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新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新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新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导学案

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二)

【学习目标】

1.学会判定菱形的方法;

2.会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预习】

预习教材5-6页

教材助读

1.菱形的定义是:

2.菱形的性质定理有:

(1).菱形的四条边。

(2).菱形的对角线。

(3).菱形的对角线一组对角。

预习自测:

1.教材P6页做一做

2.菱形定义:

即:□ABCD+____________=菱形ABCD

【探究】

一. 菱形的判定定理1

1、你能说出菱形的性质定理1的内容吗?

2、这一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

3、它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证明之。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二、菱形的判定定理2

1、写出菱形性质定理2的逆命题,猜想它的真假并证明。

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互相垂直。

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总结:菱形的判定定理:

1.定义判定: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

2.四条边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四条边)

3.对角线_______________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等价命题: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对角线)

【当堂训练】

1

.如图,在

A 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 AB=5,OA=2,OB=1.求证:

A BCD 是菱形

2.教材7页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教材7页习题6.2第1题.

教材7页习题6.2第2题.

C

D

鲁教版初二数学100题(新)

1、聪明好学的王明用计算机自己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那么,当输入数据12时,输出的数据是( ) A. B. C. D. 2、观察下列单项式:x,3x2,7x3,15x4…按此规律,第9个单项式表示为() A.29x9 B.(29+1)x9 C.(29-1)x9 3、下图是由棋子组成的“正”,则第n个图形需要的棋子枚数是() A.6n+1 B.6n+4 C.7n+3 D.7n+4 4、下图是我国古代的“杨辉三角形”,按其数字构成规律,请在图中第八行所有○中填好应填的数字,则这前8行36个数的和等于() A.257 B.256 C.255 D.254 5、已知21=2,22=4, 23=8,24=16,25=32,…, 22009的个位数是() A.2 B.4 C.6 D.8 6、将1,-2,3,-4,5,-6 …按一定规律排成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到第4行中,自左向右第3个数是9,第5行中从左向右第2个数是-12,那么第29行中自左向右第2个数是() 第1行 1 第2行-2 3 第3行-4 5-6 第4行7-8 9-10 第5行 11-12 13-14 15 …… A.-307 B.-406 C.407 D.-408 7、有以下两下数串:1,3,5,7,…1991,1993,1995,1997,1999和1,4,7,10…1990,1993,1996,1999,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的个数共有()个. A.333 B.334 C.335 D.336 8、23,33和43分别可以按如图所示方式“分裂”成2个,3个和4个连续奇数的和,63也能按此规律进行“分裂”,则63“分裂”出的奇数中最大的是 A. 41 B. 39 C. 31 D. 29 9、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2a2,4a3,-8a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A.64a8 B.32a8 C.128a8 D.-128a8 10、定义a∨b表示a、b两数中较大的一个,a∧b表示a、b两数中较小的一个,则(50∨52)∨(49∧51)的结果是()A.50 B.52 C.49 D.51打字员小金连续打字14分钟,打了2 098个字符,测得她第一分钟打了112个字符,最后一分钟打了97个字符.如果测算她每一分钟所打字符的个数,则不成立的是()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精品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 A. B.C.D. 2.下列各式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分解因式的是() A.a(m+n)=am+an B.a2﹣b2﹣c2=(a﹣b)(a+b)﹣c2 C.10x2﹣5x=5x(2x﹣1)D.x2﹣16+6x=(x+4)(x﹣4)+6x 3.多项式m2﹣m与多项式2m2﹣4m+2的公因式是() A.m﹣1 B.m+1 C.m2﹣1 D.(m﹣1)2 4.当a,b互为相反数时,代数式a2+ab﹣2的值为() A.2 B.0 C.﹣2 D.﹣1 5.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x2﹢1 B.﹣x2+2x﹣1 C.x2﹣2x﹣2 D.x2﹣2x 6.因式分解3y2﹣6y+3,结果正确的是() A.3(y﹣1)2B.3(y2﹣2y+1)C.(3y﹣3)2D. 7.下列方程是分式方程的是() A.(a,b为常数)B.x=c(c为常数) C.x=5(b为常数)D. 8.计算﹣的结果是() A.B.C.D. 9.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5kg奶糖,3kg酥心糖和2kg水果糖混合成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40元,酥心糖为每千克20元,水果糖为每千克15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A.25元B.28.5元 C.29元D.34.5元 10.截至2010年“费尔兹奖”得主中最年轻的8位数学家获奖时的年龄分别为29,28,29,31,31,31,29,31,则由年龄组成的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28 B.29 C.30 D.31 11.数据21,12,18,16,20,21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21和19 B.21和17 C.20和19 D.20和18 12.若数据10,9,a,12,9的平均数是10,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 B.1.2 C.0.9 D.1.4 二.填空题 13.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2cm得到△DEF,若△ABC的周长为16cm,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14.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EBC可以看作是由△DAC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15.给出以下4个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正方形,③等边三角形,④圆.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填写序号) 16.如图,点E,F分别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AD上,AC,EF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只添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你所添加的条件是. 17.如图所示,DE是△ABC的中位线,若BC=8,则DE= .

(完整版)鲁教版数学八下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ab a a b 第六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一、菱形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2 条对称轴. 3、菱形的判定: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菱形. 4、菱形的面积与两对角线的关系: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底?高. 二、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2 条对称轴. 三、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④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4 条对称轴. 3、正方形的判定: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第 7 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定义 形如 a (a ≥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② ( a ) 2 = a (a ≥ 0). 3、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a (a ≥ 0) a 2 = a = ? ( ). ?- a a < 0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 = ? b (a ≥ 0, b ≥ 0).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⑤ = (a ≥ 0,b > 0). 5、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6、在直角三角形中,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3、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不含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a b 班级: 姓名:

八年级数学下二次根式导学案.doc

16. 1 《二次根式 (1) 》学案 班级 :姓名:小组: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16 的平方根是; (2)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单 位:米 ) 满足关系式h 5t 2。如果用含h的式子表示t,则t= ; (3) 圆的面积为 S,则圆的半径是; (4) 正方形的面积为 b 3 ,则边长为。 思考: 16 ,h ,s , b 3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5 定义 :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 0 )叫做二次根式, a 叫做_____________。读作。 二、应用举例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3 3 、1 、 x(x>0)、x 0、42、- 2 、 1 、 x y (x≥0,y?≥0). x y 解:二次根式有:;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 2.当x是多少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得:。当时,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注意: 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3、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例 3.当x是多少时,2x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 4若 a 1 +b 1 =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2 ) 5 四、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五、课堂检测 ( 1)、简答题 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那些不是二次根式? -7 3 7x x4168 1 x ( 2)、填空题 1.形如 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 5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 3)、综合提高题 1.二次根式 a 1 中,字母a的取值范围是() A、 a<l B、a≤1 C、a≥1 D、a>1 2.已知x 3 0 则x的值为 A 、 x>-3 B、x<-3C、x=-3 D、x的值不能确定 六、课后记

鲁教版初三(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初三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把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栏的对应位置) 1.对于x +2y ,112+a ,6a ,26+x , x y x +其中分式有 A.1个 B. 2个 C.3个 D.4个 2.使分式 1 -x 21x 2+ 有意义的x 的范围是 A. 21 x ≠ B. 21-x ≠ C. 21x = D. 21-x = 3.解分式方程3x 1x 2-x 31=+,去分母后所得的方程是 A 、13(21)3x -+= B 、 13(21)3x x -+= C 、 13(21)9x x -+= D 、1639x x -+= 4.“十一”黄金周,几名同学乘坐一辆客车前去“方特欢乐世界”游玩,客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分摊了3元车费,若设参加游览的学生共有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 . 18018032x x -=+ B .18018032x x -=+ C .18018032x x -=- D .18018032x x -=- 5.下列各式是分式的是( ) A.213x - B. x y x y -+ C. 312x - D. x y π - 6.无论m 取何值时,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 A. ()21 1m + B. 11m - C. 22m m + D. 24 m m - 7.若分式2 a a b +中,a b n 和都扩大倍,则分式的值是( ) A.扩大n 倍 B.扩大2n 倍 C.扩大2n 倍 D.不变 8.在实数范围内规定a ※11,b x a b =-若※()22,x x x +=则为( ) 初三数学试题第1页(共8页)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能力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的长分别为 6cm,8cm,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A.5cm B.10cm C.14cm D.20cm 2.如图,在 ?ABCD 中,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添加下列 条件不能判定?ABCD 是菱形的只有() A. AC⊥BD B. AB=BC C. AC=BD D. ∠1=∠2 3.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8, DB=6, DH ⊥AB 于 H , 则DH等于() A. B. C.5 D.4 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若 AB=2 , ∠ABC=60 °,则 BD 的长为() A.2 B.3 C. D.2

6.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BD 相交于点 O, AO=CO,BO =DO.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菱形的是() A. AB=AD B. AC=BD C. AC⊥BD D. ∠ABO=∠CBO 7.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E,F 分别是 AD,CD 边上的中点,连接 EF .若 EF= , BD =2,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2 B. C. 6 D. 8 8. 菱形具有而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边相等 B. 对角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9.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 点,点 M, N 分别是 AB, BC 边上的中点,则 MP +PN 的最小值是() A. B.1 D. 2 10.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E 是 AB 边上一点,且 ∠A=∠EDF =60 °,有下列结论:①AE=BF ;②△DEF 是等 边三角形;③△BEF 是等腰三角形;④∠ADE =∠BEF,其中 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 ) 1.对于x + 2y ,312+a ,13a ,z y x +-,n n k ) 2(-, 其中分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A .121x + B .21x x + C .2 31 x x + D .2221x x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2 1 2=a a B .y x a y x a 333+=+ C .4 1 4+=-a c c a D .b a c bc a 22=? 4.在给定下面的五个图案中,位似图形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1页(共8页)

5.在夏季某天的中午,八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先将2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为0.6米,同时测得旗杆的影长为5.4米.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 A . 10.8米 B . 16米 C .18米 D . 18.8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矩形都是相似形 B .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D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7.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 .y x 73 B .225y x C .y x 332 D .2 323y x 8.已知 4a =5b =6 c ,且a -b +c =10,则a +b -c 的值为 A . 7 B . 6 C . 5 D . 3 9.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 .AC AE AB AD = B . FB EA CF CE = C .B D AD BC DE = D . CB CF AB EF = 10. 在正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 b a 1 1+,根据这个规则x ☆2 3 )1(= +x 的解为 A .=x 1 B .1=x 或32- C .3 2=x D .3 2 = x 或1- 11.“十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参加旅游的同学共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 .32180 180=+-x x B . 3180 2180=-+x x C .32 180180=--x x D .3180 2180=--x x 12.如图,在△ABC 中,AE =ED =DC ,FE //MD //BC , F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N ,则 BN EF 为 A . 31 B . 41 C . 51 D . 2 1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2页(共8页) A B C D E F (第9题图) (第12题图) A B C N M D F E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五四制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篇一:鲁教版五四制初二上册数学期末考试_试题3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测试题 (包括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实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半圆B.三角形C.线段D.长方形 2.底边长为10cm,腰长13cm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A.40cm2 B.50cm2 C.60cm2 D.70cm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ABC中,若∠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B︰∠C=3︰4︰5,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n?1,2n,n?1(n?1)那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尺规作图作?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 2 2 D, 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 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则作射线OP即

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 A. SASB. ASA 5.下列说法: 4 等于-2;③12 12 C. AAS D. SSS 1 的算术平方4 根是 72 ;④(?π)的算术平方根为π.其中正确的个数有()2 B.2个 C.3个 D.4个 A.1个 6.如图3,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A,B,C,已知SA?64,SB?225,那么正方形C的边长是()A.15 B.16 C.17 D.18 7.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100cm2 B.75cm2 C.50cm2 D.25cm2 8 ?2,则(m?n)等于() A.16 B.8 C.4 D.2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数学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你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答题栏内 ) 1.对于x + 2y ,312+a ,13a ,z y x +-,n n k )2(-, 其中分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各式中,无论x 取何值,分式都有意义的是 A .121x + B .21x x + C .2 31x x + D .2 221 x x +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212=a a B .y x a y x a 333+=+ C .414+=-a c c a D .b a c bc a 2 2=? 4.在给定下面的五个图案中,位似图形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1页(共8页)

5.在夏季某天的中午,八年级一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先将2米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竹竿的影长为0.6米,同时测得旗杆的影长为5.4米. 那么旗杆的高度是 A . 10.8米 B . 16米 C .18米 D . 18.8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矩形都是相似形 B .有一个角等于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D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7.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下列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是 A .y x 73 B .225y x C .y x 332 D .2 323y x 8.已知 4a =5b =6 c ,且a -b +c =10,则a +b -c 的值为 A . 7 B . 6 C . 5 D . 3 9.如图,已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A .AC AE AB AD = B . FB EA CF CE = C .BD AD BC DE = D . CB CF AB EF = 10. 在正数范围内定义一种运算☆,其规则为a ☆b = b a 1 1+,根据这个规则x ☆2 3 )1(= +x 的解为 A .=x 1 B .1=x 或32- C .3 2=x D .3 2 = x 或1- 11.“十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参加旅游的同学共x 人,则所列方程为 A .32180 180=+-x x B . 3180 2180=-+x x C .32 180 180=--x x D . 3180 2180=--x x 12.如图,在△ABC 中,AE =ED =DC ,FE //MD //BC , F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N ,则 BN EF 为 A . 31 B . 41 C . 51 D . 2 1 八年级数学试题(四年制)第2页(共8页) A B C D E F (第9题图) (第12题图) A B C N M D F E

djnbaAAA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d j n b a A A A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https://www.doczj.com/doc/591295684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反比例函数x y 2 -=的图像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内 B .第一、三象限内 C .第二、三象限内 D .第二、四象限内 2.若关于x 的方程0232=+-m x x 的一个根是-1,则m 的值为( ) A .-5 B .-1 C .1 D .5 3.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AB=CD ,AD ∥BC B .AB=CD ,AB ∥CD C .AB ∥C D ,AD ∥BC D .AB=CD ,AD=BC 4.如下图,△ABC 中,∠C=90°,∠B=45°,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则下列结论不 正确的是 A .AC=AE B .CD=DE C .CD=DB D .AB=AC+CD 5.已知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夹角为60°,一条对角线的长为10cm ,则该矩形的周长为 A .20cm B .320cm C .)31(20+cm D .)31(10+cm 6.如果反比例函数x n y -= 3.0的图像具有下列特征:在所在的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那么n 的取值范围是 A .0>n B .3.0>n C .3.00<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2021年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一起看看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导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导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导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导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 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 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分式 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且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 A 为分式。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 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 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 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 d c b a -+表示(a +b )÷(c -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 ②分式无意义 B=0; 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 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 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分母的过程。 通分原则:异分母通分时, 通常取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 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 单独字母的幂的乘积。 2.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

最新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各章易错题汇总

最新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各章易错题汇总 1、代数式x x 2 1-是( ). (A )单项式 (B )多项式 (C )分式 (D )整式 2、若 a a -33有意义,则a a -33( ). (A )无意义 (B )有意义 (C )值为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3、分式 x -- 11 11有意义的条件是 . 4、要使分式 9 632+--x x x 的值为0,只须( ). (A )3±=x (B )3=x (C )3-=x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 5、若A 、B 表示不等于0的整式,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 M B M A B A ??= (M 为整式) (B )M B M A B A ++=(M 为整式) (C )22B A B A = (D )) 1()1(2 2++=x B x A B A . 6、把分式 2 a b a +中的a 、 b 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扩大4倍 (C )缩小2倍 (D )不变. 1、分析:分式的定义中包含三个要点:(1). 分子、分母都是整式,(2). 分母中含有字母,(3.) 分母不为0. 实际上,分式的形式除了B A 外,由整式与B A 这样的式子之间的运算所组成的式子,也属于分式的范围. 此题中的第二项x x 2 -分子、分母都是整式,含有分母x ,分母中的字母也是x ,隐藏的 条件是x 0≠, 符合分式定义,是分式,所以代数式x x 2 1-也是分式. 可能有的学生这样理解:x x 21-=x -1,因为x -1是多项式,所以x x 2 1-是多项式,这

种理解的错误在于忽略了两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不同,x -1中x 可以为0,而x x 2 1-中 x 0≠,所以两式不一样,x -1是多项式而x x 2 1-是分式. 2、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此题中两分式的分母不同,有意义的条件也不同. a a -33有意义的条件为03≠-a , 3≠a . 同理a a -33有意义的条件为3±≠a . 所以 a a -33有意义,a a -33不一定有意义,所以选项(A ).(B )错误,选项(C )很显然错误, 所以正确答案选(D ). 解:据题意得?? ? ??≠--≠-.011 1, 01x x 解得:???≠≠.0,1x x ∴原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1≠x 且0≠x . 5、分析:分式的基本性质包含5个要点:(1)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 (2) 都乘以(或除以); (3 ) 同一个; (4) 不等于零的整式; (5) 分式的值不变. 选项(A )不符要点4,当M 为0时,不成立. (B )不符要点2,分子与分母应是都乘以(或除以)而不是都加上或减去. (C )不符要点3,分子乘的是A ,而分母乘的是B. (D )中,因为12 +x >1,即12 +x 不为0,所以(D )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答案应选(D ). 6、分析:题目中将a 、b 都扩大2倍,即a 变为2a ,b 变为2b ,所以可把分式中的a 、b 分别用2a ,2b 代替,得: 224)(2)2(22a b a a b a +=+=221a b a +? 所以答案选(C ). 点评:注意此题的条件是a 、b 都扩大2倍,而不是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因此不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写成: 2 a b a +=.)2(222a b a + 二、分式方程增根问题及应用题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代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 2.方程2 (3)16x -=的根是( ) A .123x x == B .121,7x x =-= C .121,7x x ==- D .121,7x x =-=- 3.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它们互为余角 B .两锐角的和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有一个外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平面上两棵不同高度、笔直的小树,同一时刻在太阳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分别是AB 、DC ,则( ) 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B .四边形ABCD 是梯形 C .线段AB 与线段C D 相交 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5.在施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的试验中,某一小组作了500次试验,当出现正面的频数是多少时,其出现正面的频率才是%( ) A .248 B .250 C .258 D .268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3,AB=4,将?ABC 沿CF 折叠,点B 落在AC 上的点E 处,则AF FB 等于( ) A . 1 2 B . 3 5 C . 5 3 D .2 7.某果农苹果的总产量是×104 千克,设平均每棵苹果产y 千克,苹果总共有x 棵,则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大致是( )

8.如图,在△ABC 中,∠C=90°,∠ABC=15°,点D 、E 分别在BC 、AB 上,且DE 垂直平分AB ,BD=3,则DC 等于( ) A . 33 B . 3 2 C .3 D .33 9.四条线段的长分别是2、4、6、8,从中任意取出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 1 3 B . 14 C . 15 D . 16 10.将5个边长都为2cm 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 点A 1,A 2,A 3,A 4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图中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 ) A .8cm 2 B .6cm 2 C .4cm 2 D .2cm 2 11.已知点A(13,y -)、B(22,y -)、C(31,y )都在函数3 y x =-的图像上,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A .2y >1y >3y B .1y >2y >3y C .1y >3y >2y D .3y >1y >2y 12. 13.如图,两个转盘分别被分成3等份和4等份,分别标有数字1、2、3和1、2、3、4,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假定每次都能确定指针所指的数字),两次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和为3或5的概率是 A . 1 6 B . 14 C . 5 12 D . 712 14.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BC=3AD ,E 是DC 中点,则S △ADE :S △ABE 为( )

鲁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令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能求出与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由这些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能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差,从而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1、定义与命题; 2、证明的必要性; 3、基本事实与定理; 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则同内角互补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九章概率初步 1、事件类型 ①必然事件; ②不可能事件 ③不确定事件, 说明: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 ①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 ②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③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