 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